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备考复习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28页文档资料

威海卫
福州船政局 •筹划海防
安庆内军械所 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福州 福州船政局 福建海军
江南制造总局
南洋海军
从 1862年起 ,清政府聘用英法两国教官 ,
购置洋枪洋炮,训练洋枪队。后来.用
洋枪洋炮装备、用洋操训练的湘军 和淮
军逐取代 了
、旧式 的
八旗兵和绿营兵。
李
鸿章说 “中国欲 自强 。
则
莫如学习外 国利器 ,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兴起的洋务运动中 创办的近代企业,对民族工业具有诱导、催生 的效应,决定了民族工业具有依赖和软弱的一 面。
具体分析
一、 首先,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作 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对立面出现的,他的 首要目的是压制农民起义,也就是阻碍 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二、 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欲学 习外 国利 器 ,
则莫如觅制器 之器。”
这 反 映 了 洋 务派 的共 同看法 。
从安庆内军械 所开始 ,洋务派先后创办
了19个军事工厂 ,产品全部由政府调拨 军队使用 ,大大改善了军队装备,提高
了国防能力。1874年粉碎 日本侵略台湾, 1877年左宗棠粉碎俄、英侵略者利用阿 古柏分割中国的野心 ,洋枪洋炮都在
“制器”为中心。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 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窃自同治元年 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 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李鸿章
•军事工业 特点
1、兴办: 政府
旅顺
2、产品: 武装军队 3、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 天津机器制造局
天津
北洋海军
4、管理方式:封建衙门式
初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洋务运动是指中国晚清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追求自强、学习西方科技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对初二历史洋务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是受到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社会危机加深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兴起的。
由于中外力量对比悬殊,在列强的欺凌下,中国逐渐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并开始思考如何赶超西方。
2. 洋务派的兴起洋务派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代表人物有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等。
他们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才能挽救中国的危局。
他们积极引进洋务,兴办洋务实业,改革军队、教育以及政治等领域。
3. 洋务实业的发展为了提升国力,洋务派通过引进洋务实业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他们积极发展钢铁、纺织、造船、军火等产业,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其中,仪征造船厂、江南制造局等成为典型的洋务实业代表。
4. 洋务派的改革措施洋务派针对中国面临的多重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们进行了军队改革,引进西方军事训练方式,建立近代化的海陆军。
此外,他们还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创办新式学校。
5. 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因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干扰,最终以失败告终。
其中,军权和利益之争、洋务派内部矛盾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涉等都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6. 洋务运动的影响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它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奠定了后来的变法运动和维新运动的基础。
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思想的变革,促使了后来的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的发生。
7. 洋务运动的价值与启示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单纯模仿西方并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
中国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需要以自己的国情为基础进行改革,注重创新精神和自主发展。
通过对初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兴起、发展、失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改革运动,自1861年开始,持续至1895年。
它的历史作用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
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洋务运动在政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中国清政府,目的是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强化国家实力。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朽体制和官僚主义,洋务运动缺乏实质性的改革措施。
这使得许多洋务局的官员私心扩大势力、贪污腐败,导致清政府内部的对立和动荡。
尽管如此,洋务运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国晚清政府对现代化的追求。
其次,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大量投资于制造业、航运和铁路等领域。
这些投资促进了中国的产业化,部分实验性的企业和工厂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依赖外国技术等问题,这些企业大多无法取得长久的发展,很多还倒闭了。
尽管如此,洋务运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为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最后,洋务运动对中国文化的转变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工业制度和文化观念。
这使得传统的礼教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思想解放。
同时,洋务运动也为中国的新儒家学派提供了契机,他们主张借鉴西方文化,以推进国家发展。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限制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这些新思潮无法真正在中国社
会中扎根。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这场改革运动在当时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但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序曲,为后来的变革和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经验的积累。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问题:?答案:有:(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都受到很大冲击,商人、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西学”成为中国求强求富的学问。
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相关阅读】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发展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和“师夷之长技以求富”分别是前期与后期的运动口号和目标。
该运动自1861年至1895年,持续约35年。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西方工业运动,它在封建皇权的背景下发生的。
洋务运动引进了超多的西方科技及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的公司体制则为国帯来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有助中国走上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然而当时的中国,却难逃洋务运动失败的命运。
因为清军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的信心,使洋务运动黯然收场。
洋务派将军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他们还开办了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
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务必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
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
洋务派还开办了“同文馆”,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它为中国造就了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侵略和中国自身落后的情况下,启动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1. 背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割地,同时也面临着自身长期以
来的闭关锁国和科技落后的问题。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差距。
