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论文

合集下载

半导体的原理与应用论文

半导体的原理与应用论文

半导体的原理与应用论文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半导体是一种介于导体(如金属)和绝缘体(如木材)之间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特性,因此在现代科技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深入理解半导体的工作原理,并探索其在电子、光电子、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了解半导体的原理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

2. 半导体的基本原理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可以通过能带理论来解释。

能带是电子能量与动量的关系图,通过填充和空缺的方式来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

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可以分为价带和导带,电子在价带中移动时,可以传导电流,而电子在导带中移动时,则无法传导电流。

半导体的导电性可以通过掺杂来改变。

掺杂是指将其他原子引入原始半导体材料中,这些掺杂原子具有不同的价电子数。

通过控制半导体中的杂质浓度和类型,可以调节材料的导电性能,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

3. 半导体的应用3.1 电子应用半导体在电子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 晶体管: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是现代电子设备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用于放大和开关电子信号。

- 集成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IC)是现代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中的核心部件,通过在一小片半导体上整合数百万个晶体管和其他元件,实现复杂的电子功能。

- 发光二极管(LED):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和通信等领域。

- 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器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产生高度聚焦的光束,广泛应用于激光打印机、激光切割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3.2 光电子应用半导体材料的光学特性使其在光电子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例如: - 太阳能电池:光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时,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可以通过结构设计,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领域。

- 光电探测器:利用半导体材料对光的敏感性,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光电探测和测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通信和工业领域。

半导体材料介绍论文

半导体材料介绍论文

半导体材料介绍论文引言:半导体材料是当今电子工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类材料。

它们具有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的电导性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的制造。

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对于电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常见的应用领域。

1.基本特性:-可控的电导率: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可以通过外加电场或掺杂调节。

这使得半导体材料可以用来制造各种控制电流的电子器件,例如晶体管。

-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接近禁带(能量带隙)范围的能级,使得它们在常温下既不是导电体也不是绝缘体。

-注入载流子:通过施加特定的电压或电流,碰撞激发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空穴,形成导电的载流子。

-温度敏感性: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质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升高会导致其电导率增加。

2.分类:根据禁带宽度,半导体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基础型半导体:禁带宽度较大,难以直接用于电子器件的制造。

例如,硅(Si)和锗(Ge)。

-化合物半导体: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其禁带宽度较小,适合用于电子器件的制造。

例如,砷化镓(GaAs)和磷化氮(GaN)。

-合金半导体:由两个或多个基础型半导体材料合成的材料。

通过调节合金组成可以改变其禁带宽度。

例如,锗硅(Ge-Si)合金。

3.制备方法:-材料净化:去除杂质和不纯物质,确保制备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纯度。

-晶体生长:通过溶液法、气相沉积法、分子束外延等技术,使半导体材料在晶体结构中有序排列。

-掺杂:故意添加少量特定元素(掺杂剂),改变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质。

-制造器件:通过光刻、蚀刻、金属沉积等工艺,将半导体材料转化为各种电子器件。

4.应用领域:-电子行业:半导体材料是电子器件的基础材料,例如集成电路、晶体管等。

-光电子学:半导体材料的光学特性使其适用于光电器件的制造,例如激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等。

-光通信:半导体材料是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制造光电调制器、光放大器等器件。

半导体发展前景3000字论文范文

半导体发展前景3000字论文范文

半导体发展前景半导体行业一直是科技领域的关键领域之一,它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整个信息时代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变革,人们对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持续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从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揭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现状当前,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在计算机、通信、医疗、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

二、半导体行业的未来趋势在未来,半导体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半导体产品的性能将不断提高,功能将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展。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将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最后,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也将为半导体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三、半导体行业面临的挑战虽然半导体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半导体行业的整合和重组将进一步加剧。

其次,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后,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四、结语综上所述,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也必须正视其中的挑战。

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加强创新能力,拓展市场空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半导体发展前景的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也期待半导体行业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小作文 半导体

小作文 半导体

关于半导体的作文
半导体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具有半导体特性,可以用来制造电子元件和电子器件。

它是一种由硅、磷、硫等元素组成的复合物,具有半导体特性,可以用来制造电子元件和
电子器件。

半导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发现,在某些特定条件下,
半导体材料可以用来控制电子流动,从而发展出了半导体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半
导体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现在已经成为电子行业的主要技术。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为电子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使电子行业的发展变得更加快速、高效、精确。

它不仅可以用来制造电子元件和电子器件,还可以用来制造电脑、手机、电
视机等电子产品。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智
能化。

它不仅可以用来控制电子设备,还可以用来控制家用电器、汽车等设备,使我们的
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发达、现代化。

