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 毕业论文

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  毕业论文

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纵观明代后期的戏剧作品,不难看出汤显祖以其华丽的文辞、卓越的才情、新颖的立意、独特的构思以及不受形式约束的自由格律独树一帜,并创下了“临川”一派。

翻开汤显祖的传奇作品,其中“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汤显祖戏剧创作的全貌。

在“临川四梦”中,作者最为得意,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汤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牡丹亭》)。

作者自己曾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王思任《牡丹亭叙》引)沈德符《顾曲杂言》描绘《牡丹亭》问世的轰动效应是“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为杰出的最受读者欢迎的爱情戏剧。

此剧的问世,赢得了当时和后世许多青年女子的同情之泪,留下许多富有诗意的遗闻轶事,直到今天,它仍然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罗宗强、陈洪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357页)可自我认为《牡丹亭》之所以在戏剧史上千古流芳,独居魅力,主要归功于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在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科举制度森严的明清社会,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为爱情而战的叛逆的反封建的女性形象。

其中最令世人称道的女性,不外是,相国千金崔莺莺(王实甫的《西厢记》),血染桃花扇的李香君(孔尚任的《桃花扇》),世外仙姝林黛玉(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而我则认为,杜丽娘是集这些女子的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几乎挑不出瑕疵的、最为完美、最为理想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我对杜丽娘性格特征的四点分析:一、知书达理,本性善良1、尊敬老师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家的千金小姐,属于名门贵族之家,但她并没有看不起穷酸潦倒的陈最良老师,而是表现出了一个学生对老师应有的尊重,每次见到老师,她都能向老师行礼问好。

其实,陈最良是个迂腐守旧的老秀才,他自幼习儒,头脑冬烘。

他“从不晓得伤个春,从不曾游个花园”(《牡丹亭·肃苑》),向学生解说《毛诗·关关睢鸠》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牡丹亭·闺塾》)时含糊其词。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摘要】《牡丹亭》作为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冲击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杜丽娘还魂归来的传奇爱情,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至情”理论,以其叛逆性成为反抗礼教、解放人性的典型,以动人的魅力感染着世人。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反叛性;人物形象《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绘了“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坚贞爱情,塑造了杜丽娘这一打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反叛者形象。

这一人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历代读者,本文通过对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前后蜕变分析,透视人物性格中的复杂性,着重阐释这一形象的反叛性并探视这一形象的价值所在。

一、从遵从到反抗——内心的蜕变杜丽娘是传统封建礼教孕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家闺秀,是南安太守杜宝与夫人甄氏的独生女。

对待父母她乖巧听话,她聪慧无比,擅长女工,精通琴棋书画。

尽管如此,他的父母却仍旧时常自叹,“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

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①。

因为丽娘不是男儿,所以她的父母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她能贤德淑慧,只求找一个贤德的女婿来光耀门楣。

面对这种守旧的传统思想,此时的杜丽娘似乎并无怨言。

她对于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并没有什么反抗,而是选择默默地接受。

第七出《闺孰》详细描述了杜丽娘读书求学的场景,腐儒陈最良要她早起读书,丽娘也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抗拒,只说了一句“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①;而当天真调皮的丫头春香对先生“之乎者也”的说教表示不满时,丽娘甚至出声制止。

举手投足间表现现出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这时候的杜丽娘很端庄乖巧。

可是在她封建闺秀的外表下,有着天性使然的热切情感。

《闺塾》一出中,看似温婉的丽娘,其活泼自然的少女天性便借着春香的顽皮表现了出来。

春香为她打开了释放了内心世界的大门。

青春年华的丽娘迫切的想看看在春香口中“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①的花园是个怎样所在。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的自然性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的自然性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的自然性杜丽娘是一位名门闺秀,父母一个是国家栋梁,一个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在严厉的家庭教化下,杜丽娘被塑造成标准的淑女;塾师陈最良,是个考白了头发的老秀才,只是拿社会教导自己的东西来教导杜丽娘,同样给予杜丽娘深重的压迫。

