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莫尼茨绦虫病

合集下载

羊疾病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羊病防冶

羊疾病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羊病防冶

羊疾病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羊病防冶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羊肉消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养羊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随着养羊业的飞速发展,引进外地高产肉用绵羊为父本对本地低产肉用绵羊进行杂交改良,在各地区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由于引进的绵羊时间短,对环境适应差,加上防疫和饲养不规范,极易感染莫尼茨绦虫病。

对羔羊和犊牛危害严重,甚至造成成批死亡。

给养羊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方面的经验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绦虫的成虫或幼虫(绦虫蚴)都可使牛、羊等动物或人类发生绦虫病。

绦虫的成虫都寄生在消化道,而绦虫的幼虫都寄生在心、肝、肺、脑、肌肉等重要器官,所以,绦虫幼虫所引起的绦虫病(又称为绦虫蚴病)比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严重,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损害更大。

在牛、羊的消化道中寄生的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中,莫尼茨绦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许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一、病原莫尼茨绦虫为大型虫体,全长可达6米,头节呈球形,有四个显著的吸盘,头节上无顶突及钩。

成熟体节宽度大于长度,每个成熟体节内有两组生殖器官,各向一侧开口。

孕卵体节的长宽几乎相等而呈方形。

莫尼茨绦虫的虫卵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直径50-60微米,卵内有一个含有六钩蚴的梨形器。

二、生活史莫尼茨绦虫的孕卵体节脱落随粪便排到体外,孕卵体节破溃释放出虫卵,虫卵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卵内的六钩蚴逸出,在地螨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感染性幼虫)。

牛、羊在牧地上采食时连同牧草一起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本病。

地螨在牛、羊胃肠内被消化,其体内的似囊尾蚴逸出,附着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

成虫的寄生期为2-6个月,此后即自行排出体外。

三、流行特点我国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的广大牧区为本病多发区,为局部流行。

莫尼茨绦虫病主要是幼畜呈现较高的易感性,羔羊和犊牛最易感,二者均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逐步降低(2月龄即感染,2-5月龄最高,7月龄后不再感染);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感染本病时间在每年早春放牧后,当年6月上旬开始排出孕卵体节,7月达到排虫高峰,以后在l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及翌年2月出现第二、第三个排虫高峰;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地螨,地螨主要生活在阴暗潮湿有丰富腐殖质的林区、草原或多灌木林的牧地上,当牧草湿润,外界昏暗时常爬上牧草,所以牛、羊在清晨及雨后采食低洼地牧草或早春末开垦过的地埂嫩草时,最容易吃到地螨而感染莫尼茨绦虫病。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作者:李江南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7期摘要:羊莫尼茨绦虫病是一种危害最严重的羊绦虫病,属于消化道寄生虫病,是由于小肠内寄生莫尼茨绦虫而导致。

该病会严重危害羔羊,不仅容易感染,且发病后往往会导致腹泻、贫血,生长发育缓慢,机体消瘦,严重感染时还会造成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现介绍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羊;莫尼茨绦虫病;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驱虫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7-0123-011病原病原特征。

该病主要是由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引起,二者头节都呈球形,具有4个圆形吸盘。

贝氏莫尼茨绦虫体长能够达到6 m,最宽处可达26 mm。

扩展莫尼茨绦虫体长为1~5 m,最宽处只达到16 mm左右。

虫卵呈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直径在50~60μm,胚膜也就是内膜体具有梨状的梨形器,梨形器里面存在一个六钩蚴。

