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白鹭古村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合集下载

乡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自查评估情况汇报

乡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自查评估情况汇报

乡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自查评估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我们乡镇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情况进行了自查评估。

在此汇报我所得到的结果以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现状评估1.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情况乡镇内有6座历史文化建筑,其中包括古庙、古村落和古建筑群。

这些建筑物的建造大多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对我们乡镇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保护的情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墙体出现开裂、木质结构腐蚀等,这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修缮工作。

2.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情况乡镇内有两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分别是一个古战场和一个古墓地。

这些遗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了解当地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遗址周边需要进行环境整治,以确保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3.传统文化保护情况乡镇内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民间艺术等。

我们积极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传统文化形式逐渐失传,需要我们加大力度进行保护和传承。

二、保护计划及措施1.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建立媒体宣传平台,制作宣传片和宣传册等,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的宣传。

同时,我们还将加入乡镇的教育体系,开设相关的历史文化教育课程,培养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加强建筑物修缮和保护针对历史文化建筑物的问题,我们将制定修缮计划,对建筑物进行维护和修复。

同时,将加强管理力度,确保建筑物的日常保护工作得以落实。

3.加强遗址环境整治对于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我们将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清理周边垃圾,并加强监督,防止遗址受到破坏。

此外,我们还将制定利用计划,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中。

4.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针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将加大对传统文化形式的调研工作,制定保护措施,并在乡镇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

同时,还将鼓励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打造相应的培训机制。

三、总结通过此次自查评估,我们对乡镇内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制定了相关的保护计划和措施。

传统村落的自查报告

传统村落的自查报告

传统村落的自查报告引言:传统村落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连接古代和现代的重要纽带。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独特文化价值,我们进行了一次自查,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报告旨在发现和解决传统村落存在的问题,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传统村落的永久保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概况我们所调查的传统村落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是典型的农村村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村落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村民人数约为XX人,共有XX户。

该村落的建筑风格、传统工艺、民俗习惯等保持了较高的原汁原味,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1. 建筑保护:大部分传统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屋顶、墙壁、门窗等部分进行了修复和维护。

但仍有少数建筑存在倒塌、损坏等问题,需要及时修复。

2. 传统工艺保护:传统村落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但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新型工艺的涌现,一些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

建议加强相关技艺的培训和推广,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3. 民俗传统保护:村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习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习俗逐渐消失。

建议加强对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宣传与传承,通过组织民间艺术表演、宣传活动等方式唤起村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三、环境保护状况1. 水源保护:村落附近的水源地尚未受到严重污染,但存在垃圾乱丢、化肥农药过多使用等问题。

建议加强村民环保意识教育,定期清理水源周边的垃圾,推广有机农业技术。

2. 生态保护:传统村落周边的自然环境比较好,但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一些传统耕地逐渐被开垦和改造。

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村落周边的生态环境。

四、基础设施建设状况1. 交通:村落的村内道路比较狭窄,交通不便利,道路状况待改善。

建议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改善村落的交通状况,提高村民出行的便捷性。

2. 水电供应:大部分村落已经通电通水,但个别地方供水供电不稳定,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各项服务的可靠性。

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4个中国传统村落和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7个省级传统村落、98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红色文化村落)。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积极开展项目申报、规划编制、资金争取,强化保护等相关工作,我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尤溪县桂峰村、明溪县御帘村、大田县济阳村在xx年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座谈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一)加大了宣传力度。

市政府通过组织举办摄影展、图片展,出版《记得住乡愁-**98个古村落》等多种宣传方式,提高了市民对我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知晓率。

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如永安市青水畲族乡通过拍摄畲族风情文化宣传片、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传承打黑狮等传统文化表演活动;大田县引导相关村委会将保护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带动当地村民群众自觉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

(二)推动了前期工作。

各级政府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共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11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33个。

发改部门加强项目储备,3个传统村落项目列入“十三五”时期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库,3个历史文化名村列入省级预算内乡村旅游扶贫及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库。

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争取上级资金投入,xx年至2018年,全市争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补助资金1.6亿元。

(三)加强了保护管理。

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意见、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红色文化村落)管理暂行办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督促各级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日常管理及具体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

