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历史评价

洋务运动历史评价
洋务运动历史评价

洋务运动历史评价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第一代军阀集团。

观点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其他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

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意义

最后,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

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

宗旨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第一代军阀集团。

观点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

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其他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意义

最后,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作用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业技术、资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洋务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买办化。这样的企业不仅无法避免自身遭到破产的命运,而且严重地阻碍和压制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过程

办“洋务”30年间,中国被迫开辟的通商口岸,由1860年前的7个增加到1894年的34个,外国的进口额,也由1864年的5100余万两,激增为1894年的1亿6千余万两。进口货物中,80年代前鸦片占首位,80年代后棉织品跃居第一,鸦片退居第二,但绝对数仍一直上升。出口的货物,80年代前主要是茶和丝,80年代后棉花和大豆逐步增长。中国被迫加速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成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因此,洋务运动的过程,就是中外反动派进一步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过程,也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结果

虽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洋务运动同一个过程中艰难地成长起来的,这主要是受中国近代经济规律制约的结果,对洋务派来说是事与愿违的。但是,洋务运动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随着近代工业的兴建,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在中国社会出现了,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里,也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企业的利润,还吸引了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刺激作用。

评价洋务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 一、积极意义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政治危机-----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从这个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具有很积极的意义的。 说明当时的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危机,与西方列强存在的差距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政府采取了行动-------兴办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兴办近代企业 首先是军用工业: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接着是民用工业:20多个,比较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其中兴办民用工业是为了支持军用工业。这一点很有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 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试图从现代化的视角来探寻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的地位。 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 首先,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最早揭示这一思想核心的是冯桂芬,他在1861年就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①这可以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最初框架。后来,洋务运动最重要的领导者李鸿章曾多次阐述过相同的观点,如1863年2月他在致曾国藩书、1864年春在致总理衙门书和1865年9月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都反复强调了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物制度”的主张②。另外,洋务知识分子如王韬等也都在其著述文字中阐述过类似的观点。直到1898年另一位洋务官僚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才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加以理论概括和系统阐发。在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中体西用”的思想成为洋务派的理论纲领。 在这一理论中,洋务派把中学和西学的关系称之为“体”与“用”的关系,或称之为“道”与“器”的关系,“本”与“末”的关系,“主”与“辅”的关系,进而肯定两者的相对价值,即中学具有精神价值,西学具有物质价值;更进而肯定两者的功用,即中学用来“治心身”,西学用来“应世事”。在这里,中学和西学的地位虽略有高低之分,如强调中学是“本”、“体”,而西学只是“末”、“用”,但同时这两者又被强调是相补相救,不可偏废的。说到底,就是他们企图要以军火武器和科学技术的“西用”,来达到维护古老的封建王朝这个“中体”的目的。显然,这一思想体现了落后的生产关系与先进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之间的矛盾。从哲学上看,这种两分法是谬误的,因为它是一种既肯定新价值又不否定传统价值的相对主义。 然而应当指出,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实已是一革命性的态度”③。从理论上看,他们以这种思想模式将西学内容合法化,将指向现代的世俗价值目标引进传统框架内,肯定西学所指向的世俗价值,肯定其具有传统伦理价值所不能替代的实际功用。这就等于承认中学还有所不足,还有待于西学补充,西学确有超越于中学的地方,从而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绝对、唯一的权威地位。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从实践上看,这一思想不再像经世派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那样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而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有效的影响,它具有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开阔人们视野,引导人们追求新知的积极作用。即以当时设立的学堂而论,尽管每所学堂以及每次派遣留学生几乎都强调“以义理为体,以格致为用”,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是以西学为主的。有的只是规定“仍兼讲中学”:有的只是说“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并不列为正式课程;有的只是要求学生在“闲暇”时阅读一些史鉴之类的书。当发现某些学生偏重中学、荒废西学时,还认为是背离了设立学堂的宗旨而着力加以整顿④。毫无疑问,“中体西用”思想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理论⑤,它使中国人迈出了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脚步。 其次,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莱克指出,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第

