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资料三

合集下载

三年级作文辅导资料

三年级作文辅导资料

In this world, no one is easier to live than anyone, but some people are clamoring for the sky and some peopleare working silentl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三年级作文辅导资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学写作文,容易无从下手,所以认为很有必要整理一些关于三年级的作文培训资料,下面带大家看看有哪些辅导资料。

小学三年级作文培训资料【1】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写作的门槛掌握的词汇不多认识的事物不丰富见识也少普遍存在怕写作文怕作文写不好作文无处下手等问题。

因此必须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突破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想方设法指导好初学作文的学生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研究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树立作文的信心。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个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

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

同样的事物由于观察点和时间、天气的不同,观察者的心情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

好像观察我们学校校园内的花园在晨雾里朝阳下烈日中,风雨中夕阳下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景象。

如果观察点站在校门口看,我们描绘的景象不同站在左右边看上去又不同。

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观察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

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与书交朋友,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

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好词佳句摘抄到采集本上为顺利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辅导资料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辅导资料

三测量一.常用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二.长度的单位换算1千米= 1000米1米= 10分米= 100厘米= 1000毫米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1厘米= 10毫米三.习题练习1一、我会填。

1、从刻度0到刻度3的长度是()厘米,也可以说是()毫米;从刻度1到刻度()的长度是60毫米。

2、图中钥匙的长是()毫米;铅笔的长是()厘米()毫米。

3、1米=()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9千米=()米6000克=()千克13吨-3000千克=()吨10000米=()千米2分米3厘米=()厘米18毫米=()厘米()毫米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沿着400米长的环形跑道跑()圈是2千米。

(2)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2小时飞行()千米。

二、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1千克与1千米比较,结果是()。

A.1千克大B.1千米大C.同样大D.无法比较2.《新编小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21()。

A.千米B.米C.厘米D.毫米3.公共汽车两站之间的距离约是2000()。

A.千米B.厘米C.分米D.米三、按要求答题。

(1、2题各5分,3、4题各8分,共26分)1.将下列两组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400厘米30米20分米1千米(2)1吨8000克1750千克45千克3.画一画。

(1)画一条长64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少5毫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1分米多2厘米的线段。

4.算一算,填一填。

2米-8分米=()分米46厘米+34厘米=()分米5千米-3000米=()米98毫米-48毫米=()厘米4厘米+8毫米=()毫米6千米-4500米=()米四.习题练习2一、我会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2.一个游泳池长50米,爸爸游1千米,他需要游()个来回。

3.4000米=()千米8分米=()厘米40毫米=()厘米3千米=()米16厘米+24厘米=()分米5分米=()毫米2厘米-8毫米=()厘米()毫米4.在里填上“>”“<”或“=”。

2016电大幼儿园课程论学习辅导资料 (3)

2016电大幼儿园课程论学习辅导资料 (3)

幼儿园课程论辅导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定义(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科目将课程定义为学科科目(或领域),即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如科学、数学、语言等)。

认为课程即学科科目(或领域),就会注重学科科学体系,会依据科学和学问的逻辑,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成一定体系的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种课程通常表现为各科目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材等。

我国幼儿园过去普遍实施的分科课程(语言课,常识课,计算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即是认同这种定义的表现。

2.课程即经验课程从广泛的意义上定义为学习者的经验,即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而不是学科科目群。

以经验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他主张“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个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

”这种观点即强调从教材转向个人,认为唯有儿童实际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经验,才能称为儿童学习到的课程。

认为课程即经验,就会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就会“以开发与培养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突出地将生活现实和社会课题,或者说是以社区、经验、活动、劳动等等作为内容编成,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

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现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经常讲的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就是属于这种经验课程。

3.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从这种维度来界定的课程“并不关心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将要做什么,而关心的是作为其行为结果——他们将学到什么(或将能做什么)。

课程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这就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作为课程,之后所有的教和学都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

