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知识点总结一、易读错的字古诗(shī)村(cūn)居化妆(zhuāng)喝醉(zuì)丝(sī)绦裁(cái)剪二、易写错的字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

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垂:一共有四个横,不要漏掉一横。

四、读一读,记一记河堤堤岸杨柳柳条吹拂春风拂面化妆梳妆打扮五、多音字六、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诗(古诗诗歌)村(山村村庄)童(童年儿童)绿(碧绿绿色)碧(碧绿碧血丹心)妆(化妆妆扮)丝(丝巾丝瓜)剪(剪刀剪破)七、古诗理解《村居》1.字词理解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醉:迷醉,陶醉。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散学:放学。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2.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1.字词理解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咏柳》一诗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生字词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生字词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生字词《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咏柳》通过对早春二月柳树的描写,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诗(古诗诗歌)村(山村村庄)童(童年儿童)绿(碧绿绿色)碧(碧绿碧血丹心)妆(化妆妆扮)丝(丝巾丝瓜)剪(剪刀剪破)2、二年级语文下册15课古诗二首生字组词二年级语文下册15课古诗二首生字组词湖(湖水)(江湖)(湖泊)(西湖)莲(莲花)(莲子)(莲叶)(水莲)穷(无穷)(穷人)(贫穷)(哭穷)荷(荷花)(荷叶)(荷包)(荷包蛋)绝(绝句)(绝对)(拒绝)(绝交)含(包含)(含义)(含笑)(含泪)岭(山岭)(岭南)(分岭)(西岭)吴(吴国)(吴语)(东吴)(吴歌)3、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说课稿一、说教材《从军行》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诗的头两句写景,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后两句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战斗的激烈和生活艰苦,都浓缩于七个字中,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分两课时进行,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五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观全文想画面解诗意悟诗情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受到感染。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大意。

理解边塞诗歌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对比学习诗歌,了解不同作品蕴含的不同情感和诗歌特色。

四、说学生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有自我意识。

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诗意

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诗意

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诗意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包含两首诗,分别是《村居》和《咏柳》。

以下是这两首诗的诗意释义、原文、作者、注释、赏析及出处:一、村居1、原文: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作者:高鼎,清代诗人,字象一,又字出吾,浙江杭州人。

3、注释:●草长莺飞:形容春天草木生长旺盛,黄莺飞舞。

●拂堤杨柳:杨柳的枝条轻轻拂过堤岸。

●醉春烟:形容杨柳在春天的雾气中仿佛陶醉了一样。

●纸鸢:指风筝,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4、诗意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5、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的美丽景色和儿童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6、出处: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被选入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二、咏柳1、原文: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直号四名狂客,代表作有《采莲诗》、《回乡偶书》等。

3、注释:●碧玉妆成一树高:用碧玉来形容柳树,这里指春天嫩绿的柳叶。

●绿丝绦:形容柳条像绿色丝带一样柔软垂挂。

●裁:裁剪。

4、诗意释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5、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早春二月的柳树,赞美了春天和春天的创造力。

部编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课后作业及答案

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课后练习第一课时1.选择正确的读音。

堤(tí dī√ ) 莺(yīnɡ√yīn) 拂(fú√ fu) 醉(zìu zuì√) 柳(liǔ√niǔ)2.选一选。

(1)“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意思是(C )A.蝴蝶B.燕子C.风筝(2)“东风”指的是( A )A.春风B.东边刮来的风C. 吹向东边的风(3)“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春烟”指(B )A.春天的烟雾B.春天的水汽C.做饭燃起的烟3.填一填,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一句是写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诗句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1.看拼音写词语。

bìlǜ huà zhuānɡ jiǎn dāo(碧绿)(化妆)(剪刀)2.解释下列词语或诗句。

妆:化妆一树:满树绦:用丝编成的绳带,本文中指像丝绦般的柳丝裁:裁剪似:像。

万条:指很多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3.填空。

(1)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2)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整首诗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3)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4.背诵课文两首诗,做下面题目。

