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燕麦种植技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合集下载

鲁北滨海地区饲用燕麦种植与管理关键技术

鲁北滨海地区饲用燕麦种植与管理关键技术

鲁北滨海地区饲用燕麦种植与管理关键技术杨淑华,孟 勇,郭 光,吴子超,王者勇*(无棣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山东无棣 251900)摘要:在鲁北滨海地区就饲用燕麦种植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就饲用燕麦在品种及种植地块选择,播种、施肥以及日常的田间管理、如何饲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广大草业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鲁北;饲用燕麦;种植管理0 引言饲用燕麦又称皮燕麦,是燕麦的一种,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燕麦属一年生植物,主要用于生产籽实、精饲料和饲草。

它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口性好、易消化等优点,是牛羊等反刍家畜的优质禾本科饲草。

据测定:产鲜草在3 500~4 000 kg/667m2,干草产量在1 000 kg/667m2,其籽实蛋白含量可在14%~15%,最高可达19%,明显高于小麦和水稻。

青刈燕麦茎杆柔软,叶量丰富,适口性很好,各种家畜喜食,尤其是大家畜喜食,干物质消化率可达75%以上,充分说明禾本科干草虽然NDF高,但ADF 相对较低,可消化NDF含量高。

一般禾本科干草NDF含量高于苜蓿,但纤维消化率和适口性却高于苜蓿。

所以,仅用相对饲用价值(RFV)衡量,禾草常比豆科牧草低,采用相对饲草品质(RFQ)衡量禾本科牧草品质更为合适。

为在鲁北滨海地区做好饲用燕麦适应性及推广工作,我站在连续3年进行饲用燕麦品种筛选、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了在鲁北滨海地区饲用燕麦种植及管理关键技术,共广大同行参考,以期为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1 选种1.1 品种选种在饲用燕麦品种的选择上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要考虑饲用燕麦品质和产量。

高产品种可以提高干草产量20%以上,而且茎叶比也不同,产量越高,叶量越丰富,其干草产量和品质均高;二是要考虑其适应性。

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水肥、气候等条件,选择耐盐碱、耐贫瘠、抗寒、适合低温下生长等因素的品种;三是要考虑生育期。

应根据后茬作物播种期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生育期合适的饲用燕麦品种。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面对不断增加的人口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保障国家的
肉牛牦牛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家肉牛
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積極推進畜牧业的產業升级和優化管理,将成为
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包括四个方面:
一、技术研发:加强对畜牧业的研发,在饲养、种养、疫病等方
面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品质。

二、标准制定: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制定严格的培养、品种、
养护、饲养、疫病等方面的标准,确保畜牧业生产与质量的可控性。

三、人才培养:加强畜牧业人才培养工作,打造专业化、高素质
的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实现科技和人才
的有机结合。

四、科技推广:加强畜牧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科技成果
应用到实际的养牛生产中,推动科技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需要政策的支持,
需要相关专家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企业的支持,只有各方共同努力,
才能推动国家畜牧业持续发展,提高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我国饲用燕麦的发展潜力与前景饲用燕麦作为我国传统的饲草料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西部地区发展燕麦产业对农牧结构调整、农牧民增产增效、生态环境治理与草原保护以及消费者健康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燕麦产品的功能和认知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燕麦产业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饲用燕麦种植面积约23万公顷,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奶牛业对燕麦青干草的需求剧增,饲用燕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燕麦青干草价格直逼苜蓿,进口数量连年翻番。

2014年我国进口燕麦干草12.1万t,比2013年增加182.7%,比2012年增加591.5%,2015年我国进口燕麦干草总计15.1万t,较2014年增加24.8%。

另外,国内燕麦干草生产近几年来迅速升温,目前包括秋实草业、现代牧业在内的大型草业和畜牧养殖企业以及西北地区的中小型草业公司都在大力发展燕麦饲草产业,燕麦干草生产盛况空前。

甘肃省民祥牧草有限公司等企业还生产饲用燕麦青贮,为光明乳业、希望集团等大型牧业集团提供优质青贮料,经济效益显著。

随着燕麦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燕麦有望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解决旱地、瘠薄地、盐碱地和退化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以及耕地闲季覆盖的有效作物,在增强农田和草地生态功能、提高农牧民与农村经济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将发挥独特作用,在中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和前景。

从国内市场来看,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养殖生产体系,加之原有家畜的饲草要求,构成了庞大的国内草产品需求市场。

目前,我国奶牛、肉牛及肉羊每年对草产品需求量近2800万~3000万t。

猪鸡配合饲料中以4%~5%的比例添加草粉,每年草粉需求量是250万t,鸵鸟、鹿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和水产养殖每年对草产品的需求量也在10万t以上。

