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特训之世界地理专题训练:(10)最寒冷的地区——两极地区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还是北极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还是北极南极与北极位于地球的两端,太阳光线是斜射向两极的,因此两极获得的热量是最少的。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还是北极呢?下面小编就告诉大家答案吧。
最冷的地方是南极还是北极答案是南极。
这是因为北冰洋占去了北极地区约1310万平方千米的广阔面积,海洋的热容量大,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再慢慢地发散出去,因而温度不会降得太低。
而南极地区是一块大陆,储存热量的能力较弱,所以就比北极寒冷,此外,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而南极洲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因此南极就会比北极冷得多了。
南极介绍南极,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
”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面积:总面积约1 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 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
[1]南极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
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极点。
面积1 018万平方千米。
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
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2016年1月11日,科学家表示,从南极断裂的最大型冰山在融入南冰洋时,对减慢全球变暖速度起到了出人意料的帮助。
北极介绍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
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
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南极比北极更冷,冰川也更多,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大陆,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结果造成南极的年平均气温只有-56℃.在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漂浮着大量的冰块,形成了巨大的冰山.相比之下,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小,大部分为北冰洋.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能吸收较多的热量,而且热量散发比较慢,所以那里的年平均气温比南极要高,在8℃左右.因此,北极的冰川比南极少,而且绝大部分积存在格陵兰岛上.据考察,南极的冰层平均厚度为1700米,最厚处可达4000米,冰川总体积约为2800万立方千米;北极的冰层厚度约为2~4米,冰川总体积也只有南极的十分之一.区别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1、温度差异明显。
南极最低温度为零下89.2摄氏度,这是在俄罗斯东方站测得的。
北极最低温度为零下68摄氏度。
两者相差20余摄氏度。
2、南极境内没有一个国家,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有些国家出于占有欲望,曾对南极做了扇形“领土”分割,分别宣称它属于自已,但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是不算数的。
北极却非如此,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芬兰、冰岛、瑞典等8个国家的领土伸入其境内。
3、南极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
据说北极早年也曾生存有一种企鹅,后来灭绝了。
这样一来,便成了南极没有北极熊,北极也不见企鹅的踪影。
4、南极圈内没有常驻从事生产与生活的人口,有些考察站虽然有人坚持常年考察,但要抡换。
北极不但有常驻人口,还有多个城市,如挪威的特罗姆瑟城。
5、南极圈内冰山高大,北极冰山相对矮小。
南极有的冰山就是巨无霸,总面积竟然高达5538平方公里,相当于9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
南极的总冰量也高于北极。
6、南极没有任何国家的军事存在,如军事基地和武装人员。
北极海下不但有潜艇游弋,一些岛上还设有军事基地。
当年美苏两霸斗争激烈时,北极冰海下不时擦出火花。
2006年9月11日,俄罗斯从“叶卡捷琳堡”号核潜艇号上发射的PCM—54导弹,就始自北冰洋。
两 极 地 区

两极地区重点知识:注意:靠近极圈并在极圈之外的纬线,一般为60°驯鹿:有季节性迁徙的习性,冬季迁往偏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夏季迁往北冰洋沿岸的苔原带.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
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1、中国科学家前往北极黄河站考察时间什么时候最为适宜?为什么?时间:每年的7、8月份左右原因:有极昼现象;7月、8月为北极暖季2、中国为什么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北极科考?中国大陆受北极地区气候影响北极地区有公共的资源属于全人类,中国有责任、也具备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需求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领域的理想场所3、为什么说北极上空是亚、欧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球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大圆劣弧为最短.欧洲、亚洲和北美洲靠近北极地区,其大圆都经过北极附近,所以北极上空是连接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空中通道的捷径。
4、北极航线: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D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2)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B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南极地区南极大陆:像一只巨大的“蝌蚪”,头部顶着印度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依次为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尾巴靠近的土地是南美洲1、分析南极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
(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天气、大气透明度、地形、洋流、海陆分布、地面反射、人类活动等)A、南极比北极极夜时间长,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昼长、地势、天气、大气状况)B、南极洲是高原大陆,海拔较高,气温更低。
