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现代化大都市 教案(商务星球版下册)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商务星球版)第一章:亚洲的自然环境1.1 亚洲的地形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包括高山、平原、盆地等。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亚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和河流。
1.2 亚洲的气候让学生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包括多样性、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等。
让学生通过图表和案例,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情况。
第二章:亚洲的人文环境2.1 亚洲的人口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人口特点,包括人口数量、分布和增长率等。
让学生通过数据和案例,了解亚洲的主要人口大国和人口问题。
2.2 亚洲的城市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特点,包括大都市和新兴城市等。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案例,了解亚洲的主要城市和城市化问题。
第三章:欧洲的自然环境3.1 欧洲的地形让学生了解欧洲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平原和海岸线等。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欧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和河流。
3.2 欧洲的气候让学生了解欧洲的气候特点,包括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等。
让学生通过图表和案例,了解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情况。
第四章:欧洲的人文环境4.1 欧洲的人口让学生了解欧洲的人口特点,包括人口数量、分布和增长率等。
让学生通过数据和案例,了解欧洲的主要人口大国和人口问题。
4.2 欧洲的城市让学生了解欧洲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特点,包括历史古城和现代城市等。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案例,了解欧洲的主要城市和城市化问题。
第五章:非洲的自然环境5.1 非洲的地形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形特点,包括高原、山脉和平原等。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非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和河流。
5.2 非洲的气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气候特点,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等。
让学生通过图表和案例,了解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情况。
第六章:非洲的人文环境6.1 非洲的人口让学生了解非洲的人口特点,包括人口数量、分布和增长率等。
让学生通过数据和案例,了解非洲的主要人口大国和人口问题。
6.2 非洲的城市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特点,包括历史古城和现代城市等。
商务星球版八下第六单元第2课《现代化大都市》ppt(精)

4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北京已同76个国家的96个城市 建立了联系。
伦敦
5
设在北京的摩托罗拉北亚中心
北京奔驰——戴姆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克莱斯勒汽车 有限公司新工厂奠基仪式
已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公司在北京投资了400多个项目。全球 最大的500家企业中,在北京有投资项目的达146家。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在 京的代表处达215家。
返 回
11
日趋完善的城市功能
12
在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北京被定位为 “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13
四惠立交桥
西直门立交桥
14
北京西客站
15
北京市先后公布了6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北京市政府划定了25片历史文化 保护区,编制了《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制定了《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 16 保护条例》。
33
一些居住环境脏乱
34
乘客正在进入地铁
一卡通取代月票卡听证会
2006年5月10日,北京公交地铁开 始实行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
35
北京2008年地铁规划
36
北京西客站 北京是全国的铁路枢纽,北京共 有四个火车站,其中北京火车站 和北京西客站是主要国内列车和 国际列车的停靠站和始发站。北 京西站是九十年代建成的亚洲最 大的火车站。 首都国际机场
26
奥运会主会场——“鸟巢”
奥运场馆
27
为改善北京大气环境,首 钢涉钢系统将全部迁出北 京 。图为首都钢铁公司 二号高炉。
28
俯瞰现代北京
29
从下面图片中看出北京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是什么?