而春香虽然是她的贴身女侍,但是由于无知,她无法理解杜丽娘。

因此杜丽娘是孤独的。

在春香的扶持下,杜丽娘走出长年拘束自己的绣房,到空无一人的花园中游玩。

在这里她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

她惋惜眼看青春转瞬即逝去,而她却无能为力,不能自主,感到自己生存的荒芜和生命的空虚。

自然春光触动了内心情怀,感叹“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

”把这少女在封建礼教压制下难言的苦闷和酸楚都表现出来了。

汤显祖所展示的是作为一个健全人的自身天性对于情爱的需求和渴望,在此作者肯定人类对爱、青春和美的渴望的合情合理性。

梦中与持柳书生相爱,梦醒后却无依无靠,仍是冰冷的现实。

于是第二次游园,杜丽娘支开了春香,独自来到花园,以安心寻梦。

她追梦寻梦,苦苦寻找着梦中的美妙。

在对梅树的倾诉中可以看出,这个梦是她全部生命的寄托。

然而现实的一切不曾有丝毫的变化,反而更加冷酷,为此一病而亡。

杜丽娘不是因爱情的被阻挠而亡,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在阴间,她的魂魄再次领略了生命的自由快乐。

在梦中和阴间汤显祖展露了人的自然性的一面,将人的天性还原放大,赋予其合理存在和实现的权利,汤显祖大胆地承认和肯定了人的性欲和情欲的一种客观存在。

二、杜丽娘人物形象的社会性《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之后,念念不忘媒妁之言,不忘柳梦梅的科举功名,这似乎与她在梦中与阴间一往无前的追求爱情的行为互为矛盾,实际上如此的描写和安排也许正是为了反映人性的另一面人的社会性的需求。

明代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空前强化;皇帝后妃亲自编写提倡贞操节烈的妇女道德教科书,束缚了妇女的身体和精神。

杜丽娘形象分析范文

杜丽娘形象分析范文

杜丽娘形象分析范文杜丽娘,原名杜菱纱,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女主角之一、作为一个复杂而丰满的人物,杜丽娘的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真美丽的少女,更是一个娇媚机智的智慧女人。

下面将对杜丽娘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杜丽娘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她拥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一头黑亮的长发,还有一张精致的面容。

丽娘是个十分美丽动人的女子,尤其是在小说中與长发飘飘的杨过一同嬉闹、较量的情景中,更是美得让人心动。

而且,杜丽娘的美丽并不仅仅是表面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美丽,即她善良、聪明、正直和乐观的性格给人以美感。

其次,杜丽娘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

她机智灵活,善于察言观色,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丽娘在小说中多次展现出她的聪明才智,与人较量时总是能够轻松破解对方的招式,为难倒对手。

她反应敏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常能够在眨眼之间洞察敌人的意图。

与此同时,杜丽娘还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她不满足于傻呵呵地过日子,而是积极思考人生、探求真理。

这一点在她对等待杨过的过程中尤为明显,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再次,杜丽娘是一个爱情至上的女子。

尽管她年纪尚轻,但她的爱情观却成熟、坚定。

她无私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去保护那个她深深爱着的男人。

她对杨过始终保持着深深的爱意,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和困难,也从不放弃。

此外,杜丽娘还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她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困苦,但从未退缩过。

她在大雪山庄、九阳真经、冰火岛等处的遭遇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无论面对怎样的危险和困境,她都能保持冷静和勇敢,积极地应对挑 challenges。

最后,杜丽娘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女子。

她在小说中体现出很大的奉献精神,从不计较回报地为了帮助杨过,以及救治受伤的人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

她不仅仅关心自己的幸福,更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福祉。

尽管她在很多时候面临危险和痛苦,但她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坚守着,为了她所爱的人,为了她认为对的事情,勇往直前。

杜丽娘形象分析 (2)

杜丽娘形象分析 (2)

杜丽娘形象分析引言杜丽娘是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在这部小说中,她是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杜丽娘的形象非常丰满,她具有多种特点和才能。

