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完成情况

文献综述完成情况
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现有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
一、文献综述的完成情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献搜集:这是文献综述的基础工作,需要通过检索数据库、查阅图书馆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搜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2. 文献阅读:搜集到的文献需要仔细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争议点、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3. 文献整理:将阅读过的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总结出每篇文献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
4. 文献分析:对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文献的观点,识别研究中的空白点、矛盾点和潜在的研究方向。
5. 文献评价:对文献的质量、可靠性、实用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
6. 撰写综述:根据上述工作,撰写文献综述,清晰地表达文献的主要内容、分析结果和评价意见。
7. 修改完善:完成初稿后,对文献综述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条理性。
二、文献综述的完成情况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评估:
完整性:是否涵盖了所有相关的研究领域和关键文献。
准确性:文献引用是否准确,信息描述是否真实。
批判性:对文献的评价是否具有洞察力和批判性。
逻辑性: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否合理,观点是否连贯。
创新性:是否能够指出研究领域的空白点和未来研究方向。
在完成文献综述时,研究者应该遵循学术诚信的原则,确保所有引用的文献都被正确标注,并且避免抄袭和剽窃的行为。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10000字

三一文库()〔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要求10000字〕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
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做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
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
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
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
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
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
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
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
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
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技巧

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技巧引言:文献综述报告是科研领域中常见的文献整理和总结的形式。
它不仅要求对已有文献中的观点和研究结果进行全面概括,还需要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
本文将就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的技巧展开详细论述,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讨论。
1. 确定研究主题确定研究主题是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研究者需要选择一个研究领域或问题,明晰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进而确定文献综述报告的范围和深度。
在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时,可以参考已有的文献和研究,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2. 收集文献资料收集文献资料是文献综述报告的基础。
研究者可以利用图书馆、学术数据库、在线论坛等渠道获取最新的研究文献。
在收集文献时,应注重筛选和区分文献的质量和可信度,选择那些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具有权威性和创新性的文献。
3. 文献阅读与笔记阅读文献是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的关键环节。
研究者需要系统地阅读和理解所收集到的文献,并对每篇文献进行详细的笔记。
在阅读时,可以使用颜色标记、批注和摘录等方法,将重点和关键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
这样可以帮助研究者在撰写报告时快速回顾和引用相关文献。
4. 结构化撰写报告撰写报告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安排。
一般而言,文献综述报告的结构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
在撰写引言时,需要明确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问题,并简要介绍已有文献的研究现状。
在方法部分,需要阐述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的方法和过程。
在结果和讨论部分,应对已有文献的观点和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对比和评价。
5. 批判性思考和分析文献综述报告的价值在于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在撰写报告时,研究者应对已有文献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此外,还可以对不同文献之间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出共性、异同和新的研究方向。
6. 编写文献综述报告最后一步是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编写。
在编写文献综述报告时,需要注重逻辑和论证的连贯性。
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万能模板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万能模板以下是一个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万能模板,供您参考:
一、引言
1.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
2.提出研究问题
3.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
a.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b. 研究现状的优缺点分析
2.相关理论或模型
a. 介绍相关理论或模型
b. 分析相关理论或模型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3.研究方法与技术
a. 介绍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b. 分析这些方法和技术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和优势
4.已有研究成果
a. 综述已有研究成果
b. 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对本研究的启示和贡献
5.研究空白与不足
a. 分析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和不足
b. 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方向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
1.研究设计
a. 描述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和方法
