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202X难点之中药制剂与剂型.doc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1、单选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全部融化或软化变形的时间上限是()A.20minB.30minC.60minD.90minE.120min正确答案:B2、多选下列有关眼(江南博哥)用制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描述正确的是()A.除另有规定外,滴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10ml;洗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200mlB.眼用半固体制剂基质应滤过灭菌,不溶性药物应预先制成极细粉C.眼内注射溶液、眼内插入剂、供外科手术用和急救用的眼用制剂,可适当添加抑菌剂或抗氧剂D.眼膏剂、眼用乳膏剂、眼用凝胶剂应均匀、细腻、无刺激性E.眼用制剂应避光密封贮存,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正确答案:A, B, D, E3、单选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空穴结构内具有独特形式的复合物是()A.包合物B.膜控释制剂C.固体分散体D.胃滞留控释制剂E.前体药物制剂正确答案:A4、单选泡腾颗粒剂的泡腾物料为()A.酒石酸与碳酸钠B.枸橼酸与碳酸钠C.枸橼酸与碳酸氢钠D.酒石酸与碳酸氢钠E.A和C正确答案:E5、单选主药剂量<0.1g,压片困难者需加入()A.黏合剂B.润湿剂C.吸收剂D.润滑剂E.稀释剂正确答案:E6、单选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辅料的用量不宜超过稠膏量的()A.9倍B.8倍C.7倍D.6倍E.5倍正确答案:E7、单选以下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剂型是()A.蜜丸B.胶囊C.滴丸D.栓剂E.橡胶膏剂正确答案:C8、单选包合技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超微囊状包合物的技术。
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部分组成,主分子即包合材料,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客分子即药物,它能被主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
常用的包合材料有环糊精等。
下列关于环糊精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糊精是淀粉的降解产物B.分子外部亲水C.有α、β、γ三种D.为中空圆筒形,内部呈亲水性E.将脂溶性药物包嵌于环糊精分子空腔内,提高水溶解度正确答案:D9、多选注射剂中,既能做抑菌剂又能做止痛剂的是()A.苯甲醇B.苯乙醇C.苯氧乙醇D.三氯叔丁醇E.乙醇正确答案:A, D10、单选除另有规定外,浓缩蜜丸中水分含量不得超过()A.6%B.9%C.12%D.15%E.18%正确答案:D11、多选下列属于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A.根据疾病防治的需要B.根据药物的性质C.根据生产条件D.根据经验E.根据"五方便"的要求正确答案:A, B, C, 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2020年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精讲班考试章节2015 2016 2017中药药剂学29 30 30重点掌握:1.剂型特点2.药剂质量标准3.药剂辅料及附加剂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糖浆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灌肠剂、栓剂2.不经胃肠道给药注射给药(静脉、肌肉、皮内、皮下、穴位)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皮肤给药(洗剂、软膏剂、凝胶剂、贴膏剂)粘膜给药(滴眼剂、舌下片剂、含漱剂)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1.根据药物性质胃肠道中不稳定、对胃肠道有刺激性、不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均不宜设计为口服制剂2.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急症患者宜选用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慢性病患者,宜选用丸剂、片剂、外用膏剂。
【最佳选择题】1.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A.肛门栓B.糖浆剂C.舌下片D.颗粒剂E.胶囊剂都牛网校答案:C【多项选择题】1.不宜设计为口服制剂的是A.有毒的B.胃肠道中不稳定C.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D.不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E.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的都牛网校答案:BCDE2.治疗急症宜首选用的药物剂型有()。
A.糊丸B.舌下片C.气雾剂D.贴膏剂型E.注射剂都牛网校答案:BCE第二节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二、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水解、氧化是主要降解途径。
(1)水解:酯类、酰胺类、苷类药物(2)氧化:具酚羟基、含不饱和碳链2.制剂的包装与贮藏要求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
避光:避免日光直射。
阴凉处:<20℃凉暗处:避光条件下且<20℃冷处:2℃~10℃常温:10℃~30℃(二)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延缓药物水解调节PH、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2、防止药物氧化调节PH、降低温度、避光、驱逐氧气、添加抗氧剂、控制微量金属离子【单项选择题】1.关于药品贮藏有关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A.避光是指贮藏时避免日光直射B.阴凉处是指贮藏温度不超过20℃C.凉暗处是指遮光且贮藏温度不超过20℃D.常温是指贮藏温度为10℃~30℃E.冷处是指贮藏温度为2℃~10℃都牛网校答案:C2.易引起氧化降解的是A.酚类药物B.酰胺类药物C.酯类药物D.蛋白质类药物E.苷类药物都牛网校答案:A【配伍选择题】A.≤-4℃B.≤0℃C.2℃~10℃D.≤20℃E.10℃~25℃1.《中国药典》规定,药物贮藏于冷处温度为()都牛网校答案:C2.《中国药典》规定,药物贮藏于凉暗处温度为()都牛网校答案:D3.《中国药典》规定,药物贮藏于阴凉处温度为()都牛网校答案:D【多项选择题】1.中药制剂的主要降解途径包括()A.氧化B.还原C.加成D.消去E.水解都牛网校答案:AE2.下列既能起到延缓药物水解又能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是()A.避光B.调节PHC.改变溶剂D.降低温度E.控制微量金属离子都牛网校答案:BD第三节散剂一、散剂的特点1、有利吸收、起效迅速2、制备简单3、外用对创面有一定机械性保护作用4、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多有应用,也适用于小儿给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五章 中药制剂与剂型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五章中药制剂与剂型分类:医药卫生执业药师主题:2022年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全套4科》考试题库科目: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类型:章节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基质对药物吸收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从基质中快速释放到黏膜有利于吸收B.