历史文物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历史文物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历史文物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保护历史文物的完整性和价值,我们进行了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自查,并将自查
报告如下:
1. 历史文物清单:我们制定了历史文物清单,明确了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其具体信息,
如名称、年代、来源等。

清单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 文物储存环境:我们搭建了专门的文物储存室,并按照相关标准设置了适合文物保
存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同时,我们定期对储存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文物不受损害。

3. 文物保护措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措施,包括采用特殊材料进行文物包装,定期进行文物检查和维护,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等。

我们还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应
对突发事件对文物的威胁。

4. 文物修复与保养:我们委托专业修复机构对有损坏或老化的文物进行修复和保养,
在修复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定,确保修复后的文物能够恢复原貌并保持其历史特征。

5. 管理与监督:我们建立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流程。


们定期进行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6. 公众教育与参与:我们重视公众对历史文物的认知和参与,定期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如展览、讲座等,以提高公众对历史文物保护的重视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确保历史文物得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古村落保护落实情况汇报

古村落保护落实情况汇报

古村落保护落实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古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古村落保护工作,我们对目前的保护落实情况进行了汇报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全国范围内的古村落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古村落超过5000个,其中有一部分已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古村落不仅是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其次,我们对古村落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如西递、宏村等,通过修缮和保护工作,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

然而,古村落保护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滥用古村落保护政策,破坏了古村落的原始风貌。

再次,古村落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也制约了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加大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二是加强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严厉打击破坏古村落的行为。

三是积极探索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旅游开发的有效结合,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总的来说,古村落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古村落保护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后代留下更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村落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古村落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古村落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我是XX市古村落保护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所负责的古村落保护工作情况。

一、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古村落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村落建筑,这些古老的村落承载了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村落的保护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延续传统文化,也能够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古村落保护工作的重点1. 建筑修缮:古村落中的建筑大多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由于年代久远,建筑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坏。

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对村落中的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古建筑的原始风貌。

2. 村落环境整治:古村落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场景。

我们也着重整治古村落周边的环境,包括道路整修、绿化美化等工作,力求将古村落打造成为一个宜居的环境。

3. 保护文化遗产:古村落中不仅仅有建筑,还有大量的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等。

我们也从这些方面入手,对相关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三、古村落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1. 建筑修缮:今年,我们对XX村和XX村的古建筑进行了整修工作。

经过悉心的修缮,这些古建筑的外观焕然一新,具有了更好的观赏性。

同时,我们也对部分古建筑的内部进行了修缮,还原了原始的建筑结构,并加强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2. 村落环境整治:我们对村落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对于道路的硬化、环境的绿化美化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如今,整个村落的环境焕然一新,成为了一处宜居的休闲胜地。

3.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对古村落中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和保护工作,整理出了一份古村落文化遗产清单,并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计划。

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些文化遗产得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四、继续加强古村落保护工作1. 增加宣传力度:古村落的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各界介绍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中来。

江西古村落调研报告

江西古村落调研报告

江西古村落调研报告江西古村落调研报告江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众多的古村落。

为了了解江西古村落的文化特色和保护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的目的地是江西省余干县的白鹿古村落。

白鹿古村落位于余干县城以东约5公里的夏坦乡境内,距离上饶市大约30公里。

这个古村落始建于南宋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江西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

我们先参观了白鹿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鹿桥和白鹿祠。

白鹿桥建于明代,为一座石拱桥,桥长约30米,桥面宽约4米,桥下是一条清澈的小溪。

白鹿桥是该古村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天生一对的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白鹿祠建于明代,供奉着白鹿神像,是村民们祈求好运和丰收的场所。

除了历史文化景点,我们还参观了古村落的民居,这里的民居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完整。

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均以砖木结构为主,有几座还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序宇,庭院宽敞,楼阁重叠,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民居内的陈设也展示了江西传统民俗和手工艺品,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白鹿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开展。

政府对古村落的保护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修缮和维护了古建筑,完善了村落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也加强了对古村落周边环境的保护,采取了多种措施防止水源和土壤被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调研结束后,我们对江西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感到非常满意。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保护古村落不仅可以传承和发展江西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们希望江西能继续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江西的传统文化。

