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合集下载

兽药种类(抗微生物类药物).

兽药种类(抗微生物类药物).

一、抗生素
(3)大环内酯类 此类抗生素类是利用放线菌或小单孢菌产生的具有大环内酯环的抗生素
的总称,因含有氨基糖而呈碱性。该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一些革 兰氏阴性菌,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支原体都有抑制作用。同类中不同 的产品生物活性有很大差别,如十六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活性最强, 对多种耐药细菌有抗药活性。此类抗生素主要从肠道中吸收,能产生交 叉耐药性,主要包括泰乐菌素、北里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
生抗药性,不易与人用抗生素发生交叉耐药性。属于此类抗 生素的主要有杆菌肽锌、黏杆菌素、维吉尼亚霉素、硫肽霉 素、持久霉素、恩拉霉素和阿伏霉素等。
一、抗生素
(2)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生素的总称,均由链
霉菌发酵产生。四环素类抗生素为广谱抗生素,对畜禽呼吸系统疾病和 家畜的细菌性腹泻非常有效,连续低浓度投药有好的促生长效果,而且 还能促进产蛋和增加泌乳量。但因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人畜共用抗生素, 易产生抗药性。欧洲已禁止该类抗生素作为促生长抗生素应用,美国和 日本仍在使用金霉素和土霉素季按盐,我国仍大量使用土霉素钙素是分子中含有一个环已醇的配基,以糖苷键或与氨基
糖相结合(有的与中性糖结合)的化合物,也称氨基环醇类抗生素。此 类抗生素用饲料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一种是抗菌性抗生素如新霉素, 状观霉素和安普霉素;一种是驱线虫性抗生素,如越霉素A和潮霉素B。 尽管作用不同,但此类抗生素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
一、抗生素
(7)化学合成类 此类抗生素由于副作用大,正被逐渐淘汰。大部分只允许做兽药,而不用
作饲料添加剂。此类抗生素有磺胺类、喹乙醇、呋喃唑酮、硝呋烯腙等。
二、合成抗菌药物
合成抗菌药可分为五类: 磺胺类、喹诺酮类、喹噁啉类、硝基呋 喃类、硝基咪唑类。这五类药物中,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磺胺类与喹 诺酮类, 喹噁啉类的卡巴氧、喹乙醇由于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欧、 美许多国家已禁止食品动物使用。硝基呋喃类如呋喃他酮、呋喃 唑酮以及硝基咪唑类的甲硝唑、地美硝唑由于发现有致癌作用, 世 界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已禁止作为促生长添加剂使用。

完整版)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

完整版)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

完整版)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一、引言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微生物药物可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对常见的抗微生物药物进行分类简介,并总结其作用机制。

二、抗生素抗生素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抗微生物药物。

它们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新霉素和庆大霉素,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3.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和强力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抗菌。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和阿奇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药效。

5.核酸合成抑制剂:如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通过阻断微生物核酸的合成来起到抗菌作用。

三、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其主要分类如下:1.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和伊曲康唑,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中的酵素,阻断真菌的生长和复制。

2.联苯胺类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和伊曲康胺,通过阻断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来发挥药效。

四、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治疗对象的不同,抗病毒药物可分为多个类别:1.核苷类似物:如阿昔洛韦和利巴韦林,通过与病毒DNA或RNA结合阻碍其复制。

2.抑制病毒酶:如利巴韦林和雷米夫定,能够抑制病毒酶的活性,阻断病毒的复制。

3.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抑制病毒的复制。

五、其他抗微生物药物除了上述常见的抗微生物药物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类别的药物,如抗疟药、抗结核药和抗寄生虫药等。

结论抗微生物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多个类别,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

了解这些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应用和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

参考文献:Smith。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反应。
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的实施 和推广
章节副标题
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的宣传和培训
宣传渠道:通过医院、社区、网络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 培训内容:针对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不良反应监测: 指南强调对抗微 生物治疗过程中 的不良反应进行 密切监测包括但 不限于过敏反应、 肝肾功能损害、
骨髓抑制等。
监测方案:根据 不同抗微生物药 物的特性指南制 定了相应的监测 方案以确保治疗 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注意事项:在使 用抗微生物药物 治疗过程中应关 注患者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避 免出现严重不良
抗微生物治疗在医疗领域中的作用
抗微生物治疗是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抗微生物治疗可以有效杀死或抑制病原体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治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抗微生物治疗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医疗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抗微生物治疗在医疗领域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手术、重症监护、肿瘤治疗等领域对于提高医 疗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的制定背景和目的
背景:随着抗 生素的广泛使 用抗微生物耐 药性日益严重 治疗难度增加。
目的:制定抗 微生物治疗指 南规范临床用 药提高治疗效 果延缓耐药性
的发展。
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的内容
章节副标题
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原则
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
使用原则: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微生物药物遵循医生的建议 和处方避免滥用和自行购药。

