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应用题专题探究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专题实际应用题(解析版)

中考数学专题实际应用题(解析版)
(2)今年该村村民再投入了10万元,增设了土特产的实体销售和网上销售项目并实现盈利,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预计今年餐饮和住宿的收入比去年还会有10%的增长.这两年的总收入除去所有投资外还能获得不少于10万元的纯利润,请问今年土特产销售至少收入多少万元?
【答案】(1)去年餐饮收入11万元,住宿收入5万元;(2)今年土特产销售至少有6.4万元的收入
【解析】
【分析】
(1)设去年餐饮收入为x万元,住宿为收入y万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2)设今年土特产的收入为m万元,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解:(1)设去年餐饮收入x万元,住宿收入y万元,
依题意得: ,
解得: ,
答:去年餐饮收入11万元,住宿收入5万元;
【答案】(1) ;(2)①60,②20,1500;(3)当 时,捐赠后 每天的剩余利润不低于1025元
【解析】
【分析】
(1)从表格中取点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求解;(2)①由表格信息规律直接填写答案,或利用(1)中的函数解析式,求当 时的函数值.②建立W与 的函数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最大值即可.(3)先求捐赠后的利润为1025元时的销售单价,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直接下结论即可;
2.(2019年重庆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5月份试题)今年五一期间,重庆洪崖洞民俗风情街景区受热棒,在全国最热门景点中排名第二.许多游客慕名来渝到网红景点打卡,用手机拍摄夜景,记录现实中的“千与千寻”,手机充电宝因此热销.某手机配件店有A型(5000毫安)和B型(10000毫安)两种品牌的充电宝出售
(1)已知A型充电宝进价40元,售价60元,B型充电宝进价60元,要使B型充电宝的利润率不低于A型充电宝的利润率,则B型充电宝的售价至少是多少元(利润率= ×100%)

初三数学中考专题复习 握手问题的探究与应用 课件(共26张PPT)

初三数学中考专题复习  握手问题的探究与应用 课件(共26张PPT)
“握手”问题的探究及应用
【实际问题】
班级迎新晚会上,全班同学两两 握手一次致意,那么他们共握手多少 次?
合作探究:
小组进行握手游戏,合作寻找握手的 内在规律。
请思考:若4位同学两两握手共握手多
少次?5位呢?8位呢?…n位呢?
( 小组展示握手探究过程,小组代表讲解探究过程)
【问题解决】
班级迎新晚会上,n位同学 两两握手一次致意,那么他们共
握手 n(n 1) 次. 2
实 【思考1】 数线段

