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污染及其治理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它们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人类活动。
氮氧化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健康的危害:氮氧化物被吸入人体后,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它们也会与空气中的颗粒物一起形成细颗粒物(PM2.5),对心脏和肺部造成损害,增加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和肺癌的风险。
2. 对环境的危害:氮氧化物是使水体中产生酸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酸雨的形成。
酸雨会造成土壤酸化,使植物无法吸收养分,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酸雨还会对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系统产生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3. 臭氧形成: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光照下反应,形成臭氧。
臭氧是一种对植物生长有害的氧化性气体,会导致叶片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并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损害。
针对氮氧化物的治理,可以从源头控制、减排技术和监测手段几个方面入手。
1. 源头控制:加强对工业排放源和汽车尾气的管理,通过使用更清洁的能源、推广低排放车辆、提高工业设备的燃烧效率等方式,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2. 减排技术: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采用先进的氮氧化物去除技术,如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能有效地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3. 监测手段:建立完善的氮氧化物监测体系,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和追踪,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加强公众对氮氧化物污染的认识,提高环境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成分之一,对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源头控制、减排技术和监测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治理氮氧化物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大气中氮氧化物是指氮气和氧气在大气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气体物质,主要包括氮一氧化物(NO)、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二氮(N2O)。
这些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烧过程和农业活动等,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大气中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氮氧化物是造成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氮氧化物环境中,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白内障和慢性肺部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肺癌、视力下降等严重后果。
而且,氮氧化物还会与大气中的有机物反应,产生一系列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大气中氮氧化物也对环境造成了危害。
氮氧化物与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臭氧、硫酸雾、硝酸雾等。
这些臭氧和酸雾会导致植物叶片受损、影响光合作用,阻碍作物生长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氮氧化物还会降低水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草枯萎、鱼类死亡,对水环境造成破坏。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还会加速土壤酸化,影响土壤肥力,造成植被退化和土地沙化。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急需对其进行有效治理。
在治理大气中氮氧化物方面,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管理和监控。
工业企业应该加强尾气处理和排放控制,采用先进的治理设备和技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污许可管理,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严格追责,促使企业落实环保责任。
交通运输行业也需要着重治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可以采取限行限购措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油品质量等手段,减少机动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交通组织,减少拥堵,也能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加强对燃煤、燃油和天然气等燃烧过程的治理。
采用高效低排放的燃烧设备,加强燃烧过程管理和监控,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推广清洁能源,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也能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农业活动中的氮肥使用和农业废气排放也是治理大气氮氧化物的重要环节。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大气中氮氧化物(NO_x)包括氮氧化物(NO)和二氧化氮(NO₂),它们是一类具有环境危害的有害气体。
氮氧化物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不良影响,例如会对居民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打击农业生产,加剧城市雾霾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因此,治理大气中氮氧化物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的大事。
首先,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氮氧化物是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的前体物质,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二氧化氮,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打喷嚏、胸闷、气短等症状。
此外,氮氧化物可以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有害物质,如致癌的多环芳烃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其次,氮氧化物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形成酸雨,对土地和植被造成损害,导致农作物减产。
此外,氮氧化物也会干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一步威胁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第三,氮氧化物是导致城市雾霾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氮氧化物是光化学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污染物一起,形成光化学烟雾,是城市雾霾的重要来源。
此外,氮氧化物也可能在寿命长达100年以上时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风险。
