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2张

合集下载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 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 《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 阿”,表现了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诗人曾几度出仕做官、归隐,在官僚与隐士中徘徊。直到公元
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我生于乱世的魏晋南北朝,那时,考公务员是读书人唯一被认可的出路。
一开始,我也是想去当官的,除了想拯救世界外,也想赚点钱。
正巧,我那时写了篇爆文《闲情赋》,文采斐然,王羲之他儿子王凝之转发了。他十分欣赏我,就给 了个江洲祭酒的offer,类似领导的助理。
那年,我29岁,三十而立,不用考就当上了公务员,母亲感动得涕泗横流。
作者背景
幼年 :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 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 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与母妹 三人度日。
中年 :
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不久,浔阳 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某,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 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他每次都满载而归。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 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隐时的情况:
物质条件:“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非名门望族,不知出身
日子有点穷,但是我写诗,跟朋友喝酒,也过得非常开心呀。生活已经不容易了,心态就更要好。 我朋友多,有一起喝酒的,有一起写诗的,有一起研究种菜的。 夏日漫长,在田里劳作很累,夜里空闲时,我常请朋友来家里喝酒。 如果我先喝醉了,也不理会太多,就说:“我醉了,要先睡觉了,你们喝差不多就自己走吧。” 如果没醉,我就操琴,弹首五音不全的曲子,朋友们听得一愣一愣的,我解释说:“听得懂琴中 的真意就好,干嘛要在乎它发出的声音呢。” 其实那把琴弦已经断得七七八八了,我懒得去换罢了。 人活着,就是活一个率性任真。

【人教版】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其一)》优秀课件(30张ppt)

【人教版】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其一)》优秀课件(30张ppt)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 升。
墟:集市
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重点字词解释 韵:气质,品性。 丘山:山林,泛指大自然。 去:离开 尘网:像罗网一样束缚人的尘世,这里指仕途官场。 羁鸟:羁,马笼头,引申为束缚,这里羁鸟指被关 在笼子中的鸟。 池鱼:养在池中的鱼。
白描 手法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 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和平 宁静
方宅
草屋
榆柳
白描 见
手法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听
鸡鸣
恬淡

舒畅
衬 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

总结并试背课文 爱丘山
归园田居
官场:黑暗
田园: 闲适、幽美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官场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拙:本义是“笨”,也作谦词,这里取其引伸义, 即原始的,本真的。 暧暧:昏暗、模糊不清的样子。 依依:轻柔的样子。 无尘杂:没有世俗琐碎的事情烦扰。 有余闲:有空闲的时间。
古今异义 依依 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3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3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东晋末年权 力之争剧烈,官员皆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否则难 以得意于仕途。故正直良善之辈倍感压抑束缚, 为了守住本心,回归园田是诗人最好的归宿。
拓展延伸
拓展二:你支持下面哪个观点,加入分组讨论
甲组: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 取的表现。
乙组:陶渊明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 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 意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fán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二)思考探究
初读思考
厌倦官场 、热爱田园
( 二)思考探究
初读思考
2.“归园田居”的题眼是哪个字?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深巷、鸡鸣、桑树
特点:恬静、优雅、空阔、简陋
意境:静谧、淳朴自然的意境
心境:对淡泊恬静生活的追求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 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 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 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看图回忆陶渊明作品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看图回忆陶渊明作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看图回忆陶渊明作品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特点,把握本诗的写作背景。 2.反复吟咏,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旨。 3.赏析诗歌表达技巧。 4.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归园田居(共其一)》(共29张PPT)

《归园田居(共其一)》(共29张PPT)

2.理解性默写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揭示自己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②《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描写自己屋舍周围环境的句子是:“ ,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体现了村庄宁静素朴之美,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 ”。④.《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借鱼和鸟来表达自己对自由宁静田园生活向往的诗句是:“ , ”。⑤.鸡鸣狗吠带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也有这样的描述:“ , ”。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落英缤纷
黄发垂髫
阡陌交通
豁然开朗
《饮酒》《桃花源记》陶渊明
又名潜,字 ,自称 ,谥号 , 诗人、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29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80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 。他所开创的 以及“ ”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 “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中“酿酒”“ 砧”声中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勤劳肯干。
2.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28张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28张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远 近 结 合
有声衬无声
白描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单击此处 添加标题


