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_第6版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的分级方法

脊髓损伤的分级方法

• ASIA92标准其特点在于,对精心筛选出来 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基本的神经系统检 查目标,即感觉的28个关键点,运动的10 条关键肌,一一进行检查和评分。感觉评 分的总合即代表患者的感觉功能状况;运 动评分的总合即代表患者的运动功能状况。 • 该标准 先后进行了数次修改,现在使用的 是2006年第六版。
脊柱疾病的几种分型及评分
• 胸腰椎骨折分类历史进程
• 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 • 脊髓损伤的分级方法
28个皮区关键点
• • • • • • • • • • • • • •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 T2--腋窝 T3--第3肋间锁骨中线 T4--第4肋间锁骨中线 T5--第5肋间锁骨中线 T6--剑突水平 T7--第7肋间锁骨中线 • • • • • • • • • • • • • • T8--第8肋间锁骨中线 T9--第9肋间锁骨中线 T10--脐 T11--第11肋间锁骨中线 T12--腹股沟韧带中点 L1--T12~L2之间上1/2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五柘趾关节 S1--足跟外侧面 S2--国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
• Frankel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 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 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一 定的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 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 不够清楚。
ASIA分级法
•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也在Frankel法的基础上进行修 订。这分级法与Frankel法大同小异。 • 等级 感觉、运动功能状况 • A: 完全性损伤在骶段(S4~5)无任何感觉、运动功 能存留。 • B: 不完全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 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 C: 不完全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但大 部分肌的肌力小于3级 • D: 不完全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且大 部分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 E: 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本科6版-脊柱和脊髓损伤

本科6版-脊柱和脊髓损伤

颅骨牵引 枕颌带牵引
椎管内有明确的骨折块或椎间盘组织
关节交锁手法复位失败者
蛛网膜出血,瘫痪症状扩散者
脊柱中、后柱破坏需要手术稳定者
开放性脊柱损伤
手术指征:
手术治疗 Operation treatment
腰椎体爆裂性1骨折后路钉棒系统椎间融合术
胸腰椎前路钢板固定
颈椎骨折脱位前路钢板固定
录象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Upper motor neuron paralysis (脊髓休克期 spinal concussion — 软瘫flaccid paralysis)
颈髓
肌力减退
腰髓
肌力减退
C3-4
膈肌
L2
髂腰肌
C5
肱二头肌
L3
股四头肌
C6
伸腕肌
C7
高压氧治疗
脊髓损伤的治疗 Treatment of SCI
治疗目的:解除压迫、恢复稳定
脊髓损伤的治疗 Treatment of SCI
治疗方法: 前路减压术 侧前方减压术 后路锥板切除减压术 脊髓手术
(二)手术治疗
Thank u
Thank u
for your attention!
椎体附件、 棘上和棘间韧带
Denis三柱学说(1984)
解剖概要 Anatomical outline
Denis 三柱学说
后柱
中柱
前柱
3
间接暴力:多见,高处坠落、重物砸伤 直接暴力:少见,局部撞击、枪弹伤、 锐器伤
暴力作用方式
暴力方向
Y轴:压缩、前拉、旋转 X轴:屈、伸和侧方移位 Z轴:左右侧屈和前后移位

脊髓损伤ais分级标准

脊髓损伤ais分级标准

脊髓损伤ais分级标准脊髓损伤(SCI)是指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通常由一次意外或创伤引起。

SCI可以导致身体的某些部位完全或部分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从而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SCI,医生们提出了一套标准,即脊髓损伤AIS分级标准。

脊髓损伤AIS分级标准是由美国国家神经系统损伤协会(ASIA)于1982年开发的。

该标准的分级基于用医学测试方法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的程度。

分级从A到E,越高级别表示患者轻度越严重,相应的神经功能也越差。

AIS分级标准A级:完全性损伤,这意味着患者遭受了完全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传感和运动功能,所有区域都无功能。

