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RFID(射频标签)及EPC(电子产品代码)之间的关系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信号的物体识别技术,其优越的性能与特点将使其取代条形码,成为物流行业流通环节中最重的要技术支持。
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的特点,与在物流流通环节中各个环节的应用特点。
标签:RFID;无线射频信号;物流流通一、前言在RFID技术出现以前,我国多以条形码做为货物的流通环节控制手段,但是条形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
而这时RFID的技术优势明显,使得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且使用RFID技术。
二、RFID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理论的通信技术。
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
RFID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读写器和射频标签。
读写器也称阅读器。
读写器由射频模块、读写模块和天线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它通过天线发射射频载波信号并接受射频标签反射回的射频载波信号,具有与射频标签通信的功能;具有很强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加密、数据纠错、出错报警等功能;还可以通过标准接口将标签内容和其他信息传输给计算机,实现与计算机通信的功能。
射频标签,也称电子标签或射频卡,射频标签由射频模块、存储器、控制模块及天线4个主要部分组成。
标签的几个主要模块集中在一块芯片中,芯片的外围有连接天线,对有源标签还需连接电池,标签是全封装的,即将芯片及天线和电池完全封装在内,通常情况下射频标签具有如下功能:具有一定容量的存储器,用以存储被识别对象的信息;在一定的工作环境及技术条件下标签数据可读写;维持对识别对象的识别及相关信息的完整;数据信息编码后,工作时可传输给读写器。
三、智能仓储物流应用模式智能仓储物流应用借助电子标签货架、电子标签货位、智能托盘、智能叉车系统、智能跺码机系统、自动传送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打包系统、电子称自动计量系统以及智能立体仓库等手段来实现,根据电网物资仓储特点须采纳如下RFID标识应用:1、根据项目立项编号和供应编号,对输变电设备采购进行采购评估、采购招标、采购执行等程序跟踪;采购入库前采用RFID实物标识标签对设备属性赋予前期信息属性,然后根据其生命周期和其物资流向过程记录其业务执行过程信息,以便检查或追溯执行过程漏洞和缺失。
EPC与RFID技术

数据信息的编码与调制 从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分为三个阶 段: 抽样:每隔一个相等的时间间隙, 采集连续信号的一个样值。 ② 量化:将量值连续分布的样值, 归并到有限个取值范围内。 ③ 编码:用二进制数字代码,表 达这有限个值域(量化区)。
抽样定理:一个频带限制在(0,τ)内的时间 连续信号X(t),如果以不大于1/2的间隔对它进行 等间隔抽样,则X(t)将被所得到的值完全确定。 也可以说,若对信号以fs≥2的抽样速率进行均匀 抽样,则X(t)可以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4) 天线的极化 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电磁波 由电场和磁场构成。人们规定:电场的方向就 是天线极化方向。一般使用的天线为单极化的。 如图所示为两种基本的单极化方式:垂直极化 是最常用的;水平极化也是要被用到的。
RFID天线
(1) 近场天线 对于 LF 和 HF 频段,系统工作在天线的近场, 标签所需的能量都是通过电感耦合方式由读写器 的耦合线圈辐射近场获得,工作方式为电感耦合。 型号为HRRFD-NF09的近场天线
EPC最终目标 是为每一个商 品建立全球的、 开放的编码标 准。
我们身边的EPC
EPC
1
EPC统一了对世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围内的商品的标识 编码的规则,并通过应用于RFID系统中 ,联合网络技术而组成了EPC系统。
2
EPC规定了用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储于和具 体的商品实物固定在一起的RFID应答器 中
2.1
EPC编码协议
非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采用压扩技术—— 按输入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来分布量化电平。 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之一是把输入量化器的 信号X先进行压缩处理,再把压缩后的信号进 行均匀量化。
常用的RFID编码方法为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也叫做相位编码,是一个同 步时钟编码技术,被物理层使用来编码一个 同步位流的时钟和数据。
epcglobal rfid技术标准概述

epcglobal rfid技术标准概述
EPCglobal是一个全球性的非盈利组织,致力于推广和发展RFID 技术在供应链管理和商品跟踪等领域的应用。
EPCglobal正在制定的标准是一种用于跟踪物品的标准,采用RFID技术,目的是实现物品的全球唯一标识。
EPCglobal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EPC是一种用于唯一标识物品的编码方式,类似于条形码,但比条形码更加精确和灵活。
EPC由96位数字组成,其中包括一个48位的公司前缀和一个48位的物品标识符。
EPC能够为每个物品提供不同的标识码,同时支持标签数据的读写,使得物品的信息可以被全球范围内的读取器读取和识别。
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在不接触物品的情况下读取物品上的信息。
RFID系统由读写器、标签和中间件组成。
读写器可以读取标签上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将信息传输到后台系统进行处理。
标签可以被粘贴在物品上,实现物品跟踪和管理。