30
北京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 批人才。图为某人才招聘会场面。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首都北京》教案

《首都北京》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是精讲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首都北京,本课时的主要介绍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和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古都、现代化的大都市的知识。
本课在地理学科课程中的难度水平属于一般。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和名胜古迹。
3.了解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职能,了解各种现代化交通枢纽。
4.了解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成就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北京天安门图片)播放《北京欢迎你》师:(边画边说)同学们好,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请认真观察,判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标记?生: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
师:主办地在哪?生:北京。
师: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对北京的印象吗?生:回答。
师:真棒,描述的真生动,让我心动。
北京带给我的印象也是古典的,浪漫的,又富有新鲜的时代气息的,我一直很想去北京,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去北京,请来把你想去北京的理由写在黑板上。
生:书写略。
师:看起来,大家真的很想去北京,有人想上清华北大,有人想去中关村、中央电视台,有人想去考查古都风情……北京有你的梦、我的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
二、新课学习师:(边出示课件边说)让我们学会从地图上寻找北京、认识北京。
请每个小组积极合作,作好记录。
并把结果整理到相应表格中。
地理初二下商务星球版第六单元第2课现代化大都市教案

地理初二下商务星球版第六单元第2课现代化大都市教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都市职能,谁来说说北京的要紧职能是什么?提问,学生回答:北京的要紧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讲述:北京的这种都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截了当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以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板书)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大都市两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活动:请大伙儿阅读课文和图6.5,摸索回答以下问题:1.北京建城有多青年的历史?有哪几个朝代在此建过都?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什么缘故会如此布局?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1.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为周武王时的蓟城,先后有金、辽、明、清各代在此建都。
(板书:建城时刻早)2.至明、清两代,北京旧城的格局差不多形成。
旧城格局的特色是皇宫别处有皇城,皇城别处有都城。
都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盘状。
都市中轴线突出,皇宫位于都市中心中轴线上,东西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展开。
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北京旧城之因此如此布局,从自然因素考虑,一要紧是要利用现在北海和中海为都市提供充足的水源。
因为都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会阻碍都市的布局;二是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且常刮西北风,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为都市布局的主导方向。
北京旧城的这种布局特色还表达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
将宫城和殿堂放在都市中心表达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表达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承转:北京旧城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曾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伙儿阅读图6.7,摸索回答以下问题:1.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的?2.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3.现代北京城与北京旧城有什么关系?学生读图,分析、讨论。
八年级地理下册现代化大都市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现代化大都市的教案第一章:现代化大都市的概念与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概念。
2. 掌握现代化大都市的主要特征。
3. 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现代化大都市的定义。
2. 现代化大都市的主要特征: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高度服务化。
3. 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趋势:国际化、可持续发展、智能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什么是现代化大都市?2. 讲解现代化大都市的概念和特征。
3. 分析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趋势。
4. 案例分析:介绍几个典型的现代化大都市。
第二章: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特征。
2. 掌握现代化大都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3. 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辐射作用。
教学内容:1. 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特征:高度服务化、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善。
2. 现代化大都市产业结构的变化: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3. 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辐射作用: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特征有哪些?2. 讲解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3. 分析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辐射作用。
4. 案例分析: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大都市经济特征。
第三章:现代化大都市的人口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人口特征。
2. 掌握现代化大都市人口规模的变化。
3. 了解现代化大都市人口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1. 现代化大都市的人口特征:人口规模大、人口密度高、人口结构复杂。
2. 现代化大都市人口规模的变化:持续增长。
3. 现代化大都市人口结构的特点:年轻化、多元化、高素质。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现代化大都市的人口特征有哪些?2. 讲解现代化大都市的人口特征和人口规模的变化。
3. 分析现代化大都市人口结构的特点。
4. 案例分析: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大都市人口特征。
第四章: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特征。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首都北京导学案设计

EF ①②H1、说出字母代表的事物山脉AB 行政中心CDEF河流①山峰H2、此区域的主要地形区是,地下资源丰富,被称为“”,近年来,该地采用将煤转化为电力和煤气输送出去,这种方式与直接输送煤炭相比,有什么优势?(列举至少两个优势)3、该地地表形态特征是,原因是严重,其人为原因是?(至少两条)措施是?(至少两条)4、图中的铁路线是,其经过行政中心F所在的省份是,列举该省的一个旅游景点科技园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区4.北京的不断扩大绿地面积,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并通过搬迁首钢等措施,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创造了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
第2环节:小组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咨询老师。
第四步:班级交流、释疑升华第1环节: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一边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2.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端,与省和市接壤。
2.地形:北京地势高、低。
西部、北部为、。
分别属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
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平原的一部分。
3. 河流:境内主要的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受地势的影响,这些河流均由流向,最终注入。
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北京的地势?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4.气候:属于气候,这里四季分明,春季少雨,气温回升快,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预热同期;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政治文化中心】【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名胜古迹不胜枚举。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的四合院、胡同以及京剧、曲艺等历史悠久,特色浓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北京的不断扩大绿地面积,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并通过搬迁首钢等措施,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创造了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
