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
抗微生物药

第2章抗微生物药抗微生物药—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第1节抗菌药物概论1.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包括人工半合成或全合成的产物。
2.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物的作用范围,是临床选择用药的重要依据。
窄谱:抗菌谱窄,如异菸肼广谱:抗菌谱广,如四环素、氯霉素3.抗菌活性:是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抑菌药: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杀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甙类和氟喹诺酮类等4.化学治疗:是指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5.细菌耐药性:细菌对药物敏感度↓或消失导致该药的疗效↓或消失。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①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②改变靶蛋白对药物的亲和力③产生灭活酶第2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抗菌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是繁殖期杀菌药。
天然青霉素一、青霉素类半合成青霉素青霉素:苄青霉素体内过程:po:无效,im:吸收快而完全,30min达血药浓度峰值;体内分布广,脑膜炎症时可达有效浓度;性质不稳定,需临用时配制;主要以原形从肾小管排泄。
抗菌谱:三菌一体对G+菌、G-球菌、放线菌、螺旋体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⑴球菌:G+球菌:溶血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敏感的金葡菌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⑵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夹膜杆菌、炭疽杆菌⑶放线菌、螺旋体耐药性:1.金葡菌(产生青霉素酶):90%2.淋球菌:多见特点:1.杀菌力强,窄谱2.对繁殖期细菌强3.对G+菌强、G-菌弱4.毒性小[临床应用]是敏感菌常用的甚至首选的抗生素1.G+球菌感染:除耐药金葡菌外常首选2.G-球菌感染:流脑:常首选(特别对SD抗药或不宜用者)淋病;敏感者亦可用。
3.G+杆菌感染;常用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抗毒素4.螺旋体病:常首选5.放线菌病:大剂量、长疗程。
抗微生物药

* SM2(磺胺二甲嘧啶)抗菌力比SD弱,内服吸收快,蛋白结合率高,乙酰化率低,溶解度高,不易引起结晶尿,血尿、排泄慢,有效血浓度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还有抗球虫作用。主要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巴氏杆菌,子宫炎,乳腺癌,禽霍乱,伤寒,副伤寒,传染性鼻炎等)。对兔禽球虫病也有较好疗效。
* SMM(磺胺6甲氧嘧啶、长效磺胺C)内服吸收好,乙酰化率低,尿中溶解度大,有效血浓度高,很少引起泌尿道损害。抗菌作用强,同SM2,是磺胺药之首。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球虫,弓形体疗效显著。
主要用于治疗猪弓形体病,猪水肿病,猪萎缩性鼻炎,兔、鸡球虫病,牛乳腺炎及敏感菌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炎等。
* 微生物可分为两类:
* A 、有益菌:
a草食动物消化。
b代谢产物(药物)
c食品工业、酒、面包。
d参与自然碳转化,动物分解为无机物。
* B、病原菌:
引起人畜发病(传染性疾病或局部感染)。
第一节 合成抗菌药物
* 合成抗菌药是指抗生素以外的,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抗感染药物。它们可以分为三大类:
6.耐药性
* 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这是由于长期应用抗菌药,应用剂量不足时,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改变靶细胞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
抗微生物药知识概述

