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1,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①在各系统中处于主导.调节控制其它系统,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②调节机体功能,使机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③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2,神经系统的区分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功能:躯体神经系统(皮肤和运动器)和资助神经系统(交感卫星吩咐交感为抑制)3,神经系统的组成由神经组织组成,组织又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神经元的构造,不同的神经元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
尽管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但每个神经元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有圆形、梭形、锥形。
胞体直径3到5um(微米)不等。
尼氏体含出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神经元纤维具有支持细胞和物质输送的作用。
突起|树突:传入冲动,可有多条.|轴突:传出冲动,仅有一条神经元分类:突起数目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中枢系统内由少突胶质细胞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膜细胞组成(施万细胞)。
突起: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联系接触点。
神经元胶质:神经组织中另一类细胞,体积小数量多,对神经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作用,还可作为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离子通道。
4,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在调节机体活动中。
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反应的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活动基本方式。
反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5.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树突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
在大脑,小脑表层部分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具有髓鞘颜色苍白。
在大脑小脑深部为大脑髓质和小脑髓质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有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神经节:在周围神经内,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形膨大纤维束:在中枢神经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神经:在周围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大小粗细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组合成一条神经。
神经系统查体技能培训笔记

神经系统查体技能培训笔记
一、概述
神经系统查体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检查,以评估大脑、脊髓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时,医生需要使用各种技能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识别异常情况,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神经系统查体的基本技能
感觉检查: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和振动觉的检查,以评估神经传导和感觉功能。
运动检查:包括肌肉力量、协调性、肌张力和不自主运动的检查,以评估运动功能。
反射检查:包括深反射和浅反射的检查,以评估神经反射功能。
语言和言语检查:包括语言理解、表达和书写能力的检查,以评估语言和言语功能。
眼球运动和视觉检查:包括眼球运动、瞳孔对光反射和视野的检查,以评估视觉功能。
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检查:包括意识状态、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和执行功能的检查,以评估认知功能。
三、神经系统查体的注意事项
尊重患者:在查体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确保患者舒适和放松。
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准确记录:在查体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患者的反应和异常情况,以便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遵循标准化流程:在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时,要遵循标准化流程,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
神经系统查体技能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检查,以评估大脑、脊髓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时,医生需要使用各种技能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识别异常情况,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时,要尊重患者、观察患者的反应、准确记录并遵循标准化流程。