它不仅可以用来控制电子设备,还可以用来控制交通系统、医疗系统等,使我们的社
会更加安全、高效。

总之,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使我们的生活更
加便捷、智能化,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发达、现代化。

半导体材料论文

半导体材料论文

半导体材料论文
半导体材料是一种在电学上表现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它具有在一定
条件下能够导电的特性,但在其他条件下又表现出绝缘体的特性。

半导体材料在现代电子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等领域。

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半导体材料
的认识不断深化,材料的种类也在不断扩展。

目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硅、锗、砷化镓、氮化镓等。

这些材料在电子、光电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对于电子器件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半导体材
料的载流子浓度、迁移率、能隙等参数都会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

因此,对于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光
电器件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砷化镓材料在光电器件中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器、LED等领域。

而氮化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
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除了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外,半导体材料在生物医学、光通信等领域也有着
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砷化镓材料在激光医疗设备中的应用,氮化镓材料在光通信中的应用等,都展现出了半导体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巨大潜力。

总的来说,半导体材料作为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具有着独特的
电学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半导体材料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半导体技术论文

半导体技术论文

半导体技术论文随着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半导体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半导体技术论文,仅供参考!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篇一[摘要]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是一种将芯片用绝缘的塑料、陶瓷、金属材料外壳打包的技术。

封装技术对于芯片来说是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是一种将芯片用绝缘的塑料、陶瓷、金属材料外壳打包的技术。

以大功率晶体三极管为例,实际看到的体积和外观并不是真正的三极管内核的大小和面貌,而是三极管芯片经过封装后的产品。

封装技术对于芯片来说是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芯片必须与外界隔离,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对芯片电路的腐蚀而造成电气性能下降。

另一方面,封装后的芯片也更便于安装和运输。

由于封装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芯片自身性能的发挥和与之连接的PCB(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和制造,因此它是至关重要。

封装也可以说是指安装半导体芯片用的外壳,它不仅起着安放、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和增强导热性能的作用,而且还是沟通芯片内部世界与外部电路的桥梁――芯片上的接点用导线连接到封装外壳的引脚上,这些引脚又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线与其他器件建立连接。

因此,对于大功率器件产品而言,封装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半导体器件有许多封装形式,按封装的外形、尺寸、结构分类可分为引脚插入型、表面贴装型和高级封装三类。

从DIP、SOP、QFP、PGA、BGA到CSP再到SIP,技术指标一代比一代先进。

总体说来,半导体封装经历了三次重大革新:第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从引脚插入式封装到表面贴片封装,它极大地提高了印刷电路板上的组装密度;第二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球型矩阵封装的出现,满足了市场对高引脚的需求,改善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芯片级封装、系统封装等是现在第三次革新的产物,其目的就是将封装面积减到最小。

高级封装实现封装面积最小化。

一、封装材料封装的基材有陶瓷、金属和塑料三种。

半导体历史状况及应用论文

半导体历史状况及应用论文

半导体历史状况及应用论文半导体历史状况及应用论文半导体是一类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导电又能绝缘的材料。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半导体的历史状况和应用两个方面展开,进行论述。

一、半导体历史状况半导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1883年,美国科学家霍尔斯特(Holst)通过对铜砷矿石的研究,首次发现了半导体的性质。

1897年,赖特(Wright)发现了由硒制成的曲面薄膜能够产生电流。

但是,当时对半导体的潜在应用并没有太多认识。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恩斯特·约瑟夫·罗素(Ruska)发明了电子显微镜,使得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微观结构。

这对于半导体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后,人们对半导体材料性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世纪50年代,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德国物理学家布朗(Georg von Bogdanovich Brown)首次提出“掺杂”这个概念,通过在半导体材料中引入杂质元素,改变了材料的导电性质。

这一发现使半导体材料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195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巴丁(John Bardeen)和布瑞顿(Walter H. Brattain)合作发明了第一台晶体管,这一发明被认为是半导体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晶体管的发明使得电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开启了半导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技术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1. 电子技术领域:半导体是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早的晶体管到如今的集成电路,半导体技术在电子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可以通过不同掺杂方式进行调控,从而实现不同类型的电子器件。

2. 通信技术领域:半导体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光通信领域。

光通信是一种通过光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而半导体激光器就是其中的关键设备。

半导体的小作文

半导体的小作文

半导体的小作文Title: The Magic of SemiconductorsSemiconductors, those intricate crystals of silicon and other materials, hold the key to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we are witnessing today.半导体,这些由硅和其他材料构成的复杂晶体,是我们今天所见证的技术革命的关键。

