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解说词

合集下载

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讲解词

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讲解词

xx大学校史博物馆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欢迎来到xxxx学院校史馆参观指导。

我是讲解员xxx,很荣幸能为大家讲解xx大学校史博物馆。

xx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xx,其前身为xx大学,始建于18xx年xx月x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

学校发展历经艰难曲折,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几代人栉风沐雨、薪火传承,用汗水和心血铸就了今天的成绩与辉煌。

为了彰显前贤,激励后学,学校修建了这座校史博物馆。

主旨是要记录学校艰苦创业的办学历程,铭记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展现优秀学子的才干与风采,传承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xx大学校史博物馆是由xx大学搬入xxx校区后开建的首栋教学楼,也是第一教学楼,这里已被精心改建成校史博物馆。

为保护这栋老楼的原有风貌,学校在建筑物外“接上”了玻璃前厅,通过介绍天大校史的“时光隧道”,参观者可看到天大校史中的重要历史照片。

湖北美术学院校史馆解说词

湖北美术学院校史馆解说词

湖北美术学院校史馆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下午好!欢迎参观XX大学校史馆,我是校史展馆的学生解说员,非常荣幸为您介绍我校87年的发展历史。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
进入XX大学五十五年厚重而绚丽的发展历程,去感受它的坎坷与辉煌、奋斗与求索。

第1-2区: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古蜀成都,人杰地灵。

国家重点大学西南大学就坐落在成都这个历史文化名城。

XX、XX、XX、XX,这古蜀文明三千年流淌不息的文脉和厚重底蕴,浸润着XX周岁的XX大学,令她日益雄姿英发、丰采绰我,奏响一部部“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
宏伟华章。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青城深幽峨眉秀丽,九寨仙境宛如画屏。

名川蕴秀,都江堰悠悠江水跳动着优美的音符,谱就蓉城雅章:金沙流韵,XX余年古蜀王朝流淌不息的文脉,诗书传承。

古蜀成都,人杰地灵。

在瑰丽的金沙遗址旁,草堂逸西之光华村,XX大学,璨然而立。


润于锦官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凝重的底蕴,光华宝地逸韵正声,风骚独领;此地人文渊蔽,文脉流徽:琴台路上,遥听相如古琴,响彻千年,遗韵裊袅:武侯祠堂,追忆丛相大略,两朝开济,鞠躬尽瘁;
烷花溪畔,长缅诗圣雄才,
二更二别,草堂忧心。

大道无形,植根中华沃土,传承华夏精髓,XX大学弘扬出一曲曲“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宏伟乐章。

沧桑校史,囊括于馆内:创业艰辛,浓缩于眼前。

现在我们来到了XXX百川馆。

在这一馆,我们将看到,XX大学在XX年诞生之初,名校汇聚、名师云集的最象。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以上就是我对___校史馆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学院的历史和辉煌,也希望学院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在此展厅中,您可以仔细观看我们的老校长___教授的照片和复校后师生的研究生活概况。

六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学院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发展。

历代交院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艰辛与奋斗书写了一段段精彩传奇,用奉献与创新铸就了一座座发展丰碑,用激情与梦想演绎了一曲曲动人乐章。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培养优秀的交通运输人才,学院广泛吸纳八方名师才俊,着力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66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44人,博士、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教师170人。

学院培养了省级学术带头人10名,中青年骨干教
师68人,双师素质教师189名。

同时,学院聘请了知名学者、技术专家、能工巧匠375人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学院还建成了省级教学团队3个,院级教学团队13个。

学院的师资
队伍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出了“立足专业,培
养学者,创新学术,注重应用”的科研工作方针。

学院采取内
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学者和实践专家相结合,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


院的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和教材著作的统计表明,“科研兴校”已成为促进学院不断发展的永不枯竭的活水。

校史馆讲解稿

校史馆讲解稿

校史馆讲解稿走进校史馆,就仿佛走进了一条时光的隧道。

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展品,都好像在诉说着学校的故事,就像老家的长辈在给你念叨过去的事儿一样亲切。

你看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不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旧相册吗?它们记录着学校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辉煌时刻,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瞬间。

看着照片上的前辈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充满了朝气,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是这般的青春年少,这般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还有那些古老的教具、书本,它们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和梦想啊。

这可不就像家里传下来的老物件儿,虽然可能用不上了,但就是舍不得扔掉,因为那里面有太多的情感和故事。

再看看那些荣誉证书和奖杯,哇塞,那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就像是我们小时候得到的小红花,只不过这些是放大版的、超级厉害的小红花。

