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实用类文本阅读——朱东润自传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人物传记(探究题)ppt(3份打包)

人物传记(探究题)ppt(3份打包)

4.联系现实太过宽泛
他人的映衬
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 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如果将韬略比作武 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 支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 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 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 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 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 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 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鲁迅的评价 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 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 作者的评价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近六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解析

近六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解析

2016届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近六年实用类文本阅读【01*】【1201a|1202a|1203a|1204a】2015年新课标Ⅰ卷[《朱东润自传》]【02*】【1201b|1202b|1203b|1204b】2015年新课标Ⅱ卷[《将军赋采薇》]【03*】【1201c|1202c|1203c|1204c】2014年新课标Ⅰ卷[《科学巨人玻尔》]【04*】【1201d|1202d|1203d|1204d】2014年新课标Ⅱ卷[《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05*】【1201e|1202e|1203e|1204e】2013年新课标Ⅰ卷[《“飞虎将军”陈纳德》] 【06*】【1201f|1202f|1203f|1204f】2013年新课标Ⅱ卷[《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07*】【1201g|1202g|1203g|1204g】2012年新课标Ⅰ卷[《谢希德的诚与真》] 【08*】【1201h|1202h|1203h|1204h】2011年新课标Ⅰ卷[《下笔不觉师造化》] 【09*】【1201k|1202k|1203k|1204k】2010年新课标Ⅰ卷[《杂交水稻之父》]【10*】全国新课标卷考题目录【1201m】【解题方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202m】【解题方略】概括主要人物事迹“两步走”【1203m】【解题方略】如何分析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及其成因【1204m】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如何体现文体特点、真实性、文学性?【11*】鉴赏人物传记表达技巧【1201n】【解题方略】其他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的两大思考角度【1202n】【解题方略】细节作用的两个答题角度【1203n】【解题方略】选材组材类题目解题点拨【1204n】【解题方略】分析新闻真实性的五个角度【12*】探究类问题答题思路【1201s】探究实用类文章标题的意蕴【1202s】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答题指导【1203s】【考题】本文在选材组材上很有特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含详细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含详细答案)
_名题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
那六百块钱?啥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
回了上海。
无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
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
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
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
-------------用前
在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
--------------------
语文

--------------------使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江西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读懂文意是关键

读懂文意是关键

读懂文意是关键——传记阅读之“分析综合能力”备考指南一.考点指津【考点阐释】传记,是全国新课标考纲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排在首位的考点。

分析综合,是传记阅读考查的最基本能力,能力层级为C,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根据题意要求,经过分析辨别,把文中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经过压缩、合并,使其简明、准确、全面,合乎题意。

这是传记阅读的高频考点,自然也是必备能力。

近三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各有两篇传记8道大题,包括解答鉴赏评价和探究类试题在内,其实都需要通过分析、综合来筛选、整合相关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是从传记的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对传记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加以分析,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实用类文本的语言,总体要求是准确、平实和简洁。

在此基础上,人物传记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有意蕴,有文采。

分析时,具体要看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语言风格是平实、严肃还是绚丽、幽默,是深奥、艰涩还是平易、晓畅;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等等。

把握文章结构,就是要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一般说来,传记多采用顺叙方式谋篇布局,组织材料;有的也采用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顺序。

概括中心意思,包括层意、段意和全文中心思想两个层面,要在理清作者思路、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其思想内涵,明确中心意思,包括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精神实质、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文体的基本特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二是命题材料的艺术特征。

主要表现手法,是指传记采用的最突出的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从属于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等,而表现手法单指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反衬、暗示、渲染、抑扬、用典等。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含解析)

高考提醒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梳理考纲,进一步明确高考考什么!梳理高考题,进一步明确怎么考!梳理教材和笔记,进一步明确重难点!梳理错题本,进一步明确薄弱点!抓住中低档试题。

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提高复习信心,效率和效益也会双丰收。

少做、不做难题,努力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加剧。

保持平常心,顺其自然绝密★启用前河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风流人物看今朝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风流人物看今朝

命题分析
真题试做
1234
-19-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 程;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③行文 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特点的能力。本文是一篇带有浓厚学术色 彩的自传。从全文看,本文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写个人的学术事 迹,将自己的传记文学观点的形成以及创作作为行文的重点;二是 将生平融入自己的学术生涯中,文章最后一段以及相关链接②都体 现了朱东润先生在学术中的家国情怀;三是自传文本语言平易自然, 通俗易懂,给读者一种亲切之感。




爱国科 学家邓 叔群
“飞虎 将军” 陈纳德
一个不 能忘记 的人
谢希 德的 诚与 真
2011 年课 标
下笔 不觉 师造 化
命题分析
真题试做
-3-


2015 年课
试 标Ⅰ


者 及 出
朱东 润

2015 年
2014 年课
2014 年
2013 年课
2013 年课
课标Ⅱ 标Ⅰ 课标Ⅱ 标Ⅰ 标Ⅱ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 《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 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 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 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探究 作品 的思 想内 容
探究 传主 的人 生价 值和 精神 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

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

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

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

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

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

《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

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

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

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

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

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

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

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

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

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

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

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相关链接:
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

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

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
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

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

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

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6分)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分)
参考答案:
(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②深入研究传记的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
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3)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
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
③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

(4)第一问:
①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

②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

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第二问
观点一:同意。

①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读性;②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不同意。

①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②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