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关系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关系(一)辐射波谱与农业生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分为三种:紫外辐射、红外辐射、可见光辐射。
不同波段的太阳辐射对农业作物有不同的影响。
有的会促进植物根部,叶片,果实的发育,提高营养含量,有的会抑制作物的生长,有的甚至会对植物有一定的伤害。
1.紫外辐射较短波长的紫外辐射能抑制作物生长,杀死病菌孢子。
但是如果小于290nm,就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有的植物对于紫外线的耐受程度特别好,比如南欧黑松。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如果用相当于火星表面的紫外线强度作为标准,来照射各种植物,番茄、豌豆等只要3-4小时就死去;黑麦、小麦、玉米等照射60-100小时,能杀死叶片;而南欧黑松照射635小时,仍旧活着。
这是对紫外线忍受能力最强的植物。
对于其他抗紫外辐射能力不强的作物,臭氧层能够吸收较短的紫外线,保护了这些地面生物。
而波长较长的紫外辐射能够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
农民播种前晒种就是应用的这个原理。
适宜丰富的紫外辐射能够能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糖分含量,因此,向阳的果实比较香甜。
高山,高原的紫外线丰富,因此植物根部发达,茎叶短小,也面窄小。
2.可见光辐射对作物生长有意义的波长主要为400-760nm,最有效的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的红橙光和蓝紫光。
在波长610-760nm的红橙光谱区,植物的光合作用、肉质直根鳞茎、球茎等的形成过程和开花过程和光周期过程都以最大速度进行。
植物叶绿素中的叶绿素a.b主要吸收红橙光,因此这一波段的可见光辐射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在730nm和660nm附近的红光影响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的开花,茎的伸长和种子萌发。
红橙光也能促进糖类的合成。
波长在400-510nm的蓝紫光也是叶绿素主要吸收的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的就是蓝紫光。
因此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
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延迟植物的开花。
3.红外辐射红外辐射主要增热地面,产生热效应,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热量。
晒太阳增强光合作用

晒太阳增强光合作用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被利用的过程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氧气。
而人类也可以通过晒太阳来增强光合作用,从而获得一系列益处。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探讨晒太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好处。
一、晒太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它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需要充足的阳光作为能量来源。
2. 光合作用的光合体光合体是植物叶绿素颗粒的集合体,包含了光能收集器、反应中心和电子传递链等结构。
阳光直接作用于光合体,导致光合色素激发,进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3. 光合作用的速率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光合体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
较强的光照能够使光合体更充分地吸收光能,从而加强光合作用的进行。
相反,光照不足会限制光合作用的速率。
二、晒太阳对人体的好处1. 促进维生素D合成晒太阳可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
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它有助于钙的吸收与利用。
适量的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病。
2. 提高心情晒太阳可以刺激人体皮肤产生β-内啡肽,这是一种“快乐荷尔蒙”。
适量的阳光照射可以提升心情,减轻压力和抑郁症状。
3. 加强免疫系统晒太阳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
阳光照射可以增加人体内白细胞数量,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4. 改善睡眠质量晒太阳可以调节身体内部的生物钟,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
充足的阳光暴露可以改善睡眠模式,减少失眠问题。
5. 促进营养吸收适量的阳光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对钙、铁和磷等矿物质的吸收。
这些矿物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三、如何正确晒太阳1.选择合适的时间早晨和傍晚是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段。
此时太阳辐射较弱,较少有紫外线辐射的风险。
避免在中午时分暴露于过强的阳光下,以防晒伤或其他皮肤问题。
2.防晒措施晒太阳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光合有效辐射

(1)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出现的原因光补偿点:在光强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强度为0,随着光强增大,光合作用增大而呼吸作用强度基本不变,这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提供给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并释放出来;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强度达到相等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全部提供给光合作用,CO2既不吸收也不释放,这时的光强是光补偿点。
当光强继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强度,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不足以满足光合作用,植物从外界吸收CO2。
光的补偿点是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
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
光补偿点以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此时非但不能积累有机物质,反而要消耗贮存的有机物质。
如长时间在光补偿点以下,植株逐渐枯黄以致死亡。
当温度升高时,呼吸作用增强,光补偿点就上升。
因此,在温室中栽培植物,在光照不足时要避免温度过高,以降低光补偿点,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植物群体的光补偿点也较单叶为高,因为群体内叶子多,相互遮荫,当光照度弱时,上层叶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下层叶片呼吸作用强,光合作用弱,所以整个群体的光补偿点上升。
当CO2浓度增高或温度降低时,光补偿点降低;在封闭的温室中,温度较高,CO2较少,这会使光补偿点提高而对光合积累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降低室温,通风换气,或增施CO2才能保证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不但需要光,还需要二氧化碳、需要多种色素、需要多种酶来催化,需要ADP、磷酸来传送能量等。