本文将对杜丽娘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她的个性、外貌以及对剧情的影响。

1. 杜丽娘的个性杜丽娘是一个性格开朗、豪爽大方的女子。

她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困难和挑战总是充满勇气。

她与众不同的是,她是一个喜欢追求自由和冒险的女性,经常主动参与战斗和救助师父的任务。

杜丽娘还具有热情和真诚的特点,她总是能够积极地鼓励和支持其他队友,为大家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2. 杜丽娘的外貌杜丽娘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她的美貌给人一种温柔和纯洁的感觉。

她有着黑色的长发,皮肤白皙而光滑。

杜丽娘明亮的眼睛里透露着聪明和活力,笑容可爱而迷人。

她身材匀称而丰满,穿着华丽的汉服,更加彰显了她的优雅和端庄。

3. 杜丽娘对剧情的影响杜丽娘在《西游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对剧情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杜丽娘是师徒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她的勇气和机智为师徒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她乐于助人,善于解决问题,经常在关键时刻提供智慧和帮助。

这使她成为团队中的定心丸,给其他队员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杜丽娘与唐僧之间的感情线也是剧情中的一条重要线索。

她对唐僧充满了深深的爱意,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情况,她都会义无反顾地保护和支持唐僧,这种坚定的爱意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温情。

•最后,杜丽娘的形象也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力量。

她不仅仅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的勇敢和智慧证明了女性在困境中同样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

杜丽娘对传统角色的突破和拓展,使她成为受到许多读者和观众喜爱的角色之一。

结论杜丽娘作为《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的形象丰满而多元化。

她的个性特点使她成为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她的外貌给人一种美丽和善良的感觉。

此外,她对剧情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她的勇气和智慧为师徒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她与唐僧之间的感情线也让整个故事更加温情动人。

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的形象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她是一位美丽、聪明、善良的女子。

杜丽娘的形象多次被描绘在戏曲、诗歌和小说中,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外貌杜丽娘有着风华绝代的容貌,她的皮肤白皙如雪,眼睛明亮有神,柳叶眉弯弯如画,秀发黑亮、丰盈而乌黑。

她的身材窈窕婀娜,身姿曼妙,步履自如,给人一种优雅而自信的感觉。

性格杜丽娘的性格温婉善良,善解人意,她对人友善体贴,总是乐于助人。

她一直以来都被描绘为一个温柔、聪明、乐观的女子,在困境中能够冷静应对,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才艺杜丽娘不仅外貌出众,她还拥有非凡的才艺。

她擅长歌舞,歌喉悦耳动人,舞姿翩翩起伏如波。

她的琴棋书画也无一不精通,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

她的才艺让人赞叹不已,同时也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

杜丽娘是纯洁的爱情的化身。

无论是在诗歌、戏曲还是小说中,她都是故事的主角,与其他主要人物之间的爱情故事层出不穷。

她能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美貌和善良感动身边的人,她的真挚的爱情使她在众多者社会中脱颖而出。

品德杜丽娘的高尚品德使她备受赞扬。

她对待身边的人总是真诚、善良、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她以正义和坚定的意愿来维护公正和道义。

她忠诚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影响作为一个传统文学形象,杜丽娘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

她被描述为一个普通女子,却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品德和才华。

她的形象使人们认识到了一个理想中的女性应该具备的特质。

她的形象也激励着人们追求高尚品德和开发自己的才艺。

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位具有非凡魅力的女子形象。

她的美貌、才艺和高尚品德使她成为了许多作家笔下的经典形象。

她的形象激励人们追求自己内心的美好,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

杜丽娘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形象,她将继续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

简析汤显祖《游园》的人物形象

简析汤显祖《游园》的人物形象

简析汤显祖《游园》的人物形象
(一)杜丽娘形象
1. 青春觉醒的少女
- 她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是其青春觉醒的重要标志。

园林中的花鸟鱼虫、花草树木,都成为触发她内心情感的媒介。

她不再满足于深闺中的单调生活,而是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自由地享受青春。

2. 反抗封建礼教的女性
- 杜丽娘所处的时代,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极为严重,女子被要求遵循“三从四德”等诸多规范。

