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温度监测资料

合集下载

无线测温装置的原理和应用

无线测温装置的原理和应用

无线测温装置的原理和应用引言无线测温装置是一种用于无线监测温度的智能设备,它具有许多应用领域,如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保健等。

本文将介绍无线测温装置的原理和应用。

原理无线测温装置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温度传感器:无线测温装置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阻或热电偶。

这些传感器能够将温度转换为电信号。

2.无线通信模块:无线测温装置内置无线通信模块,例如Wi-Fi、蓝牙或Zigbee等。

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装置可以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远程设备。

3.微控制器单元:无线测温装置中集成了微控制器单元,该单元负责管理温度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处理。

4.电源管理:无线测温装置通常使用电池或充电电池供电,并通过电源管理模块实现电源的管理和优化,以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应用无线测温装置在以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1. 工业生产•温度监测:无线测温装置可用于实时监测工业设备的温度,帮助预测设备故障和维护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寿命。

•温度控制:通过与温度控制系统集成,无线测温装置可实现自动控制工艺参数,确保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性。

2. 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无线测温装置可用于实时监测水体的温度,帮助监测水质变化,提供预警和保护环境。

•大气监测:无线测温装置可安装在气象台、气象探测器等设备上,实时监测大气温度,用于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

3. 医疗保健•体温监测:无线测温装置可用于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对于疾病的监控和治疗非常重要。

此外,该装置还可用于监测婴儿的体温,提供智能化的婴儿护理服务。

•热能管理:通过监测人体周围的温度变化,无线测温装置可以提供个性化的热能管理,帮助人们增强身体适应能力和舒适度。

结论无线测温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微控制器单元和电源管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对温度的实时监测和远程传输。

它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和医疗保健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测温装置将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应用范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无线温度计原理及应用

无线温度计原理及应用

无线温度计原理及应用无线温度计是一种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时监测和传输温度信息的设备。

它采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由多个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并通过主节点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无线温度计的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将物体的温度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电信号传输给主节点,再由主节点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

无线温度计的传感器节点通常由温度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收发器和电池等组成。

温度传感器是无线温度计的核心部件,其工作原理基于利用温度敏感材料的温度-电压或温度-电阻特性来测量温度。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其温度-电压或温度-电阻特性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发生变化。

微处理器负责接收、处理和储存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供无线收发器发送的数据。

无线收发器则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给主节点,实现温度数据的传输。

电池则为传感器节点提供电源,保障其正常工作。

无线温度计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生活中的应用方面,无线温度计可以应用于家居温度监测,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布置在不同房间中,可以实时监测各个房间的温度,并且可以通过手机APP等设备查看和控制室内温度。

此外,无线温度计还可以应用于冷链物流监测,通过布设无线传感器节点在物流箱或货物上,可以实时监测货物的温度,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符合要求。

其次,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方面,无线温度计可以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温度监测非常重要。

例如,在石油钻探中,无线温度计可以用于监测井口温度,帮助工人判断井口是否存在高温风险。

在化工中,无线温度计可以用于监测反应釜内的温度,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在电力行业中,无线温度计可以用于监测发电机组的温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

此外,无线温度计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医院中的无线温度计可以用于监测病区的温度,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节病区的温度,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同时,无线温度计还可以应用于体温监测,通过将无线传感器节点嵌入体温计中,可以实现无接触、长时间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无线测温说明书

无线测温说明书

无线测温说明书用于高电压环境的RF-sensor无线温度传感系统(适用于高压开关柜及户外设备)产品手册许继技术中心尊敬的客户:很荣幸向您介绍高压带电体无线温度传感系统。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高压带电体无线温度传感系统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如果您对本系统有任何疑问,本公司将非常愿意为您提供帮助。

注意:本文件中的资料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如果本手册叙述的内容与您使用的设备有所不同,应以随设备一起提供的操作手册为准。

手册中所提及的内容受法律或内部协议的保护,只有在符合协议的规定条款下,才可使用和复制,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印、引用本手册的内容,违者必究。

