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课一练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wd无答案)

合集下载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单选题1.印度种姓制度中处于社会最上层的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2.古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第一等级的是A.吠舍B.首陀罗C.婆罗门D.刹帝利3.与如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无关的信息是()A.宫廷政变B.公元7世纪C.孝德天皇D.幕府统治4.你认为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A.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国家B.发明阿拉伯数字传入西欧C.沟通和传播了东西方文化D.建立了庞大的阿拉伯帝国5.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是()A.基督教、道教B.基督教、犹太教C.伊斯兰教、道教D.基督教、伊斯兰教6.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阿里巴巴以排名第23位居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上。

该网站名称出自哪个国家(地区)的民间故事集A.古代希腊B.古代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阿拉伯7.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不包括A.传播阿拉伯数字B.创立并传播伊斯兰教C.创立佛教并传播到中国D.将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等发明传播到欧洲8.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有①土地归属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①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①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①强制普及初等教育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9.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下图所示是鼎盛时期的疆域图,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10.13-16世纪,一个新的帝国在亚非欧交界处兴起。

帝国内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但对基督教文明“并不一概采取排斥、敌视的态度”。

他们还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传播者。

这一帝国最有可能是()A.阿拉伯帝国B.德里苏丹国C.俄罗斯帝国D.奥斯曼帝国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处于社会最上层,所以A正确,BCD错误。

2.C【详解】在印度种姓制度下,婆罗门即僧侣,为第一种姓;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为第二种姓;吠舍即商人,为第三种姓;首陀罗即农民,为第四种姓,C正确,ABD排除。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练习1.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

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又译成拉丁A.奥斯曼帝国B.印度C.日本D.高丽4.公元5世纪,笈多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扩张有限,南部德干高原诸国大都只是名义上的臣属性质。

这说明笈多王朝()A.政局稳定,经济繁荣B.地方割据,政令不畅C.多年扩张,北乱南稳D.政局动荡,内忧外患5.笈多帝国时期,国王常向婆罗门、佛教寺院、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当时,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演化出一种新的形式——大乘佛教,与传统佛教相比,大乘佛教约束较少。

这从侧面反映了笈多帝国A.宗教政策较为宽松B.佛教势力十分衰弱C.各种宗教融为一体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6.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

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例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

材料说明()A.朝鲜王朝照搬唐朝制度B.儒学对朝鲜影响较大C.规范选才推动社会发展D.历代国王均重视选官7.亚里士多德认为纯粹的科学必须是为求知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目的而存在,这种指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D.明治维新14.麦蒙继任哈里发后,派学者访问君士坦丁堡索要包括《几何原本》在内的古代欧洲典籍,并译为同拉伯文。

830年,他下令在巴格达修建规模宏伟的学术研究中心——智慧宫。

在智慧宫中,基督教徒、穆斯林、波斯教徒、犹太教徒等不分宗教,共同致力于学术研究、翻译文献。

麦蒙的做法()A.开创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格局B.通过文化竞争加速文明交流C.推动了阿拉伯地区文化繁荣D.旨在从文化上同化被征服者15.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下列对日本古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武士集团崛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B.效仿唐朝制度,将地方划为十道,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C.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宗教大权D.诞生了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16.中古时期的亚洲。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时练习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时练习题

4 课中古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时期的亚洲一、单选题1.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自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部故事集属于哪一文明成果( )A. 古埃及文明B. 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阿拉伯文明2.下列属于封建时代日本和朝鲜的共同点是( )A. 推行土地国有制度B.学习中国隋唐文化C.形成特殊的武士阶层D.长期实行锁国政策3.16 世纪末 ,日本大将丰臣秀吉率20 万大军侵略朝鲜。

因此,朝鲜采取的对策是( )A.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迁都汉城 ,改国号为朝鲜C.联合中国军队抗击侵略D.建立军事机构——幕府4.幕府政治始于12 世纪末廉仓幕府建立,结束于 1867 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天皇。

下列体现其特点的是 ( )①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②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③幕府是国家最高政权机关④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的实权A. ①②B. ②③C.②④D.③④5.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这里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恒河下游B.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成为国教C.德里苏丹国家由突厥人建立D.德里苏丹国家在地方划分行省6.下图反映了15— 16 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的疆域。

下列相关事件对东西方贸易产生消极影响的是( )A. 最高统治者苏丹拥有全国土地B.改君士坦丁堡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C.由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D.控制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7.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是 ( )①宗教领袖②国家和军队的主宰③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④全国主地的最高所有者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8.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深刻影响了欧洲和亚洲的历史。

