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第一讲先秦

一、填空题

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

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名词解释题

1.(孔子的)“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2.(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3.(孔子的)“辞达”说与“文质”说

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从字面上说,当是说,写文章只要文辞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了,不要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追求形式的华丽。但并不是说文学作品不要文饰,孔子还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以说明孔子认为一定的文饰还是必要的,其

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使它起到更大的作用。

《论语?雍也》记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文采和内容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4.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5.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6. (孟子的)“养气”说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

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都是积极的。

7. (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 "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虚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的"虚静"说的影响。

庄子的"物化"说是与他的"虚静"说联系的。庄子认为 "虚静" 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什么是"物化"呢?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

8. (庄子的)和“得意忘言”说

"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

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单项选择题

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在以( B )。

A.“思无邪”为核心的文艺批评标准;

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C.“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

D.“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

2.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C )。

A.“和而不流”

B.“引譬连类”

C.“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D.“考见得失”

3.《论语?八佾》记孔子说:《韶》乐是( B )。

A.“尽善矣,末尽美也” B.“尽美矣.又尽善也”

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 D.“尽美矣,未尽善也”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C )。”

A.“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可以兴、观、群、怨”

C.“思无邪”

D.“辞达而已矣”

5.教材指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A )。

A.读者之意 B.作品之意

C.作者之意 D.古人之意

6.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 D )。

A.圣人 B.今人

C.读者 D.作者

7.教材认为:孟子的“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养气”,当是指作家应该( D )。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物化”的精神状态

B.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

D.从人格修养人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D )。

A.“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B.“虚静”和“物化”

C.“仁政”和人性论

D.祟尚自然,反对人为

9.教材指出:《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C )。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得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

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C )。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论语》关于“诗可以兴”、“可以怨”观点的影响

C.《庄子》思想较深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四、问答题

1.孔子文艺思想对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①强调"诗教",其基本观点,是肯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后世的"文以载道"等强调教育作用的文道观基本上是受孔子"诗教"观的影响;②思无邪成为文学批评的标准;③文学的社会作用,即“诗可以兴、观、群、怨”说,尤其是“诗

可以怨”,后世许多诗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写出了许多讽刺社会、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诗可以怨”的优良传统;④“辞达”说、“文质”说;⑤“尽善尽美”说,这一美学观成为孔子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

总的来说,孔子的文艺思想表现了其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入世品格。这种经世致用的文艺观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批评可以说无不受到孔子功利性的诗学观、文艺观理论的积极影响。

2.试从中国诗歌创作实践与诗学理论两方面浅述孔子“诗可以怨”所形成的悠久传统。

孔子在《论语?阳货》提出了"诗可以怨"。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都是"怨刺上政"的作品。

"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和揭露黑暗现实的内容,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都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现代的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批判黑暗政治的诗歌都可以说是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

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论题。司马迁强调《离骚》“盖自怨生”和“发愤著书”就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诗“可以怨”的思想。钟嵘在他的诗歌评论中突出了一个“怨”字,认为只有在描写现实生活过程中表现了进步思想感情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也才是最美的作品。白居易强调诗歌创作要“为时”、“为事”。如此等等都受到了“诗可以怨”这一传统的影响3.试分析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主要应该指《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提出的“尽善尽美”。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孔子之所以认为《韶》乐“尽善尽美”是因为《韶》乐是舜乐,舜因为具备圣德而受禅让,符合所谓“唐虞之道”,故“尽善”;而《韶》乐又具有“中和之美”,故“尽美”。而《武》乐是周武王之乐,武王是用武力夺取政权的,故“未尽善”,但《武》乐也具有“中和之美”,故“尽美”。但到底什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孔子还说过的另一句话很重要,就是《论语?为政》篇的“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4.试谈谈孟子“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的具体内涵。

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孟子》选录")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孟子》选录")

5.作为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与先秦“赋诗言志”对

于《诗》的阅读、理解有何不同?

首先,孟子“以意逆志”认为:解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而"知人论世"则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然而,先秦“赋诗言志”对于《诗》的阅读、理解与政治、外交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关系。孔子认为赋《诗》对于处理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有重要作用。人们为了达到政治、外交的目的,可以断章取义,随意改动《诗》原本的意义。这就与孟子的“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大大不同了。

6.浅述《庄子》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提示:(1).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原则的建立。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天道自然观是老庄的主要思想。所谓“道法自然”,也就是“道”取法其自成的意思。在老庄看来,天、地、人、万事万物,都是自生自成、自然而然的,人类应该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而运行、变化和发展,而不应违背事物的天然本性和自身内在的必然性。事物自身内在的必然性与客观规律本身就是合一的,是“道”的体现。老庄的天道自然观对于后人祟尚本色天然之美、反对雕琢文饰的文艺自然观的确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李白主张“清水出英蓉,天然去服饰”(《经乱离后天思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苏东坡推崇“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书黄于思诗集后》),正体现了上述审美理想。

