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解剖及手术中定位课件

合集下载

8.7.1面神经系统解剖学

8.7.1面神经系统解剖学
面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纤维成分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面神经核→表情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上泌涎核→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换元→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腔、腭的粘膜腺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舌前2/3味蕾→面神经膝神经节→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传导耳部皮肤一般感觉和表情肌本体觉
分支与分布——颅外
颞支:额肌、眼轮匝肌等 颧支:眼轮匝肌及颧肌 颊支:颊肌、口轮匝肌及口周围肌 下颌缘支:下唇诸肌 颈支:颈阔肌
神经结
翼腭神经节 位于翼腭窝上部,上颌神经下方 下颌下神经节 位于下颌下腺与舌神经之间
面神经损伤表现
面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1.颅外段:同侧表情肌麻痹和角膜反射消失。 2.茎乳孔以上累及鼓室支:舌前2/3味觉障碍和患侧唾液分泌减少。 3.面神经管垂直段更高部位:听觉过敏。 4.膝状神经节以前:同侧泪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眼结膜干燥。 5.内耳道或桥小脑角段:耳聋、眩晕等症状。 6.脑干内段:常伴随外展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偏瘫。
行程
延髓脑桥沟外侧部 ↓
内耳门 ↓
内耳道底 ↓
面神经管(三大分支) ↓
茎乳孔出颅 ↓
穿腮腺到面部(五大分支)分支Leabharlann 分布——面神经管内1.岩大神经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翼腭神经界换元→ 泪腺、腭及鼻粘膜的腺体
2.镫骨肌神经 支配镫骨肌
3.鼓索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味蕾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下颌下神经节换元→ 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

面神经解剖护理课件

面神经解剖护理课件

案例三:面神经损伤的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总结词
自我管理、预防复发
详细描述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对面神经损伤的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应学会自我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 饮食和面部受压。同时,定期复查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预防复发的关键。通过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患者可 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与预后
康复治 疗
在面神经损伤治疗后,根据损伤程度 和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如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预后判断
根据面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情 况,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 估和预测。同时,注意观察并发症的 发生情况,及时处理和干预。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面神经损伤的急性期护理
感染
面部肿瘤或颅内肿瘤压 迫面神经,可能导致面
神经损伤。
如中耳炎、腮腺炎等感 染性疾病,可能侵犯面
神经,导致损伤。
面神经损伤的类型
完全性损伤
面神经功能完全丧失,表现为患 侧面部肌肉瘫痪,无法完成表情
和动作。
不完全性损伤
面神经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患侧 面部肌肉力量减弱或感觉异常。
刺激性损伤
面神经受到刺激,表现为面部肌肉 不自主抽搐或疼痛。
03
面神经损伤的护理方法
急性期护理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 感觉和运动情况,以及是否有
疼痛、麻木等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因 呼吸道阻塞导致窒息。
疼痛管理
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减 轻患者的疼痛。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他们 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颌面部神经之面神经 ppt课件

颌面部神经之面神经 ppt课件

2.面神经的保护 • 切口选择
• 颌面部寻找面神经的标志
手术切口
vs
central facial paralysi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思考讨论题: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为:一侧睑裂以下对侧表情肌瘫痪但
但不影响闭眼,皱额,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
这是为什么?
岩大神经
鼓索 镫骨肌神经
(二 )
面神经颅外段
段面 神 经 颅 外
面神经腮腺内分支 面神经入腮腺前分支
面神经主干
1 面神经主干
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
面神经主干
经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
腹间越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 腮腺 新生儿及儿童乳突尚未发育 完全面神经位置表浅,手术时 易受伤
2 面神经腮腺前的分支
1.如何进行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2.颌面部的手术中如何避免损伤面神经分支?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示意图
管段或面神经核受损: 同侧面肌麻痹 + 舌前2/3味觉丧失 +唾液分泌障碍 +听觉改变 +泪腺分泌障碍
鼓索以下受损:同侧面肌麻痹
面神经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单纯面瘫
面神经损伤部位
鼓索以下 ,茎乳孔以外 (面神经颅外分支受损) 鼓索与镫骨肌神经之间 (鼓索受损) 镫骨肌神经与膝状神经节之间 (镫骨肌神经受损)
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
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面瘫+味觉丧经节与脑桥之间
(岩大神经受损)
面神经应用解剖(application)
(1)耳后神经
耳支支配耳后肌,枕支支配枕肌

