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鉴别

合集下载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当归:1、用药部位:根。

2、性状: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分归头、归身、归尾。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3、功能:补血活血。

黄芪:1、用药部位:根。

2、性状: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

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3、功能:补气固表。

大枣: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类呈椭圆形或球形,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

基部凹陷,有短果梗。

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

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

气微香,味甜。

3、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麦芽: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呈梭形,表面淡黄色,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微甘。

3、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郁金:1、用药部位:块根。

2、性状: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

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

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气微香,味微苦。

3、功能:行气化瘀,清心解郁。

,黄精:1、用药部位:根茎。

2、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

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形似鸡头,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

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3、功能:补气养阴。

白芍:1、用药部位:根。

2、性状:呈圆柱形,两端平截,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红色,气微,味微苦、酸。

3、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

白茅根:1、用药部位:根茎。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这是数千年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如:圆柱形(黄芪、甘草),纺锤形(麦冬、百部),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一、用形象语言表达外形特征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野山参:马牙芦、雁脖芦、枣核钉、铁线纹、珍珠疙瘩蕲蛇:头龙虎口(翘鼻头)方胜纹、佛指甲、连珠斑防风:蚯蚓头川贝:怀中抱月马兜玲:如马脖上下垂的铃铛马鞭草:穗状花序细长如马鞭木鳖子:扁平圆板状如鳖瓦楞子:如房上瓦片排列三楞状佛手:果实如手状冬虫夏草:体似幼蚕,头部子座细长呈圆柱形二、表面枇杷叶的毛,苍耳子的刺,黄连的鳞叶,黄柏的栓皮,厚朴的皮孔,乌梅的皱纹纹理,苏子的网纹,大黄、首乌的星点、锦纹,天麻的鹦哥嘴、园脐眼、点状环,白芷突起的皮孔和疙瘩状根痕。

三、质地松泡:南沙参泡而松,灯心草、松花粉质轻粉性:山药、天花粉粘性:鲜石斛断面显粘性,天门冬柔润粘性柔润:当归、玉竹柔软润泽油润:具有油性——柏子仁角质:含有多量淀粉加工后糊化,呈半透明——郁金、天麻坚韧:质坚不易折断——丝瓜络、桑白皮十黄九糠的大黄糟皮粉茬的丹皮心儿枯朽的黄芩四、断面菊花心——黄芪车轮纹——粉防己特殊维管束——云锦花纹、星点九节菖蒲:断面白色粉性,可见淡黄色小点6-9个排列成环。

大黄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宽广颗粒状,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

天麻:断面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元胡: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腊样光泽木贼:断面中空,周围有多数圆形小空腔,排列成环。

首乌:断面红棕色,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形维管束环列。

五、味淡——石膏、通草酸——乌梅、山楂、木瓜甘——党参、龙眼肉辛——细辛(麻)干姜(辣)半夏、南星(刺咽)咸——戎盐、秋石苦——龙胆草、鸦胆子、黄连、穿心连五味——五味子粘性——黄精、玉竹、茯苓苦涩——大黄苦而回甜——牛黄吸舌——龙骨、天竺黄涩——五倍子凉——薄荷、冰片砂砾感——大黄六、水试番红花——水浸后,水变金黄色,花不褪色苏木——入热水中,桃红色透明溶液,加酸变黄色;加碱变红色。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100例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100例
56.金盏银盆(金盏银盘):指黄芪的横切面皮部淡白色,木部黄色。
57.金钱环:某些药材(果实)的花残基周围略呈环状并微突起的圆圈,形似金钱的环形,如香橼、枳壳等。
58.金包头:知母根茎一端有密集浅黄色茎叶残痕,形似金包头部。
59.顶手:金银花的花蕾肉质较厚,干燥后较硬,握之有顶手的感觉。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40.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人参。
41.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42.纱纸皮:熊胆的胆囊皮用手撕之,可分层撕成细丝状,形如纱纸。
43.连珠状:某些根类药材形似串连起来的珠子样,如巴戟天。

