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遗传学的教学大纲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基因、染色体和遗传物质等。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遗传学的深刻理解。
下面将从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来探讨遗传学的教学大纲。
一、遗传学的基础知识1. 遗传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遗传学的历史背景,从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开始,到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
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基因的组成和结构,包括DNA序列、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调控基因等。
同时,介绍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
3. 染色体与遗传物质:阐述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染色体的分类、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关系。
4. 遗传变异与突变:介绍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和基因重组等。
同时,讲解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5. 遗传与进化:探讨遗传在进化中的作用,包括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和基因流动等。
同时,介绍进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二、遗传学的实验技术1. 遗传实验的基本原理:介绍遗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原则,包括杂交、选择和分离等。
同时,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2. 分子遗传学技术:讲解PCR、DNA测序和基因克隆等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介绍分子标记在遗传研究中的作用。
3. 细胞遗传学技术:探讨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和细胞遗传学实验等。
4. 生物信息学技术:介绍生物信息学技术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
三、遗传学的应用领域1. 农业遗传学:探讨农业遗传学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作物育种、动物繁殖和遗传改良等。
2. 医学遗传学:介绍医学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遗传病的诊断、遗传咨询和基因治疗等。
3. 进化遗传学:讲解进化遗传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物种起源、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进化等。
专业选修课-《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普通班)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学分:2 学时:36 , 24+1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开课单位: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先修课程:生物化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对探索生命的本质、推动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是生命科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全面地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遗传学最主要的实验技术和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为掌握分子生物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了解遗传学在药学、医学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与板书结合)和实验教学,全面系统地介绍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遗传理论及其发展、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细菌和病毒的遗传、遗传与发育、数量遗传、群体遗传与进化等。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遗传学知识体系外,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遗传学有初步的认识,并产生学习的兴趣。
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以及遗传和变异的关系;了解遗传学的发展简史以及遗传学在实践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遗传学的定义及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本质及其传递规律;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掌握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教学内容:细胞结构;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学及其扩展(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孟德尔的经典实验,理解孟德尔定律的实质,掌握验证孟德尔定律的方法及一对性状和两对性状遗传的分析方法。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和规律。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遗传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引言遗传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格雷戈尔·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通过孟德尔的实验,我们了解到基因的存在和遗传规律。
遗传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里程碑,如克隆技术的发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等。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将帮助学生了解这些里程碑,认识到遗传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二、基础遗传学1.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基因型和表型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
2. 孟德尔遗传学详细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解释孟德尔定律的含义和遗传规律。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杂交实验,体验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
3. 分子遗传学介绍DNA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分子遗传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三、进阶遗传学1. 遗传变异和突变介绍遗传变异和突变的概念,讲解突变的类型和机制。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突变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
2. 遗传连锁和基因图谱详细介绍遗传连锁和基因图谱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构建基因图谱和解读遗传连锁。
3. 遗传学与人类健康讲解遗传学在人类健康中的应用,如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四、前沿遗传学1. 基因组学介绍基因组学的概念和发展,讲解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编辑技术。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组学在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2. 表观遗传学讲解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解释表观遗传调控的机制。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表观遗传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3. 生物技术与遗传工程介绍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遗传学教学大纲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组织遗传学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份合理的遗传学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遗传学大纲的第一部分应当包括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介绍遗传学的起源和发展,重点强调遗传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如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等,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遗传学的遗传变异与基因传递遗传学大纲的第二部分应当包括遗传学的遗传变异与基因传递。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介绍遗传变异的原因和类型,如突变、重组等。
同时,还可以详细介绍基因传递的规律和方式,如孟德尔遗传定律、连锁互换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变异机制。