应 小明在纸上画了一条直线,

小红又拿起了笔,在小明画的直 线上点了8个点,“你知道现在 这条直线上有多少条线段吗?” 同学们,你能帮小明快速回答这 个问题吗?
【思考1】
小明在纸上画了一条直线,小红又拿起了笔, 在小明画的直线上点了8个点,“你知道现在这条 直线上有多少条线段吗?” 同学们,你能帮小明 快速回答这个问题吗?
2
平面内确定直线条数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过任意两点 一共可以画 3 条直线; 平面内4个点(任意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 上),过任意两点一共可以画 6 条直线; 5个点呢? 在同一平面内有n个点(任意三个点都不 在同一条直线上)过这n个点中的任意两 点画直线,一共能画出 n(n 1) 条直线?
下一张
【思考2】
往返于青岛、北京南的D336动车,中途 经过胶州北、潍坊、昌乐、淄博、济南、德 州东、沧州西、天津南、廊坊站点,(只考 虑站点)那么该列火车需要安排多少种不同 的车票?
【解析】把每个站点看成每位同学,共 11个站点就是11位同学;每2个站点 的火车票种类可以看作2位同学握手, 火车票种类便是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但有公共端点的n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中,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几何探究压轴题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几何探究压轴题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几何探究压轴题一、解答题1.如图,在ABC 中,4AC =,3BC =,90ACB ∠=︒,D 是边AC 上一动点(不与点A 、C 重合),CE BD ⊥,垂足为E ,交边AB 于点F .(1)当点D 是边AC 中点时,求DE ,EC 的值;(2)设CD x =,AF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3)当EFD △与EFB △相似时,求线段CD 的长.2.【温故知新】黄金分割是一种最能引起美感的分割比例,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我们知道:如图1,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部分,如果BC AC AC AB=,那么称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1)【问题发现】如图1,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 BC >,若2AB =,请直接写出CB 的值是__________.(2)【问题探究】如图2,在Rt ABC △中,90C ∠=︒,2AC =,1BC =,在BA 上截取BD BC =,再在AC 上截取AE AD =,则AE AC的值为__________. (3)【问题解决】如图3,用边长为6的正方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对折正方形ABDE 得折痕MN ,连接EN ,将AE 折叠到EN 上,点A 对应点H ,得折痕CE ,试说明:C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3.定义:若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对边上一点的线段能把该三角形分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我们称这条线段为该三角形的智慧线,这个三角形叫做智慧三角形.(1)如图1,在智慧三角形ABC 中,AD BC ⊥,AD 为该三角形的智慧线,1CD =,则BD 长为_____,B ∠的度数为_____.(2)如图2,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2AB =,F 是斜边B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F ,以AF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FE (点A ,F ,E 按顺时针排列),90EAF ∠=︒, CF =AE 交BC 于点D ,连接EC ,EB .当2BDE BCE ∠=∠时,求线段ED 的长;(3)如图3,ABC 中,5AB AC ==,BC =BCD △是智慧三角形,且AC 为智慧线,求BCD △的面积.4.【问题提出】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 内部有一点P ,3PA=,4PB =,5PC =,求APB ∠的度数.(1)【尝试解决】将AP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AP B '△,连接PP ',则APP '为等边三角形. ∵3P P PA '==,4PB =,5P B PC '==,∴222=P P PB P B ''+∴BPP '为三角形∴APB ∠的度数为.(2)【类比探究】如图2,在等边三角形ABC 外部有一点P ,若∠BP A =30°,求证222PA PB PC +=.(3)【联想拓展】如图3,在ABC 中,90BAC ∠︒=,AB AC =.点P 在直线BC 上方且45APB ∠︒=,PC BC ==求PA 的长.5.已知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CEFG ,连接 AF 交 BC 于点 O ,点 P 是 AF 的中点,过点 P 作 PH DG ⊥ 于 H ,2CD =,1CG =.(1)如图1,点 D ,C ,G 在同一直线上,点 E 在 BC 边上,求 PH 的长;(2)把正方形 CEFG 绕着点C 逆时针旋转 ()0180αα<<.①如图2,当点E 落在AF 上时,求CO 的长;②如图3,当DG =PH 的长.6.在ABC ∆中,点E 为AC 边上一动点,以CE 为边在CE 上方作等边CEN .(1)如图1,EN 与AB 交于点P ,连接PC ,若tan A =,1AE =,5CN =,求PC 的长: (2)如图2.当N 与B 重合时,在BC 上取一点D ,过点D 作DF AC ∥,连接BF ,EF ,过C 作CH EF ⊥交EF 于点H ,若30FBC DFE ︒∠-∠=,求证:CH BF +=;(3)如图3,若BC AB ⊥,且4AB BC ==,过点B 作BQ AC ∥,I 为射线.BQ 上一动点,取AC 中点M ,连接MI ,过点B 作BK MI ⊥交M 于点K ,连接NK ,直接写出NK 的最小值.7.问题情境:如图1,在Rt △ABC 和Rt △BEF 中,∠ACB =∠EFB =90°,AC =3,BC =4,且M ,N 分别为AE ,CF 的中点.(1)猜想证明:如图2,将Rt △BEF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其他条件不变.试判断54AM CN =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解决问题:如图3,将图2中的Rt △BEF 沿B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Rt BE F ',连接AE ',CF ,并分别取它们的中点P ,H ,连接CP ,FP ,PH .①试判断CP 与FP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若AB =2BE ',BC =2BF ,请直接写出PH 的长.8.【方法尝试】(1)如图1,矩形ABFC 是矩形ADGE 以点A 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所得的图形,CB ED 、分别是它们的对角线.则CB 与ED 数量关系________,位置关系________.【类比迁移】(2)如图2,在Rt ABC 和Rt ADE △中,90,9,6,3,2BAC DAE AC AB AE AD ∠=∠=︒====.将DAE 绕点A 在平面内逆时针旋转,设旋转角BAE ∠为()0360αα︒<︒,连接,CE BD .请判断线段CE 和BD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如图3,在Rt ABC 中,90,6ACB AB ∠=︒=,过点A 作AP BC ∥,在射线AP 上取一点D ,连结CD,使得3tan4ACD∠=,请求写出线段BD的最大值.9.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N、M分别在边BC、CD上,连接AM、AN、MN.∠MAN=45°,将△AMD 绕点A顺时针旋转90°,点D与点B重合,得到△ABE.易证:△ANM≌△ANE,从而得DM+BN=MN.【实践探究】(1)在图①条件下,若CN=6,CM=8,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______.(2)如图②,点M、N分别在边CD、AB上,且BN=DM.点E、F分别在BM、DN上,∠EAF=45°,连接EF,猜想三条线段EF、BE、DF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拓展应用】如图③,在矩形ABCD中,AB=6,AD=8,点M、N分别在边DC、BC上,连接AM,AN,已知∠MAN=45°,BN=2,求DM的长.10.小圆同学对图形旋转前后的线段之间、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拓展探究.(1)猜测探究:在△ABC中,AB=AC,M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将线段AM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与∠BAC 相等的角度,得到线段AN,连接NB.①如图1,若M是线段BC上的任意一点,请直接写出∠NAB与∠MAC的数量关系是,NB与MC的数量关系是;②如图2,点E是AB延长线上点,若M是∠CBE内部射线BD上任意一点,连接MC,(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拓展应用:如图3,在△A 1B 1C 1中,A 1B 1=8,∠A 1B 1C 1=60°,∠B 1A 1C 1=75°,P 是B 1C 1上的任意点,连接A 1P ,将A 1P 绕点A 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75°,得到线段A 1Q ,连接B 1Q .求线段B 1Q 长度的最小值. 11.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D 为AC 边上一点,连接BD ,作AP BD ⊥于点P ,过点C 作CE AC ⊥交AP 延长线于点E .(1)如图1,求证:AD CE =;(2)如图2,以AD ,BD 为邻边作ADBF ,连接EF 交BC 于点G ,连接AG ,①求证:AG EF ⊥;②若点D 为AC 中点,EF 、AB 交于点H ,求BH AB的值. 12.如图1,在ABC 中,90ACB ∠=︒,D 为AC 边上的一点,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连接BD ,P 为BD 中点,连接PC ,PE .(1)求证:PC PE =;(2)将图1中ADE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如图2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10AB =,6AD =,30BAC DAE ∠=∠=︒,在平面内,将Rt ADE △绕点A 旋转一周,当A ,C ,E 三点共线时,请直接写出PCE 的面积.13.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2,0A ,点()0,2C ,点D ,点E 分别为OA ,OC 的中点,ODE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α角(090α︒<<︒)得11OD E ,射线1CD ,1AE 相交于点F .(1)求证:11OCD OAE △≌△;(2)如图2,在ODE 旋转过程中,当点1D 恰好落在线段CE 上时,求AF 的长;(3)如图3,在旋转α角从090α︒≤≤︒逐渐增大ODE 旋转过程中,求点F 的运动路线长.14.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4,点D 、E 分别是BC 、AC 边上一点,连接AD 、BE .AE CD =.(1)如图1,若2AE =,求BE 的长度;(2)如图2,点F 为AD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F 、CF ,AD 、BE 相交于点G ,连接CG ,已知60,∠=︒=EBF CE CG ,求证:2+=BF GE CF ;(3)如图3,点P 是ABC 内部一动点,顺次连接PA PB PC 、、++的最小值.15.【问题提出】(1)如图1,在ABC 中,90C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设CD 的长为m ,点D 到边AB 的距离为n ,则m _______n ;(填“>”“<”或“=”)【问题探究】(2)如图2,在梯形ABCD 中,90A ∠=︒,AD BC ∥,(201AB =,BD 为对角线,且45BDC ∠=︒,求BCD △面积的最小值;【问题解决】(3)某景点有一个形状为菱形ABCD 的草坪,如图3,AB ==60B ∠︒,现欲将该草坪扩建为BEF △,使得点E 、F 分别在BA 、BC 的延长线上,且边EF 经过点D ,为了节省成本,要求扩建后的草坪面积(BEF △的面积)尽可能小,问BEF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其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综合与实践:数学课外小组研究了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答.问题一:如图1,在矩形ABCD 中,6AB =,8AD =,E ,F 分别为AB ,AD 边的中点,四边形AEGF 为矩形,连接CG .问题二:数学小组对图形的旋转进行了拓展研究,如图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B ∠︒,6AB =,8AD =,E ,F 分别为AB ,AD 边的中点,四边形AEGF 为平行四边形,连接CG .数学小组发现DF 与CG 仍然存在着特定的数量关系.(1)请直接写出CG 的长是______.如图2,当矩形AEGF 绕点A 旋转(如顺时针旋转)至点G 落在边AB 上时,DF =______,CG =______,DF 与CG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当矩形AEGF 绕点A 旋转至如图3的位置时,(1)中DF 与CG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还成立?并说明理由.(3)如图5,当平行四边形ABCD 绕点A 旋转(如顺时针旋转),其它条件不变时,数学小组发现DF 与CG 仍然存在着这一特定的数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这个特定的数量关系是______.1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C =90°,AD =CD ,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连接BO 并延长交边AD 或边CD 于点E .