生活史。

牧场表层土壤内生活的地螨都是这两种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

在羊小肠内寄生的莫尼茨绦虫成虫会持续脱落孕卵节片,且随着粪便将节片排到体外,如果中间宿主地螨采食后,里面所含的六钩蚴就能够在地螨体内继续发育,变成似囊尾蚴。

在终末宿主羊采食污染有地螨的牧草后,进入消化道后的似囊尾蚴既会从地螨体内逸出,并黏附在肠壁上继续发育变成成虫,之后即可向外排出孕节。

虫体在羊体内一般能生活2~6个月,之后就会自行排到体外。

该病通常是1.5~8月龄的羔羊容易发生,且其流行与地螨的生活特性紧密相关。

一般来说,地螨通常在温暖且多雨的季节活动,因此在潮湿牧地、森林牧场以及雨后、早晚放牧容易感染虫体,往往在7~8月份会达到感染高峰。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病羊发生贫血,体质衰弱,被毛粗乱、失去光泽,幼羊还会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萎靡,往往独自离群落后,易于躺卧,食欲不振,且伴有腹泻,排出糊状粪便。

七、莫尼茨绦虫病

七、莫尼茨绦虫病

有一组生 殖器官
生殖孔或在左侧 或在右侧则开口
曲子宫绦虫
睾丸
曲子宫绦虫孕卵节片
卵内无梨形器。
(二)生活史
• 上述各种绦虫的发育均以(多种)地螨 为中间宿主。其中曲子宫绦虫和无卵黄 腺绦虫的生活史虽然知其中间宿主为地 螨,但详细发育过程尚未太清楚,现以 莫尼茨绦虫为例,说明其生活史。
• 成虫寄生在宿主的小肠,成熟的孕卵节 片脱落后,随粪便排出,被地螨吞食。 卵内六钩蚴逸出,在血腔内发育为似囊 尾蚴。
3)氯硝柳胺(灭绦灵)牛60-70mg/kg ;羊80100mg/kg 配 成 10% 水 悬 液 灌 服 , 安 全 有 效 (100%驱虫率)。
4)丙硫咪唑 牛羊10-20mg/kg ,配成1%水悬液 灌服。
(七)预防
1)预防性驱虫 2)安全放牧 3)消灭中间宿主
• 3)盖氏曲子宫绦虫 为中型虫体,有一 组生殖器官,生殖孔或在左侧或在右侧 则开口。雄茎囊向节片侧缘外伸,使虫 体外观边缘不整齐。睾丸位于纵排泄管 外侧,孕卵节片有许多弯曲。卵内无梨 形器。
• 4)中点无卵黄腺绦虫 为中型虫体,分 节不明显,每个体节有一组生殖器,睾 丸分布在纵排泄管内外两侧,孕节仅有 一个子宫周围器,虫卵无梨形器。
• 1)扩展莫尼茨绦虫 为大型虫体最长可 达5米,体节最宽处可达16毫米,呈乳白 色,头节近似球形,其上有四个显著的吸 盘,无顶突和钩,体节宽度大于长度,但 后部的孕节其长宽接近而呈方形,成熟节 片有两组生殖器官,在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卵巢与卵黄腺相互构成菊花状坏形;睾丸 300—400个,分布于整个节片中,向两侧 较密集。
(五)诊断
1)检查孕卵节片 2)检查虫卵(漂浮法) 3)如果怀凝为本病又查不到孕节和虫