Their unique property of being able to conduct electricity to varying degrees, depending on conditions, makes them indispensable in modern electronics.它们具有独特的属性,即能够在不同条件下以不同程度的导电性导电,这使得它们在现代电子学中不可或缺。

From computers and smartphones to solar panels and LED lights, semiconductor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powering our digital world. 从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到太阳能电池板和LED灯,半导体在驱动我们的数字世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The intricat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semiconductors involves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cutting-edge technology, making them a testament to human ingenuity.半导体复杂的制造过程涉及精密工程和尖端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As we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boundaries of technology, semiconductors are poised to revolutionize areas like artificialintelligence and quantum computing.随着我们继续探索技术的边界,半导体有望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引发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半导体物理发展史简介
半导体物理学是研究半导体原子状态和电子状态以及各种半导体器件内部电子过程的学科。

是固体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半导体中的原子状态是以晶体结构学和点阵动力学为基础,主要研究半导体的晶体结构、晶体生长,以及晶体中的杂质和各种类型的缺陷。

研究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是以固体电子论和能带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半导体的电子状态,半导体的光电和热电效应、半导体的表面结构和性质、半导体与金属或不同类型半导体接触时界面的性质和所发生的过程、各种半导体器件的作用机理和制造工艺等。

半导体物理学的发展不仅使人们对半导体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激光器等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能带理论的建立为半导体物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晶体管的发明激发起人们对半导体物理研究的兴趣,使得半导体物理的研究蓬勃展开,并对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各种工艺引起的半导体能带的变化、半导体载流子的平衡及输运、半导体的光电特性等作出理论解释,继而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半导体物理学。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式晶体管,从而开创了人类的硅文明时代。

1、半导体的起源
法拉第在1833年发现硫化银,它的电阻随着温度上升而降低。

对半导体而言,温度上升使自由载子的浓度增加,反而有助于导电,这也是半导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性质。

1874年,德国的布劳恩注意到硫化物的电导率与所加电压的方向有关,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作用。

1906年,美国发明家匹卡发明了第一个固态电子元件:无线电波侦测器,它使用金属与硅或硫化铅相接触所产生的整流功能,来侦测无线电波。

整流理论
能带理论
2、电晶体的发明
3、积体电路:积体电路就是把许多分立元件制作在同一个半导体晶片上所形成的电路
4、超大型积体电路
二、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代的半导体材料:以硅(包括锗)材料为主元素半导体
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砷化镓(GaAs)为代表的第二代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物(包括SiC、ZnO等宽禁带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由于它们的独特的优点,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上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无限。

下一代半导体材料:2010年10月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者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和天文学院的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获奖理由为“二维空间材料石墨烯(graphene)方面的开创性实验”。

单层石墨烯强度大,耐高温,电阻小,有希望成为代替硅锗材料的下一代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加工已深深进入纳米时代,不仅正转向65nm,而且已在着手开发45、32nm技术。

使用碳纳米管材料的新器件和使用纳米加工技术的光元件正在开发之中。

A V设备、PC和通信/网络正在融合,诸多数字设备进入了可以相互连接的时代。

移动电话的多功能化及和PC融合,可望出现手持设备。

这为半导体开拓了新的应用。

一句话,半导体业已进入成熟期,经营困难,发展趋缓都是必然的。

综观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大致是15年一大变。

1970~85年是计算机时代,以IBM为代表从大型机、小型机到PC,获利丰厚,发展迅速,但近年发展趋缓
1985~2000年是半导体时代,以Intel、三星、东芝等为代表,活力四射,盈余耀眼,期间半导体产业增长近20倍,达到2000亿美元,到2000年以前的50年间,世界半导体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而2000年以后已降到个位数,公司利润下降;2000~2015年将是电子材料的时代,电子材料成为各种数字化器材的核心,目前公司经营利润都在10%~20%之间,前景看好。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是市场牵引和技术推动的结果。

集成电路根本的生命力在于它可以大批量、低成本和高可靠地生产。

这就决定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建设必须首先考虑整机和系统应用的发展,即市场的需求。

目前,芯片制造技术上采用更大尺寸的硅晶片(300 mm);采用铜线互连技术替代铝线技术;进一步缩小芯片内部特征尺寸(采用90 nm甚至65 nm的制造技术)。

今日半导体产业的驱动力有:一方面是LED液晶电视、LED照明和iPad平板电脑等便携产品的加速发展和上市;另一方面是新兴市场对数字电子产品的殷切需求;再是工业先进国家对“环保/节电”、“安全”、“健康”等的热心追求。

