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

论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形势作者:鹏义【摘要】:众所周知问题由来已久,其间经历了诸多的演变和发展,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国际化,新时期如何处理海峡两岸关系关系重大,这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考验,本文就问题的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和可能出现的新特点三个方面来阐述问题,进而给出了自己关于新时期大陆处理两岸关系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问题,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新特点,大陆,处理【正文】(一)问题的历史由来;大家知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也曾而两次脱离祖国,一次是民族英雄成功第一次收复,赶跑了荷兰殖民者,死以后其后代将独立与清廷对抗,后康熙帝任施琅为大帅收复,此后一直隶属大陆管辖。

二是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将二次割让出去给日本,自此脱离大陆50年,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6年国民党发起国共战,经过历时四年的在,国民党被赶出大陆、蜗居。

正当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完全解放,美国派出第七舰队横亘在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

由此才形成了问题。

处理好两岸关系成为中央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个重大考验。

(二)问题的演变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介石退居,国民党军队蜂拥入台,这标志着介石集团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介石、经国统治时期虽也曾扬言要反攻大陆,成立伪中央政府,但可以看出他们依然承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坚持的是一个中国原则。

后来登辉上台,才开始提出“两国论”,开始搞台独分裂活动。

将两岸关系迅速升温激化。

登辉之后水扁上台,民进党开始执政,开始想明目胆地进行台独公投,台独分裂活动日益猖獗。

海峡两岸关系也日益紧。

2008年随着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对大陆的访问,拉开了两岸关系缓和的序幕,海峡两岸交流也日益紧密。

就在同一年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赢得“大选”,击败民进党,时隔八年之后国民党重掌大权,也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门轰然洞开,两岸关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1000字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1000字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1000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演变。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以便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上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力。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和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新变化。

近年来,两岸关系中的和平发展成为了主流趋势,而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随着这一主流趋势的确立,两岸关系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例如,越来越多的两岸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活动正在增多,两岸的经贸合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

这些新变化显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也为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新挑战。

伴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两岸关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挑战。

例如,台湾当局在政治上极力推行“台独”言论和行为,导致两岸政治对话陷入僵局;台湾当局不断加强军备,在军事上威胁大陆安全;某些特殊利益集团和激进势力试图破坏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推动两岸对抗。

这些新挑战突显了两岸关系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难题,需要我们以战略眼光看待和应对。

最后,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新机遇。

尽管面临新的挑战,但两岸关系发展中也蕴含着诸多的新机遇。

例如,台湾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能够为大陆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助力;两岸经贸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利益;两岸互选往来能够增强两岸民间的交流和了解。

这些新机遇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基础,也为两岸关系走向更加合作与共赢的未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对于我们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策划未来的方向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坚定信念,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地向前发展,在互利共赢、和平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两岸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范文一】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

这主要表现在: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

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

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

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如何认识新时代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走向统一

如何认识新时代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走向统一

如何认识新时代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走向统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至关重要。

能否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进而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不仅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它已成为影响中国未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处于中国陆权与海权交界的“边缘地域”,是中国维护南海海域主权进而有效实现制海权的重要依托。

台湾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东北毗邻琉球群岛,南面为巴士海峡,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的福建省相望。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要冲,是中国东南大陆的海上屏障和进出太平洋的瓶颈。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台湾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以及台湾在维护中国海上安全方面和维护中国海权利益过程中所处的重要而非凡地位。

因此,不难看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整体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海峡局势直接关系到中国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能否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决定了台湾问题能否解决以及如何解决的问题。

其次,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发展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同资源、空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渐严重,因而能否开发海洋资源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的整体繁荣与稳定。

台湾是中国南海海域的要塞,是中国开发南海及其周边地域资源的依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台湾是祖国南海“生命线”上一颗无价的珍珠。

另一方面,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

假如不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尽最大努力推进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那么中国就会错过十分关键的战略机遇期。

而且,要和平,不要战争,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战争都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党和政府一直强调要尽一切努力发展两岸关系,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到万不得已决不采用非和平方式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政策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言:“我们比任何人都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进行百倍努力”。