第2环节:学生识记巩固所学知识点。
这一环节设计的问题要围绕教师梳理的知识内容。
第3环节:小组检查记忆效果,之后老师抽查。
(ppt 展示问题或使用学案)注意小组的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013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第五单元我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课四大地理区域教案【教案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案,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案重难点】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案过程】(导入新课)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和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展示西北沙漠、东北的林海雪原、青藏的牧场、南方的水田图片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
(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不同,把我国分成四大地理区域,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1、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学生活动)阅读3页材料,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2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总结)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它周围有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等围绕。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不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大兴安岭为界,这里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由此看出,四大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和地形等要素的不同进行的。
八年级地理下册现代化大都市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现代化大都市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现代化大都市的形成因素;(3)了解我国主要的现代化大都市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分析现代化大都市的景观特点;(2)运用比较法,了解不同现代化大都市的形成因素;(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我国某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现代化大都市的认识,提高对城市化进程的关注;(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现代化大都市的定义和特点;(2)现代化大都市的形成因素;(3)我国主要的现代化大都市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现代化大都市的形成因素分析;(2)我国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定义、特点和形成因素;2. 比较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了解不同现代化大都市的形成因素;3.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我国某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4. 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我国主要的现代化大都市分布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现代化大都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景观特点;(2)提问:什么是现代化大都市?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现代化大都市的形成因素。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现代化大都市的形成因素。
4. 比较法:(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现代化大都市的形成因素;(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比较结果。
5. 小组合作:(1)教师布置调查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我国某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2)学生汇报调查成果,讨论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第2课现代化大都市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并说明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根据资料分析北京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北京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
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职能。
2.了解北京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重点)
3.了解北京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关注北京发展。
(难点)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地理助学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都国际机场:
(小结):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
A、是国内、国际形势的要求。
(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国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B、与国际交往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国际商务活动。
C、具体表现:
政治方面(驻华使馆和领事馆)、
经济方面(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设立)、
新闻传媒方面(新闻机构)、
北京立交桥
北京西客站
二、日趋完善的城市功能
1、读以上图片及P26—27下列问题:读图及阅读,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回答:
北京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遇到这样多问题,你认为北京的未来应该怎样发新修的平安大街朝阳公园
金融街中央商务区(CBD)中关村电子街
王府井商业街国际传媒中心中关村科技园
观看、阅读、归纳,回答:
(1)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当堂达标】
1.(目标l)下列活动不能体现北京作为国际交流中心职能的是 ( )
A.北京现有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134个
B.北京已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公司在此投资
C.中央电视台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电视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
D.北京集中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
2.(目标2)今天将北京城区各个部分以及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的快速路系统由 ( )
A.环路和放射路组成 B.水路和公路组成 C.对称环路组成 D.棋盘路组成
3.(目标2、3)下列办法对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不合适的是 ( )
A.调整上下班的时间,错开人流与车流的高峰
B.限制汽车数量,市内不建停车场
C.鼓励市民多乘公交车
D.拓展交通,加强地铁、立交桥建设
4.(目标3)下列体现了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是 ( )
A.王府井大街 B.清华园 C.中关村 D.奥林匹克中心
5.(目标3)北京目前面临的问题有 ( )
①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②沙尘暴天气加剧③水资源匮乏④交通拥挤
⑤住房紧张⑥环境污染
A.①②③ 8.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6.(目标3)北京传统民居的代表是 ( )
A.高架屋 B.吊脚楼 C.土楼 D.四合院
7.(目标3)北京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
A.科技力量雄厚 B.自然资源丰富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地理位置优越
8.(目标l)阅读下列资料,并将其字母代号填入表格中相应的空格内。
(1)地理位置:
A.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B.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人海口处,依江濒海
(2)城市主要职能: C.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D.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3)风景名胜: E.长城、故宫 F.东方明珠塔、外滩
(4)主办活动: G.主办2008年奥运会 H.主办2010年世博会
(5)所在工业基地: I.京津唐工业基地 J.沪宁杭工业基地
【教学反思】
我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是这样的:交通发达、生活便利、拥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施、文化生活丰富、工业布局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周围密布卫星城和新区、绿地面积较大,注重环境保护等。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利用手中材料,并通过展示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技能。
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认识都市现代化的发展和特点。
教学中需要补充的材料很多,今后应注重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信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