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生物学种类及功能

合集下载

唾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唾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唾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唾液是出自人体唾液腺的液态物质,是由唾液腺细胞接受神经刺激、分泌出来的一种生物体分泌物。

具有色泽清澈、呈弱碱性、黏稠度较低等特点。

唾液包含了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细胞因子等,这些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一、唾液的生物学特性1. 独特的成分和组成唾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小分子离子、糖类、蛋白质、酶和激素等。

其中,水占唾液总量的90%以上。

唾液的PH值大致在7.0-7.2之间,属于弱碱性。

唾液中的离子成分主要包括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等。

这些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可以反映出人体内的生物代谢状态。

2. 灵敏的反应性由于唾液中的成分具有灵敏的反应性,唾液可以作为一种体液样本,用于检测某些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例如,唾液中的抗体和DNA可以被用于诊断一些传染性疾病和遗传疾病。

唾液样本收集比血液和尿液更容易,不需要使用针头和注射器,具有非侵入性和操作简便等优势。

3. 具有生物保持性唾液可以有很好的生物保持性,对采集和保存条件的要求相对不高。

与血液和尿液相比,唾液在室温下可以保存数小时或数天,而且不需要高压或低温冷冻等特殊保存条件。

这种优良的生物保持性意味着唾液可以作为一种便捷的样本类型在许多实验室和医疗机构中被使用。

4. 疾病标志物的潜在应用唾液作为一种非侵入样本类型,可以在筛查和诊断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唾液中可检测到许多与癌症、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等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免疫球蛋白、肿瘤标记物、心血管标志物、神经递质、荷尔蒙等。

唾液中的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可以指导医师做出科学和准确的诊断决策。

二、唾液在医学上的应用1. 疾病预防和口腔保健唾液作为一种口腔液体,可以提供保护口腔健康的功效。

一些研究表明,经常洗口和含糖口香糖可增加唾液分泌量及促进口腔健康。

唾液还可以帮助口腔保持湿润,减少口腔的干燥和不适感。

与此同时,唾液对预防口腔疾病,如龋齿、牙龈炎等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唾液腺的功能主治

唾液腺的功能主治

唾液腺的功能主治唾液腺的功能唾液腺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产生和分泌唾液。

唾液腺有三对,分别是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下面是唾液腺的功能。

1.消化功能:唾液中包含许多消化酶,如唾液淀粉酶和唾液酸酶,它们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润滑作用:唾液能够润滑食物,使其更容易咀嚼和吞咽。

此外,唾液还能够润滑口腔黏膜,减少口腔不适感。

3.保护作用:唾液中含有抗菌物质和抗病毒物质,能够抑制口腔内的病菌和病毒的生长,起到口腔清洁和保护的作用。

4.酸碱平衡:唾液中的电解质能够维持口腔的酸碱平衡,保护牙齿和口腔黏膜不被酸侵蚀。

5.调节体温:唾液腺能够分泌适量的唾液来调节体温,特别是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会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以帮助散热。

唾液腺的主治唾液腺在医学上有许多主治方面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唾液腺主治。

1.口腔疾病治疗:唾液腺疾病如唾液腺炎、唾液腺结石等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方式来治疗。

唾液腺炎的治疗包括炎症控制、抗生素应用等,而唾液腺结石的治疗则需要通过手术将结石切除。

2.口腔干燥症治疗:口腔干燥症是由于唾液分泌不足而导致口腔黏膜干燥的疾病。

治疗口腔干燥症的方法主要有口腔加湿、刺激唾液分泌等。

3.口腔癌的辅助治疗:在口腔癌的治疗过程中,唾液腺的保护和恢复非常重要。

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采用保护性唾液替代物、干扰素等,可以帮助保护和恢复受损的唾液腺功能。

4.唾液分析:唾液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信息,通过对唾液中生物标志物的分析,可以进行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如唾液中的DNA、RNA、蛋白质等可以用于口腔癌和唾液腺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5.腺体支持治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唾液腺丧失或功能不全,可以采用腺体支持治疗来帮助患者维持唾液腺的功能。

常见的腺体支持治疗方法包括使用人工唾液替代物、唾液腺移植等。

以上是唾液腺的功能和主治的一些方面,唾液腺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医学领域有许多应用。

人工唾液的研究进展

人工唾液的研究进展

人工唾液的研究进展甄亚斐;彭显;应斌武;张平;周学东;廖玍【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51)3【摘要】唾液是一种微酸性口腔液,主要由水构成,含有少量无机离子和丰富的蛋白质,这些成分使其具有特殊的流变学和生物学性质,赋予其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对维持口腔及全身健康起重要作用。