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呈现出了诸多的新特点和新形势。

正确认识这种新形势,不仅对于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篇文章旨在认真探讨这种新形势,以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一、和平发展仍是两岸关系的主旋律和平发展一直是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未来也不会改变。

经过多年的努力,两岸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已经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一系列的合作成果。

虽然两岸关系面临着复杂的局面,但是两岸各方都应该保持理性、和平、务实、持久的态度,维护和加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二、两岸合作具有极大的潜力和优势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一直在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

两岸之间的互信度不断提高,并且各领域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双方在环保、交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两岸合作的优势和潜力表现得尤为明显。

两岸合作具有互补性,能够实现共赢,为两岸各自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利益。

未来,两岸之间的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是中美关系的重要一环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不仅是两岸之间的问题,更是会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发展。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岸关系如能保持和平稳定,将为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中美关系也有可能影响两岸关系,因此中美双方都应该共同致力于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并加强交流与沟通。

四、两岸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共同应对两岸关系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两岸之间的经济差异、政治分歧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应该以平等、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引发更大的冲突。

同时,两岸还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难题和挑战。

总之,两岸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呈现出了多种新形势和新特点。

双方应该认真对待这种新形势,以和平、理性的态度来不断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形势与政策课》课程论文学生姓名:所在院系:专业:学号:成绩:年月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摘要:今年是两岸关系稳步推进,两岸协商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一年。

在两岸双方和海内外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两岸沟通与交流渠道日益多元,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教交流迈向新层次新水平。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对于增进同胞亲情、繁荣两岸经济,维护战略机遇期、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美日“以台制华”战略没有改变、“台独”分裂势力干扰依然存在,岛内政局和民意走势复杂、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的大背景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将可能呈现“和平发展格局不变、复杂变数影响增强、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政治对话难以突破”的态势。

关键词:和平发展增强互信加强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今年,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

坚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基本精神,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两岸协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大力推动惠台政策,切实造福两岸同胞。

一年来,两岸关系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稳步调迈进,呈现“两岸交流全面化、发展步调平稳化、两岸合作制度化、两岸互利协调化”等特征。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大陆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的同时,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不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加紧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从目前形势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保持良好势头,为遏制“法理台独”和延长战略机遇期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和解和平、平等协商、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主流价值深入岛内民心两岸同胞认同,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为两岸同胞共享。

第二,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国共两党、赞成和平发展的两岸同胞已经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力量和稳定力量更加强大。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形势与政策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形势与政策

两岸关系前景及对策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但由于内战积累的部分原因,致使这块大陆的骨肉至今未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近几十年来国家几代领导人一直都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在过去一年中两岸关系的开展,有负面的挑战及随时充满危机的变数,稍不注意,可能带来想象不到的灾难。

在这进展的过程中,也确实发现到两岸间的差异性,双方必须兼顾各自的立场与底限,而突显出因制度、思维方式不同所导致的歧异性,两岸更大的差别,双方对于敏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上的差异,这些巨大的差异点,以目前实际情况来说,是不可能有具体共识,也难以有效处理,但却使我们不能不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日子中,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解决,而非流于各自表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严安林认为,2011年的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将不可逆转,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与大发展态势持续演进。

总体看,2011年的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将不可逆转,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与大发展态势持续演进,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所决定的:1、中国大陆的发展与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策及措施的不断加强。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产生与显现了重大的积极性作用。

3、和平发展态势获得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主流民意的高度肯定。

4、两岸间政治互信有所建立。

5、马英九团队持续推动两岸和平开放政策。

6、国际社会乐见两岸和平发展。

大陆改革开放以及未来发展所不断取得的建设成就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根本保证。

这是两岸和平发展的物质实力与政策基础,尤其是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具有战略性、稳定性与长期性。

两岸和平发展是现实更是趋势,两岸关系中难得的和平发展的机遇,三通直航所带来的两岸“一日生活圈”的形成,两岸民众在思想、文化、生活交流的日益密切与深化,“统独矛盾”退位,“两岸和平”成为主旋律,“共同发展”成为最强音。

台湾内部的种种民意调查均显示台湾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的肯定,对马英九团队推动两岸开放政策的支持。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浅谈当前的两岸关系关键词:两岸关系、面临问题、新形势、发展、合作、摘要: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即使如今,也面临诸多问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论文分析了两岸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所述问题,罗列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契机,促使两岸关系更加和谐友好的发展。