2. 起因:洋务运动的起因主要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对中国进行不平等条约的迫使,使得一些开明的官员和知识分子自觉地认识到中国必须进行改革。
3. 目标: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以加强中国的国防和实力,
并通过自主创新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 内容:洋务运动主要包括洋务派的改革和造船、兴办工厂、铁路、矿山、电报等一
系列实际行动。
5. 洋务派:洋务派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推动者,他们主张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推行变法政策,以提升中国的国力。
6. 妥酌洋务:洋务运动中崇尚洋务的观点,他们着重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和武器,以
提升中国在战争中的实力。
7. 航运事业: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兴办了一批造船厂、铁路和电报系统,这一系列建
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8. 成果和影响: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航运能力,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但由于受到保守势力和外国势力的限制,洋务运动在实际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最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以上就是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历史作用

2创办民用工业
3办新式学堂
派留学生
• 参考文献: 《近现代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洋务运动新治》 徐泰来 1987年版;
1984版;
/view//4876.htm ; /Article/20081201160534.asp.
四.历史பைடு நூலகம்用:
1办军工,建近 代海军
冲 击 传 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传播了 近代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 , 统 诱导了中国 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 观 念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 定的抵制作用,发展了工人阶级队 推 伍 动 培养了一批人才,传播了近代的科 学文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近 代 化 有利于中国 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及历史作用
一.历史背景: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 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 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 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二.代表人物:
三.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自身的封建性缺陷导致其只是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改变腐朽 的封建制度 ; 2.洋务运动对外国有着强烈的依赖性而西 方列强却并不希望中国富强; 3.外界势力(保守派、太平天国运动)的 阻挠与破坏使洋务运动的进行维艰 ; 4.洋务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局限性与腐朽 性 。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中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始于晚清王朝(1871年),结束于清朝末年(1895年),历时约25年。
洋务运动的推行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背景、特点、成果等方面,对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背景晚清时期,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甚至比欧洲的落后程度还要严重。
面对外敌入侵的现实,在人们日益加深的危机感下,必须引领国家保卫主权地位,在各个方面加速现代化进程,反侵略、求生存。
因此,当时的统治者借鉴西方近代化方式,大力开展洋务运动,希望能够有效地挽救危局。
二、特点1.以引进西方工业技术为中心19世纪中国面对强大的西方列强,忧虑西方的军事、经济、文化进步会完全控制中国,从而实现对中国的殖民化。
而这样的想法在清政府特别是在戊戌变法之前并不普遍,很多人还处于对西方的迷信或轻视当中。
因此,为了摆脱这一窘境,必须得引进西方工业技术,在科技上与西方列强站在同一高度。
2.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力量集中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主导下开展的一项全国性的事业。
政府为了实现现代化,发动了大量的社会力量来开展洋务运动。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平民和富商大贾积极参与其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间和官方可以互相连接,在知识交流、技能传承和资金借贷等多个方面实现多方支持,是多个方面共同推进洋务运动的重要一环。
3.发动了自主创新和学习的热潮由于洋务运动主要的目的是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工业设备,因此,通过这一推动,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习到了许多西方的科技成果。
同时,由于适应中国的具体情况,许多新的发明创造也随之产生。
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国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自身的创造能力推动技术的进步。
三、成果1.提高了科技水平洋务运动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洋务运动的推进,中国在短时间内吸收了很多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不仅改变了中国科技水平与世界接轨的现状,还使得中国在科学、数学、物理、力学等各个方面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峰。
第6课 洋务运动(实用复习课件)

2.洋务运动前期、后期的口号是什么? 自强,求富 3.洋务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①军事工业: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 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 船政局。 ②民用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 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 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军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等。 ④文化: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 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二.知识深化: 考点1: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 工业 能力要求:识记 1.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 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 A[09烟台中考B卷]第19题 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校 C D.派留学生出国 2.下列不属于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 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 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
7.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其主要标志是 A[09黔东南州]第6题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建立了新式海军,设立了海军衙门
8.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错误的是 C[09汕头中考]第8题 A.它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 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B. 它以“自强”“求富”为目的,但结 果与初衷相去甚远 C.它以发展资本主义军事与经济为重 心,因此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它创办的新式学堂培养了大批人才, 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杰出人物
[09耒阳中考]第37题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 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信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前,清政府 实行什么对外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 渐落伍了?(1分) 闭关锁国 (2)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使英 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生 在英国国内的两件历史大事是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1分)和 工业革命。(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
以自强”的口号和“自强”、“求富”的目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理论基础在全国
展开的变革运动。
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
续约35年。
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
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上以、、、为代表。