生理学笔记之神经系统

生理学笔记之神经系统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速度,神经纤维的分类以及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2.突触与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突触前抑制。
神经递质。
突触传递的特点。
3.反射中枢的概念,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过程。
4.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感觉的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痛觉。
5.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骨骼肌的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肌紧张及其调节。
锥体系统及锥体外系统在运动调节中的作用,中枢神经调节系统其他部位对运动的调节作用。
6.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的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及其化学传递,低位脑干对内脏机能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和生物学意义,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及两侧大脑半球的职能分工。
8.两种睡眠状态及其特点。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胞体是神经元代谢和营养的中心,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较短,一个神经元常有多个树突,轴突较长,一个神经元只有一条。
胞体和突起主要有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2.神经纤维即神经元的轴突,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兴奋。
神经元传导的兴奋又称神经冲动,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神经元轴突始段的兴奋性较高,往往是形成动作电位的部位。
3.神经胶质:主要由胸质细胞构成,在神经组织中起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二、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1.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则神经冲动不能传导。
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神经冲动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
3.双向传导: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是单向传导的。
4.相对不疲劳性: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耗能远小于突触传递。
笔记2神经调节(word)

笔记2:神经调节(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①分类: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_神经元_和_神经胶质细胞_两大类。
②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①中枢神经系统B.脊髓:位于椎管中,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学生批注: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等。
大脑分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和树突构成的一薄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二是神经胶质细胞,又称神经胶质。
在脑和脊髓,髓鞘是由神经胶质细胞缠绕在轴突上形成的。
神经胶质细胞虽不直接参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信息的传递,但它们对神经元功能的实现发挥重要的协作功能,对神经元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多种作用。
②外周神经系统A.脑神经: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一个神经元细胞有多个树突,但通常只有一个轴突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传导兴奋。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_髓质_神经元部的感觉和运动;B.脊神经:脊神经共有31对,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从分布上看】:分布在全身各处,【从分类上看】: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从而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
◆躯体运动神经受意识支配(随意的);◆内脏运动神经则是不随意的。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1)反射①定义: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性应答。
