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神经鞘瘤
支气管异物误诊为肺癌

1 病 例 资料
男 ,4岁 。主 因胸 闷气 短 4个 月就 诊 。患 者 于 4个 月 3 前无 明显诱 因 出 现 胸 闷 、 短 、 嗽 , 大 量 白 色 泡 沫 状 气 咳 咳 痰, 无胸 痛 , 放 射 痛 , 当 地 医院 抗 感 染 治 疗 无 好 转 , 无 于 就
各 种 软组 织 良性 肿 瘤 均 可 在 肺 内 发 生 , 中 有 脂 肪 其
瘤 、 骨瘤 、 滑 肌 瘤 、 管 瘤 、 巴 管 瘤 、 经 纤 维 瘤 、 软 平 血 淋 神 神 经鞘 瘤 、 黏液 瘤 及 颗 粒 细 胞瘤 等 … 。气 管 神 经 鞘 瘤 较 为 少 见, 院 3 我 0多 年 来 仅 收 治 1例 。 由 于 恶 性 肿 瘤 始 终 居 于
12c × . m肿 物 , 膜 完整 , 软 。② 镜 下 所 见 : 组 . m 0 9c 包 质 瘤
( 稿 时 间 :0 60 - ) 收 2 0 -60 6
支气管异物误诊为肺癌
袁 安娜 ( 昌县 人 民医 院 , 隆 四川 隆 昌 6 2 5 ) 4 10
关 键 词 : 气 管 异物 ; 诊 ; 肿 瘤 支 误 肺
维普资讯
临床误诊误治 2 0年 1月第 1卷第 1期 O6 0 9 0
Cii l si n s &Mih rp , c b r 0 6V 1 9 N . l c da oi n a Mi g s s eayO t e 0 ,o. , o1 t o 2 1 0
侧胸 腔 内有 带状 水 样 密 度 影 , 示右 下 肺 感 染 性 病 变 伴 右 提
1 病例 资 料
侧胸 腔 积 液 , 右肺 癌 ? 诊 断 : 右 下肺 炎 伴 胸 膜 炎 ; 支 气 ① ② 管 哮喘 ; 肺 癌 。予 头 孢 哌 酮 、 巴 坦 、 巴 克 洛 ( 络 ③ 舒 卡 安
左上叶支气管神经鞘瘤一例

肿, 生理 反 射 存 在 , 理 反 射 未 引 出。人 院 辅 助 检 腔 内外生 长 , 外 部 分 大 ; 肿 瘤 沿 支 气 管 纵 轴 生 病 腔 ②
查 : 常规示 WB .7 X1 L N 4 % , b1 7 8 血 C 4 9 0/ , 3 H 1 .
长; ③呈息 肉状 向腔 内生长 J 。 由于支 气管 神 经鞘 瘤 十 分 罕见 , 神经 鞘 瘤 生 而
H = . 3 P ) 神 志 清楚 , 软 , 身 皮肤 黏 膜 无 最小 6岁 , 大 7 g 0 1 3k a , 颈 全 最 4岁 , 内原发 性 神 经 鞘瘤 分 为 良 肺
黄染 , 表淋 巴结 未 触及 肿 大 , 上 肺 呼 吸音 稍 低 , 浅 左
双肺未 闻及 干 、 湿性 哕音 , R 8 m n 律 齐 , 闻 H 07 i , 欠/ 未
上 支气管 阻塞 , 隔无 移位 , 内见 淋 巴结 显示 ( 纵 其 图 较规则 , 边缘 光滑 , 密度均 一 , 强扫 描轻 度强 化 , 增 向 1 。C ) T诊 断 : 左上 支气管 阻塞伴 远端 肺 不张 。纤 支 管腔 内生长 呈局 限性 。
病例讨论-支气管源性囊肿

• 与支气管相通时囊液会全部或部分排出,形成含 气或含液气囊肿;
• 囊液也可以变得更粘稠,或者分泌的黏液含有高 蛋白成分、钙乳样物质等,如有感染、出血,囊 壁受到刺激可以增厚、钙化,少数含气囊肿受霉 菌感染有时可见霉菌球形成。
CT表现:
病例X
主讲人:
病史
• 患者 女 67岁 • 主诉:发现肺结节2天,出现晕厥1次。 • 现病史:患者就诊6天前无诱因出现乏力多
汗症状,约持续20分钟,无意识障碍,无 咳嗽咳痰,去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 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再发作,查胸部CT示: 肺小结节,为明确诊断来我院就诊。
• 个人史: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 接触史,有吸烟史30余年,每天约40支左 右。
含气囊肿:边界清楚的圆形含气囊肿,壁薄,
可单发或多发,多发呈蜂窝状,含气囊肿可合并曲 菌球形成,囊肿内可见液气平面,囊肿反复出血、 感染可引起肺叶或肺段实变。
鉴别诊断
1、炎性假瘤 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2、膈肌原发肿瘤 tumor of the diaphragm 3、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 4、神经鞘瘤 neurilemoma 5、周围型肺癌 peripheral primary lung cancer