嘧啶
磺胺对甲 SMD
氧嘧啶
(消炎磺)
敏感菌引起全身感染、内服 70mg/ kg体重 鸡传染性鼻炎等
敏感菌引起全身感染、内服70mg/kg体重,肌
泌尿道感染、猪弓形 注、静注 50mg/kg体
虫病等
重
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
药名 简称
适应症
用法用量
磺胺-5,6- SDM
二甲氧嘧啶
(周效磺胺)
磺胺喹噁啉 SQ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等
3~5d;混饲,每千克饲 料,禽4~50mg,猪10~ 100mg
对革兰阳性菌、某些阴性 菌、支原体、螺旋体均有抑 制作用,尤其是胸膜肺炎放 线杆菌、巴氏杆菌及畜禽支 原体比泰乐菌素有更强的抗 菌活性
治疗家畜肺炎
混饮,每升水,禽
(胸膜肺炎放线杆 100~200 mg,连用5d;
菌、巴氏杆菌、支 混饲,每千克饲料,猪
敏感菌引起肠道感染
用法用量
内服150mg/kg 体重
内服120mg/kg 体重
内服150mg/kg 体重
外用磺胺药
药 名 简 称 适应症
用法用量
磺胺嘧啶 银
(烧伤宁)
醋酸磺胺 米隆
SD-Ag SML
局部伤口尤其 烧伤
局部伤口和化 脓疮
外用撒布于 创面或配成2% 悬液湿敷
外用5%— 10%悬液湿敷
磺胺醋酰 SA
抗生素——耐药性
耐药性: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 从敏感变为不敏感
天然耐药性:细菌的遗传特征 获得耐药性:病原菌与抗菌药多次接触后,对 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消失 交叉耐药性: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往往对 同一类的其他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抗生素——计量单位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2篇)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引言自从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青霉素以来,抗微生物药物在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微生物药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里程碑式的突破,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治疗传染病的选择。
____年,我们迎来了新的进展,在抗微生物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对____年抗微生物药的发展进行全面总结。
一、新发现的抗菌药物____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抗菌药物,为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中,以下几种药物受到了广泛关注。
1.1 纳米颗粒抗菌剂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在抗菌领域也不例外。
____年,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纳米颗粒的抗菌剂。
这种纳米颗粒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
与传统抗菌药物相比,纳米颗粒抗菌剂不易产生耐药性,并且可以更好地穿透细菌的护壁,提高疗效。
1.2 双重作用的抗菌剂传统的抗菌剂通常只有一种作用机制,容易产生耐药性。
____年,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双重作用的抗菌剂。
这种抗菌剂结合了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同时针对细菌的不同靶点,显著提高杀菌效果。
通过双重作用的抗菌剂,治疗细菌感染将更加有效。
1.3 内源性抗菌药物增强剂____年,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内源性抗菌药物增强剂,可以增强人体自身产生的抗菌物质的效果。
这种增强剂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抗菌物质对细菌的杀灭能力。
相比其他抗菌药物,内源性抗菌药物增强剂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低的副作用。
二、细菌耐药性的挑战尽管____年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细菌耐药性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过度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的增加。
此外,一些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治疗感染变得更加困难。
在抗微生物药的研发中,我们面临着抗药性的不断演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三、抗微生物药的个性化治疗个性化治疗是抗微生物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____年,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降低的成本,抗微生物药的个性化治疗成为可能。
抗微生物药物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和腹泻。 2、肝脏功能改变:AST和ALT增高。个别报道可 出现肺炎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上述改变同样可在 其他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中出现。 3、肾脏功能改变:罕见低钾血症。 4、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罕见惊厥,主要发生在 肾功能不全或大剂量应用本品的病人中。 5、血液系统改变: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 症和出血现象。 6、局部反应:静脉注射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特点
1、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对阳性菌 和阴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2、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 3、服用方便,直接吞服或溶于水后口服, 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和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 人
【用法用量】 口服。
成人常用量: 1.支气管感染:一次0.3~0.4g,一日2次,疗程 7~14日。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 疗程5~7日;复杂性尿路感染:一次0.4g,一日2次, 疗程10~14日。 3.单纯性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一次0.4g,单剂 量。 4.肠道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疗程5~7日。 5.伤寒:一次0.4g,一日2次,疗程10~14日。
【用法用量】 口服。
1、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1次;下呼 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 0.5g,分1次或2次,严重病例每次0.5g,每天2次。 2、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皮 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次20mg/kg体重,每天1次。 3、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急性鼻窦炎,一般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严重病例,每 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咽 炎的疗程至少10天。
抗微生物药名词解释

抗微生物药名词解释微生物是指微小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由于它们的生物特性,它们很容易繁殖和传播,能够产生大量的副作用,从而会造成大量的人类疾病。
因此,要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这些疾病,就必须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够有效控制和杀灭微生物的药物。
它们的作用机制可以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抗菌、抗真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这类药物也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从而能够有效地阻止微生物的发展和蔓延,从而减轻人们受到疾病的影响。
抗微生物药物也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分为三大类:抗生素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抗生素药物是指抗菌药物,是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药物。
抗真菌药物是指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的药物,它们大多可以用来治疗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是指抗病毒药物,是能够抑制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的药物,它们大多可以用来治疗病毒性感染。
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杀灭微生物引发的疾病,是防治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因此,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根据病情正确使用,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抗微生物药物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从而使得治疗疾病可以更加有效。
首先,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应尽量使用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其次,应根据疾病的病情,正确采用药物使用方式,如按金标准使用、单药使用或联合用药,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细节,如用药前和用药后的间隔时间。
最后,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和间隔时间,以避免由于过度使用而导致的抗药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抗微生物药物的正确使用在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它们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有的会引发肝、肾毒性或其他不良反应。
其次,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过多有可能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从而影响抗微生物药物的作用。
总之,抗微生物药物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药物,正确使用它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但是也需要注意它们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抗微生物药物的名词解释