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两岸关系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时间还不长。

两岸之间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仍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尚不适应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

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政治上,台湾是多党制,其中民进党的实力不容小视,他们极力要求搞一中一台;军事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基本不存在;文化上,部分台湾民众由于民进党的误导而缺乏一个中国的意识;学术上,两岸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观点分歧很大。

所有矛盾中,民进党和台联的台独立场和举动是两岸关系的最主要问题或障碍。

“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一天得不到彻底和有效遏制,台海局势就一天难以从根本上稳定下来,两岸关系就会始终受到干扰和破坏,甚至面临停滞和倒退的风险。

除此之外,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分为以下三点:一: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

目前,两岸互信较弱,两岸关系的敌对性质也没有根本改变.两岸在推进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的目标、内容、时程安排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上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有可能压缩两岸政治谈判空间,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

二:美、日“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容低估。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难以遏制、难以逆转,加之中国综合实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美日经济衰退等原因,美日“乐见”两岸在经济和事务性层面展开良性互动、通过对话“降低紧张”.但出于遏阻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美日对两岸在政治、安全与军事层面发展关系保持谨慎与疑虑的态度,仍以提升对台军售质量、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支持民进党“台独”势力等为杠杆和筹码,插手台海局势,挑拨两岸关系,防止两岸关系发展“过热”、“过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2011年在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腳步中悄悄來到了。

回顧過去,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2年多時間取得的各項成果,遠遠超過了過去60多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總和。

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并大踏步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挑战,在波濤洶湧的兩岸發展大潮下也暗藏著不少險灘與礁石:其一,是台灣民眾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認同和國族認同並未提升,而所謂台灣主體意識卻在政客和民粹主義的推動下不斷膨脹,任何風吹草動均可引燃民意的熊熊烈火--不久前廣州亞運會的“楊淑君事件”和在此之前發生的“東京影展”事件就是最好的驗證。

其二,兩岸關係的深層次問題難以突破,如和平協議談判的啟動與達成、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建立等遭遇政治互信不足的瓶頸,被迫擱置。

其三,某些國際勢力不樂見兩岸關係發展過快,有意無意地製造阻力與障礙;而島內政治勢力及部分精英階層唯洋人馬首是瞻,仍滯留在冷戰的時空中,崇洋厭中的心理與思維定勢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其四,在大陸方面,也有一些人不顧時機與條件是否成熟,急於求成。

他們輕忽了兩岸關係60餘年來累積下的各種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輕視了兩岸間幾十年互不信任堅冰的厚度與硬度。

而對於台灣方面出現的民意與政治生態的反復與變化,他們又缺乏足夠的耐心,抱怨對台讓步多了,甚至質疑和平發展政策的持續性。

上述種種現象,其實都是兩岸關係艱巨性複雜性長期性深刻性的表現。

兩岸關係,牽扯的不僅是兩岸分離60餘年來的相互政治、經濟、文化等關係,更牽扯到100餘年前中華民族被迫割地賠款、台灣人民淪為亡國奴的屈辱史,牽扯到國共90年來的恩怨歷程,牽扯到兩岸數十年來社會制度以及發展模式之間的競爭,還牽扯到太平洋兩岸的國際政治博弈和中西兩種發展模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東西方思維模式之間的較量與競爭。

明乎於此,即不難理解“葉九條”、“鄧六點”、“江八點”與胡錦濤“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之間的延續性與堅定性;不難理解“和諧世界”與“和平發展”政策之間的相互關連與互動性。

也就不難理解不久前國台辦主任王毅在美國演講時,提出“要謀求兩岸
關係的穩定發展”的意涵了。

把握方向,行穩緻遠,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要求。

這個要求的核心意涵是不追求兩岸關係表像的熱鬧,而要深入兩岸關係的底層,扎扎實實地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為未來兩岸關係的大發展排除障礙,蓄積能量。

具體而言,就是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培植兩岸更多的共同利益,夯實兩岸共同發展的經濟基礎,進一步擴大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12·31”重要讲话精神,
深刻认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主题,既符合当
前推进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又反映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客
观趋势,同时也是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的必然要求。