中药鉴定方法中的性状鉴定

中药鉴定方法中的性状鉴定

中药鉴定方法中的性状鉴定中药性状鉴定是中药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观察、记录和比较药材的形态特征、外观特征和组织结构等性状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中药性状鉴定包括外观性状鉴定和断面性状鉴定两个方面。

外观性状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形、色泽、气味、口感等特征来确定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常用的外观性状包括形态性状、色泽性状、气味性状和口感性状。

形态性状是指药材的整体外形特征。

形态性状鉴定主要包括观察药材的大小、形状、外观是否完整、是否受虫害、是否有破损等等。

例如,人参的形态应该为纤细圆形,外观完整,无病害,无虫蛀。

色泽性状是指药材的颜色特征。

色泽性状鉴定主要包括观察药材的颜色是否鲜艳、一致、没有明显的变色和变质现象。

例如,黄芩的药材应为金黄色,质地坚实,颜色一致。

气味性状是指药材的气味特征。

气味性状鉴定主要通过闻气味来判断药材的品质。

例如,当归的气味应具有特殊的香气,苦瓜的气味应特殊味。

口感性状是指药材在口中的感觉特征。

口感性状鉴定主要通过咀嚼或品尝药材的口感来判断其品质。

例如,花椒的口感应为辣味、麻味,仙茅的口感应为涩味。

断面性状鉴定则主要是通过切割药材的横截面,观察和比较其组织结构、断面形态等特征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断面性状鉴定主要包括断面的形态、颜色、纹理和组织结构等。

断面的形态是指断面的整体外形特征。

例如,当归的断面应为乌黑色,具有明显的条纹状纹理。

断面的颜色是指断面的颜色特征。

例如,茯苓的断面应为白色,质地坚硬。

断面的纹理是指断面的细微纹理特征。

例如,丹参的断面纹理应呈现明显的放射状纹理。

组织结构是指药材的不同部位在断面上的组织形态特征,例如细胞形态、细胞排列方式、组织密度等。

例如,川贝母的组织结构应为密集的纤维状细胞。

总之,中药性状鉴定在中药鉴定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通过观察、比较药材的形态特征、外观特征和组织结构等性状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从而保障中药质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正确的性状鉴定也对于制定中药标准、鉴别药材、评价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3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3

注意:
各成分间干扰大,专属性差,需先将样品纯化
pyh2014
鉴别方法:
规定吸收波长法 对照品对比法 最常用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值法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
多溶剂光谱
pyh2014
例:复方丹参滴丸
鉴别:取本品15丸,加少量水,搅拌使溶解后
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取2ml,加水至 25ml, 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83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慎重使用专属性不好的反应,如:泡沫反应
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3.利用阳性对照、阴性对照,防止出现假阳性。
pyh2014
马钱子散中马钱子的鉴别
【鉴别】 取本品1g,加浓氨试液数滴及氯仿 10ml,浸泡数小时,滤过,取滤液 1ml 蒸干,残 渣加稀盐酸1ml 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 即生成黄棕色沉淀。
丹参喷雾粉末
Absorbance
1146 1606 1415 2929 1520 3390 1070 1144 2930 1606 1416 1287 1520 3428 1021 1080 1156 1417 2927 1644 848 1384 762 707 577 871 799 591 870 1287 798 590
供试品所显主斑点的位置、颜色(或荧光) 应与对照品相同。
pyh2014
•薄层色谱法:最常用 1. 样品供试液的制备: 提取--净化
单一溶剂萃取 分段萃取 液液萃取 固液萃取
各自成分不同的溶解度
pyh2014
2、薄层色谱法所用材料:
薄层板 吸附剂或载体
涂布器 点样器 展开缸 显色或检测仪器
pyh2014
pyh2014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这是数千年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来的宝贵经验。