(完整版)洋务运动对近代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在当今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能已经忘记过去中华民族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但是我们忘不了中华民族受的耻辱,我们一边又一遍的告诫自己,我们要强盛,我们要复兴,我们要强大的力量,我们要国际爱的兴旺,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强大敌人的挑战!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治夷”的呼声。英法联军,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以雪耻图强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我认为这次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改变轻视科学技术的态度 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清政府的统治者长期以来昏昏睡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把向西方学习看作是可耻可恨之事,许多聪明之士把青春消磨于八股文、试帖诗等无用之事,更有甚者封建统治者把科学视为至贱之艺,因此风化不开。一般士人迷恋于科举之途,将其视为向上爬的阶梯,而对科学技术“不屑为”。洋务派的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落后。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从此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惟一理想,不再鄙视“奇技淫巧”的技术,奠定了“科学”的根基与土壤。1861年京师设立同文馆,次年正式成立,学习外文及天文算学,培养近代专业技术人才。此后,洋务派又先后创办一批学习外语和专业知识的新式学堂,如1866 年左宗堂在闽局附设“求是堂艺局”,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天津水师学堂等。这些学校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从七十年代开始,洋务派又先后向外国派出留学生,去吸取西方科技之营养,以期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出贡献。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以及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是留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学成归国后为祖国发挥光与热。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和引进西方科技的实践也培养出大批新型知识分子。近代科学家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就是在办洋务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这种落伍必定导致国弱民穷,而“弱国无外交”是国人以惨痛的经历所换来的结论。所以洋务运动让国人重新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祖国的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它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它的历史作用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比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等。同时发展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次,洋务运动还建立了淮军、湘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阳水师和北洋水师等一批在当时装备还算精良并做出一些抵御成绩的新式海陆军,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国的军事力量。 再次,洋务运动为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随之也就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还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最后,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这30多年里,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新军,但由于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和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洋务派的一系列改良措施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中国也并没有因为一次洋务运动而变得富裕,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追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高考历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持续时间:1861开始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 第三、筹划海防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 三、洋务运动的意义 1.主观目的具有发动性;想西方学习具有根本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 2.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A.军事上:促进了中国国防近代化,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抵御外来的力量. B.经济上:开始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山

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思想上:开始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四、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2.洋务运动有其积极作用,它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五、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主观原因: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

我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我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摘要: 洋务运动30年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但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了资产阶级的成长,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阶级条件,这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洋务改良思想 那么我们该怎样认识洋务运动呢?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刺激,中国的一部分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封建官僚,利用政权的力量,自上而下地倡导了一次以仿效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心,以“图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产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是必然的。 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京师被侵略者洗劫,皇帝仓皇出逃,死于外地,而且中国的陆军在与西方军队的对抗中,明显地无法抵挡。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阶级感到创巨痛深,陡感西方在军事上的优势。这也是洋务运动先从官办军事工业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随着军事工业发展的需求和资本主义各国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朝野上下才逐渐看到了封建经济的其它部门,亦不能适应近代资本主义的挑战,必须急起直追,中国才能获得出路。 一大批中国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权贵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新兴的汉族地主阶级官僚,还拥有一大批开明的知识分子和渴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民间工商人士。 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做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后,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从单纯的设想或者说是思想到实践,可以说,这是中国在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洋务派以及洋务运动的进步性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二洋务运动为近代中国的改良主义开了先河 在人类历史上,技术革命往往是社会革命的先导。洋务运动和后来的改良主义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了资产阶级的成长,为资产