但杜丽娘在游园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反抗意识。

她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私自走出闺房游园,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反抗。

- 她对爱情的渴望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在封建礼教下,女子的婚姻往往由父母包办,没有自主选择爱情的权利。

而杜丽娘在游园时,心中萌生出对爱情的向往,她想象着“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她追求自然的爱情,这种爱情观念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体现了她的反抗精神。

(二)春香形象
1. 天真活泼的丫鬟
2. 杜丽娘觉醒的推动者
- 春香虽然身份低微,但在杜丽娘的青春觉醒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她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没有太多的敬畏之心,她的一些言行影响了杜丽娘。

她对封建礼教的一些调侃,以及她积极鼓励杜丽娘游园的态度。

她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杜丽娘沉闷压抑的生活。

当杜丽娘对游园还有些犹豫时,春香不断地催促她,促使杜丽娘迈出了反抗封建礼教的第一步,走进园林,从而开启了杜丽娘内心深处情感的觉醒之旅。

杜丽娘形象分析

杜丽娘形象分析

杜丽娘形象分析引言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戏曲《西施》中的主要角色,她是一个美貌聪慧的女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形象塑造技巧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对杜丽娘的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戏曲中的意义和影响。

外貌与容貌杜丽娘是一个极其美丽的女子,她的容貌被形容为“秋水明眸,皓齿如霜”,她的肌肤如凝脂般细腻白皙,身材婀娜多姿。

她以其绝世的美貌吸引了无数的男子,成为了一个令人心动的梦中情人。

性格与个性特点除了令人着迷的外貌,杜丽娘还有一颗聪慧和善良的心。

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对待他人总是充满着关怀和体谅。

她善于言辞,机智聪明,能够在危急时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由于她的才智和善良,杜丽娘在剧中成为了一个令人尊敬和仰慕的角色。

服饰与道具在《西施》剧中,杜丽娘的服饰和道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她通常身着华丽的锦衣,佩戴着金饰,头上戴着花环,手中把玩着纤细的绣花扇。

这些服饰和道具不仅衬托出了杜丽娘的美丽形象,还展现了她的高贵和娴静的气质。

行为举止杜丽娘的行为举止在剧中也有着重要的位置。

她的行动优雅柔和,走路轻盈如风,笑语如莲。

她的举止传达出了她的高贵和优雅,让人不禁为之倾心。

社会角色作为一个美丽和聪慧的女子,杜丽娘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以其非凡的才艺和美貌,吸引了无数的人们前来求婚。

然而,她却心系国家大义,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幸福,以实现国家统一为己任。

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取舍塑造了一个有爱国情怀的女性形象。

影响与意义杜丽娘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角色,对中国文化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她以其美貌和聪慧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她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也为人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结论通过对杜丽娘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一个兼具美貌和智慧的女性角色。

她的形象在戏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展现了她的高贵、善良和聪明。

她的形象对于塑造中国传统美德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人们产生对美和善良的向往,并激励人们为社会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一个人的人物形象,首先要从这个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去感受人物所在的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的时代背景。

只有了解任务的一定时代背景,才能从更深的一个层面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

《牡丹亭》是明代杜丽娘形象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即公元1598年,正处于明朝的中后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牡丹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剧作。

所以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

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身处封建时代的杜丽娘不然带有当时的一定色彩,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

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

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汤显祖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惊>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因此,作为一个要表现传统封建环境中奋力只身抵抗封建教诲的孱弱女子形象,需要表现作者汤显祖希望获得的女性个性解放的主旨,主人公杜丽娘一方面,她必须在虚幻的世界里任自己情流飞泄;一方面,她必须在现实中她知书识礼、老成持重。

要想获得自我身心的完全解放,就只能是在梦里或死后才能实现。

我们从杜丽娘身上,可以透视那个时代女性生命被窒息的状态,听到女性生命在呐喊的呼声。

汤显祖把杜丽娘学《诗经·关雎》这个重要情节放在游园惊梦之前,这就给杜丽娘的青春觉醒增添了人文色彩。

被认为是赞美“后妃之德”的《关雎》,竟成了引发杜丽娘青春觉醒的导火索——这种大胆见解充分体现了明代《诗经》学的新气象!真人荒唐地复活成了这个剧本的主线,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个性解放世界的呼唤。