鉴别诊断
• 肠源性囊肿: • 胸腺囊肿 • 淋巴管囊肿 • 甲状旁腺囊肿
肠型囊肿
胸腺囊肿
【临床要点】多为先天性。见于胚胎 期胸腺由颈部至前纵膈下降时途径 的任何部位。
【病理变化】1.肉眼病变:囊肿圆形 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为4-8cm,囊 壁薄、较透明,内含清亮液体或棕 黄色浑浊液体(含胆固醇结晶)。
困难气道病例讨论

胸科麻醉困难气道病例讨论【】【】【】阅读: 2831次来源:摘要:无病例一:患者,男,27岁,身高:185cm,体重:97kg。
2006年1月因“气短”就医,发现气管内肿瘤,病理诊断为“气管神经鞘瘤”,于外院气管镜氩气刀电烧灼治疗11次后治愈,未继续治疗及随诊。
2008年6月复查发现病变复发,气管镜检查发现:于主气管中段右侧壁可见一直径1cm半圆形肿物,表面粘膜可见迂曲血管,肿物质韧,其下方主气管粘膜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常规检查:心电、肺功能、血/尿常规、血生化、凝血,结果均正常。
拟行手术:右开胸探查术。
术前用药:阿托品:术前15min皮下注射。
入室后双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血压。
舒芬太尼TCI效应室浓度ml,3min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4mg,丙泊酚TCI血浆靶浓度ml,意识消失后静脉给予罗库溴铵80mg,1min后行气管插管。
声门暴露清楚,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入声门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将气管导管固定于气管肿瘤上方约5cm处。
镜下见气管2/3被肿瘤占据,气管镜可通过;肿瘤表面完整,程半圆形向气管内生长,无蒂。
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TV:750ml,RR:12次/min,I/E:1/,PEEP:0cmH2O。
旁气流监测呼吸力学参数,Ppeak:18 cmH2O,Pplat:16cmH2O,Compl:54ml/cmH2O,SpO2:99%。
在气管镜引导下置入Coopdech 支气管阻塞导管,顺利通过肿瘤生长处,将支气管阻塞导管固定于右主支气管开口处。
左侧卧位行右开胸探查。
打开胸腔后将支气管阻塞导管气囊内注入3ml气体,行左单肺通气,右肺完全萎陷。
呼吸参数除PEEP调整为4cmH2O其他不变。
Ppeak:24cmH2O,Pplat:21cmH2O,Compl:71ml/cmH2O,SpO2:99%。
暴露气管后在瘤体上方1cm处切断气管。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科普知识

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可能有助于预防肿 瘤的发生。
建议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 。
生活方式如何影响椎管内神经鞘瘤? 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
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生活方式如何影响椎管内神经鞘瘤?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整体健康非常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有助于身体康复。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椎管内神经鞘瘤? 2. 谁会得椎管内神经鞘瘤?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 5. 生活方式如何影响椎管内神经鞘瘤?
什么是椎管内神经鞘瘤?
什么是椎管内神经鞘瘤?
定义
椎管内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源于神经鞘 细胞,通常发生在脊柱的椎管内。
可以尝试冥想、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动。
谢谢观看
CT扫描和X光也可用于辅助诊断。
何时就医?