目录一高压设备温度监测的必要性 (7)二为什么采用无线测温系统测量高压设备的温度 (7)三RF-sensor无线测温系统的优势 (8)3-1 RF-sensor技术特点 (8)3-2 无线测温与光纤测温的比较 (8)3-3 无线测温与红外测温的比较 (9)四高压开关柜射频无线测温系统结构 (9)五无线射频温度传感器 (11)5-1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11)5-2 无线式温度传感器性能指标 (11)5-3 传感器封装型式及外型 (12)5-4 传感器的安装方式 (12)5-5 传感器的寿命 (13)六无线温度监测仪 (13)6-1性能指标 (13)6-2 温度显示功能 (14)6-3 运行状态指示 (14)6-4 报警功能 (14)6-5 RS-485网络接口 (143)6-6 RS485/232网络接口转换器 (15)6-7 RS-485总线通讯电缆 (15)6-8 接线端子及功能定义 (154)6-9 外形尺寸 (17)6-10 安装方法 (18)七软件系统 (20)高压设备温度实时在线监测管理分析软件包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应用领域 (19)8-1 高压开关柜触头温度监测 (19)8-2 更多的应用领域 (19)九、保修及维护 (220)9-1、有限保用条款 (220)9-2、有限保用范围 (220)9-3、法律责任范围 (220)一高压设备温度监测的必要性电力系统正向着大电网高可靠性、高自动化水平的方向迅猛发展。

无线测温工作原理

无线测温工作原理

无线测温工作原理
无线测温是一种利用无线技术进行温度测量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温度传感器:无线测温系统中使用一种温度传感器,可以是热电偶、热敏电阻或红外线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测量环境的温度变化。

2. 数据采集:传感器通过测量环境的温度变化,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

3. 无线传输: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温度数据传输到接收设备。

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是蓝牙、Wi-Fi或以太网等。

传输的距离可
以根据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工作范围来确定。

4. 数据接收:接收设备接收到传输的温度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接收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或专用的接收器。

5. 数据处理:接收设备对接收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存储或显示等操作。

总结:无线测温工作原理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变化,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与显示。

这种方法可以使温度测量更为方便、灵活,并且不限制测量位置的距离。

SD-CW2000无线测温装置使用说明书资料

SD-CW2000无线测温装置使用说明书资料

奥博森电气厂无线测温装置HYCW-6无线测温装置使用说明书一、产品概述:本产品是根据国家《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中11.7.2关于“加强对运行设备温升的监视”要求而设计的温升监测系统。

主要适用于户内各类高压开关设备的接头部、触头及母排的在线温度测量。

该装置二次部分与一次部分无任何电连接,传感器与主机信息交换是通过无线信号传送,不会影响系统的绝缘性能,使用更安全。

二、功能简介:本产品最多可以在线监测12个点位的的温度(温升),通过无线传输,在主机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由主机对这些监测点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

当任何一个监测点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后会输出三个级别报警提示(指示灯、显示值闪烁及三组无源继电器输出);产品提供RS485接口,MODBUS通讯协议,可以上传环境温湿度、各监测点的温度和电池电量等信息。

温度值的显示模式可以选择温升(相对于环境温度)或实际温度,上位机可以通过RS485接口对仪表的参数进行设置与读取,以及数据的采集。

本产品还可以单独选择控制环境的温度或湿度,对于负载继电器可以选择温度与湿度各使用一组继电器,也可以选择共用一组继电器。

温度控制负载的工作模式可以选择降温或升温,而湿度控制负载只能使用升温或除湿模式。

本产品采用图形中(英)文菜单界面,操作简单直观,并有报警记录查询功能。

本系统包括:显示主机、无线数据收发器、无线温度传感器、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可选)。