(2).对外在的形、象、言的否定,对内在的情、道、意的重视,

“意在言外”的创作规范。庄子的"得意忘言"说,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7.浅述《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重要贡献。

《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创作论,其实就是指的“虚静”说、“物化”说。

虚静,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指的是人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

一种静观的精神。老子首先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庄子则又极大地加以发挥。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根据《庄子》书的论述,也就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我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创作者不再感到主体自我存在,便进入了所谓"物化"境界,也叫做"以天合天",主体的"自然"和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物化”的思想,本来也是庄子提出的哲学认识论,即主张作为主体的人在体认客观事物之“道”的过程中,在心灵“虚静”的状态下,最后要达到、也能够达到一种物我同构、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即彻底泯灭认识的主、客体之间的界限。

8.试谈谈《庄子》言意关系论对于诗歌意境论的启迪。

《庄子》认为文字语言都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把人的复杂的思维内容完全传达出来,这就是所谓"言不尽意"。既然"言不尽意",那么,相比于意来,言就不是最重要的了,作为文学作品,就要求含蓄蕴藉,有回味。特别是诗歌创作,就要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注重文学作品"意在言外"的传统,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讲两汉

一、填空题

1.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离骚》“怨”的特点,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发愤著书”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3.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6.《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文中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7.《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8.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他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佚文》篇)。

二、名词解释题

1.(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对汉武帝刘彻并没有发泄私愤,而是既写了他残忍、好大喜功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迹,也写了他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的伟大之处,有着公正的"实录"精神。 "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2.(《毛诗大序》的)“讽谏”说

"讽谏"就是讽刺的意思,“讽谏"是讽而谏,就是在讽刺之中包含着"谏(劝说)"的意思。《毛诗大序》提出了 "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充分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老百姓可以用用文艺的形式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判,而且"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包含着一定的民主因素。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现实,批判社会黑暗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

3.(《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

《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教材的注释说:"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赋,用作动词,指铺叙直说。""比,比喻。""兴,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雅是正的意思。""颂,周王朝和鲁、宋二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题解"只是笼统地说:它(按,指《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对风、雅的解释符合现代文艺理论中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观点。

4.(《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

"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

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5.(王充的)“疾虚妄”说

王充提倡真实,反对“虚妄”。他认为一切文章和著作必须是真实的,坚决反对荒诞不经的虚妄之作。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他坚决反对“奇怪之语”、“虚妄之文”,批判“好谈论者增益事实,为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空文,为虚妄之传”(《论衡?对作》)。王充认为有“真”才有美,而“真美”又是和“善”分不开的。只有高度真实的文章和著作才是有益于世的。而虚妄之作是必然毫无实用价值的。王充强调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统一,做到表里如一,内外相符,这就为文章的内容形式提出了标准,为文章做到文质彬彬指明了方向。

三、单项选择题

1.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 B )。

A.“疾虚妄”说 B.“发愤著书”说

C.“养气”说 D.“讽谏”说

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C )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

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

3.“《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 A )。

A.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B.《毛诗大序》

C.刘安《离骚传》 D.司马迁《报任安书》

4.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B )。

A.“怨而怒” B.“主文而谲谏”

C.“劝百而讽一” 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5.“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 A )。

A.《毛诗大序》 B.《报任安书》

C.《论衡?艺增》 D.《史记?屈原列传》

6.王充《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B )。

A.“讽谏”说 B.“疾虚妄”

C.“文为世用”说 D.“知人论世”说

四、问答题

1、司马迁文学理论批评观对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从两个方面来谈:

①“发愤著书”说,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诗可以怨”的思想,启发了唐韩愈“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宋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等,影响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批文论家和作家

②实录精神,深刻地影响到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的发展,后来很多文学家如王充、白居易等皆以实录精神来衡量创作,所以也是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原则。

2.简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内涵和影响。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对汉武帝刘彻并没有发泄私愤,而是既写了他残忍、好大喜功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迹,也写了他的雄才大

略和文治武功的伟大之处,有着公正的"实录"精神。 "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3.司马迁的史学的“实录”精神与文学的真实性有何异同?它对后世文学创作有何积极影响?