在弱光下,光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光照增强,光合作用的速度就会加快。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时,光不再是限制因素,而是由其它因素来决定光合作用的速度了,这时光照再增强,光合作用的速度也不会再加快,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增强而加快时的光照强度,就是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
植物出现光饱和点实质是强光下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从而限制了光合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提高。
太阳辐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

太阳辐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太阳辐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太阳辐射给海洋生物带来的不仅是光线和热量,还有较强的紫外线辐射。
辐射的强度和频率对生物有很大的影响,从生物体的形态、行为到生理和生态过程都会产生变化。
一、太阳辐射对海洋植物的影响太阳辐射对海洋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和生长繁殖方面。
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依赖于光线的照射和热量的供应。
太阳辐射越强,光合作用的速率就越快。
然而,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和产物的品质。
较强的紫外线可促进植物产生反应性氧化物,而这些物质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太阳辐射还会影响海洋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尤其是对那些浮游植物和浅海生物。
二、太阳辐射对海洋动物的影响太阳辐射对海洋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不仅仅是对那些浅海生物,也包括深海生物。
太阳辐射对海洋动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温度和生态过程间接影响其生存和行为。
即使在海水深处,强大的紫外线和可见光仍能渗透进来,这些辐射会加速深海生物的失水和蛋白质降解。
而且,太阳辐射还可能促使海洋动物发生行为改变,甚至会影响其互动行为。
太阳辐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
不同类型的生物在不同的水深、季节和地理位置下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此外,人工开发和工业污染等因素也会影响太阳辐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太阳辐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时,需要进行精细的量化实验和大规模长期监测,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其生态效应。
三、结论太阳辐射不仅是海洋生物必不可少的能源,而且是生物生存和繁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
太阳辐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温度、生态过程和行为等方面也会受到影响。
太阳辐射在不同的水深、季节和地理位置下对于不同类型的生物发挥不同的作用。
因此,掌握太阳辐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有哪些作用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作用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作用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
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2太阳辐射能的开发和利用
(1)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般来说,太阳辐射量越大,光照越充足,光合作用就越强,越有利于农业生产,如南疆绿洲农业发展的瓜果、棉花生产。
但是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并不意味着热量充足。
比如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业单产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
但是该地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温度较低,热量不足,热量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2)太阳能开发的优缺点
①优点:a.能量巨大,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分布广泛,地球上处处都有;c.清洁能源,无污染、无公害。
②缺点:a.能量密度低、利用成本高;b.受天气影响大、辐射强度的波动较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点1.太阳辐射: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炉,它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并释放出大量的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
这些辐射通过太空传播到地球,并被地球吸收和反射。
2.光合作用:太阳的辐射中包含可利用的能量,这能量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支持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生长。
光合作用不仅产生了氧气,还提供了食物链的基础。
3.温度调节:太阳的辐射可以升高地球的温度,维持地球的热平衡。
太阳辐射作用下,地球的表面被加热,产生大气环流和海洋循环,使得温度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均匀,调节了气候。
4.季节变化:太阳的活动对地球的季节变化有很大影响。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不同地区接收到太阳的辐射量不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例如北半球的冬季是因为地球在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而夏季是因为地球在靠近太阳的位置,这个差异是由于地球的倾斜轴和公转轨道引起的。
5.磁气层和电离层:太阳的活动还会导致地球的磁气层和电离层受到影响。
太阳的辐射中包含高能粒子和带电粒子,这些粒子进入地球的磁气层会导致磁暴和极光现象。
此外,太阳辐射还可以使得地球的电离层发生异常,对无线电通信和卫星导航等技术产生干扰。
6.太阳风和磁层:太阳活动会产生太阳风,太阳风是太阳大气层的高温等离子体通过太阳的磁场逸出太阳系的一种形式。
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引起地球磁层的运动和变化,产生地球磁暴和极光等现象。
7.太阳周期:太阳活动有一个大约11年的周期,该周期包括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和太阳耀斑的活动水平。
太阳的活动周期会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和电磁辐射等产生影响。
例如,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黑子数和太阳耀斑的数量和强度都会增加,可能会导致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电离层紊乱。