三、主要技术指标:1、工作电源:AC220±10%50Hz2、使用环境:温度-20℃~70℃、相对湿度≤95%RH3、环境温度测量范围:-55℃~125℃±1℃,无线传感器温度测量范围:0℃~120℃±2℃4、电池使用寿命:设计为3年,视实际情况而定(可在停电检修时更换电池反复使用)5、报警输出:3组无源输出6、环境温湿度控制输出:2组无源输出7、RS485接口通讯速率:4800、9600可选8、设备地址:1~247可设9、设备套件:无线传感器数3 6 √ 9 √ 1210、功耗:≤3W11、外形尺寸:96mm×96mm×100mm12、开孔尺寸:86 mm×86mm四、安装指南:A、电气连接19、20、21、22接温湿度传感器(19蓝、20绿、21红、22黑);15、16、17、18接无线接收器(15绿、16蓝、17黑、18红);13、14接RS485通讯线(13接B、14接A);7、8接超限控制(无源接点); 9、10接报警控制(无源接点);11、12接预警控制(无源接点); 3、4接环境温度控制(无源接点);5、6环境湿度控制(无源接点); 1、2接AC220V电源(1中性线、2接相线)。

无线测温说明书

无线测温说明书

无线测温说明书一、简介无线测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温度的技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实时监测物体的温度变化。

本说明书将介绍无线测温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技术。

二、工作原理无线测温利用了物体在不同温度下发射的红外辐射,通过红外传感器将物体的辐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然后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这一电信号发送给接收器,接收器再将信号转化为温度数值进行显示。

三、使用方法1. 准备:首先要确保测温设备中的电池充足,以确保正常使用。

同时,需要在接收器和测温设备之间建立好无线连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2. 测量:将测温设备对准需要测量温度的物体,保持适当距离,按下测温键进行测量。

测温时,设备会发出简短的信号提示,同时在显示屏上显示测量结果。

3. 记录:用户可根据需要将测量的温度数据进行记录,方便后续分析和比较。

四、注意事项1. 距离: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测温,距离过远或过近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

通常建议距离物体3-5厘米。

2. 环境:确保测温环境没有强光照射或大量的粉尘,这可能会对测温结果产生干扰。

3. 物体表面:在测量时,应尽量选择物体表面平整光滑的位置进行测量,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4. 温度范围:请根据设备的规格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温度范围进行测量。

避免超出设备的测量范围,否则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5. 小样本测试:在测量液体或小尺寸物体的温度时,可使用特殊的测试头或环保套装,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无线测温仅供参考,不作为判定温度的唯一依据。

对于测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五、维护与保养1. 清洁:当设备出现灰尘或污渍时,应使用柔软的干净布擦拭,不要使用有腐蚀性的溶液进行清洁。

2. 储存:如长时间不使用,请将设备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暴露于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

3. 检修:如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请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不要私自拆卸或维修。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无线监测系统介绍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无线监测系统介绍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无线监测系统目前国内很多科研、建筑等领域需要长期大量布点对混凝土、地温、岩土、冻土、深井等地下温度场进行长期连续监测,土壤的导热系数、温度等是很重要的参数,而对地温进行长期可靠的监测显得特别重要。

在现场实测土壤导热系数时测试时间要足够长,测试时现场工况及不同深度的温度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地埋测温电缆的设计显得尤其重点。

较传统的测温电缆设计方法,单总线测温电缆因为接线方便、精度高且不受环境影响、性价比高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多点连续自动监测等领域,因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诸多工程中已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较好的口啤。

一、远程温度无线发射器:无线发射器1、产品简介:我公司研发的无线远程测控终端是集成了模拟/数字信号采集和无线数据通信于一体的高性能测控装置,可以直接接入温度传感器,是远程信号实施无线测控的最佳手段。

模块内部具有一个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可以完成模拟/数字信号的采集、量值转换和滤波处理等,数据的存储周期和上报周期可以根据用户环境的要求而灵活调整。