(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单这一因素就可多降温12℃多)C、南极周围是势力强烈的西风漂流,绕极环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热量向高纬度输送(北极有北大西洋暖流输送热量)D、南极为陆地而北极为海洋,陆地比热容小,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E、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冰层厚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2、分析出南极洲气候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原因。
演示文稿高中地理世界地理复习两极地区

世界最丰富的磷虾资源
• 南极海域的磷虾蕴藏量约为4亿吨~6亿吨。南 极磷虾是高蛋白质的食物,含人体所必需的全 部氨基酸。同时,它是南极海域海洋生物食物 链的中心,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
白狐,是犬科 家族中的一 员,它与狼、 狗和其他狐狸 有着亲缘关 系。由于北极 狐对寒冷有极 好的适应力, 并且该地区存 在着多种食物 来源,因而它 们能够广泛地 分布在环境严 峻的北极地
北极驯鹿
海海海 狮狗象
海豹
白鲸
6、自然资源丰富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淡水资
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金属、非金 属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
7、北冰洋的主要特征 最小、最浅、最冷的大洋。 大陆架辽阔、海岸线曲折
人文地理特征
▲北极与南极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北极有土著居民。 土著居民是属于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以狩猎和捕鱼为 生。
因纽特人的房屋:雪屋
北极的居民 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与驯鹿
极光 极光是由80~500 公里高空的电爆 引起发光现象。 地球的“磁南 极”和“磁北 极”构成的强大 磁场是呈弧形磁 力线作螺旋运动 移向两极,从而 使极地上空大气 层若干气体发出 光芒。
在南纬 40°~60° 之间呈顺 时针方向 流动。
二、地形—冰雪高原
1 、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
2、世界最大的冰库
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以上 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
寒极
南极大陆是世 界上的寒极,1983 年7月31日,俄罗 斯东方站观测到89.2℃。在这样的 温度下,钢板都会 摔裂,一杯刚烧开 的热水泼出后,落 到地面就变成冰了。
北冰 洋上空是 连接北美 北部、亚 洲北部和 欧洲北部 最短的空 中走廊。
两极地区地理题

两极地区地理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寒冷。
B.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区。
C. 南极大陆覆盖着巨厚的冰层,因此降水比北极地区多。
D. 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解析:-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因为南极地区是陆地且海拔高,A错误。
-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区,被称为“风库”,B正确。
- 南极大陆虽然覆盖着巨厚的冰层,但降水稀少,比北极地区少,C错误。
- 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D错误。
- 答案:B。
2. 到北极地区去的人不仅比南极地区多,而且北极地区很多陆地上还有人定居。
主要原因是()A. 北极地区空气污染小。
B. 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
C. 北极地区冰山更多,淡水资源丰富。
D. 北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解析:-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也小些,所以到北极地区去的人更多,且北极地区有人类定居,B正确。
- 北极地区也存在空气污染问题,A错误。
- 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也很丰富,C错误。
- 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
- 答案:B。
3. 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都建立了众多的科学考察站。
B. 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C. 都非常寒冷。
D. 都没有长期定居人口。
解析:- 两极地区都建立了众多的科学考察站,A正确。
- 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B正确。
- 两极地区纬度高,都非常寒冷,C正确。
- 北极地区有长期定居人口,南极地区没有长期定居人口,D错误。
- 答案:D。
4. 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昆仑站。
D. 泰山站。
解析:- 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高考地理热点--两极

高考地理热点--两极
1、南极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
①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冰雪覆盖,冰雪反射率大;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反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
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
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④洋流──南纬40°~60°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
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⑤地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季气温低。
2、北冰洋范围内气温非常低的原因
①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内,冬半年有漫长的极夜,散失掉大量的热量。
②极昼期间尽管光照时间很长,但太阳高度角很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很有限。
③同时,在极昼期间由于积雪和海冰的融化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④白色的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如新雪的反射率达到90%以上。
3、南极气温低于北极的原因?