那么,治理大气中氮氧化物应该怎么做呢?目前,应从源头控制、技术革新和废气治理三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从源头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
这包括加强工业和交通运输等关键领域的排放管控,推广低排放和清洁能源技术,控制农业和畜禽养殖等源的氮排放。
其次,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改善空气质量。
例如,采用高效的燃烧技术降低排放、启用绿化交通政策鼓励低碳出行、加强城市污染物监测与预警等措施。
最后,应加强废气治理和环境监管。
废气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环境监管机构应进行有效的监测与惩罚,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为了减轻氮氧化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我们需要从源头控制、技术创新和废气治理这三个方面入手,合理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氮氧化物(NOx)是指氮氧化物化合物中的氮气和氧气原子的化学结合物,包括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NO2)和氧化氮(N2O)。
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一、危害因素1.对健康的危害氮氧化物可刺激呼吸道,使人们出现哮喘、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对肺部和心血管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此外,氮氧化物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癌症等健康问题。
2.对环境的危害氮氧化物可影响植物、动物和水生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同时,氮氧化物可与其他大气污染物质反应,产生二次污染,加剧空气污染。
二、防治措施1.减少交通污染交通运输是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减少交通污染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加强公共交通系统,推广环保交通工具,如电动汽车、自行车等,同时鼓励市民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
2.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生产是氮氧化物排放的另一主要来源。
为了减少排放,企业应该提高生产效率,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加强污染物控制。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对环保性能较差的企业进行整改或淘汰。
3.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4.加强科学研究为了更好地认识氮氧化物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政府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开展有关氮氧化物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
政府、企业和全社会都应积极采取措施,共同为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做出贡献。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
大气中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来源包括交通尾气、工厂排放、火电厂、煤炭燃烧等。
NOx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环境影响和健康影响。
环境方面,NOx是二次污染物的重要成分,与其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臭氧等有害气体,导致光化学烟雾,加重酸雨,破坏大气层和生态系统平衡。
此外,NOx
还是臭氧、颗粒物等PM2.5的前体之一,参与形成和加重雾霾,使人们的出行、健康和生
活质量受损。
健康方面,NOx与其他污染物一起,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NOx与氨(NH3)反应
生成细颗粒物,进入肺部会引发哮喘、气短、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长期接触高
浓度的NOx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治理大气中的NOx,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限制交通工具尾气
排放、加强污染物治理设施建设、推广清洁能源等。
此外,各地可根据气象、环境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如采取限行、减产等措施应对重污染天气。
总之,NOx是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
有效地治理NOx污染,既是保护
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应有之义。
各国政府应当在加强监管和
控制污染源的同时,加强公众意识,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共同构筑清洁、绿色、健康的
发展生态环境。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污染问题,它由若干种有害气体组成,比如NOx, N2O, NH3等等。
氮氧化物污染的来源很广泛,包括了所有燃料燃烧释放的废气,如汽车尾气,电厂排放的废气,以及农业的肥料使用等等。
这种污染不仅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也会损害环境生态。
比如氮氧化物可以硝化土壤中的有机质并转化为硝态氮,进而导致地表水或地下水中的氮含量超标,加大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变异率。
氮氧化物的主要危害有:1.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氮氧化物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前体物,对於呼吸系统有直接危害。
它们还可导致免疫系统缩弱,增加心血管疾病等等。
现有研究发现,氮氧化物的污染会导致慢性肺病、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 环境污染:氮氧化物污染还会改变生态环境氮循环,打破生态平衡。
这种污染可加速物种灭绝的进程,因为会损害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鱼类的孵化过程。
为了治理氮氧化物的污染,各国政府和环境保护组织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1. 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对于汽车、摩托车和卡车等机动车辆,采用了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如加装三元催化器、颗粒捕捉器等,在燃料中添加催化剂等。
此外,许多城市还实行了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运输政策,以降低机动车使用量。
2. 技术的更新:透过提高电厂、工厂和工业设备的技术水平,比如改进燃烧过程、优化排放系统等,来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
3. 减少农业氮肥的使用:减少农药的使用,采用合理用药,改善官能土壤,发展生态农业,避免农业过度施肥和化肥滥用等是防范氮氧化物污染的重要途径。
总之,治理氮氧化物污染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必须采取统一思路、协同行动的方式,或者透过减少污染源、促进科学技术创新等途径,才能达到真正的治理效果。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治理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和二氧化氮。
它们主要由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所排放。
尽管氮氧化物在自然界中也存在,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了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升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威胁。
氮氧化物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影响。
二氧化氮是大气中最常见的氮氧化物,它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作用,导致咳嗽、气喘和肺部炎症。