牛、羊莫尼茨绦虫病

牛、羊莫尼茨绦虫病

图4-4-7(1)羊肠腔内的莫尼茨绦虫
图4-4-7(2) 羊肠腔内的莫尼茨绦虫
防治
治疗药物:
1. 硫双二氯酚:羊100毫克/千克,牛40~60毫 克/千克,一次口服
2. 灭绦灵:牛60~70毫克/千克, 羊50~75毫克 /千克, 口服。羔羊每只最低剂量不少于1克
3. 吡喹酮 羊15毫克/千克,口服 4. 丙硫苯咪唑 牛、羊10~20毫克/千
据国外资料,土地经过耕种3~5年后,土 地螨数量显著下降,长期种植的土地,土 壤螨很少或绝迹。如果结合牧场条件,播 种高质量的牧草,更新牧地则不但可以提 高饲料质量又能大量杀灭土壤螨。
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羔羊 和犊牛的粪便中发现绦虫的孕卵节或其 碎片,或粪便中的虫卵,孕卵节片呈黄 白色,多附着于粪表面,容易发现。压 破孕卵节片做涂片可看到大量虫卵。
感染初期,莫尼茨绦虫尚未发育到性 成熟,这时在患畜粪便中找不到虫 卵和孕卵节片。此时可用药物作诊 断性驱虫;必要时也可作尸体剖检,检 查虫体。
轻度感染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 才显症状。病畜表现食欲减退,渴 欲增加,常下痢,有时便秘,粪便 中混有绦虫的孕卵节片。粘膜因贫 血而苍白。
淋巴结肿大,体质瘦弱,体重减轻,有时 发生抽搐或作回旋运动。病未期,病畜不 能起立,头仰向后方,并经常作咀嚼样动 作口周围有泡沫;精神极度萎顿,反应迟 缓,终至死亡。
成熟节片的宽度大于长度,而靠近后部的 孕卵节片其长宽之差渐小。 在节片后缘有一列排列疏松的、环状的 节间腺,其两端几乎达到纵排泄管。此腺 在鉴别虫种上具有重要意义。贝氏莫尼 茨绦虫节间腺呈带状。
莫尼茨绦虫的虫卵近圆形、四角 形或三角形。卵内含有一个三对 小钩的六钩蚴被一个叫做梨形器 的结构包围着。

犊牛新蛔虫病和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治与预防 - 养牛技术

犊牛新蛔虫病和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治与预防 - 养牛技术

犊牛新蛔虫病和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治与预防-养牛技术犊牛新蛔虫病和莫尼茨绦虫病是犊牛常见的两种肠道寄生虫病。

犊牛新蛔虫病的病原体为无饰科的牛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内,引起肠炎,表现为下泻、腹部膨大和腹痛症状。

莫尼茨绦虫是由裸头科莫尼茨属的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次绦虫,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水牛的小肠而引起,对羔羊、犊牛危害严重。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犊牛新蛔虫病和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治与预防。

1、犊牛新蛔虫病病原体生活史。

雌虫长14-30cm,雄虫11-26cm。

雌虫在小肠产卵,卵随粪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7-9天发育为幼虫,再经13-15天在壳内蜕化一次,为第二期幼虫(即感染卵)。

当牛吞食被感染卵污染的草料或饮水后,幼虫在小肠内逸出,穿过肠壁移行至肝脏、肺脏、肾脏等器官组织,进行第二次蜕化变为第三期幼虫,并停留在这些组织里。

待母牛怀孕8.5个月左右,幼虫移至子宫进入胎盘羊膜液中,进行第三次蜕皮,变为第四期幼虫,幼虫被犊牛吞入肠中发育。

犊牛出生后第四次蜕皮后长大,经25-31天变为成虫,成虫可在小肠中生活2-5个月,以后逐渐排出。

感染卵也可通过乳汁使犊牛感染,主要发生于5月龄以内的犊牛,2周至4月龄犊牛肠内有成虫。

在成年牛,只在内部器官组织有移行幼虫,尚未见有成虫寄生。

临床症状。

患牛被毛粗乱,体温正常,眼结膜苍白;食欲不振,腹部膨胀,排灰白色稀粪,有时混有血,有特殊腥臭气味;病牛表现为消瘦,臀部肌肉松弛,后肢无力,站立不稳。

如虫体过多形成肠梗阻,有疝痛。

如犊牛出生后感染,幼虫移行至肺部、支气管时,引起咳嗽。

如幼虫在肺部成长,还因肺炎而呼吸困难,口腔有特殊臭气味。

一般16-30日龄及6月龄以上的犊牛粪检难见虫卵,1-5月龄犊牛粪检有虫卵。

诊断要点。

6月龄以内犊牛易得该病,病牛的主要症状为排灰白色稀粪,有时混有血,有特殊腥臭气味,后肢无力,被毛粗乱,眼结膜呈苍白。

如虫体多,形成梗阻有腹痛,体温不高。

羊绦虫病的诊治

羊绦虫病的诊治

羊绦虫病的诊治红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28200摘 要:羊绦虫病是羊群疫病中比较常见一种蠕虫病,它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而引起的消耗型疾病。