EPCglobal标准包括了标签、读写器、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的规范,以确保EPCglobal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当前,EPCglobal标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零售、物流等领域,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1 -。
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系统介绍

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系统介绍1、EPC的定义20世纪70年代,商品条码的出现引发了商业的第一次革命,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形式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顾客可以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选购商品,商家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享受到了条码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好处。
21世纪的今天,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产品标签—EPC标签产生了,它将再次引发商业模式的变革,在购物结账时能够瞬间实现商品的自助式智能结账,人们称之为EPC系统。
EPC系统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2、EPC系统的构成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
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
它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系统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见下表。
EPC系统的构成其系统构成如下图所示。
▲EPC系统的构成3、射频识别技术EPC射频识别系统是实现EPC代码自动采集的功能模块,由射频标签和射频阅读器组成。
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在全球流通。
射频阅读器与信息系统相连,是读取标签中的EPC代码并将其输入网络信息系统的设备。
EPC系统射频标签与射频阅读器之间利用无线感应方式进行信息交换。
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非接触识别。
(2)无须“视线”所及,可以穿过水、油漆、木材甚至人体进行识别。
(3)可以识别快速移动物品。
(4)可同时识别多个物品等。
(5)EPC射频识别系统为数据采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工干预,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是“物联网”形成的重要环节。
(6)EPC射频识别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EPC射频识别系统①EPC标签EPC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的信息载体,主要由天线和芯片组成。
②阅读器阅读器是用来识别EPC标签的电子装置,与信息系统相连实现数据的交换。
rfid简介

发展进程
射频识别 技术的理 论得到了 发展,开 始了一些 应用尝试。
射频识别技术及 产品进入商业应 用阶段,各种规 模应用开始出现。
1950-1960
1940-1950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1990-2000
期射频识 别技术的 探索阶段, 主要处于 实验室实 验研究。
缺点
1、RFID成本太高,再加上 RFID发射器,读取机,编码器 及天线等设备成本高。 2、涉及到隐私的问题。国家 安全信息/机密可能泄漏问题。 3、RFID标签一旦接近到读写 器,就会无条件的自动发出讯 息,无法确认该rfid读写器是 否合法。 4,各国频率开放频段不一, 仍有一致性上的问题。
雷达的改进 和应用催生 了射频识别 技术,1948 年奠定了射 频识别技术 的理论基础。
背景
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物理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 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RFID 技术最早起源于英国,早期被应用于军事上,被用 于辨别敌我飞机身份。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商用。
美国国防部规定 2005 年 1 月 1 日以后,所有军需物资都要使用 RFID 标签;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建议制药商从 2006 年起利用 RFID 跟踪造假的药品。 Walmart,Metro 零售业应用 RFID 技术更是推动了 RFID 在全世界的应用热潮。
主要应用方面
1. 畜牧业的管理系统。 2. 汽车防盗和无钥匙开门系统的应用。 3. 马拉松赛跑系统的应用。 4. 自动停车场收费和车辆管理系统。 5. 自动加油系统的应用。 6. 酒店门锁系统的应用。 7. 门禁和安全管理系统。
产品的介绍
EPC与RFID标准体系ppt课件

分布式Savant软件系统处理 和管理由识读器读取的EPC 标签信息。
Savant将EPC传给ONS。 ONS指示Sanant到一个保
存产品文件的PML服务器的 IP地址。 PML服务器利用PML技术把 产品信息传到供应链上。
22
LOGO
8
LOGO
EPC的产生与发展
EPCglobal
2005年1月,EAN正式更名为GS1(全球第一标准化组织)。2005年6月,UCC正式更名为GS1 US。目前,EPCglobal是由GS1和GS1 US两大标准化组织联合成立,其机构组成如图所示。
9
LOGO
EPC的产生与发展
EPCglobal体系框架包含三种主要的活动,由EPCglobal体系框架内相应 的标准支撑,如图所示。
14
LOGO
EPC结构
什么是产品代码(EPC编码)?