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的比较

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的比较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旧称“同光新政”,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至1894年,晚晴洋务派在中国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自救运动,虽有一定成果,但最终以甲午海战失利宣告失败。改革开放是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运动,至今历时30余年,成果斐然。两者在中国历史上都称得上大手笔,但其结果、影响却迥然不同,个中虽有诸多时代因素的不同,但并不妨碍我从历史背景、目的、指导思想、以及内容方式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社会背景是决定成功的条件 洋务运动:“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这是晚清诗人黄遵宪描写中国近代遭受外国侵略的诗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对外,外国势力不断渗透到中国,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国家,当时俄国、英国、日本都有蚕食中国的野心①,而对内太平天国起义威胁着清朝政府的统治。可以说时局动荡不安。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但是,洋务运动毕竟只是少数先进的“洋务派”发起的自救运动。在闭关锁国了千年的中国,还有更多的未开明的士大夫、官僚主义强烈的反对这种“崇洋媚外”的做法。洋务派和顽固派曾围绕要不要兴办“洋务”,发生过激烈的论争。顽固派“痛诋”洋务派提倡西学是“捐弃礼义廉耻的大本大原”,使用“用夷变夏”的“洪水猛兽”,使得洋务派“三十年来日在谣瘃之中②”,比如: 在奕 设立天文算学馆时就遭到了顽固派强烈的反对。时任山东道检察御史张胜藻说:天文算学中国自古就之,不必设馆研习。第二,强之道,在朝廷,莫如整纲纪、明政刑、严赏罚、练兵筹饷牟。在臣民唯有讲气节。况且轮船、枪炮制造,都应该由工部选精壮工匠、有心计的武牟,何需用正途出身的士人。大学士倭仁上述:“夷人称兵犯顺,震惊宗社,焚毁圆明园,残骸众臣民,是大清两百多年来未有的奇耻大辱。朝廷饮恨议和,当不忘雪耻复仇,岂能师事夷人?”当洋务派准备修建铁路时,以周德润为首的一些大臣不惜以“触犯山川之神”为理由阻挠修路,甚至说乾隆盛世并无火车、伦常,夕阳接卸来朝。于是朝廷颁布

洋务运动历史评价

洋务运动历史评价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第一代军阀集团。 观点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其他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洋务运动、自强、求富、近代工业、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处于“内忧”和“外患”的境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和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在思想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体西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洋务派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首先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了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近代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新式企业的出现,引起了近代中国社会领域的深刻变化,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道路迈进。 第二、筹划海防,建立新式陆军。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

洋务运动评价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改革,洋务运动是大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运动最初的理念,而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的领头人,,作为那个时代的先锋,将洋务运动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现代化来临了。 洋务运动的宗旨是“富国强兵”,在这一点上,洋务派确实建树不菲,现代化的钢铁厂,纺织厂,矿场,码头,造船厂,学校等纷纷出现在全国各地,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生产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在数量和装备上,清王朝的海陆军队的实力也是当时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洋务派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许多超前于中国那个时代的事,力图维护国家。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洋务运动最终又轰轰烈烈的失败了。以封建的思想和制度去发展西方自由、民主体系下的科学和思想,这一点显然是可笑的。当时的国情是,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而且洋务运动并没有真正让国家富起来,让一个穷酸、愚昧、受束缚的国家去发展这些东西未免是“强人所难”了。洋务运动归根结底还是摆脱不了封

建体系的约束——也许是时势压迫下的无奈,其最终目标被牢牢关在加强军力,维护统治的牢笼中。大清国希望巩固统治,却没有注意到教育在近现代化中的地位,即便是同文馆、留美幼童,也不过是寥寥云烟、挥洒过眼罢了。 与此同时,日本的明治维新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日本——不得不说,有一个善于借鉴、善于学习、时刻保持危机感的民族,这一点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相比大清国在近现代教育中的“小试牛刀”,日本在其中可谓是“大刀阔斧”,而且在武器的更新与工业的发展上也没有停歇--这使甲午战争的结局已定。洋务运动,说实话,是举步维艰的,进取的洋务派也并非是不想教育兴邦、富国利民的,只是当时的现状令他们无从下手。从这一点上来看,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洋务运动的作用是积极的。它为中国日后多种工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近现代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而洋务运动开明者的精神也为后人所敬重,所借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洋务运动也在不断地给后人以启迪,以激励。 符祖昊

