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赏析菩萨蛮【宋】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①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

【参考译文】依山傍水之处,有几家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茅屋,在草堂前的垂柳下,一个窄衫短帽的老人悠闲地漫步。

一夜春风吹开了仍如去年的红花。

从中午喝酒,一直到月上树梢才醒。

什么事物让我最动情呢?就是那婉转动听的黄鹂的鸣叫声。

【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68):字介甫,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宋神宗时任宰相,立志改革旧政,推行新法,是杰出的政治家。

诗、文皆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作不多,风格高峻。

赏析: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

《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

”全篇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

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

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

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

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及答案

⾼中语⽂古诗阅读及答案1. 阅读下⾯这⾸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素梅王冕闲花野草⽃青红,⼀着冰霜扫地空。

惟有⽼梅标致别,岁寒时节⾃春风。

(1)这⾸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进⾏简要分析。

(2)诗中描绘“闲花野草”的作⽤是什么?参考答案:(1)刻画了梅花凌寒绽放,风姿⾼雅的神采。

冰天雪地寒⽓纵横的时节,争红⽃绿的各⾊花草纷纷冻毙,惟有梅花从容⾃在,凌寒独放。

“惟有⽼梅标致别,岁寒时节⾃春风”,诗⼈既抒发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借物抒怀,赞美了君⼦品质。

(2)描绘闲花野草,主要是为了对⽐和衬托梅花的形象及精神风貌。

“闲花野草” 在寒冬到来之前,也曾“⽃青红”,然⽽“⼀着冰霜”即“扫地空” ,这与梅花的“岁寒时节⾃春风”形成鲜明对⽐,衬托出梅花“标致别”的⾼雅风姿,进⽽突出梅花的傲岸品质。

2. 阅读下⾯⼀⾸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春晚即事王安⽯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鸟,经过遗好⾳。

(1)本诗题为“半⼭春晚即事” ,请简要概括“半⼭春晚” 的特点。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鸟,经过遗好⾳”的表现⼿法。

参考答案:(1)春花凋谢,树⽊清阴,⽓氛静谧。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声)。

诗歌头两联写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活⽚断写出了半⼭园主⼈安静悠闲的⽣活,在此宁谧的氛围⾥,突然传来清脆悦⽿之声,更衬托出诗歌境界之幽。

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从“唯有” “好⾳”可以看出,诗⼈对半⼭⽣活的喜爱之情。

3. 阅读下⾯⼀⾸宋词,完成1—2 题。

忆王孙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打梨花深闭门。

【王孙】王孙:本指贵族公⼦,此处指主⼈公的丈夫。

(1)、作者精⼼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作者精⼼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打梨花等四种意象。

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伤感的氛围。

古诗钟山即事翻译赏析

古诗钟山即事翻译赏析

古诗钟山即事翻译赏析《钟山即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前言】《钟山即事》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反映的是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但字里行间也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失意的心情。

【注释】⑴钟山:紫金山,今江苏省南京市。

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有感于当前事物⑵涧水:山涧流水⑶竹西:竹林西畔。

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⑷茅檐:茅屋檐。

相对,对着山⑸幽:幽静,幽闲【翻译】山间的溪水在竹林中无声无息的环绕流淌,竹林边的花草也在浓浓的春意中默默地摆弄着娇羞柔美的身姿。

在屋檐下对着钟山整整静坐了一天都没听见一声鸟叫,真是太幽静了。

【赏析】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

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

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

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

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

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

人,“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

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安石《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

①。

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②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③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①闲:清幽安静。

单衫短帽:简便的衣帽,即便服。

②度:过。

“今日”二句,或作“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③梢梢:垂长的样子。

月偃(yan眼):即偃月,半边明月。

【译文】那边有几家茅屋,静静地依傍在水边。

我单衫短帽,悠悠地闲游垂杨间。

试问如今是什么年月?且看我独自走过石桥再向前。

新月弯弯似镰钩,从树梢斜照到地面。

我中午喝醉了酒呵,到夜里才睁开了睡眼。

什么东西最牵动我的感情呵?黄莺儿呼唤了两三声,飞得很远很远……【集评】宋·吴曾:“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