产品电子代码(EPC编码)是国际条码组织推出的新一代产品编 码体系,原来的产品条码仅是对产品分类的编码,EPC码是对每 个单品都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编码,EPC编码96位(二进制)方式 的编码体系。
96位的EPC码,可以为2.68亿公司赋码,每个公司可以有1600万产品分 类,每类产品有680亿的独立产品编码,形象的说可以为地球上的每一粒 大米赋一个唯一的编码。
20
LOGO
EPC结构
④EPC中间件(神经网络软件Savant):在贴有RFID标签的产品在生产、 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读写器将不断收到一连串的EPC码。但最重要最困 难的环节就是传送和管理这些数据。 Auto-ID中心开发了一种名为Savant的软件技术,相当于该新式网络的神 经系统。它利用分布式的结构,完成数据校对、读写器协调、数据传送、 数据存储等任务。
EPC与RFID标准体系

EPC编码标准
EPC编码:全球统一的商品编码标准 编码结构:由EPCglobl组织制定,包括EPC头、厂商识别码、物品类别码、序列号等 编码长度:根据物品类别和厂商需求,可定制编码长度 编码应用: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物流追踪、防伪溯源等领域
EPC标签的分类与识别原理
EPC标签的分类: 根据应用场景和 需求,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标签 可以分为多种类 型,如通用标签、 特殊标签等。
商品管理:通过RFID标签,实现商品信息的实时更新和追踪 库存管理:利用RFID技术,提高库存盘点效率,降低库存成本 防伪防窜货:通过EPC系统,实现商品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的追溯和管理 顾客体验:利用RFID技术,提供无接触式支付、自助结账等便捷服务,提升顾客购物体验
制造业的EPC与RFID应用
传输协议(Procol): 标签和阅读器之间通信 的规则和标准
应用系统(ppliction System):处理和利 用标签信息的软件系统
RFID的工作原理与频率选择
RFID的工作原理: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实现非接触式自动识别 频率选择: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频率,如低频、高频、超高频等 低频RFID:适用于近距离、低成本的应用场景,如门禁、考勤等 高频RFID:适用于中距离、较高成本的应用场景,如物流、供应链管理等 超高频RFID:适用于远距离、高成本的应用场景,如交通、环保等领域
RFID标签的分类与识别距离
RFID标签的分类:低频、高频、超高频、 微波等
低频标签:识别距离短,穿透力强,适用 于近距离识别
高频标签:识别距离适中,适用于中距离 识别
超高频标签:识别距离长,适用于远距离 识别
微波标签:识别距离极长,适用于超远距 离识别
EPC 和RFID 物联网技术对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影响

网络天地• Network World24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关键词】EPC RFID 物联网 电子商务物流随着快节奏生活的不断推进,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扩大,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下,物联网技术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断拉近了人与人、人与机器,乃至于物与物之间直接沟通。
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EPC 和RFID 物联网技术,它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的发展。
1 物联网的发展所谓的“物联网”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中心提出的一个概念。
自物联网这一概念出现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物联网也得以迅猛发展,目前,甚至成为了各国之间综合实力的重点。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为了能够强占科技制高点,各国都加大了对物联网的重视力度,不断在资金、物质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比如在美国,“物联网”就是一个能够与“新能源”并列的振兴国民经济的两大武器;而在日本,也提出了“I-Japan (智慧日本)”的战略等。
而在我国,也同样将物联网发展当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但是我国关于物联网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而物联网主要涉及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 fication )技术和E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技术两项技术,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RFID 技术和EPC 技术两项技术对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的影响。
EPC 和RFID 物联网技术对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影响文/齐赫 周娜2 EPC和RFID物联网技术所谓的E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技术,就是指电子产品码技术,出自于麻省理工学院。
EPC 技术的出现,克服了传统物流产业中条形码信息无法识别单品、只能依靠接触来识别信息、易造成商品破损、易丢失信息等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码、RFID(射频标签)及EPC(电子产品代码)之间的关系转自(/bencandy.php?fid=25&aid=7535&page=1)引言在成熟条码技术在物流各类中越来越普及应用的背景下,在对RFID(射频标签)自动标识技术开发、应用前景的一片怀疑和争论声中,一些IT和供应链的领导者们又提出EPC技术(电子产品代码)和物连网的概念蓝图。
