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6日照中考语文二轮(含答案)

2016日照中考语文二轮(含答案)

2016年九年级二轮复习验收考试试题语文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的一律无效。

2.试题共4页,答题卡共2页。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伫.立/贮.藏诘.责/拮.据提.防/提.心吊胆应和./随声附和.B.沧.桑/悲怆.称.职/称.号载.人/风雪载.途咀嚼./咬文嚼.字C.朔.方/追溯.羸.弱/孱.弱祈.祷/锲.而不舍凛.冽/瘦骨嶙.峋D.殷.红/殷.勤绰.号/阔绰.可汗./颔.首低眉竦.峙/毛骨悚.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淳朴囊莹映雪相形见绌胜气凌人B.招徕瘦骨嶙峋苦心孤义长吁短叹C.馈赠八面玲珑顾名思义不容置疑D.宽恕美不胜收诚皇诚恐合辙压韵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雨后的会宝湖如出浴美人,舟行辽阔的湖面,游人沉湎..于空濛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B.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挥出更为强大的能量。

C.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光。

D.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歌曲。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5.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2016年日照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6年日照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语文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窗扉.(fēi)绮.(qǐ)丽戏谑.(nüè)惟妙惟肖.(xiào)B.庇荫.(yìn)轩.(xuān)昂贮.(zhù)存叱咤.(zhà)风云C.癖.(pǐ)好谮.(zèn)害苋.(xiàn)菜扣人心弦.(xuán)D.蓬蒿.(ɡāo)哂.(shěn)笑伧.(cānɡ)俗无动于衷.(zhō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渺茫迥然根深缔固黯然失色B.仰慕慰籍引颈受戮如法炮制C.枯燥吞噬不可理谕矫揉造作D.沉湎黝黑前仆后继相形见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传统书信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B.网络用语可以反应..出普通人的生活关注.呈现出市井百姓的人生百态。

C.散文诗《雪》写的是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作者却别有用心....地从描写雨开篇。

D.综艺节目《喜剧小品欢乐汇》中.演员们的表演常会让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B.要实现梦想.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与努力.准备好了吗?同学们。

C.美的对象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它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日照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和解析

日照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和解析

日照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和解析日照市中考语文真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霎(sh)时躯壳(qio) 哂(shěn)笑锋芒毕露(lu)B.慰藉(j) 告罄(qnɡ) 炽(ch)痛气冲斗(dǒu)牛C.把(bǎ)玩遒劲(jn) 稽(jī)首锲(qi)而不舍D.窥伺(s) 掺和(huo) 庇(b)护浑身解(xi)数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攫取殒落相形见绌翻来覆去B.隐秘凛冽鸦雀无声人情练达C.恣雎销蚀张皇失措一返既往D.烦躁藻饰眼花瞭乱粗制滥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会怎么样。

”德国柏林学者夫罗里扬的这句话,折射出当今世界越来越认同的一个事实:中国好,世界也会好。

B.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

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何况恬淡、平和、幸福的人生也离不开成熟。

C.4月13日,某地客车侧翻,导致3人死亡,5人重伤。

在扣人心弦地等待中,经过两个多小时地紧急抢救,受伤最重的小女孩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D.近些年来,作为加害国的日本,总有一些人不顾事实,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早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品头论足,尤其是以安倍晋三为首的右翼势力。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即将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积极申请加入?还是断然拒绝加入?或者只是站在一边远远观望?需要许多国家做出理性的选择。

B.曾说过“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这体现了对各级政府的谆谆告诫,至简,至真,至诚,至善。

C.卢沟桥亦作“芦沟桥”。

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上(旧时称卢沟河,亦作芦沟河)。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

D.“你的意志将决定你的命运”,他说,“我把我的手、我的心和我的一切财产的分享权都奉献给你。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形势,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内容预览:试卷类型:A日照市二〇逐一年终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本卷须知:1.本试题共8页,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3.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聚与运用〔共22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矫正句中的错别字。

