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与技术综述

MEMS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与技术综述

霍鹏飞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2研究所 西安 710065)

摘 要:MEMS作为一个多能量域耦合、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一个成功MEMS设计必须借助

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本文结合国际MEMS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最新成果,对MEMS的设计、建模与

仿真方法及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MEMS器件或系统设计以及MEMS CAD研究具有参考价

值。

关键词: MEMS CAD;建模与仿真;结构化设计

0 引言

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指的是可以批量制作的将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以及接口电路和控制电路、通讯接口和电源等集成于一体的微系统。MEMS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涉及精密机械、微电子材料科学、微细加工、系统与控制等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现已成为一个新兴强大的科学领域。世界各国科研机构大力投资MEMS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它正在对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和革命性的变革。

随着MEMS制作工艺的长足发展,目前MEMS由具有单一功能的微器件向由微机械结构、接口电路和控制电路等构成复杂功能系统的集成化方向发展,如芯片系统(System on a Chip)、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因此针对单个微器件的bottom-up设计方法[0-0]已不能满足MEMS发展需求,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0-0]成为当前MEMS设计的主流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是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为参照对象来研究MEMS的设计,其主要思想是MEMS设计分阶层,通过在不同设计阶层关注相对独立的设计问题来降低对各阶层设计人员的知识要求;同时因为不同设计阶层都是针对同一MEMS 器件,故结构化方法还强调不同设计阶层之间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

目前,国内外已出现了一些基于结构化设计方法的MEMS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软件,如美国Coventor公司的CoventorWare[0]软件,MEMS CAP公司的MEMS Pro软件[0]等,在国内的软件有西北工业大学的MEMSGarden[0],北京大学的IMEE[0],但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这些设计软件也在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之中。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S.D. Senturia [0,0] 教授是MEMS CAD的鼻祖,曾多次展望了MEMS CAD 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根据他的观点,MEMS的设计分为四个阶层:工艺级 (process level) 、物理级 (physical level) 、器件级 (device level) 和系统级 (system level) ,如图1所示,这也是当前国际上关于MEMS设计的一种主流分级方法。工艺级设计关注的焦点是MEMS的几何形状的可加工制造性;与工艺级所关注的焦点不同,物理级、器件级和系统级这三个设计阶层是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抽象阶层来研究MEMS的行为特性。物理级是从物理场的角度研究分析器件内的能量与信息转换机理;相对于物理级,器件级是从更高阶层的角度研究MEMS器件内的能量与信息的转换,在该阶层只关注MEMS器件主要的行为特性,即关注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以便对器件行为进行快速的设计、评估;而在系统级设计中研究分析由更多微器件(如微传感器、微致动器、接口电路等)构成微系统的整体性能,以寻求相对合理的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分阶层的结构化设计方法是目前国际上MEMS设计的主流方法,因此适用于MEMS各阶层的建模与仿真方法是MEMS器件或系统设计方法和MEMS CAD领域的研究热点。

1 工艺级

工艺级由几何仿真和物理仿真组成。几何仿真主要从几何的角度研究版图与加工工艺所能确定的MEMS结构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这也是早期MEMS的bottom-up设计方法[0-0]的主要内容。物理仿真是对MEMS加工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仿真分析,如材料的刻蚀得到的几何形状与腐蚀时间和腐蚀液之间的关系等,可用的软件有ACES[0], DROPIE[0]等。

2 物理级

物理级主要是采用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和边界元分析(Boundary Element Analysis, BEA)方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对微结构和静电场以及静电-结构耦合场等的行为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可用于MEMS物理级设计的商品化FEA/BEA仿真器有:Intellisense[0], CAEMEMS[0], CFDRC[0],ANSYS[0], ABAQUS[0], MAXWELL[0], CoventorWare[0], SESES[0], SOLIDIS[0], IntelliCAD[0]等。这些方法首先对机械结构或静电场进行网格划分形成描述器件行为的系统矩阵,然后结合边界条件求解系统矩阵描述的方程来实现器件行为的仿真分析。

采用FEA/BEA方法时,如果网格划分的足够精细,可以得到非常精确的仿真结果。此外,网格划分可以有多种类型,如三角形和四面体网格,可以实现对任意形状的结构进行网格化建模,因此FEA/BEA方法的适用范围较广。为了实现机械结构和静电等物理场的耦合分析,可采用松弛法[0]、牛顿法[0,0]、同伦法[0]等对器件的FEA和BEA耦合物理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仿真结果。

FEA/BEA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在对器件行为进行仿真分析时,如果MEMS器件的结构尺寸发生变化,则需要重新建模、网格划分,才能实现器件行为仿真,这延长了MEMS的设计迭代周期。此外,由于网格划分后形成的系统矩阵通常非常庞大,导致物理级的行为仿真需要非常长的计算时间。

3 器件级

为了避免常规FEA/BEA方法的不足,可对由FEA/BEA方法网格划分后形成的系统矩阵进行降阶,以减少系统自由度的个数,达到器件行为的快速仿真目的。通常把对系统模型进行降阶的过程称为宏建模(macromodeling),得到的模型称为宏模型(macromodel),也称为降阶模型(Reduced-order model)。宏模型可插入电路仿真器,如SPICE,SABER等实现由微机械结构、接口电路等形成的MEMS 系统级整体行为的仿真分析。

宏模型的获取主要有两种方法:基于FEA/BEA方法[0-0]和解析法[0-0]。基于解析法的宏模型获取依靠建模人员手工推导,因此适用于结构简单的MEMS器件,而FEA/BEA可以对任何形状的微结构进行仿真分析,所以基于FEA/BEA的宏模型获取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基于FEA/BEA分析的宏模型获取方法主要有基于静态分析法[0,0]、基于模态分析法[0,0]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0-0],还有直接降阶法[0,0]。

基于静态分析法。文献[0]中,在对微机械结构进行一系列静态仿真的基础上,对仿真结果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从而得到机械结构的刚度宏模型。类似地,也可得到机械结构的集总质量宏模型和集总阻尼宏模型。这种模型也称为集总元素模型。对于机电能量转换器的集总元素模型,可在对微结构进行一系列基于边界元静电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曲线拟合定义电容与位移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这些关系式获取由微结构间静电场所产生的静电力。最后把这些集总元素按照二阶振动系统的公式联系起来就是整个器件的宏模型。李伟剑在其博士论文[0]中采用这种方法对微陀螺进行了宏模型提取,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微陀螺的耦合场分析。由于这些集总元素模型是系统矩阵的低阶等效,通过这种方法,可把采用FEA/BEA分析器件行为时器件的自由度由成千上万个减低到少数几个。集总元素宏模型构成的器件的宏模型可以以“黑箱”的形式插入系统级仿真器中实现MEMS系统级行为的仿真分析。