另外,牧区由于草原退化和超载过牧,贮草量减少,气候的异常变化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出现,每年需要储备抗灾保畜饲草几百万吨。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简介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简介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简介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是中国农业部为了推动肉牛牦牛产业的发展而建立的一套技术研究和推广体系,旨在提高肉牛牦牛品种的选育水平、饲养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益,推动肉牛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育技术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在选育技术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肉牛牦牛品种的遗传育种和基因改良研究,提高肉牛牦牛的生产性能和抗病性能。

在遗传育种方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主要采用基于DNA标记的遗传评价技术,通过对肉牛牦牛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良品种和优良基因,为肉牛牦牛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在基因改良方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主要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转移技术,改良肉牛牦牛的基因组,提高其生产性能和抗病性能。

二、饲养管理技术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在饲养管理技术方面,主要是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肉牛牦牛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在饲养管理方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主要是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合理的饲喂方式、科学的饲养环境和疾病预防控制等措施,提高肉牛牦牛的饲养效益和养殖效益。

三、技术推广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在技术推广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肉牛牦牛产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先进的肉牛牦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

在技术推广方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技术推广示范站、技术培训班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渠道,向养殖户普及肉牛牦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

总之,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是中国农业部为了推动肉牛牦牛产业的发展而建立的一套技术研究和推广体系,通过选育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和技术推广等措施,提高肉牛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推动肉牛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牦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牦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95需要强化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加强对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的监督管理,政府出台政策对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进行适当的扶持,重视对奶牛养殖先进技术的宣传,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养殖管理人员,适当的增加奶牛养殖的资金补贴,保证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有更多的销售渠道。

还应该协调好企业和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之间的关系,提高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的抗风险的能力和意识,能够结合市场的变化情况科学的选择奶牛养殖的方式,可以和乳产品加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保证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收入,分担风险,实现利益的共享。

3.4 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可以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改善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中的养殖效率低和竞争力差的问题,可以采取整合和托管的管理模式,养殖户只负责奶牛的喂养,而粪污的处理和防疫由专业化的组织提供,并且采取统一的饲料供应和统一的原料奶收购的方式,采取科学的疫病防控手段,促进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科学化管理,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5 利用本地的饲料资源 可以有效的利用本地的奶牛饲料资源,弥补饲草料特别是优质粗饲料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同类饲料替代的方式,适当增加青贮玉米的饲喂量,弥补燕麦等饲料不足的问题。

可以适当的提升低产母牛的淘汰率,降低饲草料的消耗量,从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草的成本。

重视对奶牛养殖环境的管理,保证养殖环境的干净卫生,也能提高牛奶的产量和质量。

在规划奶牛养殖场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布局和规范建设,不仅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同时还应该考虑奶牛养殖是否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有些奶牛虽然产奶量高,但是抵御疾病的能力比较差,很难饲养,养殖户可以引进抗病能力比较强的奶牛品种,同时和当地的奶牛品种进行杂交,更好的繁育优质品种。

4 结语奶牛养殖业是我国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奶牛养殖业也应该向着规模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为此,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应该采取科学的养殖模式,建立一体化经营模式,重视对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政府部门增加对奶牛养殖业的扶持,加强对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的培养,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

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

为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计划(本计划适用于普通牛、水牛、牦牛等主要以牛肉生产为主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

一、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全国已初步建立了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对牛肉生产和肉牛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培育了一批肉牛新品种。

几十年来,利用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等品种,与地方牛品种杂交选育,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包括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品种和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3个专门化肉牛品种。

这些品种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胴体重等方面比地方牛种都有显著提高,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保护了主要牛种遗传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牛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54个地方黄牛品种、26个水牛品种和12个牦牛品种。

长期以来,国家在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包括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等21个地方牛品种,确立了14个国家级保种场和2个国家级保护区。

这些种质资源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群体基础。

(三)提高了肉牛良种生产和推广能力。

从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立了肉牛种公牛站30多个、肉牛原良种场136 个,目前全国采精种公牛存栏1300余头、种肉牛场存栏种牛 1.4万多头,2010年销售冻精1500多万剂。

经过多年的肉牛改良实践,大范围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培养了改良技术队伍,推动了基层肉牛改良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初步构建了以原良种场、种公牛站、技术推广站、人工授精站为主体的繁育体系,为开展我国肉牛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提升了肉牛生产水平。

