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简易版

合集下载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
完 善 交 流 特 高 压 带 电 作 业 技 术 , 适 应 10 0 k 交 流 以 0 V 特 高 压输 电线 路 运 行 维 护 工 作 的 需要 。
系统结 构不一样 、 备不一 样 、 业 工况 不一样 时 , 设 作 不
同 线 路 的 操 作 过 电 压 会 有 较 大 差 别 。 一 般 而 言 , 电 带 作 业 时 的 实 际过 电 压 倍 数 较 系 统 中 的 最 大 过 电 压 低 。
设计 带来很 大 的浪 费 。实 际上 , 线 路 长短 不 一 样 、 当
论 , 我 国第 1条 10 0 k 交 流 特 高 压 输 电线 路 进 行 对 0 V
带 电 作业 可 能 遇 到 的 问 题 进 行 分 析 , 针 对 交 流 特 高 并
压 输 电线 路 带 电 作 业 的 特 点 进 行 专 项 技 术 攻 关 , 步 逐
电线 路 投 运 后 可靠 运 行 的需 要 。 本 文 试 图依 据 世 界 各
国 围绕 特 高 压 输 电所 进 行 的科 研 工 作 、 行 经 验 以 及 运 我 国对 交 流 特 高 压 输 电 所 开 展 的科 研 工 作 的 初 步 结
过 去 在 确 定 带 电作 业 安 全 距 离 时 , 本 上 不 考 虑 基 系 统 、 备 和 线 路 长 短 , 律 按 系 统 可 能 出 现 的 最 大 设 一 过 电 压 来 确 定 。 这 会 对 特 高 压 输 电 线 路 杆 塔 的 塔 窗
行 带 电作 业 时 涉 及 到 的 空 气 间 隙 的 绝 缘 强 度 进 行 试
验 研 究 。在 此 基 础 之 上 采 用 统 计 法 或 简 化 统 计 法 进
行 带 电作 业 的 绝 缘 配 合 , 而 可 以计 算 出 绝 缘 的 故 障 从 率 , 带 电作 业 的 危 险 率 。 即

