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97~03

合集下载

也是一个志诚种——谈谈《牡丹亭》中柳梦梅的性格特征

也是一个志诚种——谈谈《牡丹亭》中柳梦梅的性格特征

作者: 王荣[1]
作者机构: [1]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39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10-12页
主题词: 《牡丹亭》;柳梦梅;性格特征
摘要:<牡丹亭>里,杜丽娘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也往往把注意力和赞美之辞都放在杜丽娘身上,对柳梦梅这一形象的关注,还不是很多,然而柳梦梅也不单单是一个从杜丽娘梦境中飘出来的只是为了证明杜丽娘的存在的干枯没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他有平庸的一面,也有非凡的一面,他和杜丽娘共同完成了对至情的守护和对于封建礼法束缚人性的反抗.。

牡丹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

牡丹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

牡丹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牡丹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导语】:柳梦梅是牡丹亭中的男主角,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柳梦梅的人物分析,一起来看看吧!1.1 柳梦梅的姓名来源“柳梦梅”这个名字显得很特别,初看之下便觉得意味甚浓,尤其是与作品中出现的那句“不在梅边在柳边”相联系。

【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赏析】《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汤显祖概述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名句赏析1.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

“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杜丽娘在婢女春香怂恿下,背父游园,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不胜收的春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如此美景,却没有一个优雅的环境相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对古板的教书先生和令人窒息的书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此时是大好春将她内心深藏的活力唤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感到春光太随意地流逝,毫不怜惜。

柳梦梅形象与《牡丹亭》时代命题的完成

柳梦梅形象与《牡丹亭》时代命题的完成

[收稿日期]2003-04-27[作者简介]孙秋克(1955-),女(汉族),河南郏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柳梦梅形象与5牡丹亭6时代命题的完成孙秋克(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昆明 650031)[关键词]柳梦梅形象;牡丹亭;时代命题[摘 要]5牡丹亭6以/情0抗/理0这一时代命题,是由杜丽娘在剧作的前半部,柳梦梅在剧作的后半部前后相续,共同承担,才贯穿始终,最终完成的。

对柳梦梅形象这个意义的忽视,会使我们失落半部5牡丹亭6。

[中图分类号]I20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58(2003)03-0011-04The Completion of Epic Title of /Peony Pavillion 0and Lin Mengmei PortraitSUN Qiu -ke(Chinese Language Dep artment ,K unming T eacher s College,Kunming Yunnan 650031,China)Key words:portroit of Liu Meng mei;peony pavillion;epic titleAbstract :/Peony Pavillion 0uses /Feelings 0against /Reasons 0)))the epic title,completing the whole works,which is made up of the former part played by Du Liniang as well as the latter pert played by Liu Meng Mei.These two parts form the book and go hand in hand.But the neglect of Lin Mengmei .s portrait makes us lose half of the /book 0.在5牡丹亭6中,杜丽娘无疑占尽了风光,而柳梦梅则似乎只是倚在她这株/玉树0旁的一棵蒹葭。

从《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看汤显祖的人生理想 开题报告

从《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看汤显祖的人生理想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无数著作都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而熠熠生辉。

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思想,是对中国文学带有规律性的概括,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文为主角的狭隘观念,王国维倡导要以更为开放的审美眼光去分析过往的中国文学史,并且揭示了中国文学史上峰峦迭起、丰富多彩的面貌;王国维认为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具有阶段性的文体迭兴的过程,他在《宋元戏曲考》这部著作中对这一过程文体的新变与更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唐宋及其以前的文学著作通常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唐宋及其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涌现出诸多精品,有着重大的研究与挖掘价值,明清及其以后的诸多作品缺乏深度与文学魅力,往往造成造成这样一种误解——明清及其以后的文学史少有文学佳品,这也让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受关注的程度远远逊色于唐宋及其以前,这更让明清及其以后的诸多佳作不为人们所熟知,或者是知之甚少。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无疑便是这样的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大多数普通读者知道唐诗、宋词、明清散文与小说,对明清戏剧了解的很少。

因为体裁的原因,因为时代的原因,因为知识层级的原因,《牡丹亭》自身应有的价值与艺术特征未得到充分的显现,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较为深刻,容易让受众把握与理解,并且更加容易让读者接受,相反,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很少受到青睐。

若不是专门加以研究,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特色、性格特征、性情、心理都难以让人深入理解。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中,我第一次带着兴趣阅读了汤显祖的《牡丹亭》,并且读后深为感慨。

