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新高考形势预测
新高考形势下高三生物备考策略(成都)

小字内容作为出题素材
例3、(2018•新课标Ⅱ.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 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 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问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 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 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能量逐级递减,较长食物链无法满 足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摄入 。(必修三课本P91)
能力要求高的试题常取材思维拓展题
例11、(2011全国Ⅰ卷·31)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 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 、a ;B 、b ;C c ……),当个体 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 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组合、后代表现 型及其比例如下:
教材内容作为出题素材
例7、(2017全国Ⅰ卷.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 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 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送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必修1第42页)
例9、(2018•新课标Ⅲ.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 完成的是( )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必修一P25)
教材插图作为命题的素材
例10、(2018新课标卷Ⅲ.30节选) 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 (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 ,肽键是在________这一细胞器上形成的。合成的蛋 白质中有些是分泌蛋 白,如______(填“胃蛋白酶”“逆转录酶”或“酪氨酸酶”)。分泌蛋白从合成 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必修ⅠP46图3-6文字注解原话)
高考生物 创新点预测与题例分析近年高考考情及命题趋势研析课件

例3
(2009年 全国卷I
1)
(6分)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答案: D
例4
(2009年 全国卷I
5)
(6分)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 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 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 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 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 比例为( ) A、1/8 B、3/8 C、1/16 D、3/16 答案: B
例1
(2010年 全国卷I
33)
(12分)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 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 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 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 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 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 ,扁盘的基因型 应为 ,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 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 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 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 圆=1:1,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 答案:(1)两 自由组合 (2)A_bb和aaB_ (3)4/9 4/9 扁盘:圆:长=1:2:1 A_B_ aabb
新课改五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发展变化及发展趋势.doc

1. 新课改五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发展变化新课改五年高考生物试题遵循了新课改精神,体现了新课改理念,适应了新 课改变化,贴近社会、时代和考生生活,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终身学习和时•代发展 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既秉承传统,乂积极创新,新中求真,稳中求活, 深刻的阐释新课程的内涵。
1.1题型结构的变化课改五年题型结构及分值在各模块中的分布基本没变,具体题型结构及分 值分布见下表1。
表1 2007年-2011年新课标高考生物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分 布选择题(36 分)非选择题(54分) 必修(39分)选修(15分)2007 年 6道 2 道(28 I II 、29 ) 1道 2008 年6道 2 道(28 I II 、29 I II ) 1道 2009、 2010、 2011 年6道4 道(29、 30、 31、 32)1道1.2题图与文字数目的变化图文并茂是每年高考的一•大特色,也是以后的发展趋势,优点在于减少考生 的阅读量,同时考察学生的识图析表及提炼信息的能力。
课改五年高考生物试卷 图文数具体见表2。
2007年-2011年新课标高考生物试卷图文数(单位:个)选择题字数 非选择题字数 总文字数 答案字数 图表2007 年 651 971 1622 337 2图0表 2008 年 769 1091 1860 478 1图1表 2009 年 727 1573 2300 362 6图0表 2010 年 628 1739 2367 309 4图0表 2011 年 682 1282 1964 3713图1表均数691. 41331.22022. 6371.4新课改五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发展变化及发展趋势ATf■»从上表可以看出,课改五年来文字量、图表量都在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
选择题字数接近700个,非选择题字数在1300个左右,总字数在2000个左右, 答案字数接近400个,并且图表总数约为4个。
1.3各模块分值的变化表3 2007年-2011年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各模块分值变化(单位:分)模块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均值分子与细胞344130264535.2遗传与•进化141618191015.4稳态与环境272732382930.6生物技术实践151515151515现代生物科技专15610768.8题通过上表可以看出:(1)高考考点以必修一和必修三为主,约占生物总分的73%。
押新高考卷 稳态与调节(原卷版)-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押多选/不定项选择题稳态与调节考向预测考情统计(3年)核心考点考向01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2023·河北·高考真题)节食可减轻体重,但容易发生回弹。
如图所示,下丘脑前区神经元在体重下降时兴奋,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使下丘脑内侧区神经元兴奋,增加饥饿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是调节摄食和协调躯体运动的中枢B.该神经通路参与维持体重的相对稳定一、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三种模型二、血糖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C.抑制下丘脑前区神经元可降低饥饿感D.谷氨酸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内侧负电荷增加2.(2023·辽宁·高考真题)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B.n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3.(2022·河北·高考真题)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