(1)如图1,当点E 在AD 上时,连接CE ,求证:四边形ABCE 是矩形.(2)如图2,当点E 在CD 上时,当AC =4,BC =3时,求DAC S △与OBC S的比值.(3)若DE =2,OE =3,直接写出CD 的长.18.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一动点,作点B 关于AE 的对称点F ,BF 交AE 于点G ,连结DF .(1)如图1,求DFB ∠的度数;(2)如图2,过点D 作DM BF ⊥交BF 的延长线于点M ,连结,CM CF .若DF CM =,试探究四边形DFCM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3,连结BD ,在AG 上截取=GT GB ,点P ,Q 分别是,AD BD 上的动点.若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32,直接写出PTQ 周长的最小值.。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探究练习(三)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探究练习(三)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探究练习(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生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解答题1.【感知】如图①,点C是AB中点,CD⊥AB,P是CD上任意一点,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易证△P AC≌△PBC,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一条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探究】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3x+1分别交x轴、y轴于点A和点B,点C是AB中点,CD⊥AB交OA于点D,连结BD,求BD的长【应用】如图①(1)将线段A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B′,请在图①网格中画出线段AB;(2)若存在一点P,使得P A=PB′,且∠APB′≠90°,当点P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时,则AP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边BC上任意一点(点E不与点B、C重合),连结DE,点C关于DE的对称点为C1,连结AC1并延长交DE的延长线于点M,F是AC1的中点,连结DF.【猜想】如图①,①FDM的大小为度.【探究】如图①,过点A作AM1①DF交MD的延长线于点M1,连结BM.求证:△ABM①①ADM1.【拓展】如图①,连结AC,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则△ACC1面积的最大值为.3.问题呈现:下图是小明复习全等三角形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并引发的思考,请帮助小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请根据小明的思路,结合图①,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结论应用:(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 AD BC=+,DAB∠的平分线和ABC∠的平分线交于CD边上点P.求证:PC PD=;(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①,若10AB=,1tan2PAB∠=.当PBC有一个内角是45︒时,PAD△的面积是.4.【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17页的部分内容.结合图①,补全证明过程.【应用】如图①,直线EF分别交矩形ABCD的边AD、BC于点E、F,将矩形ABCD 沿EF翻折,使点C的对称点与点A重合,点D的对称点为D′,若AB=3,BC=4,则四边形ABFE的周长为.【拓展】如图①,直线EF分别交▱ABCD的边AD、BC于点E、F,将▱ABCD沿EF翻折,使点C的对称点与点A重合,点D的对称点为D′,若AB=22,BC=4,①C=45°,则EF的长为.5.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是斜边AB的中点,10,AB=点E为BC上一点,将纸片沿DE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点B'.()1如图①,连接,CD则CD的长为;()2如图①,'B E与AC交于点,//F DB BC'.①求证:四边形'BDB E为菱形;①连接',B C则'B FC的形状为;()3如图①,则CEF∆的周长为;6.【教材呈现】数学课上,赵老师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按照华师版教材八年级上册87页完成角平分线的作法,方法如下:【问题1】赵老师用尺规作角平分线时,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问题2】小明发现只利用直角三角板也可以作①AOB的角平分线,方法如下:步骤:①利用三角板上的刻度,在OA、OB上分别截取OM、ON,使OM=ON.①分别过点M、N作OM、ON的垂线,交于点P.①作射线OP,则OP为①AOB的平分线.(1)请写出小明作法的完整证明过程.(2)当tan①AOB=43时,量得MN=4cm,直接写出MON△的面积.7.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7页的部分内容.定理证明:请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图①,写出证明过程.定理应用:在矩形ABCD中,AB=2AD,AC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点E在边AB上,且AE=3BE.(1)如图①,点F在边CB上,连结EF.若13BFCF,则EF与AC的关系为.(2)如图①,将线段AE绕点A旋转一定的角度α(0°<α<360°),得到线段AE',连结CE′,点H为CE'的中点,连结BH.设BH的长度为m,若AB=4,则m的取值范围为.8.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是斜边AB的中点,AB=10,点E为BC上一点,将纸片沿DE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点B'.(1)如图①,连接CD,则CD的长为;(2)如图①,B'E与AC交于点F,DB'①BC.①求证:四边形BDB'E为菱形;①连接B'C,则①B'FC的形状为;(3)如图①,则①CEF的周长为.9.如图,在ABC中,中线BD,CE相交于点O,F,G分别是OB,OC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DEFG的形状为矩形时,ABC为______三角形;(3)连接OA,当OA BC时,四边形DEFG的形状为______.10.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cm,点F从点B出发,沿射线AB方向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E从点D出发,向点A以1cm/秒的速度移动(不与点A重合).设点E,F同时出发移动t秒.(1)基础探究:如图1,在点E、F移动过程中,连接CE、CF、EF,判断CE与CF的数量与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应用拓展:如图2,点G、H分别在边AD、BC上,且217cmGH=,连接EF,当EF与GH交于点P,且45GPE∠=︒,若点P为EF的中点,则CF的长度为________,AP的长度为________.参考答案:1.探究:BD 的长为53;应用:(1)见解析;(2)5.【解析】 【分析】探究: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A 、B 坐标,得到BO 、AO 的长,设BD 的长为a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可求出BD ;应用:(1)根据旋转的性质作图即可;(2)根据题意可知P 点坐标在A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如图所示,点P’是垂直平分线上最近的格点,但是此时'’90AP B ∠=︒,不符合题意,根据网格特点可知垂直平分线上下一个格点位置,由网格特点和勾股定理可得符合题意的AP=5. 【详解】 解:探究: 由题意得:当x 0=时,y 1=;当y 0=时,x 3=;()A 3,0∴,()B 0,1. AO 3∴=,BO 1=.设BD 的长为a .①点C 是AB 中点,CD AB ⊥交OA 于点D ,DA DB a ∴==,OD 3a =-.在Rt BOD 中,BOD 90∠=︒,222BD BO DO ∴=+,()22213a a +-=,5a 3∴=,5BD 3=. BD ∴的长为53.应用:(1)如图,线段'AB 即为所求.(2)根据题意可知P点坐标在A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如图所示,点P’是垂直平分线上最近的格点,但是此时'’90AP B∠=︒,不符合题意,根据网格特点可知垂直平分线上下一个格点位置,由网格特点和勾股定理可得符合题意的AP=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关键.2.(1)45°;(2)证明见解析;(3)22﹣2.【解析】【分析】(1)证明①CDE=①C1DE和①ADF=①C1DF,可得①FDM=12①ADC=45°;(2)先判断出①DAM1=①BAM,由(1)可知:①FDM=45°,进而判断出①AMD=45°,得出AM=AM1,即可得出结论;(3)先作高线C1G,确定①ACC1的面积中底边AC为定值2,根据高的大小确定面积的大小,当C1在BD上时,C1G最大,其①AC1C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的面积.【详解】(1)由对称得:CD=C1D,①CDE=①C1DE,在正方形ABCD中,AD=CD,①ADC=90°,①AD=C1D,①F是AC1的中点,①DF①AC1,①ADF=①C1DF,①①FDM=①FDC1+①EDC1=12①ADC=45°;故答案为:45;(2)①DF①AC1,①①DFM=90°,①①MAM'=90°,在正方形ABCD中,DA=BA,①BAD=90°,①①DAM1=①BAM,由(1)可知:①FDM=45°①①DFM=90°①①AMD=45°,①①M1=45°,①AM=AM1,在:△ABM和△ADM1中,①11BA DABAM DAMAH AM=⎧⎪∠=∠⎨⎪=⎩,①①ABM①①ADM1(SAS);(3)如图,过C1作C1G①AC于G,则1AC CS=12AC•C1G,在Rt△ABC中,AB=BC=2,①AC=2222+=22,即AC为定值,当C1G最大值,△AC1C的面积最大,连接BD交AC于O,当C1在BD上时,C1G最大,此时G与O重合,①CD=C1D=2,OD=12AC=2,①C1G=C1D﹣OD=2﹣2,①1AC CS=12AC•C1G=12×22(2﹣2)=22﹣2,故答案为:22﹣2.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①AMD=45°.3.问题呈现:见解析;结论应用:(1)见解析;(2)403或8 【解析】【分析】问题呈现:由“SAS ”可证△MOP ≌△NOP ,可得PM =PN ;结论应用:(1)在AB 上截取AE =AD ,连接PE ,由“SAS ”可证△ADP ≌△AEP ,△BPC ≌△BPE ,可得PD =PE =PC ;(2)延长AP ,BC 交于点H ,由“ASA ”可证△ADP ≌△HCP ,可得CP =DP ,AD =CH ,S △ADP =S △CPH ,分三种情况讨论,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可求解.【详解】问题呈现:证明:①OC 平分AOB ∠,①AOC BOC ∠=∠.在POM 和PON △中,OP OP POM PON OM ON =⎧⎪∠=∠⎨⎪=⎩.①POM PON △≌△.结论应用:在AB 上截取AE AD =,①AP 平分DAB ∠,①DAP BAP ∠=∠,①AP AP =,①ADP AEP △≌△.①PE PD=.①AB AD BC=+,①BE BC=,①BP平分ABC∠,①ABP CBP ∠=∠.①BP BP=.①PBE PBC△≌△.①PE PC=.①PC PD=.(2)由(1)可证∠D=∠AEP,∠PCB=∠PEB,∵∠AEP+∠PEB=180°,∴∠PCB+∠D=180°,∴AD∥BC,∵AB=10,tan∠P AB=PBPA=12,∴P A=2PB,∵P A2+PB2=AB2,∴PB=25,P A=45,如图③,延长AP,BC交于点H,∵AD∥BC,∴∠DAP=∠H,∴∠H=∠BAP,∴AB=BH=10,又∵PB平分∠ABC,∴BP⊥AP,AP=PH=45,∵∠DAP=∠H,AP=PH,∠DP A=∠CPH,∴△ADP≌△HCP(ASA),∴CP=DP,AD=CH,S△ADP=S△CPH,若∠PBC=45°时,则∠PBC=∠H=45°,∴PB=PH(不合题意舍去),若∠BPC=45°时,则∠HPC=∠BPC=45°,如图④,过点C作CN⊥BP于N,CM⊥PH于M,∴CM=CN,∵S△PBH=12×BP×PH=12×BP×CN+12×PH×CM,∴CM=CN=453,∴S△PCH=12×45×453=403=S△ADP;若∠PCB=45°时,如图⑤,过点P作PF⊥BC于F,∵∠P AB=∠H,∴tan H=tan∠P AB=12,∴12 PFFH,∴FH=2PF,∵PF2+FH2=PH2=80,∴PF=4,FH=8,∵PF⊥BC,∠BCP=45°,∴∠PCB=∠FPC=45°,∴CF=PF=4,∴CH=4,∴S△ADP=S△CPH=12×4×4=8,故答案为:8或403.【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4.【教材呈现】证明见解析;【应用】434;【拓展】2103;【解析】【分析】教材呈现:由“ASA”可证①AOE①①COF,可得OE=OF,由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平行四边形AFCE是菱形;应用:过点F作FH①AD于H,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F=CF,①AFE=①EFC,由勾股定理可求BF的长,EF的长,拓展:过点A作AN①BC,交CB的延长线于N,过点F作FM①AD于M,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N=BN=2,由勾股定理可求AE=AF=103,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EF的长.