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理化品质评价指标
昌平苹果生产技术规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昌平苹果生产技术规范一、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态条件,本着“适地适栽”的原则选择品种,本规范规定主要苹果品种有乔化砧富士优系、王林、桑沙以及矮化中间砧富士优系、王林等5个品种组合.二、苗木繁育规范1.砧木选择乔化砧木为八棱海棠,矮化中间砧木为SH6。
2.圃地选择选择地势平整、土壤疏松肥沃、有灌水条件、背风向阳的地块,重茬地至少需轮作4年以上。
3.乔化砧木苗繁育用八棱海棠作砧木,采集的种子纯度90%以上,发芽率85%以上.经层积处理45-60天播种,播种前育苗圃每公顷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60000kg以上,每公顷育苗10万株左右。
4.矮化中间砧苗的繁育昌平苹果矮化中间砧嫁接苗,基砧八棱海棠,中间砧段采用本区优选的SH6矮化砧木,矮化砧芽和砧段均产自昌平区矮化砧穗圃,接穗品种有富士优系、王林两个品种。
5.苗木的嫁接及出圃5.1 接穗采集:繁育苹果苗木的接穗必须采自专用采穗圃,要求品种纯正、嫁接工具专管专用.5.2 嫁接:苹果苗木嫁接方法主要有带木质部芽接和合接,接穗品种有富士优系、王林和桑沙三个品种.5.3 乔化砧苗木嫁接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进行嫁接的,嫁接部位选在基砧上距地面5-10cm间较光滑部位进行,采用带木质部芽接,在接芽成活后及时断干,促接穗芽萌发.秋季(8月中下旬)进行嫁接的,嫁接部位选在基砧上距地面5-10cm间较光滑部位进行,采用带木质部芽接,第二年春萌芽前断砧,促接穗芽萌发。
5.4 矮化中间砧苗木嫁接5.4.1 常规矮化中间砧苗木繁育技术:在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和秋季(8月中下旬)在达到一定粗度的八棱海棠砧上嫁接SH6矮化砧木品种芽,当SH6矮化中间砧接穗粗度达0.6cm以上时,在春季或秋季在SH6砧木上嫁接苹果品种芽,要求中间砧段长度25-30cm,春季品种芽成活萌发后及时剪砧,促接穗芽萌发。
5.5 嫁接苗管理在接穗芽成活萌发后,及时剪砧,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中耕除草防止草荒,对歪斜苗扎立支柱,提高合格苗木出圃率,9-10月份对主干轻剪摘心,促进苗木芽体充实饱满,苗木壮实,利于安全越冬。
苹果质地主客观评价

二.食品品质评价设计实验—苹果质地主客观评价学院:食品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号:12142223 姓名:黄双霞苹果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落叶乔木。
苹果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人们最常食用的水果。
我国是世界第一苹果生产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苹果无论其产量还是其种植面积都排在世界首位,并且每年都在稳定上升[1]。
2010年,我国苹果总产量为3326 万吨,与上一年同比增长4.99%,苹果栽培面积达 214万公顷,2012 年我国苹果产量为 3500 多万吨,分别占世界苹果产量和栽培面积的 53.7%和 47%[2]。
品质评价指标因果实不同种类和用途而有所侧重:鲜食苹果主要是外观、香气、糖酸比等感官品质;榨汁用苹果则将出汁率、糖酸比作为评价指标;加工脆片用苹果则注重感官、加工、理化品质以及多紛含量和褐变情况。
大体上,苹果品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单果重与果形指数、果皮颜色和香气成分含量等感官品质指标,可溶性同形物、酸度、矿物质、蛋白质等理化与营养品质指标,果实硬度、褐变程度、水分含量和可食率等加工品质指标[3]。
果实质地特性的指标有硬度、脆度、咀嚼性、黏性、汁液丰富性等。
近年来,质构仪等仪器的使用使得果肉质地评价的内容更为丰富,评价参数的设定也更为客观,克服了传统检测法的一些缺点。
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检测是模拟人牙齿咀嚼食物,对试样进行两次压缩的机械过程,该过程能够测定探头对试样的压力以及其它相关质地参数。
国外对食品质地的研究,如奶酪、水果(苹果、草莓、桃、香蕉、柑桔等)、米饭、土豆、肉类等已经比较深入,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检测也可对不同苹果质地进行比较[4]。
食品质地检测种类很多,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许多不同试验可以通过更换探头和夹具在同一台仪器上完成—食品物性仪。
影响质地分析结果的因素:a.样品的制备大小形状等;b.传感器型号检测探头的选择c.实验参数:速度,压缩程度等。
苹果代表性理化评价指标的分析

苹果代表性理化评价指标的分析引言【研究意义】苹果是中国农业部确定的11 种优势农产品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果品产业[1],其产量占中国水果总产量的26.6%[2]。
理化品质是苹果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化指标是苹果理化品质评价的依据[3-5]。
研究苹果理化指标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建立科学的理化指标分级标准,确立代表性理化指标,将为苹果理化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前人研究进展】苹果理化品质评价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 6-10],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目前仅涉及少数指标[1, 8-10]或少数品种[1, 7, 9],理化指标间关系研究和基于概率统计的理化指标分级研究尚未见报道。
主成分分析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聚类分析则将一批样品或变量按其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11],已成为果品品质评价研究的重要手段[7, 12-18]。
传统的数量性状分级均为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等差分级[3],不能很好地反映性状取值的概率分布,且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19]。