基于模态分析法。模态分析法也是获取微结构的宏模型的有效方法。如在文献[0]中,器件的有效质量通过模态分析的特征值获取,然后进一步形成了器件的宏模型。

图2 微镜的宏模型获取[0]

静态和模态分析结合法。宏模型也可在FEA/BEA的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获取[0-0]。该方法可克服获取系统集总元素宏模型所需要进行大量FEA/BEA仿真的不足。图2为一微镜的宏模型获取示例[0],首先,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网格划分,然后采用“试载荷”作用在微器件的工作方向上进行模态分析以得到模态形状。根据微结构的变形计算各模态形状在变形中的贡献系数。依照其贡献系数大小对模态形状进行排序,以得到主导该结构变形的主要模态(primary modal)。以这些主要模态的贡献系数为广义坐标,模态形状作为系统矩阵来建立器件的宏模型,最后,把每一个能量域的宏模型集合形成的模型作为整体器件的宏模型。

直接降阶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是在器件网格化后得到主导器件行为的常微分方程组基础上,

图3 宏模型的直接降阶获取法

直接采用数值降阶方法对该常微分方程组进行降阶,从而获取器件的降阶宏模型。降阶策略是实现该方法的关键,目前已出现的降阶策略有Arnoldi算法[0,0]、正交分解法(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POD)[0,0]、加权残值法(Method of Weighted Residuals, MWR)[0]等。这种宏建模方法是对器件网格划分后得到的主导常微分方程组直接降阶,而器件的主导行为方程来自于有限元方法和边界元方法的网格划分结果,因此该方法不需要对器件进行FEA/BEA仿真,是目前宏模型自动获取方法的研究方向[0]。

综上所述,基于FEA/BEA的宏建模方法虽然具有很高的精度,但随着器件几何拓扑和结构尺寸参数的变化,需要重新建立器件的有限元/边界元模型,然后才能获取器件的宏模型,这增加了MEMS 的设计迭代周期。此外,采用这种方法提取宏模型首先需要建立器件的有限元/边界元模型,故该方法适合于对已有的MEMS器件进行宏模型提取。

4 系统级

MEMS作为一个系统,其包含微机械、微电子、微光学、微流体等能量场以及它们的多域耦合能

接口电路

运放

图4 微加速度计的分解

量场。一般来说,要实现对MEMS整体(系统级)行为的建模与仿真,理论上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不同物理场或不同抽象阶层的专用仿真器(如模拟、数字信号仿真器及有限元分析软件等)的耦合实现对复杂MEMS系统的仿真[0,0]。这种方法偏向于多能量域耦合的物理场分析,仿真精度高,但由于模型的抽象层次低、模型的类型不一致,致使仿真计算代价高、收敛性差,在仿真速度上不能满足MEMS 系统级快速设计的需要;另一种是采用一种通用系统建模方法对系统中的所有子系统(或功能结构部件)进行统一建模,用一个仿真器实现对整个系统的仿真,基于这种途径的系统级设计目前有大量的应用。基于统一建模思想的MEMS建模方法有黑箱法、等效电路法、基于可重用芯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IP)法。

黑箱法。把前面基于FEA/BEA得到的宏模型以“黑箱”的形式插入电路仿真器中,实现系统整体行为的仿真分析。在这种方法中,由于所采用的宏模型针对具有固定几何拓扑形状和尺寸参数的微器件,故适用于对已有系统行为的验证,而不便于设计迭代、优化。

等效电路法。研究人员借助于宏观机电能量转换中的集总参数法、利用机电类似性,提出了采用电模拟的等效电路法实现MEMS的系统级建模与仿真[0-0],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还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简单的来说,等效电路法把机械系统的位移、力、质量、弹性系数等效为电路中的电荷、电压、电感、电容,又采用变压器和回转器作为机电之间的能量转换装置。对于非线性系统建模,引入附加能量源模拟系统的非线性行为[0]。类似地,这种方法可向其他能量域(流体、热学等)扩展,即采用电模拟的方法对其它能量域进行仿真与分析。这种方法虽然广泛使用,但具有以下局限性:一般难以找到与系统相适应的等效电路;受到SPICE电路仿真器基本单元类型的限制;在等效非线性系统时,需要引入附加的能量源,而这个能量源在真实系统中并不存在,故使所建模型不易理解。

为了克服上述建模与仿真方法的不足,基于可重用IP的设计方法为MEMS系统级建模与仿真提供了新思路,以期实现以下目标:

高的仿真精度和建模与仿真速度;

能够处理MEMS多能量域耦合的固有特性;

便于设计迭代和优化。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研究机构基于可重用IP设计思想提出了不同的MEMS建模与仿真的解决方案。如国外Coventor公司的ARCHITECT[0]、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SUGAR[0] 、Carnegie Mellon大学的NODAS[0],国内西北工业大学提出的基于多端口组件网络(Multi-Port-Element Network, MuPEN)的MEMS建模方法[0,0]。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为把MEMS分解为多个功能结构部件,把这些功能结构部件建立为参数化的组件模型,组件模型按照器件的拓扑结构相互联接形成的网络表征整个MEMS。如在西北工业大学的MuPEN方法中[0, ,0],微加速度计可分解为接口电路和微机械器件,这些器件可进一步分解为一些基本的功能单元,见图4,把这些功能单元建立为参数化多端口组件模型,联接这些组件