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可引起哮喘、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氮氧化物还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臭氧(O3),臭氧是强有害的空气污染物,会引起眼痛、咳嗽、胸闷、头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氮氧化物也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
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
当氮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湿气反应时,形成硝酸和亚硝酸,它们在降雨中被溶解并降落到地面,对土壤和水源造成酸化。
酸雨不仅破坏了植被和农作物,还对湖泊、河流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了毒性影响。
为了治理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关键。
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和火力发电厂等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通过提高生产过程的能效和尾气净化技术的应用,限制或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有效的治理措施之一。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措施之一。
控制车辆尾气排放,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提高燃油质量等都能减少交通运输对大气污染的贡献。
提倡绿色能源消耗也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途径。
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和加强环境管理是治理氮氧化物污染的关键措施。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力,才能保护我们的大气和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大气中氮氧化物是指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气体,主要包括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氮(NO)。
它们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危害因素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氮氧化物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睛有刺激作用,长期暴露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氮氧化物还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
2.对环境的危害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氮氧化物还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导致植物凋萎、死亡。
防治措施1.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控制工业和交通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强对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的控制是防治氮氧化物污染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如SCR技术、脱硝催化剂技术等,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2.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通过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3.加强城市绿化城市绿化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减少氮氧化物的浓度。
可以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4.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是防治氮氧化物污染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结语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城市绿化、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等,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污染及其治理摘 要 氮氧化物是只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包括氧化二氮,一氧化氮,三氧化二氮,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五氧化二氮。
氮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大难题。
本文介绍了氮氧化物的来源以及治理氮氧 化物的主要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处理氮氧化物的优点或缺点,并预测未来处理氮氧化物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氮氧化物 产生 危害 治理天然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土壤和海洋中有机物的分解,属于自然界的氮循环过程。
人为活动排放的氮氧化物,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如汽车、飞机、内燃机及工业窑炉的燃烧过程;也来自生产、使用硝酸的过程,如氮肥厂、有机中间体厂、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厂等。
据80年代初估计,全世界每年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氮氧化物,约5300万吨。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损害作用极大,它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和消耗臭氧的一个重要因子。
其危害主要包括:1.NOx 对人体及动物的致毒作用。
NO 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非常强,是氧的数十万倍。
一旦NO 进入血液中,就从氧化血红蛋白中将氧驱赶出来,与血红蛋白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长时间暴露在NO 环境中较易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病变。
这些毒害作用还会促使早衰、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淋巴组织增生,甚至是肺癌等症状的产生。
2.对植物的损害作用,氮氧化物对植物的毒性较其它大气污染物要弱,一般不会产生急性伤害,而慢性伤害能抑制植物的生长。
危害症状表现为在叶脉间或叶缘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水渍斑,逐渐坏死,而后干燥变成白色、黄色或黄褐色斑点,逐步扩展到整个叶片。
3.NOx 是形成酸雨、酸雾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温燃烧生成的NO 排人大气后大部分转化成NO ,遇水生成HNO 3、HNO 2,并随雨水到达地面,形成酸雨或者酸雾。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危害。
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酸雨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 至34%。
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
酸雨对森林和其它植物危害较大,常使森林和其它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4.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形成光化学烟雾。
NO排放到大气后有助于形成O3导致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光化学烟雾对生物有严重的危害,如1952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致使大批居民发生眼睛红肿、咳嗽、喉痛、皮肤潮红等症状,严重者心肺衰竭,有几百名老人因此死亡。