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和杀灭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抗微生物药物可以分为抗菌药、抗病毒药、抗镇静药等不同类别。

其中,抗菌药又可以分为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两类。

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林可胺类等等。

合成的抗菌药则主要包括磺胺类和喹诺酮类。

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我们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三不用”:一是尽量不用抗菌药,除非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必须使用;二是对于一些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应当避免使用抗菌药;三是在皮肤粘膜局部治疗时,应当选择局部用的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细菌。

此外,我们还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病畜机体的抵抗能力,例如多给些水、改善饲养环境,必要时可给输液等等。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当根据病原和药物特点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根据抗菌谱和适应症选用药物。

如果我们知道这个疾病的病原菌是什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窄普药;如果不知道或者出现混合感染和并发感染,我们则需要选择一些广谱一些的药物。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通过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

二、根据药动学特性选用药物。

例如,在防治消化道感染时,我们应当选择一些口服不吸收或吸收比较困难、可以在消化道有较高浓度的药物;在防治泌尿系统感染时,我们则需要选择一些可以以原形从尿液排出的药物;在防治呼吸道感染时,我们则需要选择一些吸收容易或者在肺组织中有选择性分布的药物。

三、要有准确的剂量和疗程,按规定的剂量、次数和时间间隔给药,不要长期大剂量使用。

一般情况下,开始用药或者在急性传染和严重感染的时候,给药的剂量要稍大一些。

严重感染多采用注射给药,一般感染以内服为宜。

四、正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我们不应当轻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在非常情况下,只采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因为多种因为联合使用的时候,可能出现毒性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切忌盲目组合给药。

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
本品的一次静脉输注须在30-40分钟内完成。应避免输注时间过长而造成血药浓度低于 治疗剂量。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和腹泻。 2、肝脏功能改变:AST和ALT增高。个别报道可 出现肺炎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上述改变同样可在 其他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中出现。 3、肾脏功能改变:罕见低钾血症。 4、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罕见惊厥,主要发生在 肾功能不全或大剂量应用本品的病人中。 5、血液系统改变: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 症和出血现象。 6、局部反应:静脉注射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特点



1、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对阳性菌 和阴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2、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 3、服用方便,直接吞服或溶于水后口服, 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和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 人
【用法用量】 口服。
成人常用量: 1.支气管感染:一次0.3~0.4g,一日2次,疗程 7~14日。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 疗程5~7日;复杂性尿路感染:一次0.4g,一日2次, 疗程10~14日。 3.单纯性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一次0.4g,单剂 量。 4.肠道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疗程5~7日。 5.伤寒:一次0.4g,一日2次,疗程10~14日。
【用法用量】 口服。
1、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1次;下呼 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 0.5g,分1次或2次,严重病例每次0.5g,每天2次。 2、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皮 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次20mg/kg体重,每天1次。 3、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急性鼻窦炎,一般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严重病例,每 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咽 炎的疗程至少10天。

抗微生物药品的分类、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抗微生物药品的分类、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衡 ,造成体内某些原籍菌或条件性致病菌的过度繁 殖而出规定位转移 , 引起双重感染。
加强 , 另外也可以是同类抗微生物药品的合用 , 如链 霉素和多粘菌素合用也可加强疗效 。 防止影响免疫反 应及产生配伍禁忌。对拟
别 注意 拟 出 口地 国家 的特 I 限制 , 出 口地禁 用 的抗 拟 微 生物 药 品坚 决不 用 。
期 应 用 , 引 起 耐 药 菌 株 的产 生 , 药 基 因 的转 移 , 易 耐 导 致抗 微 生物 药 品 的医疗 效应 减 弱 。 抗 微 生 物 药 品 的滥 用 容 易 引起 内源性 感 染 或 双 重 感 染 。抗 微生 物 药 品 的使 用 在抑 制 致 病 微生 物 的 同时 , 抑 杀 了畜禽 体 内 的生理 性 微 生物 , 也 扰乱 了微 生 物 种 群 之 间 的相 互 制 约格 局 ,破 坏 了微 生态 的平
兽 药
抗 微 生 物 药 品 的 分 类 、 在 问 题 及 解 决 措 施 存
于 振 春 ( 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乡畜牧兽 医综合服务站 110 ) 618
抗微 生物 药 物 , 即抗 感 染 药 物 , 即杀灭 或 者 抑 制 微 生物 生 长 或 繁殖 的 药物 , 括 抗 菌 药物 、 病 毒 药 包 抗 物 、 滴 虫原 虫 药 物 、 支原 体 衣 原体 立 克 次体 药 物 抗 抗 等 , 不 包括 抗寄 生虫 药 物 。抗微 生 物药 品用 于临 床 但
应用必须有足够的剂量与疗程。总的来说 , 开始剂量 与急重病例的剂量应当比较大, 症状 已控制或轻症病 例 的剂 量 可适 当减 少 , 程要 充足 。在 应用抗 微 生物 疗 药品治疗的过程中除密切注意疗效之外 , 还应注意可 能 出现 的不 良反应 , 如肝 肾功 能不 良引 起 的反 应 。症 状好转或减轻 , 应坚持用药 , 疗效不佳或不明显的应 及时修正方案。抗微生物药品的联合应用 , 可使疗效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给猪肌肉或静脉注射2.5mg/kg的土拉霉素,结 果表明,肌肉注射给药后15分钟,血药浓度达峰 值。血浆中表现平均消除半衰期为75.6小时;静 脉注射给药后,消除半衰期为67.5h。
肌肉注射给药12小时后肺内药物浓度为 2840ng/g,24小时后为3 470ng/g,6天为1700ng/g ,10天为1240ng/g,综上所述,猪按2.5mg/kg单 剂量肌肉注射土拉霉素后,药物吸收迅速,生物 利用度高,肺内组织内一直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消除缓慢。
• 非典型的病毒病,可以用干扰素、淋巴因子、抗 病毒中药等来治疗。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二)抗菌药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化 学