模型形成的网络作为整个微加速度计的系统级模型,见图5[0]。基于该系统级模型,可以在频域和时域内仿真分析系统的整体行为特性[0, ,0]。

图5 微加速度计的多端口组件网络模型

上述这些基于可重用IP设计思想的建模方法其主要区别在于模型编码语言、模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有所不同。SUGAR在Matlab平台上建立了基于网表(Netlist)的MEMS建模与仿真体系;NODAS 采用MAST语言在SABER平台上针对作平面运动的MEMS器件建立了基于示意图(schematics)形式的NODAS组件库,目前采用Verilog-A语言在Cadence Spectre仿真器把局限于作平面运动的组件库扩展到三维空间;ARCHITECT也采用MAST语言在SABER平台实现了基于示意图的建模与仿真体系;而西北工业大学的MuPEN方法考虑到SABER仿真器在国内比较广泛适用,采用硬件描述语言MAST在SABER仿真平台建立了基于schematics形式的MEMS建模与仿真体系。此外,由于选择的软件平台不同,在进行模型仿真时具有的仿真分析功能不同,组件模型的差异也使得同一系统的网络模型有所不同、仿真精确度也有所不同。

5 结束语

本文对MEMS CAD方法和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重点分析和对比了MEMS 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从系统级、器件级、物理级以及工艺级四个阶层论述了目前已经出现的相关设计方法和技术。对MEMS器件或系统的设计以及MEMS CAD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S.D. Senturia, R.M. Harris, et al. A Computer-Aided Design System 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1992, 1(1): 3-13.

[2] F. Maseeh. IntelliCAD: the CAD for MEMS. WESCON/95 Conference Record, New York, NY, USA,

1995,pp. 320-324.

[3] S. Crary,Y.F. Zhang. CAEMEMS: An intergrated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workbench for

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Proceedings - IEEE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Napa Valley, CA, USA .1990: 113-114.

[4] P. Andrzej.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CAD/CAE environment 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Proceedings of the 1999 Design, Test, and Microfabrication of MEMS and MOEMS.

Paris, France. 1999:432-439.

[5] P.J. Stout, H.Q. Yang, et al. CFD-ACE+MEMS: A CAD System for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of MEMS.

Proc. Design, Test, and Microfabrication of MEMS/MOEMS. Paris. 1999: 328-339.

[6] A Workshop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tructured Design Method for MEMS

Final Re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8814241.html,/NSF_MEMS_Workshop

[7] G.K. Fedder. A Vision of Structured CAD for MEMS.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ACM/SIGDA Physical Design Workshop. Reston. 1996: 53-60.

[8] T. Mukherjee, G. K. Fedder. Structured Design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Proceedings of 34th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Anaheim, CA, USA. 1997: 680-685.

[9] Y. Xu, P. Chu, H.J. Lee, et al. MEMS device systems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tools for smart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1999 Smart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 Electroactive Polymer Actuators and Devices. San Diego, CA, USA. 1999:355-361.

[10]https://www.360docs.net/doc/5518814241.html,/coventorware/

[11]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8814241.html,/products-cad.html

[12] 常洪龙, 苑伟政, 马炳和. MEMS的集成设计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0):

916-920.

[13] 张海霞, 郭辉. MEMS CAD系统IMEE的研究和开发. 微纳电子技术.2003. 40(7/8): 92-95.

[14] S.D.Senturia, CAD Challenges for Microsensor, Microactuators, and Microsystem, Pro.IEEE, 1998,86(8): 1611-1626.

[15] S.D. Senturia. Microsystem design.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2.

[16] Z. Zhu and C. Liu.Anisotropic Crystalline Etching Simulation using a Continuous Cellular Automata Algorithm. ASME Symposium on Computer Aided Simulation of MEMS, Aneheim, CA, Nov 1998.

[17] R.C. Zhou, H.X. Zhang, Y.L. Hao, Y.Y. Wang.Simulation of the Bosch process with a string –cell hybrid method.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2004, v14(7): 851-858.

[18] V. I. Zhulin, S. J. Owen, D. F. Ostergaard. Finite Element Based Electrostatic-Structural Coupled Analysis with Automated Mesh Morphing.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icrosystems MSM 2000. San Diego, CA, USA. 2000:27-29.

[19] ABAQUS/Standard User’s Manual. Hibbitt, Karlson and Sorenson Inc., Pawtucket RI.

[20] Maxwell User Manuals. Ansoft Corporation, Four Station Square, Pittsburgh, PA.

[21] J.R. Gilbert, R. Legtenberg, S.D. Senturia. 3D Coupled Electro-Mechanics for MEMS: Applications of CoSolve-EM. Proceedings of IEEE-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1995: 122-127.

[22] J. G. Korvink, et.al. SESES: A Comprehensive MEMS Modeling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Oiso, Japan. 1994: 22-27.

[23] J.M. Funk, J.G. Korvink, et.al. SOLIDIS: a Tool for Microactuator Simulation in 3-D. J. MEMS. 1997,6(1): 70-82.

[24] Y. He, J. Marchetti, F. Maseeh. ariborz Coupled ThermoElect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complex MEMS using IntelliCAD's TM newest meshing technique. Proceedings of the 1998 44th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ation Symposium. Reno, NV, USA. 1998,44: 680-686.

[25]U. Beerschwinger, N.G. Milne, et.al. Coupled electrostatic and mechanical FEA of a micromotor. J. MEMS. 1994,3(4): 162–171.

[26] N. Aluru, J. White. Direct-Newton Finite-Element/Boundary- Element Technique 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Analysis. IEEE Solid-State Sensor and Actuator Workshop. Hilton-Head Island, SC, USA. 1996: 54-57.

[27] N.R. Aluru, J. White. A Multilevel Newton Method for Mixed-energy Domain Simulation of MEMS. 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1999,8(3): 299 -308.

[28] K. Eva-Renate, G. Peter, W Gerhard. New coupled-field device simulation tool for MEMS based on the TP2000 CAD platform.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1999,76(1-3): 9-18.

[29 ]N. R. Swart, S. F. Bart, et.al. AutoMM: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Dynamic Macromodels for MEMS Device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1998: 178-183. [30] 李伟剑. 微机电系统的多域耦合分析和多学科设计优化. [博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2004.

[31] D.F. Ostergaard, M. Gyimesi. Finite Element Based Reduced Order Modeling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The 200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icrosystems (MSM2000). San Diego, CA, USA. 2000: 684-687.

[32] M. Varghese, S.D. Senturia, et.al. Automatic Reduced-Order Modeling in MEMCAD Using Modal Basis Functions.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tate Sensors and Actuators. Berlin, Germany. 2001, 1: 264-267.

[33] ANSYS Tutorial on MEMS. The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icrosystems (MSM 2002). San Juan, PR. 2002.