总而言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十分广泛,涉及到地球的大气、气候、生态系统和通信技术等方面。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宇宙的相互关系,也有助于应对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潜在威胁。
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照强度

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PAR)和光照强度是生态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在生物体的生长和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的方式,逐步展开对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照强度的探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影响。
一、什么是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指的是光谱范围在400-700纳米之间的辐射能量,这个范围包含了植物最光合活性的波长,也是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关键能量范围。
光合有效辐射主要由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组成,是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必需的能量来源。
植物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和利用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较低的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和生产力会受到限制,而在适宜的光合有效辐射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达到最大效率,生长迅速,产量也相应增加。
合理控制和提供光合有效辐射对于农田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什么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指的是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能量,单位通常为瓦特每平方米(W/m²)。
它是描述光线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评估光照条件的指标之一。
光照强度的大小与光源强度、传播距离和障碍物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有些植物对强光较为适应,需要较高的光照强度才能正常生长,而有些植物对弱光适应性更强,较低的光照强度就足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植物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养殖、种植项目,合理控制光照强度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三、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照强度的关系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照强度是密不可分的概念。
光合有效辐射是指光谱范围在400-700纳米之间的辐射能量,而光照强度则是描述光能量强度的指标。
光合有效辐射与光照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效率。
较低的光照强度会导致光合有效辐射不足,从而限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
相反,过高的光照强度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破坏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文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曲线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曲线分析一、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一)光1.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同化CO 2的速度也相应增加。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 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 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受暗反应系统中酶的活性和CO 2浓度的限制。
蚕豆(阳生植物)和酢浆草(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光补偿点主要与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有关,与温度也有关系。
一般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生植物高。
光饱和点也是阳生植物高于阴生植物。
在栽培农作物时,阳生植物必须种植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而阴生植物应当种植在阴湿的条件下,才有利于生长发育,光照强度大,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体内因失水而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如人参、三七、胡椒等的栽培,必须栽培于阴湿条件下。
2.光照时间:延长光照时间,可增加光合作用合成时间。
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3.光质:光质也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白光为复色光,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单色光中红色光作用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4.日变化:光合速率在一天当中有变化,一般与太阳辐射进程相符合。
无云的晴天,从早晨开始,光合作用逐渐加强,中午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到日落则停止,成为单峰曲线。
但当晴天无云而太阳光照强烈时,光合进程便形成双峰曲线。
※ 在生产上的应用①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②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③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
④对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若要降低光合作用则用有色玻璃,如用红色玻璃,则透红光吸收其他波长的光,光合作用较白光弱,但较其他单色光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摘要: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主要能源源泉,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所有的有机体与太阳辐射之间发生了最本质的联系。
太阳辐射以光和效应、热效应和形态效应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各方面产生影响,决定了植物产量形成及地理分布。
一般来说,植物干物质有90%~95%是来自光合作用。
作为种植业基础的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何提高作物产量是光合作用研究的重要方面。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制造更多的光合产物,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太阳辐射光合作用光效应热效应形态效应太阳辐射光谱随波长的分布,它分为紫外线区、可见光区、红外线区。