1000kV特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

1000kV特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
1000kV特高压交流架空输电 线路的设计
我国特高压工程简况 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主要技术创新
1000kV单回路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
与国外特高压工程的简单比较
交流特高压线路的主要指标
我国特高压工程简况
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包含 1000kV 交流输电和 ±800kV直流输电两部分。 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均始于2005年。 代表性工程分别是 1000kV 晋东南 — 南阳 — 荆门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800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kV特高 压交流设备试验标准、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 程;进行了用于指导设备调试的现场设备缺陷 超声精确定位,提出了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和套 管局部放电试验的试验方法和特殊处理措施, 在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 特高压系统人工接地短路和系统抗扰动等试验。
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主要技术创新
• 通过分析和试验,研究了无线电干扰、可听噪 声和地面场强等电磁环境参数,提出了满足环 保要求的限值。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对航空导 航系统干扰影响飞行试验,在国际上首次确定 了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与各种无线台站 的防护间距;
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主要技术创新
• 自主研制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全套特高压交 流设备,掌握了特高压设备的核心制造技术。 包括额定容量1000MVA单体式变压器;单台容 量320Mvar的并联电抗器;额定电流6300A、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50kA的GIS;1000kV避雷器、 电压互感器、支柱绝缘子、接地开关、油纸绝 缘瓷套管、气体绝缘瓷套管、气体绝缘复合套 管和复合绝缘子等。
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主要技术创新
• 建成了特高压综合试验能力世界第一的特高 压交流试验基地、高海拔试验基地、工程力学 试验基地和开关试验基地,大电网仿真分析中 心,系统仿真研究平台。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附件: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目次1 范围........................................................................................................................ (1)4 总则........................................................................................................................ (1)5 路径........................................................................................................................ .. (1)6 气象条件........................................................................................................................ .. (1)7 导线和地线........................................................................................................................ . (2)8 绝缘子及金具........................................................................................................................ .. (5)9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6)10 导线布置........................................................................................................................ .. (19)11 杆塔型式........................................................................................................................ .. (19)12 杆塔荷载及材料........................................................................................................................ . (21)13. 杆塔结构........................................................................................................................ . (28)14 基础设计........................................................................................................................ (29)15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3016 环境保护........................................................................................................................ . (43)17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4418 附属设施........................................................................................................................ . (44)1 范围由于特高压线路在不同导线布置方式下电气特性有较大差异,本规定给出的部分电气参数主要适用于单回路架设方案,双回路参数有待今后进一步补充完善。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防雷电绕击技术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防雷电绕击技术
J NG i i g,ZHANG - e I Ha - n b Bi d
( c o l fElcrc lI f r to gn e ig,Xiu nv riy S h o e tia n o ma inEn ie rn o h aU ie st ,Ch n d ,Sc u n 6 0 3 e g u ih a 1 0 9,Ch n ) i a
特高压输电线路地处 旷野 ,很容易遭受雷击。 前苏联 5 0k 0 V、7 0k 5 V、I10k 5 V这 3种电压等
级输电线路在 18— 19 9 5 94年的统计结果 表明 ,雷 击跳闸是线路跳 闸的主要原 因[3。特高压输 电线 1] -
提供参考。
1 几种 防雷电绕击技术的分析
第2 4卷 第 9期 21 0 1年 9月
广 东 电 力
GUANGDONG LECr C 0W ER E RI P
Vl . 4 No 9 0 2 . 1
S p 2 1 e.01
10 0k V特 高压 交流 输 电线 路 防雷 电绕 击技 术 0
敬海兵 ,张彼德
( 西华 大学 电气信 息学院,四川 成都 6 0 3 ) 1 09
面 、高度为地面击距 r 的 路 直 线 。A D 为 定 位 曲 BE 面 ,落 雷 在 A 、B 和 B D
图 1 电气几何模型
为我国 1 0 V交流特高压输 电线路防雷电绕击 0k 0
D E上 ,即分别击 中避雷线 、相导线和大地 。当保
收稿 日期 :2 1-70 0 I0 -5
l h n n r tcin tc n lg n p r t ge p re c oh h r n b o d,t ep p rc mp e e s ey a ay e e e a i t ig p o e to e h oo y a d o e ai x ein eb t e e a d a r a g n h a e o r h n i l n lz ss v r l v kn so p r t e tc n l ge fl h nn h ed n alr n i u ssso ea d f ai it fa p yn ih nn r tc id fo e a i e h oo iso i t igs ili gf i ea d ds se c p n e sbl y o p lig l t ig p o e - v g u c i g t n tc n lge nUH V le n tn u r n r nm i inl e ,i h o eo r vdn e e e c n i ih nn hedn i e h o o is o i atr a igc re tta s s o n s n teh p fp o iigr fr n et a t l t igs ilig s i o —g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经典)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经典)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特高压交流输电,是指10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交流输电工程及相关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和经济性等特点。

目前,对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路参数特性和传输能力、稳定性、经济性以及绝缘与过电压、电晕及工频电磁场等方面。

1、输电能力。

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线路阻抗成反比。

一般来说,1100kV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为5 00kV输电能力的4倍以上,但产生的容性无功也为500kV输电线路的4.4倍及以上。

因此,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较小时,送、受端系统的电压将升高。

为抑制特高压线路的工频过电压,需要在线路两端并联电抗器以补偿线路产生的容性无功。

2、线路参数特性。

特高压输电线路单位长度的电抗和电阻一般分别为500kV输电线路的85%和25%左右,但其单位长度的电纳可为500kV线路的1.2倍。

3、稳定性。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电力系统稳定性决定的。

对于中、长距离输电(300km及以上),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主要受功角稳定的限制(包括静态稳定、动态稳定和暂态稳定);对于中、短距离输电(80~300km),则主要受电压稳定性的限制;对于短距离输电(80km以下),主要受热稳定极限的限制。

4、功率损耗。

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与输电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线路电阻成正比。

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1000kV输电线路的线路电流约为500kV输电线路的1/2,其电阻约为500kV线路的25%。

因此,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单位长度的功率损耗约为500kV超高压输电的1/16。

5、经济性。

同超高压输电相比,特高压输电方式的输电成本、运行可靠性、功率损耗以及线路走廊宽度方面均优于超高压输电方式。

特高压输电技术 交流输电分册 pdf

特高压输电技术 交流输电分册 pdf

特高压输电技术交流输电分册 pdf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电力传输技术,主要用于实现长距离大容量的电能输送。

它以其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特高压输电技术采用的是交流输电方式,通过提高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可以有效地减少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与传统的高压输电技术相比,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电损耗低、线路占地少、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能够更好地满足长距离大容量电力传输的需求。

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是输电线路的设计与建设。

特高压输电线路需要具备较高的电气性能和可靠性,同时要能够适应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为了提高电线的绝缘性能和耐久性,特高压输电线路通常采用复合绝缘子和绝缘套管,并且要注意线路的防雷和防震设计。