可以说,整个《牡丹亭》就是汤显祖为现实生活中被压抑女性提供心理补偿而量身打造的一个“白日梦”,它从诞生的那天起,便注定会成为千千万万女性心中的至爱。

明、清两代,《牡丹亭》一直被列为闺阁禁书,林黛玉就是听闻了《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和“你在幽闺自怜”而心动神摇、相思成痴的;而才女冯小青更在看了《牡丹亭》之后写下了“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自有痴于
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十七岁就恹恹病死了。

看来,《牡丹亭》实际上已等同于少女追求情爱的教科书了。

另一方面,《牡丹亭》的作者创作《牡丹亭》的小背景是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汤显祖上奏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

皇帝朱翊钧大怒,把他贬职到徐闻县去做小官。

汤显祖第一次经大庾过梅岭;半年后汤显祖升调浙江遂昌,又一次经大庾过梅岭。

并在大庾逗留了一段时间,在与当地贤达文人的闲聊中,汤氏了解到大庾的历史和人文环境。

了解到《夷坚志》中谪居南安的邵宏渊笄女死后化成鬼魂,在当地宝积寺与谪官解太尉孙子保义郎情爱事、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他把这些民间流传故事、古藉记载故事、话本故事穿插、揉和在一起,一个戏剧故事“杜丽娘牡丹亭还魂”的框架在他的胸中逐渐构成。

这也必然决定了杜丽娘这个形象带有汤显祖当时的影子。

汤显祖生活在一个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明代统治阶级明令尊奉程朱理学为官方的正统思想,竭力鼓吹“存天理,灭人欲”,以“道心”制“人心”,以“理”灭“欲”,以这样的方式来压制人民的思想感情,提倡禁欲主义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作为一介书生,作者本身就有抵抗这种封建专制的反抗情绪,他的剧作必然也会带有这种情绪。

《牡丹亭》中杜丽娘叹道:“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

十六岁的少女情窦初开,渴慕意中人。

这是天然的感情。

然而她是贵族小姐,封建礼教使她只能常年深居简出。

游园也只是第一次,哪有机会见什么少年郎?她没有机会遇见男子,当然不知谁是其意中人。

但是,这天然之性情并不因缺少对象而消灭,反而像决堤的流水一样,势不可挡地冲向没有阻力的地方——梦境。

梦中与持柳书生相爱,梦醒后却无依无靠,面对的仍是冰冷的现实。

这个梦是她全部生命寄托所在,她背着人,独个儿到花园“寻梦”。

梦不可寻,杜丽娘死了,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惊梦》、《寻梦》、《诊崇》、《写真》、《闹殇》一幕幕上演,杜丽娘追求自由爱情的性格一步步萌醒。

杜丽娘死后,已完全摆脱了现实世界礼法的束缚,在爱情生活中表现得更为大胆,更为执着。

她不再满足于与情人在虚拟的世界中取得的“虚情”,她要求在真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真意”。

还魂后,她重回现实,所思所想,摆不脱人间教义的束缚,不能像在阴间般自由,无所顾忌。

作为出身名门宦族的小姐,不能摆脱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所以她鼓励柳梦梅赴考临安,获取功名,希望借此提高柳梦梅的社会地位,以遂门当户对的心思。

在等放榜时,要柳梦梅到淮扬探望杜宝,以取得父亲的同意。

但是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自由的爱情为基础。

在父亲不承认他们的婚姻并逼她离开柳梦梅时,她忿然回答:“叫俺回杜家,便是你杜鹃花也叫不转子规红泪洒。

”其情可泣,其情可思。

以炽热的生命追求爱情,为此敢为一切,一个至情至性的杜丽娘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杜丽娘是中国古代女性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典型代表,她历经沧桑,期望个性解放,期望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以一己之力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杜丽娘的形象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了如此大的影响力,以至于后世不断的对其加以研究,探讨人性中最珍贵美好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