【详解】解:【教材呈现】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①AE①CF,①①EAO=①FCO,①EF垂直平分AC,①AO=CO,①AOE=①COF=90°,①①AOE①①COF(ASA)①OE=OF,又①AO=CO,①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①EF①AC,①平行四边形AFCE是菱形;【应用】如图,过点F作FH①AD于H,①将矩形ABCD沿EF翻折,使点C的对称点与点A重合,①AF=CF,①AFE=①EFC,①AF2=BF2+AB2,①(4﹣BF)2=BF2+9,①BF=78,①AF=CF=258,①AD①BC,①①AEF=①EFC=①AFE,①AE=AF=258,①①B=①BAD=①AHF=90°,①四边形ABFH是矩形,①AB=FH=3,AH=BF=78,①EH=94,①EF=22EH FH+=81916+=154,①四边形ABFE的周长=AB+BF+AE+EF=3+78+258+154=434,故答案为:434.【拓展】如图,过点A作AN①BC,交CB的延长线于N,过点F作FM①AD于M,①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①C=45°,①①ABC=135°,①①ABN=45°,①AN①BC,①①ABN=①BAN=45°,①AN=BN=22AB=2,①将▱ABCD沿EF翻折,使点C的对称点与点A重合,①AF=CF,①AFE=①EFC,①AD①BC,①①AEF=①EFC=①AFE,①AE=AF,①AF2=AN2+NF2,①AF2=4+(6﹣AF)2,①AF=103,①AE=AF=103,①AN①MF,AD①BC,①四边形ANFM是平行四边形,①AN①BC,①四边形ANFM是矩形,①AN =MF =2,①AM =22AF MF -=10049-=83, ①ME =AE ﹣AM =23,①EF =22MF ME +=449+=2103, 故答案为:2103.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 5.(1)5;(2)①见解析;①等腰三角形;(3)52【解析】【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2)①由翻折可知','45DB DB B B =∠=∠=︒,进而证得'//,B E AB 则有∴四边形'BDB E 为平行四边形,由',BD B D =即可得证;①连接CD,易证得','45DB DC DB E DCA =∠=∠=︒进而证得''FB C FCB ∠=∠,则有'FB FC =,即可得出结论;(3)由'FB FC =和'B E BE =得CEF ∆的周长=''CE FC EF CE B F EF CE B E CE BE BC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BC ,即可求得CEF ∆的周长.【详解】解:(1)①①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 为斜边AB 的中点,AB=10,①152CD AB ==, 故答案为:5;()2①证明:由翻折可知','45DB DB B B =∠=∠=︒'DB ①BC''45,B EC B ∴∠=∠=︒①'45,B EC B ∠=∠=︒①'EB ①BD∴四边形'BDB E 为平行四边形.又',BD B D =∴四边形'BDB E 为菱形;②如图2,连接CD ,则有CD=BD=AD,由翻折可知','45DB DB DB E B =∠=∠=︒①','45DB DC DB E DCA A =∠=∠=∠=︒,①''DB C DCB ∠=∠①DB E CB F DCA FCB ∠+∠=∠+∠'''①''CB F FCB ∠=∠①'FB FC =,①'B FC 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3,由(2)知'FB FC =,'B E BE =,①CEF ∆的周长=''CE FC EF CE B F EF CE B E CE BE BC ++=++=+=+=,①①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10,①222100BC AB ==,解得:52BC =,①CEF ∆的周长为52,故答案为:52.【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折叠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得的关键是认真审题,从图形中分析相关联信息,借助辅助线,利用基本图形的性质进行推理、计算.6.【问题1】SSS ;【问题2】(1)见解析;(2)8.【解析】【分析】问题1:根据SSS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问题2:(1)根据HL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解决问题.(2)作MH①OB于H,连接MN.想办法求出ON,MH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问题1:由作图可知:OE=OD,EC=DC,OC=OC,①EOC DOC≌△△(SSS),故答案为SSS.问题2:(1)证明:由作图可知:OM=ON,①①ONP=①OMP=90°,OP=OP,①Rt ONP≌Rt OMP△(HL),①①PON=①POM,即OP平分①AOB.(2)解:作MH①OB于H,连接MN.①tan①AOB=4,3MHOH=①可以假设MH=4k,OH=3k,则OM=ON=5k,①HN=2k,在Rt MNH△中,①222,MN HN MH=+①()()222442,k k=+①255k=(负根已经舍弃),①ON=5k=25,MH=4k=855,①1185258.225MNO S ON MH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作图与作图原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定理证明:见解析;定理应用:(1)EF ∥AC ,EF =14AC ;(2)5﹣32≤BH ≤5+32 【解析】【分析】定理证明:延长DE 到F ,使FE =DE ,连接CF ,易证①ADE ①①CFE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一步可得出CF ①AB ,从而可证明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最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证;定理应用:(1)取AB ,BC 的中点M ,N ,连接MN .再根据题目中的线段关系,可得出AM =BM ,CN =BN ,ME =EB ,FN =FB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2)如图①中,延长CB 到T ,连接AT ,TE ′.根据题意得出BH =12TE ′,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可求得AT 的值,结合题意求得AE 的值,最后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答案.【详解】 解:定理证明:如图①中,延长DE 到F ,使FE =DE ,连接CF ,在△ADE 和△CFE 中,AE EC AED CEF DE EF =⎧⎪∠=∠⎨⎪=⎩∴△ADE ≌△CFE (SAS ),∴∠A =∠ECF ,AD =CF ,∴CF ∥AB ,又∵AD =BD ,∴CF=BD,∴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DF∥BC,DF=BC,∴DE∥BC,DE=12BC.定理应用:(1)如图①中,取AB,BC的中点M,N,连接MN.∵AE=3BE,BF:CF=1:3,∴AM=BM,CN=BN,ME=EB,FN=FB,∴MN∥AC,MN=12AC,EF∥MN,EF=12MN,∴EF∥AC,EF=14AC.故答案为:EF∥AC,EF=14AC.(2)如图①中,延长CB到T,连接AT,TE′.∵CH=HE′,CB=BT,∴BH=12TE′,∵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ABT=90°,∵AB=4,BC=AD=BT=2,∴AT=22224225AB BT+=+=,∵AE=3BE,AB=4,∴AE=AE′=3,∴25﹣3≤TE′≤25+3,∴5﹣32≤BH≤5+32.故答案为:5﹣32≤BH≤5+32.【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综合性比较强,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8.(1)5;(2)①见解析;①等腰三角形;(3)52.【解析】【分析】(1)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即可得出答案;(2)①由折叠的性质得B'D=BD,B'E=BE,①B'DE=①BDE,证出B'D=BE,得四边形BDB'E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结论;①证出CD=B'D,得①DCB'=①DB'C,证出DB'①AC,则①ACB'=90°-①DB'C,证出CD①B'E,则①EB'C=90°-①DCB',得①ACB'=①EB'C,即可得出结论;(3)连接B'C,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BC=22AB=52,①B=45°,CD=12AB=BD,①ACD=12①ACB=45°,证出CF=B'F,进而得出答案.【详解】(1)解:①①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是斜边AB的中点,AB=10,①CD=12AB=5,故答案为:5;(2)①证明:由折叠的性质得:B'D=BD,B'E=BE,①B'DE=①BDE,①DB'①BC,①①B'DE=①BED,①①BDE=①BED,①BD=BE,①B'D=BE,①四边形BDB'E是平行四边形,又①B'D=BD,①四边形BDB'E为菱形;①解:①①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是斜边AB的中点,AB=BD,①CD=12由折叠的性质得:B'D=BD,①CD=B'D,①①DCB'=①DB'C,①①ACB=90°,①AC①BC,①DB'①BC,①DB'①AC,①①ACB'=90°﹣①DB'C,由①得:四边形BDB'E为菱形,①AB①B'E,①CD①AB,①CD①B'E,①①EB'C=90°﹣①DCB',①①ACB'=①EB'C,①FB'=FC,即①B'FC为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三角形;(3)解:连接B'C,如图①所示:①①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AB =10,①BC =22AB =52,①B =45°,CD =12AB =BD ,①ACD =12①ACB =45°, 由折叠的性质得:B 'D =BD ,①B '=①B =45°,①CD =B 'D ,①①DCB '=①DB 'C ,①①FCB '=①FB 'C ,①CF =B 'F ,①①CEF 的周长=EF +CF +CE =EF +B 'F +CE =B 'E +CE =BE +CE =BC =52;故答案为:52.【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1)见解析;(2)等腰;(3)菱形.【解析】【分析】(1)由中线BD ,CE 相交于点O ,可得DE 是ABC 的中位线,可得//DE BC ,12DE BC =,由F 、G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可得FG 是OBC 的中位线,可得//FG BC ,12FG BC =,可推出//DE FG ,DE FG =即可; (2)由四边形DEFG 的形状为矩形,可得FD=EG ,OE=OF=OG=OD ,EF①ED ,①EOF=①DOG ,由F 、G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可得BO=CO ,,由中线CE ,E 为中点,F 是OB 的中点,可得EF①OA ,可推出OA①ED ,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得OA 平分①EOD ,可证△AOB①①AOC (SAS ),可得AB=AC 即可;(3)连接OA ,由(1)知四边EFGD 为平行四边形,由中位线性质可得AO=2EF ,2BC FG =,由OA BC =,可得EF=FG 即可.【详解】证明:(1)①中线BD ,CE 相交于点O ,①E 、D 分别为AB 、AC 中点,①DE 是ABC 的中位线,①//DE BC ,12DE BC =, 又①F 、G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①FG 是OBC 的中位线,①//FG BC ,12FG BC =, ①//DE FG ,DE FG =,①四边形DEFG 是平行四边形;(2)连接OA ,如图①四边形DEFG 的形状为矩形,①FD=EG ,OE=OF=OG=OD ,EF①ED ,①EOF=①DOG , ①F 、G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①BO=CO ,①中线CE ,E 为中点,F 是OB 的中点,①EF①OA ,①OA①ED ,①OA 平分①EOD ,①①EOA=①DOA ,①①BOA=①EOF+①EOA=①DOG+①DOA=①COA ,①AO=AO ,①①AOB①①AOC (SAS ),①AB=AC ,①①ABC 为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3)当OA BC =时,四边形DEFG 的形状为菱形.由(1)知四边EFGD 为平行四边形,①中线CE ,E 为中点,F 是OB 的中点,①EF 为①ABO 的中位线,①AO=2EF ,又①F 、G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①FG 是OBC 的中位线,①2BC FG =,①OA BC =,①2EF=2FG ,①EF=FG ,①四边形DEFG 是菱形,故答案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定理,细心观察图形,利用数形结合从图形中分析线段之间和角之间关系是解题关键.10.(1)CE CF =,CE CF ⊥,理由见解析;(2)217,34;【解析】【分析】 (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运动的距离可证明()EDC FBC SAS ≌△△,可得CE CF =,再利用角之间的关系可证CE CF ⊥;(2)连接EC ,证明四边形GECH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出CF ,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AP .(1)解:①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①CD CB=,90EDC ABC BCD∠=∠=∠=︒,①90FBC EDC∠=∠=︒,①ED FB t==,在EDC△和FBC中,90CD CBFBC EDCED FB=⎧⎪∠=∠=︒⎨⎪=⎩①()EDC FBC SAS≌△△,①CE CF=,ECD BCF=∠∠,①90ECD BCE∠+∠=︒,①90BCF BCE∠+∠=︒,即:90ECF∠=︒,①CE CF=,CE CF⊥,(2)解:连接CE,如图①CE CF=,CE CF⊥,①45CEF∠=︒,①45GPE∠=︒,①CEF GPE∠=∠,①CE GH∥,①GE CH∥,①四边形GECH是平行四边形,①217CE GH==,①CE CF =,①217CF =,①2234EF CF ==,①P 是EF 的中点,AFE △是直角三角形,①1342AP EF ==.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的关键是证明()EDC FBC SAS ≌△△,(2)的关键是证明四边形GECH 是平行四边形.。