1.乐天安命、厌恶官场的陶渊明,是受 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思想的影响而辞官归隐的,那么回归田 园的陶渊明是否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呢?
思路提示一:我认为不能。辞官归隐,陶渊明就永远 无法实现其“大济苍生”的宏愿了,如果他能够坚持 为官,并且与贪官污吏做斗争,仍然有实现人生理想 的机会。 思路提示二:我认为能。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陶 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一点恰恰体现了陶渊明的 高洁品格,实现了其人生价值。
“ 。
适俗 爱丘山 “
守拙
写 作 背 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方:四周围绕。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隐约的样子。墟里:指村落。 颠:顶端。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虚室:静室。余闲:余暇,空闲。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2.归去自然:世界那么大,选择归去的 陶渊明除了自然田园,是否还有其它更 好的选择?
钱钟书《说“回家”》:“归去是历程,自然只是对象。历 程是回复以求安息;对象是在一个不陌生的,识旧的,原有的 地方从容安息。”
《道德经》:人法(效法,学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 万物有 成理而不说。
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哪个字是诗眼呢?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42张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42张
曹操和陶渊明,一位是统治者,一位是弃官归隐、亲身劳作的诗人,他们的人生 境界和追求都不同,也决定了他们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而他们的人生也是他们各自追 求的极端化发展,也因此他们都有自己的美丽和不足。如何将这两种人生追求结合起 来,取长补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人生,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 四 部 分
第 五 部 分
布置作业
作业
1.总结常见的表达技巧,积累下来,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人生的选择”这一角 度出发写一段话。
谢谢!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今隐逸 诗人之宗
第 二 部 分
诵读诗歌,感知文本
齐声朗读,感悟诗歌节奏,体悟情感基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示
曹操与陶渊明同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只是一个柔弱的文人,不具备曹操 的政治眼光和雄才大略,更不具备曹操的军事才能,所以在乱世中,他只能选择归隐 田园、独善其身,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然无力改变环境,那就努力做好自己! 统治者与农民,政治家与诗人,或许身份有不同,但人生价值并无高下之分。
第 三 部 分
走进诗歌,品味鉴赏
分组讨论
1.归因:在古代,官场可以说是一片热土,太多人心向往 之,那陶渊明为何而归呢? (从诗中语句并结合时代背景及诗 人的经历来回答)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复得返自然。
古汉语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依依 自然
古义: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今义:形容留恋,不容分离 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拙(形容词做名词,原始的、本真的品性)
省略句 (状语后置)
开荒(于)南野际 狗吠(于)深巷中 鸡鸣(于)桑树颠
全文感知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诗眼是 什么?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 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 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 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全文感知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 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何而归? 2. 为何而归? 3. 归向何处? 4. 归去何感?
全文感知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 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远近结合
景物优美 动静结合 心旷神怡 视听结合
狗吠 鸡鸣
白描 情景交融
无尘杂 有余闲
呼应开头
复返自然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拓展延伸
【讨论】: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 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归依,他在 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
手法 ➢ 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远近
结合的手法 ➢ 生动形象的比喻 ➢ 首尾相应,结构巧妙
思想情感
➢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 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又包含对生活深刻的感悟
内容图示
回归自然
归园 田居 田园风光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看似平凡的意象,构成诗意的生活画卷。
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
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找意象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有声衬无声 (视听结合)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白描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示例二
方正的宅院旁边有十余亩田地,其间坐落着八九间简陋却打扫得很干净的茅草屋。屋后有榆树、柳树掩映成荫,清风徐来,枝叶摩挲,发出沙沙响声。堂前参差排列着桃树、李树,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密挨着低语,似乎在诉说着又一个丰收年。那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着的,是近处人家的炊烟,透过这袅袅青烟看向远处的村落,便如天边的星辰一般时隐时现了。不知从哪儿的幽深巷道中传来一声清亮的狗吠,时不时地还有桑树枝头的鸡鸣声与之应和着,使得原本空旷的乡野更显静谧。
方宅十余亩:
方法:1、 用第一人称 2、 发挥想像和联想 3、 注意色彩的渲染,细节的设置,并善于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诗中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意象——画面——意境
世外桃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般对外函件中不使用。在吊唁、 慰问等 信函中 不要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扶风县职教中心高一语文备课组 丁晓军
1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点的字词,疏通文意。 2、 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3、 简单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365— 427),字元亮,一说 名潜,字渊明,晋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 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 年时代有“大济苍生” 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 动荡,政治黑暗,陶到 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 归隐。后又时隐时仕。 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延伸思考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 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 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 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 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请谈谈 你的看法
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 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 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 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 “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20
诗人描绘的这幅图景,给我们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手法:融情于景
简朴
清幽 景
优美
安定 语
和谐
恬静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陶渊明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 人。流传至今的有125首, 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 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 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 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 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 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体,
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 新的境界.