及时干预
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减少可能的 并发症。
如果发现肿瘤,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案。
如何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
如何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手术ຫໍສະໝຸດ 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主要方法,通 常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
手术风险包括感染、出血和神经损伤,因此 需谨慎评估。
虽然它是良性的,但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引起疼 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什么是椎管内神经鞘瘤?
发病机制
神经鞘瘤的发生与神经鞘细胞的异常增生有关, 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神经纤维瘤病可能增加其发生 风险。
什么是椎管内神经鞘瘤?
常见类型
椎管内神经鞘瘤主要包括颅内型、脊髓型和周围 神经型,具体类型影响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肺部神经鞘瘤讲解

肺部神经鞘瘤讲解
肺部神经鞘瘤一般是单发性的,随着现在社会生活的不段断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生活坏习惯,导致身体的毒素的不断积累,诱发各种的疾病的出现。
肺部神经鞘瘤,通常情况下是很少见的,出现在肺部的神经鞘瘤更是十分少见的。
肺部神经鞘瘤目前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将病变部分的肺部切除,防止病毒的扩散。
神经鞘瘤又称神经膜纤维瘤或雪旺瘤,通常为单发性神经鞘瘤随着现社会的不断发展,肿瘤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使肿瘤细胞在食管前面的气管中生长,形成食管-气管瘘;引起肺部肿瘤疾病。
神经鞘瘤属于神经源肿瘤,在肺部很少见。
一般认为该肿瘤来自神经鞘细胞,为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临床症状由肿瘤的位置而确定。
气管、支气管的神经鞘瘤可产生管腔梗阻,引起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咳嗽、肺不张及肺炎。
肺实质的神经鞘瘤一般不引起症状,仅在体积增大时才出现压迫症状和疼痛,本病的X线表现无特征性,与肺内其它良性肿瘤甚难鉴别,其确诊主要靠病理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是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肺部神经鞘瘤通过的手术的治疗和多种的方法的综合治疗,确保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手术后,应当注意一些问题,例如,使用一些药物的调理,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加速伤口的愈合,有效地防止病情的复发。
平时还要注意饮食的问题,禁止辛辣刺激的食物和烟酒。
适当地进行运动。
纵隔巨大神经鞘瘤10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纵隔巨大神经鞘瘤10例报道及文献复习别星星;张曙光;罗雪【摘要】目的:探讨纵隔巨大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巨大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10例纵隔巨大神经鞘瘤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出现中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再次入院,院内行胸腔闭式引流后治愈出院.结论:手术是治疗纵隔巨大神经鞘瘤的主要方法.谨防术后肺水肿、呼衰等并发症问题.【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8(024)004【总页数】4页(P682-685)【关键词】纵隔肿瘤;巨大神经鞘瘤;诊断;外科手术【作者】别星星;张曙光;罗雪【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辽宁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辽宁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辽宁沈阳 110001【正文语种】中文神经鞘瘤(Schwannoma、neurilemome)又称施万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施旺氏细胞(Schwanns cell)所形成的单发或多发、有包膜、生长缓慢的肿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
神经鞘瘤可发生在全身任何有髓鞘神经的外膜上,以头颈部和四肢多见,纵隔神经鞘瘤发生率为9%[1]。