本文列举了常见的绦虫类型、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以期为今后该病的防治提供相关的治疗依据。

关键词:羊;绦虫病:诊治1 常见绦虫病概述1.1 莫尼茨绦虫病 在兽医临床中常见的莫尼茨绦虫有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式莫尼茨绦虫2种类型。

这两种绦虫外形极为相似,头节较小近似球形,体节短而扁宽。

地螨是莫尼茨绦虫病的中间宿主,终末宿主将虫卵和孕节排出体外,虫卵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后,六钩蚴穿过消化道壁进入体腔内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

动物吃草时往往因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绦虫病。

莫尼茨绦虫病对羊的致病作用主要有机械作用、夺取营养和毒素释放。

莫尼茨绦虫为大型虫体,当在肠道大量寄生时,往往造成机体肠腔狭窄,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当进食过多时容易引起肠梗阻、肠套叠等情况。

虫体在肠道汲取宿主体内的营养物质而生长速度很快,成年羊感染后渐进性消瘦,体质逐渐衰弱;幼龄羊感染后生长发育受阻,甚至还会发生死亡。

虫体在宿主体内会产生其代谢产物和毒素,可引起各组织器官发生炎症和组织病变,降低宿主的抵抗力,破坏宿主神经系统和肠道组织。

幼龄羊对莫尼茨绦虫最易感染。

幼龄羊感染后的变现为精神萎靡,消瘦明显,腹泻,粪便中含有粘液和孕节。

若不及时治疗,病羊的临床症状会加剧,还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肌肉震颤。

病死羊尸体消瘦干瘪,可视粘膜苍白,胸腹腔渗出液较多。

消化道内的肠粘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在肠内发现虫体。

该病通过病理解剖和饱和盐水浮集法可作出诊断。

1.2 曲子宫绦虫病 曲子宫绦虫主要寄生在羊小肠内,成虫为乳白色,虫卵呈椭圆形,中间宿主为甲螨,在养殖生产中多以6-8月龄的羊和成年羊较多发感染,该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见于春秋两季。

该病感染羊只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宿主可出现腹泻、贫血、渐进性消瘦等症状。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作者:张忠湛穆国冬鲁明鹤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20年第02期摘要:羊莫尼茨绦虫病是由于羊小肠内寄生有裸头科、莫尼茨属的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的成虫而发生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导致病羊发生腹泻和体型消瘦。

该病广泛分布,呈地方性流行,常在潮湿季节发生,对羊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给羔羊带来巨大危害,往往会阻碍羔羊以及青年羊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死亡。

近几年,该病的发生呈现升高的趋势,对养羊业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为广大养羊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莫尼茨绦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 S858.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2-0139-021;流行病学1.1;病原及其发育过程有3种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引起绦虫病,即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和曲子宫绦虫,其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

莫尼茨绦虫的长度为1~6 m、宽度为1.6 cm,虫体较大,呈白色扁平带状。

由大量节片连接而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头节、颈节、体节,其中头节较小,上面存在4个吸盘,颈节位于头节后面,可持续增生节片,导致虫体不断变长。

虫体前端通常呈乳白色,而后端呈淡黄色。

该虫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每个体节上都存在1~2组雌雄生殖器官。

莫尼茨绦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地螨的参与,病羊小肠内成虫脱落的成熟节片以及产出的虫卵可通过粪便排至体外,地螨食入后会有六钩蚴逸出,并穿过消化壁侵入体腔,逐渐发育成似囊尾蚴,此时具有感染力,羊食入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即可侵入小肠,逸出的似囊尾蚴会在肠道内翻出头节,借此在肠黏膜上吸附,并逐渐发育为成虫。