陶诗今存?首 ,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 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 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 安详的感觉。
从近景转到远景,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 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 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远近结合
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 忘记这一点,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 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因为这鸡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 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 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 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课堂练习
1、对《归园田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 A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语 言朴素,比喻贴切。 B 表现了作者摆脱黑暗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 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 一些平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副 恬静优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 全诗写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退出官场 的全过 程。
答案:D 全诗并未写诗人出入官场的全过程,而是 借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来 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2、仿写
课堂练习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是 一首蔑视尘俗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 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 一首蕴含人生取舍深义的智慧之歌; 一首冲决尘网张扬个性的力量之歌; 一首融入自然享受自由的心灵之歌。
炼字: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出仕是由于1.生活所迫; 2.少年时代有“大
济苍生”的壮志。
写作背景
•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 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 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 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 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 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 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 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 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 界后的箴言。
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这种美呢?
看似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 “十余”、“ 八九”,一般来说,计数不确是乡里人的一种习
惯,特殊的说,不也正表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淡泊。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 前。”“鸡鸣桑树颠。”是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 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虽无雕梁画栋却有榆柳的绿荫笼罩 于屋后,桃李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ài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fán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天性,本性
田园生活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
羁鸟恋旧林,
笼中鸟
池鱼思故渊。
池中鱼
水潭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恬淡 舒畅
语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归园田居
官场:黑暗 尘网 厌 樊笼 弃
田园:闲适
恋恋 方宅 草屋 归归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归去如何?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隐后 的情感的诗句和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宁静、闲适、喜悦
1.从何而归?弃官场 2.为何而归?爱丘山 3.归向何处?归园田 4.归去如何?返自然
30
小结全文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 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心情 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 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 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 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官场生活对立的生活方式,也 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
返朴归真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
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 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高洁品格。
小结诗歌的艺术技巧
1、巧用比喻、对比等。
2、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融情于
景。
陶渊明的影响
李白: “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三人称,但不注意时容易出现“贵方”、“我方”等称呼, 造成混 乱不清 。签署 者与受 文 者要相适应。人对人,单位对单位。如 系人对 人,双方 身份要 相当。 3.文书中对人的称呼要合乎礼仪习惯 。
致意语的用法亦要取决于不同场合与 习惯。 例如,外 交照会 开头时, 常有“向X X X致 意并荣幸地……”的引文,
犬之声相闻的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才最富有农 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动静结合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 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从视觉角度 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从听觉角度 写。
——视听结合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
官场 比喻
羁鸟、池鱼
自己 拟人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为何而归?
作者为什么要回归田园? (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陶渊 明何以要出仕?哪个字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活 的后悔和厌恶?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
由和独立。
归向何处?
•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 着陶渊明?从诗中找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土地, 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 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 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 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 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 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犹如世 外桃源。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 自然
归园田居 (其一)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 注意字音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 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zhu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yìn
31
布 一、下列诗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置 作 1.误落尘网中 (比喻) 业 2.羁鸟恋旧林 (拟人)
3.池鱼思故渊 (拟人) 4.久在樊笼里 (比喻)
二、写一篇小文章(任选一题) 1.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2.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榆柳荫后檐,
动词,遮蔽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桃李罗堂前。
罗列、排列
依依墟里烟。
村落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空室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
田园生活
第一阶段 品读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字?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