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云(略)。

其后豫章(黄庭坚)戏效其体云:“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即自知。

”(《能改斋漫录》卷十七)宋·胡仔:“鲁直书荆公集句《菩萨蛮》词碑本云(略)。

因阅《临川集》,乃云:‘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余谓不若‘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为胜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赏析】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

茅屋垂杨、石桥流水、新月啼莺,寥寥几笔,美景历历在目,勾勒出一副淡雅素净的山水画。

词人又把自己置身于画图之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真切、生动地反映了恬淡闲适的心情,使人读了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

作者强自压抑,故作旷达以求超脱,但仔细品味,我们仍感觉得到他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渔家傲》王安石古诗原文及鉴赏

《渔家傲》王安石古诗原文及鉴赏

《渔家傲》王安石古诗原文及鉴赏渔家傲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王安石词作鉴赏这首词是作者退隐之后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式写照。

上片写一次骑驴春游,起拍二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

灯火,指元宵节彩灯。

宋时元夜灯节,热闹异常。

蔡绦《铁围山丛谈》:“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

”当时收灯后,又有出城探春的习俗,而江南孟春,不同于北方,往往收灯后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满野。

而钟山一带,竹木葱茏,万花竞秀,景色更为诱人。

“撩乱”,写出山花争奇斗艳,撩惹行人。

“灯火已收”而山花满眼,用笔正所谓扫处还生。

这二句,即写了江宁附近的季候特征,又点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环境。

美景良辰,引逗起词人览赏春色的兴致,于是笔锋一转,由“闻说”领起以下三句,写洊(jiàn)亭之游。

洊亭钟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绣,是作者喜爱游赏的风景胜地。

王安石《马死》诗李壁注引《建康续志》云:“金华俞紫琳清老,尝冠秃巾,扫搭服,抱《字说》,逐公之驴,往来法云、定林,过八功德水,逍遥洊亭之上。

”“新水漫”,说明是雨后,经春雨洗礼,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马行迟缓貌。

语出于《后汉书。

马援传》“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李贤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

”后借指驽马。

这里作者实用以指他所骑的.毛驴,亦取其“形段迟缓”之意。

作者退居江宁时,神宗赐他一匹马,后来马死了,他外出旅游就骑毛驴。

“蹇”谓蹇驴。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载,王安石江宁,“筑第于白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

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

”这次正是骑毛驴野游,心闲意静,恬然自若,什么升沉得失、尧桀是非,仿佛早抛至九霄云外,其精神超然尘外。

定林寺左右,峰峦复沓,后环屏风,前障桂岭,其间云雾缭绕,跨驴绕行山径,时要通过云层,故曰“穿云”。

最新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原文译文及赏析

最新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原文译文及赏析《半山春晚即事》①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③,交交园屋深④。

床敷每小息⑤,杖屦或幽寻⑥。

惟有北山鸟⑦,经过遗好音⑧。

[1]注释①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jí)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②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③翳翳(yì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④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⑤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⑥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⑦北山:即钟山。

⑧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2]译文晚春的风把花吹走了,带给我一片清凉的树阴。

塘堤和山园笼罩在浓密的绿荫中,幽静深邃。

常常设椅小坐休息,偶尔也扶杖漫步,探寻美丽的风景。

这里万籁无声,只有北山上的小鸟经过时,会留下美妙的声音。

赏析半山,在江苏江宁。

由县东门到钟山,这里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作者力行新法失败后,晚年退居江宁,并于元丰年间(1078—1085)营建半山园,自号半山。

