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培训课件
2024全新暖通空调培训课件

2024全新暖通空调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全新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材的章节包括: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暖通空调设备的选型与安装、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具体内容有:1. 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包括制冷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等。
2. 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冷循环、制热循环、通风换气等。
3. 暖通空调设备的选型: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面积、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
4. 暖通空调设备的安装:包括室外机、室内机、风管、水管等的安装位置和注意事项。
5. 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包括开机、停机操作、日常检查、故障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识别主要部件。
2. 学会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暖通空调设备。
3. 掌握暖通空调设备的安装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安装操作。
4. 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能进行日常的检查和故障处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设备的选型与安装、运行管理与维护。
难点: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的原理、设备的安装技巧、故障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暖通空调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暖通空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材内容讲解:讲解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设备选型、安装方法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的暖通空调系统。
5. 课堂讨论:讨论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巧。
6. 板书设计:列出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设备选型、安装方法等关键点。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组成:制冷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等。
工作原理:制冷循环、制热循环、通风换气等。
《暖通空调讲义》课件

通风系统工作原理
01
通风系统通过送风口和排风口 的设计,使室内空气得到循环 流通,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 和质量。
02
通风系统通常包括送风口、排 风口、过滤器、控制系统等部 分,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和环 境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和配置。
调试与验收
按照操作规程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调试,确保系 统正常运行;进行验收并签署验收报告。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设备噪音过大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调整设备参数;对设备进行减震和消音处理。
系统能耗高
优化系统设计,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材料;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
室内空气质量差
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器,保持空气流通;采用室内空气净化措施。
求进行合理设计和配置。
空气调节系统的运行管理需 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系 统正常运行,同时也要注意 节能和环保。
冷暖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冷暖空调系统通过制冷或制热功能,对室内温 度进行调节和控制。
冷暖空调系统通常包括制冷剂、蒸发器、冷凝 器、压缩机、膨胀阀等部分,需要根据不同的 气候条件和建筑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和配置。
全面检查
专业团队会对暖通空调的各个部 件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并解决潜 在问题。
定期保养
专业团队会根据暖通空调的使用 情况和客户需求,制定合理的维 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长期稳定 运行。
05
暖通空调的节能环保能效标准与评价Fra bibliotek能效标准
制定和实施能效标准是提高暖通空调 系统能效的关键措施,包括设备能效 标准、系统能效标准等。
03
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需要定期 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 行,同时也要注意节能和环保 。
暖通空调PPT详细版.ppt

.精品课件.
4
xe
§1 绪论
1.2 HVAC系统一般组成、原理及分类
蒸汽供暖:热媒为蒸汽,有低压(小于0.7个表压)、 高压(≥0.7个表压)系统之分。
热风供暖:热媒为热风即加热后的空气,如暖风机、 空调器等。 (3)按加热室内空气方式不同分:
§1 绪论
1.1 暖通空调含义
一、一般含义 1、英文及缩写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oning 2、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3、学术:如:暖通空调学会、暖通空调方向 4、工程:空调工程、通风工程、暖通工程等。 二、本课程含义 1、供暖:建筑供暖 2、通风:本课程以民用建筑通风为主 3、空气调节 :
低于卫生标准要求(其中民用建筑通风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
★)
建筑防排烟:控制烟气流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证疏散通道安全,如:
正压送风、机械排烟。(★)
事故通风:排除突发事故产生的有害物、可燃、爆炸
危险的气体,如燃气泄漏。
.精品课件.
9
xe
§1 绪论
1.2 HVAC系统一般组成、原理及分类
(2)按作用范围分:
全面通风:作用范围是整个房间,如厨房排气扇排风。
.精品课件.
24
xe
§2 负荷计算
2.3 供暖负荷计算
一、 供暖负荷组成
1、得热量(Qd):太阳辐射,人体、照明、设备散热。 2、失热量(Qs):围护结构传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 侵入耗热量等
3、热负荷:Q=Qs-Qd 注意:①得热量不大的民用建筑可以忽略,作为安全余量, 则:Q≈Qs;②民用建筑计算热负荷时,主要计算围护结构传 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
2024版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ppt课件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ppt 课件目录•暖通空调系统概述•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基础•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空气处理过程与系统设计•水系统设计与水力平衡调节•控制系统设计与智能化技术应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01暖通空调系统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暖通空调系统是一种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旨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分类根据使用目的和场所不同,可分为舒适性空调、工艺性空调以及特殊用途空调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自然通风、集中供暖到现代的中央空调、智能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现状目前,暖通空调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商场、医院等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未来趋势与挑战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的暖通空调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节能和环保。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控制和优化运行,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等。
挑战在实现智能化和高效节能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成本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
例如,如何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如何降低改造成本并保障投资回报,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标准等。
02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基础热力学原理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功、热力学系统、状态方程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现象的方向性,熵增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密度、粘度、压缩性、导热性等。
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压力分布、流体静力学方程等。
流体静力学流动类型、流动阻力、流量计算等。
流体动力学流体力学原理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等。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方式控制策略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等。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030201控制理论应用03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03实例分析结合具体建筑类型和气候条件,进行负荷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暖通培训资料ppt课件