该事件被列为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事故之一。
5.氮氧化物亦参与臭氧层的破坏。
N2O能转化为NO,破坏臭氧层,其过程可以用以下几个反应表示:N 2O+O——N2+O2,N2+O2——2NO,NO+O3——NO2+O2NO2+O——NO+O2,O3+O——2O2上述反应不断循环,使O3分解,臭氧层遭到较大的破坏。
由于NOx对大气环境以及生物群体有着各种各样的危害,因此学者以及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着科学高效的治理方法,其主要方法归纳如下:()液体吸收法此法是利用氮氧化物通过液体介质时被溶解吸收的原理,除去NOx废气。
此方法设备简单、费用低、效果好,故被化工行业广泛采用,现在主要的方法有: (一)吸收法:1.碱液吸收法:比较各种碱液的吸收效果, 以NaOH 作为吸收液效果最好 , 但考虑到价格、来源、操作难易以及吸收效率等因素, 工业上应用最多的吸收液是Na2CO3。
2.仲辛醇吸收法此法采用蓖麻油裂解的副产物-仲辛醇作为吸收液处理NOx尾气仲辛醇不但能有效地吸收NOx,且自身被氧化成一系列的中间产物,该系列中间产物可以氧化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己酸。
吸收过程中, NOx有一小部分被还原成NH3,大部分被还原成N2。
(二)固体吸附法固体吸附法主要包括分子筛法、泥煤法、硅胶法。
1.分子筛法常用的分子筛主要有丝光沸石Na2Al2Si10O247H2O该物质对NOx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在有氧条件下,能够将NO氧化为NO2加以吸附。
2.泥煤法国外采用泥煤作为吸附剂来处理NOx 废气,吸附NOx后的泥煤, 可直接用作肥料不必再生,但是机理很复杂,气体通过床层的压力较大,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
3.硅胶法以硅胶作为吸附剂先将NO氧化为NO2再加以吸附,经过加热便可解吸附。
当NO2的浓度高于0.1%,NO的浓度高于1%~1.5%时,效果良好,但是如果气体含固体杂质时,就不宜用此方法,因为固体杂质会堵塞吸附剂空隙而使吸附剂失去作用。
(三)催化反应法1.选择催化还原(SCR)法此法的原理为: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 用氨作为催化反应的还原剂,使氮氧化物转化成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
反应如下:6NO +4NH3→5N2+6H2O6NO2 +8NH3→7N2+12H2O选择性还原所用的催化剂早期主要以贵金属为主,其中铂优先于钯, 一般选择0.2%~1%Pt 负载于Al2O3上制成片状、球形或蜂窝状。
近年用的比较多的是氧化物如TiO2、V2O5、MoO3或WO3;用铂催化剂使用温度为180℃~290℃,金属氧化物则在230℃~425℃,若要在360℃~600℃更高温度下操作可使用分子筛催化剂。
现在美国已经有很多公司自己开发生产SCR 催化剂,例如Davison的Synox技术在300℃~ 400℃下采用V2O5/TiO2催化剂,它与一般的选择催化剂还原不同之处在于能防止SO2氧化成SO3,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2.三效催化剂(TWC)法使用三效催化剂是净化汽车尾气的有效手段。
贵金属(Pt 、Pd 、Rh)搭载在Al2O3 或蜂窝陶瓷上, 添加适当的助剂如La 、Ce 、Ba 等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HC 、CO和NO三种污染物的催化剂称为三效催化剂。
其中Pt 、Pd 对CO 、HC 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Rh具有对NO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NO还原为N2而抑制NH3 的生成。
目前有91%的Rh用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 Rh资源相当匮乏, 所以无Rh催化剂是现今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
要使三效催化剂同时有效地脱除HC 、CO 和NO , 必须把空燃比A/F控制在氧化还原计量比14.6附近,此时三种污染物的脱除率可达90%以上当空燃比较低时,CO 、HC净化不完全, 空燃比较高,导致NOx 的转化率下将。
(四)生物净化法主要包括反硝化、细菌去除、真菌去除和微藻去除。
反硝化作用是利用反硝化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NOx的方法。
主要有两种途径:),①异化反硝化作用:(NO-3→NO-2→NO→N2②同化反硝化作用:直接将NO-3转化成菌体细胞质。
生物净化法去除NO主要是反硝化作用。
蒋文举等人将硝化细菌挂膜到填料塔的陶瓷填料上,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去除NOx的研究, 填料塔对NOx的去除率达到93 %,进口气体的NOx的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较小。
Brady DLee等人用生物滤塔处理含NO的废气, 在温度为55℃、停留时间13s、NO的体积分数为500×10- 6g /m3的厌氧条件下,NO的去除率为50 %以上,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时,NO的去除率只有10 %~20 %。
Kinney和Plessis等人研究了在有氧条件下, 生物滴滤器去除甲苯的同时去除NOx的情况,当进料废气中氧含量>17 %、甲苯含量为300×10- 6g /m3、进料量为3L/min 、停留时间1min、NOx含量为60 ×10-6 g /m3时,其去除率可达97 %。
在通过控制进气的方向, 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浓度,有利于滴滤器的运行稳定。
Woertz和Kinney等人用真菌进行去除NOx的研究,当NOx 的含量为250×10- 6g /m3 、甲苯补加量为90g/(m3h)、停留时间为1min时,NOx 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适当提高甲苯的补加速率,去除率更高研究还发现:过高浓度的会抑制真菌去除NOx的能力。
Nagas等人用微藻去除废气中NOx,把微藻培养在悬浮式反应器中,在光照强度为38W/m3的条件下,发现NOx既可以被微藻作为氮源加以利用,也可被微藻分解。
研究表明:当NOx作为氮源时,微藻处理NOx的能力显著提高。
当NOx的含量为300 ×10-6g/m3,去除率为55 %,处理量为0.7mmol/(Ld)。
由于氮氧化物的污染严重性以及其危害重大,所以氮氧化物控制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峻的项目,一般都存在投资大、原料消耗高、操作费用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或开发新的、效率高且综合效益好的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根据我国的情况,对于固定源燃烧排放的NOx治理技术有两个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是改进燃烧过程以控制 NOx的排放;二是发展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对工业生产过程排放而言,应该从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出发,推行清洁生产、尽量减少尾气中NOx的含量,同时搞好末端治理,选用高性能的吸附剂和催化剂,不断提高吸收效率,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参考文献:(1).杨澜,王雪.氮氧化物污染及防治[J].本溪市环境保护局.2010年11期.(2).贾双燕,路涛,李晓芸,宁献武.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电力环境保护.2004(01)(3).王广盛,赵显坤,桂永亮.工业锅炉的NO X污染及防治[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3(02)(4).孙德荣,吴星五.我国氮氧化物烟气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云南环境科学.2003(03)(5).苏涛.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形成及防治[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6)(6). 杜譞,朱留财.氮氧化物污染防治的国外经验与国内应对措施[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4)(7).吴晓青.我国大气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09(08)(8).徐青,郑章靖,凌长明,李军.氮氧化物污染现状和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0(29)(9).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