多点组网的方式非常灵活,既可以选择简单方便的串口有线方式,也可以选择高效实时的ZIGBE或GPRS无线网络通讯方式。

配套的测控中心软件可完成设备的参数设置和数据的接收显示存储等工作。

支持目前流行的组态软件,提供客户二次开发的动态链接库,亦可依用户需求定制开发行业专用的测控中心软件。

2、功能特性:Ⅰ.概述无线发射器是高度集成的单总线多点功率驱动型表头,通过两根线的连接可以带动三百米几十个的单总线传感器。

模块拥有四个LED八字数码管,循环显示传感器相关信息。

通过ZIGBE或GPRS无线方式与上位机通讯。

可修改不同地址的模块,由此可以达到多个模块通过无线方式共同组网的应用。

内置看门狗,保证长期可靠运行。

Ⅱ.适用场合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农业蔬菜大棚、动物养殖、冷链运输、工业环境、粮库粮仓、污水温度监控、各种库房温度监控、和其他对温湿度等要求远程异地集中监控管理的场合。

无线温湿度监测仪说明书

无线温湿度监测仪说明书

Wireless Thermo-Hygro MonitorModel: WH0280Content1. Introduce (2)2. Get Started (2)2.1 Package Contents (2)2.2Recommend Tools (2)2.3 Thermometer Sensor Set Up (2)2.4 Display Console Set Up (4)3. Wireless Sensor Installation (6)3.1 Mounting with Zip Tie (7)4. Console Operation (7)4.1 Key function (7)4.2.Normal model (8)4.3 Time alarm model (9)4.4Min value model (9)4.5Max value model (10)4.6 Setting model (11)4.7. Setting model for alarm clock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Sensor Resynchronization (10)6.Best Practic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10)7.Specifications (12)7.1.Wireless Specifications (12)7.2Measurement Specifications (12)7.3Power Consumption (12)8. Troubleshooting Guide (13)1. IntroduceThank you for your purchasing of this Wireless Indoor/Outdoor Thermometer with indoor humidity. To ensure the best product performance, please read this manual and retain it for future reference.2. Get StartedNote: The power up sequence must be performed in the order shown in this section: insert batteries in the remote sensor first, display console second.The weather station consists of a display console (receiver), and up to 3 thermometers (remote sensors), based on your order configuration.2.1 Package Contents2.2 Recommend ToolsHammer for hanging remote thermometer transmitter.2.3 Thermometer Sensor Set UpNote: Do not use rechargeable batteries. They tend to have a lower operating voltage, do not have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and do not last as long as non-rechargeable batteries.We recommend fresh alkaline batteries for outdoor temperature ranges between -20°C and 60°C and fresh lithium batteries for outdoor temperature ranges between -40 °C and 60 °C.1.Remove the battery door on the back of the sensor by sliding thecompartment door down, as shown in Figure 1.2.Set RF sensor channel.Figure 13.Insert one AA battery in the back of the sensor4.After inserting the battery, the remote sensor LED indicator will lightfor 4 seconds, and then flash once per 60 seconds thereafter. Each time it flashes, the sensor is transmitting data.5.Close the battery door.2.4 Display Console Set Up1. Move the remote thermometer(s) about 2 to 3m away from thedisplay console (if the sensor is too close, it may not be received by the display console).2. Remove the battery door on the back of the display. Insert one AA(alkaline or lithium, avoid rechargeable) battery in the back of the display console.All of the LCD segments will light up for a few seconds to verify all segments are operating properly.Figure 23. Replace the battery door, and fold out the desk stand and placethe console in the upright position.The console will instantly display indo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The remote temperature will update on the display within a few minutes.While in the search mode, the reception search icon flash.Note: If the remote does not update, please reference the troubleshooting guide in Section.2.4.1 Display Console Layout2.4.2 Sensor Operation VerificationVerify the indoor and outdoor temperature match closely with the console and sensor array in the same location (about 2 to 3m apart). The sensors should be within 2°C (the accuracy is ±1°C. Allow about 30 minutes for both sensors to stabilize.3. Wireless Sensor InstallationIt is recommended you mount the remote sensor in a shaded area. Direct sunlight and radiant heat sources will result in inaccurate temperature readings. Although the sensor is water resistant, it is best to mount in a well-protected area, such as under an eve.3.1 Mounting with Zip TieMounting the sensor with a zip tie will result in better accuracy when mounting outside, since it is not touching other objects.Figure 43.2 Mounting with Nail or screwTo mount the sensor with a nail or screw, the cap must be less than or equal to 5mm in diameter.Figure 54. Console OperationThe console has two buttons at the back of console for easy operation. If no operation for 30s, display will return back to normal mode.There are five program modes available: Setting mode, Time Alarm Mode, MIN/MAX Mode, Loop display Mode and Sensor Register Mode4.1 Setting ModeWhile in normal display, press the MODE key for 2 seconds to enter Setting ModePress the MODE key to select the following settings in sequence:1. 12/24 Hour format2. Time setting (hour/minutes)3. Temperature unit (°C / °F)4. Complete setting mode and back to normal displayIn the Set Mode, press CH/+ key to change or scrolls the value. Hold the CH/+ key or or MODE key for 3 seconds will increase/decrease digits in great steps.4.2 Time Alarm ModeWhile in normal display, short press the MODE key one time to enter Time Alarm ModeWhile in time alarm mode, press and hold the MODE key for 2 seconds, the alarm hour will begin flashing.Change Alarm Hour. Press CH/+ key to adjust the alarm hour up. Change Alarm Minute. Press the MODE key again to set the alarm minute. Press CH/+ key to adjust the alarm minute. Press MODE key again to confirm the setting.Cancelling the alarm. When the alarm has been triggered, the alarm will sound and the alarm icon will flash for 120 seconds. Press anybutton to silence the alarm.4.3 MIN/MAX modeWhile in normal display, press the MODE key two times to enter the Minimum mode, and the MIN icon and minimum records will be displayed.a. Select Channel display. If you have multiple temperature sensors,press CH/+ to shift display Min value of Channel 1, 2 or 3. If there is no extra outdoor sensor available, it will display --.