1.2;易感动物各个年龄的羊都容易感染莫尼茨绦虫,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8月龄以下的羊,且病死率也最高,特别是膘肥体壮的羔羊更易发生。

1.3;发病特点该病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羊通常在每年的5~6月开始出现发病,并在8月下旬和9月开始出现大批量死亡。

羊病综合防疫羊绦虫病诊疗技术

羊病综合防疫羊绦虫病诊疗技术

羊病综合防疫羊绦虫病诊疗技术1.羊莫尼茨绦虫病羊莫尼茨绦虫病是由裸头科、莫尼茨属的两种莫尼茨绦虫,即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小肠引起的一种蠕虫病。

【流行病学】莫尼茨绦虫为全球性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各地经常发生,多发于夏、秋季节。

莫尼茨绦虫主要危害1.5~8月龄的羔羊。

【临床症状】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夏、秋季节。

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羊大批死亡。

莫尼茨绦虫常引起幼羊发病,成年羊一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

幼羊病初表现精神不振、消瘦、粪便变软,后腹泻、粪中含黏液和妊娠节。

有时有神经症状,如步样蹒跚,时有转圈,神经型的莫尼茨绦虫病羊往往以死亡告终。

【病理剖检】尸体消瘦,黏膜苍白,贫血。

胸腹腔渗出液增多。

肠有时发生阻塞或扭转。

肠系膜淋巴结、肠黏膜及脾脏出现增生。

肠黏膜出血,有时大脑出血,浸润,肠内有绦虫。

【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结合粪便检查,发现大量虫卵或妊娠节,或剖检病畜、禽发现虫体可确诊。