〔3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真实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一目了然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妙绝纶的艺术品,展现出大自然深suì、高明的智慧。

〔严春友«敬畏自然»〕①绌②suì ③ 改为2.依次填入以下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①要仔细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革新之机国有资财。

②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愈加空虚,博物馆指导派出多人到老区革命文物。

③好景色固然可以感动人心,但假定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景色觉得更好。

A. 并吞搜集徘徊B. 蚕食搜集徘徊C. 蚕食搜集徜徉D. 并吞搜集徜徉3.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①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③最是一年春益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 ,不亦小人乎?〔论语?学而〕⑤李白在«行路难»里充沛发扬浪漫主义的大胆想象并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希望重新被朝廷起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⑥在«观刈麦»中,白居易面对辛勤耕种却食不果腹的农人深深自责,收回了这样的自问自省:〝________。

2016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

2016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

2016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感谢有你,让我得到了更多,更多……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感谢你给了我更多”这一命题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感谢”,确定写作的情感基调,也就是要围绕感恩、感激这一情感组材行文;二是“更多”,意思是“还有很多”,和“很多”不同。

一个“更”字,是在一种之上的叠加,是“进一步”的意思,要求考生展现的是对更为加深的感恩之情。

行文时,可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精心选材,力求紧扣题意。

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值得我们感恩的有很多,亲人、朋友、师长,甚至是那些陌生人,都有值得我们感恩的地方。

突破人的限制,大自然也值得我们感恩,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值得我们感恩。

写作时要学会撇开大家都可能选的材料,独辟蹊径。

二、细节生动,力求打动人心。

此题,在展现体会感恩“更多”的动因时,最适宜运用细节描写,从而融聚情感,触动“我”品悟的情思,理解“给了我更多”的感受,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

根据“你”所指对象的不同,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思路一:“你”是父母。

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生命,更有爱的呵护,成长的鼓励,思想认识的提升。

从这一角度立意,就是要在父母养育我们的基础上,发现超越这一切的东西,进而表达“更多”这一主题。

思路二:“你”是师长朋友。

师长朋友,是我们生活的陪伴,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

从这一角度立意,就是发现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正能量,感悟从他们身上获得的人生启迪。

思路三:“你”是名人、陌生人。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者是历史名人,或者是当今名人,甚至是不起眼的陌生人,他们不仅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人格的魅力。

日照市东港区中考语文试卷

日照市东港区中考语文试卷

日照市东港区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36分)1. (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kuáng wǔ________在你的面前。

(2)火花一样,是shǎn shè________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huǒ liè________的舞蹈哇——安塞腰鼓!(4)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fēi jiàn________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g fèn________了。

2. (8分) (2016七上·苍南期末)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绿树村边合,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②潮平两岸阔,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⑤晏殊的《浣溪沙》中,抒发对花儿凋落、春光消逝的无奈,但又相信生活中美好事物会再现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⑥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当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所以我们要常以《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这三个问题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3. (10分)按要求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 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

(韩愈《晚春》)(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5)杜甫《望岳》中,全诗无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

其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又表达了诗人激荡的心境和开阔的眼界。

山东日照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山东日照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山东日照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数字阅读①“书卷长留伴一生”。

书简翰墨的馨香,总能滋润干渴的心田,拂去灵魂的浮躁,撇除精神的泡沫。

②然而,当白纸黑字变为虚拟数字,当实体书籍容身数码屏幕,读屏与读书的“华山论剑”,总是会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如期上演。

有的人认为,数字化乃是大势所趋,读屏不但无可厚非,还能开阔个人眼界、填平信息鸿沟。

相反,有的人则笃定,数字阅读助长了碎片化、片段式阅读,也容易让人丧失专注力。

争论一再出现,似乎意味着,读书与读屏生来就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

③其实不然。

回望人类阅读历史,无论是文字载体,还是阅读方式,本来就是处在不断变化、与时俱进之中。

书籍的数字化,不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开卷有益。

君不见,数码产品层出不穷,电子书籍成为“标配”,不是让阅读更加方便了吗?在地铁公交上,通过数字阅读,对知识的点滴汲取,不是让生活更加充实吗?“忙时读屏,闲时读书”,又有何不可?④事实上,人们对数字阅读的批评,与其说是对阅读形式的责难,毋宁说是对阅读内容的不满。