唾液减少或成分改变会导致口干症,易引发一系列口腔健康失衡,如口腔灼热,味觉改变,言语、咀嚼和吞咽困难,还会增加患龋病和牙周病等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口干症的患病率约为20%,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约为50%。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口干及其并发症已引发不可忽视的健康负担。

人工唾液是开发用于模仿天然唾液生物学性质和功能的口腔护理产品,是对症治疗口干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安全、有效的人工唾液,对维护老年人口腔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和市场前景。

开发人工唾液首先要全面认识天然唾液的特性。

本文系统介绍了天然唾液的成分及生物学功能,并详细描述了人工唾液的流变学行为、摩擦学性质、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应用性能等内容,以期为新型人工唾液的开发提供帮助。

【总页数】9页(P353-361)【作者】甄亚斐;彭显;应斌武;张平;周学东;廖玍【作者单位】口腔疾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3.1【相关文献】1.唾液酸与唾液酸识别蛋白研究进展2.唾液腺干细胞及其在放射性唾液腺损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3.草酸钙肾结石形成机制中唾液酸及相关蛋白唾液酸化作用的研究进展4.改良人工唾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唾液pH值和缓冲能力的影响5.唾液酸-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轴在肿瘤发生机制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唾液的神奇作用

唾液的神奇作用
唾液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类成分, 唾液含 99.4%水 分, 0.6%固体物质, 其中有机物有: 黏蛋白、白蛋白、球 蛋白、淀粉酶、溶菌酶、变位酶、有机酸及激素等; 无机
!!!!!!!!!!!!!!!!!!!!!!!!!!!!!!!!!!!!!!!!!!!!!!!
其是近 20 年来, CO2 浓度升高、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 境问题的出现, 迫使人类去深入探讨全球变化的内在 机理, 这样研究苔藓植物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 特别 是碳循环中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 苔藓植物的生物指示作用
参考文献: [ 1] 曹同,高谦,付星等.苔藓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 学杂志,1997,16( 2) :47~52,72. [ 2] 曹同,高谦,付星等.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苔藓植物蓄水 及 其 在 水 分 循 环 中 的 作 用 量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研 究 ,1994,7:74~79. [ 3] 刘应 迪,朱 杰 英,陈 军 等.3 种 藓 类 植 物 水 分 含 量 与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和 水 势 的 关 系.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2001,19( 2) :135~ 142. [ 4] 高谦,曹同.苔藓植物对西南部分地区大气污染 ( 包 括 酸 雨) 的指示意义的初步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2,3( 1) :81~90. [ 5] 朱瑞良,胡人亮,马益杰等.浙江百山祖常绿阔叶林内苔藓 植物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3,3:95~104. [ 6] 朱瑞良,王幼芳,熊李虎.苔藓植物研究进展- 我国苔藓植 物研究现状与展望.西北植物学报, 2002,22( 2) :444~451.
第 22 卷第 9 期 2006 年
中学生物学 Middle School Biology

口腔医学中唾液生物学的研究

口腔医学中唾液生物学的研究

口腔医学中唾液生物学的研究摘要唾液是口腔中由腺体分泌的液体,其在口腔生理和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发展,唾液生物学研究已成为热点领域。

本文将综述唾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唾液的功能、成分以及其在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唾液,口腔医学,生物学研究,口腔疾病引言唾液是口腔中重要的生理液体,由腺体分泌并流入口腔。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研究唾液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唾液生物学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综述唾液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唾液的功能、成分以及其在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唾液的功能1. 口腔保护作用唾液中含有多种抗菌物质,如酶类和抗菌肽,能够保护口腔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此外,唾液还具有润滑作用,可以减少牙齿和口腔黏膜的损伤。

2. 消化功能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可以在口腔中开始食物的消化过程。

这些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脂肪和蛋白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听觉保护功能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能够中和喉部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中耳炎,对保护听力起到重要作用。

二、唾液的成分唾液中含有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水分,约占唾液总量的99%。

其他成分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电解质和药物等。

1. 蛋白质唾液中的蛋白质主要分为三类:酶类、黏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酶类包括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具有消化功能。

黏蛋白具有润滑作用,可以减少牙齿和口腔黏膜的摩擦力。

免疫球蛋白能够中和病原微生物和毒素,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2. 核酸唾液中含有DNA和RNA等核酸,可以通过分析唾液中的核酸来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疾病的诊断。

3. 糖类唾液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能够为口腔细胞提供能量。

同时,糖类还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过多的糖类摄入会导致龋齿的发生。

4. 电解质唾液中的电解质包括钠、钾、氯等,可以维持口腔环境的酸碱平衡。

唾液分析报告

唾液分析报告

唾液分析报告1. 引言唾液是人体分泌的一种液体,它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丰富的生化成分。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唾液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易获取的生物标本,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疾病诊断和监测等领域。