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②分类③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反射_。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神经系统(二)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一)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1.丘脑前的传入系统(1)后索–内侧丘系传入系统:深感觉(本体感觉和精细触氏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第一级)→脊神经→脊髓后索(薄束楔束)→延髓:薄束核、楔束核(第二级)→交叉→内侧丘系→丘脑(第三级)→投射系统→大脑皮层(2)前外侧索传入系统:浅感觉(痛温粗略触压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第一级)→脊神经→脊髓:灰质后角((第二级)→交叉→脊髓丘脑侧、前束(前外侧索)→丘脑(第三级)→投射系统→大脑皮层(1)痛觉和温度觉: 脊髓丘脑侧束,先交叉后上行(2)粗略触-压觉: 脊髓丘脑前束,先交叉后上行(3)本休感觉和精细触压觉:后索,先上行后交叉相关疾病1)一侧脊髓横断损伤:同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压觉障碍,对侧痛温度觉和粗略触压觉障碍。
2)脊髓空洞症,中央管前交叉损害:病变节段以下双侧痛温度觉障碍,而粗略触压觉基本正常(分离现象),因为略触-压觉换元可发生在多个节段范围。
3)肿瘤从脊髓外压迫和侵蚀脊髓:首先波及来自的腰骶部纤维,病变早期可出现腰骶痛温觉缺失。
4)高位脊髓中央发生肿瘤:首先发生颈部或胸部的浅感觉缺失。
2.感觉投射系统私信获取(二)躯体感觉的皮层代表区及感觉信息处理第一感觉区:※第一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相当于Brodmann分区的3-1-2区。
其感觉投射有以下特点:①躯干和四肢部分的感觉为交叉性投射,即躯体一侧的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投射,但头面部感觉的投射则为双侧性的;②体表感觉皮层的投射区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而非躯体感受区域的面积,分辨愈精细的部位,代表区愈大,如拇指、示指和嘴唇的代表区。
相反,躯干的代表区却很小;③体表不同区域在中央后回的投射区域具有一定的分野,且总体安排是倒置的。
即下肢上段在顶部;膝以下在半球内侧面;上肢在中部;而头面部则在底部。
但在头面部的代表区内部,其排列却是正立的。
神经系统笔记

神经系统思维导图神经系统小脑大脑组成,神经元及垂直柱脑脊膜及脑脊液神经系统详细内容中枢神经系统,大脑与小脑的灰质位于表层——皮质灰质: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白质:不含神经元胞体,只有神经纤维的结构。
白质内 ,神经元胞体集中而成的一些团块——神经核 (团) 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节/神经丛: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Structure大脑胼胝体间脑(丘脑与下丘脑)脑干:中脑,小脑,脑桥,延髓脊髓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数量庞大,种类丰富都就是多极神经元,主要可分为高尔基 I型神经元与高尔基 II 型高尔基Ⅰ型神经元•大型锥体细胞•中型锥体细胞•梭型细胞1、轴突组成投射纤维,发向脑干或脊髓。
2、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维,发向大脑皮质同侧或对的其她区域,把该区域形成的信息传递出去。
高尔基 II 型神经元大量的颗粒细胞(就是脑皮质中间神经元 ):水平细胞、星形篮状上行轴突等。
主要接受来自神经系统其她部位传入的信息,并加以综合、贮存或传递给高尔基Ⅰ型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占神经细胞 66%,长三角锥状胞体,向皮质表面发出单一的顶树突,向皮质深处发出多根底树突与一根长轴突树突上均有无数的棘,并随树突远离胞体而增多,这些棘就是形成轴—树突触之处。
一根长轴突自轴丘发出,一些形成联络纤维,另一些则形成投射纤维。
颗粒细胞数量最多,散于皮质内。
胞体小,形态不一,多呈三角或多形。
梭形细胞从胞体上下两极发出树突。
而轴突从胞体中下部发出,进入髓质,与锥体细胞一样形成投射纤维或联络纤维。
分子层 :细胞小而少 ,主要就是水平细胞与星形细胞组成、• 外颗粒层 :许多星形细胞与少量小锥体细胞构成、• 外锥体细胞层 :许多中小型锥体细胞与星形组成、• 内颗粒层 :细胞密集 ,多就是星形细胞、• 内锥体细胞层 :由大,中型锥体细胞组成,在中央前回有称 Betz细胞的巨大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梭形细胞为主,还有锥体细胞与颗粒细胞分子层• 位于大脑皮质的最表面。
神经系统笔记

神经系统笔记(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神经系统思维导图神经系统小脑大脑组成,神经元及垂直柱脑脊膜及脑脊液神经系统详细内容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小脑的灰质位于表层——皮质灰质: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白质:不含神经元胞体,只有神经纤维的结构。
白质内 ,神经元胞体集中而成的一些团块——神经核 (团)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节/神经丛: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Structure大脑胼胝体间脑(丘脑和下丘脑)脑干:中脑,小脑,脑桥,延髓脊髓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数量庞大,种类丰富都是多极神经元,主要可分为高尔基 I型神经元和高尔基 II 型高尔基Ⅰ型神经元大型锥体细胞中型锥体细胞梭型细胞1、轴突组成投射纤维,发向脑干或脊髓。
2、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维,发向大脑皮质同侧或对的其他区域,把该区域形成的信息传递出去。
高尔基 II 型神经元大量的颗粒细胞(是脑皮质中间神经元):水平细胞、星形篮状上行轴突等。
主要接受来自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传入的信息,并加以综合、贮存或传递给高尔基Ⅰ型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占神经细胞 66%,长三角锥状胞体,向皮质表面发出单一的顶树突,向皮质深处发出多根底树突和一根长轴突树突上均有无数的棘,并随树突远离胞体而增多,这些棘是形成轴—树突触之处。
一根长轴突自轴丘发出,一些形成联络纤维,另一些则形成投射纤维。
颗粒细胞数量最多,散于皮质内。
胞体小,形态不一,多呈三角或多形。
梭形细胞从胞体上下两极发出树突。
而轴突从胞体中下部发出,进入髓质,与锥体细胞一样形成投射纤维或联络纤维。