基于正态分布的概率分级能有效地克服上述不足,对枣[19-20]和林木种子[21]的研究显示,服从正态分布的样本能获得理想的分级结果。
【本研究切入点】本研究在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兴城苹果圃";保存的190 个苹果品种7 项果实理化指标检测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正态分布理论和概率分级方法建立各指标的分级标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立苹果理化品质的代表性指标。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概率分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技术,探明苹果主要理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各指标基于正态分布的分级标准,确定苹果理化品质代表性指标,为苹果理化品质评价奠定方法基础和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于2010 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进行。
参试苹果品种190 个(其中38 个用于回归方程预测检验)。
苹果验收标准

苹果原料验收标准一、感官指标1.基本要求:具有本品种固有的特征和风味;具有适合市场销售或贮藏要求的成熟度;果实保持完整良好;新鲜洁净,无异味或非正常风味;不带非正常的外来水分。
2.感观要求:1)果形:果形有点缺点,但仍保持本品基本特征,不得有畸形果;2)色泽:不同品种色泽不同,要求具有本品种成熟时应有的色泽,果梗允许轻微损伤;3)果面缺陷:允许下列对果肉无重大伤害的果皮损伤不超过4项,主要项目有刺伤(不得有)、碰擦伤(面积不超过1平方厘米,对果肉无明显损害,没有褐变)、磨伤(不严重影响外观,不超过1平方厘米)、日灼(允许浅褐或褐色,不超过1平方厘米)、药害(允许果皮浅层伤害,不超1平方厘米)、雹伤(轻微雹伤,不超1平方厘米)、裂果(无)、裂纹(不超出梗洼的微小裂纹)、病虫果(无)、其他小疵点(不超过十个)。
4)果锈:褐色片绣(轻微超出梗洼或萼洼);网状浅层褐斑(允许轻度粗糙的网状果锈,不超果实面积1/5)5)果实直径:大型果(≥65)中小型果(≥55)二、容许度要求1.质量允许度允许10%的苹果不符合本规定的质量要求。
其中摩擦伤、碰压伤、刺伤不合格果之和不超过7%,下列缺陷的果实合计不超过2%;1)食心虫果及为害果肉的苦痘病等生理病害。
2)未愈合的轻微损伤。
2.大小容许度允许有5%高于或低于规定果径差别的范围,但在全批货物中果实大小差异不宜过于显著。
允许度的的测定以检验全部抽检包装件的平均数计算,允许度规定的百分比一般以重量或果数计算。
二、卫生安全指标鲜苹果中农药和污染物限量卫生指标应符合GB2762和GB2763及先关规定。
一般性生产使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要求抑制率低于50%若产品出口则按照出口国农残限量标准进行要求。
三、检测规则及方法1.检验规则:1)抽样方法:对于采集的样品不论现场检验还是送实验室做品质鉴定都要求随机抽样。
在某些情况下允许选择性取样,例如为查明混入其他品种或其他类型的混杂。
食品品质评价设计实验-苹果质地主客观评价

二.食品品质评价设计实验—苹果质地主客观评价学院:食品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号:12142223 姓名:黄双霞苹果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落叶乔木。
苹果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人们最常食用的水果。
我国是世界第一苹果生产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苹果无论其产量还是其种植面积都排在世界首位,并且每年都在稳定上升[1]。
2010年,我国苹果总产量为3326 万吨,与上一年同比增长4.99%,苹果栽培面积达 214万公顷,2012 年我国苹果产量为 3500 多万吨,分别占世界苹果产量和栽培面积的 53.7%和 47%[2]。
品质评价指标因果实不同种类和用途而有所侧重:鲜食苹果主要是外观、香气、糖酸比等感官品质;榨汁用苹果则将出汁率、糖酸比作为评价指标;加工脆片用苹果则注重感官、加工、理化品质以及多紛含量和褐变情况。
大体上,苹果品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单果重与果形指数、果皮颜色和香气成分含量等感官品质指标,可溶性同形物、酸度、矿物质、蛋白质等理化与营养品质指标,果实硬度、褐变程度、水分含量和可食率等加工品质指标[3]。
果实质地特性的指标有硬度、脆度、咀嚼性、黏性、汁液丰富性等。
近年来,质构仪等仪器的使用使得果肉质地评价的内容更为丰富,评价参数的设定也更为客观,克服了传统检测法的一些缺点。
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检测是模拟人牙齿咀嚼食物,对试样进行两次压缩的机械过程,该过程能够测定探头对试样的压力以及其它相关质地参数。
国外对食品质地的研究,如奶酪、水果(苹果、草莓、桃、香蕉、柑桔等)、米饭、土豆、肉类等已经比较深入,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检测也可对不同苹果质地进行比较[4]。
食品质地检测种类很多,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许多不同试验可以通过更换探头和夹具在同一台仪器上完成—食品物性仪。
影响质地分析结果的因素:a.样品的制备大小形状等;b.传感器型号检测探头的选择c.实验参数:速度,压缩程度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苹果品质综合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苹果品质综合评价
我们需要收集苹果的相关数据,包括苹果的外观特征和口感指标。
外观特征可以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滑度等,口感指标可以包括口感表现、酸度、甜度等。
我们可以通过人工评价或仪器测量来获取这些数据。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不同指标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差为1的变量,以便于进行主成分分析。