唾液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唾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给出一个人体内部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唾液分析的原理、应用、样本采集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唾液的成分和功能唾液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氨基酸、酶类、激素、抗体等组成。

同时,唾液也含有一些微生物、代谢产物、毒物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唾液的功能包括: - 润滑和保护口腔和消化道黏膜; - 洁净口腔和消化道; - 参与食物消化过程; - 派息作用,在消化之间,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3. 唾液分析的原理唾液中的成分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唾液分析主要通过测量唾液中的生化指标,以便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常用的唾液分析指标包括: - pH值:用于反映口腔酸碱平衡状态; - 蛋白质:可用于检测唾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 酶类:如淀粉酶、唾液酸酶等,用于检测消化功能和内分泌状态; - 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检测免疫功能; - 激素:如生长激素、垂体激素等,用于评估人体内分泌状态。

4. 唾液分析的应用唾液分析在临床医学和疾病诊断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1 口腔疾病的诊断唾液中可以检测到一些口腔疾病的标志物,如牙龈炎、牙周炎、唾液腺炎等。

通过分析唾液中的相关指标,可以早期发现口腔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2 消化系统疾病的监测唾液中的特定指标可以用于监测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情变化,如胃癌、胰腺炎等。

通过定期采集唾液样本,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4.3 肿瘤的早期筛查一些肿瘤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难以被发现。

唾液中的一些特定标志物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如口腔癌、乳腺癌等。

唾液功能详解

唾液功能详解

高龋组儿童唾液蛋白量高于无龋组
唾液组学涵盖了唾液基因组学、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 、微小RNA (microRNA,miRNA)等 领域。(http://)
截至2012年3月,全世界范围内尚不能 单独通过唾液来确诊某种口腔或系统性 疾病
唾液的分类
静息唾液:指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
况下,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 刺激唾液:由于外界的刺激而反射
性地引起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
混合唾液(全唾液):口腔内的三大唾液
腺及小唾液腺所分泌的分泌物,进入口 腔后与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细菌 、食物残渣等混合,称为混合唾液或全 唾液。
三、唾液的分泌调节

唾液腺受到副交感
与交感神经双重支
配,这两种神经沿
பைடு நூலகம்
传出通路
副交感神经:
腮腺:下涎核发出节前神 经纤维,加入舌咽神经, 在出颈静脉孔前由下神经 节发出-鼓室神经由颞骨 岩部进入鼓室,鼓室神经 的终末支出鼓室后易名为 岩浅小神经,由卵圆孔出 颅后到达耳神经节,交换 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神经纤 维,加入耳颞神经至腮腺 唾液分泌的神经支配 ,支配其分泌。
副交感神经:
颌下腺、舌下腺:上涎核 发出节前神经纤维,加入 面神经,面神经由内耳门 进入面神经管,在出茎乳 孔前6mm处发出分支,即 鼓索神经进入鼓室,后由 岩鼓裂出鼓室,加入舌神 经至下颌下神经节交换神 经元,发出节后神经纤维 至下颌下腺、舌下腺,支 配其分泌。
C8、 T1~T4
唾液分泌的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
传入途径
1、口腔内感受器的 刺激 2、内脏的刺激 3、嗅觉、视觉、听 觉刺激
唾液分泌中枢
1、延髓上涎核与下涎核是
延髓的唾液分泌中枢, 上涎核支配同侧的颌下 腺与舌下腺,下涎核支 配同侧的腮腺,延髓唾 液分泌中枢属于副交感 神经系统。 2、脊髓第2-4胸部脊髓支 配三大唾液腺,属于交 感神经系统。

口腔生物学

口腔生物学

生态系(ecosystem):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生态系。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科学为生态学。

中心原则: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环境的适应与改建。

生态连续ecological succession):生物体栖息在一个变化环境中的过程(例如牙菌斑形成和成熟的过程)口腔主要生态系:颊黏膜上皮生态系、舌背部生态系、龈上牙菌斑生态系、龈下牙菌斑生态系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1、物理化学因素:温度、氧张力、pH、营养物质的利用2、宿主固有因素:抗体(唾液中主要抗体为分泌型抗体SIgA,龈沟液中抗体主要为IgG)、唾液蛋白质3、细菌因素:细菌的黏附、细菌间作用4、宿主可控制的因素:饮食习惯与口腔卫生按微生物生长适宜温度分类:一般细菌可在-5℃~55℃环境中生存1、嗜冷微生物< 25 ℃2、嗜热微生物> 45 ℃3、嗜温微生物25 ~ 37 ℃4、口腔温度变化幅度可达±60º按细菌需氧程度分类:绝对需氧菌、绝对厌氧菌、兼性厌氧菌、耐氧厌氧菌、微嗜氧菌口腔pH范围5.0~8.0,pH影响因素:1、外源性物质2、细菌发酵3、牙菌斑和唾液缓冲能力:高流速—碳酸盐缓冲系统、低流速—磷酸盐缓冲系统,尿素转化成氨。