它们是学校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为之奋斗过的人的骄傲。

走在校史馆里,你会时不时地发出惊叹,就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藏一样。

这里有太多的惊喜等待着你去挖掘,去感受。

你能想象得到吗,几十年前的学长学姐们是怎样在这里度过他们的青春时光的?他们是不是也和我们现在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校史馆就像是学校的心脏,虽然它不会跳动,但却充满了生命力。

它让我们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它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亲切。

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浮夸的言辞,只有最朴实的故事和最真挚的情感。

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寻的吗?这不就是我们心中的那个温暖的港湾吗?当你离开校史馆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脚步变得更加坚定,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充实。

因为你已经从这里汲取了力量,找到了方向。

校史馆,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让你永远也忘不了的地方。

所以啊,大家可一定要好好地去感受一下校史馆的魅力,相信我,你绝对不会后悔的!。

校史馆解说词

校史馆解说词

黄冈职院校史馆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友们,欢迎你们来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我是今天的讲解员某某。

我们即将参观的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史馆,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请跟我往里面走。

在参观之前提醒大家:校史馆是我们全校师生的智慧结晶,希望大家在观看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各项财产。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说是与共和国同行,走过了 65年的辉煌历程,65年春华秋实,喜育桃李十万,65年斗转星移,旧貌已换新颜。

大家请往这边看。

首先映入眼帘的这9个鲜红的大字就是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来的一套办学战略,我校在 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 这样的办学战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而分列其两边的就是我校的校训了,我校在这样的校训精神指引下,已经形成了 以崇德为方向,以强能为目的,以务实为方法和手段,以创新为动力 的办学思想。

大家在理解完校训之后,请往上面看,这个圆形的图标就是我院额校徽了,大家是不是觉得很耐人寻味呢?整个校徽是以寓意着充满希望的绿色为底色,同时以黄冈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H和G为基本框架的,H在这里衍生成一条成才之路,是学院为学生成人成才就业创业铺就的通向社会谋求发展的阳光大道,而在我们看到H中间这一横时,是不是感觉像是看到了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鹏呢?同时它也寓意着一本翻开的书,代表着全院师生正在追求知识,探求真理。

看完这些请往这边看: 扬子江为我们欢快奔腾,大别山为我们引吭高歌。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我校的校歌了,我校校歌是由原任书记涂普生作词,胡耀武作曲的情况下共同完成的,更值得黄职学子骄傲的是,我校校徽以及校歌在2008年1月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首届 校歌、校徽、校训 展评颁奖大会上,均荣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我们学院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李先念、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曾来我校实习基地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部以及省市级各级领导,也多次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校史馆讲解稿(3篇)

校史馆讲解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校校史馆,今天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光的长河,一同回顾我校的发展历程,感受学校的精神底蕴。

在这里,我们将见证一代代师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共同领略我校百年沧桑的辉煌成就。

一、校史馆简介我校校史馆位于校园内,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分为五个展区,分别是校史陈列区、校领导视察区、校友风采区、校庆活动区和荣誉展区。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图片、实物等资料,旨在全面展示我校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二、校史馆五个展区讲解1. 校史陈列区校史陈列区主要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包括学校创建、发展、壮大等阶段。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学校创建:我校成立于1912年,原名“私立XX中学”,是由一批有识之士发起创办的。

当时,学校以“培养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心的公民”为办学宗旨,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发展历程:从1912年至1949年,学校经历了多次变迁,校名也几经更迭。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影响力的名校。

(3)壮大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校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 校领导视察区校领导视察区展示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等视察学校的珍贵照片和资料。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1978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我校,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省部级领导视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校曾多次受到省部级领导的视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校友风采区校友风采区展示了学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风采。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科技领域:我校校友中,有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有许多校友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担任重要职务。

(2)教育领域:我校校友中有不少人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教授、研究员等职务,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校史馆解说词

校史馆解说词

一、沙盘形象厅雕刻主题形象墙纵览冀中,群贤毕至,一百余载桃李芬芳;星汉灿烂,一个世纪人杰辈出。

工大教育,独树一帜,此正所谓“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然师以立德树人为本,校以教书树人为根,我校当恪守科学发展观,立足教育事业之根本,和谐兴校、文化兴校,力使我校止于至善、厚德载物。

今设此馆,列叙时人录其功德,扬其精华,后世瞻仰,勉励秉承。

第一部分:爱我工大,学风严谨天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目前总占地面积230.810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7.0527万平方米。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已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工业大学简介:校徽、校训、校歌、办学理念。

第二部分:沃土津卫,净水工大在教育部2003年首批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历史悠久,最早的系始建于1912年,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并形成了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第三部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及15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49个本科专业、 5个高职专业。

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8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个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部级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1个天津市技术推广中心和1个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十一五”期间,学校的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学、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五个重点学科获得天津市的重点建设投资,学校获得全市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一等奖。