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
术和,使用官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
增强国力,维护清政府统治。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
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
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
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
现代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及化学,开启了日后中国发展和之路。
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
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人。
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澎湖、辽东半岛等领土领海于日本,加重
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日本国民的民
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也击碎了清朝统
治者盲目自大的美梦,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一批官员,在恭亲王奕昕的支持下,想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手段。
于是洋
务派先是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军,随后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工业等,这就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但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虽然失败了但这次
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一)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1.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
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他们认识到,以机器生产为核心的近代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
而经过了军事上的惨痛失败,
他们更是将军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洋务派创办的军事
工业中,比较著名的有曾国藩在1861年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
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等。
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
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的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
这些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使中国
从对外国的器物从无知排斥到积极引进和学习探索,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而且这
些军事工业有很多都在后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威
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江南陆军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
的贡献。
洋务派还建立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
其中李鸿章一直苦心的北洋舰
队是清朝海军的主力,它拥有包括“定远”“镇远”等铁甲舰在内的20多艘舰艇,是一支
实力较强的近代海军。
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但它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
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据了一席之地。
2.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开了近代工业的先河之后,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民用
企业的产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后期,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
些民用工业。
其中比较著名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
这些民用工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管理方式,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
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所以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企业的利润吸引中国的一些地主、官僚、商人投资新式工业,这是中国主义工商业的开端。
这些民族工业中比较著名的有1869年在上海成立的
发昌机器厂、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机器丝厂(中国近代第一家使用新
法的缫丝厂,也是最早的民族资本工业企业之一)。
、1881年黄佐卿在上海创办的工
和永丝厂等。
这些商办企业虽然和规模比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但他们是近代
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奠定了近代工业的基础。
3.洋务运动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历来分歧很大。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洋务运动
是近代一次低层次的学习西方运动,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有其值得肯定的历史进步
作用。
它开办“新学”加速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崩溃并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留洋
求学,为中国培养和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备类人才;办刊译著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广泛
传播扩大了中国文化在思想层面上的交互融合。
提到洋务派对西学传播的贡献,便不
得不提其开办的近代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及从事译书等活动。
首先,1862年京师
同文馆设立,学习外文,主要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
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
言馆。
招收当地少年入馆学习外语。
其次,洋务派还创办了一批专门培养军事、科技、制造、矿物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的学堂。
如1867年设立的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等。
此外,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学生赴美留学;1877年清政府从福州船政学
堂选拔一批学生留学英、法学习海军驾驶、作战技术。
这是中国第一批留学欧洲的学生。
清政府为我国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如著名詹天佑留学美国。
总之,洋务运动对
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洋务运动还促使了社会风气和人们观念的变化
首先,洋务派同顽固派的争论以及对顽固派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恪守祖
训的传统和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
对于西方学习,开了好的风气。
其次,随着洋务派创办报刊,组织人员翻译西方科技著作,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使西方民主思想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再次,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近代工业的产生,商人和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一些官僚和士大夫开始重视工商业,甚至其中一些人还投资工商业。
最后,随着西方
科学和其他西方一些事物的不断传入,人们对西方世界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许多开
明的官僚士大夫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向西方学习是兴邦强国的重要手段。
另外,在
沿海一些城市,人们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都发生了一些改变。
(二)洋务运动的消极作用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
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
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
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
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
所办企业,具
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
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
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业技术、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
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洋务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
买办化。
这样的企业不仅无法避免自身遭到破产的命运,而且严重地阻碍和压制了中
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