那么,EPC与RFID到底是什么关系?EPC会取代条码吗?这些问题使业界和物流信息技术用户困惑和茫然,急需一个科学的辨析和合乎逻辑的解释。
1 . 条码标识技术的局限性与RFID标识技术及其优越性1.1 条码标识技术的局限性条码虽然在现在应用很广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但是条码仍有很多缺点:(1)条码只能识别一类产品,而无法识别单品。
(2)条码是可视传播技术。
即,扫描仪必须“看见”条码才能读取它,这表明人们通常必须将条码对准扫描仪才有效。
(3)如果印有条码的横条被撕裂、污损或脱落,就无法扫描这些商品。
(4)传统一维条码是索引代码,必须实时和数据库联系,从数据库中寻找完整的描述数据。
条码的局限性具体有:◆信息标识是静态的◆信息识别是接触式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不能给每个消费单元唯一的身份◆数据存储、计算是集中的◆二维条码只解决了信息标识容量问题EAN.UCC条码标识系统在零售结算和库存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供应链中还有几个方面的不足:(1)没有做到真正的“一物一码”:对每一个商品的管理不到位,无法实现产品的实时追踪;(2)传统的EDI方式由于成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不便于推广,需要开发基于互联网的EDI标准;(3)没有分类和属性信息;不能实现分类查询、统计等应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总之,条码只能适用于流通领域(商流和物流的信息管理),不能透明地跟踪和贯穿供应链过程。
1.2 RFID标识技术及其优越性RFID在本质上是物品标识的一种手段,它被认为将会最终取代现今应用非常广泛的传统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的最有效方式,它具有一些非常明显的优点。
条码与RFID 的功能对比,在标签信息容量大小、一次读取数量、读取距离远近、读写能力更新(标签信息可反复读写R/W)、读取方便性(读取速度与可否高速移动读取)、适应性(全方位穿透性读取、在恶劣环境下仍可读取,全天候工作)等方面都大大优于条码。
RFID 技术拥有良好的功能特性,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品处理的高效性需求。
射频识别技术作为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和信息标准化的基础,通过对实体对象(包括零售商品、物流单元、集装箱、货运包装、生产零部件等)的唯一有效标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零售、物流、交通等各个行业。
RFID技术已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与条码技术相比,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则是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系统利用射频标签承载信息,射频标签和识读器间通过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
RFID技术是实现物流过程实施货品跟踪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1)可以非接触识读,距离可以从十厘米至几十米;(2)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3)抗恶劣环境;(4)保密性强;(5)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
2 . EPC概念和技术的产生及其技术特性大家公认,产品的唯一识别对于某些商品非常必要。
而条码识别最大的缺点之一是它只能识别一类产品,而不是唯一的商品。
例如牛奶纸盒上的条码到处都一样,要辨别哪盒牛奶先超过有效期将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才能识别和跟踪供应链上的每一件单品呢?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射频技术趋于成熟,信息数字化和全球商业化促进了更现代化的产品标识和跟踪方案的研发,可以为供应链提供前所未有的、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公司将能够及时知道每个商品在他们供应链上任何时点的位置信息。
2.1 EPC概念和技术的产生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单品识别问题,但目前所找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给每一个商品提供唯一的号码——“EPC码”。
EPC码采用一组编号来代表制造商及其产品,不同的是EPC还用另外一组数字来唯一地标识单品。
EPC是唯一存储在RFID标签微型芯片中的信息,这样可使得RFID标签能够维持低廉的成本并保持灵活性,使在数据库中无数的动态数据能够与EPC标签相链接。
EPC技术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识别研究中心(Auto-ID Center)开发的,旨在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2003年11月1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UCC)正式接管了EPC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工作,成立了电子产品代码全球推广中心(EPC Global),标志着EPC正式进入全球推广应用阶段。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ANCC)是EPC Global在国内的唯一授权代表机构。
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
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EAN和UCC(目前已经合并并改名为GS1全球第一商贸标准化组织)联合推出产品电子标签(EPC)技术。