传统村落保护自查报告

传统村落保护自查报告

传统村落保护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1.1 村落概况
(包括村落名称、位置、历史渊源、人口、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
1.2 传统村落价值
(简要阐述该村落在历史文化、建筑风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二、保护现状
2.1 保护规划和政策
(列举当前村落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保护规划等)
2.2 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阐述村落保护修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的实施情况)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村落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资金缺口、政策执行不力、公众参与度低等)
三、改进措施建议
3.1 完善保护政策法规
(提出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的建议,加强保护的制度保障)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
3.3 提高公众参与度
(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鼓励村民参与村落保护)
3.4 注重产业发展
(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发展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3.5 加强人才培养
(建议培养一批熟悉传统建筑、村落文化的专业人才)
四、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白鹭古村保护工作
自查报告
白鹭古村位于江西省赣南客家中部地区赣县的北隅,距县城63公里,与兴国县和万安县接壤,有着870多年的悠久历史。

现白鹭古村有13个村民小组,600余户,总人口2700多人。

古村落依山傍水,沿着鹭溪河呈月牙形分布,南北走向,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面积约0.5平方公里。

2006年参加中国十大古村结盟活动,为中国十大古村结盟村之一。

2007年参加了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的评比,进入了二十选十范围。

2007年1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审定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2008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9年3月举办了第一届“白鹭古村正月十五迎彩灯、抢打轿活动”并正式对外开放。

同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0月成立了白鹭古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制定了古村保护规划。

为了更好地维护古村原有村庄布局,切实有效地保护开发好白鹭古民居群。

?年聘请了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白鹭古村保护规划——《赣县白鹭古村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2008—2022年〉》、《赣县白鹭古村旅游修建性详规》、《白鹭新村(圩镇)总体规划》以及《白鹭古村环境林相改造规划》。

其中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科学合理,保护原则、内容和范围的确定适合古村实际。

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建设控制要求能有效促进古村发展,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分清晰准确,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制定有效。

保护规划的编制是经过
设计人员在一线深入,充分调查、了解、统计、分析的情况下制定的,规划编制期间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社会人士、村民意见,进行了多次专家评审和听证会,以求古村的整治和拓展能全面彰显古村的文化特色。

规划期限为2008至2022年,近期至2013年,远期至2022年,规划建设控制区总面积约?公顷,保护区范围总面积?公顷,环境风貌控制区范围面积?公顷。

2008年9月,白鹭古村保护规划方案由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9月下旬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予以实施。

保护规划批准实施后,政府及时将规划图在村民各主要入口醒目位置予以公示。

二、加强古村文物保护
为了切实保护古村历史风貌和其中的历史文物及古建筑群,县、乡、村三级相关单位对白鹭的文物保护做了大量工作。

自2007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审定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后,赣县文化局博物馆对白鹭古村68处明清建筑进行了登记造册,并于2003年公布兴复堂、兰善堂、王太夫人祠、绣花楼、葆中堂、四逸堂、书箴堂、书升堂、文庆堂、兰胜堂、世昌堂、毓祯堂、景福堂、致敬堂、广庇堂、佩玉堂、保善堂、福神庙、洪宇堂、仙娘阁、东河戏台、福字照壁等22处古建筑为县保单位。

2006年兴复堂、王太夫人祠、葆中堂、佩玉堂被申报为省保单位。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赣县博物馆普查人员再次对其重新确认、丈量、照相、绘图、建档等工作。

古村古建筑总建筑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

2010年,拟将福神庙、洪宇堂、
兰善堂三处古建筑申报为省保单位,目前初审已通过。

三、出台古村保护规定
2009年2月,县政府制定和印发了《赣县白鹭古村保护规定》,于同年5月1日起实施,此为古村保护第一个管理规定,明确了古村保护意义、保护对象、保护范围、维护修缮等建设活动审批要求,特别是明确了古村保护规划范围内严禁的活动及违反规定将依法追究责任。