学校下设14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700 0余人。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嘿,各位小伙伴们!欢迎来到咱们这超级酷炫的校史展览馆呀!今天就由我这个超级解说员来给大家讲讲咱们学校的那些精彩故事。

一走进这展览馆,哇哦,就好像走进了一条时光的隧道。

看这边墙上的老照片,那可都是咱们学校一路走来的珍贵记忆呢!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其中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下了好大的一场雪。

学校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像一个童话世界。

当时啊,有个调皮的学生,咱就叫他小李吧。

小李看到这么厚的雪,那心里可痒痒了,就想着要搞点事情。

于是呢,他偷偷地在雪地里堆了一个超级大的雪人,还把自己的帽子和围巾给雪人戴上了,那模样可滑稽了。

结果呀,被老师给发现了,老师看着那个雪人哭笑不得,最后呢,也没批评小李,还和大家一起在雪人旁边拍了张合影。

哈哈,你们说有趣不有趣?再看看这边的展品,这些都是学长学姐们当年用过的书本、文具啥的。

每一件都好像在诉说着他们当年努力学习的故事。

这里还有以前的校服呢,虽然款式和现在不太一样,但那也是咱们学校历史的一部分呀。

哎呀呀,这里还有学校举办各种活动的照片呢!运动会上同学们挥洒汗水的样子,文艺汇演上精彩的表演,都让人忍不住感叹,咱们学校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想象一下,当年的学长学姐们就在这些地方学习、生活、玩耍,他们也和我们现在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而现在,我们也在这里,继续书写着属于我们的校史。

不知不觉就走到展览馆的尽头啦,但校史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为学校的未来增添更多的光彩。

好啦,今天的解说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在这里都能感受到咱们学校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哟!下次有机会再来呀,拜拜啦!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对咱们的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呀?嘿嘿,校史展览馆就是这么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一起为学校的明天加油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史馆解说词
解说词(南风门——校史主题公园——校史馆)
南风门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现在位于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的南风门。

成龙校区目前有南风门、南云门和西岑门三个校门。

南风门宽60米,高19.46米,将门柱设计为净高19.46米寓意四川师范大学建校于1946年。

门柱造型的设计加入了传统元素,“F”形相向对立,构成繁体汉字“门”字,强调了鲤鱼跳龙门的象征意义。

门柱俯视为“><”状,如一本书的开启状,寓意知识智慧之书开启。

门柱体面相互交织的线条,是由个体汉字、字母、数字、符号、公式、定理等内容组合排列而成,寓意川师大文史艺数理化科系完备,互相关联,突出了综合类师范大学的特点。

龙湖大道
南风门正对着的就是龙湖大道。

龙湖大道宽38米,长178米,是学校形象集中展示的窗口,它始于入口的铭记广场并经过一系列广场空间延伸至中心湖面,最终越过水面及中心标志以图书馆为对景。

硬质铺地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开阔的聚会场地,两侧的林荫道树荫浓密、树影婆娑,树下的草坪提供了活动、欣赏沿池风景的场所。

池水倒影周围景色,有汀步连接池水两侧。

道路左方的是第一教学楼。

总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共有教室186间;针对教育建筑“人流大且集中”的特色,除西侧设主要入口
外,沿建筑周边还设置了多个入口,以“立体疏散”的方法,多方向、多层次地快速疏散人流。

道路右边的是第一实验楼。

总建筑面积为23503平方米,主要由物理实验室和公共计算机教室构成。

第二、三实验楼位于校园西南侧, 在第一教学楼的后面,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二、三实验楼由通过架空天桥和构架连接组合而成。

第一实验楼的前面是艺术大楼。

总建筑面积为12850平方米,主要由音乐学院教学楼、音乐厅和龙湖剧场构成。

其中,“龙湖剧场”的音响设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其音响效果在西部高校堪称一流,可与成都市锦城艺术宫以及娇子艺术中心媲美。

龙湖大道的尽头有一个湖是龙湖。

作为校园景观的核心,龙湖是在保留规划地块内自然山丘地形的前提下,利用原有水系(东风渠南支七渠)形成的中心水面。

中心湖面宽约六十亩,北浅南深,从校园东南角流入,流经学院行政楼和一教学楼,从西南角流出。

湖名的由来有三:一校区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二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取“望子成龙”之意,寄托了对莘莘学子的一种美好期望。

桫椤岛:位于龙湖湖心,因洪雅市政府捐赠的十棵桫椤树而得名。

桫椤,又名树蕨、蕨树,其树形美观,叶如凤尾,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它的出现距今约三亿多年,比恐龙的出现还早一亿五千万年,故有植物“活化石"之称,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