"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 精神。

《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作者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迫害,因而"发愤著书",写成《史记》。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其残忍和好大喜功,求仙访道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既写了他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和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但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真正做到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

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文学的真实性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但司马迁的"实录"必须以写真人真事为原则,只能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选择事件、组织材料、裁减史实、安排情节,不能虚构人物和事件;文学的真实性则是通过艺术形象从本质上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它不同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可以在不违反本质真实的基础上,通过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虚构人物和事件情节,构思文学作品。

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著作,特别是所谓的正史,如二十四史等,就不仅在体例上受《史记》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同时"实录"精神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被成为"诗史",就说明了这一点。还有象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创作方法上主张要“直笔”“实录”,要求有严格的真实性。

4.简述《毛诗大序》对诗歌抒情的认识与规范以及在后代文学史上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毛诗大序》比较明确地指出了诗歌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并且提出诗歌创作

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发乎情”是正确的,这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进一步深化。但是这种抒情必须受到“礼仪”的规范和约束,突出强调文艺必须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这样必然影响到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而使之成为经学附庸。《毛诗大序》明显地反映出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进一步加强了。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要求十分委婉地提出统治者允许的批评。5.简述《毛诗大序》“讽谏”说的内涵及其所论述的文学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的意义。

"讽谏"就是讽刺的意思,但仔细体会词义,“讽谏"是讽而谏,就是在讽刺之中包含着"谏(劝说)"的意思,因此在讽刺的程度上较"讽刺"要稍微弱一点。《毛诗大序》提出了 "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充分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老百姓可以用文艺的形式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判,而且"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包含着一定的民主因素。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现实,批判社会黑暗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之《毛诗大序》"题解")

6.《毛诗大序》的“诗有六义”说的内涵及意义。

《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教材《中国历代文论精选》的注释说:“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赋,用作动词,指铺叙直说。”“比,比喻。”“兴,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雅是正的意思。”“颂,周王朝和鲁、宋二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在“题解”中只是笼统地说:它(按,指《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对风、雅的解释符合现代文艺理论中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观点。后来的经学家关于“诗六义”有诸多的烦琐的阐释和发挥。

7、王充“疾虚妄”精神对于其文学观念有什么影响?

王充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是包括了文学作品的,他坚决反对“奇怪之语”、

“虚妄之文”,十分强调文的真实可信,这对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充所谓“增”就是文学创作中的虚构和夸张,他对于满纸胡言的“妄增”严加批评,对于经艺之中的“增益之辞”加以肯定。总的说来王充对“增”的现象持否定态度,他肯定了先秦儒家著作经典和其它个别著作中,那些为了使说理更透彻,描摹更鲜明的带有夸张的修辞,而“传语”“儒书”中的虚构和夸张则是“虚妄之言”。这已经涉及了如何看待生活之真和艺术之真的辨证关系了。尽管王充是为了反对“虚妄之言”,但是他对虚构和夸张的否定,却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浪漫主义创作、神话、传说往往容易被看作是虚妄不实之辞而受到否定。

8、试论王充的文学发展史观。

汉代经学“述”而不“作”,复古模拟倾向严重,语言追求艰深古奥,晦涩难懂,严重脱离当时口语。王充对此十分不满,他大胆突破儒家传统,鲜明地提出了反对复古、主张独创的进步文学思想。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后世超过前代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不一定比“今”好,“今”一定比“古”大大前进。他所强调的发展进步的历史观,对后朝的葛洪、萧统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反对复古必然要提倡独创,王充最赞赏的是有独立创造性的文人。他在《超奇》中把文人分为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其中有独立见解,能创造性地写作文章的鸿儒是最了不起的,在王充看来,品评作者高下,不应以读书多少作标准,而应当以是否博通能用为标准。

第三讲魏晋南北朝

一、填空题

1.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2.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3.《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不同特点时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谅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4.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四科”具体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实际上共八种文体。

5.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八种文体具体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6.《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观点。

7.《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

8.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 10 类。实际上最关系到文学的是诗和赋两种文体。9.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和“赋体物而浏亮”。10.教材认为:从陆机对诗、赋创作“缘情”和“体物”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和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11.陆机在《文赋》中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教材认为:“会意”是指具体构思,“遣言”是指辞藻问题,“音声迭代”指语言的音乐美。这主要都是指诗赋等纯文学而言的。

12。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13.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原道》篇中。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

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14.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狭义的文当即是“人文”,指人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

15.教材认为:刘勰所说的“道”,具有儒、道、佛三教合流的含义。

16.教材指出:《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

17.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提出的“体性”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

18.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形式;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性”,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

19.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性”概念,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不同的作家才能有高低优劣不同,个性特点也不一样。

20.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风格是直接体现作家的才性,也就是:才、气、学、习的特点的。

21.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22.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见诸其所著的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教材认为是“直寻”。