这种损伤范围通常是在损伤部位以下,这项测试中发现的最常见的护理问题是血压不稳和呼吸障碍。

B级:不完全性损伤,这意味着虽然患者有少量的感觉功能,在使肌肉运动方面却无法进行有效刺激。

所有区域都无功能。

这项测试中发现的最常见的护理问题是肌肉痉挛,因此需要进行抗痉挛药物治疗。

C级:不完全性损伤,这意味着患者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是肌力达不到正常水平。

这项测试中发现的最常见的护理问题是特定神经导致的疼痛和感觉问题。

D级:不完全性损伤,这意味着患者有一定的神经及肌肉功能,并且在进行运动和感觉测试中可以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但是,在某些测试中可能无法完全达到正常水平,这可能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

E级:正常,这意味着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处于正常水平,没有任何损伤。

这些AIS分级标准旨在为SCI患者的评估、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标准化手段。

因此,各级别的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有助于医生提供最佳的治疗和特殊护理,以改善SCI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医生和护士们很重要的是根据AIS分级标准、SCI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信息开展针对每个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计划,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课件

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课件

除对上述两侧关键点进行检查 外,还要求检查者做肛门指检 测试肛门外括约肌。感觉分级 为存在或缺失(即在患者的总 表上记录有或无)。鞍区存在 任何感觉,都说明患者的感觉 是不完全性损伤。
运动 检查 必查 项目
运动检查的必查项目为检查身 体两侧各自10个肌节中的一个 关键肌(一个右侧和一个左侧) 见下页。检查顺序为从上而下
除对以上这些肌肉进行两侧检 查外,还要检查肛门外括约肌,以 肛门指检感觉括约肌收缩,评定 分级为存在或缺失(即在患者总 表上填有或无) 。如果存在肛门 括约肌自主收缩,则运动损伤为 不完全性。
感觉 评分 和感 觉平

每个皮节感觉检查项目有4种状 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 触觉、左侧针刺觉和左侧轻触 觉。按总图所示,把身体每侧 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2个总 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 轻触觉评分,并用感觉评分表 示感觉功能的变化。

不提倡使用这些术语,因为它

们不能精确地描述不完全性损

伤。相反,用ASIA残损分级较

为精确。
皮节(dermatome) 指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感觉神 经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皮肤区域。

肌节(myotome) 指受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运动

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的一组

肌群。

神经平面是指在身体两侧有正常 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 段。

指最低骶段(S4–S5)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 消失。

部分保留带(ZPP)

此术语只用于完全性损伤,指在神经平面 以下一些皮节和肌节保留部分神经支配。
有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范围称
为部分保留带。例如,如果右侧感觉平面

脊髓损伤分型

脊髓损伤分型

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分级神经功能分级(一)Frankel分级:1969年由Frankel提出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该方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其一定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二)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1982年美同脊髓损伤协会(ASIA)提出了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评分标准,将脊髓损伤量化,便于统计和比较。

1997年ASIA对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该方法包括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

1、脊髓损伤水平(1)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

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

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

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

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

(2)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

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

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

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

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3)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

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2、脊髓损伤程度:鞍区皮肤感觉的检查应环绕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区各个方向均仔细检查,任何触觉或痛觉的残存均应诊断为不完全性损伤。

最新脊髓损伤的神经和功能分类的国际标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脊髓损伤的神经和功能分类的国际标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 • • • • • 脊髓(灰质、白质) 神经元轴突出/入脊髓 神经根的命名 神经根如何支配肌节、皮节 神经损害的评定 FIM(功能独立性评定)
参考手册概要
• 定义Definitions • 神经学检查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 感觉和运动评分/平面 Sensory and motor scores/levels • ASIA残损分级(根据 Frankel分级修订) ASIA impairment scale (modified from Frankel) • 临床综合征Clinical syndromes • 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主讲:钱佳岑
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基本概念: 一种评估脊髓损伤对个人日常生活活动和 功能影响的方法
主讲:王银龙
定义部分
• 四肢瘫 • 指由于椎管内神经元遭破坏所造成的颈段 脊髓感觉和/或运动功能的损伤或丧失 • 截瘫 • 指胸椎,腰椎或骶段脊髓的感觉和/或运动 功能的损伤或丧失
• 皮节 • 每个脊髓节段的神经(根)通过感觉神经 轴突支配相应的皮肤区域 • 肌节 • 每个脊髓节段的神经(根)通过运动神经 轴突支配相应的肌群
不完全性损伤(感觉或运动缺损)
选择项目的检查: 不用于评定神经和功能只是用于对特定患 者临床表现进行补充。
感觉检查:食指和大母趾 运动检查:隔肌、三角肌、腹肌、腘绳肌、 髋内收肌 主讲:彭水银
感觉运动 评分
感觉评分
右侧针刺觉 针刺觉评分
感 觉 功 能 变 化 右侧轻触觉
身体每侧评分相加
左侧针刺觉 轻触觉评分
• 神经平面:指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 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感觉平面、运动平面分别对应身体两 侧具有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 髓节段)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2021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2021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为了更准确地对脊髓损伤进行分类和诊断,国际脊髓损伤协会(International Spinal Cord Society, ISCoS)于2021年发布了最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这一标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