分子层 :细胞小而少 ,主要是水平细胞和星形细胞组成 .外颗粒层 :许多星形细胞和少量小锥体细胞构成 .外锥体细胞层 :许多中小型锥体细胞和星形组成 .内颗粒层 :细胞密集 ,多是星形细胞 .内锥体细胞层 :由大,中型锥体细胞组成,在中央前回有称 Betz 细胞的巨大锥体细胞多形细胞层:梭形细胞为主,还有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分子层位于大脑皮质的最表面。
神经系统笔记

神经系统思维导图神经系统小脑大脑组成,神经元及垂直柱脑脊膜及脑脊液神经系统详细内容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小脑的灰质位于表层——皮质灰质: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白质:不含神经元胞体,只有神经纤维的结构。
白质内 ,神经元胞体集中而成的一些团块——神经核 (团)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节/神经丛: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Structure大脑胼胝体间脑(丘脑和下丘脑)脑干:中脑,小脑,脑桥,延髓脊髓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数量庞大,种类丰富都是多极神经元,主要可分为高尔基 I型神经元和高尔基 II 型高尔基Ⅰ型神经元•大型锥体细胞•中型锥体细胞•梭型细胞1、轴突组成投射纤维,发向脑干或脊髓。
2、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维,发向大脑皮质同侧或对的其他区域,把该区域形成的信息传递出去。
高尔基 II 型神经元大量的颗粒细胞(是脑皮质中间神经元):水平细胞、星形篮状上行轴突等。
主要接受来自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传入的信息,并加以综合、贮存或传递给高尔基Ⅰ型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占神经细胞 66%,长三角锥状胞体,向皮质表面发出单一的顶树突,向皮质深处发出多根底树突和一根长轴突树突上均有无数的棘,并随树突远离胞体而增多,这些棘是形成轴—树突触之处。
一根长轴突自轴丘发出,一些形成联络纤维,另一些则形成投射纤维。
颗粒细胞数量最多,散于皮质内。
胞体小,形态不一,多呈三角或多形。
梭形细胞从胞体上下两极发出树突。
而轴突从胞体中下部发出,进入髓质,与锥体细胞一样形成投射纤维或联络纤维。
分子层 :细胞小而少 ,主要是水平细胞和星形细胞组成 .• 外颗粒层 :许多星形细胞和少量小锥体细胞构成 .• 外锥体细胞层 :许多中小型锥体细胞和星形组成 .• 内颗粒层 :细胞密集 ,多是星形细胞 .• 内锥体细胞层 :由大,中型锥体细胞组成,在中央前回有称 Betz 细胞的巨大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梭形细胞为主,还有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分子层• 位于大脑皮质的最表面。
神经元较少,主要是水平细胞和星形,水平胞的树突和轴与皮质表面平行分布;还有许多与皮质表面平行的神经纤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笔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神经系统思维导图
神经系统
小脑
大脑组成,神经元及垂直柱
脑脊膜及脑脊液
神经系统详细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小脑的灰质位于表层——皮质
灰质: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白质:不含神经元胞体,只有神经纤维的结构。
白质内 ,神经元胞体集中而成的一些团块——神经核 (团)周围神经系统中
神经节/神经丛: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Structure
大脑
胼胝体
间脑(丘脑和下丘脑)
脑干:中脑,小脑,脑桥,延髓
脊髓
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数量庞大,种类丰富都是多极神经元,主要可分为高尔基 I型神经元和高尔基 II 型
高尔基Ⅰ型神经元
大型锥体细胞
中型锥体细胞
梭型细胞
1、轴突组成投射纤维,发向脑干或脊髓。
2、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维,发向大脑皮质同侧或对的其他区域,把该区域形成的信息传递出去。
高尔基 II 型神经元
大量的颗粒细胞(是脑皮质中间神经元):
水平细胞、星形篮状上行轴突等。
主要接受来自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传入的信息,并加以综合、贮存或传递给高尔基Ⅰ型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
占神经细胞 66%,长三角锥状胞体,向皮质表面发出单一的顶树突,向皮质深处发出多根底树突和一根长轴突
树突上均有无数的棘,并随树突远离胞体而增多,这些棘是形成轴—树突触之处。
一根长轴突自轴丘发出,一些形成联络纤维,另一些则形成投射纤维。
颗粒细胞数量最多,散于皮质内。
胞体小,形态不一,多呈三角或多形。
梭形细胞
从胞体上下两极发出树突。
而轴突从胞体中下部发出,进入髓质,与锥体细胞一样形成投射纤维或联络纤维。
分子层 :细胞小而少 ,主要是水平细胞和星形细胞组成 .
外颗粒层 :许多星形细胞和少量小锥体细胞构成 .
外锥体细胞层 :许多中小型锥体细胞和星形组成 .
内颗粒层 :细胞密集 ,多是星形细胞 .
内锥体细胞层 :由大,中型锥体细胞组成,在中央前回有称 Betz 细胞的巨大锥体细胞多形细胞层:梭形细胞为主,还有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
分子层
位于大脑皮质的最表面。
神经元较少,主要是水平细胞和星形,水平胞的树突和轴与皮质表面平行分布;还有许多与皮质表面平行的神经纤维。
2、外颗粒层
由许多星形细胞和少量小型锥体细胞构成。
锥尖端发出一条较粗的顶树突,伸向皮质表面,沿途发出许多小分支。
胞体还向周围发出一些水平走向的树突,称基。
轴突自胞体底部发出。
星形细胞的轴突一般很短,与邻近锥体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少数较长的轴突上行到皮质表面,与锥体细胞顶树突或水平相联系。
3、外锥体细胞层
较厚,主要是中、小型锥体细胞,以中型占多数。
它们的顶树突伸至分子层,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维。
4、内颗粒层
细胞密集,多数是星形细胞。
5、内锥体细胞层
主要由大、中型锥体细胞组成。
在中央前回运动区,此层有巨大锥体细胞,体高120μm,宽80μm ,称Betz细胞。
此层锥体细胞的顶树突伸至分子层,轴突组成投射纤维。