23.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的“性灵”,使之受到陶冶感化。

24.钟嵘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见《诗品序》),强调感情真挚。25.教材指出:钟嵘认为,“诗”是抒情文学,“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见《诗品序》),他要改革“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祟尚清新自然。

26.钟嵘把“滋味”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美学范畴。

27.钟嵘提出了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风骨”论,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干之以风力”,同时“润之以丹彩”,只有二者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

28.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29.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是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

30.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二、名词解释题

1. (曹丕的)文体说(“四科”八体说)

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他提出文体共有"四科"八种体裁的文章。并且认为文体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异。这当是最早提出的比较细致的文体论,也是最早的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诗赋欲丽",说明他已看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曹丕的《典论?论文》表明,魏晋时代文学已经逐步走向自觉的时代。

2. (曹丕的)“文气”说

《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以看出,这里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

3. (《文赋》的)文章“十体”说

陆机在《文赋》里把文章体裁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狂。”他在此提出文章的十体说,比起曹丕的四科八体又细致了一些,同时指出了这十体文章各有不同的风格。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公式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公式 1.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以及拉氏变换的性质 22222 1 111[1];[()]1;[];[]![sin ];[cos ];[]at n n L L t L t L e S S S a w S n L wt L wt L t S w S W S δ+= ===-===++ ①延迟性质:[()].()as L f t a e F S --= ②复数域的位移性质:[()]()at L e f t F S a -=+ ③相似定理:1[()]()S L f at F a a = ④微分性质:()12'(1)[()][](0)(0)(0)n n n n n L f t S F S S f S f f -+-+-+=---- 当初始条件为零时:()[()][]n n L f t S F S = ⑤积分性质:(1)()1[()](0)F S L f t dt f S S -+= +? 初始条件为零时:() [()]F S L f t dt S =? ⑥初值定理:0 (0)lim ()lim ()s t f f t SF S + + →+∞ →==;⑦终值定理:0 lim ()lim ()t s f t SF S →+∞ →= 2.传递函数的典型环节及公式 ①比例环节K ;②积分环节 1S ;③微分环节S ;④惯性环节11TS +;⑤一阶微分环节1TS + ⑥振荡环节 22 121 T S TS ζ++;⑦二阶微分环节2221T S TS ζ++;⑧延时环节S e τ- ⑨开环传递函数()()H S G S ; 其中G(S)为向前通道传递函数,()H S 为反馈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 ()1()() G S G S H S G S = +闭 ⑩梅逊公式n n n t T ∑?= ? ; 1231i j k i j k L L L ?=-∑+∑-∑+ 其中:T ——总传递函数 n t ——第n 条前向通路得传递函数; ?——信号流图的特征式 3.系统的瞬态响应及误差分析 ①一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式()1 K G S TS = +, K 一般取1 ②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式222 1 ().2n n n w G S k S w S w ζ=++; K 一般取1 ③2 1d n w w ζ=-;其中ζ为阻尼比,n w 为无阻尼自然频率,d w 为阻尼自然频率

历年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2年10月自学考试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之一是( ) A.系统已定,输入不确定,求系统的输出 B.系统已定,输入已知,求系统的输出(响应) C.系统已定,规定系统的输入 D.系统不定,输入已知,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 2.f(t)如图所示 则L [f(t)]为( ) A.s 1e -2t B. s 2e -2s C. s 1e -2s D. s 1 e -ts 3.已知F(s)=1) s(s 1 ,则L -1 [F(s)]为( )

4.已知F(s)=L [f(t)],若F(s)= 1 2s s 1 2++,则f(t)|t ∞→=?( ) A.21 B.1 C.3 1 D.0 5.下列系统中为线性系统的微分模型为:( ) A.dt ) t (dx )t (x )dt )t (dx ( 12dt )t (x d 16 i 020202=++ B.)t (x )t (x 24dt ) t (dx 12 dt )t (x d 16i 002 02=++ C.)t (x )t (x 24dt ) t (dx 12 )dt )t (x d ( 16i 0022 02=++ D.)t (x )t (x )t ln(24dt ) t (dx 12 e dt )t (x d 16 i 00t 2 02=?+?+ 6.对于定常控制系统来说,( ) A.表达系统的微分方程各项系数不随时间改变 B.微分方程的各阶微分项的幂为1 C.不能用微分方程表示 D.系统总是稳定的 7.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A. G(S)H(S) 1 G(S)H(S)+ B. G(S) -1 H(S)G(S)?