一、脊髓损伤的定义脊髓损伤是指由外力作用于脊柱和脊髓区域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肢体肌力和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二、脊髓损伤分类根据国际标准,脊髓损伤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两大类,具体可细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 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A):指脊髓损坏部位以下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无自主运动能力。

2.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指脊髓损伤造成了部分神经传导通路的损坏,患者可能保留了一定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可根据具体症状细分为不同的等级。

3. 轻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C):患者保留了肌肉收缩和活动的能力,但运动功能受限,感觉存在异常。

4. 中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C):患者保留了更多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并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日常活动,但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功能障碍。

5. 重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D):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大部分得以保留,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存在轻微的功能障碍。

三、应用意义通过对脊髓损伤的详细分类,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障碍程度,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等级的脊髓损伤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因此准确的分类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未来展望脊髓损伤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人们对神经系统的深入理解,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效治疗手段和方法出现,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康复和治疗。

国际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将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脊髓损伤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足托或短下肢支具
国际脊髓功能损伤程度分级(ASIA病损指数)
级别
指标
A
完全性损伤
骶段(S4~S5)无感觉或运动功能
B
不完全性损伤
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性损伤
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
D
不完全性损伤
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
T8
第8肋间(在T6~T10中点)
T9
第9肋间(在T8~T10中点)
T10
第10肋间(脐)
T11
第11肋间(在T10~T12中点)
T12
腹股沟韧带中点
L1
T12与L2之间1/2处
L2
大腿前中部
L3
股骨内踝
L4
内踝
L5
第3跖趾关节足背侧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S4~S5
肛门周围(作为1个平面)
ADL自理,可应用支具治疗性步行
同上
T9~T12
ADL自理,长下肢支具治疗性步行
轮椅,长下肢支具,双拐
L1
ADL自理,家庭内支具治疗性步行
同上
L2
ADL自理,社区内支具功能性步行
同上
L3
ADL自理,肘拐社区内支具功能性步行
短下肢支具
L4
ADL自理,可驾驶汽车,可不需轮椅
同上
L5~S1
无拐足托功能步行及驾驶汽车
相应节段神经支配的感觉关键点
椎体
感觉关键点
C2
枕骨粗隆
C3
锁骨上窝
C4
肩锁关节的顶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标准・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6版,2006)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 eurological Classif 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International Spinal Cord Society(国际脊髓学会,ISCoS)李建军1,2,周红俊1,2,孙迎春1,2,张新1,2,王方永1,2,高峰1,2,周天健1译[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康复;评定;标准[中图分类号]R493,R651.2,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9771(2008)0720001206[本文著录格式]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国际脊髓学会.李建军,周红俊,孙迎春,等译.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7):693—698.第6版前言本手册内容为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六版。

1996年该标准第五版公布后,神经学分类标准委员会收到了来自国际社会脊髓损伤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大量意见、问题和建议。

本委员会对标准的修订采取慎重的态度,该标准重要的修改均需有循证医学依据。

委员会认识到,尽管总会有一些脊髓损伤的病例似乎不适合本标准,但本标准能准确地对大部分病例进行分类。

对现行标准的修订目的是使原标准更加明确,其中两处重要修改值得注意。

第一处修改涉及到不完全性运动损伤的定义。

在旧版标准的参考手册[11]中,不完全性运动损伤的定义是模糊的。

它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定义为“损伤平面以下3个或更多的运动节段”(第52页),未明确是感觉、运动或神经学的平面,以及“运动功能・・・在运动损伤平面以下多于2个平面”(第52页)。