05
暖通系统故障诊断与 处理
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制冷系统故障
包括制冷剂泄漏、压缩机 故障等,可能由设备老化 、安装不当等原因引起。
供暖系统故障
如锅炉燃烧不充分、散热 器不热等,可能由于管道 堵塞、阀门损坏等原因造 成。
通风系统故障
如风机不运转、风量不足 等,可能由电机损坏、滤 网堵塞等原因导致。
绿色环保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暖 通行业向更加环保、节能 的方向发展。
定制化服务
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将 成为暖通行业未来的重要 发展方向。
行业创新点和机遇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01
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暖通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点和
机遇。
产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级和转型
02
产业升级和转型将为暖通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
沟通协调
加强与业主、监理等相关方的沟通协 调,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04
暖通系统调试与运行 管理
调试前准备工作
熟悉设计图纸、资料及工艺要求
编制调试方案
了解暖通系统的整体布局、设备性能参数 及管道连接方式等。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调试 方案,明确调试目的、步骤、方法和安全 措施等。
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技术
阐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安装要 点,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
安全施工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穿戴防护 用品、注意用电安全等。
质量监控
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确保每个施工 环节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进度管理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协调各工种之间 的配合,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暖通空调讲解》PPT课件

智能控制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
系统架构
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 用层等,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 处理和应用。
功能模块
包括设备管理、能耗监测、环境监 控、智能控制等模块,满足不同的 应用需求。
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
量等。
03
行业标准对企业国际合作的影响
分析行业标准对企业国际合作的作用,包括促进国际交流、推动国际合
作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暖通空调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预测未来暖通空调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智能化、高效节能等。
暖通空调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分析未来暖通空调行业市场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如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
替换部件法
对于损坏的部件或组件,采用替换法进行维 修或更换。
05
智能化技术在暖通空调中 应用
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应用
将暖通空调系统与物联网相结合,实 现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等功能。
云计算技术应用
通过云计算平台,对大量数据进行存 储和分析,为暖通空调系统的智能化 提供数据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输入功率
空调设备运行时消耗的电能,单位通常为kW或W。
制冷剂类型和充注量
制冷剂种类及其充注量直接影响设备的制冷效果和环保性能。
辅助设备功能及作用
01
02பைடு நூலகம்
03
04
风机
提供空气循环动力,确保室内 空气均匀分布。
过滤器
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污 染物,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膨胀阀/节流装置
控制制冷剂流量,实现制冷剂 的节流降压。
暖通空调培训课件PPT(共 62张)