【全国自考历年真题10套】00831英语语法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英语语法试题 课程代码:0083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choices given and blacken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 1. How many ______ are there in the word “monotonous”? A. o B. oes C. o’s D. os 2. Do you think there’s any possibility of arriving at the gym by ______ bus and still having the time to play ______ basketball together? A./; / B. a; the C. the; / D./; the 3. Today, Mary learned in ______ school how to behave well at ______ table. A. the; / B./; / C. the; the D./; the 4. Listen, Diana. I don’t care if you ______ the bus this morning. But you ______ late for too many times. You're fired. A. have missed; came B. would miss; have come C. missed; have come D. are missing; came 5. It so happened that Mary’s car ______when Jack went to borrow it. A. repaired B. was being repaired C. was repaired D. had repaired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真题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某研究者试图进行一项"恐吓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这项研宂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哪一主要原则? A.伦理性原则 B.操作性原则 C.检验性原则 D.公共性原则 2、被誉为"教育测量之父",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 东西都可以测量"的学者是 A.斯金纳 B.梅伊曼 C.桑代克 D.麦柯尔 3、将适合城市小学的某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农村小学的研究属于哪种水平的研究? A.直觉观察水平 B.探索原因水平 C.迁移推广水平 D.理论研究水平 4、在文献检索中,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和年鉴属于 A.零次文献 B. —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根据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特征,教育观察法可以分为 A.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B.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C.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D.非实验室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6、某校共有教职工500名,其中青年教师250人,中年教师150人,老年教师100人。 某研究者从这三类人群中分别抽取50、30、20人构成100人的样本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査研究。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取样 B.分层随机取样 C.等距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7、在某一研究者设计的调査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 为体罚有碍于儿童身心发展,你同意吗"。这一问题违背了问题设计的哪一要求? A.语义清楚 B.语句简洁 C.面向对象 D.价值中立 8、对任何一种教育测量来说,最重要的测量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易度 D.区分度 9、19世纪以来,在行动研究方面出现了不同的取向,其中斯坦豪斯所主 张的行动研究取向属于

05年4月自考英语语法试题及答案已校

200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语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Ch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choices given and put the letter in the blank. 1. The task force is supposed_____. A. to be getting reinforced B. that to be getting reinforced C. to being got reinforced D. that been got reinforced 2. He muffled his voice to avoid_____. A. having been identified B. to be identified C. identified D. being identified 3._____, I would call him in advance. A. Had I been you B. I were you C. Were I you D. I had been you 4. The company encourages _____ uniforms. A. to wear B. wears C. wearing D. have worn 5. What is _____ story you have ever heard? A. funnier B. a funniest C. the funnier D. the funniest 6. You may take an oral or written exam _____ you prefer. A. according as B. according to C. if D. whether 7. The Tower of London, _____ so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s now a tourist attraction. A. which B. there C. where D. from it 8. Pride and prejudice _____ never failed to characterize the aristocracy. A. had B. has C. have D. are 9. Not only the players and the coach but also the referee _____ responsible for the defeat. A. were B. was C. is D. are 10. How often _____ your car _____? I think it ought _____ twice a week at least. A. is … washed, to be washed B. is … washed, to wash C. is … washed, to have washed D. has … been washed, to be washed 11. The noise of the desks _____ could be heard out in the street. A. having been opened and closed B. opened and closed C. being opened and closed D. to be opened and closed 12. I had hoped that Jennifer _____ a doctor, but she was not good at medicine. A. will become B. become C. would become D. becomes 13. Most people enjoy _____. A. to flatter B. to be flattered C. flattering D. being flattered 14. Congratulations on _____ to the university. A. having admitted B. being admitted C. admitting D. have admitted 15. As we went _____ in our investigation of the case, we had more evidence of a political conspiracy. A. far B. farther C. further D. farthest 16. _____ his immense fortune, he died a most unhappy man. A. Although B. With all C. With D. Because of 17. He takes no interest in studies; _____, he plays tennis all day. A. in short B. instead C. anyhow D. still 18. The factory was burned down last night; _____ many workmen were thrown out of employment. A. for this sake B. on that account C. in that case D. unfortunately 19. The old _____ usually self-conceited as age sometimes does tell. A. is B. will be C. are to be D. are 20. There _____ a tall building, several tennis courts and lots of non-deciduous trees on the center of the area. A. is B. are C. stand D. appears 二、选择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汇总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 ●控制论的中心思想:它抓住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所共有的特点,站在一个更概括的理论高度揭示了它们的共同本质,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反馈来进行控制。 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研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的动态关系)。 机械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1)当系统已定,并且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关问题,即系统分析。(2)当系统已定,且系统的输出也已给定,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应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即系统的最佳控制。(3)当输入已知,且输出也是给定时,确定系统应使得输出金肯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此即●最优设计。(4)当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均已知时,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即系统识别或系统辨识。(5)当系统已定,输出已知时,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得有关信息,此即滤液与预测。 ●信息:一切能表达一定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和消息。 信息传递/转换:是指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 信息的反馈: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如果反馈回去的讯号(或作用)与原系统的输入讯号(或作用)的方向相反(或相位相差180度)则称之为“负反馈”;如果方向或相位相同,则称之为“正反馈”。 ●系统:是指完成一定任务的一些部件的组合。 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 开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闭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的回路。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5) 来源:考试大 2009/10/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五)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 A.亚里士多德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 D.康德 2.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来源:考试大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4.★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 A.最大数量的 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 D.不同性质的www.Ehttps://www.360docs.net/doc/5517464466.html,考试就到考试大 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A.搜集史料 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D.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 6.★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 )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采集者退散 C.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 7.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要依据( ) A.观察内容的结构