[34] L.D. Gabbay, S.D. Senturia.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Dynamic Macro-Models Using Quasi-Static Simula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Modal Analysis. Technical Digest. Solid-State Sensor and Actuator Workshop. Cleveland, OH, USA. 1998: 197-200.

[35] Y. Chen, J. White. A Quadratic Method for Nonlinear Model Order Redu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icrosystems, MSM’2000. San Diego, CA, USA. 2000: 27-29.

[36] J. Chen, S.-M. Kang. Model-order reduction of nonlinear MEMS devices through arclength-based Karhunen-Loeve decomposition.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Sydney, NSW. 2001, 3: 457-460.

[37] Chen, Jinghong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integrated microstructures and systems. Ph.D. desertation: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2001.

[38] 孙道恒, 黄元庆等. MEMS系统级仿真建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40(2): 297-302.

[39] E.B. Rudnyi, J.G. Korvink. Automatic Model Reduction for Transient Simulation of MEMSbased Devices. Sensors Update.2002, 11: 3–33.

[40] G. Lorenz and R. Neul. Network-Type Modeling of Micromachined Sensor Systems. 1998 Int. Conf.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icrosystems, Semiconductors, Sensors and Actuators (MSM ‘98). Santa Clara, CA, USA. 1998: 233-238.

[41] Huo Pengfei, Yuan Weizheng, Li Weijian. Analytical Model of Mic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MEMS System-level Simulation Using Euler Parameters Method. Asia-Pacfic Confrence of Transducers and Micro-Nano Technology2004. Sapporo, Japan. 2004. 3-2. 955-959.

[42] N.N. Zhou, J.V. Clark, et.al. Nodal Analysis for MEMS Simulation and Design Using SUGAR v0.5. 1998 Int. Conf.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icrosystems, Semiconductors, Sensors and Actuators (MSM ‘98). Santa Clara, CA, USA. 1998:308-313.

[43] J.E. Vandemeer, M.S. Kranz, and G.K. Fedder. Nodal Simulation of Suspended MEMS With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In Proceedings of ASME Winter Annual Conference (ASME WAM ’97). Dallas, TX, USA. 1997: 113-118.

[44] Z. Guangya, E. H. Tay Francis. Fook Siong Chau. Macromodelling of a double-gimballed electrostatic torsional micromirror.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2003,13(5): 532–547.

[45] D. Ramaswamy, N. Aluru, and J. White. Fast coupled-domain, mixedregime electromechanical simulation. In Proc. Int. Conf. Solid-State Sensors and Actuators (Transducers’99), Sendai, Japan, June 1999, pp. 314–317.

[46] Robert M. K, George E K, et al. An Integrated Simulator for Coupled Domain Problems. MEMS. 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2001, 10(3): 379~391.

[47] T. Veijola, H. Kuisma, et.al. Equivalent-circuit model of the squeezed gas film in a silicon accelerometer.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1995, 48(3): 239-248.

[48] A.C. Tilmans. Equivalent circuit represent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I. Lumped-parameter systems.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1996,6(1): 157-176.

[49] T. Veijola. Nonlinear Circuit Simulation of MEMS Components: 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 Approach. Proceedings of ECCTD'01. Espoo, Finland. 2001,3: 377-380.

[50] G. Lorenz, A. Morris, I. Lakkis. A Top-Down Design Flow for MOEMS. DTIP 2001.

[51] Zhou, Ningning. Simulation and synthesis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PhD Thesis.2002.

[52] Fedder, Gary K.; Jing, Qi.Hierarchical circuit-level design methodology 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IEEE Trans Circuits Syst II Analog Digital Signal Process.1999, 46(10): 1309-1315.

[53] 霍鹏飞, 马炳和, 苑伟政.基于组件网络方法的微加速度计建模与仿真.航空学报.2003,24(5): 466-470.

[54 霍鹏飞, 苑伟政, 马炳和. MEMS惯性传感器的系统级建模技术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22(4): 403-407.

[55] 霍鹏飞, 马炳和, 苑伟政. 一种基于多端口组件网络的MEMS系统级建模方法.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24(2): 192-195.

MEMS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与技术综述

作者:霍鹏飞

作者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2 研究所 西安710065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卢凉MEMS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拟方法研究2004

MEMS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中在对MEMS器件的研制中多是采用传统反复实验的方法.随着理论水平和器件设计复杂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器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设计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设计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器件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在现有的设备对于实验测试还存在不少困难的情况下开展MEMS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工作也就更具有意义.该文研究了MEMS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拟,给出了MEMS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拟的流程,通过两种典型的MEMS器件的设计和分析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的完成的内容如下:1.讨论了MEMS器件CAD的特点和设计原则,给出了MEMS器件的设计模拟方法,研究了MEMS器件设计的体系结构,并描述了MEMS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的全过程.2.设计了两种典型的MEMS器件微开关和微镜,包括结构和工艺,以及它们的驱动原理,对两种器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3.对两种器件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包括静电和应力应变分析,重点讨论了器件的力电耦合效应和求解方法,牛顿法和松弛法,然后求解了器件的一些关键性能参数,如pull-in和release电压、接触力,最后对器件进行了优化,并给出了MEMS器件宏模型的概念,说明了提取器件宏模型的重要性和常用的方法.4.通过对两种典型MEMS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从面到点再到面来研究了MEMS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该文的研究希望能对MEMS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拟提供一定的基础,对提高MEMS器件的质量、缩短MEMS器件的开发周期起到一定的作用,推动国内MEMS器件设计水平的发展.