产品电子标签是一种新型的射频识别标签,每个标签包含唯一的电子产品代码,可以对所有实体对象提供唯一有效的标识。
它利用计算机自动地对物品的位置及其状态进行管理,并将信息充分应用于物流过程中,详细掌握从企业流向消费者的每一件商品的动态和流通过程,这样可以对具体产品在供应链上进行跟踪。
2.2 EPC技术特性EPC系统是集编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的新兴技术,EPC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将引起物流管理过程的革命。
EPC的编码体系完全与EAN-UCC编码体系相兼容。
EPC标签芯片的面积不足1平方毫米,可实现二进制96(128)字节信息存储,它的标识容量上限是:全球2.68亿家公司,每个公司出产1600万种产品,每种产品生产680亿个。
这样大的容量可以将全球每年生产的谷物逐粒标识清楚。
这意味着每类产品的每个单品都能分配一个标识身份的唯一电子代码。
形象地说,给它们上了“户口”。
图2-1是面积仅为150平方微米超微型电子标签芯片。
跟条形码相比,EPC的优势还不仅在超强的标识能力。
同时,EPC系统射频标签与视频识读器之间是利用无线感应方式进行信息交换的,因此可以进行无接触识别,“视线”所及,可以穿过水、油漆、木材甚至人体识别。
EPC1秒钟可以识别50——150件物品。
EPC应用的是芯片,它存储的信息量和信息类别是条形码无法企及的。
未来EPC 在标识产品的时候将要达到单品层次,如果制造商愿意,它还可以对物品的成分、工艺、生产日期、作业班组,甚至是作业环境进行描述。
EPC以互联网为平台,能实现全球物品信息的实时共享,这将是继条码技术之后,再次变革商品零售结算、物流配送及产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
EPC实际上是将RFID上网以实现全球物品信息的实时共享,这将是继条码技术后再次变革商品零售结算、物流配送及产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
2.3 EPC系统组成与物联网一个完整的EPC工作系统由EPC标签、识读器、Savant服务器、Internet、ONS(对象名称解析服务)服务器、PML(实体标记语言)服务器以及众多的数据库组成。
在全球互联网的基础上,EPC通过管理软件系统、ONS和PML实现全球“实物互联”。
Savant服务器的主要任务是数据校对、识读器协调、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任务管理,它是EPC工作系统的中枢神经,起着管理系统平台的作用。
ONS给Savant系统指明存储产品有关信息的服务器,ONS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PML则是描述产品信息的计算机语言。
在由EPC标签、解读器、Savant服务器、Internet、ONS服务器、PML服务器以及众多数据库组成的EPC物联网中,解读器读出的EPC只是一个信息参考(指针),该信息经过网络,传到ONS服务器,找到该EPC对应的IP地址并获取该地址中存放的相关的物品信息。
而采用分布式Savant软件系统处理和管理由解读器读取的一连串EPC信息,Savant将EPC传给ONS,ONS指示Savant到一个保存着产品文件的PML服务器查找,该文件可由Savant复制,因而文件中的产品信息就能传到供应链上。
物联网网络的结构见图2-2。
3 RFID与EPC以及EAN.UCC体系的关系3.1 EPC与EAN.UCC之间的关系产品电子代码EPC是为了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而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可以实现对所有实体对象(包括零售商品、物流单元、集装箱、货运包装等)的惟一有效标识,被誉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技术,受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产品电子代码EPC与目前应用最成功的商业标准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是兼容的,成为EAN-UCC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EAN-UCC系统的延续和拓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组织上,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负责EPC在全球的推广与实施。
◆技术上,EPC结构与现行的EAN.UCC系统中的GTIN是相兼容的,也就是说GTIN是EPC编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整体上必须维护EAN-UCC系统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3.2 EPC与RFID的关系早期的RFID标签是有集成电路板卡制成,由于体积大,成本高,只能应用于托盘、货架和集装箱上,只有极少数的用户使用,人们对其前景并不看好。
而EPC采用微型芯片存储信息,并用特殊泊膜封装技术,体积大大缩小,随着技术改进和推广应用,成本不断降低,能够给每个单个消费品一个唯一的身份。
EPC系统(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和射频技术RFID的基础上,利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Internet of things”。
它将成为继条码技术之后,再次变革商品零售结算、物流配送及产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
由此可见,EPC系统是一个复杂、全面、综合的系统,包括RFID、EPC编码、网络、通信协议等,RFID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EPC是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之一,只有特定的低成本的RFID标签才适合EPC系统。
4 结论从上对面条码、RFID 、EPC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EAN-UCC(GS1)体系的关系分析、阐述,可以看出物流信息标识与采集技术的发展脉络和对物流管理产生的变革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