B. 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 D.观察的对象 8.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9.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区分度 10.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相关的教育家除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外,还有( ) A.梅伊曼和拉伊 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考试大论坛 C.蒙台梭利和拉伊 D.蒙台梭利和杜威 11.较简单的单因素实验设计中,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 A.XO B.O1X02 12.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定义的( ) A.被定义项 B.定义项来源:考试大 C.定义联项 D.定义的规则 13.先假说,后求证,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这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 ) A.分析 B.综合 C.归纳来源:考试大 D.演绎 14.★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这是归纳法哪一具体方式的特点?( ) A.完全归纳法 B.简单枚举法 C.科学归纳法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因果联系归纳法 15.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的是( ) A.计数数据资料 B.等级数据资料 C,等距数据资料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题 (1)

一、填空题(20分) 1、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及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有关。 2、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稳定性、快速性和精确或准确性。 3、传递函数的定义是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4、传递函数的组成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仅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并且只适于零初始条件下的线性定常系统。 5、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出发点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必须为负实根或负实部的复数根,即系统的特征根必须全部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6、频率响应是系统对正弦输入稳态响应,频率特性包括幅频和相频两种特性。 7、系统的性能指标按其类型可分为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综合性能指标。 8、用频率法研究控制系统时,采用的图示法分为极坐标图示法和对数坐标_图示法。 9、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系统的全部特征根都具有负实部。 10、对广义系统,按反馈情况可分为开环系统、闭环系统。

选择题(20分) 1、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 D )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C .单位脉冲函数 D .复变函数 2、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 A ) A. 90° B. -90° C. 0° D. -180° 3、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25 525 2 ++s s ,则系统的阻尼比为 ( C ) A.25 B. 5 C. 2 1 D. 1 4、正弦函数sin t ω的拉氏变换是 ( B ) A. ω+s 1 B.2 2s ω+ω C.22s s ω+ D. 2 2s 1ω + 5、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 C ) A.90° B.-90° C.0° D.-180° 6、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 D ) A.当时间常数T 较大时有振荡 B.当时间常数T 较小时有振荡 C.有振荡 D.无振荡 7、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 C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8、时域分析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D )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抛物线函数 D .阶跃函数 9、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 B ) A .代数方程 B .特征方程 C .差分方程 D .状态方程 10、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 D )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自考 英语语法复习题