作品中优雅的唱词、鲜明的人物个性、离奇的梦境、华丽而有韵味的语言在我合上书本之时留给我极深的印象,我认为《牡丹亭》是可以与《红楼梦》相媲美的文学著作,单单是杜丽娘的那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便胜过一本书的著作,让人品砸不尽,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感慨,这样的美与生命的苏醒,极富有艺术价值和韵味,又怎能让人轻易忘怀?杜丽娘如此,《牡丹亭》男主人公柳梦梅也是如此,在他们身上都体现着汤显祖的人生理想。

浅谈《牡丹亭》柳梦梅形象

浅谈《牡丹亭》柳梦梅形象

浅谈《牡丹亭》柳梦梅形象摘要:本文试着分析剧作文本从两个方面解读剖析柳梦梅的形象特点,具体表现为柳梦梅外在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

关键词:牡丹亭柳梦梅形象一、柳梦梅外在形象特征(一)容貌俊秀在《惊梦》一出中,杜丽娘游园有感:“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

此佳人才子……”,可见杜丽娘心中的理想配对就是“才子佳人”,柳梦梅作为杜丽娘心目中理想的化身,自然得是“才子”。

《牡丹亭》作为“才子佳人”的代表作,柳梦梅的外在形象不必过多提谈就可以从以往的才子佳人作品中总结出来。

(二)才华横溢在《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提及到柳梦梅才华的句子并不多,只侧面描写了柳梦梅“学问渊源,琴棋书画,下笔成文”,最后考取进士功名。

而在《牡丹亭》中,汤显祖也没有过多的去描述柳梦梅的才高八斗,只因柳梦梅作为杜丽娘的理想情人,不仅外貌要俊美,也得腹中有墨才行。

二、柳梦梅的性格特点对柳梦梅这一形象来说,作者再创造的重点放在了塑造他的性格特点上,具体表现为柳梦梅对功名的热衷、对爱情的“痴”以及对封建道德与势力的反抗。

(一)对功名的热衷1.客观原因《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一作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而来的,原话本对柳梦梅的仕途只是简单提及:“径入试院,三场已毕,喜中第二甲进士,除授临安府推官”,并不像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那么花篇幅去描写。

当然,既有加工,就有创造,所以汤显祖在《牡丹亭》一剧中肯定不免加入他本身所在时代的特色,更不能避免的是在柳梦梅身上融入自己的影子。

2.主观原因柳梦梅作为书生,热衷功名是时代赋予他的男子使命。

在《牡丹亭》一书中,他受功名所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现实逼迫柳梦梅于《言怀》一出初登场,此出是他的自我介绍。

他出身河东旧族,柳氏名门,“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苦读诗书,满腹才华,却“未遭时世,不免饥寒”,这写出了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

窘迫的生活让这个名门后裔不得不面对现实,历史大背景下,他只能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才能改变这种境遇。

从《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分析汤显祖的人生理想 文献综述

从《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分析汤显祖的人生理想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用真情,写出一部流传不朽的“临川四梦”,照亮后代人的生命体验,开启后人的无限眼界,他的许多作品都非常出色,“临川四梦”让我们看到汤显祖的才情与高尚的人生境界,他的“临川四梦”无疑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代表着汤显祖的最高成就,而汤显祖的其它作品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因此,选取“临川四梦”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深入了解汤显祖的人生理想以及当时社会的官场现状,同时也可以对分析汤显祖的其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对“临川四梦”的研究内容有很多,涉及文学、翻译艺术、哲学、语言学、文化传播学等众多领域,但最主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专门对“临川四梦”的情与梦的价值的研究。

《牡丹亭》中“梦”无疑是突出的重要部分,因梦而有情,情至深处而一往情深,“梦”无疑是汤显祖的一个人生寄托,毕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许多现实的创作都会受到限制。

“梦”是《牡丹亭》中的一个重要线索,杜丽娘有“梦”,并在梦中与爱人相见,从此对梦中的爱人迟迟难忘,真是这段梦让她生命之花瞬间陨落。

柳梦梅也有“梦”,在“梦”中他与美丽女子相见,虽然不知道他就是杜丽娘,但丽娘的美丽、柔情、多情让柳梦梅终日念念不忘,正是对这样的“梦”的痴迷,终于在不断寻求后终于同梦中女子在现实相见。

《邯郸记》中梦境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男性形象的追求以梦境结尾,“人生如梦”的思考,让人深思。