标准化可以通过减去平均值,再除以标准差来实现。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对苹果品质进行评价。
主成分分析是通过将原始变量投影到一组新的无关变量上,以尽量保留原始信息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得到主成分。
在主成分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保留前几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可以解释变量总方差的大部分。
通常,我们选择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来表示主成分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根据主成分的得分来评价苹果的品质。
主成分的得分可以通过将原始变量乘以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相加得到。
得分高的主成分表示对应的品质指标较好。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苹果品质综合评价可以通过收集、标准化数据,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最后根据主成分的得分来评价苹果的品质。
这种方法可以将多个指标综合考虑,提供一个有效的评价模型。
国内外苹果质量要求技术标准

国内外苹果质量要求技术标准选编自商务部《中国苹果出口指南》一、我国的苹果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目前,我国已发布与水果有关的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18个,其中,规定了苹果中38种农药的残留最大限量。
这些标准中,GB16333-1996和GB15194-94均参照采用了CACCX/PR2-1992《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14968-1994则参照采用了CAC/VOL.XIII-Ed.2及Sup.1&2。
除农药残留标准外,我国还发布了砷、铅、铜、锌、镉、汞、氟、硒、稀土、铬等10种元素在水果中的限量卫生国家标准及相应的测定方法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为我国衡量和测定苹果中有害元素含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产品标准1957年,农业部、城市服务部和对外贸易部联合下达了苹果收购价格。
此后先后发布实施《苹果冷藏技术》、《鲜苹果》、《苹果销售质量》、《苹果、柑桔包装》、《绿色食品苹果》、《苹果外观等级标准》和《无公害食品苹果》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
《苹果、柑桔包装》规定了苹果包装的技术要求、包装件的贮存与运输、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鲜苹果》适用于鲜苹果的收购,规定了优等品、一等品和二等品的等级规格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
《苹果销售质量》适用于苹果批发销售,在技术内容上与《鲜苹果》大同小异。
《苹果外观等级标准》适用于鲜苹果的外观分等分级,等级规格指标的种类与《鲜苹果》基本相同,但要求更高,并改用单果重衡量果实大小。
《无公害食品苹果》适用于无公害食品苹果的生产与流通,感官要求比较简略,理化要求按《鲜苹果》执行,其重点是卫生要求,卫生指标涵盖20种农药和6种元素。
二、主要国际组织和贸易国苹果质量标准国际组织标准1.欧盟标准欧盟制定了关于苹果和梨的产品标准《苹果和梨标准》和苹果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
《苹果和梨标准》定位于鲜食苹果和梨,规定了鲜食苹果的质量、大小、容许度、摆放、标志,并以附录的形式提供了苹果着色标准、苹果果锈标准、苹果大小标准,以及根据着色、果锈和大小等标,准对苹果品种进行的分类。
苹果分级标准

苹果分级标准
苹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其品质的好坏对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大
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苹果进行分级,制定了一系列的分级标准,以便于消费者选择和生产者销售。
本文将介绍苹果的分级标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苹果的外观是分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外观包括了苹果的
大小、形状、颜色和表面光泽等方面。
一般来说,大小均匀、形状
规整、颜色鲜艳、表面光滑的苹果会被评为优质苹果,而大小不均、形状畸形、颜色不鲜艳、表面有瑕疵的苹果则会被评为次品苹果。
其次,苹果的口感也是分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口感包括了果肉
的细腻程度、果实的硬度和口感、果汁的多少等方面。
一般来说,
果肉细腻、果实硬度适中、口感爽脆、果汁丰富的苹果会被评为优
质苹果,而果肉粗糙、果实过硬或过软、口感不好、果汁稀少的苹
果则会被评为次品苹果。
再次,苹果的品质也与果实的完整程度有关。
完整程度包括了
果实的表面是否有瑕疵、果实内部是否有虫蛀或腐烂等方面。
一般
来说,外表完整、内部无虫蛀或腐烂的苹果会被评为优质苹果,而
外表有瑕疵、内部有虫蛀或腐烂的苹果则会被评为次品苹果。
最后,苹果的产地和种类也是影响分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来自优质产地的苹果会被评为优质苹果,而来自一般产地或者是普
通种类的苹果则会被评为次品苹果。
总的来说,苹果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外观、口感、完整程度以
及产地和种类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定,可以将苹果分为不
同的等级,以便于消费者进行选择和生产者进行销售。
希望本文的
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14.012
苹果理化品质评价指标研究
聂继云
1,2
,李志霞 ,李海飞 ,李 静 ,王 昆 ,毋永龙 1,2 1,2 1,2 1,2 徐国锋 ,闫 震 1