结 构

分 类


抗生素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林可胺类 多肽类 截短侧耳素类
化学合成抗菌药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磺胺类 呋喃类 喹诺酮类 喹噁啉类 硝基咪唑类
(1)青霉素为窄谱杀菌剂,口服不吸收。 (2)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为广谱杀菌剂,在治疗全身 感染时选用阿莫西林的疗效比氨苄西林好,治疗肠道感染时, 氨苄西林不易吸收在胃肠道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故选氨苄 西林好。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内科药物的分类与常规用法

内科药物的分类与常规用法

内科药物的分类与常规用法一、引言内科药物指的是治疗内科疾病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类非手术治疗领域。

了解内科药物的分类与常规用法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内科药物的分类以及常见的使用方法。

二、内科药物的分类1.按作用机制分类(1)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感染和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感染。

常见的抗微生物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醇酚类等。

(2)心血管系统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降脂药、扩血管剂等,主要用于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

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等。

(3)呼吸系统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咳喉镇咳止咳剂等,主要用于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常见的呼吸系统药物有β2受体激动剂、抗组胺药物等。

(4)消化系统药物:包括抗酸药、促进肠胃蠕动剂等,主要用于调节消化系统功能。

常见的消化系统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胰酶替代剂等。

(5)神经系统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主要用于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常见的神经系统药物有苯二氮䓬类、SSRI类等。

2.按给药途径分类(1)口服给药:将药物通过口腔直接服用,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

例如,治疗高血压时通常使用的降压药就是口服给药。

(2)静脉注射:将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作用迅速而直接。

例如,在危重病人治疗中,采用静脉注射可以使患者迅速吸收大量营养药物。

(3)皮下注射:将药物通过皮下注射进入体内,主要用于需要缓慢吸收或需要长效持续作用的药物。

例如,胰岛素和抗凝剂常采用皮下注射给药。

(4)肌肉注射:将药物通过肌肉注射进入体内,通常比口服给药更快有效。

例如,在治疗急性疼痛时,医生通常会选择肌肉注射镇痛剂。

三、内科药物的常规用法1. 药物的使用剂量对于每种内科药物,合理的使用剂量是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等因素来确定适当的用量。