面瘫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面瘫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面瘫的病因病机
• 本病是由于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 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 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筋脉功能失调, 筋肉失于约束而成。
面瘫的病因病机
• 贝尔氏麻痹(Bell Palsy,BP)是因茎乳孔内急性 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该病 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确切病因未明,长期 以来认为本病与嗜神经病毒,特别是单纯疱疹病 毒感染有关,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可能 是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面 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面瘫,BP 病理主要是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 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 管内的部分尤为显。
面瘫的病因病机
③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 迷路炎、乳突炎、颞 骨化脓性炎症均可引起。 3、肿瘤: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引起。 肿瘤包括嗅神经瘤、腮腺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4、神经源性: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 性引起(如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等)
5、创伤性:颞骨骨折、面部外伤,是面瘫在创伤 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6、中毒:常见的有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7.医源性:腮腺手术、乳突手术、牙科治疗、扁桃 体切除手术等引起。
面瘫的病因病机
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特发性( Bell Palsy,BP),病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 凉、受风引起。 2、感染 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 的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 行性感冒、猩红热、多发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 起。 ②Lyme病,是一种蜱(壁虱)(节肢动物)媒传染病, 本病呈地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 更易发病。
临床表现
称为Bell现象。鼓气和吹口哨时,因患者口 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常滞留于 患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 该侧流下, 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致 外溢。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解剖

2.内耳道段
• 于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 膝神经节,约2.25-3mm长。
3.迷路段
膝状神•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 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 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 和锥体段)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鼓索神经 面神经垂直段
5.乳突段(垂直段)
•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 向下达茎乳孔。
鼓索神经 乳突段(垂直段 )
6.颞骨外段
• 在茎乳孔之外侧向外,前 走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 腺内分上下两支,二者弧 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 支,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 肌群。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腮腺
再见!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
一.面神经的走行
• 面神经是人体穿过骨管中最长的 颅神经,为含有运动,副交感与 感觉性纤维的混合神经 。
• 运动纤维:脑桥下面神经核,部 分来自对侧大脑运动皮层锥体束 纤维。
• 副交感及感觉部分组成中间神经 。
二.面神经的分段
面神经出脑桥后 全长可分6段
1.小脑脑桥角段
• 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 桥小脑角会同位听神经抵 达内耳门
三.面神经的分支
自上而下分支有: 1.岩大神经:膝状神经节前方分出 2.镫骨肌神经:锥隆起后方分出 3.鼓索:垂直段分出 4.终末支:上下两支,上为颞面支, 下为颈面支。颞面支分出颞支和颧 支,颈面支分出颊支,下颌缘支和 颈支。
面 神 经 终 末 支
四.面神经手术中的解剖学标志
• 1.确定鼓室段的标志为:卵圆窗, 匙突,锥隆起,水平半规管等。 • 2.确定垂直段的标志为:水平半规 管砧骨窝与二腹肌嵴。