—b. Reset the Min value. Press and hold the CH/+ key to reset theminimum value of indoor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the current display Min outdoor temperature to the current readingWhile in normal display, press the MODE key three times to enter the Maximum mode, and the MAX icon and maximum records will be displayed.a. Select Channel display. If you have multiple temperature sensors,press CH/+ to shift display Max value of Channel 1, 2 or 3. If there is no extra outdoor sensor available, it will display --.—b. Reset the Max value. Press and hold the CH/+ key to reset themaximum value of indoor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the currentdisplay Min outdoor temperature to the current reading4.4 Loop display ModeWhile in normal display, press the CH/+key to select the outdoor display in the following sequence:CH1-CH2-CH3-means to loop displays the current outdoor temperature value of the RF channel automatically.5.Sensor ResynchronizationIf the remote sensor lost reception or extra sensors to be added, press both the CH/+ and MODE keys at the same time for five seconds.While in the search mode, the reception-search icon flash.6. Best Practic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Note: To insure proper communication, mount the remote sensor on a vertical surface, such as a wall. Do not lay the sensor flat.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susceptible to interference, distance, walls and metal barriers. We recommend the following best practices for trouble fr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1.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Keep the consoleseveral feet away from computer monitors and TVs.2.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 If you have other 433MHz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is intermittent, try turning offthese other devices for troubleshooting purposes. You mayneed to relocate th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to avoidintermittent communication.3. Line of Sight Rating. This device is rated at 100meter line ofsight (no interference, barriers or walls) but typically you willget 30 meter maximum under most real-world installations,which include passing through barriers or walls.4. Metal Barriers. Radio frequency will not pass through metalbarriers such as aluminum siding. If you have metal siding,align the remote and console through a window to get a clearline of sight.The following is a table of reception loss vs.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Each “wall” or obstruction decreases the transmission range by the factor shown below.7.Specifications7.1.Wireless Specifications∙transmission range (in open air): 80meter∙Frequency: 433 MHz∙Update Rate:Indoor temperature/humidity 48 secondsOutdoor temperature CH1 48 secondsOutdoor temperature CH1 49secondsOutdoor temperature CH1 50 seconds7.2 Measurement SpecificationsThe following table provides specifications for the measured parameters.7.3Power Consumption∙Base station (display console) : 1 x AA 1.5V Alkaline or Lithium batteries (not included)∙Remote sensor : 1 x AA 1.5V Alkaline or Lithium batteries (not included)8. Troubleshooting GuideSolutionThere are dashes (--.-) on the If sensor communication is lost, dashes (--.-) will be displayed on the screen. To reacquire the signal, To resynchronize, press both the 【CH/+】and【MODE】keys at the same time for five seconds., and the remotesearch icon will flash. Once the signal is reacquired, the remote search icon will turn on, and the current values will be displayed.The maximum line of sight communication range is 80m and 30m under most conditions. Move the sensor assembly closer to the display console.If the sensor assembly is too close (less than 2m), move the sensor assembly away from the display console.Make sure the remote sensor transmitter light is flashing once per around 50 seconds.Install a fresh set of batteries in theCaution!The manufacturer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radio or TV interference caused by unauthorized modifications to this equipment. Such modifications could void the user authority to operate the equipment.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nual may not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even in part, or duplicated or processed using electronic, mechanical or chemical process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publisher.This booklet may contain errors or misprints. The information it contains is regularly checked and corrections are included in subsequent editions.We disclaim any responsibility for any technical error or printing error, or their consequences. All trademarks and patents are recognized.Care and Maintenance●Do not mix old and new batteries●Do not mix Alkaline, Standard, Lithium 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Ensure batteries are installed correctly with regard to polarity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通过使用DS18B20温度模块采集数据,将数据通过51单片机控制模块使用NRF24L01无线模块进行传输,在接收端通过液晶显示模块LCD1602显示温度模块传输的温度数据,本设计具有发射距离远,精度高的优点,能满足我们课程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温度模块DS18B20 无线模块NRF24L01 LCD16021、设计目的、要求及方案1.1设计目的在工业生产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对温度进行采集与测量,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控制输出。

