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复习提升(大课堂)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2.巩固乘法口诀和简便计算方法;3.提高学生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乘法口诀;2.复习除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解决含余数的除法问题;2.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复杂乘法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黑板、彩色粉笔;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复习乘法口诀(5分钟)•让学生快速地回忆并默写乘法口诀表,帮助他们提高计算速度。
2. 探究含余数的除法运算(15分钟)•让学生通过具体例题,如25 ÷ 6 = ? ,帮助学生理解含余数的除法应如何计算,引导学生探究这种情况下的解题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上有30个学生,每排6个,共排几排?”,让学生通过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4. 进阶乘法计算(15分钟)•考虑一些复杂的乘法题目,如248 × 14 = ? ,引导学生通过拆分、近似等方法简化计算步骤,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5. 课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6. 总结复习(5分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含余数的除法运算。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乘法和除法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基本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避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
3.准备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9单元 总复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9单元总复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教师准备相关数学题目,用于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
3. 教师准备小组合作任务,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哪些。
二、知识梳理(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梳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20分钟)1. 教师发放相关数学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思路。
四、小组合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学生分组完成。
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合作过程中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梳理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并通过相关数学题目,巩固了学生的数学基础。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如何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运动会排名次和购买体育用品等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学校都举行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你都参加了哪些体育项目?成绩怎样?(学生说)2.老师收集了一张上次运动会的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表格姓名小明小红小莉小军成绩3.05米2.84米2.88米2.93米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表格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果想给他们排出名次,想想应该怎么办?(比较他们的大小)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结合老师的要求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们先来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1.每个人在交流中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报小组的想法,如果你认为小组代表说的不完整,本小组或其他小组可以给予补充。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节 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总复习九第3节 统计与概率1.填空题。
(1)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能( 清楚直观 )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我们学习了以一当( 一 )、以一当( 二 )、以一当( 五 )的条形统计图,具体数据需要具体分析。
(3)条形统计图分为( 纵向 )条形统计图和( 横向 )条形统计图两种。
通常以( 纵向 )条形统计图为主。
2.选择题。
( 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的长度如下图。
( A )的长度最长。
A.长江B.黄河C.淮河D.珠江(2)四(5)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情况如下图,最喜欢( A )的同学最少。
A A.羽毛球 B.游泳 C.乒乓球 D.跑步(3)下面是王华、张兵、王芳和徐月去超市买算术本数量情况统计图。
则买的本数最多的是( D )。
A.王华B.张兵C.王芳D.徐月(4)某地区去年的各农作物面积如下图所示,则小麦的面积比大豆大约多( B )公顷。
A.12B.69C.50D.10(5)某空调专卖店2020年5~8月份空调销售情况如下图所示,若7月份销售的空调台数是5月份的2倍,则7月份销售空调 ( B )台。
B A.6 B.12 C.18 D.73.下面是四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每格代表( 15 )人。
(2)做运动的学生比看电视的多( 45 )人。
(3)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每班平均有40人,那么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360÷40=9(个)答:四年级一共有360人,一共有9个班。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75+90+105+60+30=360(人)360÷40=9(个)答:四年级一共有360人,一共有9个班。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做运动的人数最多。
4.下面是某牛奶店四周售出鲜奶情况的统计表。
周数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数量/袋480500600690 (1)根据上表中统计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在课后感到一些缺憾,但事实上课堂上的缺陷和漏洞总是与备课不充分、不细致,教案的书写不全面有关。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1一、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历学问和生活经历为根底,供应学生熟识的详细情景,以协助学生理解数学学问。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开展适当改良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1、大局部学生状况分析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86人。
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根本学问、技能方面根本上已经到达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必须的爱好,大局部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动。
特殊是动手操作、须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拟感爱好。
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根本形成的爱好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胜利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造就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2、学困生根本状况分析个别的学生由于根底不好,存有学问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拟差,学习实力弱,承受实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爱好。
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怀,指导,催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果。
上述缘由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念,致使形成后进生。
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承受实力差。
所以,接着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那么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示范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示范(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相关的应用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计算过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应用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讲解:详细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和横式计算。
3. 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计算方法。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解决应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6. 总结: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练习题:相关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
3. 小组合作问题:相关的应用问题。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教学拓展1.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可以通过数学故事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可以通过数学实验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8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阶段一:确立问题设计方案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一亿滴水有多少?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
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二本人继续担任四年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68人,大部分学生身心健康,活泼好动。
在新学期开始,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各类作业、课堂认真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觉学习的意识,创造情景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