专题10类比拓展探究题-2022年中考数学母题题源解密(原卷版)

专题10类比拓展探究题-2022年中考数学母题题源解密(原卷版)

专题10 类比、拓展探究题考向1 图形旋转引起的探究【母题来源】2021年中考日照卷【母题题文】问题背景: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ABD=30°,点E是边AB的中点,过点E作EF⊥AB交BD于点F.实验探究:(1)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小王同学将图1中的△BEF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如图2所示,得到结论:①;②直线AE与DF所夹锐角的度数为30°.(2)小王同学继续将△BEF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至如图3所示位置.请问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拓展延伸:在以上探究中,当△BEF旋转至D、E、F三点共线时,则△ADE的面积为.【试题解析】解:(1)如图1,∵∠ABD=30°,∠DAB=90°,EF⊥BA,∴cos∠ABD,如图2,设AB与DF交于点O,AE与DF交于点H,∵△BEF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DBF=∠ABE=90°,∴△FBD∽△EBA,∴,∠BDF=∠BAE,又∵∠DOB=∠AOF,∴∠DBA=∠AHD=30°,∴直线AE与DF所夹锐角的度数为30°,故答案为:,30°;(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3,设AE与BD交于点O,AE与DF交于点H,∵将△BEF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BE=∠DBF,又∵,∴△ABE∽△DBF,∴,∠BDF=∠BAE,又∵∠DOH=∠AOB,∴∠ABD=∠AHD=30°,∴直线AE与DF所夹锐角的度数为30°.拓展延伸:如图4,当点E在AB的上方时,过点D作DG⊥AE于G,∵AB=2,∠ABD=30°,点E是边AB的中点,∠DAB=90°,∴BE,AD=2,DB=4,∵∠EBF=30°,EF⊥BE,∴EF=1,∵D、E、F三点共线,∴∠DEB=∠BEF=90°,∴DE,∵∠DEA=30°,∴DG DE,由(2)可得:,∴,∴AE,∴△ADE的面积AE×DG;如图5,当点E在AB的下方时,过点D作DG⊥AE,交EA的延长线于G,同理可求:△ADE的面积AE×DG;故答案为:或.【命题意图】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平移、旋转与对称;图形的相似;推理能力。