药物从基质中释放是吸收的限速阶段C.油脂性基质对油溶性药物释放快D.水溶性基质对油淙性药物释放快E.油脂性基质对油溶性药物释放慢【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2、散剂按《中国药典》的方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水分不得超过A.5.0%B.6.0%C.7.0%D.8.0%E.9.0%【参考答案】:E【试题解析】:3、可用作膜剂遮光剂的是A. PVA17-88B.聚乙二醇C.碳酸钙D.二氧化钛E.甘油明胶【参考答案】:D4、将处方中部分饮片粉碎成细粉,与其余药料制得的稠膏加适宜辅料制成的中药片剂称为A.分散片B.全浸膏片C.全粉末片D.半浸膏片E.提纯片【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5、下列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A.吐温80B.苯扎溴铵C.司盘80D.阿洛索-OTE.硫酸化蓖麻油【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6、下列关于纯化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B.纯化水是用饮用水采用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方法处理制成C.纯化水经蒸馏可制备成注射用水D.纯化水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E.纯化水常用作中药注射剂饮片的提取溶剂【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7、《中国药典》规定,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的含水量一般不得超过A.10.0%B.8.0%C.6.0%D.5.0%E.4.0%【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8、制备胶剂时,加入明矾的作用是A.增强药物疗效B.具消泡作用C.起矫味矫臭作用D.可降低胶块的黏度E.增加胶剂的透明度【参考答案】:E【试题解析】:9、下列常用的栓剂基质中,具有同质多晶性的是A.半合成山苍子油酯B.可可豆脂C.半合成棕榈油酯D.聚山梨酯61E.聚乙二醇【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10、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A.与100g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B.与10g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C.与10g氯化钠成等渗效应的药物的量D.与1g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E.与1g氯化钠成等渗效应的药物的量【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与1g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制剂与剂型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前言近4年考情分析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共计17节)——现在考什么?1.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1~2)剂型分类与选择、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2.常用剂型的特点、分类、质量要求(2~15)3.常用辅料的类型及其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2~15)4.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16)5.药物体内过程(17)注意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考核比重的增加考什么?——学什么!学习方法>>明确重难点>>分类归纳>>讲练结合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选择学习要点:1.常用术语2.剂型的不同分类方法及涉及的剂型3.剂型与疗效4.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一、常用术语1.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制剂:根据药典、药品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
3.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疾病的给药形式。
4.中药材:来源于动物、矿物、植物,经过简单加工或未经加工而取得的生药材——城乡集贸市场。
5.中药饮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6.中成药:以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国家药监局批准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可以大量生产,有特定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处方药+非处方药)。
7.中药提取物: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获得对比学习:8.药物与药品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药品。
药品: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9.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上的界定处方药:凭处方调配、购买,医生指导用药,不得在大众传媒发布广告。
非处方药(OTC):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使用,包装上印有专有标识。
特点: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
中药制剂与剂型

中药制剂与剂型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按物态分类的剂型:1、液体剂型,如合剂、糖浆剂、露剂、搽剂、注射剂、洗剂、涂膜剂等。
2、固体剂型,如丸剂、片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膜剂、锭剂等。
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凝胶剂、贴膏剂等。
4、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
根据药物在溶剂中的分散特性,分为真溶液型液体制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乳浊液型液体制剂、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按制备方法分类有浸出制剂和无菌制剂。
药物剂型影响着药物作用的快慢、强弱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刺激性等,决定着给药途径等。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有根据药物性质、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根据生产和“五方便”的要求。
《中国药典》对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作出了如下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识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用于手术、严重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3、非无菌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品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4、非无菌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5、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6、有兼用途径的制剂中药制剂在制备的各个环节均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其主要途径包括原药材、药用辅料、制剂设备与器械、制药环境、操作人员、包装材料。