四、落实古村保护措施
县政府高度重视古村保护工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国土、乡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规划建设局负责古村的规划建设业务指导、服务;文化局负责对古村建筑、古村文物的普查、登记、申报、保护标志、档案管理工作,并确定博物馆为古村保护的具体机构,落实保护管理人员6人;旅游局负责古村的旅游开发;白鹭乡政府负责古村的日常工作,牵头做好古村的保护、维护、修缮、管理等工作;古村成立旅游工作站,负责古村保护工作宣传,村规民约制定,生产生活管理,环境卫生养护,防火安全保护,维护修缮建设管理等工作。

村庄制定了保护区和新村建设计划,在核心保护区内重点以维护、修缮为主,对已形成并需改造的村民建筑,由规划建设、文化、乡政府等部门共同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后实施,对新村内建房的村民建筑,则根据古村传统建筑风格和现状村落风格进行规划设计,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

五、加大古村保护开发投入
近几年,通过各种渠道整合资金490万元。

其中,基础设施改造资金200万元,历史建筑修缮、环境整治资金200万元,日常管理经费1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是:建设旅游接待中心1处,共拆除破旧杂房80余间,搬出古建筑居民40户,整修道路800米,新砌水沟520米,设立垃圾、果壳箱26个、垃圾池5个,建设公厕2座,投资2万元建设占地200平方米的农民健身中心,设立警醒保护标识牌16处,建成文物陈列官1处,建立保护规划,管理办法,修复建设,保护信息,村规民约等公示栏。

接通自来水户103户,开发旅游农家菜馆、宾馆2个,引进客家钟氏宗亲在村庄附近投资1200万元兴建钟氏文化园,鼓励民间筹资100多万元恢复文峰塔。

六、白鹭古村保护现状
近年来,古村内违章建筑日益增多,居民不听劝阻、违规抢建之风甚行。

据统计,古村内违章建筑共有14栋,其中核心保护区内2栋,核心规划区内12栋。

为遏制违章建筑之风,乡政府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户主会、个别上户谈话、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古村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力度,消除居民违章抢建的错误意识,但是收效甚微,居民违章抢建之风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

为此,乡政府也组织过乡干部对违章建筑进行强拆,但是受到当地居民的强行阻拦,并诱发了群体性事件。

此次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县委、县政府临时成立了一支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局、
法制办、城建局、博物馆、旅游局等多部门组成的白鹭古村保护与开发宣讲组,与白鹭乡乡村干部一起,上门入户了解居民思想状况,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并根据上户调查了解的情况,制定了既符合村民代表的意愿、又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和运作流程,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动员群众自主申报维修和整治。

同时,进一步加快了修建性详规的编制进程,邀请了专家对古建保护的相关政策、立面效果要求以及白鹭古村整体规划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组建古建维修专业队伍对倒塌和濒临倒塌的危房进行了及时的抢救。

此外,在白鹭乡河背建设了安置新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古村居民搬迁至安置新村居住,有效地缓解了古村居民的住房压力。

尽管在应对此次群体性事件中,县乡两级政府都付出了不少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政府与古村居民的矛盾趋于缓和,但由于规划编制慢、土地调规尚未完全到位、古村旅游及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乡镇财力无力承担如此大规模的古建维修、古村违章执法乡镇有责无权等因素影响,古村内违章建房、违法抢建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治理,违章建筑仍然是影响古村旅游开发进度的一大障碍。

七、白鹭古村旅游发展下一步工作打算
1、尽快编制《白鹭古村修建性详规》、《古建筑维修方案》和《古村旅游线路整治方案》,早日争取上级维修资金。

2、创造条件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进度。

主要是破解土地、资金等难题,尽快组织实施。

针对汽车站和游客服务中心属永久性建筑,且要占用耕地,我们采取以土地“增减挂”指标覆
盖的办法,加快建设。

同时利用土地“增减挂”指标搞好停车场周边土地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3、组织力量抓紧相关资料的准备。

4、选聘具有旅游运作经验或市场化运作经历的干部充实到旅游开发公司。

5、尽快启动白鹭新村建设,解决好移民安置和资金回笼问题,加快旅游开发建设进程。

二0一一年三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