中考复习数学--类比探究专题

中考复习数学--类比探究专题

类比探究专题1. 如图1,在Rt △ABC 中,∠BAC =90°,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上,AD =AE ,连接DC ,BE ,点P 为DC 的中点. (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AP 与B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探究证明把△AD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小航猜想(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请你证明小航的猜想; (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 =4,AB =10,请直接写出线段AP 的取值范围.(1)操作:如图1,点O 为线段MN 的中点,直线PQ 与MN 相交于点O ,请利用图1画出一对以点O 为对称中心的全等三角形.(不写画法)根据上述操作得到的经验完成下列探究活动:(2)探究一: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 =∠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探究二:如图3,DE ,BC 相交于点E ,BA 交DE 于点A ,且BE :EC =1:2,∠BAE =∠EDF ,CF ∥AB .若AB =5,CF =1,求DF 的长度.PEDA BC 图1PEDABC图2图1M NQ PO图2F EDC B AAB C D E F图32.特殊:(1)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作CM平分∠ACB交AB于点M,点D为射线CM上一点,以点C为旋转中心将线段CD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DE交射线CB于点F,连接BD,BE.填空:①线段BD,BE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②线段BC,DE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一般:(2)如图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CB=α,作CM平分∠ACB交AB于点M,点D为△ABC外部射线CM上一点,以点C为旋转中心将线段CD逆时针旋转α度得到线段CE,连接DE,BD,BE.请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特殊:(3)如图3,在等边三角形ABC中,作BM平分∠ABC交AC于点M,点D为射线BM上一点,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线段B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E,连接DE交射线BA于点F,连接AD,AE.若AB=4,当△ADM 与△AFD全等时,请直接写出DE的值.M F ED CB A图1EMDCBA图2MFEDC BA图33. 已知△ABC 中,CA =CB ,0°<∠ACB ≤90°.点M ,N 分别在边CA ,CB 上(不与端点重合),BN =AM ,射线AG ∥BC 交BM 延长线于点D ,点E 在直线AN 上,EA =ED .(1)【观察猜想】如图1,点E 在射线NA 上,当∠ACB =45°时, ①线段BM 与AN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②∠BDE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2)【探究证明】如图2,点E 在射线AN 上,当∠ACB =30°时,判断并证明线段BM 与AN 的数量关系,求∠BDE 的度数;(3)【拓展延伸】如图3,点E 在直线AN 上,当∠ACB =60°时,AB =3,点N 是BC 边上的三等分点,直线ED 与直线BC 交于点F ,请直接写出线段CF 的长.图1A B CD ENMG图2AB CD MN EG 图3A BCG4.如图,在Rt△ABC中,∠ACB=90°,BC mAC n=,CD⊥AB于点D,点E是直线AC上一动点,连接DE,过点D作FD⊥ED,交直线BC于点F.(1)探究发现:如图1,若m=n,点E在线段AC上,则DEDF=__________.(2)数学思考:①如图2,若点E在线段AC上,则DEDF=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②当点E在直线AC上运动时,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仅就图3的情形给出证明.(3)拓展应用:若ACBC=DF=CE的长.FEDC BA图1图2ABCDEFDB FECA图3DC BA备用图5. (1)【问题发现】如图1,△ABC 和△CE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EFC =90°,点E 与点A 重合,则线段BE 与AF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 (2)【拓展研究】在(1)的条件下,将△CEF 绕点C 旋转,连接BE ,AF ,线段BE 与AF 的数量关系有无变化?仅就图2的情形给出证明; (3)【问题发现】当AB =AC =2,△CEF 旋转到B ,E ,F 三点共线时,直接写出线段AF 的长.(1)问题发现:如图1,在△ABC 中,∠BAC =90°,AB =AC ,点D 是BC 的中点,以点D 为顶点作正方形DFGE ,使点A ,C 分别在DE 和DF 上,连接BE ,AF ,则线段BE 和AF 数量关系是________.(2)类比探究:如图2,保持△ABC 固定不动,将正方形DFGE 绕点D 旋转α(0<α≤360°),则(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若BC =DF =2,在(2)的旋转过程中,连接AE ,请直接写出AE 的最大值.F图1CBA (E )EABC图2F备用图CBA图1A BC DEF G图2GFED CB A 备用图A BC DEFG6.在菱形ABCD中,∠ABC=60°,点P是射线BD上一动点,以AP为边向右侧作等边△APE,点E的位置随着点P的位置变化而变化.(1)如图1,当点E在菱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连接CE,BP与CE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CE与A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2)当点E在菱形ABCD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选择图2,图3中的一种情况予以证明).(3)如图4,当点P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连接BE,若AB=BE= ADPE的面积.(直接写出结果)P EDCBA图1图2ABCDEPPEDCBA图3图4ABCDEP7. (1)操作发现如图1,A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角平分线,请你按下列要求画图:过点A 作AM ⊥AB ,过点C 作CN ∥AB ,AM 与CN 相交于点E .则AD 与A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EAC =________°. (2)问题探究将图1中的△AE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点C 落在点F 的位置,连接EC ,DF ,如图2所示,请你探究DF 与E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若(2)中等边△ABC 的边长为2,当F A ⊥AC 时,请直接写出DF 2的值.在Rt △ABC 中,∠BAC =90°,AC =AB =4,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若等腰Rt △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等腰Rt △AD 1E 1,设旋转角为α(0<α≤180°),记直线BD 1与CE 1的交点为P .(1)问题发现如图1,当α=90°时,线段BD 1的长等于__________,线段CE 1的长等于__________. (2)探究证明如图2,当α=135°时,求证:BD 1=CE 1,且BD 1⊥CE 1. (3)问题解决求点P 到AB 所在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直接写出结果)图1AB CD图2EFDCBA备用图CBAE1(D1)ABCDE PEDCBAD1E1图2图18. 如图1,在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B′C′D′中,AB =2,AB′=,连接CC′.(1)问题发现:CC BB'='__________;(2)拓展探究:将正方形AB′C′D′绕点A 逆时针旋转,记旋转角为θ,连接BB′,试判断:当0°≤θ<360°时,CC BB ''的值有无变化?请仅就图2中的情形给出你的证明;(3)问题解决:请直接写出在旋转过程中,当C ,C′,D′三点共线时BB′的长.问题发现: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是边AB 上的一点,过点D 作DE ∥BC 交AC 于E ,则线段BD 与CE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拓展探究:如图2,将△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角α(0°<α<360°),上面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就图中给出的情况加以证明;问题解决:如果△ABC的边长等于AD =2,直接写出当△ADE 旋转到DE 与AC 所在的直线垂直时BD 的长.D′C′B′ABCD 图1图2DCBA B′C′D′A BCD备用图图1EDCBA 图2ABCDE备用图E D A9. 如图1,已知点G 在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GE ⊥BC ,垂足为点E ,GF ⊥CD ,垂足为点F . (1)证明与推断:①求证:四边形CEGF 是正方形;②推断AGBE的值为_______.(2)探究与证明:将正方形CEGF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α角(0°<α<45°),如图2所示,试探究线段AG 与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与运用:正方形CEGF 在旋转过程中,当B ,E ,F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如图3所示,延长CG 交AD 于点H .若AG =6,GH=BC =________.GFDC BAE图1ABCD EFG图2H GF EDCBA 图310. (1)阅读理解利用旋转变换解决数学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如图1,点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P A =1,PB,PC =2.求∠BPC 的度数. 为利用已知条件,不妨把△BP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AP′C ,连接PP′,则PP′的长为__________;在△P AP′中,易证∠P AP′=90°,且∠PP′A 的度数为__________,综上可得∠BPC 的度数为__________. (2)类比迁移 如图2,点P 是等腰Rt △ABC 内一点,∠ACB =90°,P A =2,PB,PC =1.求∠APC 的度数. (3)拓展应用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BC =3,CD =5,AB =AC =12AD ,∠BAC =2∠ADC ,请直接写出BD 的长.P′ABCP图1图2P CBAD图3C BA11. 如图,在□ABCD 中,AC 与BD 交于点O ,以点O 为顶点的∠EOF 的两边分别与边AB ,AD 交于点E ,F ,且∠EOF 与∠BAD 互补. (1)观察猜想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则线段OE 与OF 有何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2)延伸探究若四边形ABCD 是菱形,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证明若AB :AD =m :n ,探索线段OE 与OF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阅读理解: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是BC 的中点,若AE 是∠BAD 的平分线,试判断AB ,AD ,DC 之间的等量关系.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易证△AEB ≌△FEC ,得到AB =FC ,从而把AB ,AD ,DC 转化在一个三角形中即可判断.AB ,AD ,DC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2)问题探究: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F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E 是BC 的中点,若AE 是∠BAF 的平分线,试探究AB ,AF ,CF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问题解决:如图3,AB ∥CF ,AE 与BC 交于点E ,BE :EC =2:3,点D 在线段AE 上,且∠EDF =∠BAE ,试判断AB ,D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A BCDOEFABCD EF图1ABCDE F图2A BCDE F图312. 如图1,菱形ABCD 与菱形GECF 的顶点C 重合,点G 在对角线AC 上,且∠BCD =∠ECF =60°. (1)问题发现: AGBE的值为__________. (2)探究与证明:将菱形GECF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角(0°<α<60°),如图2所示,试探究线段AG 与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与运用:菱形GECF 在旋转过程中,当点A ,G ,F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如图3所示,连接CG 并延长,交AD 于点H ,若CE =2,GHAH 的长为__________.已知∠AOB =90°,点C 是∠AOB 的角平分线OP 上的任意一点,现有一个直角∠MCN 绕点C 旋转,两直角边CM ,CN 分别与直线OA ,OB 相交于点D ,点E .(1)如图1,若CD ⊥OA ,猜想线段OD ,OE ,O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点D 在射线OA 上,且CD 与OA 不垂直,则(1)中的数量关系是否仍成立?如成立,请说明理由;如不成立,请写出线段OD ,OE ,O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图1AB CDEFGG FE DCB A图2H图3AB CD E FG(3)如图3,若点D 在射线OA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OD =2,OE =8,请直接写出线段CE 的长度.图1OABC D EMPN N PMED CBAO图2图3O ABCD E MPN1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AD=6,点E,F分别是边DC,DA的中点,四边形DFGE为矩形,连接BG.(1)问题发现在图1中,CEBG__________.(2)拓展探究将图1中的矩形DFGE绕点D旋转一周,在旋转过程中,CEBG的大小有无变化?请仅就图2的情形给出证明. (3)问题解决当矩形DFGE 旋转至B ,G ,E 三点共线时,请直接写出线段CE 的长.GFED CBA 图1图2ABCDEFG备用图ABCD14. 四边形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也比较常见,比如筝形、菱形、图1中的四边形ABCD 等.它们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美感.(1)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CB =CD ,则AC 与B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2)试探究图1中四边形ABCD 的两组对边AB ,CD 与BC ,AD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证明过程.(3)问题解决:如图3,分别以Rt △ACB 的直角边AC 和斜边AB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FG 和正方形ABDE ,连接CE ,BG ,GE ,已知AC =4,AB =5,求GE 的长.观察猜想(1)如图1,在Rt △ABC 中,∠BAC =90°,AB =AC =3,点D 与点A 重合,点E 在边BC 上,连接DE ,将线段DE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 ,连接BF ,BE 与BF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BE +BF =_________; 探究证明(2)在(1)中,如果将点D 沿AB 方向移动,使AD =1,其余条件不变,如图2,判断BE 与BF 的位置关系,并求BE +BF 的值,请写出你的理由或计算过程; 拓展延伸ABCD图1图2DCB AABCDEFG图3(3)如图3,在△ABC 中,AB =AC ,∠BAC =α,点D 在边BA 的延长线上,BD =n ,连接DE ,将线段DE 绕着点D 顺时针旋转,旋转角∠EDF =α,连接BF ,则BE +BF 的值是多少?请用含有n ,α的式子直接写出结论.图1A (D )B CE FD FE C B A 图2图3A C D E F。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探究性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探究性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探究性问题一、结论开放与探究例1、如图,在△ABC 中,作∠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D ,作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B 于E ,BC 于F ,垂足为O ,连结DF .在所作图中,寻找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例2、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1)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2)如图,在△ABC 中,设CD,BE 相交于点O ,∠A=60°,∠DCB=∠EBC=12∠A .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A 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3)在△ABC 中,如果∠A 是不等于60°的锐角,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DCB=∠EBC= 12∠A .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例3、如图,抛物线y =a(x +1)(x -5)与x 轴的交点为M 、N .直线y =kx +b 与x 轴交于P(-2,0),与y 轴交于C .若A 、B 两点在直线y =kx +b 上,且AO =BO =2,AO ⊥BO .D 为线段MN 的中点,OH 为Rt △OPC 斜边上的高.(1)OH 的长度等于___________;k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2)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抛物线y =a(x +1)(x -5)上有一点E ,满足以D 、N 、E 为顶 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所有符合条件的抛物线的解析ABCEABDOC式,同时探索所求得的抛物线上是否还有符合条件的E点(简要说明理由);并进一步探索对符合条件的每一个E点,直线NE与直线AB的交点G是否总满足PB·PG<210,写出探索过程.二、策略探究型例4、如图所示,①中多边形(边数为12)是由正三角形“扩展”而来的,②中多边形是由正方形“扩展”而来的,依此类推,则由正n边形“扩展”而来的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____.例5、如图,这是一张等腰梯形纸片,它的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4,腰长为2,这样的纸片共有5张。