2.学位论文汪鹏MEMS器件设计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2005

本文研究了MEMS器件设计的计算机辅助仿真系统,分析了MEMSCAD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同时分析了典型静电微驱动器的动力学特性、力电耦合问题,建立了静电微驱动器的理论模型。并且引入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软硬件环境构架虚拟现实环境,实现MEMS器件结构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的三维显示。通过MEMS器件设计仿真系统,在MEMS器件实际制造出来之前,设计者就可以观测其设计的外观结构并能够获得大量的器件结构参数和数据。

3.学位论文李建华基于实体模型的表面微加工MEMS器件设计与评价研究2005

传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器件设计模式是面向制造的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MEMS器件设计,研究新的设计方法已经势在必行。针对表面微加工工艺,本文提出了基于实体模型的MEMS器件设计与评价模式、框架以及相关的方法。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设计人员可以直接使用传统的机械CAD工具设计器件的实体模型,而后基于实体模型产生包括掩模和工序在内的制造数据,从而使设计人员能够在MEMS器件设计时更集中于结构和功能设计,使MEMSCAD系统能够更有效地支持复杂器件设计和创新设计。 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个基于实体模型的表面微加工MEMS器件设计与评价框架,实现从实体模型到包含制造数据的工艺模型的转化。在该框架中,实体模型到工艺模型的转化分为两步:基于实体模型生成工艺层模型;基于工艺层模型生成掩模和工序。 提出基于实体模型的表面微加工MEMS器件工艺层建模方法,实现实体模型到工艺层模型的转化。首先给出了针对表面微加工工艺的工艺特征定义与分类,提出了相应的工艺特征自动识别算法;接着提出了基于工艺特征的工艺层模型自动生成方法;最后,针对同材料多层腐蚀,给出了一种工艺层模型的修正算法。 提出表面微加工MEMS器件工艺层模型的可制造性评价方法,实现面向制造的设计。从可释放性、工步可制造性、沉积可制造性、上下可结合性和腐蚀可制造性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可制造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可制造性评价方法。基于可制造性评价结果,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生成修改建议的方法。 提出基于工艺层模型的掩模综合和验证方法。首先通过工艺层模型生成初始掩模和工序,再依据初始掩模之间的关系与同材料多层腐蚀的属性生成同材料多层腐蚀的掩模与工序,最后基于材料属性对所生成的掩模和工序进行模拟验证。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论文实现一个基于实体模型的表面微加工MEMS器件设计与评价原型系统ZD-SMMDES,并使用该系统对微马达、微驱动器和微铰链等MEMS器件进行设计与评价,验证本文的学术思想与原型系统的正确性。

4.学位论文孙克豪MEMS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拟方法研究2001

该文研究了微电子机械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的过程与方法,分析了MEMSCAD系统所应具有的主要内容及系统模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环境的设计模拟方式,讨论了目前经常采用的各种模拟系统的模拟形式和应用范围,微系统器件由于是按微电子工艺设计制造的,不仅尺度在微米级,而且在微尺度范围内含集成了十分复杂的三维结构,因崦必然涉及到机械、电子、光学、热学甚至流体等多个学科领域.虽然在每种能量域内都需要进行精确的设计计算,但器件最终的性能将取决于各种能量场耦合的作用的结果,这实际上也是微电子机械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拟的核心问题.在该文中着重讨论了最常用了静电力驱动原理微致动器的力电耦合,而没有考虑其它的能量场问题或电子封装问题.该文最后结合静电微马达和微米尺度镊子实例给出了模块化的CDA软件结构形式以及所用MEMS材料数据库的应用连接,所提出并采用的开发方式适用于简单微传感器及微致动器系统器件的设计与模拟.

5.期刊论文孙克豪.钱劲.张立宪.余同希.赵亚溥MEMS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拟-机械强度2001,23(4)

概要论述了微电子机械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过程,分析了MEMS CAD系统所应具有的主要内容和系统模拟中的关键问题,讨论了目前经常采用的各种模拟系统的模拟形式和应用范围.并结合静电微马达与微米/纳米镊子实例,分析了模块化的CAD软件结构形式以及所用MEMS材料的数据库建立和应用连接,所提出并采用的开发方式适用于微传感器及微执行器等微系统器件的设计与模拟.

6.期刊论文李建华.刘玉生.高曙明.LI Jian-hua.LIU Yu-sheng.GAO Shu-ming表面微加工MEMS器件工艺模型可制造性评价-浙江大学

学报(工学版)2006,40(10)

针对基于实体模型生成的微电机系统(MEMS)器件工艺层模型难以完全保证可制造性的问题,结合标准的表面微加工工艺,从可释放性、上下可结合性和腐蚀可制造性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可制造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可制造性评价方法.基于可制造性评价结果,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生成改进建议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工艺层模型可制造性评价方法提高了MEMS器件的可制造性评价质量与效率,并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更早地发现与更改设计中存在的可制造性问题.

7.学位论文徐炎冰MEMS集成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2005

近年来微机电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但是传统设计方法的效率仍然很低,这使得微机械电子产品面临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的窘境,所以构建出高效的MEMS设计平台是实现MEMS系统和规范化设计的有效手段,它对于加快MEMS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优化器件结构、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MEMS设计方法及设计工具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科学的前沿和热点之一。 本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研究MEMSCAD系统应具有的主要内容及模拟的关键技术,构建出MEMSCAD结构框架,并对MEMS集成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首先,针对MEMS系统设计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研究MEMS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主要内容并搭建出MEMSCAD集成设计平台。 其次,为了达到快速系统仿真和准确设计的目的,本文提出在MEMSCAD系统中采用标准数据转换格式STEP,建立STEP数据库。 最后,由于传统MEMS设计方法难以用于复杂MEMS器件设计,本文基于MUMPS表面微加工工艺,归纳出工艺特征,以此为基础建立工艺层库。利用Pro/GROGAME,编写出自动装配工艺层模型程序,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将工艺层模型直接导入到MEMS版图器中,从而实现三维模型到二维版图的自动转换。 研究表明,基于集成设计技术的MEMSCAD能有效的进行微机械电子器件的模拟和设计,具有很大的通用性。

8.期刊论文林谢昭.应济.LIN Xie-zhao.YING Ji用于系统级仿真的MEMS器件宏模型研究现状-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27(4)

微机电系统(MEMS)的未来在于有稳定数量且不断壮大的新型产品能成功地转化为商品,这关键在于将计算机引入到MEMS设计、制造全过程.阐述了MEMS CAD的复杂性和困难.对MEMS CAD的分层设计思想作了简要介绍,着重对现有的MEMS器件宏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模型的描述与其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介绍和总结,认为宏模型研究的重点将是器件非线性特性的有效表达和建模过程自动化的计算机实现,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9.期刊论文杨晓光.姚伯威.张丽丽.Yang Xiaoguang.Yao Bowei.Zhang Lili MEMS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和仿真研究-微计算机信

息2006,22(14)

MEM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MEMS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系统级仿真和多能量场耦合是MEMS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核心环节.提出了一种MEMS器件设计的参考方法,并对系统级仿真这一难点做了深入阐述.