①南极地势高,北极地势低;②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③南极与低纬地区热量交换少(寒流环绕)北极与低纬热量交换多(北大西洋暖流)④南极冰川覆盖面积大,反射率高⑤南极极夜天数长于北极。
教育最新K12山东省邹城市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两极地区对点训练

两极地区1.中国南极第四个考察站——泰山站于2014年2月建成,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回答下题。
下列对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B.昆仑站气压最高C.泰山站年日照时数最长D.长城站降雪量最大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下图为计划中的北极航线示意图(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A.可全年航行B.不宜使用罗盘导航C.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D.单位距离能源消耗少3.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是( )A.中国—巴西B.越南—法国C.日本—英国D.美国—印度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它位于中山站(69°22′S,76°22′E)与昆仑站(80°25′S,77°07′E)之间,可为中山站通往昆仑站考察提供物资及应急保障的中间支撑。
读图1、图2,回答下面四题。
4.泰山站位于北京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5.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 )A.长城站濒临印度洋B.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C.泰山站与昆仑站相距约1300千米D.昆仑站终年盛行下沉气流6.图2所示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状建筑,该式建筑的主要作用是( )A.通风防暴雪堆堵B.利于防寒保暖C.防紫外线辐射D.利于天文观测7.泰山站为度夏站,在使用期间( )A.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B.泰山站极昼天数少于昆仑站C.泰山站自转线速度高于中山站D.泰山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长城站2013年11月7日,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此次考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建立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为南极内陆考察度夏站。
回答下面两题。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两极地区》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两极地区》含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在冰盖坡度较大的地区,由于冰盖表面辐射冷却快,使得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面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
下降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1~3题。
1. 图中我国四所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显著的是中山站,其原因是该地A. 海陆差异显著B. 坡度陡C. 辐射冷却剧烈D. 冰盖厚2. 为抵御下降风的危害,中山站应特别加固建筑物的A. 南墙B. 北墙C. 东墙D. 西墙3. 春、秋分日前后,南极大陆下降风最强烈的天气和时段在A. 晴天2:00~4:00B. 晴天14:00~16:00C. 阴天2:00~4:00D. 阴天14:00~16:002018年9月26曰,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顺利返回上海。
本次考察首次成功布放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冰站”观测装备,使我国对北极的科考可以从夏季一直延续到冬季,大大提升了对北极环境的观、监测能力。
下图示意本次科考路线。
据此完成4~6题。
4. 推断,我国“无人冰站”布放在A. 白令海作业区B. 楚科奇海作业区C 楚科奇海台作业区 D. 北冰洋中心作业区5. 在楚科奇海台作业区,考察队员释放了探空气球,气球飘向A. 西南方向上空B. 东北方向上空C. 西北方向上空D. 东南方向上空6. 船时7月30日上午十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上午六点,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进入了北极圈。
此时“雪龙”号所在位置是A. 23°26’N,169°10’EB. 23°26’N,59°10’EC. 66°34’N,169°10’WD. 66°34'N,59°10’W约一万年前,北冰洋被完整的冰原覆盖,形成“气候性陆地”,有的学者称之为北极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0)最寒冷的地区——两极地区
1、读部分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长城站和中山站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中山站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燥
B.中山站自转线速度较大
C.长城站上可常年看到极光
D.长城站在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2.南极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的形成环境与南极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差甚远,说明( )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壳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D.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
答案:1.A; 2.C
解析:1.读图,中山站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较小,B错。
长城站位于南极圈外,不能看到极光,C错。
根据经纬网判断,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D错。
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上,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上,判断中山站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燥,A对。
2.南极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的形成环境与南极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差甚远,说明南极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具有煤、石油形成的条件,地壳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C对。
A、B、D错。
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时南极海冰范围是一年中最大值,2月时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值。
9月时南极海冰范围在70°E-80°E明显向低纬凸出是由于海水运动受到海底山脉阻挡绕行将海冰带到较低纬度,
据此完成3~5题。
3.由图可知( )
A.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B.9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
C.海冰外缘线与海岸走向一致
D.海冰范围即海冰覆盖面积
4.据研究由于盛行风的影响融冰初期会在沿岸地区出现无冰水域,对其影响较大的是风的( )
A.源地
B.大小
C.方向
D.性质