其中之一是15 世纪中期灭亡( )A. 亚历山大帝国B. 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9.中世纪阿拉伯人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他们对数字和零符号系统的改造与推广做出了贡献 ,以致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日本幕府统治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天皇是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实权C.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天皇无实权D.实权掌握在武主出身的新官僚手中2.中古时期,日本模仿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但天皇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首脑;日本借用了汉字,但发展出自己的文字;日本人接受了佛教,但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对之做了修改。

这反映了日本()A.善于学习外来文明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深受中华文化影响D.模仿中国的政治制度3.历史上最后一个控制丝绸之路西段要冲(包括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巴格达、麦加和开罗),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帝国是A.法兰克王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4.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中国的隋唐和欧洲。

其中向中国的隋唐“拜师学艺”指的是()A.大化改新B.幕府制度C.明治维新D.倒幕运动5.16世纪上半叶,当法王常常以“这是朕的意志”作为颁布诏令的结束语时,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的强大军事封建帝国,也常常令他不寒而栗。

这个帝国应是A.马其顿帝国B.拜占庭帝国C.奥斯曼帝国D.阿拉伯帝国6.公元7世纪,中印度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远自亚洲诸国而来之留学僧亦不少,如中国之玄奘、义净,及新罗之慧业、阿离耶跋摩等人皆曾来此就学。

这说明() A.印度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为国教B.笈多帝国是当时亚洲文化中心之一C.德里苏丹国是当时亚洲最发达的国家D.佛教成为当时印度影响最大的宗教7.据《隋书·东夷倭国传》记载,大业三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抬头为“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炀帝大为不快,吩咐“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次年,小野妹子再度来访,国书抬头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炀帝依然不快。

这反映了日本()A.大化改新后国力增强B.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联系C.已确立中央集权制度D.希望建立对等的国家关系8.《全球通史》中说:“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四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习题演练一、单选题1.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远行求学,“贫困不能阻,艰险不能移,沙漠的酷热,大海的惊涛,他们都视之坦途。

因为在他们心中,已深深扎下了求知即是圣战的信念。

”这侧面反映出()A.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B.穆斯林勇于追求知识C.伊斯兰教崇尚知识D.伊斯兰教影响深远2.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

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这描述的是中古时期的()A.日本庄园B.日本幕府统治C.西欧庄园D.封君封臣制3.日耳曼统治西欧之后,创造了基督教的神学观,古希腊,罗马文化被视为“异教”训以抛弃。

在公元8~10世纪的百余年中,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场有组织的翻译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的运动,大量相关典籍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据此可知,该运动()A.表明阿拉伯与西方文化同根同源B.体现了中古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C.对欧洲文明的存续产生深远影响D.加速了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吸收4.[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由此可见()A.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B.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中心城市C.中国的瓷器、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D.阿拉伯人为亚洲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5.阅读下表内容,据此可知()国家波斯罗马日本桑海印加帝国统治方式君主专制行省制元首制行省制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模仿中国中央集权国王任免官吏中央集权国王四大政区A.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B.几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的渊源C.人类文明具有多元一体性D.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6.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印度的阿拉伯数字通过阿拉伯国家传播到欧洲;阿拉伯帝国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掌握并且传到欧洲;阿拉伯人妥善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书籍;元朝时阿拉伯天文学家把许多天文书籍、天文仪器带到中国。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纲要下第4课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该城市扼黑海门户,是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古代“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

该城市曾是下列古代帝国的首都()A.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B.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C.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D.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2.关于奥斯曼帝国说法正确的是()A.消灭拜占庭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帝国B.以基督教为主要的宗教信仰C.商品的重税政策阻碍了东西方贸易D.是中央集权制的奴隶制国家3.王毅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中说:“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仅仅被当时的氏姓贵族所垄断。

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七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

”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A.历史背景B.改革措施C.成败得失D.历史影响4.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将都城迁至君士坦丁堡,更其名为()A.拜占庭B.巴格达C.伊斯坦布尔D.麦地那5.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宜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最适合作为其依据的是()A.世代相袭的天皇制度B.武土精神中的忠义原则C.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D.日本佛寺的中国式风格6.《摩奴法典》古印度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法典,其中规定:“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

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

”这些规定()A.具有阶级对立和剥削的性质B.反映了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C.促进了古代印度文明的起源D.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7.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

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成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侵入印度的伊斯试卷第1页,共3页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基础训练1.“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

”材料评述的是A.“公历”的由来B.阿拉伯数字C.巴格达的“智慧官”D.计算机网络2.世界文明古国都有其独特的国家特色。

与《摩诃婆罗多》《荷马史诗》相对应的文明古国分别是A.古代埃及、古代希腊B.古代印度、古代阿拉伯帝国C.阿拉伯帝国、古代印度D.古代印度、古代希腊3.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