以往的标准认为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定义为损伤平面以下残存3个以上平面。

因此,本版标准对此做了修订和解释,定义为不完全性运动损伤的患者,必须为不完全性感觉损伤(鞍区保留)并有肛门括约肌的自主收缩或运动损伤平面以下保留3个以上节段的运动功能。

第二处主要的修改是删除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 TM)。

委员会认为,功能评定对更全面地评定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态很重要。

尽管FIM TM是一个很好的功能障碍评定方法,但尚无足够的文献证明FIM优于其他功能障碍评定方法。

故委员会认为目前确定FIM进入此标准尚不成熟,况且本标准的目的是神经学分类。

委员会认为,在将来有必要建立功能评定系统,那么,它应该是一套独立的脊髓损伤评定标准。

神经学标准委员会欢迎来信提出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在信度和效度方面提供新的实验数据以进一步使本国际标准更加完善。

ASIA神经学标准委员会主席Ralph J.Marino,M.D.2000年7月2006年1月重印导言脊髓是大脑和躯体之间传递运动和感觉信息的主要通路。

脊髓中有纵行脊髓传导束(白质),它围绕于中央区域(灰质)。

中央区域是大多数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

灰质构成相应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元节段。

通过相应的节段神经或神经根,感觉神经元的轴突进入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离开脊髓。

根据神经根进出椎体经过的椎间孔为神经根排序和命名。

例如,两侧的C6神经根(左和右)就是通过C5和C6椎体之间的椎间孔。

每个神经根接受来自相应皮肤区域(称皮节)的感觉信息。

同样,每一神经根支配一组肌群,称为肌节。

皮节通常代表一块独立且与其他相连的皮肤区域。

多数神经根支配一块以上肌肉,大多数肌肉受多个神经根支配。

脊髓损伤(SCI)影响损伤区域的运动和感觉信号的传导。

运用本手册所介绍的方法对皮节和肌节进行系统的检查,就能判定脊髓损伤所涉及的脊髓节段。

通过上述检查,可确定神经学损害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评定,这包括神经损伤水平、感觉损伤平面、运动损伤平面(左右侧)、感觉评分(针刺和轻触)、运动评分以及部分保留区的评定。

本手册确认了ASIA残损分级,以代替此书先前版本的改良Frankel分级。

本手册首先介绍了常用术语的基本定义。

接下来介绍推荐的神经学检查方法,包括感觉和运动两部分。

随后介绍感觉和运动评分、ASIA残损分级以及与脊髓损伤有关的临床综合征。

最后,为了便于参考,本书附有两张插图对已介绍的分类法进行总结,另外还包括一张实际尺寸的患者记录单以便于复印和记录使用。

该记录单可以从亚特兰大ASIA办公室索取。

译者单位:1.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市100068;2.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

译者简介:李建军(19622),男,山东威海市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脊髓损伤康复、康复管理。

注:本标准在1992年9月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脊髓学会(ISCoS)确定为国际标准加以推荐。

本中文译本已得到授权。

1定义1.1四肢瘫(宜用tet raplegia,而不用quadriplegia) 指由于椎管内的脊髓受损而造成颈段运动和/或感觉的损害或丧失。

四肢瘫导致上肢、躯干、下肢及盆腔器官的功能损害,但不包括臂丛损伤或者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

1.2截瘫(paraplegia) 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不包括颈段)椎管内脊髓损伤之后,造成相应节段的运动和/或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

截瘫患者上肢功能保留,根据相应的损伤平面,躯干、下肢及盆腔脏器可能受累。

截瘫也包括马尾和圆锥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者椎管外周围神经损伤。

1.3四肢轻瘫(quadriparesis)和轻截瘫(paraparesis)这两个词对不完全损伤的定义不明确,不建议使用。

而ASIA残损分级提供了一个更准确的定义方法。

1.4皮节(dermatome) 指每个脊髓节段神经或神经根内的感觉神经元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皮肤区域。

1.5肌节(myotome) 指受每个脊髓节段神经或神经根内的运动神经元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的一组肌群。

1.6神经平面(neurological level)、感觉平面(sensory level)和运动平面(motor level) 见插图。

神经平面是指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实际上,感觉、运动检查正常的神经节段在身体两侧常常不一致。