10.会议论文李建华.刘玉生.高曙明基于三维工艺层模型的表面微加工MEMS器件掩模综合2006

本文针对表面微加工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工艺层模型生成包括多层腐蚀在内的掩模和工艺序列的新方法。首先,分析了包括多层腐蚀的各种表面微加工步骤的几何特性及其对掩模综合的作用;在掩模综合时,先将多层腐蚀的相关信息从三维工艺层模型中提取出,然后按工艺层模型的工艺顺序基于每个层的实体和多层腐蚀相关的特定区域生成该层的掩模子集和工艺子步骤。最后,给出了实例进行分析。

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 研究课题:雷公藤药物研究进展 班级:2016级中药1班 顾颖2016140836 姓名(学号): 邓颖2016140796 指导教师:田柳 完成时间:2017年11 月3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目录 1.课题分析 (1) 2检索策略 (1) 2.1 选择检索工具 (1) 2.2 选择检索词 (1)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1) 3.1 万方医学网 (2) 3.2 实体图书馆 (4) 3.3网络免费学术信息资源 (5) 3.4中国知网 (6) 4.文献综述 (13) 5.参考文献 (17) 6.自我总结评价 (17)

1.课题分析 上次,我们的选题是“新型中药制剂技术”,这次,我们将上次的课题细化,选题为“雷公藤药物研究进展”。雷公藤自《神农本草经》记载,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近年来,由于我国对中药的重视,雷公藤的药效成分不断被发现,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在下面一些文献中,主要讲述雷公藤多苷类化学物质被发现并用于临床应用以及在免疫方面的作用;雷公藤产生毒副作用的机理以及相关减毒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毒副性越来越小。 2检索策 2.1 选择检索工具 2.2 选择检索词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3.1万方医学网 学位论文

从序号3选出 主题词:雷公藤AND药物AND研究AND(发展OR进展) 【篇名】雷公藤应用研究的在研讨和再评价 【作者】郑家润 【摘要】雷公藤热门研究和应用近半个世纪,项目涉及新药研究所有的医、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但研究发展很不平衡,留下很多需要再研讨和再评价的问题。单一结构药物、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滞后,阻碍了研究样品的标准化及量化;药效和毒理研究受累的同时,进一步制约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评价;能提供临床研究直接参考的、有指导性的实用基础资料不多,因而靠经验、靠观察作判断,从而产生带偶然性和盲目性的报告很难避免。在雷公藤自身药用研究还不充份和不均衡背景下,雷公藤新的药用衍生物的问世,带来了雷公藤研究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关键词】雷公藤药代动力学药用衍生物药用价值甾体激素毒副作用 【出处】第五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集 【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篇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状态及雷公藤多甙片的干预作用 【作者】刘玲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 已成为西方国家人群中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DN发病率呈明显地逐年增加趋势.DN一旦出现明显持续蛋白尿以后则病情基本不可逆转,常进一步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本研究观察DN患者血浆白介素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格式及写法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格式及写法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of opening rep or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格式及写法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文献综述怎么写】 1论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 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 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 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

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 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 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 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 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3文献综述的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 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5年11月20日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开题报告如何写: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随着毕业设计的结束大学生活也即将结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让我对大学三年的所学的课程进行了整体的回顾和再次学习。让我从中又学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或没有掌握的知识。同在这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去查阅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如何利用现在的资源去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老师们的一片苦心。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现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自学的能力才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 在此次的毕业设计中,我搜集了许多资料,使我能够去通过查阅一些书籍而独自去解决一些问题。这是我以前所不能的。通过这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使我学到了许我东西,同时也使我再次感受到了知识是无边际,我们要学的太多了,而这些都是自己要去学的,是的三年的大学生活不仅交给我一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交支我了自己如何去学习,去解决一些问题。这是我以后工作所离不开的。 现在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参考的书籍: asp后台数据库网站制作实例经典。 本书的设计思想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通过模拟一个标准网站的建设流程来体现的,本书设计的每一项技术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包括网站的建设。数据库的建设,网站与数据库的连接以

及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此外,还精选了很多典型例子和相关的技术和技巧,供我们参考学习内容翔实。由浅入深,结构清晰,实例丰富,为初学者的最佳手册。 在毕业设计中,很多动态网站,都是能通过借鉴此书实现的,例如,实现上下页,反馈信息等。 asp程序设计教程 内容包括:asp基础,web页面制作基础,vbscript脚本语言基础,request和repose对象,session对象,application对象,server和objectcontext对象,asp组件,文件系统组件,web 数据库基础,ado对象,web数据库的操作,容错环节与asp程序调试,设计实例—税务征管资料电子档案系统。 通过些书使我对asp又有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就好像又学一次一样,会了很asp的语法,比如,当借鉴其它的书籍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错误,这时我就需要用些书里面语法去解决,发现错误。 网站建设案例精粹 本书精选了各种典型的网站案例,包括实时新闻发布网站,休闲娱乐网站,企业门户网站,网上书屋—btoc电子商务网站,企业电子交易与物流网站—的系统设计及其程实现方法。 在制作网站的过程中,很多网页风格都是通过此书所产生的。 当然一个好的网站除了借鉴别人的,也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风格,比如在网站中有许多图片是由自己制作而成,这就是需要一本比较好的平面设计方面的书籍,它是photo7.0经典实例158例,全书涉及面广,介绍详细,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比如,第