药物化学降解及其影响因素: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
通常有关贮存条件的规定为:1、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2、密闭,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3、密封,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4、熔封,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5、阴凉处,贮藏温度不超过20度。
6、凉暗处,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7、冷处,贮藏温度为2℃~10℃8、常温:贮藏温度为10℃~30℃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调节PH,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与剂型研究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与剂型研究中药制剂与剂型是中药行业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中药的药效发挥和应用提供了关键性支持。
本文将从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定义、分类、研究进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定义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草药经过加工、炮制等工艺处理后,按照一定比例和制备方法,制成适合口服、外用等途径给药的成品药品。
中药制剂的制备包括草药的选择、加工制备、浸膏、浓缩、干燥等工艺。
中药剂型是指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给药形式,即将中药制剂用固体、液体、半固体等形式制成的药品。
主要的中药剂型包括颗粒、丸剂、口服液、贴剂、外用剂等。
二、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分类中药制剂根据制备过程和用途可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煎剂、浸膏剂、浓缩剂、干燥剂、加工颗粒剂等。
这些制剂具有不同的制备方法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治疗需求。
中药剂型则可根据给药途径、药品形态等进行分类。
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口服剂型、外用剂型、注射剂型等;根据药品形态可分为固体剂型、液体剂型等。
三、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突破。
研究人员通过提取、分离、纯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并结合适当的辅料和制备工艺,成功研制出了多种高效、稳定且具有良好生物利用度的中药制剂。
同时,研究人员还结合现代技术,对中药剂型进行改良和创新。
例如,在口服剂型中,研究人员通过纳米技术和缓释技术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而在外用剂型中,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贴剂和膏剂,提高了药物在皮肤上的渗透性和治疗效果。
四、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应用中药制剂与剂型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
首先,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增加中药的药效发挥,提高中药疗效。
其次,中药制剂的标准化生产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用药的信心和便利性。
此外,中药剂型的丰富化也为中药的治疗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
不同的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和治疗需求,提高了中药的适应性和临床效果。
总结起来,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研究对于中药行业的发展和中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一、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1.《中国药典》凡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中国药典》的“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同样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1)名称及编排:药材和饮片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及拉丁名(其中药材拉丁名排序为属名或属名+种加词在先,药用部位在后)。
(2)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标准品: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
(3)精确度:指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①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
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
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联想:千金小姐:千=千分之一,金=精密称定。
②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试验时的温度应以25℃±2℃为准。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中药的鉴定就是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药品标准等,对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
执业药师中药学2017难点之中药制剂与剂型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中药药剂学系指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如下。
1.制剂根据药典、药品标准等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2.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需要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剂型可以影响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影响药物的作用速度、决定给药的途径等。
3.中成药: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一、中药制剂的原料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二、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按物态分类(1)液体剂型:如合剂、糖浆剂、注射剂等。
(2)固体剂型:如丸剂、片剂、颗粒剂等(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贴膏等(4)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二)按分散系统分类(1)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等。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如胶浆剂、涂膜剂等(3)乳浊液型液体制剂:如乳剂、静脉乳剂等(4)混悬液型液体制剂:如合剂、洗剂、混悬液等。