这首诗表现了他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

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

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

即事王安石

即事王安石

即事王安石诗词赏析即事王安石 5王安石翻译、赏析和诗意黄河南苑岸西斜,风有水晶光露有华。

柳树是人们住在凌涛房子里的原因,而荆桐过去常带回家。

嘉招想倒一杯中泛起,美丽唱又添锦上花。

就做武陵宴席客人,川源应不少红霞。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介绍王安石,宋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相关诗句《即事其二》[宋代] 王安石草径无人到,柴门尽日关。

脱巾垂白发,把酒对青山。

世薄惊时异,身贫得梦闲。

夜深明月下,吟待鹤飞还。

《即事其二》[宋代] 王安石白草黄沙分野色,古今愁恨。

飞鸿点点来边塞,寒雪纷纷落蓟门。

风景凄凉只如此,人情浇薄复何论。

当你知道有桑葚和枯水的时候,你在进入沧月之前就会变得泥泞不堪。

《渔家傲》王安石词作鉴赏

《渔家傲》王安石词作鉴赏

《渔家傲》王安石词作鉴赏《渔家傲》王安石词作鉴赏《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

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隐居金陵(今南京)期间。

上片写景,前两句写山水之美,后三句写屋子,描绘了一幅清幽的隐居图景;下片写在这片山水中的生活情趣和体验。

通篇散发出一种纯净脱俗的美,反映出作者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艺术上较为成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渔家傲》王安石词作鉴赏,欢迎阅读。

【原文】渔家傲⑴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⑵。

茅屋数间窗窈窕⑶。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⑷。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⑸。

【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

《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⑵柔蓝:柔和的蓝色,多形容水。

萦:萦绕。

《广韵》:萦,绕也。

⑶窈窕:幽深的样子。

⑷欹眠:斜着身子睡觉。

袁文《瓮牖闲评》卷五:“朝鸡者,鸣得绝早,盖以警入朝之人,故谓之朝鸡。

”⑸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白话译文】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

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

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

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

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情景已恍如隔世。

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

【创作背景】这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

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

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王荆公不爱静坐,非卧即行。

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归。

”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

此词即其中之一。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六句笔锋一转,顺势推出主体形象。床敷,即安置坐具,杖履,指扶杖漫步。二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的风神。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两者虽是一静一动,但同样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抬头看去,原是北山一鸟,掠飞而过,留下一片“好音”。这两句极富韵味。北山即钟山,六朝时周颙曾隐居于此。此时的北山,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只有声声鸟鸣,偶尔来慰其岑寂。诗人在平夷冲淡的外表下,怀孤往之志、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显示于言外。前人评价说:“寓感愤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高步瀛《唐宋诗举要》)[3]
③翳翳(yìyì):树阴浓暗的样子。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④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园屋:田园、房屋。深:幽阴深邃。
⑤床敷(fū):安置卧具。每:每每,常常。
⑥杖屦(jù):拄杖漫步。或,有时。幽寻,探寻风景之胜。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⑦北山:即钟山。
⑧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好音:美妙的叫声。[2]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
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翳翳”,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盖交加的样子。只见那小路沿着山坡在茂密的树林中蜿蜒曲折,伸向远处,一片静谧,在葱茏的深处,园屋隐约可见。这两句写静,略有唐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风味。然而常建的诗是禅寂之静,此诗用了“翳翳”、“交交”,显得更有生意。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译文及赏析
原文:
《半山春晚即事》①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③,交交园屋深④。
床敷每小息⑤,杖屦或幽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春晚:即晚春,暮春。即(jí)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②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清阴:清凉的树阴。
译文:
晚春的风把花吹走了,带给我一片清凉的树阴。
塘堤和山园笼罩在浓密的绿荫中,幽静深邃。
常常设椅小坐休息,偶尔也扶杖漫步,探寻美丽的风景。
这里万籁无声,只有北山上的小鸟经过时,会留下美妙的声音。
赏析:
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这里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作者力行新法失败后,晚年退居江宁,并于元丰年间(1078—1085)营建半山园,自号半山。这首诗表现了他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译文及赏析
]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