数字化让阅读更便利的同时,也打开了传播无效信息、庸俗信息的“潘多拉魔盒”。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沉浸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自然很难让信息沉淀下来,成为思想的养料;钟情于娱乐至死,甚至是低俗不堪的网络内容,难免会让自己的灵魂染上低级趣味;习惯于“快餐式”信息,更是只会给自己留下一个虚幻的阅读假象。

说到底,阅读无关形式,根本乃在于内容。

⑤阅读,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更关乎人的精神趣味。

正如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筛选的信息同样是不值得读。

而这,恐怕才是读屏与读书之争的关键点所在。

其实,书本身是有分量的。

只不过,书的分量从来都不体现在纸张的厚薄、墨色的浓淡,而体现在内容的深浅、品格的高下。

当前,数字阅读还没有完全摆脱掉“碎片化”“肤浅化”的标签,这需要我们推动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助力新旧媒体形态融合发展,为数字阅读提供更好的内容和载体。

2016年日照中考语文试题

2016年日照中考语文试题

2016年日照中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窗扉(fēi)绮(qǐ)丽戏谑(nüâ)惟妙惟肖(xiào)B.庇荫(yìn)轩(xuān)昂贮(zhù)存叱咤(zhà)风云C.癖(pī)好谮(zân)害苋(xiàn)菜扣人心弦(xuán)D.蓬蒿(gāo)哂(shěn)笑伧(cāng)俗无动于衷(zhō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渺茫迥然根深缔固黯然失色B.仰慕慰籍引颈受戮如法炮制C.枯燥吞噬不可理谕矫揉造作D.沉湎黝黑前仆后继相形见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书信承载了太多的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B.网络语言可以反应出普通人的生活关注,呈现出市井百姓的人生百态。

C.散文诗《雪》写的是江南的雪和江北的雪,作者去别有用心地从描写雨开始。

D.综艺节目《喜剧小品节目汇》中,演员们的表演常让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B.要实现梦想,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与努力,准备好了吗?同学们。

C.美的对象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它有有种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进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得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窗扉.(fēi)绮.(qǐ)丽戏谑.(nüè)惟妙惟肖.(xiào)B.庇荫.(yìn)轩.(xuān)昂贮.(zhù)存叱咤.(zhà)风云C.癖.(pǐ)好谮.(zèn)害苋.(xiàn)菜扣人心弦.(xuán)D.蓬蒿.(ɡāo)哂.(shěn)笑伧.(cānɡ)俗无动于衷.(zhō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渺茫迥然根深缔固黯然失色
B.仰慕慰籍引颈受戮如法炮制
C.枯燥吞噬不可理谕矫揉造作
D.沉湎黝黑前仆后继相形见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书信承载
..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B.网络用语可以反应
..出普通人的生活关注,呈现出市井百姓的人生百态。

C.散文诗《雪》写的是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作者却别有用心
....地从描写雨开篇。

D.综艺节目《喜剧小品欢乐汇》中,演员们的表演常会让观众忍俊不禁
....地笑起来。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B.要实现梦想,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与努力,准备好了吗?同学们。

C.美的对象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它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2016年4月,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曾获“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孤独之旅》就选自这部作品。

C.“总角”“垂髫”均代指童年;“豆蔻”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笈”指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

D.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

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塑造了一些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如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丢失“生辰纲”,被逼上梁山。

B.《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其中“单打二龙山”“三打白骨精”等情节也很受读者喜欢。

C.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地的奇遇。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身负重伤,双目失明,身体瘫痪,但仍以顽强意志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他未完成作品就去世了。