面神经炎课件完整版

面神经炎课件完整版

2024/1/27
27
患者教育内容
2024/1/27
面神经炎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解释面神经炎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他们 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诱发因素,如保持面部温暖、避 免冷风直吹等。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可能 出现的副作用等。
与家属沟通技巧
与家属沟通时,要解释清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他 们了解如何帮助患者康复。同时,要关注家属的情绪和需 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1
口腔并发症
如口腔溃疡、口角炎等,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口 腔肌肉运动障碍,口腔自洁能力下降。
面部畸形
3
如面部肌肉萎缩、面部不对称等,由于面神经受 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长期下去会导致面部 畸形。
2024/1/27
24
预防措施建议
眼部护理
定期清洗眼部,保持眼部清洁;使用眼膏或眼药水保护角膜,避免 感染;佩戴眼罩或护目镜,减少角膜暴露。
29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2024/1/27
家属参与的重要性
家属的关心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鼓励家属积极 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与患者沟通技巧
与患者沟通时,要保持耐心和关爱,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 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同时,要注意使用简单易懂 的语言,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营养神经药物
如维生素B1、B6、B12等,可促进神经生长和修复,改善神经功 能。
21
非药物治疗手段展示

面神经

面神经

泌。
2.镫骨肌神经
3.岩大神经 经翼腭神
经节支配泪腺分泌
18
3.2 面神经管内损伤
(1)病侧额纹消失,不能闭眼,鼻唇沟变平坦。 (2)发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说话时 唾液常从口角漏出。
(3) 角膜反射消失。
(4) 泪液分泌障碍,角膜干燥。
(5) 唾液分泌障碍。
(6) 舌前部味觉丧失。 (7) 听觉过敏。
面神经
Facial n.
内耳门
翼腭N节
泪腺
膝神经节
脑桥延髓沟 (中)
茎乳孔
舌前2/3 味觉
舌下腺
下颌下腺
下颌下N节பைடு நூலகம்
周围性面瘫
a.病变侧表情肌全部瘫痪。 自上而下有额纹消失、额部不能蹙起皱纹、不 能皱眉、眼轮匝肌无力及眼睑不能闭合,用力 闭眼时出现贝尔氏(Bell) 现象,即眼球上窜。 受累侧鼻部皱褶消失,口角下垂,闭口鼓气时 患侧颊部突出,不能吹口哨,患侧鼻唇沟变浅 或消失,而且变短,哭笑尤甚。 b.同侧直接及间接角膜反射消失,对侧者正常。
21
例:镫骨肌支
--镫骨肌瘫痪,鼓膜张肌相对张力增加,对 振幅大的低音过敏; --亦侵及味觉及唾液分泌纤维。 表现: ① 面神经周围性瘫痪 ② 听觉过敏 ③ 味觉消失 ④ 唾液分泌障碍 ⑤ 角膜反射(直接、间接)障碍
22
膝状神经节
面神经周围性瘫痪 耳壳、外耳道、鼓膜等处发生带状疱疹 (可伴疼痛、感觉障碍) 眩晕、耳鸣、听力障碍 味觉消失 唾液分泌障碍 角膜反射(直接、间接)障碍
3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面神经 延髓脑桥沟外侧 (小脑中脚下缘)
孤束核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

