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之思想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之思想文化

一、洋务运动开展的本身就是对封建保守观念的有力冲击

当西方主要国家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从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新发明、新技术不断出现,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社会面貌日新月异时,中国却正处在封建社会江河日下的阶段,政治腐朽,经济、军事落后的时期。可悲的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在连续遭到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情况下仍然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个事实。愚昧无知和虚骄自大是清朝君臣的两大特点,无知强化自大,自大加重无知。他们一方面对手持先进火器的侵略者束手无策,屈辱求和;另一方面却仍然沉迷在“天朝上国”的梦幻里,自我欣赏,夜郎自大,拒不承认落后。传统文化在培育人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培育了盲目自大的民族心理。清末的顽固派,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培育出来的。他们不审时,不度势,面对发生剧变的外部世界,依旧抱残守缺,敌视一切新事物,拒绝学习外国的长处。封建顽固派的这种思想行为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统治阶级实权人物中的开明者终于从连续的失败中对中国贫弱的状况有了认识,看到了西方国家在科技方面的进步,于是发起了学习西方科技,旨在“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思想的实施。洋务运动触犯了保守思想之大忌,遭到了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其进行举步维艰。洋务运动就是在顽固派的一片反对声中进行下去的。发动洋务运动的前提是承认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落后,认识到必须向西方学习。这是继林则徐、魏源之后对传统的盲目自大的民族心理,对“夷夏之大防”、“华夷之辨”等封建保守思想藩篱的一个突破。学习西方科技,这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个层次。

二、洋务运动引入西方近代文明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进步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的规模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其内容由军工到民用,由文化到教育,多方面地展开。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文明,使许多新事物出现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洋务运动中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和陆军。中国终于有了用新式火器武装起来,用西法操练的军队。洋务运动中创办了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中国有了轮船、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有了电报作通讯手段。洋务运动中兴办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中国有了一些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与旧式私塾、书院全然不同的新式学堂,有了翻译、刊印西方书报的机构,一批西方的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的书籍被介绍到中国。洋务运动兴起以后,人们从西方国家由工商发达、科技先进而达于富强的事实中受到启发,认识到国家要“求强”、“求富”,必须振兴工商、发展科技,经营工商,讲求获利,是于己、于国都有益的好事。早期维新派人士提出的“富民说”、“商战论”,可以作为这种新思想的代表。在新观念的催动下,一批拥有资本的官僚和地主改变了传统的投资于土地的作法,而投资于近代工商业,一些资本雄厚的手工作坊主也转而兴办新式工厂。一些士子们也放下了线装书,进入各类新式学堂学习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即所谓“格致”之学)和军事科学。科技之学从此在我国知识分子崇尚的“学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三、洋务运动为新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首先是在知识分子阶层进行的,知识分子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知识分子群。这些新式知识分子,既是社会思想启蒙的产物,也是推动思想启蒙进一步发展的主力军。新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对中国社会后来发生的变化至关重要。洋务运动为新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其一,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新式学堂培养出一批新知识分子。其二,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培养出一批新知识分子。洋务运动的领导者认识到,要培养足够的、合格的新式人才,光靠在国内培养不行,必须派人到外国去学。于是,开始向海外派留学生。这是近代中国人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开始。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海外留学生功不可没。在我们称颂海外留学生的作用时,不能不想到洋务运动开了海外留学之先河。其三,在洋务运动中,一些封建士大夫发展为新知识分子。实践能改造人。在洋务运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一些参与洋务运动的封建士大夫通过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阔了视野,逐渐对西方近代社会制度及文化的长处有所认识,对中国封建制度的缺陷有所批判,产生了新思想,由封建官员发展为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洋务运动所产生的思想启蒙作用是洋务运动的发动者始料所不及的,这正体现了历史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