这一阶层A.是地方豪强以血缘建立的政治集团B.是日本建立的正规国家军队C.是贵族及庄园领主豢养的私人武装D.效忠将军,但无纳贡义务4.下表是世界占代史上一次重大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次改革是①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由国家管理①依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①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A.伯利克里改革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D.明治维新5.世界上著名的网络公司“阿里巴巴”是马云在1999年创办的。

“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文学著作是()A.《天方夜谭》B.《吉尔伽美什》C.《荷马史诗》D.《摩诃婆罗多》6.《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凝聚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

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能有一次长途旅行。

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A.印度B.巴勒斯坦C.罗马D.麦加7.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逐渐衰落。

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逐渐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下关于阿拉伯帝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B.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C.商人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D.突出的医学成就是伊本穆萨的《医典》8.花刺子米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wd无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wd无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wd无答案)一、单选题(★★) 1 . 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唐朝和欧洲。

其中向唐朝“拜师学艺”指的是A.幕府制度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工业革命(★) 2 . 穆斯林世界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两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分别是( )A.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B.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D.蒙古帝国和沙皇帝国(★★) 3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

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4 .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提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为此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

这次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B.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C.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使日本走上了奴隶制社会的道路(★★) 5 . 朝鲜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

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

材料说明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较大B.高丽王朝完全效仿唐科举考试C.科举考试推动朝鲜社会的发展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 6 .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C.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D.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7 . 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课一练第4课中古时期
的亚洲(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

这反映了( )
A.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B.唐新顶层关系友好往来的见证
C.新罗接受了唐中央政府的册封D.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
(★★) 2 . 下表为新罗统治时期的记载。

材料信息表明( )
时间事件
惠恭王六年,秋八月大阿餐金融叛,伏诛
十一年,夏六月伊餐金隐居叛,伏诛
十六年二月伊餐金志贞叛,聚众围犯宫阙
元圣王七年,春正月伊餐悌恭叛,伏诛
A.中央政权更替频繁B.中央内部争权日益严重
C.政治统治趋向衰败D.君主权力逐步得到强化
(★★) 3 . 为了反抗封建官吏的层层盘剥,加上班田制的破坏和水利工程难以维持,农民或虚报户籍,或逃匿他乡,或将土地献纳给豪门势家,自己成为他们的庄民。

各地豪族也乘机兼并土地,隐匿外来农户耕种,建立庄园。

这说明日本庄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
A.中央集权制的瓦解B.阶级矛盾的激化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地方豪强的扩张
(★★) 4 . 678年,唐高宗一度想再次起兵讨伐新罗,但侍中张文认为:“今吐蕃为寇,方发兵西讨;新罗虽云不顺,未尝犯边,若又东征,臣恐公私不堪其弊。

”高宗只好作罢。

由此可见( )
A.唐朝因吐蕃而断绝了与新罗的关系B.唐政府注重轻重缓急处理外交事务
C.客观上为新罗内政建设提供了条件D.双方关系经历了冷淡到缓和的过程
(★) 5 . 适应稳定社会和统一国家之需要而产生的宗教是( )
A.道教B.基督教
C.佛教D.伊斯兰教
(★★) 6 . 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

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 7 . 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

”这表明伊斯兰教( )
A.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B.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
C.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D.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
(★) 8 . 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B.法兰克王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
(★★) 9 . 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

由此可知( )
A.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形成B.土地封赐程序极其严格
C.君主由此确立权力至尊地位D.预示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 10 .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
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
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

这预示着( )
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
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 11 . 伊斯兰教禁止活埋女婴,主张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提倡赈济贫民,向孤儿、乞丐和
过路人施舍;主张停止部族之间的血亲复仇;限制高利贷,善待和释放奴隶。

这些主张( ) A.形成了氏族部落统一的民族力量B.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繁荣安定
C.结束了教派仇杀并实现信仰统一D.超越了伊斯兰教诞生的时代
(★★★★★) 12 . 奥斯曼帝国崛起影响了亚非欧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

其主要表现在
A.造成意大利城邦国家的衰落B.阻碍了英法等西欧国家经济发展
C.造成巴尔干地区关系复杂化D.控制地中海,推动亚欧商路的兴盛
二、材料分析题
(★★) 1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

因此,历代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

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

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隋唐时期中日交流的变化,并概括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 1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

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

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像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进行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大门。

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实现统一。

——摘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

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布罗代尔说,没有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永远不会实现统一”。

你如何评价这句话。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并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扩张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