由于巨大神经鞘瘤瘤体巨大,多数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其术前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胸部X线片、CT和(或)MRI及纵隔镜等辅助检查予以诊断。
现回顾性分析该10例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神经鞘瘤96例,其中巨大神经鞘瘤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男女之比为4:1,年龄31~60岁,中位年龄59岁。
病史2d至24个月,平均9.67个月。
肿瘤最大径10.0~15.0cm,平均直径11.7cm。
神经外科神经鞘瘤患者护理技术

神经外科神经鞘瘤患者护理技术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的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
主要来源于背侧神经根,腹侧神经根多发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占成人硬脊膜下肿瘤的25%,绝大多数肿瘤表现为单发,在椎管各节段均可发生。
发病高峰期为40~60岁,性别无明显差异。
约2.5%的硬脊膜下神经鞘瘤是恶性的,其中至少一半为神经纤维瘤。
恶性神经鞘瘤预后较差,存活期常不超过一年。
一、专科护理(一)护理要点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理变化,注意做好患者皮肤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
(二)主要护理问题1.有误吸的危险与疾病引起的呕吐、饮水呛咳等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患者头痛、呕吐、进食呛咳、吞咽困难等因素引起的营养摄入不足有关。
3.体像紊乱与面肌瘫痪、口角歪斜有关。
4.感知觉紊乱:听觉与长期肿瘤压迫有关。
5.慢性疼痛与长期肿瘤压迫有关。
6.潜在并发症:角膜溃疡、口腔黏膜改变、面部出现带状疱疹、平衡功能障碍等。
(三)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嘱患者取头高位,床头抬高15°~30°,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室温适宜,尽量减少不良因素刺激,保证患者充足睡眠。
在住院期间,保证患者安全,并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练。
2.对症护理(1)有误吸危险的护理1)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
痰液黏稠者,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
不能自行排出痰液者,应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必要时给予机械辅助通气。
2)为防止误吸,在患者床旁准备吸引装置;对于昏迷患者应取下义齿,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食物残渣;患者进食时宜采取端坐位、半坐卧位或健侧卧位,并根据吞咽功能的评定选取适宜的食物如糊状食物,以防误咽、窒息。
3)出现呛咳时,应使患者腰、颈弯曲,身体前倾,下颌抵向前胸,以防止食物残渣再次进入气管;发生窒息时,嘱患者弯腰低头,治疗者在肩胛骨之间快速连续拍击,使残渣排出。
4)如患者吞咽、咳嗽反射消失,可给予留置胃管。
(2)营养失调的护理1)提供良好的进食环境,食物营养搭配合理,促进患者食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供丰富,强化显著
支气管类癌
气管内腺瘤
气管腺瘤为起源于支气管粘液腺体、腺管 上皮或粘膜下的Kulchitsky细胞的一组良 性肿瘤,但有恶变倾向。常发生于30~ 50岁,平均45岁。男女发病率相仿。
约50%的病例可见斑点状钙化,钙化率远大于其他恶性肺 肿瘤,强化轻微
粘液表皮样癌
气管内类癌
支气管肺类癌起源于肺支气管树黏膜上皮的 Kuhchitsky细胞,该细胞内含有神经分泌颗粒, 能摄取胺前体并能进行脱羧反应而产生肽类激 素,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
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周围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 形结节或肿块,多数边缘光整、清楚,密 度均匀,但亦可见分叶、毛刺等恶性征象,中 央型病灶阻塞管腔后可形成阻塞性肺炎表现;
鉴别诊断
气管内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为气管 内腺瘤(包括多形性腺瘤)、
其他少见良性肿瘤有:气管内乳头 状瘤、气管内纤维瘤、气管内平滑 肌瘤、气管内脂肪瘤、气管内错构 瘤等
气管内非肿瘤病变:气管内粘液栓 (常见)、骨软骨质沉着性气管支 气管病(少见)、淀粉样变性(罕 见)等
气管转移瘤
主要是邻近的起源于肺、甲状腺和食管的原发 性肿瘤直接侵袭(播散种植)
制作人:乔健 指导老师:胡荣剑
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结果 (协和医院)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的起源
