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最新大学生扶贫调研报告

最新大学生扶贫调研报告
随着扶贫政策的加强和贫困人口数量的不断减少,大学生扶贫工作逐渐成为当代社会
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最新的大学生扶贫调研报告进行了总
结和分析。
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扶贫工作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与贫困地区的
学校或组织开展交流和合作,帮助当地学生提高学习和生活水平;二是通过组织各种社会
实践活动,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三是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当地居
民的文化自信。
与此同时,调研报告还揭示了大学生扶贫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相关
的扶贫知识和经验,许多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显得过于急躁和浮躁。
其次,部分大学生扶
贫工作存在对当地文化和传统的忽视和不尊重。
最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一些扶贫项目的效果难以得到充分的评估和认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调研报告提出了以下几种建议:一是加强大学生扶贫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扶贫工作的本质和目的。
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通
过正面激励和批评指导来推动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将大学生扶贫工作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充分的合作,形成更加综合和有力的扶贫力量。
综上所述,大学生扶贫工作在当前的扶贫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
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加强合作和共建
等手段,才能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扶贫工作的发展,实现扶贫工作的最终目标和意义。
关于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关于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社会实践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同时也是步入社会的奠基石。
那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6月27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恩施社会实践队前往恩施自治区沐抚镇木贡村”闲来乐”葡萄庄园参观调研。
木贡村利用政府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本地的环境优势发展起葡萄园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扶贫”政策。
葡萄庄园园主佘运雄向大家讲解了葡萄园产业的发展、意义与前景规划,为”精准扶贫”的调研提供了材料支撑。
早上九点,实践队从居住地出发前往葡萄园。
从队员们居住地徒步到葡萄园来回需三个小时的时间,即使出发前辅导员已经给队员们打好”预防针”,可高低起伏的山路依旧让队员们叫苦不迭。
”我当时满脑子都在想,怎么还不到呢?快到了吧!”13级的刘宜静说道。
一路上,队员们都互相鼓着劲儿:”马上就到了”,”快点儿走,别掉队了”。
互相扶持着,实践队于上午十点半到达葡萄庄园。
佘运雄是恩施市沐抚办事处木贡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负责葡萄园产业的种植、经营与销售。
在从事葡萄园产业前,他曾在双河镇种植娃娃菜,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2019年,他受到沐抚镇政府的邀请,来到木贡村管理起葡萄园产业。
“我们的葡萄有两个优势,一是香味独特,二是‘富硒’,这是别的品种的葡萄都比不上的。
”佘运雄说道。
葡萄品种的优势使得销售也十分顺畅,一天摘下来一百多车葡萄,两天就全卖光了。
葡萄的热销使得政府对发展葡萄园产业更加有信心,给予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增大。
“您认为葡萄园产业发展的未来规划怎么样呢?”队员杨莉发问。
佘运雄表示,葡萄园产业未来会与大型生态圈相融合,比如与餐饮业、旅游业等当地特色产业相关联,能够推动各项产业共同发展。
”比如在葡萄成熟时,我们就会去恩施大峡谷售票的地方免费发放品尝,做推广。
最新大学生扶贫调研报告

最新大学生扶贫调研报告扶贫调研报告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共同商讨促进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大学生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按照三严三实教育实施方案中开展专题调研的要求,近日市质监局组织调研专班,深入精准扶贫联系点竹山县官渡镇大溪河村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大溪河的现状、问题及下一步帮扶措施。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大溪河村发展的现状1、基本村情现状。
大溪河村位于竹山县官渡镇北部,距镇政府约30公里,距县政府约88公里,是典型的偏远高山村。
版图面积约70平方公里,由过去的4个村和1个林场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亩,水田325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
大溪河村村内主要资源有闪长岩、石煤、黑板石、魔芋、猕猴桃、蜂蜜和烟叶等。
2、贫困人口现状。
大溪河全村共340户,1339人,其中户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约300人,实有劳动力825人,贫困人口177户673人,贫困人口超过50%。
在贫困人口中五保户20人,低保户86人。
可以说,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贫困户。
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除了35户烟农收入较为稳定外,其他贫困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3、基础设施现状。
大溪河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组公路60余公里,路面较差,遇到雨天,大多数道路无法通车。
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两层小楼外,其他农户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条件极差。
村内无学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镇上上学,目前有8名在读大学生和6名高中生。
村内无卫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官渡镇,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则忍。
村党员活动中心是4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土墙房,办公环境差。
因环境限制,该村电力资源短缺,经常晚上供电,停电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前没有网络,很多地方没有手机信号,通讯极其不便。
4、产业发展现状。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烟、种粮、发展林特产业和打工为主,20xx年人均收入4242元。
大学生暑期实践关于扶贫调查报告