三、遗传学的分子基础与遗传工程遗传学大纲的第三部分应当包括遗传学的分子基础与遗传工程。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介绍DNA的结构和功能,重点强调DNA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介绍遗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如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遗传学的分子基础和遗传工程的原理。
四、遗传学的应用与伦理问题遗传学大纲的第四部分应当包括遗传学的应用与伦理问题。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介绍遗传学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如基因诊断、育种改良等。
同时,还可以讨论与遗传学相关的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遗传咨询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遗传学的实际应用和相关的伦理考虑。
五、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与前沿领域遗传学大纲的第五部分应当包括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与前沿领域。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介绍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如基因测序、基因组学等。
同时,还可以介绍遗传学的前沿领域,如表观遗传学、系统遗传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前沿领域的发展。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10030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Normal genetics)学分:5总学时:84学时理论学时:58学时实验学时:26学时先修课程要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适应专业:生物技术教材:《遗传学》刘庆昌主编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年。
参考教材:1.遗传学(第3版) 刘祖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2.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3. 普通遗传学(第2版) 张飞雄科学出版社; 2010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中发展最迅速、与其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技术科学交叉最多的学科之一,是新技术革命的动力学科。
本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实验性强、学习难度大。
教学要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疑点,精简适当。
注重理论的同时强化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了解遗传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触摸到本学科发展动态的前沿,认识到遗传学在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位置,为将来适应本质工作及科研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与板书结合)、实验、习题及考试,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统计知识,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学会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一般遗传问题。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遗传学知识体系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
三、课时安排1、本大纲配套使用的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遗传学》第二版。
2、本大纲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学习及掌握。
其中,考试内容中“掌握”占 70% 左右;“熟悉、了解”的内容占 30% 左右。
“掌握”部分要求理解透彻,包括有关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等内容细节,并能运用其理论及概念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科研工作;“熟悉”部分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部分要求能对其中的概念有一定认识,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普通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英文名称:General Genetics课程类型:必修课(科类基础课程)课程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12学时)课程学分:3学分开设学期:第三学期适用专业:植物生产类(包括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生源类型:对口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后续课程:作物育种学、种子生产学等。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遗传学理论,并运用遗传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一些研究项目案例分析、讨论,开阔学生知识面和视野,使他们能更全面、牢固地掌握遗传学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对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遗传的细胞学和分子基础,遗传物质变异,核外遗传、群体与数量性状遗传及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的学习,使学生从生物个体、细胞、分子到群体等不同层次上,掌握遗传学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学会应用遗传学基本现象分析一般遗传问题,具备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支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育种工作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通过系统学习对遗传学基本概念有透彻的理解;(2)掌握遗传学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1)运用遗传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遗传学科研能力;(2)根据具体要求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并设计简单的实验。
四、课程基本内容五、学时分配六、教学设计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理论讲解与图表、实物、模型以及实验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完成遗传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讲授中,需着重讲透重点、难点、辩清疑点,做到概念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推理严谨,语言要求生动、精炼,有启发性,讲解清楚、条理分明,力求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
遗 传 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说明】遗传学是一门兴起较迟但发展非常迅速的科学,它的分支几乎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领域,现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和中心。
本课程以阐述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为主,并在课程中适当讲述一些经典的实验过程,使学生通过了解遗传学基本理论的由来,掌握一些遗传学基础研究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研究遗传现象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置为普通遗传学,因而应尽可能的涉及遗传领域的各个方面,课程深度适中。
教材选用《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或《现代遗传学》赵寿元、乔守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课程教学以讲授为主,使学生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的遗传学理论,并应用理论知识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课程面广,内容多,因而一些涉及数学方面的公式只给出结果和应用,公式推导过程简略。
各章教学时数分配表章次章名教学时数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8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6第四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第五章基因概念及发展 5第六章基因组 4第七章基因与发育 6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8第九章细胞质遗传 2第十章数量性状遗传 4第十一章群体遗传与生物进化8第十二章重组DNA技术 4合计62【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掌握遗传学、遗传、变异的概念,了解遗传学的研究内容,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历史和遗传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内容要点:一、遗传学研究的内容。
二、遗传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遗传学的分支。
四、遗传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建议:●教学方法建议以讲授为主。
授课时数:1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目的:掌握遗传的三大规律,掌握三大规律的实质及异同,掌握相关概念,了解三大规律的研究方法和基础实验过程。
内容要点:第一节遗传的分离规律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分离规律的扩展。