岛上的石头刻有“花半坞”,取自于古诗中的“半坞白云耕不尽”,“花自飘零水自流”。

叠水:位于龙湖湖畔,利用自然山体的高差人工造景,改造成叠水瀑布,既有缓冲水势的功能,也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水流随层叠的山势流淌而下,较之飞流直下的瀑布少了一些冲撞之感,较之平缓的湖面又多了一丝节奏感与韵律之美。

校史主题公园
校史主题公园立意追求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和谐交融,寓校史教育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成龙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校史长廊和浮雕墙两部分构成。

校史长廊以校园步行道为依托,以学校发展历史为线索,以学校各个发展阶段主校门为景观,系统、客观、简要介绍学校发展史;浮雕墙长约120米,依照自然山势,以浮雕形式再现学校各个历史时期重大或重要事件。

师生员工在校史主题公园休闲散步自觉接受校史教育,激发爱校、敬校热情。

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

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

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东北大学三台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这里就是当时的川北农工学院的校门微缩景观。

接下来我们继续前行,我校的发展起源于川北农工学院,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

这里就是当时的川北大学的校门的微缩景观。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四川师范学院校门的微缩景观。

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
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迁到成都现址。

现在,我们的时光长廊就已经走到了现在。

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

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我校。

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的北大门的微缩景观。

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

穿越了我校发展的时光隧道,我们就来到了成龙校区的博观广场,这里是整个校园的最高点。

广场中央的有一块“博观石”,这块石头重约50吨,产自成都的著名风景区——银厂沟。

石上刻有“博观”二字,取自于朱熹的“博观邃理,近思秘察”。

这里也是成龙校区的至高点,站在这个位置可以对我们的成龙校区一览无遗。

我们对校史主题公园的参观就在这里告一段落了。

校史主题公园——校史馆
结束了校史长廊的参观,接下来我们将前往校史馆进行参观。

现在在我的左手边的就是我们的第一运动场。

成龙校区拥有有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

共有一个体育馆、三个田径场、两个游泳池,八个网球场。

此外,在东苑、西苑学生公寓旁还分布有若干篮球、排球场。

好的,在运动场前方的是成龙校区的训练馆。

训练馆建筑面积为19059平方米。

建筑特色为: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与百叶,极具现代感;并在其立面设计中大量采用竖向线条,突出其体育建筑所特有的动感与视觉冲击力。

建筑内部羽毛球馆、体操房、乒乓球馆、篮球馆等一应俱全。

接下来,我再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成龙校区的概况。

成龙校区位于成都东南部龙泉驿区,周边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距成都市区约13.6公里,距狮子山校区约10公里,距东校区约9公里。

成龙校区占地1935亩,净用地1536亩,规划建筑总面积48万平方米,现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

成龙校区于2006年3月奠基,分三期建设。

现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并于2008年8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现有学生20000余人。

成龙校区地形地貌属浅丘型,呈波浪式由南向北逐渐增高,宁静而自然。

校区规划遵循“以人为本”、“人工之中显自然”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规划地块内的自然山丘和原有水系,意在构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青山环抱,碧水相拥”的空间格局。

校区由美国XWHO设计公司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中国园林景观设计院进行景观设计。

规划汲取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精粹,承继传统书院建筑古朴典雅的形制特点,提出了“书院枕清流,桃李润虚谷”的设计构想,旨在塑造一个滋长于浅丘山林之中的现代“翰林书院”;在体现儒家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强调师范大学“学高为
师,身正为范”的办学理念。

我们现在就位于四川师范大学校史馆前。

校史馆是图书信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信息中心大楼位于校园景观中轴线上,与教学楼相呼应,建筑面积为31470平方米。

图书信息中心大楼的外观采用方形和圆形相结合的设计造型。

一层为采光要求低的用房,如多媒体查询、办公等,其余楼层主要设置大空间,如借阅大厅、教室阅览室、学生自习室等。

图书信息中心大楼于2010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是成龙校区的标志性建筑。

原本这栋楼应于2009年竣工,但在2008年5月12日,该项目工程刚刚完成第七层以上混凝土浇注,尚未达到应有的凝期,就遭受到汶川5•12大地震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内部受到损伤,强度严重下降,已不能使用。

后来拆掉上面四层重新修建,直接经济损失约6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四川省第三大图书馆,现有藏书约320余万册。

校史馆大门对面的这尊雕像的名字叫“师魂”,是由中国雕塑家协会会长吴为山先生亲自创作,目的是为了纪念在汶川大地震中英勇牺牲的教师们,也为即将成为人民教师的师大学子们树立一个典范。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校史馆进行参观。

(接校史馆解说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