1、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

如园柱形(黄芪、甘草)、纺缍形(麦冬、百部)、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等。

—些品种,老药师能使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药材外形特征:如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野山参:马牙芦(芦碗紧密排列、边缘齐棱如马牙)、灯草芯、枣核(不定根生于芦头上,中部较粗,多下垂,形如枣核),铁线纹、落肩膀、细结皮(紧皮细横纹)、少数腿(人字腿)、珍珠须(尾上小疙瘩——珍珠点,疙瘩须)。

蕲蛇: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纹(灰黄或灰白菱方形斑纹)、连珠斑(黑色园斑,位于腹面两侧)、佛指甲(尾尖端为三角形鳞片包裹)。

防风:蚯蚓头(根头部具有密集的环纹)。

川贝:怀中抱月(内外层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紧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只留一新月形的部分在外,称怀中抱月)。

其它如马兜铃状如马脖上下垂的铃铛;马鞭草穗状花序细长,形如马鞭;木鳖子扁平园板状如鳖;瓦楞子如房上瓦片排列之楞状;佛手果实具手状;冬虫夏草体似幼蚕,头部子座细长呈圆柱形。

所观察药材应是完整之品。

2、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如测量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

必须选择有代表性和大多数的常见药材进行测量,大的用cm(厘米),细小的用mm(毫米)表示。

一般习惯测量时根茎、果实称长x 直径;鳞茎称高x 直径;皮作长、宽、厚;种子作长、宽或直径。

大小的测量,主要用于特殊商品的分等、分级。

3、色泽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

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较固定,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很大,可反映出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药材品种不同,加工条件变化、贮存时间长短或加工不当,可改变药材色泽,表示药材质量降低。

药材性状鉴定的基本内容

药材性状鉴定的基本内容

药材性状鉴定的基本内容药材性状鉴定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学中的一项实验学工作,对药材的形态、质地、色彩、气味和其它各种性状进行分析鉴定,以鉴别和识别药材。

许多药材性状鉴定的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根据中医学的观点,可以将药材的性状归类为形态特征、化学特征、物理特征、功效特性以及植物特有的微生物、病毒和毒素等,把它们放在一起,分析药材的可靠性。

一、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是指药材的外观,包括大小、形状、材质、色泽、分枝等。

中医药学家们一般根据药材的形态特征来做出相应的判断,例如有些药材本身具有一定的颜色,可以按照它们的色彩来识别药物质量。

形态特征也可以分析药材的所属科和属,以及是否拥有药效。

二、化学特征:化学特征是指药材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物、植物酚类、水分等,通过检测它们的成分来鉴定药物是否拥有药效,从而判断药物的纯度、有用成分等。

三、物理特征:物理特征是指药材的密度、抗压性、熔点、溶解性和粘度等,通过检测这些特征可以判断药物的熔点、溶解度等。

四、功效特性:功效特性是指药材的药效,可以根据化学特征综合判断药物的功效特性,从而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毒性特点及药效的有效性。

五、植物特有的微生物、病毒和毒素:这些特征是指药材中存在的病毒、微生物、毒素等,它们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和质量,因此,在鉴定药材的时候,也需要重点检查这些特征,以确保药物质量。

总之,药材性状鉴定可以从形态特征、化学特征、物理特征、功效特性以及植物特有的微生物、病毒和毒素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以鉴别和识别药材的可靠性。

尽管以上的性状鉴定方法和标准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药材的特定物质、分类不同,以及使用的方法不同,因此药材性状鉴定的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以上细节的分析及其严格的执行方式,对药物质量的确保有着很大的帮助。