1,2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 125199;2 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兴城) ,辽宁兴城 125199)
摘要: 【目的】明确苹果主要理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苹果主要理化指标的科学分级标准,确立苹果 代表性理化指标,为苹果理化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方法】以 190 个品种的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硬度等 7 项理化 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概率分级建立各指标的正态分级标准,利用主成分 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代表性理化指标。 【结果】⑴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 正态分布,在去掉拖尾的少数品种后,固酸比、糖酸比和维生素 C 含量也呈正态分布;⑵各指标均划分为服从正 态分布的 5 级,各级的平均分布频率分别为 7.4%、23.9%、40.1%、18.2%、10.4%;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 糖含量、固酸比与糖酸比、固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8343、0.9844、-0.8788 和-0.8597;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存在 4 个极显 著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平均预测误差均小于 2%;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固酸比和糖酸比之 间存在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平均预测误差在 4.3%—5.6%;⑹7 项指标可简化为 5 项,即果实硬度、可溶 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 C 含量。 【结论】7 项苹果理化指标均可划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 5 级。 某些苹果理化指标可用其它苹果理化指标进行预测。用 5 项指标即可对苹果理化品质进行有效评价。 关键词:苹果;理化品质;评价指标;概率分级;定性定量关系;指标简化
(1Institute of Pom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gcheng 125199, Liaoning; 2Laboratory of Risk Assessment on Fruit Quality and Safety (Xingche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Xingcheng 125199, Liaoning)
Evaluation Indices for Apple Physicochemical Quality
NIE Ji-yun1,2, LI Zhi-xia1,2, LI Hai-fei1,2, LI Jing1,2, WANG Kun1, WU Yong-long1,2, XU Guo-feng1,2, YAN Zhen1,2, WU Xi1,2, QIN Xing1,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main indices of apple physicochemical quality (APQ), to establish their scientific grading standards, and to identify the typical indices of APQ. 【Method】 Seven indices of APQ including fruit firmness (FF), titratable acidity (TA), total soluble solid (TSS), soluble sugar (SS), total soluble solid/titratable acidity (TSS/TA), soluble sugar/titratable acidity (SS/TA), and vitamin C (Vc), were determined. Relations among indi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es were graded by probability grading. The typical indices were identifi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cluster analysis. 【Result】 FF, TA, TSS, and SS distributed normally, while TSS/TA, SS/TA, and Vc also did so, only if 22-24 cultivars were removed. All indices were divided into 5 grades with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 cultivar proportions of 5 grades were, respectively, 7.4%, 23.9%, 40.1%, 18.2%, and 10.4 %.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SS and SS, TSS/TA and SS/TA, and TSS/TA and SS/TA with TA,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up to 0.8343, 0.9844, -0.8788, and -0.8597. Among TSS, SS, TSS/TA and SS/TA, there were 4 significant three-variable linear equations with an prediction error below 2%. And there were 4 significant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among TSS, SS, TSS/TA,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