b. 分析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数据采集与处理
a. 描述数据采集的方式和处理方法
b. 分析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数据分析方法
a. 描述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b. 分析数据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优势
4.技术路线图
a. 绘制技术路线图,展示本研究的技术流程和关键步骤
b. 分析技术路线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预期研究结果与贡献
1.预期研究结果
a. 描述预期的研究结果和创新点
b. 分析预期结果的可靠性和意义
2.预期贡献
a. 分析本研究对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b. 提出本研究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3.研究计划与时间表
a.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b. 分析计划和时间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以下是一份文献综述报告撰写指南,供参考:一、引言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研究主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同时,说明本综述的局限性(如涉及的时间跨度、研究领域的限制等)。
二、相关研究领域概述在这一部分,简要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
对于涉及的各个研究领域,应进行简要的概述,并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研究方法在文献综述中,需要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来源、筛选标准、分析方法等。
同时,说明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本综述中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四、文献分析在文献分析部分,需要对所搜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可以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研究结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同文献之间的异同点,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此外,还应对各个文献的贡献程度和影响力进行评价。
五、结论与展望在结论部分,需要对整个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概括其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六、参考文献在参考文献部分,需要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具体格式可以参考学术期刊或者学术出版社的规范要求。
同时,应注意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版权问题或者学术不端行为。
总之,撰写文献综述报告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注意内容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保证综述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可以系统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为未来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献综述报告的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报告的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报告是对某一特定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的一种学术性写作形式。
以下是文献综述报告的常见内容要求:
1. 引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2. 文献概述:对当前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概述,归纳出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 文献选择标准:介绍你选择哪些文献进行综述的选择标准,例如发表年份、期刊的权威性、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等。
4. 文献分析:对所选择的文献进行逐篇分析,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样本来源、数据收集和分析方式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5. 结果讨论:对不同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总结,并分析不同研究的优劣势、共性和变化趋势等。
6. 研究局限性:对所综述研究的局限性进行讨论,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7. 结论:对整个文献综述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概括,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8. 参考文献:按照指定的引用格式列出所有被综述的文献。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具体学科领域和研究目的的不同,文献综述报告的内容要求可能会有所调整。
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报告之前,最好明确所要求的具体内容要求,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充分的收集和阅读。
文献综述报告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文献综述报告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文献综述报告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研究课题进行全面调研和总结的一种学术写作形式。
其主要任务是搜集、整理和评述相关文献,并对文献中的观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形成对该领域或课题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
具体来说,文献综述报告的主要任务包括:1. 搜集文献:通过图书馆、数据库、期刊、学术论文等渠道,广泛搜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2. 筛选文献: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和研究目的,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与研究课题相关、质量较高的文献。
3. 阅读文献:仔细阅读选定的文献,理解文献中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并将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类。
4. 分析文献:对所选文献进行分析,包括研究课题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的优劣、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评述。
5. 综合文献:将各个文献的内容进行整合和综合,形成对研究课题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6. 撰写报告:根据所搜集、筛选、阅读和分析的文献,撰写出完整、准确、逻辑清晰的文献综述报告。
而文献综述报告的要求主要包括:1. 完整性:对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全面搜集和综述,包括经典文献、最新研究成果等。
2. 准确性:对文献中的内容进行准确理解和描述,确保报告中的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
3. 逻辑性: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报告的主旨和论证过程。
4. 综合性:对文献中的观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形成对研究课题的综合认识。
5. 独立性:报告应该体现作者对文献的独立思考和判断,避免简单地摘抄和陈述他人观点。