中考数学专题探究-----面积问题(含详细解答)

中考数学专题探究-----面积问题(含详细解答)

中考数学专题探究-----面积问题面积问题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计算一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可以直接运用图形的面积公式,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计算,可以对图形进行转化,这类问题虽然解题方法比较灵活多样,但难度一般不太大。

但是,在中考压轴题中,有关面积的问题常常以动态的方式出现,经常与函数知识联系起来,有时还需要分类讨论。

因此,对考生要求较高,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清其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并把运动的过程转化成静止的状态,做到动静结合,以静求动。

考点一:面积的函数关系式问题典型例题:1、(2009年湖南衡阳)如图12,直线4+-=x y 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A 、B 点,点M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A 、B 两点除外),过M 分别作MC ⊥OA 于点C ,MD ⊥OB 于D . (1)当点M 在AB 上运动时,你认为四边形OCMD 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2)当点M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CMD 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当四边形OCMD 为正方形时,将四边形OCMD 沿着x 轴的正方向移动,设平移的距离为)40<<a a (,正方形OCMD 与△AO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试求S 与a 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解:(1)设点M 的横坐标为x ,则点M 的纵坐标为-x+4(0<x<4,x>0,-x+4>0); 则:MC =∣-x+4∣=-x+4,MD =∣x ∣=x ;∴C 四边形OCMD =2(MC+MD )=2(-x+4+x )=8∴当点M 在AB 上运动时,四边形OCMD 的周长不发生变化,总是等于8; (2)根据题意得:S 四边形OCMD =MC ·MD =(-x+4)· x =-x 2+4x =-(x-2)2+4∴四边形OCMD 的面积是关于点M 的横坐标x (0<x<4)的二次函数,并且当x =2,即当点M 运动到线段AB 的中点时,四边形OCMD 的面积最大且最大面积为4; (3)如图10(2),当20≤<a 时,42121422+-=-=a aS ; 如图10(3),当42<≤a 时,22)4(21)4(21-=-=a a S ;∴S 与a 的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图12(1)图12(2)图12(3)2、(2009宁夏)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 B 上沿A 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 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 N Q 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 N Q 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 N Q P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解:(1)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 则2A D =,当MN 运动到被CD 垂直平分时,四边形M N Q P 是矩形, 即32A M =时,四边形M N Q P 是矩形,32t ∴=秒时,四边形M N Q P 是矩形.tan 60PM AM = °=,M N Q P S ∴=四边形(2)1°当01t <<时,1()2M N Q P S P M Q N M N =+四边形·11)2t ⎤=++⎦2=+))4<≤aC PQBA M NC PQBA MN2°当12t ≤≤时1()2M N Q P S P M Q N M N =+四边形·1)12t ⎤=+-⎦·= 3°当23t <<时,1()2M N Q P S P M Q N M N =+四边形·1))2t t ⎤=-+-⎦=+3、(2010年辽宁丹东)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直角梯形OMNH ,点H 的坐标为(-8,0),点N 的坐标为(-6,-4).(1)画出直角梯形OMNH 绕点O 旋转180°的图形OABC ,并写出顶点A ,B ,C 的坐标(点M 的对应点为A , 点N 的对应点为B , 点H 的对应点为C ); (2)求出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3)截取CE =OF =AG =m ,且E ,F ,G 分别在线段CO ,OA ,AB 上,求四边形...BEFG 的面积S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面积S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在(3)的情况下,四边形BEFG 是否存在邻边相等的情况,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m 的值,并指出相等的邻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 利用中心对称性质,画出梯形OABC . ∵A ,B ,C 三点与M ,N ,H 分别关于点O 中心对称, ∴A (0,4),B (6,4),C (8,0)CPQA M N CPQA MN(2)设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关系式为2y ax bx c =++, ∵抛物线过点A (0,4),∴4c =.则抛物线关系式为24y ax bx =++. 将B (6,4), C (8,0)两点坐标代入关系式,得3664464840a b a b ++=⎧⎨++=⎩,. 解得1432a b ⎧=-⎪⎪⎨⎪=⎪⎩,.所求抛物线关系式为:213442y x x =-++.(3)∵OA =4,OC =8,∴AF =4-m ,OE =8-m .∴AG F EO F BEC EFG B ABC O S S S S S =---△△△四边形梯形 21=OA (AB +OC )12-AF ·AG 12-OE ·OF 12-CE ·OAm m m m m 421)8(21)4(2186421⨯-----+⨯⨯=)(2882+-=m m ( 0<m <4)∵2(4)12S m =-+. ∴当4m =时,S 的取最小值. 又∵0<m <4,∴不存在m 值,使S 的取得最小值. (4)当2m =-+GB =GF ,当2m =时,BE =BG .4、如图所示,菱形ABCD 的边长为6厘米,60B ∠=°.从初始时刻开始,点P 、Q 同时从A 点出发,点P 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 C B →→的方向运动,点Q 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A B C D →→→的方向运动,当点Q 运动到D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 、QO MN HA CE FDB↑→ -8(-6,-4)x y运动的时间为x 秒时,APQ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平方厘米(这里规定:点和线段是面积为O 的三角形),解答下列问题:(1)点P 、Q 从出发到相遇所用时间是 秒;(2)点P 、Q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过程中,当APQ △是等边三角形时x 的值是 秒; (3)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1)6. (2)8.(3)①当03x <≤时,2111sin 6022222AP Q y S AP AQ x x x ==︒==13△1·····. ②当3x <≤6时,1222222121sin 6021(12-2)22A P Q y S A P P Q A P C Q x x ==︒=△= ····=2.2x -+③当69x ≤≤时,设33P Q 与AC 交于点O . (解法一)过3Q 作3,Q E CB ∥则3CQ E △为等边三角形.33333212..Q E C E C Q x Q E C B C O P EO Q ∴===-∴ ∥△∽△(第28题)Q 1B C D Q 2 P 3 Q 3 EP 2 P 1 O3361,212211(212),33C P O C x O EEQ x O C C E x -∴===-∴==-3333311sin 60sin 6022AQ P AC P C O P y S S C P AC O C C P ===-△△△-S ··°··°111(6)(212)(6)22232x x x =-⨯-⨯--⨯·6.262x x =-+-.(解法二)如右图,过点O 作3OF CP ⊥于点F ,3O G C Q ⊥,于点,G 过点3P 作3P H DC ⊥交DC 延长线于点H .,.A CB ACD O F O G ∠=∠∴=又33,6,2122(6),C P x C Q x x =-=-=-3312C Q P C O Q S S ∴=△△3333321,3113211(212)(6)322(6).6C O P C P Q S S C Q P H x x x ∴==⨯=⨯--=-△△···又331sin 602AC P S C P AC =△··°1(6)6226).2x x =-⨯⨯=-P 3OABC DQ 3G H F3A O P y S ∴=△3326)6)26AC P O C P S S x x =-=---△△262x x =-+-考点2、面积最值问题典型例题:1、(2008年广东广州)如图11,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AD=DC=2cm ,BC=4cm ,在等腰△PQR 中,∠QPR=120°,底边QR=6cm ,点B 、C 、Q 、R 在同一直线l 上,且C 、Q 两点重合,如果等腰△PQR 以1cm/秒的速度沿直线l 箭头所示方向匀速运动,t 秒时梯形ABCD 与等腰△PQR 重合部分的面积记为S 平方厘米 (1)当t=4时,求S 的值(2)当4t ≤≤10,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解.(1)t =4时,Q 与B 重合,P 与D 重合, 重合部分是BDC ∆=3232221=⋅⋅(2)当时,如图104≤≤tQB=DP=t-4,CR=6-t,AP=6-t 由PQR ∆∽BQM ∆∽CRN ∆图11得2)324(-=∆∆t S S PQRBQM2)326(t S S PQRCRN -=∆∆22)4(43)324(-=-=∆∆t S t S PQR BQM ,22)6(43)326(t S t S PQR CRN -=-=∆∆S =3255)-(t 23t)-(6434t 4333222+-=---)(当t 取5时,最大值为325当t 取6时,有最大值32 综上所述,最大值为325二、名题精练:1、(2009湖南永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10)(0--,、,,点B在x 轴上.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 、B 、C 三点,且它的对称轴为直线1x =,点P 为直线BC 下方的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与B 、C 不重合),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BC 于点F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 F(3)求PBC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点P 的坐标. 解:(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0)y ax bx c a a b c =++≠,、、为常数,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B 点坐标为(30),,依题意得:093a b c a b c c ⎧-+=⎪++=⎨⎪=⎩(第25题)解得:33a b c ⎧=⎪⎪⎪⎪=-⎨⎪⎪⎪=⎪⎩∴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33y x x =--(2)P 点的横坐标为m ,P ∴点的纵坐标为233m m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0)y kx b k k b =+≠,、是常数,依题意,得30k b b +=⎧⎪⎨=⎪⎩3k b ⎧=⎪∴⎨⎪=⎩ 故直线BC的解析式为3y x =-∴点F的坐标为3m ⎛-⎝⎭2(03)3PF m ∴=-+<<(3)PBC △的面积12C P F B P F S S S P F B O =+=△△·=2213323228m ⎛⎫⎫⨯-+⨯=--+ ⎪⎪ ⎪⎝⎭⎝⎭∴当32m =时,PBC △的最大面积为8把32m =代入233y m m =--4y =-∴点P的坐标为324⎛⎫-⎪ ⎪⎝⎭,(第25题)2、(2007年淮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一个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纸片AOB ,已知OA=2 ∠AOB=30°,D 、E 两点同时从原点O 出发,D 点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运动,E 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 轴的正方向运动,设D 、E 两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给该题增加编写出一道可转化