8.日常交际要注重礼貌用语,选用恰当措辞。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赵老师找小华到办公室谈话,小华说:“找我什么事?有话快说,我还得写作业呢!”
B.明明晨练时遇见一位舞剑的白发老人,问道:“爷爷,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C.张强遇到困难求助领导时,他说:“请您务必帮忙,一定要帮我度过难关!”D.芳芳送给婷婷一件生日礼物,婷婷说:“我非常喜欢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9.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民间常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多指“只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②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帐的,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

③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豪不差”。

④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⑤在北京东岳庙内挂着两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公正严明。

A.②①③⑤④B.④②③①⑤C.②③⑤④①D.④③⑤①②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①“书卷长留伴一生”。

书简翰墨的馨香,总能滋润干渴的心田,拂去灵魂的浮躁,撇除精神的泡沫。

②然而,当白纸黑字变为虚拟数字,当实体书籍容身数码屏幕,读屏与读书的“华山论剑”,总是会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如期上演。

有的人认为,数字化乃是大势所趋,读屏不但无可厚非,还能开阔个人眼界、填平信息鸿沟。

相反,有的人则笃定,数字阅读助长了碎片化、片段式阅读,也容易让人丧失专注力。

争论一再出现,似乎意味着,读书与读屏生来就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

③其实不然。

回望人类阅读历史,无论是文字载体,还是阅读方式,本来就是处在不断变化、与时俱进之中。

书籍的数字化,不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开卷有益。

君不见,数码产品层出不穷,电子书籍成为“标配”,不是让阅读更加方便了吗?在地铁公交上,通过数字阅读,对知识的点滴汲取,不是让生活更加充实吗?“忙时读屏,闲时读书”,又有何不可?
④事实上,人们对数字阅读的批评,与其说是对阅读形式的责难,毋宁说是对阅读内容的不满。

数字化让阅读更便利的同时,也打开了传播无效信息、庸俗信息的“潘多拉魔盒”。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沉浸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自然很难让信息沉淀下来,成为思想的养料;钟情于娱乐至死,甚至是低俗不堪的网络内容,难免会让自己的灵魂染上低级趣味;习惯于“快餐式”信息,更是只会给自己留下一个虚幻的阅读假象。

说到底,阅读无关形式,根本乃在于内容。

⑤阅读,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更关乎人的精神趣味。

正如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筛选的信息同样是不值得读。

而这,恐怕才是读屏与读书之争的关键点所在。

其实,书本身是有分量的。

只不过,书的分量从来都不体现在纸张的厚薄、墨色的浓淡,而体现在内容的深浅、品格的高下。

当前,数字阅读还没有完全摆脱掉“碎片化”“肤浅化”的标签,这需要我们推动传统媒体的数
字化转型,助力新旧媒体形态融合发展,为数字阅读提供更好的内容和载体。

⑥宋代大儒朱熹曾如此诠释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事实上,只有自己挑选的书籍和内容本身有分量,“深阅读”才有可能顺理成章地展开。

在这个意义上,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

坚守这一点,恐怕比争论该不该读屏,意义重要得多。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22日第11 版,陈凌作)
10.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数字阅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B.阅读无关形式,根本在于内容。

C.阅读关乎人的精神趣味。

D.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

11.下列有关“数字阅读”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阅读是指阅读的数字化,既指文字载体的数字化,也指阅读方式的数字化。

B.数字阅读会给忙碌的人们带来更多的阅读便利,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

C.数字阅读难以让信息沉淀下来,会让灵魂染上低级趣味,使人产生虚幻的阅读假象。

D.数字阅读需要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来提供更好的内容和载体。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排比句式,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诗意,阐释了书籍对人的重要作用。

B.第②段作者通过列举正反两种观点,来阐明读书与读屏生来就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C.第⑥段引用朱熹的话阐明了读书要讲究方法,即专心致志,虚心研读,反复赏玩。

D.本文从读书与读屏的争论谈起,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