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与其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与其直接理论来源

2.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古代朴素辩证法: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 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在肯定否定规律中重点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2、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它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其根据在于: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
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对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基本命题的理解。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内容1、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如何 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0,联系实际:全球环境问题;科学技术发展问题;我国物价上涨问题;人的自由发展问题;利用资本发展经济的问题。
2、思维的存在有无同一性,也就是说思维能否反映物质,客观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的标准.
3,唯物辩证法两大基本特征及其具体应用与启发。
4,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基本内容及其具体应用与启发。
5,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理解。
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其他标准论的批判。
15,人的本质和作用;历史人物产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6,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有何启示
17,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货币如何产生的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8,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三中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及其区别。理解资本的本性;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及其意义。
19,垄断论—私人垄断是如何产生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形式和实质。
8,感性认识与理பைடு நூலகம்认识的辩证关系。
9,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0,哲学上的价值含义与价值评判的标准。
11,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其对你的启示
12,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当代价值。
13,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其应用。

如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如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如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A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中的合格理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的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B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消除了他的理论中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不仅仅限于德国古典学,还包含其他一些思想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对古希腊罗马哲学有深入的研究,因而,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的范围之内.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近代哲学,特别是英国哲学和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哲学,都做了研究。

因此,我们也不能把近代法哲学排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的范围之外。

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并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理论观点。

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他能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他们进行批判的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及积极合理的内容3马克思不是古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马原常见问题解答

马原常见问题解答

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谁答: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形态有哪些答: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

6.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产生重大影响的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什么答: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

7.马克思、恩格斯亲自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组织有哪些答: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

8.19世纪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是什么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9.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10.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1.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有哪些答: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科学的方法论。

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应该是什么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系统全面的眼光,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

1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答:共产主义社会。

1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答:以人为本。

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答: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什么答:致力于实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8.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9.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1)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间接理论起源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间接理论起源

2.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古代朴素辩证法: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在肯定否定规律中重点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2、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它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其根据在于: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

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成‎就,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发展的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使命应‎当是改造世‎界。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特征。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连续的、发展的、全面的和矛‎盾的。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和无‎矛盾的。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非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正确的认识‎步骤是:物→感觉→精神(意识)或思维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唯物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

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分离。

人的认识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片断‎(如感觉或概‎念)加以夸大,使之变成第‎一性的东西‎,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⑴唯物主义有‎其社会阶级‎根源。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历史背景基础知识总结(3)

马克思主义历史背景基础知识总结(3)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其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当时德国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夕,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一方面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极为软弱。

德国古典哲学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达具有两重性。

它一方面用辩证法表达了德国资产阶级实现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将其革命性包裹在抽象思辨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即使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亦远离现实,而用抽象的“人性”宣扬“全人类的爱”。

为新生的工业生产服务是当时哲学的重要历史任务,认识论、知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1724—1804)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并着重探讨了哲学基本问题。

他认为在认识外在世界之前,应当首先研究人的认识能力本身以及认识的可能性。

这种转变,被称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康德认为,哲学要成为一门可靠的学问,其判断必须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

他认为人的知识是由先天的知识形式和后天的感觉表象相结合而成,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就是既具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康德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体现了他的认识论的二元论、不可知论的根本特征。

一方面,他承认在人之外有某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东西,即“自在之物”,知识的内容或材料来自感觉。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人们所得到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是纯主观的,不反映作为客体的“自在之物”。

“自在之物”在原则上是不能认识的,人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由“自在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在心中产生的表象,即现象;而现象界却离不开人们的先天认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意识自己的创造物。

这样康德就在“现象”与“自在之物”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人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现象界,从而把思维与存在割裂开来,陷入了不可知论。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或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人的本质和作用;历史人物产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6,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有何启示?
17,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货币如何产生的?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8,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三中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及其区别。理解资本的本性;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及其意义。
19,垄断论—私人垄断是如何产生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形式和实质。
1,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
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对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基本命题的理解。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内容1、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的存在有无同一性,也就是说思维能否反映物质,客观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的标准.
3,唯物辩证本内容及其具体应用与启发。
5,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理解。
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其他标准论的批判。
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9,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0,哲学上的价值含义与价值评判的标准。
11,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其对你的启示
12,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当代价值。
13,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其应用。
14,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影响
20,联系实际:全球环境问题;科学技术发展问题;我国物价上涨问题;人的自由发展问题;利用资本发展经济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