此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可行性和经济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确保线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可靠和稳定的电力供应,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特高压输电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国内跨区域的大容量电力输送,还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之间的电力互联互通需求。

特高压输电技术还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峰值和短期负荷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调度能力和稳定性。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特高压输电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同时,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创新和研究也需要不断加强,尤其是在输电线路的材料、设计和施工等方面。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电力传输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之,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未来电力传输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具有显著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通过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也为全球电力传输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特高压输电技术PPT讲稿

特高压输电技术PPT讲稿
1974年将单相试验设备扩建为1000~15000kV 三相系统。
美国邦维尔电力局(BPA)有2处特高压试验站。
国外发展概况

意大利
全国各地参 加 1000kV 科研规划的 单位共有7 个试验场和 2个雷电记 录站。
意大利1000kV工程雷电冲击试验
国外发展概况

瑞典
查麦斯大学高电压试验场可进行交流 1000kV 电 气 试 验 , 试 验 场 内 建 有 240m 特 高 压 试验线段。另有180m的绝缘子试验线段。
特高压输电技术课件
电网的发展历程
• 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
高压(HV):35〜220kV; 超高压(EHV):330 〜750kV; 特高压(UHV):1000kV及以上。 高压直流(HVDC):±600kV及以下; 特高压直流(UHVDC):±750kV和±800kV。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定义:交流特高压是指 1000kV 以 上 的 电 压 等 级 。 在 我 国 , 常 规 性 是 指 1000kV以上的交流,800kV以上的直流。
国 外 发 展 概 况
国外发展概况

前苏联
1985年建成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切塔夫——库斯 坦奈特高压线路,全长900km,按1150kV电压投入运 行,至1994年已建成特高压线路全长2634km 。
运行情况表明:所采用的线路和变电站的结构基本 合理。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等重大设备经受 了各种运行条件的考验。
❖1989年建成±500kV葛洲坝-上海高压直流输电
线,实现了华中-华东两大区的直流联网。
我国电网的发展历程
❖2005年9月,中国在西北地区(青海官厅—兰州
东)建成了一条750kV输电线路,长度为140.7 km。输、变电设备,除GIS外,全部为国产。

特高压输电技术简介

特高压输电技术简介

特高压输电技术简介一.特高压输电技术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 电网是指交流1000kV、直流正负8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始于60年代后半期。

当时西方工业国家的电力工业处在快速增长时期,美国、前苏联、意大利、加拿大、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增长和电力需求预测,都制定了本国发展特高压的计划。

美国、前苏联、日本、意大利均建设了特高压试验站和试验线段,专门研究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及相关输变电设备。

前苏联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1150kV输电工程的建设。

1985年建成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切塔夫-库斯坦奈特高压线路,全长900km,按1150kV电压投入运行,至1994年已建成特高压线路全长2634km。

运行情况表明:所采用的线路和变电站的结构基本合理。

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等重大设备经受了各种运行条件的考验,自投运后一直运行正常。

在1991年,由于前苏联解体和经济衰退,电力需求明显不足,导致特高压线路降压至500kV运行。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个采用交流百万伏级电压等级输电的国家。

为满足沿海大型原子能电站送电到负荷中心的需要并最大程度地节省线路走廊,日本从1973年开始特高压输电的研究,不仅因为特高压系统的输电能力是500kV系统的4~5倍,而且可解决500kV系统短路电流过大难以开断的问题。

对于输电电压的选择,日本在800kV至1500kV之间进行了技术比较研究,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比较,选定1000kV作为特高压系统的标称电压。

目前已建成全长426km的东京外环特高压输电线路。

为保证特高压系统的可靠运行,日本建设了盐原、赤城两个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运行情况良好,证明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可满足系统的可靠运行。

国外的试验及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上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输电技术和输电设备的科研成果可满足和适应工程需要。

只要有市场需要,特高压输电工程可随时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
技术简易版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电力系统和输电规模的扩大,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先后进行基础性研究、实用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成套的特高压输电设备。

前苏联已建成额定电压1150kV(最高运行电压l200kV)的交流输电线路1900多公里并有900公里已经按设计电压运行;日本已建成额定电压l0OOkV(最高运行电压llOOkV)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426公里。

百万伏级交流线路单回的输送容量超过5000MW,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可靠性,作
为中、远距离输电的基干线路,将在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它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是现有电压等级无法相比的,因此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实用技术研究,所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比超高压要大得多,设备的研制也要困难得多。