6. 文献引用:对所引用的文献要给予正确的引用和参考,遵循学术规范和引用格式。
总之,文献综述报告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整理和评述相关文献,要求准确、全面、逻辑清晰,并能够形成对研究课题的综合认识和深入理解。
文献综述

专题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
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 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 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
1.4文献综述的形式特征
参考文献数量多
综述性文章的标题一般直接反映其综述类型,如包含
比较法: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观点、措施、方法、技术、方案、
产品等的特点或指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定性、定量比较,以决定 优劣,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明确发展逻辑。这是阐明某一理论或成 果的理想方法。
历史法:即按照课题研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分析研究各个阶段素
材,以发现各阶段的成就特点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根据历史演变情 况,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1) 文献综述不是参考文献的简单罗列。
(2) 文献综述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流水帐。 (3) 文献综述不能包括与你的研究关系不大的文献。
3.文献综述举例
“综述”、“概述”、“述评”、“评述”、“进 展”、“动态”,或是“现状、趋势和对策”、“分 析与思考”等文字的标题,该文献一般是综述性文章。
1.5 文献综述的内容特征
综合性:综述要求对选题的有关原始文献进行高度综合(归纳、
浓缩、概括),这是综述的本质特征。内容的综合、语言
的概括
客观性:综述所叙述与提炼的理论、方法、观点、数据等,均
2.3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 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 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 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 么找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研究课题:雷公藤药物研究进展班级:2016级中药1班顾颖2016140836姓名(学号):邓颖2016140796****:**完成时间:2017年11 月30日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目录1.课题分析 (1)2检索策略 (1)2.1 选择检索工具 (1)2.2 选择检索词 (1)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1)3.1 万方医学网 (2)3.2 实体图书馆 (4)3.3网络免费学术信息资源 (5)3.4中国知网 (6)4.文献综述 (13)5.参考文献 (17)6.自我总结评价 (17)1.课题分析上次,我们的选题是“新型中药制剂技术”,这次,我们将上次的课题细化,选题为“雷公藤药物研究进展”。
雷公藤自《神农本草经》记载,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中药的重视,雷公藤的药效成分不断被发现,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下面一些文献中,主要讲述雷公藤多苷类化学物质被发现并用于临床应用以及在免疫方面的作用;雷公藤产生毒副作用的机理以及相关减毒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毒副性越来越小。
2检索策2.1 选择检索工具2.2 选择检索词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3.1万方医学网学位论文从序号3选出主题词:雷公藤AND药物AND研究AND(发展OR进展)【篇名】雷公藤应用研究的在研讨和再评价【作者】郑家润【摘要】雷公藤热门研究和应用近半个世纪,项目涉及新药研究所有的医、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但研究发展很不平衡,留下很多需要再研讨和再评价的问题。
单一结构药物、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滞后,阻碍了研究样品的标准化及量化;药效和毒理研究受累的同时,进一步制约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评价;能提供临床研究直接参考的、有指导性的实用基础资料不多,因而靠经验、靠观察作判断,从而产生带偶然性和盲目性的报告很难避免。
在雷公藤自身药用研究还不充份和不均衡背景下,雷公藤新的药用衍生物的问世,带来了雷公藤研究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关键词】雷公藤药代动力学药用衍生物药用价值甾体激素毒副作用【出处】第五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集【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篇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状态及雷公藤多甙片的干预作用【作者】刘玲【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 已成为西方国家人群中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DN发病率呈明显地逐年增加趋势.DN一旦出现明显持续蛋白尿以后则病情基本不可逆转,常进一步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本研究观察DN患者血浆白介素-1(IL-1)水平及雷公藤多甙片的干预作用,为DN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炎症状态雷公藤多甙片干预作用【出处】安徽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从序号1中选出【篇名】雷公藤红素抑制AR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作者】郭建全【摘要】前列腺癌是一种威胁男性健康的重大疾病,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与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临床上通过手术或药物抑制AR信号通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
但是雄激素剥夺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多数患者会在2年内发生癌症复发,发展为浸润性更强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去势抵抗的形成来源于 AR信号通路被重新激活。
基于此,已经有多种新型阻断AR信号通路的药物用于临床。
雷公藤红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根部分离的三萜烯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第三代AR信号通路阻断剂TOK-001相似,作用于AR降解途径,对CRPC 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效果。
<br> 研究表明,抑制A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雷公藤红素抑制AR信号通路对细胞自噬的诱导。