性状鉴别法中,检验记录包括

性状鉴别法中,检验记录包括

性状鉴别法中,检验记录包括
性状鉴别检查可以统称为定性检查,含量测定我们可以叫它定量检查。

一般定量检查用到的仪器设备会更精密贵重一些。

顺序应该是按照先定性再定量才符合逻辑。

先要确定你检的样品是不是标称的东西,接下来再做含量测定才有意义。

不然你在没确定样品的情况下做了含量测定,即使结果合格,你也要再去定性鉴定,因为有可能是不同的物质具有同样成分。

如果含量检测不合格,那更麻烦,你不知道是检验出了问题还是样品出了问题,还是要做定性鉴别,如果定性鉴别不符合规定,说明样品就不对,白白的浪费了含量测定的时间人力和检验成本。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化验室做qc,来的中药标称是莱菔子,我没把性状鉴别当回事,显微鉴别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当时化验室分工理化和含量是两个人,他们一般同时进行,结果来的根本不是莱菔子而是菟丝子。

别看性状鉴别好像简单,其实认真对待,可以避免很多失误的。

记录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之一,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中重要作用。

实验室原始记录作为检测操作的证据,只有保证可以实现溯源,才能证明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原始记录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原始记录设计不合理,不能重现检测现场;对于检测结果出现错误的现象,往往没有留存错误的检测记录,而只保留了正确的原始记录,对于错误的检测结果无法再追溯;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往往存
在着随意的往便签纸或者本子上记录,过后再进行数据整理的现象。