这些都是今后世界半导体业的前进引擎。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已进人超深亚微米时代,体硅CMOS的批量生产已采用90 nm工艺、300 mm晶圆;65nm工艺也即将量产化;集成电路的发展仍以继续追求高频、高速、高集成度、多功能、低功耗为目标。

1、器件的特征尺寸继续缩小
2、集成电路与其它学科结合诞生新的技术和产业增长点
3、材料、新结构、新器件不断涌现
不断提高性价比是集成电路产品迅速发展的动力。

世界半导体市场回归平淡,更需要技术创新来迎接新的发展。

现如今作为半导体技术创新的关键之一是“材料”,材料能从根本上改变器件的性能和功效,要想和竞争对手具有差异化,也必须从改变材料着手。

随着半导体微细化的深入,业界提出了后硅时代,由硅转向化合物半导体包括GaAs、SiC、GaN,以及有机化合物等新材料。

市场正在扩大,生产正在改进,由此可望提高器件性能,开发新的应用,再度推动半导体业走上加速发展的道路。

因此,最近业界专业人士曾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已进入了“得材料者得天下”的时代! (未完待续)
三、什么是摩尔定律?它有终结之日吗?
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当价格不变时;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

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过去的50 年基本上验证了Moore 定律的有效性。

1965
年,每个芯片(chip)上只有65 个三极管,现在有1.5 亿个,2010
年前后将会达到10 亿个。

2000 年CPU 芯片上的线宽做到
了0.18 微米。

2006 年已经做到0.06 微米(或60nm 纳米)。

如此发展下去有无尽头、有无极限? 答案是肯定的。

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将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①物理极限:隧道效
应、延迟和串音、散热。

②工艺极限:目前工业界采用的普通
光刻系统只能用于0.13 微米以上的工艺。

进一步发展,需要
使用深超紫外线(其波长为240 nm );可是工艺进一步达到<
100 nm, DUV 也不行了。

③经济可行性的极限:90 年代,建造
一个生产0.25 微米工艺芯片的车间大约需要20 到25 亿美元;
使用0.1 8 微米工艺时,这一费用则跳跃到30 至40 亿美元。

现在已经进入< 0.10 微米的阶段,一个车间的费用将达到100
-200 亿美元。

由此我认为,摩尔定律必定会有终结的一天。

虽然它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非常精确地说明了处理机能力和磁盘驱动器存储容量的发展,但是从各个方面来讲,我认为,它最终还是会失效的。

理由如下:
首先,如IBM研究员Carl Anderson所说,各行各业呈爆炸式成长的时代终将告一段落,先是铁路,后是航空业,如今轮到半导体产业了。

从哲学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为了提高一方面的性能,必定要牺牲另一方面,目前的晶体管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地缩小,130nm,90nm,65nm,45nm,32nm,22nm……相对的,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所使用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复杂;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所以摩尔定律也只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近似,不能在任何范围内精确地反应事物的规律性。

其次,从技术方面讲,在接近极限尺度时,材料会有出现与宏观状态下不同的问题。

失效理由是材料与技术的极限,而不在于工艺本身。

同时,用作绝缘材料的二氧化硅,已逼近极限,如继续缩小,将导致漏电、散热等物理瓶颈,数量集成趋势终有终结的一天。

基于以上原因,专家们提出了“未来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商业上是否可行?出路何在?”
尽管受到物理极限的约束采用硅芯片的电子计算机
技术将继续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

2.1 生物计算机
2.2 光计算机
2.3 量子计算机
2.4 纳米计算机
50年来摩尔定律不停地推动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的革新,甚至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

对于摩尔定律是否继续存活,近年存在不同的意见。

最近见到有些媒体都在强调存活,其理由大致有二:一是扩展了定律的应用范畴,不仅包括芯片的加工尺寸(器件密度),还包括了(同样尺寸内的)性能(存储容量、运算速度),价格(芯片越小,价格越便宜),最近又提出第四方面,即功效(efficiency,减少功耗,增加效率);二是半导体微细化还在继续进步。

从主要大半导体公司的技术发展计划看,都比ITRS(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2009年制定的规划还快,2011年即将具体落实lXnm计划。

继 45nm和32nm之后,最近Intel公司透露,将坚守摩尔定律,投资60~80亿美元,研发和量产22nm以下的工艺技术。

此外,经济危机后多核芯片、立体组装的快速发展,都表示摩尔定律并未过时,正向深度迈进。

《日经电子学》日前发表了一个微细化的具体进度表说:2011~13年为22~20nm 时代,2013~15年为15~14nm时代,2015~17年为11nm时代,2017~19年为7nm时代,可作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