大学生暑期实践关于扶贫调查报告大学生暑期实践关于扶贫调查报告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暑期实践关于扶贫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们都说:自己动手最光荣。
这一天,我去全国农业展览馆自己动手玩了一天…2010年1月29日上午,我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参加了一个参观和动手的冬令营活动。
上午先是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里能够参观的有农具、农作物等。
接近中午时,管理组织者组织我们搞了“扎染”这么一个活动。
记得我有一年在云南大理旅游的时候,看到了扎染出来的工艺品,各式各样的,特别漂亮,但我却不知道它是如何做出来的。
参加了这次活动之后,我总算是知道扎染是怎么做出来的了。
我们做扎染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由农展馆的组织者给我们每个人各准备了一块非常粗的土白布和好几根绳子。
然后把这块白布任意叠成一种形状(我把它叠成了长条状),之后,用这些绳子系在这块白布的任意几个地方,系成死扣,再用编好号的夹子夹好,记住自己夹子上的号,然后交给管理者放到锅里煮并且上色,这些工作做完后,管理人员通过叫号的方式把每个人的作品发到我们手中,让我们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把绳子剪掉,然后把这块布展开。
哇噻!真漂亮耶!我觉得它很像旅游景点中见到的悬崖峭壁上接近水面处那一道道水纹,又像红色的大理石的纹路,更像一场刀光血影的残酷战争之后,血染的长江水,我由此想到了苏轼笔下“卷起千堆雪”的赤壁……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领会了这句话的精髓。
劳动确实很辛苦,但却是苦中带甜的`。
我体会到了劳动的感受,劳累到大汗淋漓时的感受。
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
这一天,我在农展馆玩了一天,农展馆的负责人让我们参观博物馆。
我高兴地应承了下来,心想,参观有什么不容易的,听讲解员解说,一边听一边想不就行了吗!于是满怀信心的听着这些讲解员讲解,谁知道事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不小。
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实践报告7篇