腮腺浅叶摘除面神经解剖术ppt课件

腮腺浅叶摘除面神经解剖术ppt课件

6
【麻醉与体位】
• 可在局麻下施行手术。对一些思想紧张难
以合作的病员,最好采用气管内全麻。平 卧位,头偏向健侧。 • 体位垫准备:头圈、沙袋、方巾数条垫颈部 防悬空 • 注意:全麻病人要注意保护眼睛
7
【手术步骤】
• 1、切口 通常采用“S”形切口,即自耳屏前
方直向下行,绕耳垂下方至颞乳突尖,再 转向下经颌后区,在下颌角下方1.5-2cm处 转向前行,止于舌骨平面,切开皮肤,皮 下组织和颈阔肌。
16
术后并发症
• 1.面神经损伤:面瘫,眼睑不能闭合 • 2.切口出血 • 3.涎篓 • 4.切口感染 • 5.窒息 • 6.其他:如味觉出汗综合症,耳垂麻木等
17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1、涎液皮下潴留或涎漏
残留的腺组织继续分泌可致涎液潴留,自发破溃则形成涎漏。术中结扎或缝 扎残余腺体以及术后扎实的加压包扎是最好的预防方法,一旦发生涎液皮下 积存,可抽吸后继续加压包扎,一般2-3周后即有效。在此同时可口服小剂量 阿托品,以抑制涎腺分泌。如无效而有涎漏形成,可考虑放射线治疗,一般 给予10-15Gy足矣,但对年轻人要慎用。 2、面神经功能减弱或麻痹 轻柔操作可避免。但有些情况难免神经创伤,如肿瘤紧贴面神经或肿瘤位于 腮腺深层组织时,神经若非切断,一般在3-6月以内均能回复正常功能,少数 损伤严重者时间会稍长一些。为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以予VitB1或VitB12,辅 以红外线理疗等。 3、耳垂麻木 常见,时耳大神经被切断所致。有时耳大神经虽在术中保留,但耳垂仍有麻 木感,此乃因支配耳垂的耳大神经末梢支被切断所致。 4、味觉性出汗综合征(Frey syndrome) 较常见,其发生率各家报告不一,有报告100%发生,大多数报告在70%左 右。临床表现为在进食时术区某一部分有潮红出汗现象。其发生的原因是司 分泌的节后副交感神经纤维长入到被切断的支配汗腺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中, 于是当味觉刺激或咀嚼活动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就出现了术区皮肤出汗和 潮红现象。对此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最佳治疗方法,而患者对此现象也无18 迫切的治疗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神经锥段
水平段面神经从水平面 转向垂直面进入乳突, 弯曲形成一约95º~125º 向前张开的角,转折膝 部长2~4 mm
面神经锥段(面神经管第2膝)位于砧骨窝下方,鼓窦底、 外半规管与后半规管内侧之间 在乳突手术时,位于鼓窦底的砧骨短脚和砧骨窝是面神经 管第2膝的可靠标志
面神经隐窝
又名锥隆起上隐窝 内侧面为面神经垂直段开始,外侧为鼓索神经与鼓环, 上界为砧骨窝,下方为鼓索隆起与锥隆起间骨质为鼓 索嵴,后壁为乳突前壁一部分 该窝平均深2.5 mm,宽1~2 mm,高0.5~1.0 mm
面神经纤维的组成:副交感纤维
面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来源于上涎核, 出脑干后并入中间神经,在膝状神经节内与 运动神经纤维混合 其支配舌下腺及颌下腺的神经纤维伴随鼓索 神经,最后经鼓索神经及舌神经至舌下腺及 颌下腺 分布至泪腺的副交感神经离开膝状神经节后, 形成岩大浅神经,与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 丛的岩深神经合成翼管神经,经翼管到达蝶 腭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布到泪腺和鼻腔黏膜