文献综述报告

【摘要】随着Internet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这项新的技术来为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服务。由于WEB页面能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不但使信息的显示更加生动,而且使信息的浏览更为方便,同时WEB页能实现网上交易平台、客户信息反馈方便了企业与客户之间信息交流,因此许多企业纷纷建设网站以增强企业知名度。但目前中小企业在建设网站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使企业网站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从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网站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站网站建设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ique in China ,more and more people use the new tech as a tool severing their life and study . Because WEB page can collect text, image, sound, animation, video together.and the hypertext property of homepage can not only make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pages lively, but also make the browse of information more convenient.So,Many enterprises also make their publications online . But now the process of SMEs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corporate sites should not play a role, thus imped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construction sites. 【Key words】Small Business Website Construction site 随着互联网的排山倒海式浪卷全球,网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每日有众多的网民荡游在网海中。低廉的成本,却可以广搜天下,让你得到最新、最专、最全的信息,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网站的迭出纷繁多杂起来。目前,对于网站的利用率来说,中小企业可以说是一大用户。面对投资费用昂贵的影视传播手段,很多中小企业都是不敢触碰的;面对报纸、杂志等文字载体的宣传手段,虽然费用比影视手段小的多,但对于宣传效果而言,则是不可预见的,未知数甚多。所以,网络宣传手段,成为了目前几乎所有中小企业的首选宣传途径,即建立中小企业自己的门户网站。 然而企业网站建设,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内容之一,时常困扰着中小企业主。经常有这样的抱怨,花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建设的企业网站,却不能很好地与访问者互动,效果大打折扣;企业发展,网站需要扩建升级,升级成本比想象中高出不少;安全性不高,频繁地被注入木马和提交垃圾信息等等。 网站已经成为现阶段众多企业不可或缺的网络营销平台,互联网应用规模正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中学教学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班级:数学102班姓名:黄强学号:1020151211 目录 1 前言 2 数学美学研究现状 2.1近十年来数学美学研究分成两个时期 2. 2研究简况 2.3主要研究成果 3、数学美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3.1对数学美本质的进一步探索 3.2数学美学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形成 3.3数学美学思想史的研究 3.4对数学美追求的方法论意义的研究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1. 前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将世界带入了一个计算机和网络深入千家万户的信息时代。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重要。信息安全不但关系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稳定,也关系到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数字化生存的质量。由于系统的设计缺陷、网络协议的脆弱性,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种漏洞,都可能被攻击者加以利用进行网络攻击。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的政治经济的安全。信息革命是否得以保障决定了信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否真正实现。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安全,美国多年来一直将信息安全技术列为国防重点项目,并已形成庞大的信息安全产业。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也在信息安全领域投入巨资,拥有相当规模的信息安全产业。信息安全涵盖了很多的方面,比如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等等。 当前,以Internet 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渗,因此网络安全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网络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密码算法和密码协议。密码协议又称为安全协议。它们构成了网络安全体系的两个层次:密码算法为网络上传递的消息提供高强度的加密解密操作和其他辅助算法,而密码协议则在这些算法的基础上为各种网络安全性方面的需求提供实现方案。安全协议是基于密码算法的更高一层的算法,它为有安全需求的各方提供了一个步骤序列,以使它们能够安全地完成实体之间的认证、在实体之间安全地分配密钥或其他各种秘密、确认发送和接收的消息的非否认性等。网络安全不能单纯依靠安全的密码算法。安全协议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安全协议越来越多地用于保护因特网上传送的各种交易。网络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和验证是当今计算机安全领域的热点和重大课题。 经验告诉我们,设计和分析一个正确的安全协议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即使我们只讨论安全协议中最基本的认证协议,其中参加协议的主体只有两三个,交换的消息只有3~5条,设计一个正确的、符合认证目标的、没有冗余的认证协议也很不容易[1][2]¨。许多安全协议在提出之初被认为是足够安全的,然而在一段时间内被证明有漏洞。如:Needham-Schroeder[3]协议是最为著名的早期的认证协议,该协议可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下的两种版本,分别简称为NSSK协议和NSPK协议。从1978年NSPK协议问世以来,到Lowe于1996年发现NSPK协议的安全缺陷,已经过去了大约l7年之久。安全协议设计的困难性和安全协议分析的微妙性,由此可见一斑。这些漏洞严重的威胁了网络安全。 目前越来越多的安全协议不断地涌现,伴随着相应协议的漏洞也会不断产生。因此对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写作要求 关于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 运用能力,从2021级普通本科学生开始,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文献综 述的写作,现将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 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 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 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 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 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 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 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 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 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 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 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 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 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 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_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篇一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技术经济班 设计(论文)题目: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 200 年4 月21 日 目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题目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

关于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规定 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现对本科学生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作如下暂行规定。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包括有关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解决的办法。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一)目的 科技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对本科学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和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2.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要求 1.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属教学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每位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 2.每位同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出与本人参与的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一篇。文献综述(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5篇以上,外文文献至少2篇。 3.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16K纸),统一封面。 学生提交的文献综述要经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上报工商管理(双)专业教务员。 二、学习和指导 (一)课程选修 学生通过《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等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指导 各学科应加强对此教学环节的指导。应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将有关文献综述方法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讲授过程中。此外,各学科必要时应开设相应的讲座,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选择题目、撰写提纲和论文。 三、文献检索 科技文献是记录有科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它反映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文献种类繁多,有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科技会议文献等原始文献,也有在此基础上经整理、加工、压缩、提炼后编制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百科、手册、年鉴和名录等。如何在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有关文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本科学生在撰写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之前要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要求是: 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文献综述报告(文库)

. X X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XXXXXXXXXXX换热器设计 学院: XXXXXXXXXXXX学院 年级专业:2015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生姓名: X X 指导教师: XXXXX 填写日期: 2019年2月28日

一、国内外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尤为迅速,然而换热器作为最普遍的换热单元,在石油化工行业十分常见,同时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换热装备行业在2016年便突破了1000亿元,并且每年还在增长,但是距离我国进入世界换热装备大国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1]。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换热器的形式层出不穷,有板式换热器,螺旋折流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薄膜蒸发器,高效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新型螺旋绕丝管壳式换热器, 矩形自支撑缩放管换热器, 振荡流热管换热器, 高通量换热器, 管程强化换热器, 扭曲椭圆管换热器等[2]。其中管壳式换热器最为常见,虽然它在换热效率、结构紧凑性和金属材料耗等方面,不如其他新型换热设备,但它具有结构坚固,操作弹性大,适应性强,可靠程度高,选材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能承受高温高压等特点,所以在工程中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大约在60%以上,可见,管壳式换热器在国民的经济作用是不可限量的[3]。就目前发展来看,我国的管壳式换热器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易激发流体诱导振动而导致换热管束松动,折流板与壳体间的焊接产生裂缝;壳程流体流动阻力较大,壳侧压降较大,动力耗损严重;壳程流体存在流动“死区”,死区内局部换热效果差,导致换热器整体换热率低,同时涡流内容易积垢,影响换热器的寿命[4]。 在国外,主要是各大传热公司从事着换热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工作。美国传热研究公司是一个创建于1962年的工业联合企业,主要从事过程传热应用研究,并拥有工业规模的大型试验研究设备。该企业会员遍布全球,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在传热机理,两相流,振动,模拟及测试技术方面为全世界换热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该企业大力发展计算机应用软件,使换热器工艺计算精度准确,不仅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在英国,英国传热及流体服务中心HTFS,长期从事传热与流体课题研究。该企业开发的HTFS和TASC 换热器软件使其在传热和流体计算上更为精确。尤其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国外远远领先于国内。 除此之外,国内外的相关学者也对这些问题进行的大量的研究,张勇,闫媛媛,杨飞等人对强化传热和壳程优化压降进行研究,王战辉、Yonggang Lei等人研究折流板对壳程流体流动的影响,O. Labbadlia研究管系的布置对管壳式换热器封头内流动分布影响,Juan Jose Cartelle Barros等人采用一种新型集成方法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持续的优化,并且取得巨大研究进展[4-9]。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 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 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 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