全面领
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二、要全面把握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
立政治互信、加强对话合作的重要基础,“建立互信、搁置
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是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
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
奏、循序渐进是推进两岸协商不断向前迈进的有效途径。

三、要充分认识台湾政治社会状况的复杂性和推动两岸关系发
展的艰巨性,以及“台独”分裂势力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的最大障碍与威胁。

一些外部势力仍以各种方式插手台
湾问题,阻碍两岸关系发展。

破解制约两岸关系深入发展
的难题,消除“台独”思想对台湾民众造成的毒害,还需
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

四、要深刻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在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
要历史机遇期。

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努力保持两岸关
系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增进两岸经济、文
化、社会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不断壮大支持和促进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努力构建基础坚实、支撑有力、
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如此,使兩岸的經濟、文化環境逐漸趨同,向一體化方向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利益攸關的命運共同體。

這是一個漫長而深化的融合過程,也是奠定兩岸未來統一的物質基礎的過程。

2010年10月,王毅主任访美向两岸侨社演说时就指出,谋求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本思路还是“先经后政,先易后难”,但它不是机械和绝对的,“先易后难,其实是易中有难;先经后政,实际上是经中有政”。

两岸关系中存在的多年积极的难题和政治分歧是客观事实,但早晚都必须面对,是不可能永远回避,也是无法回避的,只有通过平等协商加以妥善处理。

2010年12月,王毅主任在广东东莞台商协
会庆典致辞时明确表示:对于多年来遗留下来的难题和固有分歧,我们没有必要回避,也不应回避,迟早要面对它,处理它。

希望能为将来双方在适当时候坐下来商谈这些问题,不断积累共识,不断创造条件。

因此,在经济、文化、民间诸方面交流合作取得丰厚成果之后,两岸也可以通过适当方式与途径,比如可以由两岸学界适时就政治问题先展开理性探讨。

这个过程既是广泛听取意见,思想交流、交锋、交集的过程,也是引导舆论,说服、争取、凝聚民意的过程。

它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个过程起到逐步化解两岸的政治分歧,扩大两岸共识,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的政治认同的作用。

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说:两岸因历史因素,许多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但当“同”的部分越多,化解“异”的可能性就增加,存异求同,才能共创双赢。

两岸关系60年的政治隔阂不是一下子可以化解得了的,必须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

当前两岸双方都要认真面对的是台湾岛内严重的认同危机问题,它造成岛内的严重内耗,而且还会影响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更是突破两岸政治僵局的巨大障碍。

台湾资深评论员顾尔德说得好,影响两岸长远关系的重要因素,并不只是台北以及北京的精英,更关键的是两岸人民是否能相互尊重理解,这种深厚的社会基础比经济利益更具有深
远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如何深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基础的问题,以确保两岸关系稳定、健康、良性发展。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策決非中共一黨或大陸一己之私。

她的目標十分明晰,即在漫長的共同發展進程中,培塑兩岸的共同認同,構建台灣民眾新的國族認同,為未來中國的統一奠定堅實的思想和觀念基礎。

今年恰逢辛亥革命百年之慶。

兩岸都將分別舉辦盛大活動,慶祝這一中華民族復興史上的重大事件。

著名史學家金一南先生有言:量變堆積歷史,質變分割歷史。

辛亥革命,正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分野,歷史在這裡留下了鮮明的切割印記。

自西風東漸,由鴉片戰爭到甲午風雲,從維新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同盟會、黃花崗72烈士,多少志士仁人為了中華的復興與崛起而犧牲奮鬥!正是由於幾代人前仆後繼的堆積,方有辛亥革命成功的質變。

今天的兩岸關係,也正在發展的量變中堆積著、蘊涵著、萌發著。

儘管也許還有重重艱難險阻,曲折反復,但只要兩岸各方堅持不懈,兩岸民眾持續努力,誰敢說在可預見的未來看不到中國統一的“質變”呢?!我們可以大膽預言,這個美麗的“質變”
已經悄然來到,她就在所有中華兒女的思想和行為中潛藏著,她需要我們全體國人奉獻心力,結成命運共同體,凝聚共同認同,
來迎接她現身的輝煌時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