四、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
第二节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遗传学教学大纲(参考).doc

遗传学教学大纲(参考)导言•遗传学的定义•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遗传、发进化在基因水平上的综合与统一•遗传学的任务第一篇遗传物质的传递第一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孟德尔第一、第二定律及其遗传分析•孟德尔学说的核心•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基因的作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第二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性连锁遗传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T. H. Morgan关于果蝇的伴性遗传研究其它动物(包括人)及植物的伴性遗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剂量补偿效应及X染色体失活的分子机制•连锁基因的交换和重组真核生物基因组,基因定位与染色体作图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真菌类的遗传分析顺序四分子与非顺序四分子及其遗传分析•人类基因组的染色体作图人类基因定位方法人类基因组的染色体作图与物理图谱的研究方法与进展第三章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基因概念及其发展•互补测验与顺反子•缺失作图及其原理与方法第四章病毒基因组及其遗传分析•噬菌体突变的互补测验•噬菌体突变的重组实验•X噬菌体基因组与X原噬菌体第五章细菌基因组及其遗传分析•大肠杆菌的突变及其遗传因子•大肠杆菌的性别一F因子与高频重组•中断杂交与重组作图•F'因子与性导•转化与转导作图第六章遗传重组•遗传重组的类型•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基因转变与Holliday、Meselson-Radding模型•细菌同源重组的特点及机制•位点专一性重组•转座因子与异常重组•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转座机制与遗传学效应第二篇遗传物质的表达与调控第七章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E.coli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其它类型的操纵子•X噬菌体基因组的表达调控•DNA重组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反义RNA在基因表达中的调控作用第八章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活化调节•转录水平的调控一一顺式、反式作用元件,激素调节•转录后水平的调控——RNA加工、内含子剪接•翻译水平的调控第九章发育的遗传学分析•发育遗传学概论•基因的细胞分化和细胞决定的作用•基因在胚胎极性生成中的作用一一果蝇前后轴极性生成中的基因作用•果蝇和哺乳动物的同源异形基因•性别决定——Y染色体的睾丸决定基因•基因差别表达及其研究方法第十章免疫遗传基本原理•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遗传•免疫球蛋白多样性的遗传控制•与HLA相关的遗传疾病第十一章核外遗传•母性影响•细胞内敏感物质的遗传•线粒体与叶绿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第十二章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数量性状及其特征•数量性状的遗传率•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的理论第三篇遗传物质的进化第十三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第十四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二)一一因突变•概说•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生物体的修复系统•基因突变的检出第十五章群体遗传与进化•Hardy一Weinberg 定理•平衡群体的性质及其应用•影响Hardy—Weinberg平衡的因素•自然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分子进化与中性学说第四篇遗传学与人类第十六章基因工程导论•基因丁程中的载体•基因组克隆和cDNA文库•转基因技术及应用第十七章遗传学与人类健康•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癌基因激活与肿瘤的遗传•遗传病及其基因诊断与治疗•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人类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10030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Normal genetics)学分:5总学时:84学时理论学时:58学时实验学时:26学时先修课程要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适应专业:生物技术教材:《遗传学》刘庆昌主编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年。
参考教材:1.遗传学(第3版) 刘祖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2.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3. 普通遗传学(第2版) 张飞雄科学出版社; 2010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中发展最迅速、与其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技术科学交叉最多的学科之一,是新技术革命的动力学科。
本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实验性强、学习难度大。
教学要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疑点,精简适当。
注重理论的同时强化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了解遗传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触摸到本学科发展动态的前沿,认识到遗传学在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位置,为将来适应本质工作及科研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与板书结合)、实验、习题及考试,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统计知识,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学会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一般遗传问题。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遗传学知识体系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
三、课时安排1、本大纲配套使用的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遗传学》第二版。
2、本大纲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学习及掌握。
其中,考试内容中“掌握”占 70% 左右;“熟悉、了解”的内容占 30% 左右。
“掌握”部分要求理解透彻,包括有关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等内容细节,并能运用其理论及概念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科研工作;“熟悉”部分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部分要求能对其中的概念有一定认识,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3、本大纲供四年制生物技术使用。
4、总教学参考学时为84学时,即讲授理论学时为50,实验学时为26学时,讨论课8四、考核方式1、终结性评价占70%:期末闭卷考试2、形成性评价占30%包括出勤率、实验报告成绩、PBL讨论课成绩五、课程基本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遗传学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2、熟悉遗传学的历史及发展包括重要的标志性年代。
3、了解遗传学研究领域,遗传学的重要性。
[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简史第三节遗传学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染色体的数目,DNA数目,姐妹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3)掌握染色体的形态特征2、理解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
3、了解染色体结构、组成、形态、大小、数目以及遗传染色体学说[讲课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染色体第三节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第四节生物配子形成和受精第五节生活周期[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DNA和RNA分子结构,DNA复制和转录的特点,及三联体密码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的基本知识。
2、理解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以及重要意义3、了解中心法则的重要作用与意义[讲课时数] 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第二节DNA和RNA的化学结构第三节DNA的复制第四节RNA的转录与加工第五节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章孟德尔遗传定律[目的要求]1、掌握(1)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2)掌握如何进行遗传分析,以及如何判断实际遗传分离比例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理论遗传模式。
(3)掌握基因间相互作用,并会进行遗传分析。
2、熟悉(1)孟德尔如何通过植物杂交实验得出遗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
(2)性状的多基因决定和基因的多效性(3)环境对基因表型的影响效应。