文献综述范文

xxx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标题) xx(作者) 摘要:XXXX (摘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短概括你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一般1,2句话即可。第二部分写:“国内学者对xx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及“本文从xxx 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之类的总结性套话,最好能稍作总结。 其中第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写又或者懒得写,个人建议可以拷贝他人相关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做适当修改和调整即可。毕竟你研究的主题和你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故可以借鉴网上论文的摘要。但是请注意别一字不动的全拷贝,适当整合,修改。别让我发现你一个字都没改动过! 第二部分,如同我上面所说的写。若能简短总结下你接下来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综述,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我也不勉强了,写两句套话也行。 以下给出个摘要的例子,仅供参考。其中绿色代表我所说的第一部分;黄色代表第二部分。 例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低, 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例二: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大

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对2003-2007 五年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自杀态度、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量表、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例三: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在其追随者们不懈地努力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即使在贸易理论辈出的今天它依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其毫无争议的主流地位。本文就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了比较优势理论演进的大概脉络,最后简要讨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xxx (找几个关键词;3,4个差不多了。彼此之间用分号“;”隔开。) 前言(或称为导言) (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争论焦点,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分两部分写。 第一部分是介绍研究的主题,目的,以及相关概念,定义等。这部分我建议你们完全拷贝黏贴别人的论文的前言部分。比如你想写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文献综述,那么就在网上论文数据库中输入电力系统改革这几个关键字样后,会弹出许多的与此主题相关的论文。随便找其中的一篇,它的前言部分都会介绍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相关情况。这部分你们选择一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

专业文献综述报告2500字范文

专业文献综述报告2500字范文 a;文献综述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专业文献综述报告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建筑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形成发展的。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减少,现代建筑趋向于多高层建筑,而砌体结构存在自重大、砌筑工作相当繁重、抗拉抗弯性能低、粘土砖用量很大,往往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等缺点,现代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等结构体系。而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而钢筋混凝土框架在教育建筑中较为常用。随着建筑行业迅速发展,我国混凝土行业已与世界混凝土技术进程同步。从干性混凝土到大流动性混凝土,再到混凝土建筑砌块。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各种性能更优混凝土,绿色混凝土发展,混凝土行业前景一片光明。混凝土的各种优越性已充分体现。框架结构内部可用轻型材料分隔,许多轻型、隔热、隔音材料不断出现,绿色建材不断涌现。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在地震区,多采用梁、柱、板全现浇或梁柱现浇、板预制的方案;在非地震区,有时可采用梁、柱、板均预制的方案。 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各构件将产生内力和变

形。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限值通常控制梁、柱截面尺寸。框架结构的侧移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由水平力引起的楼层剪力,使梁、柱构件产生弯曲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剪切变形;由水平力引起的倾覆力矩,使框架柱产生轴向框架结构的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弯曲变形。当框架结构房屋的层数不多时,其侧移主要表现为整体剪切变形,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很小。 我的毕业设计是做框架结构,需要对该结构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该办公楼的建筑要求设计4200平米左右,四层。建筑设计要求建筑物功能分区合理,房间布置适宜,满足各项使用功能要求;结构设计要求结构布置合理,构件设计安全经济合理。 一: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结构自重较轻。 2建筑立面容易处理。 3计算理论比较成熟。 4设计时要控制高宽比。 5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空间空间,也可按需要做成小房间。 6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有时候影响正常使用。 二、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 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华北电力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宗均恺班级:建环13K2 所在院系:动力工程系 所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石家庄某接待中心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刘志坚 2017年 3月 5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保定某中型商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 暖通空调(HVAC)技术发展概况和前景[8] 建筑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现代人类大约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在建筑中度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建筑对人类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在从穴居到居住现代环境的漫长发展道路上,始终不懈的改善室内环境,以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工作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只有挡风遮雨的功能,而且还应是一个温湿度怡人、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分环境。生产与科学是经验对环境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条件,如计算室或标准量具生产环境要求温度恒定,纺织车间要求湿度恒定,有些合成纤维的生产要求恒温恒湿,半导体期间、磁头、磁鼓生产要求对环境的灰尘有严格的控制,抗菌素生产与分装、大输液生产、无菌试验动物饲养等要求无菌环境,等等。这些人类自身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导致了建筑环境的控制计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且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筑按环境学指出,建筑环境由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组成。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是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同时也包含对系统本身所产生的噪声的控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产生活的建筑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对建筑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暖通人把握自身专业,顺应潮流发展,在未来利用所学成就自我成就暖通这个行业。 1.2 现代中大型接待中心的空调设计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商业建筑大量兴建,招待所、宾馆的数量也与日俱增。我国早期建起的招待所以及宾馆普遍存在着忽略室内环境品质或者夏季空调不足、能耗过大、室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居住品质的高要求以及旅游业的带动和宾馆产业的发展,大型宾馆,连锁旅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对宾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宾馆、酒店不同于商场等场所,它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文献综述报告撰写范文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技术经济班 设计(论文)题目: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 200 年 4 月 21 日 目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题目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

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 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 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 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 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 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 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 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 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 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 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 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 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 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 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 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 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 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 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 M&A,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 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 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 6进度安排 本文从去年11月份确定研究题目后,12月到今年3月份主要进行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的收集、整理。从3月到4月初完成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前期正文的编写。计划到4月底完成初稿,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修改。争取5月中旬完稿,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