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实践报告7篇第1篇示例: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实践报告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希望能够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实践中,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和我的同学们深入到贫困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下面就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一、调研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前,我们首先对目标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通过走访农户、与当地政府、村委会进行交流,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贫困状况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帮扶计划,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
二、开展助学活动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开展助学活动,帮助当地贫困学生圆梦读书。
我们到当地学校,为学生们送去学习用品、书籍和资助金,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辅导活动。
通过这些助学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改变他们的命运。
三、开展医疗帮扶活动除了助学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医疗帮扶活动。
我们邀请了专业医生到当地为群众做免费的健康体检,并且为他们提供健康知识宣传。
我们捐助了一批药品和医疗器械,希望能够改善当地群众的健康状况。
通过医疗帮扶活动,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促进就业创业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增加收入,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创业帮扶活动。
我们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们还鼓励他们积极创业,开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
通过这些就业创业帮扶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当地群众实现自我脱贫,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五、结语第2篇示例: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更加突出。
为了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我校开展了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项目。
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简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扶贫工作也在逐步加强。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也是大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扶贫工作的态度、知识、参与度等情况,以及探究大学生参与扶贫工作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方式。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10所大学的学生,包括985/211高校和普通高校等。
抽样方法采用了方便取样法,调查问卷以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发放和回收。
调查结果对扶贫工作的态度•了解程度问:您对扶贫工作的了解程度如何?答:了解程度较多:56%,了解程度一般:37%,了解程度很少:7%。
•认同程度问:您认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如何?答:非常重要:42%,比较重要:48%,一般:10%,不太重要:0%。
•参与意愿问:您是否有意愿参与扶贫工作?答:有意愿参与:66%,暂无参与计划:33%,不想参与:1%。
对扶贫工作的知识•知识掌握程度问:您对扶贫工作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如何?答:了解较多:32%,了解一般:56%,不了解:12%。
•相关政策问:您是否了解扶贫政策?答:了解较多:51%,了解一般:38%,不了解:11%。
•扶贫方式问:您是否了解扶贫方式?答:了解较多:41%,了解一般:42%,不了解:17%。
对扶贫工作的参与度•参与方式问:您参与过哪些扶贫活动?答:捐款:69%,参与志愿服务:27%,了解宣传:4%,其他:0%。
•参与次数问:您参与扶贫活动的次数如何?答:一次以上:77%,一次也没有参与过:23%。
•影响因素问:您参与扶贫活动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答:个人兴趣爱好:32%,班级/学校组织:44%,社会责任感:24%。
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扶贫工作的态度基本上非常积极,尤其是认同其重要性和有意愿参与。
但是对于扶贫工作的相关知识却了解不足,需要通过普及教育等方式加强。
此外,班级和学校的组织也是大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学校加强相关组织和发动,提高扶贫工作的参与度和效果。
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报告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实践活动已成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递知识、贡献力量,我与同学们参加了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项目,旨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和心得体会。
一、实践活动目的和组织为了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大学生参与下乡扶贫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当地的经济、教育等情况,为当地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们活动的组织者精心策划了整个行程,并为我们提供了所需的支持和指导。
二、活动地点和时间我们此次实践活动选择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个贫困的山区村庄作为实践地点。
时间是从2021年7月1日持续到7月10日。
这个山区村庄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生活条件极为困苦。
三、实践活动内容1. 对当地贫困现象的调研我们首先进行了对当地贫困现象的调研。
通过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所面临的困难,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贫困的原因和形式。
同时,我们与当地政府官员、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了解了政府在扶贫工作方面的努力和政策。
2. 提供教育支持为了改善当地的教育状况,我们与班级、学校合作组织了一次公益教学活动。
我们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义务教育,并向他们传授基本的科学和文化知识。
我们通过互动、讲解和实践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 推动发展项目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我们也开展了一些产业发展项目。
我们帮助当地居民学习种植、养殖等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开展农业、养殖等经济活动。
通过这些项目,我们希望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
四、实践收获和反思通过这次下乡扶贫实践活动,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
贫困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困顿。
在与贫困家庭接触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坚韧的生活态度和努力改变命运的决心,深受感动。
大学生调研报告扶贫范文

大学生调研报告扶贫范文调研目的与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扶贫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作为大学生,我们怀着对社会问题的责任感和关切之心,决定对中国现阶段的扶贫工作进行调研,以了解并分析当前的扶贫情况,为今后的社会参与和贡献寻找方向。
调研方法与过程我们采用了问卷调研的方式,并结合实地走访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和层面上了解了扶贫工作的现状。
我们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并随机选择了10个贫困村进行实地走访和访谈。
调研结果与分析贫困现状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贫困问题正在逐渐得到缓解。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于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人群中。
调研中我们发现,贫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依然是贫困的主要原因。
扶贫政策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扶贫政策也日益完善。
政府采取了综合性政策,包括财政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等各个方面。
其中,财政扶贫是最重要的一项政策,通过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
扶贫成效调研显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
许多贫困村得到了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学校和医院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此外,扶贫工作为贫困家庭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和改变生活方式。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存在。
贫困地区存在着一些限制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地域因素等。
此外,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资源分配不均、监督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和解决。
对策建议基于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物资援助,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
2. 增强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教育资源,提高受教育水平。
3. 推动产业扶贫,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
”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
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
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
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
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
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
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
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
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
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
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
活有诸多阻碍。
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
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
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