紫外线区的波长小于0.4微米,可见光区的波长介于0.4-0.76微米之间,红外线区的波长大0.76微米。
不同波段的辐射光对植物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在为植物提供热量、参与光化学反应及光形态的发生等方面,各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不同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1)波长大于1.0微米的辐射,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热量,影响植物体温和蒸腾作用,可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但不参加光合作用。
(2)波长在1.0-0.27微米的辐射,只对植物伸长起作用,其中0.78-0.80微米的近红外光,对光周期及种子形成有重要作用,并控制开花与果实的颜色。
(3)波长在0.72-0.61微米的红光和橙光,可被植物体叶绿素强烈吸收,光合作用最强。
并表现为强光合作用。
(4)波长在0.61-0.51微米的绿光,表现为低光合作用和弱成形作用。
(5)波长在0.51-0.40微米的蓝紫光,可被叶绿素和叶黄素较强烈地吸收,表现为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
(6)波长在0.40-0.32微米的紫外光,主要起成形和着色的作用。
(7)波长在0.32-0.28微米的紫外光,对大多数植物有害。
(8)波长小于0.28微米的远紫外线可立即杀死植物。
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大致包0.38-0.71微米波段的太阳辐射,在自然条件下,由于植物的种类不同、生长发育的环境不同及生长发育的时期不同,光合作用色素的种类、含量和比例也不同。
因此,光质不同影响着植物的光合速率。
一般来说,不同波段影响下的光合高峰相对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会或多或少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
例如,阴天的光照不仅光强减弱,而且蓝光和绿光增多;树木的叶片吸收红光和蓝光较多,故树冠下的光线富于绿光,尤其是树木繁茂的森林更是明显。
水层同样改变光强和光质。
水层越深,光照越弱,例如,20米深处的光强和水面的光强比较,前者为后者的二十分之一。
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部分吸收显著多于对蓝、绿部分的吸收,水下深层的光线相对富于短波长的光。
所以含有叶绿素,吸收红光较多的蓝藻分布在海水的表层,含有澡红蛋白,吸收绿、蓝光较多的红藻,则分布在海水的深层。
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强度是阳光在物体表面的强度,正常人的视力对可见光的平均感觉。
光照强度的大小,决定于可见光的强弱。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天气状况,季节变化和植株度的不同,光照强度有很大的变化。
阴天光照强度小,晴天则大。
一天中,早晚的光照强度小,中午则大。
一年中,冬季的光照强度小,夏季则大。
植株密度大时光照强度小,植株密度小时光照强度大。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它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
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在其它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相应的增加。
但光照强度超过光的饱和点时,光照强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增加。
光照强度过强时,会破坏原生质,引起叶绿素分解,或者使细胞失水过多而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停止。
光照强度弱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比呼吸作用消耗的还少,植物就会停止生长。
只有当光照强度能够满足光合作用的要求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1.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外形
生长在空旷地的植物,光照强度强,茎秆粗矮,生长在光照强度较弱条件下
的植物,则茎秆细长,节少挺直,生长均匀。
2.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发育速度
当光照强度愈强,植物积累的有机物质意多,植物的发育速度愈快。
反之,植物发育速度减慢。
光照强度与植物发育速度正相关,但光照强度超过光的饱和点时,植物发育速度减慢。
光照强度的突然变化,有时使树叶枯黄,树木生长减弱,甚至死亡,使幼树处于强光照射下,可能使树木发生上述现象。
所以在我们的快繁过程当中就不需要遮阴,因为遮阴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其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所以我们的快繁苗床一般不进行遮阴。
三、光照时间与植物生长发育
日照时间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直接照射到地面的时数。
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日照时间,还包括曙暮光在内,因为曙暮光也能使一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㈠光照时间影响植物的开花
白天的光照和夜间黑暗交替,即它们的持续时间对植物的开花、结实、休眠期等系列发育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可以把植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中性作物。
对于长日照植物来讲,光照时间要长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
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使其提前开花。
长日照植物一般原产于高纬度。
长日照植物对于光照强度也有要求的阈值。
对于短日照植物来讲,光照时间要短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
缩短光照时间,可使其提前开花。
短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低纬度。
对中间植物来讲,开花不受光照时间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讲:如果采光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肯定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植物的开花来讲,为了补偿光照时间可采用日光灯照射的方法。
远红光可控制开花,但可能会影响到其它品质。
而光照强度是最为难解决的问题,在实验室中常用卤化钨灯来模拟自然光,但费用很高。
光照条件只是植物开花的众多条件之一,对于有些植物来讲可能是影响植物的主导因素,而有些时候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光照条件的不足也不一定会成为植物开花的限制的条件。
当光照强度不足的时候,为了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通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来补偿。
㈡照光时间影响植物的引种
不同作物与品种具有不同的光周期性和感光性,而不同地区的光照时间是不同的。
短日性作物的北方品种向南方引种时,由于光照变短,温度增高,导致生育期缩短,可能出现早穗现象,穗小粒少;南方品种向北引种时,由于光照变长,温度降低,导致延迟成熟,甚至不能抽穗开花。
终上所述,太阳辐射是以光谱、光照强度、日照时间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
太阳辐射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气象要素。
参考文献:①甄文超王秀英主编《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基础》
②武维华主编《植物生理学》
③王宝山主编《植物生理学》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