在我国50年代以后,幼儿教育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国家对幼儿园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方式,这时的幼儿园课程较多关注的是儿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较多关注的是课程预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当时的幼儿园课程认同的就是“课程即目标”。

高中奥赛辅导资料第三章动力学

高中奥赛辅导资料第三章动力学

分析这类问题时注意刚性杆与绳、刚性接触面的作用力可以发生突变,而弹性绳和弹簧的作用力不能 发生突变。 这是因为弹性物体的力要发生变化需要改变物体的形变量, 而改变物体的形变量需要一定时间, 所以弹性物体的形变不可能发生突变。 例 2 如图所示,质量为 m0、倾角为 θ 、长为 l 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斜面上,为使木板静止于斜面上, 质量为 m 的人应在木板上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哪个方向跑动?(设人的鞋与木板间无滑动)
解析:设人对木板沿斜面的作用力为 F,由于木板静止不动,由牛顿第一定律有 F m0 g sin ,且方 向沿斜面向上,则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板对人的作用力沿斜面向下为 F m0 g sin 对人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 mg sin ma 解得: a
(m0 m) g sin m (1 0 ) g sin ,方向沿斜面向下。 m m m0 ) g sin ,方向沿斜面向下。 m
解析:此题为牛顿定律瞬时问题,当 O 处烧断时,B、C 间的作用力立即发生变化,而弹簧的弹力不 发生突变,所以 A 的加速度仍为零,BC 具有共同的加速度,分析 BC 的受力: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由 牛顿定律可得: a
1.2 10 m / s 12m / s ,所以 C 受到 B 的作用力为 F mC a mC g 1.2 N 。 1.0
anz 那么有: mn anx
mn any
Fx m1a1x m2 a2 x
Fy m1a1 y m2 a2 y
Fz m1a1z m2 a2 z
mn anz
2、质点系问题的研究方法 (1)整体法:把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把相互关联的多个物体中的某个物体隔出来研究,对该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3)法和隔离法是相辅相成的 本来单用隔离法就解决连接体问题,但如果这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则处理问题十分方便,例如当系统 中各物体有相同加速度,要求系统中某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往往是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再用隔 离法求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三、加速度的相关关系 绳、杆约束物系或接触物系各部分加速度往往有相关联系,确定它们的大小有关系的一般方法是:设

2013年初三化学暑期辅导资料3

2013年初三化学暑期辅导资料3

课题: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实验室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并学会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

初步认识化学符号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体会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20~p.25(必要时可参考p.137~p.142内容)和相关视频,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铜绿是色(状态)这是铜绿的________性质(2)将铜绿粉末用分别加到两支试管中,用向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溶液呈色,同时有大量产生。

铜绿能与反应。

(3)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焰上加热。

(注意:加热时要先热,后加热)。

发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色,试管口有出现铜绿受热会。

1.铜绿加热后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铜绿加热后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2.探究镁的性质实验,填写课本p23表1-4镁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

3.听写有关元素符号。

4.利用元素符号还可以写出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参考课本p24)5.镁带燃烧实验时所用仪器分别是、、。

第 1 页第 2 页二、常用仪器(仪器的名称、材料、用途与使用注意事项)l .加热用仪器(l )试管 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 1/3到1/4左右试管长度处。

②放在试管内液体的量,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3(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③给固体加热时,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地横放;加热时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珠,试管不能跟灯芯接触,加热时要先预热,再对准盛放药品处加热。

④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试管破裂。

(2)烧杯与锥形瓶 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和配制溶液,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三年级英语辅导资料

三年级英语辅导资料

三年级英语辅导资料
对于三年级的英语辅导资料,可以考虑以下几种:
教材配套练习册:这是最基础的辅导资料,与教材同步,可以帮助孩子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英语阅读材料:可以选择适合三年级孩子水平的英文绘本或分级读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听力训练材料: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三年级孩子水平的听力训练材料,如英语儿歌、故事等,培养孩子的听力能力。

