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洋务运动
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洋务运动(2)(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洋务运动(2)1、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
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
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2、“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某某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
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
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C.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3、“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晚清这副对联反映了(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顽固派对维新派的批评C.维新派对革命派的批评D.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4、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及结局。
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内讧B.清朝皇帝没有实权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D.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5、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
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说明,当时的中国( )A.开启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学习西方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敌对双方具备了合作基础D.变更社会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6、后世的史学家们发现,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像和坤、李鸿章等,学者们查找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往往认为他们并非定论中那么不堪,亦有‘不得不为之’的理由。
这说明( )A.评价历史人物没有什么客观标准B.越往后人们评价历史越接近客观事实C.对历史人物评价不应该有定论D.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具有多样性的特征7、鸦片战争以后,地方督抚谈到欧美国家时“必以‘船坚炮利’论之”。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课件

纵使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壮大,辛亥革命最终 推翻了清朝统治;
即使此豆非彼豆,但大豆小豆都是豆。近代 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带来的积极的连锁效应是不容 抹杀的,正是如此地发展,点燃了使腐朽黑暗的 晚清王朝灰飞烟灭的火药引线。
洋务运动为何失败?
材料一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 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 其体也。轮船、火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课后延伸作业: 结合所学,上网查找资料,选择一个 方面谈谈洋务运动对近代化的影响, 完成一篇小作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百余年来,我们从中国借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今天 的中国创造,无不渗透出创新的力量,无不彰显出祖 国的伟大。
然有国才有家,国泰而后民安。国是皮,家是毛,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 定的抵制作用。
3
结合明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和目的,
谈谈洋务运动中新式教育有哪些新变
化,有什么作用?
洋务运动前
洋务运动后
内容
四书五经
近代科学
目的
做官
实用技术人才
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培养了一批人 才,打破了儒学垄断教育的局面,是中 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创办人 特点
性质
李鸿章 张之洞
规模最大 的民用企
业之一
最早采用 机器采煤
的企业
第一个近 代化钢铁
企业
产品远销 国外
官督商办
【新式教育】(第三小组)
A.兴办新式学校,培养了翻译和军事人才; B.设立翻译官,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C.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地位: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
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
头绪多,内容丰富。
《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德育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具: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
五、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
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稿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不仅关系到清朝的自我振兴,更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是洋务运动的背景,其次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再次是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最后是教学建议。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清朝政府意识到了自身与西方列强在科技和军事上的巟大差距。
面对内忧外患,清朝的一部分官员开始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增强国力,维护清朝的统治。
这就是洋务运动的起源。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主要从1861年开始,到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时基本告一段落。
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洋务派官员在全国各地兴办了大量的洋务企业,包括机器制造、船舶建造、矿山开采、纺织工业等。
其中最著名的有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和汉阳铁厂等。
此外,洋务派还注重军事改革,建立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近代化的海军,并引进了西方的军事训练和战术。
在教育方面,洋务派也做出了一些尝试。
他们设立了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懂得西方语言和科技的人才。
同时,还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
三、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但由于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以及缺乏系统的社会政治改革,使得洋务运动的成效有限。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为中国的现代化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同时,它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消极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在于它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的模仿和学习,没有触及到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的根本改革。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汇系列:考点.3 洋务运动

三精考点系列之名卷考点汇系列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精讲考点汇总表【原题再现】洋务运动时期,船务大臣黎兆棠说:“方今时势为古今一大变局,泰西创设机器以来,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自立。
而机器之用,具有至理,必须考究于平日,若临时猝办,即无及矣。
故当今急务,以开学馆、培人才为最。
"材料说明A. 部分官员开始探索政治体制上的变革B. 近代教育的内容已放弃传统儒家思想C。
实行机器大生产成为多数国人的共识D。
开办新式教育是应对时变的长远之计【答案】D洋务运动★★★★○○○○○关于洋务运动的若干认识1.兴起: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成就性质时间代表地位或意义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1862年安庆内军械所生产出实用蒸汽机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民用工业1881年创办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采矿达到分洋利的目的;还给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燃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3.评价(1)存在许多问题,未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但刺激刺激民族工业的产生;加速小农经济的解体;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 多元史观解读洋务运动史学观点结论革命史观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现代化史观迈出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全球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社会史观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促使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会迈进近几年关于洋务运动的考查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主要是从近代化的角度、洋务运动的局限等方面命题.一般以史料的形式命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正确翻译并正确理解其主旨,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A. 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 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C. 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D. 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答案】C【精确解读】由甲的“近代化”可知其是运用近代化史观评价;由“人民的鲜血”、“大卖国贼"可知乙从革命的角度评价;由“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世界各国的一员”可知以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丁从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从而关注社会进步,符合社会史观,故正确答案为B。