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等可能需要调整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
沃尼妙林
氟沃尼妙林(Valnemulin)是新一代截短侧耳素 类半合成抗生素,属二萜烯类,与泰妙菌素属同一 类药物,是动物专用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猪、牛 、羊及家禽的支原体病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它是 第一个全欧洲批准的兽用药物预混剂,被列为兽用 处方药。
“时间依赖性”与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 由于长期使用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防治禽 流感及其他病毒病,病毒易产生变异毒株,可能威胁人 类健康。《农业部第560号公告》明确规定:禁止使用 金刚烷胺、阿昔洛韦、吗啉胍、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
• 非典型的病毒病,可以用干扰素、淋巴因子、 抗病毒中药等来治疗。
(二)抗菌药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第一类繁殖期杀菌剂 : 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 第二类静止期杀菌剂 :氨基糖苷类、多肽类 第三类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 第一类繁殖期杀菌剂和第二类静止期杀菌剂,合 用可以获得增强和协同作用:
• 青霉素+链霉素 • 青霉素+庆大霉素(不能用庆大霉素稀释青霉素) • 青霉素+多粘菌素 • 这是因为第一类药物使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被破
这类药物临床疗效的关键是提高药物浓度,所以 给药的关键是剂量,给药的时间间隔也逐渐转向 一天一次疗法。
浓度依赖性抗菌素应将其1日药量集中使用, 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药峰浓度;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投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 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
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 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 发生拮抗作用者占5%~10%。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要求考虑其“持效时间” ,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 而不是药物浓度。 为了延长血药浓度,常用方法是 ⑴采用延长其排出的药物(氨苄青霉素+丙磺舒) ⑵低剂量多次给药。
• 浓度依赖性药物
该类抗菌药物血药峰值浓度越高,对致病菌的杀 伤力越强,杀伤速度越快。
特点:1 抑菌活性随着抗菌药物的浓度升高而 增强,当血药峰浓度大于致病菌MIC的8~10倍时, 抑菌活性最强。 主要包括: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等
坏后,第二类药物易于进入细胞所致。
• 第一类繁殖期杀菌剂不能和第三类速效抑菌剂联 合,否则容易出现拮抗作用。
• 如青霉素不能和氟苯尼考、四环素类、大环内酯 类、林可霉素联用
• 因为这四者能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使细菌 处于停止生长繁殖的静止状态,致使繁殖期杀菌 剂的青霉素干扰细胞壁的合成功能不能获得充分 发挥,降低青霉素的药效。
给猪肌肉或静脉注射2.5mg/kg的土拉霉素, 结果表明,肌肉注射给药后15分钟,血药浓度达 峰值。血浆中表现平均消除半衰期为75.6小时; 静脉注射给药后,消除半衰期为67.5h。
肌肉注射给药12小时后肺内药物浓度为 2840ng/g,24小时后为3 470ng/g,6天为1700ng/g ,10天为1240ng/g,综上所述,猪按2.5mg/kg单 剂量肌肉注射土拉霉素后,药物吸收迅速,生物 利用度高,肺内组织内一直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消除缓慢。
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病毒
G+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需氧菌
病 原
G-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微 细菌

厌氧菌:魏氏梭菌

支原体
真菌:霉菌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
抗病毒药

抗生素

生 抗菌药


化学合成抗菌药
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克霉唑
(一)抗病毒药
• 药物: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吗啉胍、阿昔洛 韦、聚肌胞、干扰素、淋巴因子及抗病毒中药
•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 该类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MIC( 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而其峰浓度并不很重要。 特点:1 当血药浓度超过对致病菌的MIC(最低抑菌浓 度)以后,起抑菌作用并不随浓度的增高而显著增强, 而是与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密切相关 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
• 也有人认为,由于临床感染的情况复杂,细菌往 往不处在同一生长状态,繁殖期杀菌剂可以杀灭 繁殖时期的细菌,速效抑菌剂可以抑制生长期细 菌的繁殖,联合应用可能降低细菌内毒素的释放 量,改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
• 目前一般认为一旦联用应以同时合用或先用繁殖 期杀菌剂、后用速效抑菌剂为宜。
兽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发展趋势
背景: • 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 新药研发越来越困难 • 疾病越来越复杂 • 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对细菌产生巨大的选择压 力,使那些原来只占极小比例的耐药菌(10-6~10-9 ,自发突变频率),迅速繁殖。
替米考星注射液,除牛以外(皮下注射,仅1次),其他动物 注射给药慎用。猪肌内注射10mg/kg引起呼吸增数、呕吐和惊 厥。20mg/kg可使大部分试验猪死亡
土拉霉素
土拉霉素是兽类专用的新型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 ,对牛和猪呼吸系统疾病病原菌敏感,如胸膜肺 炎放线杆菌、溶血性巴斯德菌、出血败血性巴氏 杆菌、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等。欧盟和美 国已批准将其用于牛和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常用的给药方式是皮下和肌肉注射(2.5mg/kg) ,给 药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药效 持久。肠胃外单次给药即能供全程的治疗,在兽 医临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环内酯类


化 学抗结 构 Nhomakorabea菌
分 类


抗生素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林可胺类 多肽类 截短侧耳素类
化学合成抗菌药
磺胺类 呋喃类 喹诺酮类 喹噁啉类 硝基咪唑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B、青霉素类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 林)、羧苄青霉素等
(1)青霉素为窄谱杀菌剂,口服不吸收。 (2)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为广谱杀菌剂,在治疗全身 感染时选用阿莫西林的疗效比氨苄西林好,治疗肠道感染时, 氨苄西林不易吸收在胃肠道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故选氨苄 西林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