因此,在确定神经平面时,要选4个节段,即右侧感觉和左侧感觉及右侧运动和左侧运动平面来区分。

对于两侧正常节段不同的病例,我们极力推荐使用上面的方法对每个节段进行记录,而不采用单一的“平面”,以免造成误解。

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运动平面的概念与此相似,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脊髓损伤平面通过如下神经学检查来确定:①检查身体两侧各自28个皮节的关键感觉点。

②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个肌节的关键肌。

1.7脊柱损伤平面(skeletal level) 指X线检查发现损伤最严重的脊椎节段。

1.8感觉评分(sensory scores)和运动评分(motor scores) 见插图。

数字总分反映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损害程度。

1.9不完全性损伤(incomplete injury) 如果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则此损伤被定义为不完全性损伤。

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交界处和肛门深部的感觉。

骶部运动功能检查是通过肛门指检发现肛门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

1.10完全性损伤(complete injury) 指最低骶段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10]。

1.11部分保留区(zo ne of partial preservation,ZPP) 此术语只用于完全性损伤,指在神经平面以下一些皮节和肌节保留部分神经支配。

有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范围称为部分保留区,它们应按照身体两侧感觉和运动功能分别记录。

例如,如果右侧感觉平面是C5,一直到C8都存在部分感觉,那么C8应被记录为右侧感觉部分保留区。

2神经学检查2.1概论 神经检查包括感觉和运动两部分,分述如下。

进一步神经检查有必查项目和选择项目。

必查项目用来评定感觉、运动或神经平面,根据感觉或运动功能的特征评分确定损伤是否完全。

所推荐的选择性项目虽不用于评分,但可以对特定患者的临床描述进行补充。

2.2当不能充分检查患者时 当关键感觉点或关键肌因某种原因无法检查时,检查者将记录“无法检查”来代替神经评分。

如可能会因为关键点处损伤治疗的原因而无法评定受累处的感觉运动分数和总的感觉与运动分数。

但即使同时合并有脑外伤、臂丛神经损伤、肢体骨折等影响神经系统的检查,也应该尽可能精确地评定神经损伤平面。

必要时所测的感觉运动评分和残损分级可以参考以后的检查结果。

2.3感觉检查必查项目 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节的关键点[2]。

每个关键点要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3],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

0 缺失1 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 正常N T 无法检查针刺觉检查时常用一次性安全针。

轻触觉检查时用棉花。

在针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见图1和插图)。

3:指位于锁骨中线上的关键点。

C2 枕骨粗隆C3 锁骨上窝C4 肩锁关节的顶部C5 肘前窝外侧C6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C7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C8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T1 肘前窝内侧T2 腋窝顶部T3 第3肋间3T4 第4肋间(乳线)3T5 第5肋间(在T4-T6的中点)3T6 第6肋间(剑突水平)3T7 第7肋间(在T6-T8的中点)3T8 第8肋间(在T6-T10的中点)3T9 第9肋间(在T8-T10的中点)3T10 第10肋间(脐)3T11 第11肋间(在T10-T12的中点)3T12 腹股沟韧带中点L1 T12与L2之间的1/2处L2 大腿前中部L3 股骨内髁L4 内踝L5 第3跖趾关节足背侧S1 足跟外侧S2 腘窝中点S3 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1个平面)除对这些两侧关键点进行检查外,还要求检查者做肛门指检测试肛门外括约肌。

感觉分级为存在或缺失(即在患者的总表上记录有或无)。

肛门周围存在任何感觉,都说明患者的感觉是不完全性损伤。

2.4感觉检查选择项目 为评定脊髓损伤,强烈建议将位置觉和深压觉或深痛觉检查列入选择性检查。

检查时建议用缺失、障碍和正常来分级,同时建议每一肢体只查1个关节,建议用左右侧的示指和拇趾。

2.5运动检查必查项目 运动检查的必查项目为检查身体两侧10对肌节关键肌,左右侧各选一块关键肌。

检查顺序为从上而下。

肌力分为6级。

0 完全瘫痪1 可触及或可见肌肉收缩2 在无重力下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3 对抗重力下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4 在中度阻力下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5 (正常肌力)对抗完全阻力下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53 (正常肌力)在无抑制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对抗充分阻力下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应用上述肌力分级法检查的肌肉(双侧)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