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有名的散文5篇
唐宋八大家最著名的散文

唐宋八大家最著名的散文唐宋八大家是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散文作品流传至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每一位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主题,下面将分别介绍他们最著名的散文作品。
王安石的《明妃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故事为题材,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与才情,以及她与皇帝之间的爱恋。
王安石通过生动的笔触,将这段爱情故事描绘得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
苏轼的《东篱乐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东篱的景色和乐府诗为主题,描绘了苏轼在东篱的生活和创作。
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感情表达,将东篱的美景和他对乐府诗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东篱的美景之中。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欧阳修在醉翁亭遇到的一位老人为题材,描绘了老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欧阳修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将老人的智慧和哲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陷入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之中。
苏洵的《赤壁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战争中的英雄豪情和人民的苦难。
苏洵以雄浑壮丽的笔触,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坚强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陷入对英雄和苦难的思考之中。
黄庭坚的《寒食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寒食节为题材,描绘了黄庭坚在寒食节时对亲友的思念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黄庭坚以细腻的笔触,将寒食节的忧伤和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陷入对亲情和离别的思考之中。
米芾的《楼船夜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楼船夜话为题材,描绘了米芾在楼船上与友人们的交流和对人生的思考。
米芾以细腻的笔触,将楼船夜话的欢乐和哲理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陷入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之中。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元夕之夜为题材,描绘了辛弃疾在元夕之夜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辛弃疾以深情的笔触,将元夕之夜的寂寥和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陷入对故乡和往事的思考之中。
苏轼的散文

苏轼的散文
苏轼,是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着他生前的智慧和精神活力。
他的散文涵盖了大量主题,从文学、历史、哲学到宗教和文化,让他的散文被视为中国中古文学的精华内容之一。
苏轼的散文主要有《知异》、《送林韵先生》、《送别》、《古意》、《水调歌头》等等。
其中的《知异》被认为是苏轼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反映了苏轼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看法,他认为文学精神气质受到了持久的破坏,只有把文学作为一种艺术活动进行实践,才能走出困境。
《送林韵先生》是苏轼写给自己老师的,清晰地反映出苏轼对自己老师的尊重之情。
他写道:“旧时光阴,犹如烟雨水,分明共悲离;今年春色,落梅不及雨,多情终有馀。
”这段文字深深显示出苏轼的
悲伤,因为他生前的师长即将离开人世,而他也无力帮助。
此外,苏轼的散文中也有渊博的知识积累,如《古意》和《水调歌头》,在这些文字里,苏轼将自己的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凝结成了
诗化的文字,如《古意》中的“古人云:‘莫逆于心。
’”,让读者有种思想的共鸣,这种准确的把握、理解,也让苏轼的作品被视为中国经典文学中最贴近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之一。
苏轼的散文,在抒发苏轼的学问和感情的同时,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其中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苏轼一生坚持以文学改变社会现实,他把文学写作作为自己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同时坚持自己的个人艺术原则,将散文作为不同文学流派的终极归宿。
通过苏轼的散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智慧和诗意,对于他弘扬的中
国传统文化,我们也应借鉴其中的精髓,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延续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才能够把我们今天的文明带向更高的境界。
苏轼散文名篇