饲用燕麦种植管理技术

饲用燕麦种植管理技术

农业技术2019年1月·下N27饲用燕麦种植管理技术张巧红(通渭县陇川镇人民政府,甘肃 定西 743319)摘 要 这篇文章从几个不同方面对于饲用燕麦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进行了综合论述,包括种子质量、产出量等等,进而介绍了饲用燕麦的主要栽种条件以及技术。

把已经有的研究成果作为出发点,对于当前我国饲用燕麦的种植管理技术研究问题展开了调查和分析,以求为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燕麦是一年生的禾本科牧草,有其独特的特性,例如:十分抗干旱,不怕土地贫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产量较为稳定等等。

燕麦最多的是栽种于温带区域,比如中国华北、西北以及、东北和西南地区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最近几年以来,人工的草地越来越多,人们多在牧区栽种燕麦,燕麦已经成为了某些地区枯草时候的主要饲料。

1 前期种植管理技术1.1 选地燕麦片是日照时间比较长的植物,比较适合种植在低温的寒冷地区,无霜期较短,日照时间较长。

成年植物可以忍受零下三度摄氏度到四摄氏度的低温,不耐高温。

燕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最适合生长在壤土或沙质土壤深犁层中,松散的土壤质量和丰富的有机物质,耐土壤的酸度和碱度。

相对于其他植物来说它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长能力,燕麦不适合连作。

1.2 播种之前的准备整地是为了实现春天燕麦播种的优质高产,整地应该在去年的秋天。

耕作土壤深处,耕作深度25 - 30厘米,耕作后及时耙地。

如果土壤准备在春天,它是适合浅耕的,约10厘米,把土壤水分保存好。

如果土壤干旱严重,应该抑制水分的蒸发;如果土壤水分很大,地面温度较低,就应当提升地表温度;施底肥是基础肥料,其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对于获得高收益的燕麦来说,燕麦对氮肥非常敏感,它应该与碱性肥料的应用相结合,基础肥料应该结合农业肥料的使用,农业肥料的应用大约是每亩2000 ~ 3000公斤。

2 中期的播种与灌溉事宜2.1 播种过程播种日期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春播燕麦,播种期一般从4月初到5月底,及时播种有利于早期产量提高,以及早熟品种,最新的播种时间是6月底;平均播种的燕麦是8 ~ 10公斤每亩。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是指种植适用于饲养动物的燕麦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的技术指导: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饲用的燕麦品种,例如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

2.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耕作。

应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供燕麦生长所需的养分。

3. 播种方法:通过直播或插秧的方式进行播种,根据燕麦品种和土壤条件来决定种植密度。

4. 灌溉管理:确保土壤保持适当的湿润度,但避免过度浸湿。

燕麦一般需要适量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生长。

5.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喷洒杀虫剂、施用有机肥料等。

6. 收获和储存:根据燕麦成熟度进行收割,确保燕麦颖果干燥并储存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防止霉变和变质。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的品种、良好的土壤和养分管理、合理的灌溉和防治措施,以及正确的收获和储存方法。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提高饲用燕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为畜牧业提供高质量的饲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我国饲用燕麦的发展潜力与前景饲用燕麦作为我国传统的饲草料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西部地区发展燕麦产业对农牧结构调整、农牧民增产增效、生态环境治理与草原保护以及消费者健康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燕麦产品的功能和认知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燕麦产业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饲用燕麦种植面积约23万公顷,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奶牛业对燕麦青干草的需求剧增,饲用燕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燕麦青干草价格直逼苜蓿,进口数量连年翻番。

2014年我国进口燕麦干草12.1万t,比2013年增加182.7%,比2012年增加591.5%,2015年我国进口燕麦干草总计15.1万t,较2014年增加24.8%。

另外,国内燕麦干草生产近几年来迅速升温,目前包括秋实草业、现代牧业在内的大型草业和畜牧养殖企业以及西北地区的中小型草业公司都在大力发展燕麦饲草产业,燕麦干草生产盛况空前。

甘肃省民祥牧草有限公司等企业还生产饲用燕麦青贮,为光明乳业、希望集团等大型牧业集团提供优质青贮料,经济效益显著。

随着燕麦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燕麦有望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解决旱地、瘠薄地、盐碱地和退化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以及耕地闲季覆盖的有效作物,在增强农田和草地生态功能、提高农牧民与农村经济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将发挥独特作用,在中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和前景。

从国内市场来看,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养殖生产体系,加之原有家畜的饲草要求,构成了庞大的国内草产品需求市场。

目前,我国奶牛、肉牛及肉羊每年对草产品需求量近2800万~3000万t。

猪鸡配合饲料中以4%~5%的比例添加草粉,每年草粉需求量是250万t,鸵鸟、鹿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和水产养殖每年对草产品的需求量也在10万t以上。