3、了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讲课时数] 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分离规律第二节独立分配规律第三节孟德尔规律的扩展[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目的要求]1、掌握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的本质,以及基因连锁与否的判断方法,掌握交换率的计算及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
以及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
性别决定的基本类型,X、Y和鸟类伴性遗传特征及其遗传分析以及果蝇的性别分化2、熟悉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环境性别决定的类型,从性遗传与限性遗传的定义及异同3、了解连锁与交换的生物学意义,了解连锁互换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与性别分化相关的概念[讲课时数] 1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连锁与交换第二节交换值及其测定第三节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第四节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自学)第五节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第六节性别决定与性连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PBL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五章基因突变[目的要求]1、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和特点2、熟悉基因突变的诱变因素和突变的分子机理,以及基因突变的检出。
3、了解DNA损伤的类型和修复机制,了解基因突变的应用。
[讲课时数] 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概念与意义第二节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第三节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第四节基因突变的筛选与鉴定第五节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第六节基因突变的诱发[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六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目的要求]1、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特点及遗传学效应2、熟悉物理诱发、化学诱发、病毒诱发。
3、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鉴别和染色体畸变在实践中的应用[讲课时数] 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缺失第二节重复第三节倒位第四节易位第五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第六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七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目的要求]1、掌握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单体等基本概念。
掌握整倍体变异与非整倍体变异的一般规律。
2、熟悉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常见类型。
3、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应用,多倍体育种的应用。
[讲课时数] 3课时[教学内容]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变异第一节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第二节整倍体第三节非整倍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八章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的遗传学理论: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的概念及意义。
2、熟悉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区别和联系,3、了解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统计方法,遗传力计算及其应用。
[讲课时数] 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量性状的特征第二节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第三节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和方差分析第四节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第五节数量性状基因座[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九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目的要求]1、掌握近亲系数的计算方法2、熟悉纯系学说的内容3、了解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的定义,近亲繁殖的危害以及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应用。
[讲课时数] 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第二节纯系学说第三节杂种优势第四节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目的要求]1、掌握F因子的特点,细菌结合、转化、性导、转导的定义。
2、熟悉细菌染色体结构的特点3、了解病毒的一般特征,噬菌体生活周期[讲课时数] 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第二节噬菌体的遗传分析第三节细菌的遗传分析[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目的要求]1、掌握短暂的与持久的母性影响的表现,各类生物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从本质上区别母性影响与细胞遗传。
2、熟悉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及与细胞核遗传的根本区别。
3、了解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利用途径[讲课时数] 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母性影响第三节叶绿体遗传第四节线粒体遗传第五节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遗传第六节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二章基因工程[目的要求]1、掌握基因工程概念2、了解转基因生物的检测和鉴定,外源基因导入的方法以及基因工程的应用[讲课时数] 1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第二节基因的分离第三节外源基因的导人第四节转基因生物的检测与鉴定第五节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二章基因组学[目的要求]1、掌握基因组学概念以及研究内容2、了解遗传图谱的构建,生物信息学及蛋白质组学的相关内容[讲课时数] 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基因组学概述第二节基因组图谱的构建第三节生物信息学第四节蛋白质组学[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四章基因表达的调控[目的要求]1、掌握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2、了解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讲课时数] 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基因的概念与发展第二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第三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第十五章遗传与发育[目的要求]自学[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第二节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第三节细胞的全能性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目的要求]1、掌握(1)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概念,(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3)Hardy-Weinberg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2、熟悉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3、了解生物进化学说及其发展[讲课时数] 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群体的遗传平衡第二节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第三节生物进化学说及其发展第四节物种的形成[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普通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220200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Normal genetics)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总学时:90学时理论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先修课程要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适应专业:生物技术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普通遗传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性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验证《普通遗传学》课堂理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为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