苏轼散⽂名篇苏轼散⽂名篇 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字和仲,号东坡居⼠,世称苏东坡、苏,欢迎阅读。
仙。
下⾯是⼩编为你带来的苏轼散⽂名篇苏轼散⽂名篇《⾚壁赋》 ⾚壁之战的故事,在我国⼏乎是家喻户晓,尽⼈皆知。
从正史到演义,从戏曲到影视,都把这场规模浩⼤的古代战争,渲染得丰富多姿,波澜壮阔。
⾚壁鏖兵是意义重⼤的战略决战,战争的开端,是孙刘两家的⽣死存亡;战争的进程是如何以弱胜强;战争的结局,奠定了三分天下各占⼀⽅。
历史的本⾝情节就⼗分⽣动,⼜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就更加热闹⾮凡。
像⾆战群儒、草船借箭、蒋⼲盗书、黄盖诈降、诸葛借风、⽕烧战船、败⾛华容等⼀连串的精彩故事,久已深⼊⼈⼼,就连不识字的⽼头⽼太太也都会说:“周瑜打黄盖— 愿打愿挨”可见其影响之深⼴。
⾚壁怀古之作,最著名的便是⼀诗、⼀词、⼀赋。
诗《⾚壁》“折戟沉沙铁未销,⾃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乔。
”这是杜牧的名作。
词《念奴娇·⾚壁怀古》和赋都是苏东坡的。
虽然是在同⼀个地⽅,缅怀同⼀件事情,但却有着不同的意蕴和情致。
⽐较⽽⾔,杜诗写得清丽俊逸,贵在巧思;苏词则写得雄浑豪放,⽓势磅礴。
杜牧完全避开了正⾯,既不写景也不叙事,⽽是通过⼀份战争遗产来引发怀古之情,让⼈们想到那场惊⼼动魄的战争。
然后却陡然⼀转,从反⾯去假设战争的另⼀种结局,其妙处尽在于此。
咏史不落窠⾅,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这正是⼩杜七绝的特点。
苏轼的词写得豪迈壮阔,雄奇⽆⽐,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为⼀体,从正⾯着笔直⼊主题。
⼀开始就以⾮凡的⽓魄,极⼒把时空扩展开来,⽴刻就展现了⼀幅雄伟壮观的画⾯。
让⼈仿佛看到了诗⼈正兀⽴岸边,望浩浩之长江,叹悠悠之历史;对巍巍之⾚壁,涌翩翩之浮想。
他写出了壮丽的景⾊,惊涛拍岸,飞珠溅雪,汹涌澎湃,⽓象万千;他写出了栩栩如⽣的⼈物,使雄姿英发的周瑜在他的遥想中出现,如见其⾳容笑貌;他写出了深沉的感慨,在昂扬激越的词句后⾯,分明是⽆奈的苦涩,压抑的情怀。
写苏轼的唯美散文

写苏轼的唯美散文一、模板一一首念奴娇,是黄州对苏轼的眷恋;一篇赤壁赋,我的泪支离破碎……因为有了苏轼,黄州成了千百年来文人向往的地方.站在高高的山上,远远的看,苏轼,红色的泪在滑过……在一个风尘仆仆的黄昏,他带着一身的疲惫,带着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从乌台诗案中仓皇逃出,在受尽了苦难之后,来到了这里.也许正赶上一个日落,黄色的天,红色的赤壁,一个摇曳的三国.来不及擦一把汗,来不及一声叹息,一阵风吹过,他的哀伤就已远逝,被抛在了三国那个英雄的年代。
他终究是苏轼啊,就算是只有一个几乎等于无的官职,就算是被对手拉下了马,他也只是与渔人相醉,装作一般人家.一场千年的文斗,最终还是以苏东坡的绝对胜利作为结局.我的苏东坡。
东坡何以招罪?惟以才情太高!乌台诗案,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可他却在这片红色的淡淡的哀伤中写出了念奴娇,前后赤壁赋的传世佳作.半倚着中华五千年的苍老文明,激起一片纷扬的文字,让哀伤变成一首动听的歌,让我的泪肆意倘佯,我的苏东坡啊!就算没有人记得,就算连好友沈括也背叛了自己,就算是痛,那又怎样?“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就让我们长歌一曲,曲罢终散离人泪。
他就像是一只箭,一枝穿云宵上阵杀敌的箭,被无端的拉下来,一头栽倒了黄州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被神宗皇帝重用的机会.从黄州到海南岛,从这里贬到那里,却让他成就了一段文人的神话。
这若是别人,早不知生出多少酸溜溜的文字来,而他的诗赋,豪放,却有独特的风采,这里面有哀伤,有壮志,有眷恋,有着单纯的色彩……还记得他写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湖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挚爱的妻子却跟着他到处颠簸,这份痛,真的很伤。
“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我的苏东坡啊………………二、模板二悠悠地,你飘进我的梦乡。
诗酒趁年华-行走在时代峰巅的苏东坡随笔散文