另外,牧区由于草原退化和超载过牧,贮草量减少,气候的异常变化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出现,每年需要储备抗灾保畜饲草几百万吨。

由此可见,国内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

在饲用燕麦方面,我国西部青海、甘肃、西藏等省(自治区)可以进一步加大燕麦饲草产业,以支撑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对草原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市场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燕麦在提供高产优质饲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扩大和强化燕麦饲草产业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

但是相关的育种、栽培、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产业配套措施也正在探索和实践中。

青海省在全省范围内给种植燕麦的农牧户和企业予以补贴,每亩燕麦补贴10元,其中,种植补贴8元、良种补贴2元,已经实行了10年。

另外,从2008年起,在全省农牧区撂荒地、粮食低产田建设人工饲草基地,每亩财政补助50元。

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且具有一定基础的西宁市湟源县、海东市平安县、海北州门源县等县区建立饲用燕麦良种繁育基地,每亩补助150元。

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绩效奖励资金人工饲草基地项目对种植饲用燕麦也有补助。

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种植和繁育燕麦的积极性,促进了全省燕麦产业的发展。

燕麦种植技术由于饲用燕麦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其主要用途是作为饲草饲料,因此农牧民对其栽培技术并不重视,而且认为其种子产量低,不值得像种作物那样投入;收草的地区更是随意播种,基本没有田间管理措施。

因此,饲用燕麦的栽培技术一直比较落后。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无论是种子产量还是饲草产量,饲用燕麦均可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达到高产。

新疆昌吉地区的‘白燕7号’种子产量曾达到每亩466.7公斤,甘肃天祝县与夏河县‘陇燕3号’干草产量高达每亩1066.7公斤。

这说明燕麦并不是低产作物,只是由于大多被种植在贫瘠的土地、退化的耕地、中低产田以及用于复种、填闲和灾后耕地上,在加之管理粗放,产量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未来的燕麦栽培应该关注燕麦高产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工作,既要利用燕麦的耐瘠特性,又要发挥其丰产潜力,实现增产、增收和增效。

一、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目的进行品种选择。

不同品种在同一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差异非常大。

选择品种时,要根据生产利用目的结合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进行。

以收草为目的时,可选择植株高大、抗倒伏、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如‘陇燕3号’、‘加燕2号’‘青海444号’等品种。

品种简介1.陇燕3号品种来源:以‘丹麦444’为母本,以欧洲黑燕麦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特性:春性、晚熟品种,生育期110~130天;灌浆期干草平均亩产836.3公斤。

适应地区:适宜在甘肃、青海、西藏、四川西北等高寒或二阴地区种植,海拔2700米以下地区粮草兼用,2700米以上地区作为饲草种植。

2.加燕2号青海省农科院选育的皮燕麦新品种。

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再生力强、种子成熟不落粒。

草籽兼用型。

生育期110~天130天,株高150厘米~170厘米,茎粗0.45厘米~0.65厘米。

农区旱地种植鲜草产量每亩1800~2700公斤。

二、播种时期燕麦喜冷凉湿润气候,种子发芽最低温度3~4℃,最适温度15~25℃。

幼苗的耐低温能力更强,可耐-3~-4℃低温。

燕麦在我国主要产区均为春播,一般在土壤含水量达10%以上、地温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期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有明显影响,杨丽娜等(2013)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海拔2900m的桑科草原对不同燕麦品种进行了播期试验,发现短期播种有利于种子产量的提高,而适当晚播利于干草生产。

要根据生产目的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若以收获饲草为目的,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青海、甘南等高海拔地区播期可延至6月中旬。

三、播种技术(一)单播燕麦单播的播种量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确定。

提倡精量或半精量播种。

以生产青干草或青刈燕麦为目的时,可适当密植,播种密度一般每公顷以500万~600万株为宜。

一般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为20~30cm,播种深度为3~5cm。

天气干旱、土壤疏松时,播种后要进行镇压;(二)混播1、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燕麦耐低温、从发芽到拔节出穗期间生长发育快,茎秆直立,对土壤中的氮素要求高;箭筈豌豆耐旱、抗寒、再生力强、后期生长发育迅速,但茎秆柔软,不易直立生长,可以根瘤固氮。

混播后箭筈豌豆攀缘于燕麦茎秆上,茎叶交错分布于燕麦植株丛中,不仅提高了饲草产量,还改善了饲草品质。

甘肃农业大学在甘南州夏河县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发现在这一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混播比例以6:4为最佳。