自学考试 英语语法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choices given. 1. Tom was disappointed that most of the guests _______ when he _____ at the party. A. left; had arrived B. left; arrived C. had left; had arrived D. had left; arrived 2. By the time he was twelve, Edison_____ to make a living by himself. A. wouldn?t begin B. has begun C. had begun D. was begun 3. He ____ his leg when he ______ in a football match against another school. A. broke; played B. was breaking; was playing C. broke; was playing D. was breaking; played 4. The students ____ busily when Miss Brown went to get a book she _____ in the office. A. had written; left B. were writing; has left C. had written; had left D. were writing; had left 5. Hello, I ____ you ____ in London. 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A. don?t know; were B. hadn?t known; are C. haven?t known; were D. didn?t know; are 6. She can?t help ___ of her son. A. thinking B. to think C. to be thought D. have thought 7. The room was empty ___ a few chairs. A. except B. except for C. besides D. besides for 8. Four plus three ___ seven. A. equals B. equaled C. equaling D. equal 9. I?d rather that he ___ it blue. A. painted B. paint C. paints D. painting 10. The Browns ___ moving away on Saturday. A. is B. are C. will be D. has been 11. She said that it ___ snow. A. may B. can C. should D. might 12. Amy and her cousin just bought two new ___ coats. A. winters B. winter?s C. winters? D. winter 13. Today was ___ beautiful day that I couldn?t just keep myself indoors. A. a such B. such a C. a so D. so a 14. There is no decision ___ on your application. A. still B. so far C. yet D. thus far 15. I would appreciate ___ it a secret. A. that you keep B. you to keep C. your keeping D. that you will keep 16. Invite them only on those occasions ____ their late arrival will not cause you inconvenience. A. when B. that C. where D. which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Cybernetics Foundation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学时:40 二、授课对象 机械类各专业 三、先修课程 复变函数、积分变换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侧重原理,其内容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机械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广义系统动力学;同时,它又是一种方法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以动力学的观点而不是静态观点去看待一个机械工程系统;从整体的而不是分离的角度,从整个系统中的信息之传递、转换和反馈等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能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经典控制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其中的问题。这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机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以控制论的观点和思维方法进行科学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有效的解决方法;②如何控制一个机电系统,使之按预定的规律运动,以达到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为实现最佳控制打下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于建立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关数学工具(如Laplace变换等)的应用,传递函数与方框图的求取、简化与演算等,应有清楚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 2.对于典型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应有清楚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 3.掌握判别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判据。 4.对于线性系统的性能指标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并掌握系统的综合与校正的常用方法。 5.了解线性离散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方法。 6.对系统辩识问题应建立基本概念。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授课学时为40学时,实验8学时;复习、做习题、写实验报告等课外学时为50学时以上。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某研究者试图进行一项"恐吓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这项研宂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哪一主要原则? A.伦理性原则 B.操作性原则 C.检验性原则 D.公共性原则 2、被誉为"教育测量之父",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学者是 A.斯金纳 B.梅伊曼 C.桑代克 D.麦柯尔 3、将适合城市小学的某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农村

小学的研究属于哪种水平的研究? A.直觉观察水平 B.探索原因水平 C.迁移推广水平 D.理论研究水平 4、在文献检索中,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和年鉴属于 A.零次文献 B. —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根据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特征,教育观察法可以分为 A.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B.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C.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D.非实验室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6、某校共有教职工500名,其中青年教师250人,中年教师150人,老年教师100人。 某研究者从这三类人群中分别抽取50、30、20人构成100人的样本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査研究。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取样 B.分层随机取样 C.等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试题完整版(1)

控制基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线性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可以应用___叠加__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2.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输入量和__反馈量__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__∞___。 4.当且仅当闭环控制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实部都是__负数__时,系统是稳定的。 5.方框图中环节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__反馈 _连接。 6.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_ 初始条件为零___时,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7.函数te -at 的拉氏变换为2)(1 a s +。 8.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相位移随频率而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为__相频特性__。 9.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__-20__dB /dec 。 10.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为 _ 0_ 时,响应曲线为等幅振荡。 11.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Ⅱ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__0__。 12.0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低频段渐近线的斜率为___0___dB/dec ,高度为20lgKp 。

13.单位斜坡函数t 的拉氏变换为 21 s 。 14. 根据系统输入量变化的规律,控制系统可分为__恒值__控制系统、 ___随动___ 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15. 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稳定性、 __快速性__和准确性。 16. 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与__输入量、扰 动量__的形式无关。 17. 决定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是阻尼系数ξ和_无阻尼 自然振荡频率w n 。 18. 设系统的频率特性G(j ω)=R(ω)+jI(ω),则幅频特性|G(j ω)|=)()(22w I w R +。 19. 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 型系统、II 型系统…, 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的__积分__环节数来分类的。 20.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复平面的___左___部分。 21.ω从0变化到+∞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在____第四 ____象限,形状为___半___圆。 22. 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_正弦函数_。 23.二阶衰减振荡系统的阻尼比ξ的范围为10<<ξ。 24.G(s)=1 +Ts K 的环节称为___惯性__环节。 25.系统输出量的实际值与_输出量的希望值__之间的偏差称为误差。 26.线性控制系统其输出量与输入量间的关系可以用___线性微分__

2014年全国自考英语语法试题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英语语法试题 课程代码:0083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choices given and blacken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 1. How many ______ are there in the word “monotonous”? A. o B. oes C. o’s D. os 2. Do you think there’s any possibility of arriving at the gym by ______ bus and sti ll having the time to play ______ basketball together? A./; / B. a; the C. the; / D./; the 3. Today, Mary learned in ______ school how to behave well at ______ table. A. the; / B./; / C. the; the D./; the 4. Listen, Diana. I don’t care if you ______ the bus this morning. But you ______ late for too many times. You’re fired. A. have missed; came B. would miss; have come C. missed; have come D. are missing; came 5. It so happened that Mary’s car ______when Jack went to borrow it. A. repaired B. was being repaired C. was repaired D. had repaired 6. The president thought it essential that the university ______ general education as a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future development. A. stresses B. stress C. stressed D. would stress 7. ______ it not for water, this world would be a lifeless place. A. Were B. If C. Was D. Had 8. You ______ driven 70 miles an hour. Now tell me what we shall do with this speeding ticket? A. needn’t have B. couldn’t have C. mustn’t have D. shouldn’t have 9. He admitted ______ in love with the girl, but felt too shy to even meet her. A. to fall B. fell C. falling D. fallen 10. Did you see a middle-aged man with a scar on his face ______ the street just now? A. crossed B. cross C. crossing D. has crossed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自考重点