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肌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参与体液调节B.肌肉处于运动状态时,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经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液,血流量增多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4.(2022·山东·高考真题)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血糖调节的过程三、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四、体温调节A.寒冷环境下,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B.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C.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D.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可导致内环境pH上升5.(2021·辽宁·高考真题)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
押新高考卷 遗传与进化(含解析)-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押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遗传与进化考向01 遗传与进化1.(2023·河北·高考真题)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与Mm的效应相同),并与等位基因T/t 共同控制喙色,与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
研究者利用纯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黄喙白羽)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并统计F1和F2的部分性状,一、基因型和表型的推断“先分开,后组合”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离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1.求配子种类及比例(以AaBbCCDd为例)结果见表。
实验亲本F1F21P1×P3黑喙9/16黑喙,3/16花喙(黑黄相间),4/16黄喙2P2×P3灰羽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1可判断该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定律,F2的花喙个体中纯合体占比为。
(2)为探究M/m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者对P1和P3的M/m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检测,并对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和图2。
由此推测M 基因发生了碱基的而突变为m,导致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最终使黑色素无法合成。
(3)实验2中F1灰羽个体的基因型为,F2中白羽个体的基因型有种。
若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占比为,黄喙黑羽个体占比为。
(4)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调查方案,判断基因T/t和R/r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染色体交换)。
调查方案:。
结果分析:若(写出表型和比例),则T/t和R/r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否则,T/t 和R/r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2.(2023·重庆·高考真题)科学家在基因型为mm的普通玉米(2n=20)群体中发现了杂合雄性不育突变体,并从中(1)求产生配子种类数(2)求产生ABCD配子的概率基因型Aa Bb CC Dd结果产生配子A B C D配子比例1/21/211/2相乘得1/8 (3)求配子间结合方式AaBbCCDd自交,配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为(2×2)×(2×2)×(1×1)×(2×2)=64(种)。
押新高考卷 细胞工程(含解析)-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1)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押单项选择题细胞工程考向01 植物细胞工程1.(2024·浙江·高考真题)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易受病毒侵害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得到脱毒苗,可恢复其原有的优质高产特性,流程如图。
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外植体→愈伤组织→丛生芽→试管苗 A .选择芽尖作为外植体可减少病毒感染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细胞工程的概念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如菊花的组织培养)培养基须保持适当的温度、(2)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植物组织的发育方向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低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简记为:“高”根,“低”芽,“中”愈伤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提醒①光照: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对有些植物来说,避光培养有利于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当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芽和叶时,一定要有光照,有利于叶片内叶绿素的合成。
②植物组织培养中所需的碳源一般为蔗糖,原因是蔗糖既可提供充足的碳源,又可维持相对适中的渗透压。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无性生殖(1)概念与原理(2)过程其中之一是将秸秆碎化后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基质。
(3)意义在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2.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①快速繁殖: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②作物脱毒:利用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①次生代谢物次生代谢不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一般在项目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原理染色体变异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突变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产生突变,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过程杂交→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纯合二倍体植株(以二倍体为例)成胚状体等结构C.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有利于诱导生根D.用同一植株体细胞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苗不会出现变异11.(2021·福建·高考真题)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矮牵牛新品种,技术流程示意图如下。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对策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广东2010年将实施新高考方案,即由原来的“3+文/理基础+X”改为“3+文/理综”,其中,理综分值300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各占100分。
这样,所有理科片的学生高考都要考生物,并且与物理、化学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相同。
也就是说,生物学科一下子提高到与物理、化学科“平起平坐”的地位。
这是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学生物学科发展的难得机遇。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理科片考生必须考生物,但分值明显比理化低。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生物科更是不列入高考的科目。
1999年以后的十年间,广东省高考方案经历了几次改变,先后采用了“3+X”、“3+综合+X”、“3+文/理基础+X”等方案,但生物科一直作为选考学科。
并且因为与选考生物科相对应的高校专业受到的限制比较多,名牌大学多数专业以及一般本科院校的不少理工类专业不招选考生物的考生,这使高中绝大多数的上层生不选考生物科。
特别是直属重点高中,学校的高三学生中生物班人数远远少于物理和化学班,有的甚至只有20来个学生,并且学生多是理科片中的中层和下层学生。
且不要说没有好生源生物教师会觉得很“无奈”,就是选考生物的学生心理上也会觉得好像比选考物理和化学的同学矮了一截。