(1)比一比,再组词。

碧(碧玉) 垂(垂下) 裁(裁剪 ) 似(相似) 诗(古诗)村(村子)壁(墙壁) 睡(睡觉) 栽(栽树) 以(以后) 待(等待)树(树木)(2)填空。

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季节的景物,第一首诗既写了景物,还写了人,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第二首诗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赞美了春天伟大的创造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村居》和《咏柳》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两首诗都是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整堂课,我侧重在“读”上花工夫,以读解意,以读悟情,具体表现在:1.以“音读”奠基础。

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落字,不加字,不重复,发音响亮清楚。

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

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自由读,交流重点字词,然后我给学生范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

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2.以“意读”显策略。

《村居》所描写的场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入到古诗学习之中。

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教学《咏柳》时,联系《村居》中描写杨柳的诗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然后,结合课题,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咏柳》时,学生对“碧玉”和“丝绦”两词不熟悉,我就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将“碧玉”和“丝绦”与柳树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以“情读”突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以至理解诗的大意。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等,读出诗歌的味道。

如,“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不知细叶谁裁出”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则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要求3.朗读古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天的美妙。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

重点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才能,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难点情。

教学两课时。

课时1古诗二首村居2[清]高鼎(dǐnɡ)yīnɡ)飞二月天, 草长莺(拂(fú)堤(dī)杨柳(liǔ)醉(zuì)春烟。

[句导读: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风光。

]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似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风光中。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句导读:这两句描绘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时亲眼看到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活力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活力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降临的喜悦和赞美。

4咏(yǒnɡ) 柳1 字词导读2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3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4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唐]贺知章碧玉妆(zhuānɡ)成一树高,万条垂(chuí)下绿丝(sī)绦(tāo)。

[句导读:这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茏袅娜。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课件 完美版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课件  完美版

·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
理解句 子的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思。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
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拂堤杨柳醉春烟。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 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 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 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熟字相加识记:立+里=童 王+白+石=碧
zhuāng 笔顺:
吃妆
书写提示:第三笔竖是垂露竖,“女”字笔画舒展。 组词:梳妆 妆扮 化妆 巧记:一“女”倚在“丬”旁边。
造句:小柳树对着平静的河面梳妆打扮。

笔顺:
叫绿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录”第三笔横长,竖钩挺立。 组词:绿色 碧绿 翠绿 绿丝绦 巧记:“录”旁有蚕丝(纟)。
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 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理解诗句的意 思
这两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草长莺飞二月天
春季
二月春风似剪刀
品读《村居》说一说草、黄莺和 杨柳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在做什么?
草长莺飞二月天。
小草是嫩绿的,小黄莺欢唱 着飞来飞去。
拂堤杨柳醉春烟。
杨柳长长的柳枝,摇摇晃晃的 好像是在抚摸着地面。
古诗二首 村居 咏柳
部编版,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腰。
谜底:( 风筝 )
初读感知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初读感知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和咏柳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和咏柳

村居1. 古诗《村居》是唐代诗人王实甫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农村宁静祥和的景象和农民勤劳的生活。

2.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3.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在青山翠竹环绕的村居里,田野间劳作的农民,以及宁静的田园生活。

4. 通过对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农民劳动的敬意。

5. 诗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田园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农民劳动的敬重之情。

咏柳1. 古诗《咏柳》是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春天柳树吐绿的景象和诗人心境的变化。

2. 这首诗通过咏史柳的方式,表达了女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诗中描绘了春天柳树吐绿、风吹柳花飘飘,以及诗人在垂柳之下的感怀和情绪。

4. 通过对咏柳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喜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5. 诗中表现出诗人对春天景色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女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之情。

综合分析1. 古诗《村居》和《咏柳》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各自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情感。

2. 《村居》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农村景象和农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敬重。

3. 《咏柳》通过咏史柳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女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之情。

