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讨论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讨论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童艾静2015051717110

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为什么要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怎样开辟的?(一)是什么——对工农武装割据的解释一个概念

两个组成部分

三个方面内容

(二)为什么——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三)怎么样——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是什么——对工农武装割据的解释

(1)概念: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

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

(2)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其内容包括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主要形式中心内容战略阵地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

注:工农武装割据”不等同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2.为什么——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吸收以往革命斗争经验与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的积极探索的结果。选择这条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必然,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革命。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中外反动势力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这恰恰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4.中共吸取了大革命的教训。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

(一)怎么样——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实践:

①三大工农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②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③八七会议:给处于思想紊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④秋收起义失败后,文家市决策: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在关键的时刻指引了方向。

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⑥土地革命的开展: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⑦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粉碎了

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表明与国民党反动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⑧全国十几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表明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为燎原之势。

(2)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二、1927至1937年间中共出现了哪些左倾错误?你怎样认识这些错误?

“左倾”错误的概念

瞿秋白盲动主义(1927年11月-1928年4月)(二)具体内容李立三冒险主义(1930年6月—9月)

王明教条主义(1931年1月—遵义会议前)

(三)我的认识

1.“左倾错误”的全称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它是指党内的一种错误思想,表现为急躁、冒进,不顾客观事实;或者照搬马列原著,咬文嚼字,不能灵活运用。

2.

(1)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瞿秋白主持下,在上海举行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形成了左倾盲动主义,并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内取得了统治地位。它的主要之点是: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认为中国革命是所谓“不断革命”;不承认大革命失败后暂时处于低潮的形势,认为当时的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不仅不组织有秩序的退却,反而在全国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地方起义;坚持“城市中心论”,认为“城市工人暴动”是“革命胜利的关键”。与此同时,组织上的宗派主义的打击政策也发展起来。

(2)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了统治地位. 1930年6月,李立三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后被称为“立三路线”)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个决议案的“左”倾冒险主义表现在:第一,对形势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认为中国革命也好,世界革命也好,都到了大决战的前夜。第二,主张在实际工作中已不再需要逐步积聚和准备革命的力量,因为群众已经不要小干、只要大干,也就是只要武装暴动,而且是全国性的武装暴动了。第三,坚持“城市中心论”的错误观点,反对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第四,再一次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认为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就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始,企图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时,反对资产阶级。

(3)王明教条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