【药物治疗】(1)西药治疗1)甲苯达唑:每千克体重15毫克的剂量,一次口服。

2)吡喹酮:用法及用量同羊肝片形吸虫病。

3)阿苯达唑:用法及用量同羊肝片形吸虫病。

4)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口服。

(2)中药治疗宜用“驱虫消积散“。

槟榔120克,鹤虱120克,榧子60克,鸭胆子60克,南瓜子240克,生山楂60克。

共研细末,分成2剂,每天1剂,用温水冲调,食草前服用。

【预防措施】防治本病,以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的效果较好。

其主要措施如下。

(1)定期驱虫在进行预防性驱虫时,驱虫的次数和时间必须与当地的具体情况及条件相结合。

通常情况下,每年进行一次驱虫,可在秋末冬初进行;如进行两次驱虫,另一次驱虫可在翌年的春季进行。

(2)粪便处理将羊粪集中处理,进行堆肥发酵,以利用生物热杀死其中的虫卵,避免污染草场。

(3)饮水及饲草卫生尽可能避免在沼泽、低洼地区放牧,以免感染囊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牛羊绦虫病
• 牛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Anoplocephalidae) 莫尼茨属,曲子宫属、和无卵黄腺属的各种 绦虫寄年于绵羊、山羊、黄牛,水牛的小肠 所引起。本病对羔羊和犊牛的危害严重。
(一)病原
• 我国常见的牛羊绦虫的病原主要有:扩 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贝 氏莫尼茨绦虫、盖氏曲子宫绦虫 (Helictometa giardi)和中点无卵黄腺绦 虫。其中又以莫尼茨绦虫最为常见,危 害也较严重,这几种绦虫往往混合感染, 协同致病。
(七)预防
1)预防性驱虫 2)安全放牧 3)消灭中间宿主
贝氏莫尼茨绦虫
卵巢与卵黄腺相互 构成菊花状坏形
小颗粒状节间腺
睾丸
头节
成熟节片
孕卵节片
贝氏莫反茨绦虫
扩展莫尼茨绦虫
莫尼茨绦虫成熟节片比较
莫尼茨绦虫的虫卵呈不正圆形,四角 形、三角形、直径约为56-67微米,卵内有 一特殊结构,称梨形器(电灯炮样),梨 形器大,其内有圆形的六钩蚴(钩胚)。
• 3)盖氏曲子宫绦虫 为中型虫体,有一 组生殖器官,生殖孔或在左侧或在右侧 则开口。雄茎囊向节片侧缘外伸,使虫 体外观边缘不整齐。睾丸位于纵排泄管 外侧,孕卵节片有许多弯曲。卵内无梨 形器。 • 4)中点无卵黄腺绦虫 为中型虫体,分 节不明显,每个体节有一组生殖器,睾 丸分布在纵排泄管内外两侧,孕节仅有 一个子宫周围器,虫卵无梨形器。
• 1)扩展莫尼茨绦虫 为大型虫体最长可 达 5 米,体节最宽处可达 16 毫米,呈乳白 色,头节近似球形,其上有四个显著的吸 盘,无顶突和钩,体节宽度大于长度,但 后部的孕节其长宽接近而呈方形,成熟节 片有两组生殖器官,在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卵巢与卵黄腺相互构成菊花状坏形;睾丸 300—400个,分布于整个节片中,向两侧 较密集。 • 在孕节两子宫汇合成网状。在每个成熟节 片后缘有一列环状(泡状)的排列较稀的 节间腺。节间腺两端接近排汇管。
(五)诊断
1)检查孕卵节片 2)检查虫卵(漂浮法) 3)如果怀凝为本病又查不到孕节和虫 卵时,可采用诊断性驱虫的方法。
(六)治疗
1)1%硫酸酮 为驱莫尼茨绦虫的传统药物,有 一定效果,但对曲子宫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效 果不显著。剂量每只羔羊 15-45ml ,每头犊牛 100-150ml。 2)双硫二氯酚 羊100mg/kg,牛35-50mg/kg 一 次吸服。在原已下痢的病畜不宜用此药。 3 )氯硝柳胺(灭绦灵)牛 60-70mg/kg ;羊 80100mg/kg 配 成 10% 水 悬 液 灌 服 , 安 全 有 效 (100%驱虫率)。 4)丙硫咪唑 牛羊10-20mg/kg ,配成1%水悬液 灌服。
为大型虫体最长可达5 米,体节最宽处可达 丸
泡 状 节 间 腺
卵巢与卵黄腺相互 构成菊花状坏形
扩展莫尼茨绦虫成熟节片
• 2)贝氏莫尼茨绦虫 形态上与扩展莫尼 茨绦虫极为相似,但更大些,最长可达6 米,体节最宽可达 26 毫米。节间腺不呈 环状而呈密集的小颗粒状,并只分布在 节片后缘的中央部不扩展两侧的纵排泄 管。
睾丸
有一组生 殖器官
生殖孔或在左侧 或在右侧则开口
曲子宫绦虫
曲子宫绦虫孕卵节片
卵内无梨形器。
(二)生活史
• 上述各种绦虫的发育均以(多种)地螨 为中间宿主。其中曲子宫绦虫和无卵黄 腺绦虫的生活史虽然知其中间宿主为地 螨,但详细发育过程尚未太清楚,现以 莫尼茨绦虫为例,说明其生活史。
• 成虫寄生在宿主的小肠,成熟的孕卵节 片脱落后,随粪便排出,被地螨吞食。 卵内六钩蚴逸出,在血腔内发育为似囊 尾蚴。
脱落的孕卵节片脱落后随粪便排出
地螨血腔内似囊尾蚴
(三)流行病学
• 中间宿主普遍存在,种类多; • 牛羊放牧。
(四)致病作用
1)机械作用 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肠狭窄、肠 阻塞、肠套叠、肠扭转、肠扩张、肠炎等。 2)夺取营养 虫体生长迅速,消耗宿主大量 营养。 3)毒素作用 虫体的代谢和分泌产物被宿主 吸收后,对宿主的神经、各器官产生毒害作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