日本和前苏联的实践表明: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已基本成熟。

交流特高压技术几乎没有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

从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上,前苏联已基本成熟,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日本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经历了长达5年的带电试验考核,目前变电设备处于分别载流和加压试验阶段,但输电线路一直降压运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的15~20年内我国的电力工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步伐,预计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在20xx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780GW和1000GW。

由于我国能源和负荷分布的特点,能源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而负荷又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需要利用特高压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送电力。

为加速实现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将首先在我国西南水电和西北火电基地的开发建设中出现我国的特高压输电电网。

按自然传输功率计算,1条特高压线路的传输功率相当于4~5条500kV超高压线路的传输功率(约
4000~5000MVA),这将节约宝贵的输电走廊和大大提升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在特高压领域已经开展一定科研及设备研制的基础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特高压输电技术包括设备研制、线路绝缘设计以及运行控制技术是在超高压输电尤其是500kV和750kV输电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然而,特高压输电系统的电压水平较高、线路产生的无功功率较大、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衰减缓慢,对特高压输电的设计和运行产生影响。

在我国特高压制造技术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有一些技术尚需要解决。

国际上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基本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我国需要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努力掌握核心技
术。

另外一方面,近几年,随着我国750kV输电工程的建成,相对于特高压输电技术,应该说发展特高压设备制造能力及技术应该会更快一些。

我国的电气设备制造水平和工艺随着750kV工程的上马,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不少企业已具备制造特高压设备的技术条件和生产能力,只要工程需要,研制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是可能的。

预计20xx年前后建成我国第一条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荆门),到20xx年前后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将初步形成,但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技术经济比较研究表明:在我国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是可行的。

从技术的角度看,采用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实现提高电网输电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还能够取得减少占用输电走廊、改善电网结构等方面的优势;从经济方面的角度看,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输送10GW水电条件下,与其它输电方式相比,特高压交流输电有竞争力的输电范围能够达到1000~1500公里。

如果输送距离较短、输送容量较大,特高压交流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

因此,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己较成熟,具备应用条件。

应用目标与原则:
(1)从技术和经济上来看,在我国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中采用特高压交流输电是可行的。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将在未来国家电网骨干电网输电中发挥重要作用。

(2)应用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目的是提
高线路输电能力,降低输送每千瓦功率的成本和节省线路走廊。

(3)抓紧建设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到20xx年建成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山西晋东南——湖北荆门),在取得经验后进行应用,到20xx年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将初步形成核心网架。

字串8
(4)研究1000kV交流特高压线路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及其控制措施技术。

(5)研究1000kV交流特高压线路系统运行技术,包括无功电压控制、安全稳定监测和控制、设备运行维护等等。

(6)因地制宜建设1000kV同塔单回或双回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

(7)积极推进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系
统串联补偿和并联补偿技术。

(8)研究1000kV交流特高压紧凑型输电技术。

(9)研究高海拔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

(10)研究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应用新型材料、技术,包括:低噪声导线、高强度节能型金具、高强钢在杆塔中应用、钢管塔、环保型地基基础、直升飞机放线施工等等。

应用注意事项:
(1)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站在全国联网战略规划研究的高度(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从提高输电能力、节省线路走廊等多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在应用特高压交流输电技
术时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字串4
(2)因地制宜学习国外大电网建设的经验。

虽然在世界范围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储备是足够的,但取得的运行经验是初步的,还存在风险和困难,有些技术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要结合中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在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下列方面要开展专门研究,例如:无功电压控制问题、过电压及潜供电流控制问题、特高压电网及下级电网协调发展问题、交/直流系统协调发展问题及安全稳定控制问题等等。

(3)研究应用于特高压输电系统的串补及可控串补技术,满足远距离、大容量、经济送电的需求。

在我国特高压输电示范工程建设及实施过程中,这两种主要设备应加快研制开发
专业实施方案 / Professional implementation plan 编号:EW/OF-VN664及国产化的进程,满足未来电网长远发展需要。

(4)为实现建设国家特高压电网的战略目标,除了考虑不同输电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外,还应考虑特高压电网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结合我国500kV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从长远角度去规划和建设国家特高压电网骨干网架,考虑特高压重要通道及联络线以及重要输变电设备在未来电网中的适应性问题,重要设备参数及性能能够适应未来电网的发展要求,才能最大限度满足电力市场化对电网的需求,从而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第11页/ 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