牙菌斑:堆积在牙表面或其它硬的口腔结构上,不能被中度水喷冲去的细菌团块。

是在牙表面上天然的生物膜。

生物膜:是微生物群落与胞外基质相互连接而在介质表面形成的生态环境。

牙菌斑的作用:是存在于牙表面的微生物膜,口腔生态系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口腔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并维持着口腔正常生理功能。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1、牙面上获得性薄膜的覆盖2、细菌附着3、菌斑生物膜成熟(标志:呈栅栏状结构,分为三层:基底层为无细胞的均质结构,由获得性薄膜组成;细菌层位于中间地带,含球菌、杆菌、丝状菌等;表层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G+或G-球菌和短杆菌,脱落的上皮、食物残屑及衰老的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釉质和羟基磷灰石很高亲和力,参与获 得性膜的形成
受其他蛋白含量、无机磷、 pH 和离子浓 度影响 促进细菌在牙面黏附
20 世纪 80 年代, Gibbons 提出口腔细菌 黏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细 菌表面有蛋白 样成分 - 黏附素,以特异性方式结合到组织 表面受体或补 体,主要是糖蛋白受体
小结
唾液有机成分
黏蛋白 -mucins 富脯蛋白 -proline-rich proteins, PRPs, 富组蛋白 -histidin-rich proteins, HRPs, hi
statin SIgA 葡萄糖基转移酶 -glucosyltransferase,GT
F 溶菌酶 -lysozyme
黏蛋白 -mucins
结合有糖链的特异蛋白 分子量大 分 MG1( 分子量大于 1000) 和 MG2( 分子
量 200-250)
MG1 对羟基磷灰石亲和力大,贴附于牙 面和黏膜面,参与获得性膜的形成 , 保护 牙齿和口腔软组织
MG2 与细菌发生特异性结合,促使凝集 成团,利于细菌从口腔清除 .
唾液生物学
郝玉庆 副教授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要内容
概述 唾液有机成分种类与功能 唾液无机成分种类与功能 唾液对维护口腔健康的功能 重点小结
唾液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唾液生态 微生物与宿主之间 ; 不同微生物之间
唾液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唾液生态改变与系统性疾病的关系 唾液成分分析诊断疾病
糖基化 HRPs4 润滑功能 碱性 HRPs9 功能不明 酸性 HRPs 功能明确
酸性 HRPs 功能
结合 Ca+ ,调节唾液钙磷平衡
抑制磷酸钙 盐 在牙面沉积 ,维 持唾液钙 过 饱 和,提供釉质 防御修复环 境,保持牙齿 完 整性。 受 Ca 浓度、离子强度、 pH 影响 不受胰蛋白酶 、胶原酶 影响
无机成分
钙、磷 氟 ---- 防龋机制主要是局部作用 , 促进
牙体硬组织再矿化 重碳酸盐是唾液最重要的缓冲系统
唾液功能
消化功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保护功能 唾液的诊断作用
唾液的来源
三对大涎腺: 腮腺、舌下腺、颌下腺 小涎腺 颊 \ 腭 \ 唇等小腺体
唾液的分泌方式
静态分泌
刺激分泌
唾液的一般性质
比重 1.002-1.008 PH5.6-7.6 ,平均 6.8 主要成分;水 -99% 以上,固体成分 0.7%
,无机 0.2%- 电解质,有机 0.5%- 蛋白质
唾液的有机成分
40 余种,主要由唾液腺自身合成、分泌 ,绝大多数为糖蛋白 ; 少量来自血清渗出 血清
唾液糖蛋白
糖蛋白
分子量 105-107
糖 60% , 102-104 个氨基酸, 3-4 个氨基 酸连接 2-7 个单糖构成的糖侧链,长度和组 成不定,决定了糖蛋白的多样性,糖侧链的 合成,不受基因控制,伸屈性强,可溶性
有研究发现抗龋人群, MG2 水平高
富脯蛋白 proline-rich proteins, PRPs,
占唾液蛋白质 70-80% 20 世纪 70 年代由 Bennick 和 Oppenheim 分
离纯化,含量稳定 根据 HRPs 在 PAGE 等电泳结果,分三类 ,
酸性碱性和糖基化
富脯蛋白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