4. 这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5. 通过对《村居》和《咏柳》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古诗的美在于它们简练而深刻的形象描绘,通过这些形象描绘,诗人们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村居》和《咏柳》正是这样一对典型的古诗作品,它们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地方特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古诗二首《古诗二首》分别是《村居》和《咏柳》。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情景。

《找春天》课文以一群孩子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迷人风光。

《开满鲜花的小路》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一包花籽,到了第二年春天,花籽让小路开满了鲜花,让所有的小动物们享受到了美丽和快乐。

告诉我们要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文主要写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种下了一棵柏树的经过。

赞美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他对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视。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2课时2.《找春天》……………………………………………………………………………………………2课时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学生)4.了解题目意思。

(村,乡村。

居,居住。

)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用时:12分钟)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

2.指导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错误。

3.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视频。

4.组织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圈画生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读古诗,注意读准音。

3.认真听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或与同桌做部件组合游戏。

2.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y_____ f_____ d_____莺拂堤l_____ z_____柳醉3.多音字组词。

三、品读古诗,感悟欣赏。

(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4.出示自学提示:再读古诗,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说一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

为什么?1.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

2.认真听老师范读,注意断句。

3.同桌赛读,小组赛读,指名配乐诵读。

4.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小组里的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散学:___________________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纸鸢:___________________5.给古诗划分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杨柳”忙趁东风放纸鸢。

6.同桌互相背诵《村居》。

7.按要求填空。

诗: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__。

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诗句。

2.出示教师摘抄的咏春的诗句,领读。

2.板书课题:咏柳。

二、初读感知(用时:10分钟)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妆、丝、绦、裁、剪”。

2.老师指导书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5.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2)说说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古诗读通顺。

2.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合作解疑。

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初春二月的柳树的勃勃生机。

10.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1.学生读诗句,并简单说自己理解的诗意。

11.表示“绿”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还能写出几个吗?钟)画面。

2.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学生读出诗人对柳的赞美,对春的歌颂之情。

__________,歌颂__________,赞美__________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五、总结全文(用时:3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学了本诗,你有何感受?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讨论,谈感受。

2.根据提示,学生尝试朗诵全文。

14.默写古诗《咏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

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古诗二首》课堂教学片段◆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准确。

现在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读不懂,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学情)师: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怎么理解?(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师:大家看“妆”字里有个“女”字,女子最喜欢什么呢?生:穿花裙子。

生:我妈妈爱描眉、涂口红。

生:我知道了。

“妆”是打扮,化妆的意思。

师:你说得真好。

这首诗是说春天里柳树打扮得很美,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描写了柳树的美?生:碧玉。

师:好,谁愿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高高的一棵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师:(问其他同学)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吗?生:我觉得春天里不是一棵柳树发芽,有好多棵哪!师:对,这里的“一”不是指的数量“一”,同学们看这里(边用手指着自己边说)今天老师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

谁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一身”换个说法?生:今天老师全身的衣服都很漂亮。

师:好极了。

谁再来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儿童的认知世界有许多生动的生活情境。

在古诗教学中,对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库存,凭借生活积累,从而展现语言所描绘的景象。

师:你说得真棒。

同学们觉得这首诗哪句最美?生:我认为“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得美。

冬天的柳树光秃秃的,可是春天的柳树就不一样了,千千万万根柳条变绿了,就像一条条绿色丝带,又像长满了绿绿的长头发生:我喜欢“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多美呀,一棵柳树全身上下像用碧玉打扮起来的,堆砌起来的。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写得多神呀。

春风一吹,就在光秃秃的柳条上剪裁出了细小的柳叶。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这首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去感受春光里柳树的优美:(配乐朗诵)“在河边,在湖畔,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柳条,时而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千万根柳条抖动着细致而小巧的叶子,随风摇曳。

”(学生们紧闭着眼睛,小脸上露出欣赏、陶醉的神情)赏析:这一设计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一边听老师描绘,一边想象,把古诗中的语言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饱览想象之美,语言之美。

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