无论是灌浆期还是乳熟期的干草产量,均以6:4组合为最高。

灌浆期(完成授粉后,子房膨大,积累营养,进入灌浆期)刈割鲜草每亩可达3346.8公斤,折合干草791.2公斤,鲜干比4.23。

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也以混播显著高于单播。

燕麦与箭筈豌豆按照6:4进行混合,采用条播或撒播均可。

播种时间要适当早播,一般在4月底5月初。

每亩施2t农家肥(有机质含量大于8%)或等效生物有机肥。

没有农家肥可施尿素每亩21.5斤。

寒冷地区春季温度低,播种后出苗缓慢,在甘南高海拔牧区,播后一般需15~20天才能出苗。

幼苗生长比较缓慢,有条件的地方在燕麦分蘖期(田间50%的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为分蘖日期,一般在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

)可结合降雨追施少量化肥,对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燕麦与豌豆混播燕麦与豌豆混播,不仅能提高干草种子产量,并能减轻豌豆的倒伏程度。

燕麦和豌豆混播时,应选择物候期和生长速度一致的品种。

混播时以燕麦和豌豆各自单播量的50%为最好,产草量高,品质好,便于调制优质干草。

刈割期选择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豌豆底部豆荚充满时期,此时刈割可获得最佳产草量和质量。

混播时燕麦的比例不宜过大,否则会抑制豌豆生长。

3、燕麦与红豆草混播红豆草在温暖地区一般作为多年生牧草栽培,但在高寒地区由于大多不能越冬,可与燕麦混播作为一年生牧草栽培,其混播组合可获得相当于箭筈豌豆与燕麦混播的产量。

红豆草在年均温-1.7℃、≥5℃积温1000℃,海拔3200m的高寒地区可与燕麦建立一年生混播割草地。

燕麦与红豆草以2:1混播为最佳,其产量与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相当。

(三)圈窝燕麦栽培技术圈窝种草是在夏秋季节牛羊远离圈舍游牧的近5个月内,利用空闲圈窝种草,是解决高寒牧区冬春饲草不足、增强保畜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它既不破坏原始植被,还利用了空闲地和圈内的有机肥,达到了夏秋种草,冬春圈羊,一圈多用的目的。

圈窝种草具有因地制宜、投入少、见效快、产草量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在牧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圈窝地面平坦,通风向阳,土层厚,圈内羊板粪反复堆积和发酵分解,地表土层有机质含量高,种植燕麦在不施肥料、不加任何管理的情况下,就可获得高产丰收。

种1亩的圈窝燕麦饲草田,可收获青干草800~1200kg,是天然草地产量的10~20倍,可缓解冬春饲草短缺问题。

(四)轮作倒茬前茬作物收获后,当年或第二年更换种植另一种作物,称为倒茬。

若在若干年内,按一定顺序种植不同作物,即称为轮作。

燕麦对氮肥有良好的反应,因此一切豆科作物都是它的良好前作,尤以豌豆茬对其增产效果特别显著。

还可和油菜、马铃薯等轮作。

我国西北高寒牧区种植青燕麦,往往存在长期连作的现象。

长期连作一是病害多,特别是黑穗病,严重时发病率可达15%以上;二是杂草多,因燕麦幼苗生长缓慢,极易被杂草危害,影响燕麦生长;三是不能充分利用养分。

燕麦是一种喜氮作物,长年连作会造成氮素严重缺乏,使燕麦生长不良,在水肥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就更大。

因此,种植燕麦必须轮作倒茬,控制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而且可以调节土壤中的养分,做到余缺调剂,各取所需。

四、施肥肥料是影响燕麦生长发育最活跃的环境因子,施肥量的多少及其配比直接影响燕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施肥的原则是前其以氮肥为主。

后期以磷钾肥为主,以防造成徒长而引起倒伏。

氮肥最好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分期分层施肥。

(一)基肥燕麦基肥的施用一般以农家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

以优质农家肥每亩2000~3000公斤为宜。

可结合秋耕进行施肥。

高寒山区因前茬收获过晚,来不及秋耕的,可在春季播种前进行早春翻耕施肥。

春耕施肥后,播前还需精细整地。

(二)种肥由于大多数燕麦产区土壤基础养分较低,基肥用量不足,加之气候冷凉、土壤干旱,因而春季土壤微生物活力减弱,土壤养分矿化过程缓慢,速效性养分含量较低,苗期缺肥症状极为普遍,特别是在基肥用肥少或不施基肥的情况下,施用种肥就更为重要。

1.如果有机肥作为基肥,一般每亩种肥施用尿素7.3公斤,磷酸二铵3.3公斤,氮磷比约为3:1;2.甘肃农业大学在甘肃天祝县研究了氮肥对燕麦生长及产量和利用率的影响,发现燕麦干草和种子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