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6.1亚洲——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篇1: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的地理位置)■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图上读出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2.通过类比思维、模拟旅行和角色表演,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再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给学生以思维美和发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模拟旅行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

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并把所说到的'有关亚洲的知识都写在黑板上,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一课,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亚洲的概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亚洲地理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的具体位置、范围和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亚洲的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2.难点: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以及亚洲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的课件,以便于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教学地图:准备亚洲地图、世界地图等,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资料: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引入。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地图,呈现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

本节课的教材以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为主题,通过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以及主要的国家和地区,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图和大洲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于亚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了解也相对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以及主要的国家和地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亚洲的多样性,增强对亚洲各国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以及主要的国家和地区。

2.难点: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推理和判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

3.推理法: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推理和判断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2.地图:亚洲地图。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如世界地图、大洲的概念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亚洲的面积、人口以及主要的国家和地区。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02 6.1位置和范围【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02  6.1位置和范围【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位置和范围设计说明1.通过描述最想去的世界某个地区或国家及其理由,使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差异。

2.从不同角度描述在教室中的位置,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并理解大洲位置的描述方法。

3.通过描述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能深刻认识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4.通过扮演亚洲不同地区的居民,描述各自的生活场景,使学生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认识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认识亚洲的地理分区,描述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重点难点1.描述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2.从面积、所跨纬度、东西距离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描述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学生寒假照片和视频。

2.亚洲不同国家习俗、建筑视频。

(二)工具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世界那么大,你想去哪儿看看,那里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二、预习检查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你最想去的一个地区或国家,明确具体位置,网上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这里有哪些独特之处吸引你。

三、学习任务一续表世界区域:大洲、地区、国家2.亚洲的地理位置如果爸爸、妈妈要来学校参加家长会,你怎样向他们描述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呢?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读图6.1和图6.2,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总结: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半球位置: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 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海陆位置:在哪个大洲,临哪个大洋,并用方位词描述;经纬度位置:最北、最南到达的纬度,及所属热量带,最东、最西到达的经度。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doc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doc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课标解读:要求学生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三、教材分析: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重点为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上册的相关地理总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地图等地理思维能力。

在这之前还没有进行区域地理的学习。

五、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六、学法教法及教具使用资料分享、归纳法、情境教学法、列表对比导入新课:1.学习章首页,怎样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当我们提到亚洲时,你能联想到什么?鼓励学生充分发言后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事情,可还有不少事情是同学们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大家不知道的有关亚洲的知识。

活动标题教学目标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活动一:雄踞东方的大洲:达成(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1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描述呢?2.读图6.1,描述亚洲的半球位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独立阅读地自评与互评陆位置。

置和海陆位置。

3•读图6.2,描述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4.读图6.3,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特点。

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地理意义: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和图完成,描绘西、南半球的部分独立阅读地图完成完成P3活动听讲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和。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_亚洲6.1位置和范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_亚洲6.1位置和范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热爱之情及自豪感。

4.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5.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6.能够通过图片等资料,分析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7.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明确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初步分析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展示电影《功夫瑜伽》拍摄国家图片,中国、冰岛、迪拜、印度。

请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到这些国家,并说出中国、印度属于哪个大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2.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

播放新华社推出的唯美大片《东方之约》:这里,高山大川,交织纵横,大海扬波,浪涌潮奔。

作为亚洲的一员,你能说出亚洲的哪些高山大川?濒临哪些海洋?你对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多少呢?3.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地理的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地球上一共有几个大洲和几个大洋,哪位同学能说出这几个大洲和几个大洋?我们的祖国——中国,位于哪个大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讲授新课教师: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教师: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教师:现在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亚洲的地理位置。

1.下面请同学们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和图6.2“亚洲的范围”图,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下面的知识梳理。

亚洲位置和范围教案

亚洲位置和范围教案

亚洲位置和范围教案第一篇:亚洲位置和范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半球位置,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以北美洲为例与亚洲对比分析。

2.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归纳总结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并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析图的方法结合地图分析亚洲、北美洲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而归纳总结出掌握一个大洲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与其他大洲的比较,了解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通过对亚洲进行地理分区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认识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明确我们所生活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位,进而培养学生对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热爱之情及自豪感。

教学重点: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教学难点: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探究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吗?对,是亚洲,那你们知道亚洲在哪里?亚洲有多大吗?看来有些同学略有了解,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

板书: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我们知道认识一个区域,首先需要认识这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个区域,从地理位置来看,它主要在哪里呢?下面请同学们读图6.1和图6.2来告诉我一下。

课件:显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亚洲的位置”图学生:亚洲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学生: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学生:亚洲北部约达到北纬81°,南部达到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范围广大。

教师小结:刚刚三位同学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个角度帮大家明确了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范围)》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范围)》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范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教材还介绍了亚洲与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三大洋以及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大陆的相邻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亚洲的基本地理知识,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大洲的基本概念,对世界地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生动、直观的教材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亚洲的基本地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2.教学难点:亚洲与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三大洋以及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大陆的相邻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地图,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亚洲与周边大洋和大陆的相邻关系,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亚洲的典型国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亚洲的地域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亚洲——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学案导引:
1、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有哪些?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加强学生识图,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且在图中指出位置和判断地理事物。

而且能从地图上掌握有关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出亚洲的位置和范围,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学习方法的能力、学习习惯的能力。

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对图的分析程度,如有学生不理解亚洲的相对位置,教师通过设计活动学生参与,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相对位置,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教师适时引导。

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