高度增加,竖向失调。不超压,不汽化,不 倒空。
一、分区式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垂直方向分成两个或以上独立系统。高、低区。解
决超压和垂直失调。 低区:直接连接, 高区:1间接连接;2双水箱或单水箱。
1. 高区间接 连接,P53 图3-17 采用换热器, 高区与室外 管网压力隔 绝。外网供 水温度较高。
3.1.3 全水空调系统(风机盘管) 水承担房间冷(热)负荷。末端:风机盘管 优点:P32 1. 输送能耗低,占空间小 2. 适用灵活,调控方便,节省运行费用 3. 各房间空气不串通,防止空气交叉污染,空
气品质 4. 占面积小。除冷、热源机房外,无其他机房
全水空调系统(风机盘管)
缺点:P32 1. 比全空气系统维护量大 2. 无加湿功能 3. 新风,只能靠渗透或开窗,无组织通风 4. 风机盘管的噪声 5. 应用范围受限制:静音(录音、广播)、空
气品质高、湿度。
全水空调系统与热水采暖的对比:
1、功能:空调——冬、夏使用;采暖——冬季使用。 2、末端:空调——风机盘管或空调机组,强制循
环,室内温、湿度均匀。 采暖——散热器,自然循环;不耗电,
无风机噪声。 3、维修管理:空调——工作量大; 4、造价:空调——价格高。
3.2 全水系统的末端装置
不能解决超 压问题。垂 直双线、水 平双线。
散热器平均 温度接近, 解决失调。
三、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垂直方向分组,各组内双 管,组间单管。
集单、双管优点。解决失 调以及散热器支管过粗。
四、热水和蒸汽混合式系统
特高建筑,当H>160m 时,管路超压,分层,最 高层用蒸汽,汽-水换热器。 下层用热水。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程序及内容PPT课件