面神经自膝神经节至鼓室后壁的锥隆起长约11mm, 自锥隆起至茎乳孔长16mm,两段全长27mm
自茎乳孔经鼓室内壁直 达膝神经节全长距离则 为22mm,较面神经原 路线短5mm 若面神经在颞骨内缺损 在3mm之内,可以改 道直接缝合,并无张力。 否则须施行神经移植术
THANKS!
运动纤维司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味觉纤维及感觉纤维:延髓孤 束核-膝状神经节-鼓索神经舌前2/3味觉,耳道后壁感觉 脑桥上涎核-副交感内脏运动 纤维:
1. 岩浅大、翼管神经-蝶腭神经
节-泪腺、鼻腔黏膜腺体
2. 鼓索神经-下颌神经节-颌下腺、
舌下腺
面神经 运动神经核
面神经运动神经核位于桥脑下部, 包括上核和下核
面神经上核接受来自两侧大脑皮 层面神经中枢的神经纤维,从这 里发出的运动纤维支配颜面上部 额肌和眼轮匝肌的运动,一侧中 枢性面神经麻痹时,两侧上部面 肌运动存在,但对侧下部面肌随 意运动消失
面神经下核只接受来自对侧大脑 皮层面神经中枢的神经纤维,从 这里发出的运动纤维支配颜面下 部肌肉的运动
面神经的行程
面神经纤维的组成
面神经属运动—感觉 混合神经,包含4种 功能不同的纤维 运动纤维、副交感神 经的分泌纤维、味觉 纤维及感觉纤维 分别由面神经运动核、 上涎核、孤束核供应
面神经纤维的组成:感觉纤维
感觉部分的中间神经始于膝状神经节, 远侧支循鼓索神经到达舌,司舌前2/3 的味觉,其输入纤维沿中间神经至位于 延脑的孤束核 另一组输入纤维传递外耳道后壁、耳甲 腔、耳垂及面深部感觉,其传递纤维通 路尚不清楚
定位面神经的标志 二腹肌嵴
乳突尖气房内 的二腹肌嵴向 前、向外与外 耳道后壁交界 处,为面神经 垂直段的投影 标志
定位面神经的标志 鼓索神经
鼓索神经从面神 经垂直段距离茎 乳孔5~8 mm发 出,向上走行 从左侧鼓沟的3 点或右侧鼓沟的 9点出骨管 沿鼓沟向前行走 于砧骨长突外侧 和锤骨颈内侧
定位面神经的标志 微血管丛
定位面神经的标志 匙突
自咽鼓管鼓室口向上找 到鼓膜张肌半管, 匙突 紧靠此半管之后
匙突后方为面神经水平 段,面神经与匙突平行 形成中上鼓室内侧面交 界缘
面神经经过匙突向前上 行走到膝状神经节,从 镫骨头到匙突等距离延 长线为膝状神经节位置
定位面神经的标志 镫骨
镫骨底板或卵圆 窗的后上为面神 经水平段及锥段
面神经颞骨内段应用解剖(小结)
面神经自膝状神经节转 向后微向下,经前庭窗 上至鼓室后壁,与水平 线成30º角,为面神经 水平段(鼓室段)长 8~12 mm 水平段面神经转向下也 稍向后及内方弯曲约 95º~125º进入乳突, 为垂直段面神经,其中 转折膝部(锥段)长 2~4 mm
面神经颞骨内段应用解剖(小结)
面神经隐窝
慢性中耳炎病变经气房扩展至乳突区及鼓室, 必须经后鼓室进路,开放面神经隐窝
面神经隐窝进路还可行面神经水平段减压术、 人工耳蜗植入和鼓室球体瘤等手术
面神经垂直段
自锥隆起之后, 面神经转向下 1~2 mm为垂 直段开始
垂直段上端位于 外半规管后端下 方,相当于砧骨 短脚之下和锥隆 起平面,下达茎 乳孔
面神经内耳道段
面神经从内耳门到内耳道底而进入面神经骨管 中为内耳道段,长约7~8 mm,与中间神经合 并成一神经干 面神经位于内耳道垂直嵴(bill bar)前及横嵴 前上部(穿入面神经管),其下方为蜗神经, 后方为前庭神经
面神经 迷路段
面神经在内听道底行向外侧面微斜向前,界 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状神经节,该段称 为迷路段。为最短的一段,仅3~4 mm 由于垂直嵴存在,面神经管入口处稍窄,此 处硬脑膜较面神经管内鞘膜稍厚,因而该处 面神经较其余面神经在管内空隙更缩窄(平 均直径段、垂直 段上部及锥段
水平半规管后中1 /3 交界处垂直线为面神 经垂直段的后缘,面 神经与水平半规管基 本在同一深度
定位面神经的标志 砧骨