(三)按制备方法分类1、浸出制剂:如汤剂、合剂、酒剂等2、无菌制剂:如注射剂、滴眼剂等(四)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如糖浆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以及经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等。
(2)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包括注射给药的剂型;呼吸道给药的剂型;皮肤给药的剂型;黏膜给药的剂型等。
三、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1.根据药物性质:一般而言,对于在胃肠道中不稳定、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不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均不宜设计为口服制剂。
2.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通常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起效时间快慢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中药学202X难点之中药制剂与剂型执业药师栏目精心整理推荐“执业药师中药学202X难点之中药制剂与剂型”,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中药药剂学系指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如下。
1.制剂根据药典、药品标准等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2.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需要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剂型可以影响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影响药物的作用速度、决定给药的途径等。
3.中成药: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一、中药制剂的原料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二、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按物态分类(1)液体剂型:如合剂、糖浆剂、注射剂等。
(2)固体剂型:如丸剂、片剂、颗粒剂等(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贴膏等(4)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二)按分散系统分类(1)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等。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如胶浆剂、涂膜剂等(3)乳浊液型液体制剂:如乳剂、静脉乳剂等(4)混悬液型液体制剂:如合剂、洗剂、混悬液等。
(三)按制备方法分类1、浸出制剂:如汤剂、合剂、酒剂等2、无菌制剂:如注射剂、滴眼剂等(四)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如糖浆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以及经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等。
(2)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包括注射给药的剂型;呼吸道给药的剂型;皮肤给药的剂型;黏膜给药的剂型等。
三、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1.根据药物性质:一般而言,对于在胃肠道中不稳定、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不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均不宜设计为口服制剂。
2.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通常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起效时间快慢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3.根据生产和“五方便”的要求第二节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一、制剂卫生(一)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中国药典》通则对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作出了如下规定。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二)中药制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中药制剂在制备的各个环节均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其主要途径包括原药材、药用辅料、制药设备与器械、制药环境、操作人员、包装材料等。
二、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中药制剂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药物的化学降解反应,主要有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其中水解、氧化是主要降解途径。
1.易水解和易氧化的药物类型(1)水解:易发生水解反应的药物主要有:①酯类药物:酯类药物制成水溶液时要特别注意pH的调节。
一般而言,溶液碱性愈强,水解愈快,如穿心莲内酯在pH7时内酯环水解极其缓慢,而在偏碱性溶液中则水解加快。
②酰胺类药物:一般较酯类药物难水解,如青霉素等。
③苷类药物:如强心苷、洋地黄酊。
(2)氧化:易氧化的药物分子结构类型主要有:①具有酚羟基或潜在酚羟基的有效成分,如黄芩苷等。
②含有不饱和碳链的油脂、挥发油等。
2.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1)处方因素:①pH:以H+和OH-为催化剂的反应,称为专属酸、碱催化反应。
②溶剂、基质及其他辅料的影响:对于易水解的药物,有时采用非水溶剂如甘油、乙醇或丙二醇等使其稳定,有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利用所形成胶束的屏障作用而延缓水解。
(2)制剂工艺(3)贮藏条件:①温度②光线③氧气和金属离子④湿度和水分⑤包装材料。
3.制剂的包装与贮藏要求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密闭: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熔封: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阴凉处:贮藏温度不超过20℃。
凉暗处: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
冷处:贮藏温度为2℃~10℃。
常温:贮藏温度为10℃~30℃。
(二)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1)调节pH;(2)降低温度;(3)改变溶剂:在水溶液中很不稳定的药物,可用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极性较小的溶剂,以减少药物水解;(4)制成干燥固体2.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避光;(3)驱逐氧气:通入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4)添加抗氧剂;(5)控制微量金属离子;(6)调节pH。
第三节散剂散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一、特点: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的药物、刺激性大的药物、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二、分类散剂可根据医疗用途、组成、性质及剂量等进行分类。