1.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3.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5.“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中第一个时期的特点。 6.英国的培根反对中世纪的教条主义,认为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能胜任从实验到公理的科学发现任务,必须以归纳法取而代之。归纳方法突出了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强调科学方法的经验性质。 7.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建构理论并亲自主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验。 8.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2,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4,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9.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10.依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性研究、比较与评 价研究、预测研究。 1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 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 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教 育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描述研 究。 12.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 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 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 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 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 13.比较研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 彼此有关系的事物甲乙对照分 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 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 结论。 14.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根据一定 的理论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 设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 动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 因素的干扰,探索教育活动相 关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15.某教授在市的一些中小学进 行了提高英语成绩的研究,取 得了良好的成效,其它城市甚 至一些乡村的中小也想开展这 一研究,该教授决定选择一些 乡村小学继续开展研究。后面 的这一研究属于迁移推广水平 的研究。 16.选题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 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 确定问题。 17.科学研究的其始环节是选择 和确定课题。 18.教育科学研究选定研究课题 的科学性表现在问题要以教育 科学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还 表现在要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 为实践基础。 19.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必须有价值。2,问题 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3,问 题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有新 颖有独创性。5,问题要有可行 性。 20.以下不属于课题选择原则的 是D.需要性原则 21.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问题 必须有价值、问题有一定的科 学理论依据、问题必须具体明 确、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问 题要有可行性。 22.选定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要 求之一是研究的问题要有可行 性,可行性包括客观条件、主 观条件和时机问题。 23.研究课题的产生有哪些途 径?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 出问题。2,学科建设与发展中 需要解决的问题。3,教育实践 中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在教育 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困惑和 矛盾。4,从日常生活观察中发 现的问题。5,从当前国外教育 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24.文献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 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 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包括 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 物、影片、录音录像、磁带、 幻灯片、缩微胶片、信息自动 化系统等。 25.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 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 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 始文献,具有创造性。 26.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 的起点,按照从现在到过去 (如由2009到2005年)的时 间顺序去查询教育文献的检索 方法,我们称之为逆查法。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期末测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传递函数的定义是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2. 瞬态响应是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从初始状态到最终或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 3. 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出发点是系统特征程的根必须为负实根或负实部的复数根,即系统的特征根必须全部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4. I 型系统G s K s s ()() = +2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稳态误差为 0 ,在单位加速度 输入下,稳态误差为 ∞ 。 5. 频率响应是系统对正弦输入稳态响应,频率特性包括幅频和相频两种特性。 6. 如果系统受扰动后偏离了原工作状态,扰动消失后,系统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这样的系统是(渐进)稳定的系统。 7. 传递函数的组成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仅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并且只适于零初始条件下的线性定常系统。 8. 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及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有关。 9. 如果在系统中只有离散信号而没有连续信号,则称此系统为离散(数字)控制系统,其输入、输出关系常用差分程来描述。 10. 反馈控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三频段的划分是以ωc (截止频率)附近的区段为中频段,该段着重反映系统阶跃响应的稳定性和快速性;而低频段主要表明系统的稳 1.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归纳为稳定性、快速性 和准确性。

2. 按系统有无反馈,通常可将控制系统分为 开环控制系统 和 闭环控制系统 。 3. 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微分程 、传递函数等。 4. 稳态误差反映出稳态响应偏离系统希望值的程度,它用来衡量系统控制精度的程度。 5. 一阶系统 1 1 Ts +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表达是/1t T e --。 6. 有系统的性能指标按照其类型分为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性能指标。 7. 频率响应是线性定常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 8. 稳态误差不仅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结构参数,而且与输入信号的类型有关。 9. 脉冲信号可以用来反映系统的抗冲击能力。 10. 阶跃信号的拉氏变换是 1/s 。 二.如图2为电路。求输入电压i u 与输出电压0u 之间的微分程,并求出该电路的传递函数。(10分) 图2 解答:跟据电压定律得 R u 0 u i L C u 0 u i (a) (b) (c) 00220022 1 1()i i u dt u u RC d u du d u dt RC dt dt RCs G s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