洋务运动教案高中人民版

洋务运动教案高中人民版洋务运动,又称“洋务自救”,是晚清时期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宗旨的改革运动。
它起源于1861年,结束于1895年甲午战争后,由清朝统治者中的洋务派发起并推行。
这场运动的直接诱因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给清朝带来的巨大冲击,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寻求变革以自保。
洋务运动的核心内容在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科技和管理经验。
洋务派人士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始大力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军事工业,建立近代企业,引进外国技术,培养新式人才,试图以此来增强国力。
在教育方面,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
洋务派设立了新式学堂,如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学馆等,这些学校不仅教授传统的四书五经,还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甚至包括外语和军事学科。
这些新式教育机构的建立,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知识的人才。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也相当明显。
洋务派的改良主义并未触及到社会的根本制度,他们试图在封建体制的框架内进行改革,这无疑限制了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洋务运动过分依赖外国技术和资本,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这使得中国的工业化始终处于被动和依赖的状态。
由于洋务派的改革措施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导致许多改革半途而废,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尽管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其“自强救国”的目标,但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也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更深层次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也要理解它的局限性。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深入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在面对外来压力时,如何保持文化的自信和自主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洋务运动

探究 :依据 图文中的信 息,你认为 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新思 想提出的原 因是什么? 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时的道光帝
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 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 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其 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中英交战两年了,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 知道英国在何方。 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 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 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 “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 ”“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 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 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探究 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 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 19世纪50年代 在这种形势下,你认为清政府会怎么办? 在这种形势下,你认为清政府会怎么办?
世纪60——90年代) 年代)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世纪 年代
鸦片战争,英军炮轰中国战舰 鸦片战争,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 1.背景
A、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B、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不能解决民族危机。 、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不能解决民族危机。 C、鸦片战争的打击。 、鸦片战争的打击。
1、背景: 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背景: 2、含义: 、含义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指中国传统文化,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西学指西方文化 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指西方文化, 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 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目的) 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目的)来挽救江 河日下的清王朝。 河日下的清王朝。 付诸实践,创办了一 3、实践: 洋务派将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 付诸实践 创办了一 、实践 洋务派将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 些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 些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了新式 海军,创办一些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实习生出国深造。 创办一些新式学堂、 海军 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实习生出国深造。 4、评价 、评价:
第4课洋务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I. 教学目标1.知道洋务运动背景和意义;2.了解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掌握洋务运动的成果及其局限性。
II.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背景1.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一片落后贫弱的境地;2.各国强逼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3.崇尚洋务,振兴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
2. 洋务运动的发起和推进1.第一次发起:魏源等人上书皇帝;2.第二次发起:西方列强强迫康熙来电,洋务派得到机会,由刘铭传主持。
3. 洋务运动成果1.成功的洋务运动和北洋政府的建立创造了历史先河;2.缺点和局限性:–比较盲目地模仿西方;–热衷于购买外国新兵器,而且价格高昂;–处理办法不妥当,产生反感情绪;–洋务派内部分歧。
4. 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1.赵之珩: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魏源:主张学习维新思想,提高民族自尊心;3.吴趼人: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和文化;4.刘铭传:福建总督,主持第二次洋务运动;5.李鸿章:曾任北洋海军大臣。
III. 教学方法1.讲解法;2.问答法;3.探究法。
IV.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先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有使用科技产品的经历,比如手机、电视、电脑等等,那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呢?是中国人发明的吗?”2. 呈现知识点教师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并让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洋务运动?它有什么意义?3. 讲解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教师通过PPT呈现洋务运动发展史,并介绍洋务运动的两次发起。
4. 展示洋务派的成果和局限性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解析,向学生展示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局限性。
5. 介绍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知道洋务运动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吗?对他们了解多少?6. 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回答问题:1.洋务派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有何贡献?2.在洋务运动中,有哪些人物是你心目中的英雄?7. 课程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为下一节课预习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影响: 影响: (1)积极影响 ) 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开眼看世界的思 想发展为一股思潮; 想发展为一股思潮; 为后来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近代 化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化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2)局限性 )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技 术层面上, 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佐久间象山(日本思想家)在读到《 材料 佐久间象山(日本思想家)在读到《海国 图志》 以夷制夷 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 以夷制夷” 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 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 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 引导下, 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 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 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 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 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 《海国图志》 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 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 版。 ——周英杰《<海国图志 的孤寂与荣光》 周英杰《 海国图志 的孤寂与荣光》 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周英杰 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境遇如何? 《 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境遇如何?对日本有何影 响? 在日本受到推崇。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在日本受到推崇。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 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 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 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 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 牛二虎之力。 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等在 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 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 棠在京外推动,那末, 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 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 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 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鸦片战争,英军炮轰中国战舰 鸦片战争,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 1.背景
A、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B、程朱理学束缚人的思想,不能解决民族危机。 、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不能解决民族危机。 C、鸦片战争的打击。 、鸦片战争的打击。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 材料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 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 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 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 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 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 赞美’之词, 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 扑面而来 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腐败守旧的清 政府眼中,《海国图志》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政府眼中 《海国图志》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 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 册左右。 册左右。 ——魏启敏 《中国巨著帮日本走向维新》 魏启敏:《 魏启敏 中国巨著帮日本走向维新》 根据材料回答《海国图志》在中国境遇如何? 根据材料回答《海国图志》在中国境遇如何?为什么 中国的守旧官吏会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中国的守旧官吏会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在中国遭到冷遇。因为《海国图志》 在中国遭到冷遇。因为《海国图志》介绍了有关世界 历史、地理知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历史、地理知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冲 击了中国士大夫固有的思想体系,因而遭到仇视。 击了中国士大夫固有的思想体系,因而遭到仇视。
探究 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 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 19世纪50年代 在这种形势下,你认为清政府会怎么办? 在这种形势下,你认为清政府会怎么办?
世纪60——90年代) 年代)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世纪 年代
器物(技术) 器物(技术)
19世纪末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制度(经济政治) 制度(经济政治)
20世纪初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 世纪初,
思想文化 革命道路
1949年10月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第八课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李鸿章 李鸿章 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东贴西补?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 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东贴西补?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西方的生产技术等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遇到顽固派的阻挠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探究 :
有人说: 洋务派是林则徐、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不完全同意: 不完全同意: 继承: 继承: 他们同属于地主阶级;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他们同属于地主阶级; 发展: 发展: (1)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领域更广; )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领域更广; (2)洋务派学西方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来维护 ) 封建统治,林则徐、魏源学西方目的的重心在于抵御外侮; 封建统治,林则徐、魏源学西方目的的重心在于抵御外侮; (3)洋务派学习西方进行了充分的实践。 )洋务派学习西方进行了充分的实践。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 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 破屋子, 裱糊匠东贴西 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 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 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 何等材料, 里面是何等材料 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 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 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 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 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 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 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 ——林则徐
林则徐
魏源
《海国图志》书影 海国图志》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 了解对手,设立翻译馆, 了解对手,设立翻译馆, 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 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积 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 西方军事科学技术 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 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 船舰大炮并 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 加以仿制。 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 器良、技熟、胆壮、 支“器良、技熟、胆壮、 心齐” 新式海军。 心齐”的新式海军。
:《各国律例》《四洲志 各国律例》《四洲志》 代 表 作:《各国律例》《四洲志》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军事技术)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军事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 ——魏源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 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 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其基本内容:悉夷、师夷、 其基本内容:悉夷、师夷、制夷三位 一体,即前提、手段、 一体,即前提、手段、目的的有机结 合。新思想实质是强国御侮,维护清 新思想实质是强国御侮, 政府统治地位。 政府统治地位。
材料三……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始而演习,继而试 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始而演习, 材料三 购买外洋器物 始而演习 可以剿发捻, 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1861年)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1861年 曾国藩
三、维新变法思想: (19世纪 维新变法思想: 世纪60——90年代末) 年代末) 世纪 年代末
探究: 探究: 1、维新思想的早期 、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 意诚美矣。无议院,则君民之间势多隔阂,志必乖违。力以权分,权分而力弱, 意诚美矣。无议院,则君民之间势多隔阂,志必乖违。力以权分,权分而力弱, 虽立乎万国公法之中,必至有公不公、法不法,环起交攻之势。 虽立乎万国公法之中,必至有公不公、法不法,环起交攻之势。故欲借公法以 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 郑观应《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 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初学商战于外人 ——郑观应 盛世危言》 郑观应《 ——郑观应《盛世危言》
第八课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四 幅 图 片 反 映 了 什 么?
中国
西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向世界学习
1840年 鸦片战争后) 1840年(鸦片战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