诗酒趁年华-行走在时代峰巅的苏东坡随笔散文诗酒趁年华-行走在时代峰巅的苏东坡随笔散文在宋代的词人当中,最欣赏的就是苏东坡了。
一提到东坡,很多人脑海中浮现出的可能是“挟飞仙以遨游”、亦或是“老夫聊发少年狂”,都是他的有名诗篇、散文等等作品,而我却更关注他诗文背后的故事和他的为人。
在我看来,若要用四个字来形容他,那便是“笃行高志”了。
苏轼一生坎坷路,却从未忘记人民。
他的为官之道,可谓是纯纯粹粹的“为人民服务”。
在很多人看来,苏轼一生四次被贬,人生充满着坎坷与波澜,实在可悲,可在被贬任职所在地的当地人看来,这却是件幸事。
我们现在去西湖所见的“苏堤”,就是东坡被贬杭州时所修建的。
朝廷抛弃了东坡,人民却向他靠拢,在了解人民的疾苦之后,兴修水利,浚湖筑堤,造福了杭州境内的人民。
“新渠走碧流,光满万家楼,更有明月千顷一时留”,在人民面前,苏堤好似拯救百姓疾苦的良药,而对于东坡来说,苏堤还只是一个太狭小的存在,他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为百姓做的也不仅仅是这些。
在朝堂上,他批判王安石,反对改革,多次为民请命,为民生奔走,为百姓的痛苦申诉和呼喊!哪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要是为了人民,他什么都不怕。
就是他这样的为官之道,真正的公仆本色,流芳千古、泽及百代!为官一处,惠民一方,无疑就是苏东坡的真实写照。
苏轼一生多数岁月都在流离颠沛,却从未忘记忧国。
“虽废弃,未忘为国家虑也”,这句话叹出了苏轼的爱国心声。
尽管不被统治者重用,尽管被朝堂官员构陷,他仍怀着忠贞爱国的一颗心去向统治者献计献策,“是以知为国者,平居必常有忘躯犯颜之士,则临难庶几有徇义守死之臣。
若平居尚不能一言,则临难何以责其死节?人臣苟皆如此,天下亦曰殆哉。
”,刚正嫉恶,遇事敢言,这也是我欣赏苏轼的`一点。
他对于治理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面对北宋初期积贫积弱的局面,他壮志满怀的想要去大干一场,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丰满的报国理想与改革主张并不被统治者赞同,又屡遭贬谪。
苏轼散文赏析名篇散文欣赏

苏轼散文赏析名篇散文欣赏苏轼雅人深致,富于文人气质,其诗文,豪迈奔放,犹如天马行空。
他写的散文也不错。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苏轼散文赏析,供大家欣赏。
苏轼散文赏析:《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著名文学家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而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
在狱中四个多月,后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是挂名的地方军事副理官。
)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这篇仅有八十多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它好像是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下面分小段进行分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一○八三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军。
夏历十月十二日,正当秋末冬初,夜里已很有点寒意了。
“解衣欲睡”,是说寒夜寂寥,百无聊赖,还不如解衣就寝,在睡梦中忘却人世的一切忧愁和烦恼吧!“欲睡”是想睡而还没有睡着。
这当儿,“月色入户”,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
“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来与他作伴,有意地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欣然起行”,是诗人的反应。
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
一个被朝廷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
诗人的兴奋和喜悦都已高度地概括在“欣然起行”这四个字中了。
这一句与“解衣欲睡”相对照,显得一伏一起;一沉闷,一活跃;完全是两样心情,两种节奏。
苏轼散文名篇(宋词苏轼名篇)