(1)按医疗用途分类: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2)按药物组成分类:可分为单味药散剂和复方散剂。
(3)按药物性质分类:可分为普通散剂和特殊散剂。
特殊散剂又分为含毒性药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
(4)按剂量:可分为分剂量散剂和非剂量散剂。
分剂量散剂按单次剂量分装;非剂量散剂按多次使用的总剂量包装,患者按医嘱自己分取剂量应用。
分剂量散剂多为内服散剂,而非剂量散剂多为外用散剂。
三、散剂的质量要求(一)散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1.除另有规定外,内服散剂应为细粉;儿科用及外用散剂应为最细粉。
2.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应采用配研法混匀并过筛。
3.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附分剂量的用具;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4.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应密闭贮存,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潮的散剂应密封贮存。
(二)散剂的质量检査项目与要求粒度: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除另有规定外,通过七号筛的粉末总量不得少于95%。
外观均匀度: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第四节浸出制剂一、浸出制剂的特点与分类(一)浸出制剂的特点浸出制剂以常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
浸出制剂主要特点为: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方药复方成分的综合疗效;(二)浸出制剂的分类根据浸提溶剂和成品情况,浸出制剂可分为:水浸出制剂,如汤剂、合剂等; 醇浸出制剂,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等,有些流浸膏虽然是用水浸出中药成分,但成品中仍需加有适量乙醇;二、汤剂与合剂(一)汤剂汤剂主要供内服,也可共含漱、洗浴、熏蒸之用。
(二)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其中单剂量灌装者也可称为口服液。
合剂若加蔗糖,除另有规定外,含糖量一般不高于20%(g/ml)。
三、糖浆剂与煎膏剂(一)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
(二)煎膏剂(膏滋)系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俗称膏滋。
煎膏剂多以滋补为主,兼有缓和的治疗作用。
四、酒剂与酊剂(―)酒剂:指饮片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酒剂多供内服,也可外用,必要时加糖或蜂蜜矫味。
(二)酊剂:系指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饮片20g。
酊剂可用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或渗漉法制备。
五、流浸膏剂、浸膏剂与茶剂(一)流浸膏剂与浸膏剂1.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特点流浸膏剂、浸膏剂系指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系指每1ml相当于饮片1g者为流浸膏剂;浸膏剂分为稠浸膏和干浸膏两种,每1g相当于饮片或天然药物2~5g。
稠浸膏为半固体状,一般含水量约为15%-20%,干浸膏为粉末状,含水量约为5%。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大多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也有以水为溶剂者。
以水为溶剂的流浸膏剂中可酌加20%~25%的乙醇为防腐剂。
2.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质量要求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多用渗漉法制备。
浸膏剂多用煎煮法或渗漉法制备。
流浸膏剂一般应检查乙醇量。
流浸膏剂溶乙醇或水:部分蒸剂去辅水为溶剂时需添加料乙醇防腐浓每1ml相当于饮片度1g应配制酊剂、合剂、配制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用糖浆剂软膏剂、栓剂质量要乙醇量、甲醇量、装量、微生物限求度第五节液体制剂一、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分类(一)液体制剂的特点:略(二)液体制剂的分类根据分散介质中药物粒子大小不同,液体制剂分为溶液剂、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型四种分散体系,其中,胶体溶液型又分为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其微粒大小与特征见表6-5。
表6-5 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与特征分体体系类型粒径(nm)溶液剂分体体系类型粒径(nm)高分胶子溶体液溶以多分子聚集体分散形成的多相体系,非均相,热力液溶胶学不稳定体系;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乳浊液混悬液二、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系指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吐温、司盘)。
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可分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硫酸化蓖麻油、阿洛索 -OT)、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洁尔灭、新洁尔灭)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卵磷脂)。
联想:灭下有火为阳,卵子可以孕育男女是为两性。
(一)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溶血作用。
毒性大小: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二)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常用做增溶剂、起泡剂、消泡剂、去污剂、抑菌剂或消毒剂、乳化剂、润湿剂等。
如消泡剂-硅酮,联想:硅酮是玻璃胶的主要成分。
三、真溶液型液体制剂(一)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特点: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二)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分类属于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常用剂型主要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等。
药物一般为低分子的化学药物或中药挥发性物质,溶剂多用水,也有用乙醇或油为溶剂。
四、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1.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与水的亲和力强,又称亲水胶体溶液,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如蛋白质类、酶类、纤维素衍生物等。
水化膜的形成是决定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以多分子聚集体分散于水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亦称疏水胶体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