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是通过敷设有线的通信线路来传递数据信息(常见的有RS485总线结构等),这种方式不仅施工麻烦、费用高,而且出现故障时不易排查,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而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具有不用布线、实时性高、容易重新部署等优点,非常适用于现代工业监控系统[1]。

在本系统中把温度传感器DS18B20所采集到的温度值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通过NRF2401无线模块实现远程无线传输,使用数码管或液晶屏显示所采集的温度。

故设计本系统,既能准确的测量温度,又能解决测量距离上的问题。

1.2设计要求(1)实时获取被测对象温度,温度测量范围:-10℃~+45℃;测量精度:±0.1℃。

(2)无线传输实时获取的温度值,传输距离≥10m。

(3)实时显示接收到的温度值。

(4)基于单片机实现。

(5)电路制作时,必须有学号或姓名。

(6)能够切换信道,用数码管显示信道(0—5)。

1.3设计方案1.3.1控制模块采用宏晶科技有限公司的STC89C52作为主控芯片。

此芯片内置ADC和SPI 总线接口,且内部时钟不分频,达到1MPS。

而且价格适中,方便制作电路板及焊接工作,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1]。

1.3.2无线通信模块方案由于NRF24L01是一款高速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模块,能传输上百米的距离,而且价格较便宜,采用SPI总线通信模式电路简单,操作方便。

符合设计要求,故采用NRF24L01无线射频模块进行通信1.3.3温度传感方案采用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DS18B20可组网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具有耐磨耐碰,体积小,使用方便,封装形式多样,适用于各种狭小空间设备数字测温和控制领域。

经济,方便。

线路简单,编程容易,考虑到电路的设计,成本,还有多点通信,采用DS18B20作为本系统的温度传感器[2]。

1.3.4显示模块方案由于只需要显示温度,还有学号,故选择采用字符液晶LCD1602当作显示器较为合适,LCD1602是一款比较通用的字符液晶模块,能显示字符、数字等信息,且价格便宜,容易控制[2]。