【关键词】前列腺癌雷公藤红素细胞自噬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实验药理【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期刊从序号1中选出【篇名】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向明张程亮【摘要】传统中药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在我国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近年来,雷公藤的各种提取物及有效成分在各类免疫性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对雷公藤免疫抑制活性成分、免疫抑制机制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应用的状况,并认为雷公藤作为一种极有潜力的免疫抑制药物,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关键词】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出处】《中草药》2005年36卷3期458-461页【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篇名】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作者】管立【摘要】雷公藤多苷是雷公藤的根部提取混合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雷公藤多苷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概述了雷公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用药方案和不良反应并对治疗机制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糖尿病肾病抗炎【出处】《中成药》2012年34卷10期1986-1989页【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3.2 实体图书馆搜索平台期刊图书【书名】分子生物学与中药开发【作者】周坤福【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从序号5中选出【书名】中药研究进展【作者】张洪魁【出版】医药科技出版社3.3网络免费学术信息小结从序号1中选出【篇名】雷公藤活性及药剂学研究进展【作者】蒋晓静杨烁桂双英【摘要】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和皮肤疾病等,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关键词】雷公藤药剂学研究进展【出处】《广州化工》【篇名】雷公藤的毒性机理及减毒方法研究进展【作者】李云鹃罗花黄丽贞谢滟杜正彩【摘要】雷公藤是一种有毒的中草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但由于其自身毒性所引起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肾脏系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关键词】雷公藤毒性机理减毒方法【出处】《中华中医药杂志》从序号3中选出【篇名】关于成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专业委员会决定【作者】刘蒙竹张新龙潘林梅程海波郭立玮【摘要】通过研究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其他药味后,雷公藤中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的溶出规律,从化学角度探索其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为雷公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结合“组分剔除法”、“药味组合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络通痹全方、雷公藤各配伍组合中雷公藤甲素溶出含量。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雷公藤药材、雷公藤单味药、雷公藤配伍三七、雷公藤配伍青风藤进行化学成分的全成分分析,比较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等成分的溶出变化。
【关键词】雷公藤药方研讨开展【出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3.4中国知网从序号1中选出【篇名】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最新研究进展【作者】任献青鲁静孟祥乐王璟唐进法【摘要】文章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近3年来国内外关于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综述了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为一个天然药物,雷公藤红素不仅在抗肿瘤、抗炎与免疫抑制、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显示了良好的药理活性,还在治疗HIV感染、涎酸贮积症及高血压病等疾病方面展示了其潜力,极具开发价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雷公藤红素的药理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今后应当多开展其作用机制与体内过程等研究。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 药理作用; 抗肿瘤活性【出处】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篇名】雷公藤的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作者】张倩彭广操朱明军【摘要】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
无论是中药雷公藤还是其制剂在临床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综述近年来雷公藤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阐述雷公藤类药物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雷公藤; 药理作用; 毒性; 制剂; 研究进展;【出处】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序号5中选出【篇名】雷公藤有效成分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作者】任荣李正翔李彬孟冲陈冠【摘要】目的:综述中药雷公藤的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分离、制备的方法进行综合,并简要介绍几种比较有前景的雷公藤制剂。
结果:目前对雷公藤有效成分及提取制备方法、制剂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结论:虽然对雷公藤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剂型方面应做进一步的开发,使临床用药更具针对性、合理性。
【关键词】雷公藤; 有效成分; 提取方法; 制剂【出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篇名】雷公藤研究新进展【作者】刘为萍刘素香唐慧珠白梅王丽兰刘艳【摘要】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
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各种皮肤病,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
对近年来雷公藤的活性成分、质量控制、药理活性及毒性等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其中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研究是雷公藤制剂减毒研究的首要条件,其次对雷公藤的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修饰,降低其毒性而又不影响、甚或增加其疗效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关键词】雷公藤; 质量控制; 减毒增效;【出处】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药物研究院从序号1中选出【篇名】雷公藤甲素脂质纳米粒研究【作者】张聪【摘要】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P)是传统中药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TWHF)中最具代表性的、集活性和毒性于一身的化合物。
TP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免疫抑制、抗生育及抗肿瘤等。
然而治疗窗窄和对肝、肾、消化道、生殖系统、血液系统等的严重毒性限制了TP的临床应用。
TP口服给药后被机体迅速吸收并被快速消除:在大鼠中,达峰时间Tmax在10.0~19.5min之间,消除半衰期t1/2在16.8~50.6min之间;在小鼠中,Tmax、t1/2分别约为5.0和13.7min。
TP的药物动力学行为被认为是良好的胃肠道渗透性、肝脏细胞色素P4503A酶的代谢和广泛的组织分布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缓释; 药物动力学; 毒性;【出处】华中科技大学从序号3中选出【篇名】雷公藤内酯醇、高三尖杉酯碱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作者】娄引军【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目前难以治愈的恶性血液病,虽经联合化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等取得一定疗效,但最终都不可避免产生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