简单评价洋务运动

一、简单评价洋务运动 (1)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是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担负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没有使中国富强。 (2)对外国侵略者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又与外国势力有勾结,妥协。没有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3)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组织方式,但是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方式。 (4)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但没有破坏封建体制束缚。 二、如何认识国民党的性质。 国民党推行的内外政策既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也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国民党新军阀政权取代了北洋军阀政权,但是政权的性质没有任何的实质性变换,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地主阶级的统治。 (2)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因为政权易位而发生变换,依然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革命对象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中国人民受到国民党新军阀更残忍的统治,因此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做坚决斗争。 三、遵义会议的意义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的正确路线在中国中央的领导地位,是革命斗争的实践,把毛泽东推上了中国革命领导的舞台,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于中国的实际全面结合起来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2)遵义会议彻底改变了中共中央的错误进军路线,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为什么说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往中国人们的革命斗争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将强有力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政党。作为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们就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就有了自己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革命的历史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由于中国共产党掌握着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思想武器,因此它能够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自从中国人民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从此中国革命就有了变化。 (3)中国革命的性质虽然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已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且由于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因此他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领导,回答了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民主革命长期未能明确弄清楚地革命对象,革命动力等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六、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勇敢行动支撑起了全民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队。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相结合,体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被殖民的 厄运,结束另外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是台湾 回到祖国的怀抱。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强了中国人民在精神 上,组织上的进步。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 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的坚强核心。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 大精神。就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万众一 心,民族团结,不畏强暴与敌人战斗到底的民族英雄气 概,用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 4、,,对世界各国夺取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 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典 范,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七、抗日战争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中的地位。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另外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 贸然北进,使得苏联集中兵力对付德国,同时也推迟了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 力。 2、中国坚持持久抗战,牵制日本陆军主力,减轻了其 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 了有利条件。 3、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 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4、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 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 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 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八、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近代以来,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表面的感性认识,表现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的斗争 上。第二阶段才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 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 阶级和封建阶级压榨人民大众的实质。 2、五四运动是一次正真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 国工人运动结合。 4、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5、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 段的开端。 九、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这场失败了的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 次伟大的演习。 2、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 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基本思想,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 的重要性。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 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3、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 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 1、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2、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 的分化 3、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 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阵营里去。 主观方面: 1、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 一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 级对人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得革命遭到了失败。 2、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中国 的实践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二大上,即决定参加 共产国际。当时直接收共产国际的指导。共产国际在大 革命中起了积极地作用,所出的主意有些是正确的,由 于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也有一些错误的主意。 十、近代社会当时的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另外中国的 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 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 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 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 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 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而且它与外国资 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要一些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 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 平衡。由于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 分裂中国,使得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 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穷化,过着饥寒交迫毫无 政治权利的生活。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 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 深的一次。他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 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们 无法克制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为无法提出 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保持领导 集团的团结。这都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毕竟不 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 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3、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4、太平天国的领袖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正确的。 但是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 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农民不能担 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力量很强大。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 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 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的建立起资本主 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也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 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维新运动 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 地的局面。在教育方面,兴办学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 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 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力,是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中国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 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 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4、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评价洋务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历史作用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材料处理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难点:如何辩证的看待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评价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我们该如何评价它呢?先来听一下洋务派大臣李鸿章自己的评价展示:视频 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老师提问:议一议:李鸿章为什么说练兵和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呢?为什么又说它们“虚有其表”呢? “纸糊的老虎”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军舰全军覆没,这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虚有其表”是指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而轰轰烈烈进行的洋务运动,最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一起来看一则材料,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思考:为什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呢? 教师总结: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洋务派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不输给西方国家,只是武器装备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只需要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 所以说洋务运动有着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没有改变其落后封建制度的局限性。这也是洋务运动走上失败的根本原因。 教师过渡语: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实现工业强国之梦,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展示图片 这是一组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和它生产出的毛瑟枪的图片,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这时洋务运动的企业已经大

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的影响

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中国近现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持续了近35年。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字: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影响 一、洋务运动背景介绍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

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也深刻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批中国人。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等一批领土领海于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洋务运动过程 1、产生原因: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2、持续时间:186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3、代表人物: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历史小资料洋务运动目的及意义

洋务运动的目的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页)。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奕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奕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教案1 人教版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洋务运动·重点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洋务运动·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 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