学习软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英语学习软件,可以让孩子通过游戏、动画等方式学习英语,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英语词典:可以给孩子选购一本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英语词典,让他们了解单词的准确含义和用法。

总的来说,选择辅导资料时需要有针对性,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和水平进行选择,帮助孩子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辅导资料,合理利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第三章:物态变化(辅导资料)

第三章:物态变化(辅导资料)

第三章:物态变化(辅导资料)一、填空题1、如图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2、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3、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4、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5、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

6、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7、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8、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9、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10、某人将读数为38.8℃的体温计未经甩动,直接用来测量两个人的体温.若这两个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2℃和39.2℃,则体温计的两次读数分别为和11、生活中会观察到很多的现象:(云、雾、露、雨、霜、雪)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②废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③用旧的日光灯灯丝变细;④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⑤夏天从冰糕上滴落水滴;⑥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⑦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⑧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碗会“出汗”;⑨冬天从口中会呼出“白气”;⑩夏天狗把舌头伸出来.这些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其中属于熔化的有;属于汽化的有;属于升华的有。

中考物理辅导资料(三)(压强和浮力) --绝对精品,复习必备,整套9部分

中考物理辅导资料(三)(压强和浮力) --绝对精品,复习必备,整套9部分

考物理辅导资料(三)――――压强和浮力一、基本知识点(一)压力(F)1、定义: __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单位:3、方向:4、压力的作用点:作用在被压物体的表面5、注意:压力并不是都由重力产生的。

只有在____________条件下,压力和重力的大小才相等(二)压强(p)1、定义:物体在_____________上受到的压力2、公式:34、物理意义:表示压力_______ _的物理量,压力的________越明显,物体受到的压强越大。

它与 ______ 和 __ 有关。

5、2.4Pa=2.4N/m2,表示:1 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4N。

6、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________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压力。

例如:刀刃要磨得薄。

7、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________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压力。

例如:书包带扁而宽。

(三)液体压强1、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都有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__ ___。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____________压强_______。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有关。

2、公式:34、液体压强只跟液体的__ __和____ _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重力及盛装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5、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等(四)大气压强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 ____ __ 。

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____ 半球实验。

3、大气压应用: __ _ _____ ____ ______4、测量大气压强的值的实验:。

1标准大气压= 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a5、大气压随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还与季节和天气有关6、沸点随气压的改变: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________;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______。

7、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 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资料二 (3月8日)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1
2
1
2
1
2
1
2
2.如图,a ∥b ,∠1=720,则∠2的度数是( )
A.720
B.800
C. 820
D.1080
3.如图,由AB ∥CD ,可以得到( )
A.∠1=∠2
B.∠2=∠3
C.∠1=∠4
D.∠3=∠
二、填空题
4.点)4,3( A 在第 象限
5.如果用有序数对(10,25)表示第10排第25列的位置,那么第28排第30列的位置
则用有序数对 来表示。

6、点A 位于第二象限,且它的横、纵坐标的积为-8,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
7、如图:用一吸管喝饮料时,若吸管与易拉罐顶部夹角是650,则吸管与底部的夹角 ∠2= 度
三、解答题(共52分)
8、如图:将四边形ABCD 进行平移后,使点A 的对应点为点1A ,请你画出平移后所得的四边形1111A B C D .
第14题
9、如图,描出A (-3,-2)、B (2,-2)、C (-2,1)、D (3,1)四个点,
10、如图中标明了李明家附近的一些地方: (1).写出学校和邮局的坐标:
(2).某星期早晨,李明从家里出发,沿 (-1,2)、(1,0)、(2,1)、(2,-2)、 (-1,-2)、(0,-1)的路线转了一圈, 又回到家里。

写出他路上依次经过的地方;
11、如图,已知:21∠∠=, 50=D ∠,求B ∠的度数。

H
G
2
1
F
E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