抗微生物药物的名词解释抗微生物药物,也被称为抗生素,是指用于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细菌、真菌或病毒)的药物。
这些药物在临床医学和兽医学中被广泛使用,旨在治疗或预防与微生物感染相关的疾病。
通过对抗微生物药物的名词进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医疗应用。
一、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是指能够同时抑制多种细菌的抗生素。
它们被设计用于治疗那些由多个细菌株引起的感染,或者在未确诊感染菌株时使用。
广谱抗生素可以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但也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常见的广谱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和多环素类药物。
二、窄谱抗生素窄谱抗生素是指只对特定类型的细菌有活性的抗生素。
它们常被选用于已知感染细菌株的治疗,或者在确诊感染时使用。
与广谱抗生素相比,窄谱抗生素的优点在于更小的副作用和更低的耐药性风险。
常见的窄谱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红霉素。
三、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微生物药物发展出的能力。
当细菌使用适当浓度的药物时,其能够维持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抗生素不再对其生效。
细菌发展耐药性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质粒传递等。
耐药性的形成使得某些感染变得更加难以治疗,需要使用更强效的药物或联合用药来对抗。
四、抗菌谱抗菌谱是指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或杀灭范围。
根据其抗菌活性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广谱和窄谱。
广谱抗生素涵盖了多种细菌,而窄谱抗生素只针对特定类型的细菌。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而定的。
五、抗生素耐药性的缓解策略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的重要挑战。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其中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推广耐药性监测、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鼓励抗菌剂的研发等。
此外,有效的公众教育和宣传,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
六、抗生素替代疗法的研究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替代抗生素的疗法。
其中包括利用嗜酸乳杆菌和噬菌体等生物制剂来治疗感染,以及开发新型的抗菌剂、免疫疗法等。
抗微生物药

中山大学药学院 黄 河 清
药理学课程
一、基本概念
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 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 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 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 抗感染药: 系指用于治疗病原体如细菌、 真菌、 抗感染药 : 系指用于治疗病原体如细菌 、 真菌 、 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性疾病。 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性疾病。 抗微生物药较抗感染药范围稍窄 较抗感染药范围稍窄, 抗微生物药较抗感染药范围稍窄,一般不包括抗 寄生虫药。 寄生虫药。
抗菌谱: 抗菌谱: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的范围。 的范围。有些药物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局 限于某属细菌,其抗菌谱窄; 限于某属细菌,其抗菌谱窄;有些药物抗 菌范围广泛,称为广谱抗菌药。 菌范围广泛,称为广谱抗菌药。 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 物的能力。 物的能力。 药理学课程
抑菌剂:凡有抑制微生物生长、 抑菌剂:凡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药 物称为抑菌剂,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等。 物称为抑菌剂,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等。 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最低 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最低 抑菌浓度(MIC)。 抑菌浓度 。 杀菌剂:凡有杀灭微生物能力的药物称杀菌剂, 杀菌剂:凡有杀灭微生物能力的药物称杀菌剂, 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称最低杀菌 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称最低杀菌 浓度(MBC)。 浓度 。
药理学课程
抗生素: 由生物包括微生物( 如细菌、 抗生素 : 由生物包括微生物 ( 如细菌 、 真菌、 放线菌) 植物和动物在内, 真菌 、 放线菌 ) 、 植物和动物在内 , 在 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 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 , 能在低微 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功 能的有机物质。 能的有机物质。 抗菌药物: 是指抗生素及由人工半合成、 抗菌药物 : 是指抗生素及由人工半合成 、 全合成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称。 全合成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称。 药理学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反应和药疗须知】 (1)超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措施: ①严格掌握适应证 ②必须具备抢救条件 ③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④使用前需先做皮试 ⑤避免在饥饿时用药及局部用药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①立即就地抢救使患者头低位躺下 ②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③心跳停止者可心内注射 ④需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升压药物,以及 采取人工呼吸、给氧等措施 ⑤必要时气管切开,注意维持呼吸和循环功 能
谢谢!
3、新型β-内酰胺类
1.碳青霉烯类 美洛培南 2.β-内酰胺酶抑制药 克拉维酸钾 舒巴坦 常用复方制剂: 奥格门汀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舒他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 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
小结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类等。它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 临床疗效高的特点,临床较为常用。青霉 素类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严重者可 发生过敏性休克,故不论注射或口服均应 按规定做皮试。
(2) 毒性反应(青霉素脑病) (3) 其他
半合成青霉素
• 耐酸类 青霉素V • 耐酶耐酸类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 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 林 • 广谱抗铜绿假单胞菌类 哌拉西林 • 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 美西林 替莫西 林
2、头孢菌素类
• • • •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抗微生物药
抗菌药物概论
1. 抗生素 2. 抗菌谱
3. 细菌耐药性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
• 天然青霉素 • 半合成青霉素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抗菌机制:
抑制敏感菌细胞壁的合成,是繁殖期杀菌剂
临床应用:
(1)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2) 革兰阴性球菌感染 (3) 革兰阳性杆菌感染 (4) 螺旋体感染 (5) 放线菌感染
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
共同特点
抗菌谱广 杀菌力强 过敏反应少 耐酶
【抗菌作用和用途】
抗革兰阳性菌 抗革兰阴性杆菌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 ++ + ++ + ++ +++ ++++
肾毒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