第5页/共8页
做好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 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 熟悉工程设计的步骤和过程 • 全面系统地收集和了解设计原始资料 • 查阅大量相关设计资料和文献 • 不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第6页/共8页
问题:
1、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2、论述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3、设计规范及标准在设计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3页/共8页
设计内容及深度
•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应包括说明书、设计图纸(小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单工程除外)、设备表及计算书(供内 部使用)
说明书:设计依据、设计范围、设计参数 设计图纸:一般包括图例、系统流程图、主要平面图 设计计算书:各种计算过程,包括负荷计算、设备选型计算、
水力计算等
设备表:列出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和性能参数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须执行的规范及标 准 • 暖通空调的一般规范
• 防火类 • 环境保护、劳动卫生与安全类 • 基础类 • 施工验收类 制定规范的目的、依据 规范具有法律效力
第1页/共8页
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 一. 工程设计依据中与本专业有关部分 (1)环保、消防、卫生、人防等方面的安全;
(2)水、电、汽、燃料等能源的供应情况(包括价 格);
第4页/共8页
设计内容及深度
•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阶段,暖通空调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与施工说明、设备 表、设计图纸和计算书。
与初步设计相比,各文件更加详细、准确,施工单位根据这些文件能 够进行工程概预算和实施施工安装。
其中,设计图纸包括首页图(设计施工说明、设计相关参数、图例、 图纸目录,当设备材料不多时还可将设备材料表列在首页图内)、平面图、 剖面图、系统图、立管图、详图(大样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热量表示为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分 人体 液面或湿表面 围护结构(通常可忽略) 新风
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空气调 节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及调节
各空气调节区逐时冷负 荷的最大值或空气调节区夏季
方式,按
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各项有
环保要求:燃煤锅炉限定 位置:满足消防规范,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 外墙部位。常(负)压,可在负二楼;与安全出口 距离大于6米,可设置在屋顶 采暖为主,热水系统。蒸汽“跑、冒、滴、漏”, 维护 热媒参数:规模大——115~130度 to 70~80度 风机盘管——60~65度 to 50~55度 采暖——95度 to 70度 地板采暖——60度 to 50度 台数不宜少于2台
京津地区、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中南各省区 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机组运行,热量平衡问题)
蓄冷空调 全负荷和部分负荷 蓄水和蓄冰、共晶盐 外融冰和内融冰
冷热源 方案选择
工厂余热、热电厂余热 天然气 多种能源 天然水或地热源 负荷差别大,长时间供冷、供热 峰谷电价大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计委托任务书、建筑图纸、原始设计资料与 文件 收集相关设计资料 确定设计参数,计算建筑负荷 选择与确定系统方案 管网布置与水力计算 设备选择 通风与防排烟设计 施工图绘制 整理计算说明书
负荷计算
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温度、湿度、风速、舒适度 新风量
根据初拟的冷热源方案,一般选择三个左右进行方 案比较,对各方案进行初步方案设计,选择主要设 备,列表汇总(主要参数:冷量、热量、功率、扬 程、流量、台数等等) 台数:考虑负荷调节、机房空间,备用,匹配 流量(m3/h)=1.1~1.2×冷量(kW) /(1.167×△t) 扬程
冷水机组,锅炉,水源热泵机组,风冷热泵机组 水泵、冷却塔、水处理仪 板式换热器、旋流除砂器、打孔等
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额定流量的1.1~1.2倍( 单台取1.1,两台并联取1.2。 按估算可大致取每100米管长的沿程损失为 4~5mH2O,水泵扬程(mH2O):
Hmax=△P1+△P2+(0.04~0.05)L (1+K) △P1为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压降 △P2为该环中并联的各占空调未端装置的水压损失 最大的一台的水压 L为该最不利环路的管长 K为最不利环路中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总和和与直管 总长的比值,当最不利环路较长时K值取0.2~ 0.3,最不利环路较短时K值取0.4~0.6
通风热负荷与空调新风热负荷
◦ 干空气计算(温度) ◦ 湿空气计算(焓值)
计算方法: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 非稳态计算方法 组成 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形成的冷负荷 通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 室内(人体、照明、设备、物料等) 附加冷负荷:新风冷负荷、风系统温升冷负荷、水 系统温升冷负荷、冷热抵消冷负荷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相对湿度 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围护结构热负荷、新风热负荷
夏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干、湿球温度 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围护结构冷负荷、新风冷负荷、湿负荷
冬季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全面通风热负荷 夏季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相对湿度 历年最热月14时月平均温度(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蒸气压缩式制冷 电制冷,活塞(分级调节);螺杆(耗油量大, 60~100%调节);离心(单机制冷量大,冷凝压 力不能大,30~100%) 吸收式制冷 20~100%调节,噪声较小,利用废热 密封要求高,占地较大,较贵,冷却水量大
热泵 空气源热泵(全年累计除霜时间为500~1000h,每 千克湿空气累计除霜量为7~20kg、蒸发温度低于8度的运行时间小于110h,上海、杭州、武汉等)
离心式冷冻机(kPa,0.1mH2O) 蒸发器 冷凝器 30~80 50~80 吸收式冷冻机 蒸发器 冷凝器 40~100 50~140 冷却塔 冷热水盘管 20~80 20~50 热交换器 风机盘管机组 20~50 10~20 自动控制阀 30~50
初投资、年运行费——分析投资回收期 年费用法——采用资本回收公式把方案的初投资额 等价折算到每一年并与该年的运行费用求和
关的附加冷负荷
冷热源方案
区域锅炉 独立锅炉 热泵 热电联产 工厂余热和废热 分散热源设备
蒸汽和热水 采暖空调,热水为主;温度范围 常压、负压(真空)和承压 常、负压,不必做特殊安全考虑 高温水或蒸汽,承压 燃煤、燃油和燃气、电 燃气:SO2为零,NOx(少63.6%,33%),CO2( 52%,26%),效率(78%,90%)
◦ 不小于人员所需新风量,以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 需风量两项中的较大值 ◦ 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 定,并根据人员的活动和工作性质以及在室内的停留时间 等因素确定
冬季采暖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围护结构热负荷 冷风渗透热负荷 局部排风的进风热负荷
排除余热、余湿通风量
采暖热负荷、空调热负荷、通风热负荷 采暖热负荷与空调热负荷相同点
◦ 稳定方法计算 ◦ 基本耗热量按显热负荷计算 ◦ 附加耗热量:朝向附加、风力附加、高度附加、外门附加、 间歇附加
不同点
◦ ◦ ◦ ◦ 室内参数不同 室外参数不同 空调热负荷无冷风渗透负荷 新风热负荷按湿空气计算(焓值),包括显热和潜热
电热锅炉 一般不推荐使用 特殊情况
◦ ◦ ◦ ◦ ◦ 供电政策支持(电价、可再生能源等) 供冷为主,无法利用热泵 无集中供热、其他能源受限 低谷蓄热(蓄热式电锅炉),日间用电高峰不用 变风量对外区进行加热
根据负荷选择高COP值制冷机,符合相关要求 干球温度低——风冷 湿球温度低——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