广东2010年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将结束这个21世纪的“领头学科”一直以来被认为“小科”“副科”的局面, 生物科不再存在着生源比物理、化学科差的问题。
而且,因为与理化的分值一样,学生对生物科的重视程度将大大提高,生物教师也将因能带到与物理、化学科老师一样的学生而迸发出更高的教学热情。
所以,新高考方案给生物学科带来了发展机遇。
二、直面困难,剖析原因新高考背景下,我省高中生物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生物科的教学和备考将面临诸多新的困难。
1. 师资力量不足过去,因为选考生物科的学生少,各校所需的生物教师比较少,所以生物科的师资力量远远没有物理、化学充足,现在生物科一下子要与物理、化学科开出相同的课时,人力明显不足,有高三教学经验的老师更是奇缺。
2022-2023年高考《生物》预测试题7(答案解析)

2022-2023年高考《生物》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某种蛾类的茧有白色与黄色两种,控制它们的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茧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仅从 N、 n 这对等位基因分析, ZNW、 ZnW 视为纯种),请回答下列问题:正确答案:(1)6(2)1/4;1/3(3)缺失(4)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最初该蛾种群M的基因频率为0.61,若干代后,M 的基因频率变为0.5本题解析:2.下列关于细胞及其产生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功能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C.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分裂增殖产生大量新的抗体D.血糖下降时,肌细胞中的糖原能被分解成葡萄糖,从而维持血糖平衡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1、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2、细胞中的无机盐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 等以化合态。
3、B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相应的抗体,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在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参与二次免疫,效应T 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详解】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A 正确;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功能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B 错误;C、再次接触到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 错误;D、血糖下降时,肝细胞中的糖原能被分解成葡萄糖,从而维持血糖平衡,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法:
1、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元素组成为C、H、O、N、P
2、由于病毒体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所以病毒需要寄生生活
3、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4、获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5、噬菌体可以侵染肺炎双球菌
6、病毒侵染时,蛋白质不可能进入宿主细胞
2、夯实基础,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 备课指导:
根据图5-14思考以下问题 1、光反应、暗反应的场所 2、物质变化以及元素转移途径 3、能量转换形式 4、光反应、暗反应发生必需的条件,以及两者关系 5、ATP、ADP、NADP的转移方向 6、光反应不需要酶? 7、改变条件,C3、C5、[H]等物质的变化,以及原因 8、[H]的不同
13、基因工程的载体有________,
14、动物细胞促进融合的方式有____?
15.将某个噬菌体的DNA两条链用32P标记,释放的n个噬菌体中, 只有2个有放射性标记,原因是?
16、HIV的全称是____,主要攻击___细胞,患者死于____,由 该病毒引起的疾病是___,全称为____?传播途径有哪些?
31、②科学家为获得碳酸氢钠溶液对水生动物生活影响的理论依据, 利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对水螅进行毒性(抑制生长或致死)实验: a.在正式实验前需先做预实验的原因是_____,通过预实验可确定 _____。b.正式实验时,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进行的实验操 作是___。重复实验
17、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具有较高的变异性, 为疫苗制作带来了困难
变式训练(2017全国1卷,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
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 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 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 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7、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
√
8、所有的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都是只将其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内
9、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如何标记噬菌体?选择噬
菌体的原因是?
×逆转录酶是在宿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10、噬菌体的侵染过程是怎样的?
判断:噬菌体进行DNA复制时的原料来自宿主细胞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
位于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
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
于________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___,从而加强排尿反射。
关注植物与生态(澳大利亚大火) 2019年T29、T31
生物新高考形势之己见
高密二中 李亚迪
题型一、病毒与细胞
2017.全国卷ⅡT2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值过程相同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 减慢
30.(8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 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考察病毒的基础知识以及实验设计能力
1、实验目的
2、自变量
3、因变量
4、实验步骤:分组标号、
自变量处理
检测因变量
2019T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 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考查病毒与细胞的结合
题型二、关注人体的调节(关爱生命健康): 1、稳态的调节 2、体液调节 3、神经调节 4、免疫调节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 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11、病毒诱发癌变的原因是____P126,病毒诱发人基因突变的机理是___P80,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将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DNA的变异方式是____
12、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机体,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当__病毒侵入时,机体产生更强的特 异性免疫,包括____和____,最终病毒被__消灭
考点、实验设计
(错题重现) 1、一般实验
30、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 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 存活率___。
题型三、对课本的挖掘
2017年全国Ⅲ卷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 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ABD三项来源于课本P99图5-10的图片信息,考查图片信息获取能力 C项来源于对图5-10的理解,需要结合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 备考启示:1、对课本图表信息的深挖,并培养自主识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