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练习课作业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4课时_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4课时_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4课时_单价数量总价》(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价数量总价》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学会通过已知两个量来求第三个量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对数学符号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2.培养学生通过已知两个量来求第三个量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3.通过已知两个量来求第三个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购物时,如何计算要支付的总价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

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总价。

例如:一件商品的单价是20元,买了3件,求总价。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则运算》本课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第1课时/ 共14课时1、经过察看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课目的2、在经历研究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及设置依照比较、归纳、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教课要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课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课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省教课过程:(一)导入新授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奥密呢?今日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研究发现1、研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课加法的意义出示教材P2例1主题图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思虑:如何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如何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虑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现线段图。

联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归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课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P3例1(2)(3)学生独立剖析数目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试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何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察看以上两道问题与以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1总结:第(1)题实质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此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说课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要求今天我们要学习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比一比,看谁学的快,看谁教学会的徒弟多,看谁教的徒弟运算的正确率高?你们说好吗?揭示课题:学与教大比武二、学与教大比武1、出示60+240÷[(30-10)×2] ⑴区分会与不会⑵开始学与教大比武⑶汇报学与教的情况自己学会了吗?教会了几个徒弟?2、考核(过五关)请徒弟们接受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当评委,指出讲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处。

⑴提问:[ ] 是什么括号?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⑵划运算顺序118+1536÷[12×(63-59)][60+240÷(30-10)]×2 [(60+240÷30)-10]×2(60+240)÷[(30-10)×2] ⑶下面的运算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00-(600+300÷15)]×2第一步运算顺序错误=[700-(900÷15)]×2=[700-60]×2=640×2=1280 ⑷实力比拼用递等式计算[514-(123+217)]÷(29×6)⑸评选先秀师傅出色徒弟三、课堂练习课本练一练第14页第3、4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改获是什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 加法运算定律(第4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 加法运算定律(第4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

四、课堂小结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要严格按照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不能只考虑 数据能否凑成整数。
四、课堂小结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根据运算的特点和数 据的特点,采用最优策略,使计算更简便、合理。
五、作业布置
作业: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愿博得美人笑,烽火戏侯弃江山。 宁负天下不负你,尽管世人唾千年。容颜迟暮仍为伴,倾尽温柔共缠绵。 ►蜜蜂深深地迷恋着花儿,临走时留下定情之吻,啄木鸟暗恋起参天大树, 转来转去想到主意,便经常给大树清理肌肤。你还在等待什么呢?真爱是 靠追的,不是等来的!
282+41+159 =282+(41+159) =282+200 =682
548+52+468 =600+468 =1068
800-138-162 =800-(138+162) =800-300 =500
一、基础练习
672-36-64 =672-(36+64) =672-100 =572
13+46+55+54+87 =(13+87)+(46+54)+55 =100+100+55 =200+55 =255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凌 ,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上 ,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荒 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 “四舍五入”法试商(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 “四舍五入”法试商(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四舍五入”法试商(1)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和步骤。

2. 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进行除法计算,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和步骤。

2. 运用该方法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四舍五入”法试商的原理。

2. 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该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在进行除法计算时,如果遇到除数不是整十、整百的数,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概念和原理。

2. 通过示例演示“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步骤。

3. 强调在进行除法计算时,要根据除数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给学生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提高(10分钟)1. 出示一些除法计算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进行计算。

2. 教师挑选一些题目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和步骤。

2. 强调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该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一些除法计算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进行计算。

2.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和步骤。

在课堂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该方法进行除法计算,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四舍五入”法试商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课件(39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课件(39张PPT)

随堂练习
3 计算。
2000-416-284 =2000 -(416+284) = 2000 -700 =1300 答:海拔为1300米。
随堂练习
4 这堆原木有多少根?
1+2+3+4+5+6+7+8+9+10 =(1+9)+(2+8)+(3+7)+(4+6)+5+10 =10 +10+10+10+5+10 =55 答:这堆原木有55根。
甲数 + 乙数 = 乙数 + 甲数 a+b=b+a
课程讲授
做一做:
我是这样计算的。 也可以这样计算。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试着列式计算。
88+104+96 =192+96 =288
88+104+96 =88+200 =288
课程讲授
想一想: 88+104+96 =192+96 =288
88+104+96 =88+200 =288
13+46+55+54+87 =(13+87)+ (46+54)+55 =100+100+55
=255
672-36+64 =636+64 =700
5+137+45+63+50 =(137+63)+ (45+5)+50 =200+50+50 =300
随堂练习
2 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
225+328+175 = 328 +(225+175) = 328 +400 =728 答:王阿姨一共要汇款728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实际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如图片、题目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解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如“进一法”可以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2个苹果可以再分给每个人一个,即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而“去尾法”则是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0个苹果不能再分,即每个朋友只能分到2个苹果。

《gkh》完美课件

《gkh》完美课件

《gkh》完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gkh》章节。

本章节主要围绕“gkh”的概念、性质和运用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gkh的定义、gkh的计算方法、gkh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gkh的概念,掌握gkh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gkh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gkh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难点:gkh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复杂情况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出gkh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红又给了小明1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概念讲解:3. 计算方法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gkh的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234+56,可以先计算4+6=10,把0写在个位上,把1进位到十位,然后计算3+5+1=9,把9写在十位上,最终得到290。

4.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gkh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 应用讲解:教师通过实际问题,讲解gkh的应用。

例如: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满200元减50元,小明购买了一个150元的商品和一个80元的商品,请问小明实际支付了多少元?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gkh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234+56=(2)356+248=(3)123+76=2. 应用题:某班有45名学生,转走了5名学生,又转来了3名学生,请问现在该班有多少名学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关gkh的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

例如:探索gkh的性质,发现规律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