苏轼散文名篇(宋词苏轼名篇)1、《江城子》清江南xx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2、一代:宋:柳永《蝶恋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浣溪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春天里,万物复苏,春天里,草木萌发生气,小草也发芽了,柳树也发芽了,假如用一把大伞遮挡阳光,一旦到达阴霾,千条万条的裤子就会折断似地毯子,这时候,小河也来凑喧闹。
5、《水调歌头》宋代:黄庭坚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6、《题金陵渡》唐·张金陵津渡水山楼,家在江南城北是天际。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7、人行,必有伴侣之心,其心不行不慎。
8、《水龙吟·西湖》宋代·苏轼西湖春色,一片春愁。
9、《题金陵渡》唐·张金陵津渡水山楼,家在江南城北是天际。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10、一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自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1、一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自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2、一,xx岁了,他的诗歌写得多么动人,多么好玩,他的作品也多么美丽,他的作品也多么的精*!13、一,天高云淡。
14、《春日》: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15、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9]16、11]《宋词》卷三百17、《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夜记梦18、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青春;有一段人生最漂亮,那就是青春;有一道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青春。
请不要吝啬在我们的友情里,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让我感觉到你的爱。
19、一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0、人皆养子望聪慧,我被聪慧误一生。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2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2篇(完整)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1初夏的早晨,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映照在湖面上,把湖水都染成了桔色。
苏轼坐在游船上一边观赏美丽的西湖一边饮酒。
这时的湖面犹如一面铜镜。
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荡起层层细波,像鱼鳞金光闪闪;像丝绸光滑柔顺。
多美的西湖啊!湖水的美在予它的静与幽。
它既不象大海一样惊涛骇浪,变化莫测,也不象江河般川流不息,源远流长。
它象一位饱读诗书的姑娘,优雅,恬静,秀美。
让他联想起战国时那充满智慧与胆略的美女__西施他还沉浸在这美景中时,远处传来了阵阵欢笑声把他拉了回来。
太阳已高高升起,这时的西湖充满生机。
湖中的荷花在阳光照耀下伴随着美妙的歌声翩翩起舞。
瞧,那亭亭玉立的花骨朵,.白中透着点粉红在风中摇曳着,若大的湖面就像一个舞台。
看这边,一个个碧绿的像大圆盘似的荷叶,它们像是伴舞者,主角就是那些含苞欲放的荷花,有粉白。
粉红。
鲜红,头顶的露珠像是一顶皇冠,把它们装扮得更加美丽。
忽然,太阳像害羞的孩子一样,钻到云层里,天也变得灰蒙蒙的。
云也似乎要凑个热闹,越积越多,越积越厚。
小雨滴也被感染了,纷纷挣脱天空妈妈的怀抱争先恐后地来到大地上。
苏轼急忙躲进船舱里。
这时的湖面好似一张蹦蹦床,小雨滴在上面跳跃,欢唱。
渐渐地湖面被层层雨雾所笼罩,影影绰绰,朦朦胧胧。
几艘小巧而精致的画船缓缓驶来。
让人如同进入仙境般。
慢慢地,雨停了,但湖面上仍荡漾着一层雾气,如诗如画。
这时的西湖象一幅细致精妙的水彩画。
阳光下的西湖就象活泼,健康,充满生机的姑娘;雨中的西湖却多了几分柔弱让人怜爱。
苏轼望着这人间天堂般的景色,提笔写下: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苏轼五篇著名的散文:
《前赤壁赋》(苏轼代表作之一)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后赤壁赋》(苏轼代表作之一)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予亦狐独高频婉约乎缭绕风清月明之中。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羽衣翩跹翅如车轮下视澄澈见底。
予乃问客曰:“吾从西北来时闻呜呜箫声不知何处之声?”客曰:“月明风清如此那望箫声乃鹤飞鸣过我也。
”
《黠鼠赋》(苏轼代表作之一)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外。
推其橐,则中大鼠也。
以斗量之,只有升耳。
然而声之所以宏者,犹是鼠也,假之以为鼠,又有喙焉。
赋于炉火之炉内藏者鼠也知所亡夫苟能知所亡而避之则鼠之类虽为人口给而难以得失利害无所得失无所得则死能耐之死方乳之子有术缩其颈以遂其喙左右手以搏之而得是乌以身知而加夜盗者皆不能害也出知所失亡以为所当得者皆寓焉夫是无所不至矣夫!
《东栏梨花》(苏轼代表作之一)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和子由踏青》(苏轼代表作之一)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熟有应农父耕。
临池清竹蒙苦笋,绕屋乔木敷柔藤。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何须间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