本课程主讲老师黄老师通过对实验室原始记录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实验室检测及管理人员充分认识检测记录的设计与填写的重要性,通过举例让学员掌握实验室原始记录的设计与填写规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肝明目
243
珍珠
安神定惊
明目消翳
解毒生肌
244
全蝎
息风镇痉
通络止痛
攻毒散结
245
土鳖虫
破血逐瘀
续筋接骨
246
斑蝥
破血逐瘀
散结消癥
攻毒蚀疮
247
蟾蜍
解毒
止痛
开窍醒神
248
蛤蚧
补肺益肾
纳气定喘
助阳益精
249
金钱白花蛇
祛风
通络
止痉
250
蕲蛇
祛风
通络
止痉
251
乌梢蛇
祛风
通络
止痉
252
鹿茸
壮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一、中药性状鉴别(功效)
编号
药材
功效1
功效2
功效3
1
细辛
祛风散寒
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
2
狗脊
祛风湿
补肝肾
强腰膝
3
绵马贯众
清热解毒
止血
杀虫
4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5
何首乌
解毒
消痈
截疟
6
牛膝
逐瘀通经
补肝肾
强筋骨
7
太子参
益气健脾
生精润肺
8
威灵仙
祛风湿
通经络
9
川乌
祛风除湿
温经止痛
10
附子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明目乌发
182
蔓荆子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183
韭菜子
温补肝肾
壮阳固精
184
牛蒡子
疏散风热
宣肺透疹
解毒利咽
185
大腹皮
行气宽中
行气消肿
186
草果
燥湿温中
截疟除痰
187
红豆蔻
散寒燥湿
醒脾消食
188
草豆蔻
燥湿行气
温中止呕
189
益智
暖肾固精缩尿
温脾止泻摄唾
190
木鳖子
散结消肿
攻毒疗疮
191
胡椒
温中散寒
下气利水
消痰
幸甚益智
化湿开胃
44
百部
润肺下气止咳
杀虫灭虱
45
川贝母
清热润肺
化痰止咳
散结消痈
46
郁金
活血止痛
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
47
天麻
息风止痉
平抑肝阳
祛风通络
48
虎杖
利湿退黄
清热解毒
散瘀止痛
49
川牛膝
逐瘀通经
通利关节
利尿通淋
50
银柴胡
清虚热
除疳热
51
白头翁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52
草乌
祛风除湿
温经止痛
53
赤芍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22
白芷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宣通鼻窍
23
当归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
24
前胡
降气化痰
散风清热
25
川芎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26
防风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
27
柴胡
疏散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28
龙胆
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29
紫草
清热凉血
活血解毒
透疹消斑
30
丹参
活血祛瘀
痛经止痛
清心除烦
31
黄芩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32
玄参
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
110
秦皮
清热燥湿
收涩止痢
止带
111
香加皮
利水消肿
祛风湿
强筋骨
112
地骨皮
凉血除蒸
清肺降火
113
合欢皮
解郁安神
活血消肿
114
桑白皮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115
淫羊藿
补肾阳
强筋骨
祛风湿
116
大青叶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117
番泻叶
泻热行滞
通便
利水
118
石韦
利尿通淋
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119
枇杷叶
清肺止咳
安神益智
交通心肾
祛痰
77
拳参
清热解毒
消肿
止血
78
白蔹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敛疮生肌
79
独活
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
80
羌活
解表散寒
祛风除湿
止痛
81
藁本
祛风
散寒
除湿
82
秦艽
祛风湿
清湿热
止痹痛
83
漏芦
清热解毒
消痈
下乳
84
香附
疏肝解郁
理气宽中
调经止痛
85
绵萆薢(粉萆薢)
利湿去浊
祛风除痹
86
千年健
祛风湿
壮筋骨
87
高良姜
温肺止呕
54
升麻
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55
北豆根
清热解毒
祛风止痛
56
苦参
清热燥湿
杀虫
利尿
57
山豆根
清热解毒
消肿利咽
58
葛根
解肌退热
生津止渴
透疹
59
北沙参
养阴清肺
益胃生津
60
白薇
清热凉血
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61
天花粉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62
南沙参
养阴清肺
益胃生津
化痰
63
紫苑
润肺下气止咳
消痰止咳
64
三棱
破血行气
退热除蒸
软坚散结
263
海马
温肾壮阳
散结消肿
264
海龙
温肾壮阳
散结消肿
265
海螵蛸
收涩止血
涩精止带
制酸止痛
266
蜈蚣
息风镇痉
通络止痛
攻毒散结
267
桑螵蛸
固精缩尿
补肾助阳
268
鹿角
温肾阳
强筋骨
行血消肿
269
朱砂
清心镇惊
安神
明目
270
自然铜
散瘀止痛
续筋接骨
271
滑石
利尿通淋
清热解暑
272
石膏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利湿退黄
利尿通淋
解毒消肿
202
广藿香
芳香化浊
和中止呕
发表解暑
203
荆芥
解表散风
透疹
消疮
204
车前草
清热利尿通淋
祛痰
凉血
205
薄荷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
206
穿心莲
清热解毒
凉血
消肿
207
青蒿
清虚热
除骨蒸
解暑热
208
石斛
益胃生津
滋阴清热
209
伸筋草
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210
木贼
疏散风热
明目退翳
211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
散寒止痛
88
胡黄连
退虚热
除疳热
清湿热
89
茜草
凉血
祛瘀
止血
90
续断
补肝肾
强筋骨
续折伤
91
苏木
活血祛瘀
消肿止痛
92
钩藤
息风定惊
清热平肝
93
槲寄生
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94
川木通
利尿通淋
清心除烦
通经下乳
95
降香
化瘀止血
理气止痛
96
通草
清热利尿
通气下乳
97
大血藤
清热解毒
活血
祛风止痛
98
鸡血藤
补血凉血
调经止痛
舒筋活络
11
白芍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
柔肝止痛
12
黄连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13
防己
祛风止痛
利水消肿
14
延胡索
活血
行气
止痛
15
板蓝根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
16
甘草
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17
黄芪
补气升阳
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
18
人参
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
补脾益肺
19
红参
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
益气摄血
20
西洋参
补气养阴
清热生津
21
三七
散瘀止血
消肿定痛
降逆止咳
120
紫苏叶
解表散寒
行气和胃
121
罗布麻叶
平肝安神
清热利水
122
桑叶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清肝明目
123
辛夷
散风寒
通鼻窍
124
丁香
温中降逆
补肾助阳
125
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126
款冬花
润肺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