在鼓窦入口底部,砧 骨短突的内下为面神 经管
面神经水平段位于砧 骨短突之下,在水平 半规管隆突前缘向前 上呈30°行走,砧 骨短突上缘弧度延长 线为面神经垂直段前 缘
膝状神经节
膝神经节平均长 1.09 mm,宽0.76 mm,高0.6~0.8 mm。手术时应注 意面神经迷路段长 度,转弯角度有时 不恒定
有时此处骨管缺如,约占5%~15%,膝神经节与硬脑 膜直接相接。在颅中窝进路行内耳道手术,分离颅中窝 脑膜时要避免损伤
面神经水平段
面神经自膝神经节转向后微向下。经鼓室内侧 壁的前庭窗上,到达鼓室后壁,为面神经水平 段(鼓室段) 该段长8~12 mm,与水平线成30º角,为中 耳炎病变和手术时最易损伤的部位
面神经纤维的组成:运动纤维
面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 首先呈弓形,绕过外展神 经核(拐弯处称面神经内 膝),于桥脑下缘出脑干
向外并略向前越过桥小脑 角,与前庭-耳蜗神经及 中间神经伴行
经过内耳道、鼓室、乳突 部,出茎乳孔,先后分布 于镫骨肌、二腹肌后腹、 茎突舌骨肌和面部表情肌
面神经纤维的组成(小结)
面神经鞘膜表面存在微血管丛 骨管完整者,透过菲薄的水平段骨管可观察 到微血管丛,与面神经水平段长轴走向基本 一致 对于面神经管近卵圆窗处存在骨裂者,不加 压时,可见面神经周围微血管内的血流呈持 续状态,稍加压,即可见到面神经周围微血 管内的血流呈中断消失或缺血状态
定位面神经 术中面神经监测
在先天性中耳畸形,病变广泛的中耳胆脂瘤、 炎性肉芽及肿瘤,乳突修理术等面神经损伤高 危手术,提倡常规应用术中面神经监测 在手术中不能区分炎性肉芽组织和神经时,面 神经监测有助于面神经的定位,尤其是当考虑 到炎症组织和胆脂瘤可能累及到面神经外膜时 但面神经监测仪的应用并不能代替解剖知识和 临床经验
1—脑桥小脑角段 2—内听道段 3—迷路段 4—膝神经节 5—水平段 6—垂直段 7—颞骨外段 8—茎乳孔 9—面神经管入口 10—内听道口 11—脑桥
面神经的行程与颞骨内结构的关系
面神经桥脑小脑角段
面神经运动核发出的 纤维,绕过外展神经 核于桥脑下缘出脑干 面神经离脑桥下缘橄 榄体和小脑间的隐窝 行至内耳门为桥脑小 脑角段,长约 12~14mm
面神经应用解剖 及手术中定位
面神经应用解剖
面神经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 其穿行骨管约3.1~3.3 cm,是最易遭 受损伤的神经 从大脑皮质的中央前回到面神经末梢之 间任何部位的外伤、肿瘤、炎症、病毒 感染及颞骨手术损伤等原因均能引起面 神经的部分或完全麻痹
面神经应用解剖
大多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颞骨内病变 所引起 中耳、内耳及桥小脑角的手术都有可能 涉及到面神经 因此耳外科医师必须熟悉面神经的解剖, 特别是面神经在颞骨内的走形
面神经垂直段
垂直段亦称乳突段, 全长15~20 mm, 自第2膝至茎乳孔, 垂直偏前走行与之形 成5º~35º角,向下向 外与垂直面小于45º 角
相当于二腹肌嵴前方, 其位置较深,在成人 距乳突表面不小于2 cm。越接近茎乳孔, 位置越趋向表浅
面神经在颞骨内的主要分支
①岩大浅神经,位 于膝神经节前方
②镫骨肌神经,从 面神经垂直部的 起始处分出后向 上、向前走行
③鼓索神经经常在 面神经垂直段下 1/3分出
面神经颅外段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迂回向 上向前约105º角度而达腮 腺
在腮腺中首先分为颞面干、 颈面干两大支,然后再分 为颞支、上颧支、下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及颈支, 形成复杂的分支及吻合网
定位面神经的标志 半规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