气管管壁分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黏膜表面为假复 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固有层,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 基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等组成;固有层 结缔组织中的弹性纤维较多,使管壁具有一定弹性。固有 层内也常见淋巴组织,它与消化管管壁内的淋巴组织一样, 也有免疫性防御功能。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 层和外膜无明显分界。黏膜下层除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外,还有较多混合性腺;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较厚,主 要有16~20个“C”形透明软骨环构成管壁支架,软骨环之 间以弹性纤维组成的膜状韧带连接
增强扫描有助于观察肿瘤密度, 可表现为不 均质强化;由于血供较丰富, 故实质部分强 化较肺癌明显
气管内恶性神经鞘瘤
恶性肿瘤呈多样性, 表现为圆形、 分叶和 不规则形, 边 界多较毛糙, 伴邻近结构浸润或转移
恶性神经瘤鞘伴相邻结构侵润多见, 易误诊为肺癌或其它 恶性肿瘤,但肺癌多有毛刺, 小棘状突起, 胸膜凹陷征, 肺门 、 纵隔淋巴结肿大, 而恶性神经鞘瘤一般无上述征 象。 恶性神 经鞘瘤并发肺门 、 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少见
其他远处的原发灶(如黑色素瘤)的转移少见 EEM分型:依据胸部影像学表现与支气管镜
检查结果进行分型,I型:直接转移至气管、支 气管内; Ⅱ型:肺内实质性病灶侵及气管、主支气管; Ⅲ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的转移病灶侵及支气 管; Ⅳ型:沿着支气管生长并引起临床症状和表现 的周围性病灶
气管鳞癌
原发性气管癌发生率低,国内外报导 在0.31%一1.20%,气管癌发病部位 以隆突附近居多,综合文献255例,位于 隆突者114例,占45%,大大高于气管上 段或中段
另外恶性神经鞘瘤易发生坏死液化, 故平扫 CT值较同等 大小的肺癌要低
气管内神经鞘瘤
气管内神经鞘瘤
气管内神经鞘瘤
气管内神经鞘瘤
“冰山样”表现
气管内肿物鉴别
气管内肿物,恶性相对多见 气管内恶性肿瘤的征象包括,直径>2cm;
腔外部分较大;周围结构受侵;气管管壁 完整性破坏 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气管鳞癌、腺样囊 性癌、转移瘤 少见的恶性肿瘤:粘液表皮样癌、类癌等
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平 均50岁左右
涎腺型癌
原发涎腺型肺癌是少见的胸部恶性肿瘤, 包括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腺样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腺泡 细胞癌和肺嗜酸细胞瘤等
腺样囊性癌
CT表现:腔内 广基型 、 管壁浸润型 、腔内外生长 型及肿块型等四型,边缘较光整 ,分叶较少 ,内部 密度均匀。强化程度在20-45HU,淋巴结转移少见。
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
粘液表皮样癌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在气管、主 支气管、叶段支气管腔内呈息肉样生长。发病倾向于青年 人。平均年龄多小于40岁
粘液表皮样癌的患者常出现大气道梗阻或刺激性症状和体 征(咳嗽、咯血、喘鸣及反复发生的肺炎),但是约9%一 28%的患者无临床症状
CT扫描能够确定肿瘤在支气管的位置,当肿瘤为球形时, 肿瘤的最大直径与容纳它的气道的方向相平行。如发现远 端支气管粘液嵌塞扩张、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或空气滞留 常提示气管内占位。另外肿瘤所在的气道有新月形气体围 绕,可以辅助诊断价值
喘鸣及反复发生的肺炎) ,因无典型的症状及体征, 易误诊,常常被误诊为“哮喘” 气管神经鞘瘤常位于气道的下1/3段,其次是上1 /3段和中1/3段 主要向腔内生长瘤影像表现
胸片示气管内肿物影,侧位胸片较前后位更 易发现肿物
MDCT表现为气管内结节或肿块,多为偏心 性生长,可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少数形态呈 “冰山样”。平扫密度多数均匀,CT值1630HU,少数密度不均匀。相对其他气管内 肿瘤,容易发生囊变坏死。
呼吸道原发性神经鞘瘤一般认为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 下层植物神经,可发生在气管、支气管和肺实质,分为良 恶性,恶性肿瘤可在一发生时就为恶性,也可以由良性神 经鞘瘤恶变而来
气管内神经鞘瘤
发病年龄以 30 岁以下青年人居多 气管、支气管肺内神经鞘瘤罕见, 国内外仅见少量
个例报道,神经鞘瘤占支气管肿瘤0.15% 临床表现以阻塞或或刺激性症状和体征(咳嗽、咯血、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为少见的气道肿瘤, 占气管 原发性肿瘤的 30% , 占全部肺肿瘤的 0. 56%
该肿瘤起源于气道黏液腺上皮, 好发于气管和主支气 管, 叶支气管次之, 较小支气管少见, 病变部位以气管 的上 1 /3 段多见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 临床病程相对较 长,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年龄分布较肺癌年轻, 且 多发于 40 岁左右,男女比例基本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