1.3.5信道选择方案直接使用按键接单片机的I/O口,进行信道的选择,通过数码管模块显示信道的序号。

1.3.6设计方案框图综合以上几点设计方案,设计出方案框图如图1发送模块方案框图,图2接收模块方案框图图1发送模块方案框图图2接收模块方案框图2.基本原理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由发送模块和接收两大模块组成,其原理如下:发送模块:温度传感器DS18B20将采集到的信号送到单片机控制模块存储,通过按键使控制模块将信号处理然后送到无线模块NRF24L01经行数据传输,数码管显示出所选择的通信信道。

接收模块:通过按键使无线模块NRF24L01接收到发送模块的数据,把数据送到51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数据处理后通过LCD1602把温度显示出来,数码管显示出所选择的通信信道。

系统组成方框图如图3无线温度监测器系统组成方框图所示:图3无线温度监测器系统组成方框图3.硬件电路设计3.1 温度模块温度模块设计分析:根据DS18B20的设计原理,第1个引脚接GND;第2个引脚接单片机的P2.2口;第2个引脚再串联一个4.7k到VCC;第3个引脚直接接VCC。

[3] 电路连接原理图如图4温度模块原理图所示图4温度模块原理图3.2 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的各引脚与单片机的P1口相连,电路连接原理图如图5无线模块收发原理图所示图5无线模块收发原理图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引脚功能:CSN(P1.0):芯片的片选线,CSN 为低电平芯片工作。

SCK(P1.4):芯片控制的时钟线(SPI 时钟)。

MISO(P1.3):芯片控制数据线(Master input slave output)。

MOSI(P1.1):芯片控制数据线(Master output slave input)。

IRQ(P1.2):中断信号。

无线通信过程中MCU主要是通过IRQ与NRF24L01 进行通信。

CE(P1.5):芯片的模式控制线。

在CSN为低的情况下,CE协同NRF24L01 的CONFIG寄存器共同决定NRF24L01的状态。

3.3 液晶显示模块液晶显示模块设计,数据口DB0-DB7连接单片机的P0口;RS、R/W、E这3条控制线分别接单片机的P2.3、P2.4和P2.5口。

电阻R3用来调节背光的亮度。

电路连接原理图如图6显示模块原理图所示图6显示模块原理图3.4系统原理图及PCB图发送端原理图如图7无线发送系统原理图所示:图7无线发送系统原理图接收端原理图如图8线接收系统原理图所示:图8无线接收系统原理图4、软件程序设计4.1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的编程4.1.1NRF24L01编程的基本思路(1)置CSN为低,使能芯片,配置芯片各个参数。

配置参数在Power Down 状态中完成。

(2)如果是Tx模式,填充Tx FIFO。

(3)配置完成以后,通过CE与CONFIG中的PWR_UP与PRIM_RX参数确定NRF24L01要切换到的状态。

Tx Mode:PWR_UP=1;PRIM_RX=0; CE=1(保持超过10us就可以);Rx Mode:PWR_UP=1;PRIM_RX=1; CE=1;(4) IRQ引脚会在以下三种情况变低:① Tx FIFO 发完并且收到ACK(使能ACK情况下)② Rx FIFO收到数据③达到最大重发次数4.1.2 Tx与Rx的配置过程Tx模式初始化过程(1)写Tx节点的地址 TX_ADDR(2)写Rx节点的地址(主要是为了使能Auto Ack) RX_ADDR_P0(3)使能AUTO ACK EN_AA(4)使能PIPE 0 EN_RXADDR(5)配置自动重发次数 SETUP_RETR(6)选择通信频率 RF_CH(7)配置发射参数(低噪放大器增益、发射功率、无线速率) RF_SETUP(8)选择通道0有效数据宽度 Rx_Pw_P0(9)配置24L01的基本参数以及切换工作模式 CONFIG。

4.1.3NRF24L01数据信道的切换NRF24L01配置为接收模式时,可以接收6路不同地址相同频率的数据,每个数据通道拥有自己的地址,并且可以通过寄存器来进行分别配置。