5.9月时受海底山脉阻挡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
A.潮汐
B.波浪
C.西风漂流
D.南极环流
答案:3.A; 4.C; 5.C
北冰洋表层有常年不化的冰盖,面积占总面积的2/3左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层融化,航道优势日益凸显。
2017年7月4日中俄两国提出“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读图文回答6~8题。
6.“冰上丝绸之路”的最大安全隐患是( )
①能见度差
②风高浪大
③台风频发
④海上浮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冰上丝绸之路”的最佳航行期应该是( )
A.12-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8.与传统航道相比,“冰上丝绸之路”最大的优势是( )
A.航线距离短
B.联系国家多
C.航行速度快
D.安全程度高
答案:6.D; 7.C; 8.A
南极大陆素有"白色沙漠"之称,95%以上的面积被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目前,我国在南极大陆已建成四个科考站,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图中A点附近).罗斯海被喻为研究地球系统中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和圈层相互作用、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
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简图及昆仑站外景图。
读图回答9-11题
9.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选址罗斯海恩克斯堡岛是因为( )
A.科研价值大
B.环境条件好
C.建设难度小
D.终年不冻
10.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更低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南极地区陆地面积为主,降温幅度更大
B.南极地区海拔更高,气温更低
C.南极冬季极夜时间比北极冬季极夜时间长
D.南极地区人类活动更少
11.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昆仑站适合天文观测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B.海拔高!空气稀薄,且大气透明度高
C.有较长的极昼期,可连续观测
D.海拔高,视野开阔
答案:9.A; 10.D; 11.C
解析:9.结合材料内容可知罗斯海域被誉为"天然实验室",所以我国第五个科考站选址罗斯海恩克斯堡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科研价值巨大,故选A
10.从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地球运动、洋流分布方面分析。
南极地区为陆地,北极地区是海洋,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冬季降温更快,气温更低。
根据材料可知,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其海拔比北极地区高,气温更低,终年被冰雪覆盖,地表反射率比北极的海洋大,吸收太阳辐射少。
海陆分布、海拔和洋流的性质等,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南极冬季极夜时,北球公转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极夜天数多。
而南极北极地区人类活动都比较少,尤其是气温较低的冬半年,所以气温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故选D
11.适合天文观测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原因: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且大气污染小,大气透明度高;海拔高,视野开阔;有较长的极夜期,可连续观测.一般天文观测选择晚上而不是白天.故选D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其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64°20 'W、54°47'S)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
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来维持其生命活动。
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摄氏度
-1.32摄氏度,如果温度高于1.80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
下图为南极大陆周边大洋水域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南极半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1)推测火地岛东西部自然带类型并说明造成这种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
(2)分析南极大陆外围大西洋西部沿岸海域,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
(3)某科考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南极大陆科考,指出他们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
答案:(1)西侧为温带阔叶林带:东侧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火地岛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带: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燥,形成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②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③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麦;④适宜磷虾生存的海域面积大:⑤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酌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
(3)海上:风大浪急;海中浮冰和冰山;酷寒冰冻等。
陆上:酷寒、狂风;巨厚积雪;积雪下众多的冰隙、阴沟。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暑假,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组织了青少年北极研学科考队,在斯瓦尔巴德群岛,进行了研学旅行实践考察。
斯瓦尔巴群岛是挪威最北界的属地,居民约3000人,首府朗伊尔城是世界上离北极最近的城市。
群岛夏季均温4-6°C,冬季均温零下16-12°C,年均降水量约220毫米。
60%面积被冰川覆盖,30%为荒地,10%被164种低矮植物覆盖。
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高20°C左右。
岛上有北极最矮小的树—北极柳,呈团簇垫状,仅高1-2厘米,树根在表层土壤中横向生长,可达十几厘米长。
岛上居民的房屋,都建在深入地下的木桩或水泥柱上,房子被架在高处。
(1)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斯瓦尔巴群岛聚落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从自然角度分析,为什么岛上居民居住在柱桩高屋?
(3)分析北极柳形态的成因。
答案:(1)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海岸的峡湾边;原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增温增湿;位于极地东风的背风地带,受寒风影响较小;西部峡湾的天然港口靠近西欧,有地缘优势。
(2)该地有多年冻土;夏季气温回升,防止季节性冻土层融化后房屋沉降;冬季房屋采暖,防止地基冻土融化后房屋沉降;房子架起来很高,既利于保暖,又防止被风雪掩埋。
(3)矮小的团簇垫状,利于抵御极地的严寒、大风、干早;冻土地带根系难以向下发展;横向生长,有利于根系吸取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