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的王高平的硕士论文——《一梦悠悠味浓浓——论<牡丹亭>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在这篇文章中,王高平将目光放在重要的梦境上,对“梦”的深刻内涵进行探讨,“梦”与“情”总是割舍不断,让我们看到因梦而情,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正是“梦”让《牡丹亭》的戏剧情节紧紧相连,不断推向高潮,杜丽娘的感人至深的“梦”,让我们看到一个追求人性解放的人物形象,“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丽娘的多情、多愁善感,终于让她为“情”而进入“梦”中,并且因“梦”而亡,而在杜丽娘死后,却因痴情不断,穿越时空而重获生命。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吴嘉俊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22()3
【摘要】汤显祖在剧作《牡丹亭》中塑造了柳梦梅这样一个男主人公形象。

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子弟,年少颖慧,勤奋好学,志存远大。

但柳梦梅又“生事微渺”,捉襟见肘,只能够依靠老园公植树卖果子,聊以维生。

柳梦梅对于他人的成功羡慕不已,认为自己“连篇累牍无人见”,又觉得自己才情满怀,不甘寂寞。

幸好他得到了钦差识宝使臣苗舜宾的资助,才有了进京应试的机会。

由于考试误期,柳梦梅就“告遗才”、痛苦万分,想要头撞金阶死去。

【总页数】1页(P58-58)
【作者】吴嘉俊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
2.也是一个志诚种——谈谈《牡丹亭》中柳梦梅的性格特征
3.细微变化,突显主题--谈谈《杜丽娘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几点差异
4.简论《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
5.再生信仰与西王母神话——杜丽娘、柳梦梅爱情的神话原型及《牡丹亭》主题再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刚”:
• 如果说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是反抗 封建禁锢的宣言,那柳梦梅就是将宣言付 诸行动的实践者。 • 例如,当杜宝执意要把女儿当做妖魔打死, 柳梦梅坚决与这种连骨肉亲情都被“理” 所吞噬的岳父抗争到底。
• 综上所述,柳梦梅在《牡丹亭》中,并非 是一个毫无光彩的角色,而是与杜丽娘的 形象相映衬而存在的。他深情儒雅、刚柔 并济、不畏权贵,尽管在世俗的功名上未 能免俗,却与杜丽娘共同追求婚姻自主, 勇于抗争封建藩篱。
谢谢观赏
• 《硬拷》中,面对杜宝的审讯,慷概磊落, 言辞锋利。
•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是个活生生的男子 汉,和杜丽娘共同与强大的封建家长抗争, 不向时代命运妥协。
四、柳梦梅的形象特点
• 柳梦梅是一个能为情抗争,又热衷于功名的封 建士子,从《牡丹亭》中可分析出以下特点: • 1.“痴”: • ①在古代,姓名与身体发肤一样受之于父母, 不能随意改动,他从因梦改名之时已将那名女 子刻印心中,由此不难理解他在见到杜丽娘之 后的种种抗争之举。 • ②在《冥誓》中,他对杜丽娘明确的表示对爱 情的执着,杜丽娘刚还魂,柳梦梅就建议完婚, 他不愿她承受非议,早已置爱情于礼法之上了。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
中本1202 梁烨
人物简介
姓名:柳梦梅 所属作品:《牡丹亭》
身份:男主人公
故事情节:此剧描写了官 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 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 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 梦不得,抑郁而终。
一、名字
• 《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说柳梦梅取名是 “因母梦食梅而有孕”,而汤显祖对此进 行改动,在第二出《言怀》中写到:每日 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梦 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 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 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因此改名 梦梅,春卿为字。
三、性格
• 由于在话本中杜柳二人的结合十分顺利, 因此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并没有什么鲜明的 特色,只能给人一个模糊的书生印象。但 在充满着戏剧冲突斗争的《牡丹亭》中, 柳梦梅就承担起一个反抗者的角色了。虽 然 不及杜丽娘的形象突出,但却起到衬托 作用必不可少的角成杜丽娘的嘱托 见到杜宝,硬闯冲进宴席。
• 这样一改,为杜柳二人的姻缘作了铺垫: 二人都在梦中见到了对方,杜丽娘一梦而 死,柳梦梅一梦改名,二人皆是情深之人。 再者,此举也暗示了“梦”在《牡丹亭》 中的重要作用。
二、身份
• 《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柳梦梅的父亲接 任了杜宝的太守一职,柳梦梅和杜丽娘的 身份一致,可以说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但在《牡丹亭》中,柳梦梅是没落的名门 之后,虽有远大抱负和满腹才华,却也是 高攀了从太守升到同平章事的杜家,这是 杜柳二人结合受阻的最大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