数据通道是通过寄存器EN_RXADDR来设置的默认状态下只有数据通道0和数据通道1是开启状态的每一个数据通道的地址是通过寄存RX_ADDR_Px来配置的,通常情况下不允许不同的数据通道设置完全相同的地址。

数据通道0有40位可配置地址,数据通道1-5的地址:为32位共用地址+各自的地址(最低字节),1-5数据通道的最低位必须不同。

发送端通过按键把数据通道从0-5经行切换,选择不同的地址经行通信,接收端同样经行对应的处理以便通信。

发送端切换通道的程序:接收端的选择程序uchar code dizhi[]={0x01,0x02,0x04,0x08,0x10,0x20}; //接收通道和使能通道的切换通过按键的选择,通道能从0到5进行切换,然后只有通道相同才可以传输数据,显示屏上才有数据更新。

4.2 DS18B20温度模块温度模块读取温度程序流程图如图9读取温度程序流程图所示图9读取温度程序流程图程序见附录A5、PCB 板的设计与制作:5.1 PCB图设计PCB图如图10所示:PCB图的设计如图10 PCB图所示图10 PCB图所示6、电路的调试及调试结果把PCB板制作完毕之后,拿到元器件之后,开始进行焊接,对安装焊接工艺要求是:电阻,电容尽可能卧式安装,减少虚焊,脱焊现象,贴片元器件等需要快速焊接,避免元器件由于温度过高而损坏。

进行测试的时候发现LCD没有显示数据,然后对LCD1602进行测试,没有问题;对照资料才发现数据口反过来接了,然后用杜邦线进行重新连接,测试通过了[3]。

接着排查无线模块,温度模块,进行资料的查询,发现DS18B20引脚接反了,然后把DS18B20调转插在底座上面[3]。

无线模块也没有正常工作,是因为没有正常的供电,缺少AMS1117降压模块,然后手工焊接了一个降压模块,无线模块也正常工作了,然后进行整体测试,硬件测试通过。

接着就是程序测试,一开始是数据不能正确显示,有一些字符乱码,通过调试程序,优化LCD显示,完成测试。

[3]由于设计要求需要进行信道的切换,一开始写了数组进行信道的选择,但是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只能有通道0和1可以单独通信,其他通道无法进行通信。

后来才知道信道的使能端也需要进行选择处理,才可以对数据进行单独处理。

因为一开始对无线模块的使能通道处理不妥当,发送端和接收端全打开(0x3f)处理,所以进行通信的时候,只有0和1可以切换,其他通道时会出现错误,当接收端为0时,发送端每一个通道都可以传输数据,所以一直在找原因。

最后才知道要在接收端进行使能端的选择,才能使通道单独选择,而不收其他通道的影响。

发送端原处理程序如下:SPI_W_Reg(W_REGISTER+EN_AA,0x30);/*接收通道自动应答*/SPI_W_Reg(W_REGISTER+EN_RX_ADDR,0x30);/*使能接收通道*/修改后把0x30改为0x3f,把通道使能全打开,程序如下:SPI_W_Reg(W_REGISTER+EN_AA,0x3f);/*接收全通道自动应答*/SPI_W_Reg(W_REGISTER+EN_RX_ADDR,0x3f);/*使能接收权通道*/接收端的使能端进行按键选择,原程序如下:SPI_W_Reg(W_REGISTER+EN_AA,0x3f);SPI_W_Reg(W_REGISTER+EN_RX_ADDR,0x3f);调试之后程序为:uchar code dizhi[]={0x01,0x02,0x04,0x08,0x10,0x20};SPI_W_Reg(W_REGISTER+EN_AA,dizhi[xuan]);SPI_W_Reg(W_REGISTER+EN_RX_ADDR,dizhi[xuan]);7、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这次课程设计一共做了几个PCB才成功,由于第一个缺陷太多,所以重新修改原理图及PCB,制作第二个PCB板,把元器件拆卸下来重新焊接到第二板子上,出现了不少错误,后来在切换信道的功能上,又进行了第三个板子制作,终于调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