为一次函数模型来解决的问题吗?

写出所编问题并完成解答。
例 2:某汽车租赁公司拥有 20 辆汽车.据统计,当每辆车 的日租金为 400 元时,可全部租出;当每辆车的日租金每增加 50 元,未租出的车将增加 1 辆;公司平均每日的各项支出共 4800 元.设公司每日租出 x 辆时,日收益为 y 元.(日收益=日租金 收入-平均每日各项支出)
应用题常见转化的数学模型有: 方程(组)模型 不等式(组)模型 函数关系模型 几何图形模型 统计概率模型
例1:某校师生积极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在得知灾区
急需帐篷后,立刻到当地的一家帐篷厂采购,帐篷有 两种规格,可供 3人居住的小帐篷,价格每顶160元 ; 可供10人居住的大帐篷,价格每顶400元。学校花去捐 款96000元采购这两种帐篷,正好可供2300人居住 .
配方得:y 50x 142 5000
可见,在0 x 20的范围内 当 x 14 时,y有最大值5000
答:当每日租出14辆时,租赁公司日收益最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3):不盈也不亏即 y 0 成立
∴ 50x 142 5000 0
解之得:x1 24, x2 4
∵ x1 24不符合 0 x 20,
(1)求该校采购了多少顶3人小帐篷,多少顶10人住 的大帐篷; (2)学校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卡车共20辆将所 购帐篷紧急运往灾区,根据推算,其中至少需要8辆甲
型卡车才能将所购的大帐篷全部运走,若已知每辆甲 型卡车可同时搭载4顶小帐篷,每辆乙型卡车可同时搭 载12顶小帐篷,那么要想让甲、乙两种型号的卡车一 次性地将这批帐篷运往灾区,能安排的方案共有多少?
解:(1)设该校采购了x顶小帐篷,y顶大帐篷
根据题意得
3x 10y 2300 160x 400y 96000
解这个方程组得 x 100
y
200
答:该校采购了100顶小帐篷,200顶大帐篷
例1:某校师生积极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在得知灾区
急需帐篷后,立刻到当地的一家帐篷厂采购,帐篷有 两种规格,可供3人居住的小帐篷,价格每顶160元;可 供10人居住的大帐篷,价格每顶400元,学校花去捐款 96000元采购这两种帐篷,正好可供2300人居住. (1)求该校采购了多少顶3人小帐篷,多少顶10人住的 大帐篷? (2)学校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卡车共20辆将所 购帐篷紧急运往灾区,根据推算,其中至少需要8辆甲型 卡车才能将所购的大帐篷全部运走,若已知每辆甲型卡 车可同时搭载4顶小帐篷,每辆乙型卡车可同时搭载12 顶小帐篷,那么要想让甲、乙两种型号的卡一车次性 地 将这批帐篷运往灾区,能安排的方案共有多少?
a 解:设甲型卡车安排了 辆,则乙型卡车安排了(20 a)辆
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 a 17.5 又由题知 a 8
∴ 8 a 17.5
∵车辆数必须取整数 ∴a可取的值共有10个 答:能安排的方案共有10种
不要忘记取整数!
变式练习:

根据下面两已知数量:

甲型卡车的日租金:360元

乙型卡车的日租金:330元
祝:大家数学中 考取得佳绩!
实际问题
分析、联想、 转化、抽象
解答数 学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小组讨论:
这每一道基础应用题在解决时所依据的数学知 识是否相同?
若是考虑得不同,请说明是由实际问题中的生 活元素、情景决定的,还是由实际问题转化建立 起来的数学模型决定的?
那从这几道基础应用题上,你能发现哪些常 见的应用题转化模型呢?请举例说明。
(1)公司每日租出 x 辆时,每辆车的日租金为___(1_4_0_0_-__5_0_x_)__ 元(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2)当每日租出多少辆时,租赁公司日收益最大?最大是多 少元?
(3)当每日租出多少辆时,租赁公司日收益不盈也不亏?
解(2):y x 50 x 1400 4800
化简整理得:y 50 x2 1400 x 4800
故舍去
答:当每日租出4辆时,租赁公 司日收益不盈也不亏
变式练习:
• 若物价部门规定,每辆车的日租金 最高不超过650元,那当每日租出多 少辆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最多?最 多是多少元?
同学们在探究完两道代数综合应用题后, 对综合应用题转化建立数学模型有怎样的体 会认识?
完成《中考指南》上:
P166的例1、例2、例3, P167 “训练反馈”的2、3
该种题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是中考数 学的常见题型 ;
解题时要求要熟悉其基本的生产、生活 情景,善于积极地用数学观点和方法去解 决实际问题;
它突出数学建模思想,考查的是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
中考数学应用题 专题探究
• 岔河中学 杨小晶 •
应用题是中考试题的经典试题,解决应用 题的一般流程步骤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