6、多形细胞层
以梭型细胞为主,还有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
梭型细胞数量较少,其树突自胞体上下两端发出,分别上行到皮质表层和下行至皮质深处,轴突起自下端树突主干根部,进入白质组成投射纤维或联合传出纤维。
大脑皮层分层亚型
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在皮质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层更加发达或者退化消失。
脑的功能分区
对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发现:皮质细胞是呈纵向柱状排列的
-- 称为垂直柱。
它可能是大脑皮质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其内神经元都对同一类型的周围刺激起反应。
垂直柱:大脑皮质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每个柱形结构大小不等,贯穿皮质6层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垂直柱包括传入纤维、传出纤维、中间神经元
大脑皮质中的神经纤维
投射纤维:联系大脑皮层与层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
发向脑干或脊髓。
联络纤维:连接一侧的大脑半球不同部位(叶与叶;回与回等)皮质的神经纤维。
连合纤维:接左右两半球皮质的纤维。
小脑:灰质,白质,神经核
小脑皮质主要指灰质
分子层
结构:含大量神经纤维,神经元少而分散。
两种神经元:
星形细胞篮状细胞
浦肯野细胞层
结构:由一层排列规则的蒲肯野细胞体构成
蒲肯野细胞
小脑皮质中最大的神经元,也是唯一的传出神经元。
特点:
胞体大,成梨形
树突分支繁密
轴突细长
在大脑里的1000亿个神经元中,浦肯野神经元是体积最大神经元是体积最大的。
它是小脑皮层里运动协调大师,接触酒精、锂等有毒物质、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孤独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遗传变异,都会对人类的浦肯野神经元造成消极影响。
颗粒层
颗粒细胞
高尔基细胞
颗粒细胞
胞体小
树突末端呈爪形,与苔藓纤维形成突触
轴突为无髓纤维,上行入分子层呈T形分支,与小脑回的长轴平行,称平行纤维;垂直穿过蒲肯野细胞的扇形突起并与之成突触。
高尔基细胞
胞体大
树突分支较多,并进入分子层与平行纤维接触
轴突在颗粒层内分支茂密,与颗粒细胞树突形成突触
小脑神经纤维
传入纤维
攀缘纤维
纤维较细。
攀附在蒲肯野细胞的树突上形成突触,能直接引起蒲肯野细胞兴奋,为兴奋性纤维。
苔藓纤维
兴奋性纤维。
较粗。
纤维末端形成小脑小球。
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
对蒲肯野细胞有抑制作用
传出纤维
蒲肯野细胞的轴突
——唯一传出纤维
苔藓纤维-800 多个颗粒细胞兴奋-通过平行纤维传导-
兴奋几十万蒲肯野细胞-兴奋区域
苔藓纤维 -多个颗粒细胞兴奋 -通过平行纤维传导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高尔基细胞、篮状和星形)-
抑制蒲肯野细胞-受抑制区域
攀缘纤维-兴奋蒲肯野细胞-兴奋区域
攀缘纤维侧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高尔基细胞、篮状和星形细胞 )- 抑制蒲肯野细胞 -受抑制区域
三、脊髓灰质
白质-中央管-灰质
呈蝶形对称分布于脊髓横切面中央
分前角、后和侧角(侧主要见于胸腰段脊髓)
主要成分是多极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
脊髓前角
功能:
主司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运动
内含: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闰绍细胞
脊髓后角
功能:接受感觉神经元轴突传入的神经冲动,通过白质传送到脑干、小脑和丘神经元:类型复杂
束细胞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病因:脊髓灰质炎毒侵犯脊髓灰质前角内的运动神经细胞引致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属下动神经元损伤。
神经节
脊神经节脑神经节主神经节
脑脊膜与血脑屏障
1.脑脊膜
包裹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缔组织膜
硬膜 (dura (duramater) mater)mater)
厚而致密的结缔组织
蛛网膜 (arachnoid) (arachnoid)
薄层纤细的结缔组织
软膜 (pia mater) mater)mater)
薄层结缔组织
作用: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神经组织,但能选择性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顺利通过,维持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脉络丛 :由第三、四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的软膜与室管膜直接相贴,突入脑室而形成的皱襞状结构
脉络丛上皮
由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室管膜细胞组成,质含较多线粒体,相邻细胞顶部之间有连接复合体。
脉络丛上皮细胞不断分泌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充满脑室、脊髓、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和血管周隙
脑脊液作用:营养和保护脑与脊髓
脑脊液最后被蛛网膜粒(突入静脉窦内的绒毛状突起)吸收进入血液,从而形成脑脊液循环。
足球队员常头顶射门,大脑会受伤吗
大脑飘浮在脑脊液中。
当颅骨受到冲撞时,外力可以通过脑脊液分散,使大脑不受影响。
当头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突然改变时,不致因惯性作用使大脑碰到颅骨内壁。
1. 大脑额叶掌管高级推理能力。
自闭症患者的额叶明显大于常人的额叶。
2. 胼胝体是将大脑左右半球联系起来的区域。
自闭症患者的胼胝体比常人大脑小。
3. 杏仁核区域比常人大,这一区域的作用使人们更易感觉到来自环境,情绪及社会行为的威胁。
4.其海马区域比常人大出约10﹪,此区域对人的记忆能力尤为重要。
5. 小脑区域含有过量的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